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酶法合成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明刚 姚忠 +4 位作者 李松 周治 荀志金 徐虹 韦萍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338-341,共4页
以Bacillus subtilisNX-2产γ-谷氨酰转肽酶为催化剂,以L-谷氨酰胺和S-苄基-L-半胱氨酸为底物,利用转肽反应合成了S-苄基-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酶浓度、供体/受体比以及投料方式等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 以Bacillus subtilisNX-2产γ-谷氨酰转肽酶为催化剂,以L-谷氨酰胺和S-苄基-L-半胱氨酸为底物,利用转肽反应合成了S-苄基-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酶浓度、供体/受体比以及投料方式等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谷氨酰胺浓度为20 mmol/L,S-苄基-L-半胱氨酸浓度为20 mmol/L,酶浓度为0.0208 U/mL以及pH 9条件下,于40℃水浴中反应3 h,S-苄基-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得率为5.14 mmol/L,对谷胺酰胺的转化率为25.7%。采用分批投料方式可有效提高谷氨酰供体转化率。S-苄基-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以三氟甲磺酸脱除苄基保护基,经RPC纯化后可得产物GGC,产物纯度为91.2%,收率为7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胺转肽酶 S-苄基-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 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 脱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信号分子介导S-烯丙基-L-半胱氨酸调控水稻镉胁迫
2
作者 火兴宇 张宇 +4 位作者 王常荣 齐麟 刘斌 黄雁飞 黄永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0-1168,共9页
土壤Cd污染不仅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导致Cd在水稻籽粒中累积,从而给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硫化氢(H2S)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调控植物重金属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具有内源H2S供体功能的大蒜提取物S-... 土壤Cd污染不仅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导致Cd在水稻籽粒中累积,从而给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硫化氢(H2S)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调控植物重金属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具有内源H2S供体功能的大蒜提取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调控水稻Cd胁迫的潜在机制。选用我国南方主栽水稻品种“中早35”作为试验材料喷施系列浓度SAC,结果表明:喷施0.2 mmol·L^(-1)SAC后水稻幼苗地上部和根部H2S含量随时间延长持续增加,12 h后与对照(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44.57%和83.22%。采用荧光标记法对水稻幼苗叶片和根部的测定结果也表明H2S荧光强度与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254.55%和700.25%。进一步对水稻幼苗地上部和根部H2S主要合成酶L-半胱氨酸脱硫酶(LC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喷施0.2 mmol·L^(-1)SAC后地上部和根部LCD活性与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94.17%和41.05%。喷施0.2 mmol·L^(-1)SAC后对水稻抗氧化酶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水稻幼苗地上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32.36%、26.69%、24.87%,根部分别显著增加38.61%、11.99%、62.93%。地上部和根部丙二醛(MDA)含量与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降低37.37%和28.54%。对水稻幼苗Cd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当SAC喷施浓度达到0.2 mmol·L^(-1)时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与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降低18.07%和46.05%。研究表明,喷施SAC诱导了幼苗LCD活性,促进了水稻合成H2S信号分子,调控了水稻Cd胁迫和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烯丙基-l- 硫化氢 信号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L-谷氨酰-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肝星状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笔觅 孙瑞波 +2 位作者 吕智超 杨明静 李万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220-222,255,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γ-L-谷氨酰-S-烯丙基-L-半胱氨酸(GSAC)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讨GSAC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微板法测定GSAC对培养24 h细胞线粒体代谢甲基噻唑基四唑(MTT)的影响,以罗丹明123作为染料,... [目的]通过研究γ-L-谷氨酰-S-烯丙基-L-半胱氨酸(GSAC)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讨GSAC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微板法测定GSAC对培养24 h细胞线粒体代谢甲基噻唑基四唑(MTT)的影响,以罗丹明123作为染料,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GSAC具有抑制HSC-T6线粒体代谢MTT的作用,IC50值为0.835 mg/ml;GSAC引起线粒体膜电位崩溃,所有GSAC处理组(0.2、0.4与0.8 mg/ml)罗丹明123荧光强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GSAC可破坏HSC-T6细胞线粒体功能,提示其对肝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L谷氨酰S烯丙基L 肝星状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M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柱甲基化法自动合成(S-[^(11)C]甲基)-L-蛋氨酸和(S-[^(11)C]甲基)-L-半胱氨酸 被引量:5
4
作者 唐刚华 王明芳 +2 位作者 唐小兰 罗磊 甘满权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7-83,共7页
用PETtrace回旋加速器通过核反应14N(p,α)11C生产11CO2,经甲烷循环碘化法和11CH3I全自动合成系统制备11CH3I,合成时间约为12min,未校正放化产率大于30%。采用(S [11C]甲基) L 蛋氨酸(11C MET)半自动合成装置,使11CH3I与前体L 同型半胱... 用PETtrace回旋加速器通过核反应14N(p,α)11C生产11CO2,经甲烷循环碘化法和11CH3I全自动合成系统制备11CH3I,合成时间约为12min,未校正放化产率大于30%。采用(S [11C]甲基) L 蛋氨酸(11C MET)半自动合成装置,使11CH3I与前体L 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的碱性溶液在SepPakPlusC18小柱上发生烷基化反应,并经SepPakPlusC18小柱分离,得11C MET注射液,烷基化反应时间约6min,放化产率大于85%,放化纯度大于99%,对映纯度约为90%。采用PET CS I型全自动合成模块,使11CH3I与前体L 半胱氨酸发生在柱烷基化反应,并经柱分离后得到(S [11C]甲基) L 半胱氨酸(11C CYS)注射液,烷基化反应时间约2min,未校正放化产率大于50%,放化纯度大于99%,对映纯度大于90%。制得的11C MET和11C CYS注射液可用于动物和人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柱甲基化法 自动合成 (S-[^11C]甲基)-l- (S-[^11C]甲基)-l- 肿瘤代谢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显像剂 全自动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L-半胱氨酸对氰化钠急性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波拉 朱桐君 陈醒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氰化钠(NaCN)的解毒作用。方法:观察并记录4种巯基化合物腹腔注射保护后,NaCN急性中毒小鼠的行为变化及72 h内惊厥和死亡鼠数;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定NaCN组和NAC保护组急性小鼠LD50;观察并比较灌胃NaC... 目的: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氰化钠(NaCN)的解毒作用。方法:观察并记录4种巯基化合物腹腔注射保护后,NaCN急性中毒小鼠的行为变化及72 h内惊厥和死亡鼠数;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定NaCN组和NAC保护组急性小鼠LD50;观察并比较灌胃NaCN染毒1 min后,NAC联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组与亚硝酸钠(NaNO2)联用Na2S2O3组小鼠的行为变化及72 h惊厥和死亡鼠数。结果:4种巯基化合物对NaCN急性中毒小鼠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中NAC效果最显著(P<0.01);经腹腔注射NAC保护后,能显著提高NaCN急性中毒小鼠LD50(P<0.01);小鼠腹腔注射NaCN染毒1 min后NAC联用Na2S2O3治疗,72 h内惊厥数和死亡数显著下降(P<0.01),与NaNO2联用Na2S2O3组无差异。结论:巯基化合物具有抗氰作用,且与其巯基相关,NAC对NaCN急性中毒有明显解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钠 巯基化合物 N-乙酰-l- 中毒 解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菇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晓红 陈明杰 +2 位作者 汪虹 冯爱萍 潘迎捷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根据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SAHH)全长cDNA序列设计引物,以草菇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草菇SAHH基因的全长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草菇SAHH长度为1868bp,编码430个氨基酸残基,基因由12个外显子... 根据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SAHH)全长cDNA序列设计引物,以草菇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草菇SAHH基因的全长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草菇SAHH长度为1868bp,编码430个氨基酸残基,基因由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组成,将草菇SAHH基因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SAHH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发现,SAHH基因保守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S-腺苷-l-水解酶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菇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同源基因Cor3低温条件下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汪虹 陈明杰 +1 位作者 冯爱萍 乔娜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1,共8页
将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V23和耐低温诱变菌株VH3的菌丝体在4℃下处理不同时间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中的双标准曲线法研究了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同源基因Cor3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低温处理后,草菇V23菌株的Cor3基因... 将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V23和耐低温诱变菌株VH3的菌丝体在4℃下处理不同时间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中的双标准曲线法研究了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同源基因Cor3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低温处理后,草菇V23菌株的Cor3基因表达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不断下降趋势,10h时,其表达量仅为对照的7%。而VH3菌株Cor3基因4℃处理2h表达量明显上升,为对照的1.8倍,处理4h和6h表达量降低,分别为对照的80%和90%,处理8h的表达量又上升,为对照的1.4倍,随后下降,处理10h表达量最低,为对照的60%。根据结果初步推测Cor3基因与草菇低温耐受性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诱导基因表达 低温耐受性 实时定量PCR S-腺苷-l-水解酶 草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中γ-谷氨酰半胱氨酸衍生物对食品加工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玲 石飞 +1 位作者 闫凤娇 白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5,共6页
目的:比较大蒜中提取的γ-谷氨酰半胱氨酸衍生物γ-谷氨酰-甲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methyl-cysteine,γ-GMC)、γ-谷氨酰-丙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propyl-cysteine,γ-GPC)及人工合成的γ-谷氨酰-丁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butyl... 目的:比较大蒜中提取的γ-谷氨酰半胱氨酸衍生物γ-谷氨酰-甲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methyl-cysteine,γ-GMC)、γ-谷氨酰-丙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propyl-cysteine,γ-GPC)及人工合成的γ-谷氨酰-丁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butyl-cysteine,γ-GBC)对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的抑制作用。方法:在加入抑制剂条件下,通过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检测反应初产物乙二醛、果糖胺生成量的变化;运用荧光法检测戊糖素和荧光性AGEs在反应过程中生成量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终产物羧甲基赖氨酸(carboxymethyl lysine,CML)生成量的变化。结果:γ-GMC和γ-GPC对早中期反应产物抑制效果较好,而γ-GBC对末期产物抑制效果明显,3种抑制剂对于抑制荧光性产物效果相似。结论:3种半胱氨酸衍生物均可抑制晚期糖基化反应,因其取代基不同而对糖基化反应产物抑制效果不同,但对荧光性交联产物抑制能力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甲基- γ-谷氨酰-丙基- γ-谷氨酰-丁基- 糖基化终产物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L-半胱氨酸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小鼠肺树突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宏伟 陆江阳 +2 位作者 田光 杨毅 康佳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8-961,共4页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酵母多糖诱导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肺树突细胞(D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复制MODS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酵母多糖组、酵母多糖+NAC组(n=20)。...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酵母多糖诱导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肺树突细胞(D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复制MODS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酵母多糖组、酵母多糖+NAC组(n=20)。建模后48h处死动物,采用生化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CD11c+免疫磁珠分离肺DCs,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MHC-Ⅱ/Ⅰ-Ad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Annexin V/7-AAD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DCs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酵母多糖组肺组织MPO活性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损伤明显,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DCs表面MHC-Ⅱ/Ⅰ-Ad、CD86阳性表达及细胞凋亡比例均显著增高(P<0.05)。与酵母多糖组比较,酵母多糖+NAC组肺组织MPO活性明显下降(P<0.05),肺损伤程度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肺DCs表面MHC-Ⅱ/Ⅰ-Ad、CD86阳性表达及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下降(P<0.05)。结论 NAC可以减轻MODS模型小鼠的肺损伤,抑制肺DCs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对肺DC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l- 多器官衰竭 树突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应用腺苷A2a受体拮抗剂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L-谷氨酸-L-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勇 闵颖君 +2 位作者 郎莉莉 钟一声 张润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5-618,共4页
目的观察腺苷A2a受体拮抗剂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amin synthetase,GS)和L-谷氨酸-L-天冬氨酸转运体(L-glutamate-L-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高眼压下的视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Sprague ... 目的观察腺苷A2a受体拮抗剂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amin synthetase,GS)和L-谷氨酸-L-天冬氨酸转运体(L-glutamate-L-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高眼压下的视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共66只,均通过巩膜上静脉结扎法制作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选取右眼作为造模眼,左眼作为对照眼,其中12只于造模后1周、2周和3周测量眼压,观察比较双眼眼压变化情况。余54只随机分为3组,眼局部分别应用SCH442416滴眼液、ZM241385滴眼液和载体滴眼液滴术眼,分别为SCH442416滴眼液组、ZM241385滴眼液和载体滴眼液组,连续滴用3周后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GS和GLAST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1周、2周和3周造模眼眼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滴用SCH442416滴眼液或ZM241385滴眼液3周后,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 mRNA表达与载体滴眼液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SCH442416滴眼液组和ZM241385滴眼液组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 mRNA的表达,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同时,SCH442416滴眼液组或ZM241385滴眼液组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蛋白表达与载体滴眼液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SCH442416滴眼液组和ZM241385滴眼液组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巩膜上静脉结扎能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方法稳定可靠。腺苷A2a受体拮抗剂SCH442416和ZM241385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两种不同的拮抗剂作用似乎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高眼压 谷氨酰胺合成酶 L-谷氨-l-天冬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L-半胱氨酸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血压变化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雪 邓燕 +3 位作者 尚进 杨秀红 刘辉国 徐永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247,共6页
目的:观察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NAC)对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大鼠的血压变化及其内皮功能变化,探讨CIH引起高血压的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I... 目的:观察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NAC)对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大鼠的血压变化及其内皮功能变化,探讨CIH引起高血压的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IH组(缺氧55 s,复氧55 s)及NAC干预CIH组(缺氧55 s,复氧55 s,NAC300 mg.kg-1.d-1,灌胃)。尾套法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胸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mRNA的表达情况。使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胸主动脉eNOS表达。胸主动脉及血清ET-1水平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外周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使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胸主动脉组织匀浆中超氧阴离子(O2.-)含量。结果:CIH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较对照组升高(P<0.01),NAC干预CIH组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较CIH组显著降低(P<0.05)。CIH组胸主动脉中eNOS mRNA和蛋白水平以及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NAC干预组两者表达明显高于CIH组(P<0.05);CIH组胸主动脉ET-1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而NAC治疗使表达减低(P<0.05)。CIH组血清MDA和ET-1水平以及胸主动脉匀浆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NAC干预组这些指标水平均低于CIH组(均P<0.05);CIH组血清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而NAC治疗组SOD活性增加(P<0.05)。结论:NAC通过减少自由氧的产生,保护主动脉组织内皮功能,从而缓解血压升高,推测氧化应激参与CIH致高血压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l- 慢性间歇缺氧 氧化性应激 内皮缩血管肽1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香烟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建英 安晓洁 +1 位作者 庞敏 杜永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2-604,621,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香烟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γ-GCS)和活化蛋白(AP)-1亚单位c-fos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大鼠肺泡巨噬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香烟组和TGF-β1组。...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香烟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γ-GCS)和活化蛋白(AP)-1亚单位c-fos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大鼠肺泡巨噬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香烟组和TGF-β1组。TGF-β1组加入终浓度为3μg/L的TGF-β1,2 h后除对照组外,余2组均加入香烟烟雾提取物,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中γ-GCSh(重链亚单位)及c-fos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香烟组γ-GCSh和c-fos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TGF-β1组γ-GCSh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香烟组(均P<0.01);而c-fos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香烟组(均P<0.01)。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参与香烟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合酶 转化生长因子Β1 巨噬细胞 肺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L-半胱氨酸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管利东 王广义 王字玲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0-425,共6页
目的 为临床应用抗氧化剂N 乙酰 L 半胱氨酸 (NAC)防治失血性休克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大鼠放血致休克 (失血量 4 9% ,血压 4~ 5 .3kPa) ,30min后 ,回输全血并再灌注 3h。回输全血的同时 ,分别给予NAC (15 0mg·kg- 1)和银杏叶提取... 目的 为临床应用抗氧化剂N 乙酰 L 半胱氨酸 (NAC)防治失血性休克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大鼠放血致休克 (失血量 4 9% ,血压 4~ 5 .3kPa) ,30min后 ,回输全血并再灌注 3h。回输全血的同时 ,分别给予NAC (15 0mg·kg- 1)和银杏叶提取物(Egb ,5 0mg·kg- 1) ,3h后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谷 草转氨酶 (GOT)活性和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 ,并观察肾和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给予NAC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血浆LDH、GOT活性及心、肝、肺和肾组织MPO活性和MDA含量增高 ,病理观察也显示组织损伤改善。Egb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但不如NAC作用显著。结论 再灌早期给予NAC可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l- 休克 失血性 再灌注损伤 银杏叶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L-半胱氨酸对染矽尘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M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海涛 刘昊 +2 位作者 颜京霞 田艳霞 江小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2003-2003,共1页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肺纤维化 N-乙酰-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测定卡托普利和N-乙酰-L-半胱氨酸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丽伟 石依卉 +2 位作者 魏甜 谭小芳 孟建新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1,共5页
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CE-LIF)检测卡托普利(CAP)和N-乙酰-L-半胱氨酸(NAC)的分析方法。采用1,3,5,7-四甲基-8-溴甲基-二氟二硼-二吡咯甲川(TMMB-Br)为柱前衍生试剂,在5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8.5)中... 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CE-LIF)检测卡托普利(CAP)和N-乙酰-L-半胱氨酸(NAC)的分析方法。采用1,3,5,7-四甲基-8-溴甲基-二氟二硼-二吡咯甲川(TMMB-Br)为柱前衍生试剂,在5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8.5)中,40℃下进行衍生反应10min。以荧光素为内标,25m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pH=9.5)为电泳背景电解质,14min内达到基线分离。CAP和NAC的检出限分别为0.65nmol/L、0.76nmol/L。将该方法应用于人体尿液和血清中这两种物质的测定,回收率在97.0%~105.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 卡托普利 N-乙酰-l- 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L-半胱氨酸对Ⅰa型牛源无乳链球菌诱导的小鼠肝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峰 王旭荣 +3 位作者 李新圃 罗金印 王玲 李宏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82,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Ⅰa型牛源无乳链球菌感染小鼠后诱导的肝脏组织氧化损伤及N-乙酰-L-半胱氨酸(NAC)在氧化损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AC处理组、无乳链球菌感染组和NAC+无乳链球菌处理组,试验期为10d。采用比色法测定... 试验旨在研究Ⅰa型牛源无乳链球菌感染小鼠后诱导的肝脏组织氧化损伤及N-乙酰-L-半胱氨酸(NAC)在氧化损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AC处理组、无乳链球菌感染组和NAC+无乳链球菌处理组,试验期为10d。采用比色法测定各组试验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无乳链球菌感染组肝脏GSH-Px、GST和POD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NAC处理组肝脏GSH-Px、GST和P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NAC+无乳链球菌处理组与无乳链球菌感染组相比,GSH-Px、GST和P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GSH-Px、GST和POD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极显著增高(P<0.01)。结果表明,Ⅰa型牛源无乳链球菌感染,能诱导小鼠肝脏组织的氧化损伤;100mg/kg体重的NAC预处理能显著增强Ⅰa型牛源无乳链球菌感染小鼠肝脏中GSH-Px、GST和POD的活性,显著减小MDA含量,可减轻该菌诱导的氧化损伤,但不足以使感染小鼠的这些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l- Ⅰa型 无乳链球菌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三烯诱导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及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牛磊 汪隽瑛 蒋瑾瑾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研究白三烯诱导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变化及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作用。方法将人气道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暴露组。暴露组的人气道上皮细胞暴露于白三烯2、4、6、12 h。检测对照组及暴露组在2、4、6... 目的研究白三烯诱导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变化及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作用。方法将人气道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暴露组。暴露组的人气道上皮细胞暴露于白三烯2、4、6、12 h。检测对照组及暴露组在2、4、6、12 h相应指标。测定气道上皮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双酶法测定γ-GCS活性;RT-PCR检测气道上皮细胞中γ-GCS-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气道上皮细胞核和细胞质中γ-GCS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气道上皮细胞γ-GCS蛋白表达。结果暴露组细胞2、4、6、12 h的GSH含量、GSH/GSSG比值先减少后逐渐增加,4 h最低,6 h达最高,12 h恢复正常;而GSSG含量则呈现相反趋势,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组细胞2、4、6 h,γ-GCS活性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气道上皮细胞γ-GCS蛋白阳性信号主要分布在胞质中,暴露组呈强阳性表达,而对照组表达较弱,暴露组2、4、6 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blot检测结果相似。RT-PCR检测气道上皮细胞中γ-GCS-mRNA表达,暴露组2、4、6 h时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三烯诱导氧化应激影响呼吸道上皮细胞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而呼吸道上皮细胞通过提高γ-GCS活性对抗氧化应激,保持氧化还原稳定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白三烯 氧化应激 Γ-谷氨酰合成酶 人气道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L-半胱氨酸在10-甲基吩噻嗪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及电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白莉 高作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2-705,共4页
研究了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在10-甲基吩噻嗪(10—Methylphenothiazine,MPT)修饰碳糊电极(MPT/CPE)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NAC在裸碳糊电极(Carbon paste electrode,CPE)上的直接电化学氧化过程十分... 研究了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在10-甲基吩噻嗪(10—Methylphenothiazine,MPT)修饰碳糊电极(MPT/CPE)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NAC在裸碳糊电极(Carbon paste electrode,CPE)上的直接电化学氧化过程十分迟缓,但在MPT/CPE上于0.697V处出现1不可逆氧化峰,氧化电流大幅度增大。表明MPT/CPE对NAC电化学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计时电流实验结果表明,电催化氧化反应速率常数k=(1.59±0.03)×10^3(mol·L^-1)^-1·s^-1。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inear Sweep Vohammetry,LSV)测得,催化氧化峰电流与NAC在1.0×10^-6~1.3×10^-3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Ipa(μA)=4.205c(mmol/L)+4.333,R=0.9993,检测限为8.0×10^-7mol/L。用本方法对商品药富露施颗粒剂中NAC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l- 甲基吩噻嗪 碳糊修饰电极 电催化氧化 线性扫描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基因E-box元件功能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伶俐 邹国民 +1 位作者 李冰 冉丕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28-1430,共3页
目的:探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GCLC)基因上游调控序列E-box元件的功能。方法:利用PCR法克隆人GCLC基因上游调控序列,PCR重叠延伸法对2个E-box元件分别和同时进行定点突变。扩增获得的突变体片段克隆入PM... 目的:探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GCLC)基因上游调控序列E-box元件的功能。方法:利用PCR法克隆人GCLC基因上游调控序列,PCR重叠延伸法对2个E-box元件分别和同时进行定点突变。扩增获得的突变体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DNA测序鉴定后,亚克隆入野生型GCLC-Luc荧光素酶报道载体。将3个突变体质粒和野生型质粒转染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检测转染后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值。结果:测序结果证实,成功将E-box1CACGGG突变为AGCGGG;E-box2CACGTG突变为CACGGA。GCLC-Luc、GCLC-mEbox1-Luc(突变E-box1)、GCLC-mEbox2-Luc(突变E-box2)、GCLC-mEbox12-Luc(突变E-box1和E-box2)转染A549细胞后荧光素酶活性值分别为(5197852±132206)U、(5455692±127431)U、(5315722±244197)U、(5174303±183179)U,转染16HBE细胞后荧光素酶活性值分别为(141157±18907)U、(126454±23724)U、(137315±22179)U、(132441±28970)U。经过统计学分析,各组荧光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别,均P>0.05。结论:E-box元件不参与基础状态下A549细胞和16HBE细胞GCLC基因转录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HBE细胞 A549细胞 基因 GCLC Γ-谷氨酰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基-L-半胱氨酸促进胰岛素经TR146细胞层渗透转运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小燕 贾敏 +4 位作者 孙阳 周颖 唐坚 陈瑛瑛 罗晓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研究促吸收剂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对胰岛素经TR146口腔上皮细胞层渗透转运的影响。方法:应用TR146细胞系,采用Millicell插入式细胞培养皿,建立口腔上皮细胞渗透转运模型,研究1.25%、2.5%、5%、10%各浓度NAC对胰岛素经口腔上... 目的:研究促吸收剂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对胰岛素经TR146口腔上皮细胞层渗透转运的影响。方法:应用TR146细胞系,采用Millicell插入式细胞培养皿,建立口腔上皮细胞渗透转运模型,研究1.25%、2.5%、5%、10%各浓度NAC对胰岛素经口腔上皮渗透转运的影响,计算相应的胰岛素表观渗透系数Papp和NAC促渗比ER,并用MTT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5%、10%NAC可显著促进胰岛素经TR146口腔上皮细胞层的渗透转运,其Papp分别为4.92±0.62、5.04±0.52(×10-6cm/s,n=5),ER值分别为5.22±0.88、6.05±0.18(n=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0%NAC组细胞相对酶活性显著下降,而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5%NAC能显著促进胰岛素经TR146口腔上皮细胞层的渗透转运,且对细胞活力影响较小,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促吸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146 N-乙酰募-l- 胰岛素 渗透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