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零价铁对γ-HCH的降解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常春 祝凌燕 朱淑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7-173,共7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nZVI),透射电镜表征显示,其粒径<20nm,在介质中处于团簇状态.利用所合成的nZVI对γ-HCH进行了还原脱氯研究,结果表明,nZVI具有很高的表面反应活性,当用量为0.5g/L时,反应90min,对2.5mg/L的γ-HCH去除率...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nZVI),透射电镜表征显示,其粒径<20nm,在介质中处于团簇状态.利用所合成的nZVI对γ-HCH进行了还原脱氯研究,结果表明,nZVI具有很高的表面反应活性,当用量为0.5g/L时,反应90min,对2.5mg/L的γ-HCH去除率达90%以上.nZVI对γ-HCH的去除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反应速率和去除率与pH值、nZVI添加量、γ-HCH初始浓度、共存离子等因素有关.反应速率随pH值的减小而增大,NO3-对反应速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Ca2+,Mg2+和SO42-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利用GC-MS检测到降解产物四氯环己烯(TeCCH)和氯苯(CB)的存在,推测反应机制为双氯脱除反应和脱氯化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ZVI γ-hch 脱氯 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全球主要污染区γ-HCH土壤残留的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5
2
作者 田崇国 任南琪 +1 位作者 马建民 李一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85-789,共5页
采用修改过的CanMETOP模型,修正过的2005年1o(经度)×1o(纬度)精度网格的γ-HCH残留清单作为模型的输入数据,计算了2005年全球大气中γ-HCH的浓度.2005年全球土壤残留为13600t,其中印度、中国、原苏联以及欧洲(去除原苏联)4个区域... 采用修改过的CanMETOP模型,修正过的2005年1o(经度)×1o(纬度)精度网格的γ-HCH残留清单作为模型的输入数据,计算了2005年全球大气中γ-HCH的浓度.2005年全球土壤残留为13600t,其中印度、中国、原苏联以及欧洲(去除原苏联)4个区域的土壤残留量占全球γ–HCH总残留量的72%.选取已发表的与研究区域相关的3组2005年的大气γ-HCH的监测浓度与其相对应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这3组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验证了γ-HCH残留清单的准确性和修改后的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METOP模型 模拟 γ-hch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东亚夏季风对中国东部地区大气中α-六六六(α-HCH)时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田崇国 马万里 +2 位作者 徐殿斗 马建民 李一凡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9-913,共5页
以中国为研究区域,利用CanMETOP模型模拟了2005年大气中α-六六六(α-HCH)浓度的变化,并分析了东亚夏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大气中α-HCH浓度时空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6月15日—8月15日期间,东北、华北和东南地区的α-HCH平均大气浓度... 以中国为研究区域,利用CanMETOP模型模拟了2005年大气中α-六六六(α-HCH)浓度的变化,并分析了东亚夏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大气中α-HCH浓度时空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6月15日—8月15日期间,东北、华北和东南地区的α-HCH平均大气浓度分别为260pg.m-3,74pg.m-3和41pg.m-3.大气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从6月15日在我国东南地区开始出现了较高的大气浓度堆集,6月24日达到最大值(259pg.m-3).在向我国北部传输过程中,7月1日在东北形成的气旋区域出现最大值(1947pg.m-3).此后,东南地区的大气浓度均处于较低的水平(<50pg.m-3),而东北地区的大气浓度一直处于100—350pg.m-3之间的较高水平.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可以将东南地区大气中的α-HCH传输至东北地区,并在东北区域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hch 东亚夏季风 大气传输 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包头段环境中α-HCH的迁移与残留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任智辉 裴国霞 +2 位作者 修海峰 卢俊平 张岩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81,共5页
以黄河包头段作为研究区域,α-HCH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稳态假设的逸度方法,建立符合包头段污染特征的微分方程组,利用MATLAB 6.5求出该方程的稳态解和随时间变化的微分解,模拟出环境各相中稳态时各种迁移过程的年迁移量,得出年迁移量大小... 以黄河包头段作为研究区域,α-HCH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稳态假设的逸度方法,建立符合包头段污染特征的微分方程组,利用MATLAB 6.5求出该方程的稳态解和随时间变化的微分解,模拟出环境各相中稳态时各种迁移过程的年迁移量,得出年迁移量大小顺序:水体>悬浮颗粒物>沉积物>大气;该段的α-HCH主要迁移来源为水体迁移和悬浮物迁移,迁移量分别为1.68t/a和1.34t/a;稳态时α-HCH在河流环境中的残留以沉积物为最多,其残留量达38.56kg,与实测结果数量级相吻合,且在沉积物中达到稳态的时间也是最长的,约为5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包头段 α-hch 模型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煤渣吸附水中β-HCH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延鹏 李红 +2 位作者 曾鸿鹄 覃礼堂 莫凌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91-294,共4页
以天然煤渣为吸附剂,采用批量实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氯农药β-HCH在25℃等温条件下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结果显示,煤渣对100μg/L的β-HCH吸附12 h后趋于平衡,最大吸附量为1.76μg/g;4种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和回归分析显示,煤渣对β-HC... 以天然煤渣为吸附剂,采用批量实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氯农药β-HCH在25℃等温条件下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结果显示,煤渣对100μg/L的β-HCH吸附12 h后趋于平衡,最大吸附量为1.76μg/g;4种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和回归分析显示,煤渣对β-HCH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很好地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采用3种等温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了模拟,Linear(R^2>0.99)和Freundlich(R^2>0.98)模型均能较好地用于拟合β-HCH在天然煤渣上的等温吸附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渣 吸附 β-hch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太阳光作用下γ-HCH在雪中的光转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石磊 康春莉 +4 位作者 包思琪 王依雪 刘汉飞 陈柏言 田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21-324,共4页
研究了模拟太阳光作用下γ-HCH在雪中的光转化动力学、影响因素、反应产物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γ-HCH的光转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H2O2和NO-2促进了γ-HCH的光转化,HCO-3抑制了γ-HCH的光转化,酸性条件抑制了γ-HCH的光转化而碱性条... 研究了模拟太阳光作用下γ-HCH在雪中的光转化动力学、影响因素、反应产物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γ-HCH的光转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H2O2和NO-2促进了γ-HCH的光转化,HCO-3抑制了γ-HCH的光转化,酸性条件抑制了γ-HCH的光转化而碱性条件无影响。γ-HCH光转化的主要途径是还原脱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hch 光转化 影响因素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存在下冰相中γ-HCH的光转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婷婷 康春莉 +5 位作者 包思琪 陈柏言 武家玉 钟宇博 王依雪 田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10-113,共4页
研究了模拟太阳光下、H2O2存在时冰相中γ-HCH的光转化反应。考察了γ-HCH光转化动力学、影响因素、反应产物和机理。结果表明:γ-HCH的光转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SO2-4、HCO-3以及NO-2对γ-HCH的光转化均起抑制作用;γ-HCH的光转化机... 研究了模拟太阳光下、H2O2存在时冰相中γ-HCH的光转化反应。考察了γ-HCH光转化动力学、影响因素、反应产物和机理。结果表明:γ-HCH的光转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SO2-4、HCO-3以及NO-2对γ-HCH的光转化均起抑制作用;γ-HCH的光转化机理主要是还原脱氯和羟基取代;H2O2的加入,使光照24 h后γ-HCH的光转化率从13.28%增大到5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hch H2O2 光转化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中国近地面γ-HCH浓度和沉积量的贡献源评估
8
作者 田崇国 任南琪 +1 位作者 马建民 李一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97-901,共5页
采用CanMETOP模型,模拟了2005年欧洲(去除前苏联所占区域)、印度、中国和前苏联4个主要的γ-HCH土壤残留区域的γ-HCH通过挥发、大气传输和沉积对中国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近地面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0~100pg/m3和1~10... 采用CanMETOP模型,模拟了2005年欧洲(去除前苏联所占区域)、印度、中国和前苏联4个主要的γ-HCH土壤残留区域的γ-HCH通过挥发、大气传输和沉积对中国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近地面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0~100pg/m3和1~10pg/m3.中国本地源对东中部和东北部的浓度贡献在90%以上,对东南部地区的贡献为30%~80%,印度源对该地区的贡献为10%~30%;印度源对西部的近地面浓度贡献在50%以上;欧洲源和前苏联源主要影响西北地区,贡献比例均在10%左右.中国本地源对东北区域的总沉积贡献最大(75%),西北区域和南部区域的总沉积均以印度源贡献为主,贡献比例分别为63%和67%.整个中国,年总沉积量为691t,贡献比例依次为印度源(55.1%),中国源(31.6%),欧洲源(3.6%),前苏联源(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γ-hch 中国 大气远距离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γ-HCH在辽河沉积物表面上光化学降解行为因素
9
作者 牛军峰 全燮 +3 位作者 陈景文 赵雅芝 陈硕 杨凤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5,50,共5页
γ-HCH在14种辽河(新民段)沉积物表面上的光化学降解行为符合准一级动力学.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leastsquares,PLS)算法建立了沉积物组成与γ-HCH光解速率常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预测γ-HCH在不同沉积物表面上的光解... γ-HCH在14种辽河(新民段)沉积物表面上的光化学降解行为符合准一级动力学.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leastsquares,PLS)算法建立了沉积物组成与γ-HCH光解速率常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预测γ-HCH在不同沉积物表面上的光解速率常数.该模型说明,沉积物中总碳、有机碳和无机碳质量分数的增多可抑制γ-HCH的光解,而Fe2O3和TiO2质量分数的增多对γ-HCH的光解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辽河沉积物 γ-hch 光化学降解 林丹 有机氯农药 水体污染 光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七大水系淡水沉积物中林丹(γ-HCH)的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心悦 张彦峰 +1 位作者 沈兆爽 祝凌燕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3-111,共9页
林丹(γ-HCH)作为曾广泛应用的有机氯农药,自2000年在中国停止生产以来,全国范围内环境介质中仍广泛检出,对生物体及自然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在收集γ-HCH的沉积物毒性数据基础上,通过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 林丹(γ-HCH)作为曾广泛应用的有机氯农药,自2000年在中国停止生产以来,全国范围内环境介质中仍广泛检出,对生物体及自然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在收集γ-HCH的沉积物毒性数据基础上,通过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曲线拟合的方法获得其沉积物质量基准。选取7种常用模型进行拟合,通过比较,最终采用S-Logistic模型拟合γ-HCH急性毒性曲线,得到急性基准值CMCsed=0.00530μg·g^(-1);采用S-Gompertz模型拟合γ-HCH慢性毒性曲线,得到慢性基准值CCCsed=0.00106μg·g^(-1)。我国七大水系68.2%的水体沉积物中γ-HCH的残留浓度均低于其CCCsed,说明其风险较低。但是,在海河和辽河流域某些点位的残留超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获得的沉积物基准值对评估沉积物中γ-HCH的生态风险和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hch 物种敏感度分布 沉积物质量基准 相平衡分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植物根际降解β-HCH细菌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爽 梁延鹏 +1 位作者 曾鸿鹄 覃礼堂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87,M0007,共11页
从可稳定处理β-HCH的人工湿地模型取植物根际筛选降解菌,以提高人工湿地对β-HCH的降解效果。最终筛选出3株细菌,可辅助对β-HCH进行生物降解。3株菌经16sRNA鉴定分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结果表明:... 从可稳定处理β-HCH的人工湿地模型取植物根际筛选降解菌,以提高人工湿地对β-HCH的降解效果。最终筛选出3株细菌,可辅助对β-HCH进行生物降解。3株菌经16sRNA鉴定分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结果表明:实验室条件下,3株菌在30℃、200 r·min^(-1)摇床培养5 d后,对10μg·L^(-1)β-HCH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66.31%、67.38%和62.68%,对100μg·L^(-1)β-HCH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61.61%、64.07%和59.26%。3株菌在对数生长期平均可降解44.84%的β-HCH。随着β-HCH质量浓度的升高,菌株生长受到抑制。菌株的投加量对β-HCH降解效果影响不明显,复合菌群对β-HCH降解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hch 人工湿地 菌株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技术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芳 蒋新 +3 位作者 赵振华 汪立刚 卞永荣 郜红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1-595,共5页
本文建立了超声波提取 ,硅胶SPE柱净化 ,GC μECD检测土壤中α HCH ,β HCH ,γ HCH ,δ HCH ,HCB ,o p′ DDE ,aES,p p′ DDE ,Diel,Endrin ,p p′ DDD ,o p′ DDT ,p p′ DDT含量的方法 .对提取剂、洗脱剂和前处理步骤优化的结果表明 ... 本文建立了超声波提取 ,硅胶SPE柱净化 ,GC μECD检测土壤中α HCH ,β HCH ,γ HCH ,δ HCH ,HCB ,o p′ DDE ,aES,p p′ DDE ,Diel,Endrin ,p p′ DDD ,o p′ DDT ,p p′ DDT含量的方法 .对提取剂、洗脱剂和前处理步骤优化的结果表明 :体积比为 1∶2的丙酮 /石油醚是较好的提取剂和洗脱剂 ,方法加标回收率在 70 %— 1 1 0 %之间 ,检测限为0 0 5— 1ng·g-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γ-hch 多残留分析 DDT 加标回收率 土壤 ECD DDD GC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氯农药在农田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龚香宜 何炎志 孙云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19,30,共5页
选取3种不同深度的农田土壤作为吸附剂,采用批量实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氯农药p,p’-DDD和γ-HCH在等温条件下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p,p’-DDD和γ-HCH的吸附解吸曲线均可用Freundlich模型较好拟合,并且在表层土壤中表现为线性,而在深... 选取3种不同深度的农田土壤作为吸附剂,采用批量实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氯农药p,p’-DDD和γ-HCH在等温条件下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p,p’-DDD和γ-HCH的吸附解吸曲线均可用Freundlich模型较好拟合,并且在表层土壤中表现为线性,而在深部土壤中表现为非线性,表明深部土壤的组成可能更加复杂和不均匀。3种土壤对p,p’-DDD的吸附容量参数Kf值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大小关系一致,而γ-HCH的吸附Kf值却与DOM含量显著正相关。p,p’-DDD和γ-HCH在所有样品中的解吸均有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其中p,p’-DDD的解吸主要受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TOC含量越低滞后性越不明显,而γ-HCH的解吸滞后性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p’-DDD γ-hch 吸附 解吸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2^-存在条件下γ-六六六在冰中的光解动力学及机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汉飞 康春莉 +4 位作者 薛洪海 何冲 包思琪 钟宇博 田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9-11,共3页
研究了模拟太阳光-NO_2^-作用下冰中γ-六六六(γ-HCH)的光解动力学和机理。结果发现,模拟太阳光-NO_2^-作用下冰中γ-HCH能够快速光解;且光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HCO_3^-和Fe^(3+)抑制了γ-HCH的光解;强酸性条件有利于γ-HCH的光... 研究了模拟太阳光-NO_2^-作用下冰中γ-六六六(γ-HCH)的光解动力学和机理。结果发现,模拟太阳光-NO_2^-作用下冰中γ-HCH能够快速光解;且光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HCO_3^-和Fe^(3+)抑制了γ-HCH的光解;强酸性条件有利于γ-HCH的光解,中性及碱性条件影响不大。模拟太阳光-NO_2^-作用下冰中γ-HCH光解产物为一氯酚、四氯环己烯和五氯环己烯,主要光解机制为脱氯及羟基取代。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亚硝酸根的光敏化作用以及γ-HCH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hch 光解 冰相 N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地区食物中的林丹残留与人群摄食暴露
15
作者 刘迪 邱炜珣 +8 位作者 夏忠欢 王斌 卢晓霞 段小丽 蒋秋静 卢彬 宋运学 胡新新 陶澍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786-792,共7页
尽管我国有机氯农药已禁用多年,但环境和食物中仍有有机氯农药残留.以太原市为研究区域,采集了代表性的6类24种食物,测定了林丹残留量,分析了太原人群对林丹的口摄暴露风险.研究结果表明,24种食物中林丹残留量在未检出到1.5ng·g-(... 尽管我国有机氯农药已禁用多年,但环境和食物中仍有有机氯农药残留.以太原市为研究区域,采集了代表性的6类24种食物,测定了林丹残留量,分析了太原人群对林丹的口摄暴露风险.研究结果表明,24种食物中林丹残留量在未检出到1.5ng·g-(1湿重)范围内.残留量较高的为鱼、水果、蔬菜和肉类.多数食物残留浓度高于2005~2007年北京和沈阳类似调查的结果.与历史数据(1992、2000年)相比,食物中林丹残留浓度大幅度下降,动物类食物下降1~2个量级,蔬菜和水果降幅较小.目前各类食物中林丹残留量均低于国家和欧盟的相应标准.平均而言,各年龄段人群日均口摄暴露量也低于美国环保局的标准,但由于食物残留浓度、个体体重及膳食结构变异较大,导致个体暴露水平差别很大,各年龄段,特别是成年人中有少数人日均口摄暴露浓度超过美国环保局制定的0.3g·kg-1·d-1的允许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丹 γ-hch 食物 残留 人群暴露 太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离子阱GC/MS/MS测定农产品中的微量农药残留
16
作者 韩文炎(译) 《中国茶叶》 2006年第3期48-48,共1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离子阱GC/MS/MS分析测定不同农产品中微量农残的适用性。对从不同基质中提取的农残分别采用GC/MS和GC/MS/MS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在菠菜、大豆和玉米中加入了毒死蜱,在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中加入了艾氏剂、狄氏...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离子阱GC/MS/MS分析测定不同农产品中微量农残的适用性。对从不同基质中提取的农残分别采用GC/MS和GC/MS/MS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在菠菜、大豆和玉米中加入了毒死蜱,在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中加入了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α-HCH、β—HCH、γ-HCH、δ-HCH、P,P′-DDD、P,P′-DDE、O,P′-DDT和P,P′-D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MS 分析测定 农产品 离子阱 农药残留 微量 γ-hch 定量分析 适用性 毒死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