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γ-谷氨酰转肽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
1
作者 张莉 傅蕴婷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67-1872,共6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P-Tau181)、γ-谷氨酰转肽酶(GGT)、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15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按照PSQI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PSQI≥10分)与睡眠正常组(PSQI<10分)。比较...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P-Tau181)、γ-谷氨酰转肽酶(GGT)、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15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按照PSQI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PSQI≥10分)与睡眠正常组(PSQI<10分)。比较两组的血清P-Tau181、GGT、SIRT1水平,分析血清P-Tau181、GGT、SIRT1对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15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中睡眠障碍52例,占比33.33%,PSQI评分高于睡眠正常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血清P-Tau181、GGT、SIRT1高于睡眠正常组(P<0.05)。P-Tau181、GGT、SIRT1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P<0.05)。P-Tau181、GGT、SIRT1单一及联合预测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2、0.742、0.749、0.843。结论P-Tau181、GGT、SIRT1异常表达与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睡眠障碍 磷酸化Tau蛋白-181 γ-谷氨酰转肽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驱动双面神纳米马达的制备及其运动行为
2
作者 裴子叶 邓雨莲 +1 位作者 官建国 罗明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05,共7页
为了研究化学驱动微纳米马达的自主运动行为,利用全溶液化学合成法制备γ-谷氨酰转肽酶驱动双面神纳米马达。利用选择性刻蚀和分步偶联法,制备一侧修饰羧基的双面神纳米金颗粒;利用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偶联技术,将γ-谷氨酰转肽... 为了研究化学驱动微纳米马达的自主运动行为,利用全溶液化学合成法制备γ-谷氨酰转肽酶驱动双面神纳米马达。利用选择性刻蚀和分步偶联法,制备一侧修饰羧基的双面神纳米金颗粒;利用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偶联技术,将γ-谷氨酰转肽酶选择性修饰在双面神纳米金颗粒一侧制得γ-谷氨酰转肽酶驱动双面神纳米马达,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倒置暗场显微镜等表征该纳米马达的结构形貌、驱动性能和趋化性。结果表明:制备的γ-谷氨酰转肽酶驱动双面神纳米马达的直径为(90.0±5.3)nm,分散性良好;该纳米马达在谷胱甘肽水溶液中的运动呈现含量依赖性,当谷胱甘肽的浓度达到10 mmol/L时,扩散系数达到2.39μm^(2)/s;该纳米马达具有良好的离子耐受性,能在不同生物介质中高效驱动,并能高灵敏感知谷胱甘肽浓度梯度产生正趋化性,向谷胱甘肽高含量区域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马达 双面神结构 γ-谷氨酰转肽酶 谷胱甘肽 趋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高效表达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祖政 毛泽敬 +4 位作者 余华顺 张彦 杨潇 龚大春 郑贤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76-83,共8页
γ-谷氨酰转肽酶是一种能催化底物谷胺酰胺形成γ-谷氨酰-酶复合体,再被受体底物(如氨基酸、短肽)亲核取代,发生转肽反应形成γ-谷氨酰肽的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该研究选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CK6作为表... γ-谷氨酰转肽酶是一种能催化底物谷胺酰胺形成γ-谷氨酰-酶复合体,再被受体底物(如氨基酸、短肽)亲核取代,发生转肽反应形成γ-谷氨酰肽的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该研究选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CK6作为表达宿主,以来源于枯草芽胞杆菌的173种信号肽为基础构建γ-谷氨酰转酶信号肽筛选文库,筛选出最优信号肽SP_(cotC),在此基础上进行启动子筛选,得到最优启动子P_(aprE),最终构建了一株高效分泌表达γ-谷氨酰肽酶的重组菌株BS-gts3,摇瓶发酵胞外酶活力最高为5.04 U/mL。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筛选出最优培养基:乳糖31.73 g/L、FM80250.26 g/L、硫酸镁1.24 g/L、KH_(2)PO_(4)1.25 g/L、K_(2)HPO_(4)0.75 g/L,胞外酶活提高了12%,为5.623 U/mL。并进行5 L发酵罐放大培养,在38 h,胞外酶活力达到最高28.18 U/mL,是已报道的最高水平。该研究对γ-谷氨酰转肽酶的产品开发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γ-谷氨酰转肽酶 启动子 信号肽 重组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的催化特性及其在食品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柯铭 罗茜 +3 位作者 魏夏森 万嗣宝 高海燕 秦臻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313,共10页
γ-谷氨酰转肽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可以专一性催化γ-谷氨酰基的转移反应,参与生物体内谷胱甘肽代谢和γ-谷氨酰基循环等生理过程。随着食品酶学、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γ-谷氨酰转肽酶在生物催化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受到重视。基于其... γ-谷氨酰转肽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可以专一性催化γ-谷氨酰基的转移反应,参与生物体内谷胱甘肽代谢和γ-谷氨酰基循环等生理过程。随着食品酶学、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γ-谷氨酰转肽酶在生物催化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受到重视。基于其水解和转肽催化活性,γ-谷氨酰转肽酶可被应用于茶氨酸等多种γ-谷氨酰化合物的生物催化合成。利用酶工程手段进一步优化γ-谷氨酰转肽酶的催化特性,提高目标产物产率,使得γ-谷氨酰转肽酶在食品功能因子的绿色生物制造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γ-谷氨酰转肽酶的分子结构、催化机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并重点关注γ-谷氨酰转肽酶的分子改造及其在催化合成L-茶氨酸领域的应用,以期为γ-谷氨酰转肽酶在食品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转肽反应 生物催化 茶氨酸 食品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与蒜泥绿变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江英 胡小松 +1 位作者 廖小军 辛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40,共3页
本文研究了γ-谷氨酰转肽酶与蒜泥绿变的关系,测定了不同休眠期、不同温度贮藏不同时间的大蒜中γ-谷氨酰转肽酶的活性,并将从发芽的大蒜中所制备的γ-谷氨酰转肽酶添加到不能绿变的蒜泥中,确定了γ-谷氨酰转肽酶对蒜泥绿变的作用。
关键词 蒜泥 γ-谷氨酰转肽酶 绿变 大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荀志金 贺忠 +1 位作者 张征 徐虹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106-110,共5页
γ-谷氨酰转肽酶(EC2 3 2 2,γ-GT)在生物体内分布相当广泛,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体内都有它的存在。该酶能催化3种类型的反应、转肽反应,自转肽反应和γ-谷氨酰基的水解反应。γ-GT在临床检测中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已经用作肝脏和其他疾病的... γ-谷氨酰转肽酶(EC2 3 2 2,γ-GT)在生物体内分布相当广泛,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体内都有它的存在。该酶能催化3种类型的反应、转肽反应,自转肽反应和γ-谷氨酰基的水解反应。γ-GT在临床检测中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已经用作肝脏和其他疾病的常规检测指标。该酶在生物催化合成中也有相当重要的应用,利用此酶可以合成多种含γ-谷氨酰基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转肽反应 水解反应 运输作用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代谢综合征人群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6
7
作者 顾静莉 曹勤 +3 位作者 黄融 顾伟威 马嘉骅 范竹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探讨男性代谢综合征(MS)人群中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不同水平对高尿酸血症(HUA)的影响程度。方法纳入2012年1—12月上海地区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11 427例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MS患者(MS组)2 908例,正常对照组8 519例。检测受... 目的探讨男性代谢综合征(MS)人群中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不同水平对高尿酸血症(HUA)的影响程度。方法纳入2012年1—12月上海地区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11 427例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MS患者(MS组)2 908例,正常对照组8 519例。检测受试者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尿酸(S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GGT、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A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将GGT按照四分位法分为四组,比较两组高四分位组与低四分位组对HUA的影响程度,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MS组的BMI、SBP、DBP、SUA、ALT、GGT、FPG、TAG、T-Ch、LDL-Ch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HDLCh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MS组与正常对照组上述各相关因素在GGT高四分位组与低四分位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S组,进行多因素校正后,与GGT低四分位组比较,GGT高四分位组HUA发生风险的OR值为3.09(P<0.01);在对照组,与GGT低四分位组比较,GGT高四分位组HUA发生风险的OR值为2.17(P<0.01)。结论在男性MS人群,GGT水平的升高能反映其HUA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即使在MS各组分均正常的男性人群中,这种发生风险同样增加,提示在临床和预防上要重视对GGT的健康管理,关注GGT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及时干预并警惕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高尿酸血症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的酶学性质及其转肽反应机制 被引量:12
8
作者 汪前 姚忠 +3 位作者 荀志金 徐晓滢 徐虹 韦萍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8-293,共6页
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能专一地催化γ-谷氨酰基的转移,在γ-谷氨酰基类衍生物的合成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今利用Bacillus subtilis NX-2发酵生产GGT,上清液中的GGT经硫酸铵沉淀后,以DEAE Sepharose FF和... 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能专一地催化γ-谷氨酰基的转移,在γ-谷氨酰基类衍生物的合成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今利用Bacillus subtilis NX-2发酵生产GGT,上清液中的GGT经硫酸铵沉淀后,以DEAE Sepharose FF和Source15Q两步离子交换进行纯化。以γ-D-Gln-L-Trp(SCV-07)为目的产物,研究了GGT的基本酶学性质,确定了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值10.0,供体/受体浓度为5:7,最适反应时间为4h,产物转化率可高达42%。结合反应进程曲线,分析了GGT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证实了GGT不仅具有转肽活性,还可催化产物的不可逆水解,这是导致产物回收率下降的关键原因。经测定得到GGT的转肽反应米氏常数(Km)为5.08mmol·L-1,最大反应速率(rmax)为0.034mmol·(min·L)-1;对γ-D-Gln-L-Trp的水解反应米氏常数(Km’)为2.267mmol·L-1,最大反应速率(rmax’)为0.012mmol·(min·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纯化 性质 γ-D-谷氨酰-L-色氨酸 转肽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γ-谷氨酰转肽酶的PET载体的选择及乳糖诱导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胥俊峰 贾晓鹤 +1 位作者 张正平 殷志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3,共4页
采用PCR技术以E.coliK-12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γ-谷氨酰转肽酶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pET32(a)中,经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借助SDS-PAGE分析方法,对于用乳糖诱导,由T7lac启动子控制的重组目的产物蛋白的表达规... 采用PCR技术以E.coliK-12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γ-谷氨酰转肽酶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pET32(a)中,经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借助SDS-PAGE分析方法,对于用乳糖诱导,由T7lac启动子控制的重组目的产物蛋白的表达规律进行了优化研究。在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控制的前提下,分析比较了乳糖诱导pET28(a)/γ-ggt和pET32(a)/γ-ggt两种重组质粒表达大肠杆菌γ-谷氨酰转肽酶蛋白的可溶性及酶活。实验结果表明,对于T7lac启动子控制的重组目的产物,乳糖作为诱导剂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诱导表达效果,低温培养下,乳糖诱导pET32(a)/γ-ggt重组质粒表达γ-谷氨酰转肽酶具有更高的蛋白可溶性和酶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克隆 pET28(a) pET32(a) 乳糖 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肖淑萍 马英文 +2 位作者 朱海英 殷延玲 樊延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15-331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328例IS患者(IS组)及240例对照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AS发生率及血清GGT...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328例IS患者(IS组)及240例对照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AS发生率及血清GGT水平。按是否有CAS将IS患者分成CAS组及非CAS组,记录两组患者血清GGT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病史,运用逻辑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与CAS的相关性。结果 IS组的GGT水平为(32.2±13.6)U/L,高于对照组的(23.1±11.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3,P=0.000);其IMT、斑块指数、CAS发生率也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按GGT四分位数分等级(≤15.5 U/L、15.6~26.7 U/L、26.8~36.3 U/L、>36.3 U/L),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随着GGT水平的增高,发生CAS的危险度逐渐加大(4个等级内OR值分别为1.00、1.96、2.38和2.96)。CAS组与非CAS组间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TG和LDL-C增高病史及血清GG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逻辑回归显示年龄、高血压、LDL-C、糖尿病和GGT对CA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GGT影响强于糖尿病。结论 GGT水平与IS患者CAS的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GGT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子 γ-谷氨酰转肽酶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高发区重度不典型增生人群γ-谷氨酰转肽酶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健 赵治国 +1 位作者 白经修 刘韵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905-907,共3页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食管癌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寻找降低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食管癌高发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451例3年随访的病理学、细胞学和γ-GT反应的结果。结果随访1年后,γ-GT阳性...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食管癌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寻找降低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食管癌高发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451例3年随访的病理学、细胞学和γ-GT反应的结果。结果随访1年后,γ-GT阳性231例患者中17例(7.4%)癌变,γ-GT阴性95例患者中无癌变。随访3年的215例中,γ-GT阳性伴重度不典型增生Ⅰ级和Ⅱ级患者的癌变率分别为5.7%和14.3%。,γ-GT阴性患者或40岁以下伴γ-GT阳性的患者未发生癌变。结论γ-GT可作为食管癌高发区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变风险的分类指标,仅对γ-GT阳性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进行干预,可明显提高食管癌防治中的效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预防 γ-谷氨酰转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帅玉英 张涛 +1 位作者 江波 沐万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24,共5页
从发酵食品虾酱中筛选到1株高产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菌株,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SK11.004。摇瓶实验确定该菌株的优化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蔗糖25g... 从发酵食品虾酱中筛选到1株高产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菌株,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SK11.004。摇瓶实验确定该菌株的优化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蔗糖25g/L,胰蛋白胨5g/L,玉米浆15g/L,MgSO4.7H2O0.5g/L,K2HPO4.3H2O1g/L,起始pH为7.2,250mL三角瓶装液量30mL,培养温度37℃,发酵培养时间16h,此优化条件下,GGT酶活力可达4.07U/mL。Bacillus subtilis SK11.004菌株生长周期短,产酶量高,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筛选 鉴定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γ-谷氨酰转肽酶的催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彦羚 周治 +2 位作者 姚忠 徐虹 韦萍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47-149,151,共4页
B.subtilisNX-2产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经纯化后,以Eupergit C250 L为载体进行了共价固定化,固定化酶活回收率为17.59%,蛋白回收率为32.74%;活性位点滴定的结果表明固定化后,GGT活性位点浓度为游离酶的79.8%。固定化酶的最适pH和温度分... B.subtilisNX-2产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经纯化后,以Eupergit C250 L为载体进行了共价固定化,固定化酶活回收率为17.59%,蛋白回收率为32.74%;活性位点滴定的结果表明固定化后,GGT活性位点浓度为游离酶的79.8%。固定化酶的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9.5和50℃,且温度和pH适用范围均有所扩大。测定得到了固定化GGT对供体(γGPNA)的米氏常数为Km=2.7463 mmol.L-1,谷氨酰基化反应催化常数为Kcat=2 670.01 min-1,较游离酶有所降低。固定化酶的温度及pH稳定性均较游离酶有大幅度提高,经50 d贮藏(4℃)和25个批次转化后,固定化GGT的残余活力仍可达初始值的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γ-谷氨酰转肽酶 EupergitC250L 活性位点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K对枯草芽孢杆菌NX-2产出的γ-谷氨酰转肽酶的不可逆抑制动力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彦羚 周治 +5 位作者 姚忠 宋希文 佘维娜 刘步云 徐虹 韦萍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2,共6页
γ-谷氨酰转肽酶(GGT;EC2.3.2.2)催化的酰基转移反应可用于制备各种具有生理活性的谷氨酰化合物,对其开展酶活力不可逆抑制动力学研究对于阐明GGT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今以化学抑制剂Woodward's Reagent K(WRK)与枯草芽孢杆菌N... γ-谷氨酰转肽酶(GGT;EC2.3.2.2)催化的酰基转移反应可用于制备各种具有生理活性的谷氨酰化合物,对其开展酶活力不可逆抑制动力学研究对于阐明GGT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今以化学抑制剂Woodward's Reagent K(WRK)与枯草芽孢杆菌NX-2产出的GGT进行不可逆抑制反应,根据邹氏理论测得WRK对GGT不可逆抑制反应的微观速率常数ki为0.03015s-1,WRK与酶结合常数KI为1.352mmol·L-1。有抑制剂存在下GGT与供体γ-谷氨酰对硝基苯胺的亲和力常数Km*=3.245mmol·L-1,GGT酰基化最大反应速度Vmax*=0.3771mmol·(L·s)-1。通过对GGT的失活动力学分析得到,失活反应级数为1.313,说明在GGT活性部位至少有一个谷氨酸(或天冬氨酸)残基参与催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不可逆抑制 动力学 W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和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用于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晓玲 宋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99-1503,共5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用于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6例CHB患者,在肝脏穿刺活检前行SWE检测及血常规及肝功能检验,记录肝脏硬度(LSM),计算GPR。根据Metavir评...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用于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6例CHB患者,在肝脏穿刺活检前行SWE检测及血常规及肝功能检验,记录肝脏硬度(LSM),计算GPR。根据Metavir评分系统将活检所示肝纤维化分为F0~F4共5期,分析Elast PQ和GPR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Elast PQ和GPR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效能的差异,分析Elast PQ诊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Elast PQ和GPR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0.94,P<0.01;r=0.92,P<0.01)。对于F1~F3期肝纤维化,Elast PQ的诊断效能优于GPR(Z=2.21,P=0.03;Z=2.16,P=0.03;Z=2.27,P=0.02)。Elast PQ对ALT≤1×ULN患者的诊断效能优于其对1×ULN<ALT≤2×ULN者。结论Elast PQ和GPR对ALT≤2×ULN的CHB患者早期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较高价值,Elast PQ的诊断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并发症 肝硬化 弹性成像技术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对枯草芽孢杆菌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希文 肖彦羚 +3 位作者 周治 姚忠 徐虹 韦萍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90,共6页
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可将γ-谷氨酰基从酰基供体催化转移至相应的受体上,形成新的γ-谷氨酰基化合物。今针对GGT稳定性差的缺陷,采用添加Ca2+的方法对其进行稳定化。研究了Ca2+对枯草芽孢杆菌GGT活性及热稳... 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可将γ-谷氨酰基从酰基供体催化转移至相应的受体上,形成新的γ-谷氨酰基化合物。今针对GGT稳定性差的缺陷,采用添加Ca2+的方法对其进行稳定化。研究了Ca2+对枯草芽孢杆菌GGT活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以4 mmol·L-1 CaCl2于37℃下处理30 min后,GGT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改善,且随温度升高Ca2+处理的效果更明显;测定了Ca2+处理后GGT酰基化反应动力学常数Km、Vmax和反应活化能Ea,其值分别为0.23 mmol·L-1,0.015 mmol·L-1·min-1和10.50 kJ·mol-1。与未经Ca2+处理时相比,酰基化反应米氏常数和反应活化能显著降低;GGT的失活反应活化能Ed为60.47 kJ·mol-1,与未加Ca2+时(50.42 kJ·mol-1)相比明显提高。表明Ca2+能提高GGT的活性和热稳定性,有效缓解酶的受热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热稳定性 CA2+ 反应动力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血脂、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南楠 魏东 黄斌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5期103-106,共4页
目的分析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尿酸、血脂、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tidase,GG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 目的分析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尿酸、血脂、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tidase,GG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43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周的CSII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尿酸、血脂、血清GG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尿酸、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GG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短期CSII治疗能够降低T2DM患者血糖、血尿酸、血清GGT水平,改善血脂谱,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 血尿酸 血脂 γ-谷氨酰转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性黄疸患儿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及碱性磷酸酶水平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占敏 梁洁 姚爱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062-1062,共1页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母乳性黄疸 碱性磷酸酶 酶水平 血清 患儿 母乳喂养率 病理性黄疸 肝功能检测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精液γ-谷氨酰转肽酶(GGT)多态性研究
19
作者 柳燕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2期20-21,15,F003,共4页
γ-备氨酰转肽酶(GGT EC2,3,2,2,)存在于人体许多组织之中,它催化γ-谷氨酰基因的转移。七十年代中期,国外学者发现人类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高活性的GGT,并具有多态性和稳定性。目前,国内尚未见有人类精液GGT多态性的分型报... γ-备氨酰转肽酶(GGT EC2,3,2,2,)存在于人体许多组织之中,它催化γ-谷氨酰基因的转移。七十年代中期,国外学者发现人类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高活性的GGT,并具有多态性和稳定性。目前,国内尚未见有人类精液GGT多态性的分型报导,本文应用平板圆盘电泳技术,分析研究中国人群中精液GGT的多态性,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精液 γ-谷氨酰转肽酶 多态性 法医物证检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重组枯草芽孢杆菌产Bacillus pumilus来源的γ-谷氨酰转肽酶及其在L-茶氨酸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KOMERA Irene 杨套伟 +2 位作者 张显 饶志明 徐美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7-71,共5页
L-茶氨酸作为一种非天然氨基酸对人体健康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其作为食品饮品添加剂和制药原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本文以安全菌株Bacillus subtilis 168作为宿主菌,表达生产B.pumilus来源的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显示,该来源GGT成功... L-茶氨酸作为一种非天然氨基酸对人体健康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其作为食品饮品添加剂和制药原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本文以安全菌株Bacillus subtilis 168作为宿主菌,表达生产B.pumilus来源的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显示,该来源GGT成功在B.subtilis 168中实现了胞外分泌表达。最后,通过关键转化条件优化,并结合批次流加策略,该重组GGT能够在16 h催化合成50.8 g/L的L-茶氨酸,该结果可以和已报道的以大肠杆菌作为宿主菌表达GGT并催化合成L-茶氨酸的产量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L-茶氨酸 枯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