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昏迷大鼠意识及前额叶皮质γ-氨基丁酸b1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廖诚诚 冯珍 +1 位作者 黄菲菲 陈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37-1042,共6页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电刺激(VNS)对脑外伤(TBI)昏迷大鼠的促醒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168只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TBI组、拮抗剂组和VNS组,每组42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TBI组、VNS组、拮抗剂组撞击法复制脑外伤模型,造模...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电刺激(VNS)对脑外伤(TBI)昏迷大鼠的促醒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168只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TBI组、拮抗剂组和VNS组,每组42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TBI组、VNS组、拮抗剂组撞击法复制脑外伤模型,造模后昏迷至少30 min的大鼠入选。VNS组予VNS,拮抗剂组侧脑室注射Orexin A受体1拮抗剂SB334867后加VNS,TBI组予假VNS。分别于干预后6 h、12 h、24 h观察大鼠意识水平,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前额叶皮质γ-氨基丁酸b1受体(GABAb1R)表达水平。结果最终空白组42只、TBI组11只、拮抗剂组13只、VNS组28只大鼠觉醒。Western blotting显示,干预后12 h、24 h,GABAb1R蛋白表达TBI组>拮抗剂组>空白组>VNS组(F>60.412,P<0.001)。免疫组化显示,GABAb1R蛋白表达TBI组>拮抗剂组>VNS组>空白组(H=15.121,P=0.002),但不同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H=3.028,P=0.220)。结论 VNS可促TBI昏迷大鼠觉醒,其促醒机制可能与Orexin A介导大鼠前额叶皮质GABAb1R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昏迷 迷走神经电刺激 促醒 γ-氨基丁酸b1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大鼠γ-氨基丁酸b受体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魏天祺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ES)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GABA)b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促醒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MNES组...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ES)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GABA)b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促醒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MNES组、GABA 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组,应用MNES治疗脑外伤后昏迷大鼠,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实验完成后6h、12h、24h每组每个时间点各处死10只大鼠,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前额叶皮质GABA b受体的表达。结果:大鼠经"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模后出现与临床昏迷状态相似的行为学变化,经MNES后表现出短暂的行为觉醒反应。空白对照组意识状态全部为Ⅰ级,假刺激组平均为(5.33±0.758)级,刺激组平均为(3.80±1.064)级,巴氯芬组平均为(4.63±0.964)级,4组的意识状态分级呈"空<刺<巴<假"递增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同一组3个时间点的前额叶皮质GABA b受体表达呈"6h<12h<24h"趋势,空白对照组及刺激组3个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假刺激组及巴氯芬组3个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同一时间点4组的GABA b受体表达呈"刺<空<巴<假"递增趋势,6h、12h、24h空白对照组与刺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同一时间点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后大鼠出现短暂的兴奋性反应,意识状态等级提高,正中神经电刺激是治疗脑外伤后昏迷的有效治疗方法,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前额叶抑制性递质GABA b受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b受体 巴氯芬 正中神经电刺激 脑外伤 昏迷 促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B型受体活性对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范雅丽 王苗霞 +1 位作者 张宏 金玉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75-579,共5页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_(B)R)活性对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control)、应激组(stress)、应激结合2-羟基萨氯酚(2-OH-saclofen)给药组(stress+2-OH-saclofen)、应激结合氯...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_(B)R)活性对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control)、应激组(stress)、应激结合2-羟基萨氯酚(2-OH-saclofen)给药组(stress+2-OH-saclofen)、应激结合氯苯氨丁酸(baclofen)给药组(stress+baclofen)。采用间歇低频电击大鼠足底并联合噪声的方式建立应激大鼠模型,同时2-羟基萨氯酚(100μg/kg)或氯苯氨丁酸(0.04 g/kg)分别经大鼠腹腔注射。应激40 d后,对处于不同应激阶段的大鼠进行取材。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下丘脑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大鼠下丘脑内NE和DA含量的变化。结果: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单纯应激组、应激结合氯苯氨丁酸给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相反应激结合2-羟基萨氯酚给药组下丘脑神经元超微结构则未出现退行性改变。用(HPLC)检测大鼠下丘脑内NE和DA含量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应激组NE含量明显升高但呈现下降趋势,DA含量则呈上升趋势(P<0.05)。应激结合氯苯氨丁酸给药组NE和DA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应激结合2-羟基萨氯酚给药组NE和DA含量却接近正常水平。结论:GABA B受体抑制剂2-羟基萨氯酚对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而GABA B受体激动剂氯苯氨丁酸则有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b受体 2-羟基萨氯酚 氯苯氨丁酸 超微结构 慢性应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脑炎1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沙从波 喻绪恩 +2 位作者 张亮亮 张龙 王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16,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因“先后发作性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精神行为异常3个月”入院。患者于2015年1月13日12:00突发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双目上翻及全身抽搐1次,持续2min后自行缓解,对当时发作情况不能回忆。2015年1月15日凌晨上述症... 1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因“先后发作性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精神行为异常3个月”入院。患者于2015年1月13日12:00突发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双目上翻及全身抽搐1次,持续2min后自行缓解,对当时发作情况不能回忆。2015年1月15日凌晨上述症状再次发作1次,发作形式及持续时间同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b受体 脑炎 癫癎 免疫抑制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γ-氨基丁酸受体α1亚基Cys^(166)-Leu^(296)片段的配体结合和结构性质
5
作者 邓诣群 朱振宇 +1 位作者 马涧泉 薛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7-372,共6页
研究A型γ 氨基丁酸受体 (γ aminobutyricacidtypeA ,GABAAreceptor)α1亚基Cys166 Leu2 96片段的苯并二氮杂 (benzodiazepine ,BZ)结合位点及其结构特性 ,了解该片段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利用PfuDNA多聚酶依赖的点突变技术将该片段的... 研究A型γ 氨基丁酸受体 (γ aminobutyricacidtypeA ,GABAAreceptor)α1亚基Cys166 Leu2 96片段的苯并二氮杂 (benzodiazepine ,BZ)结合位点及其结构特性 ,了解该片段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利用PfuDNA多聚酶依赖的点突变技术将该片段的每一残基用丙氨酸替代 ,通过E .coli体系过表达 ,纯化得到各种突变蛋白 .运用圆二色性 (circulardichroism ,CD)技术测定突变蛋白的二级结构 ,借助荧光各向异性 (fluorescenceanisotropy ,FA)、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 fer,FRET)技术测定其与BZ荧光配基Bodipy FLRo 1986 (BFR)的结合强弱 .通过与野生型的比较 ,确定其残基是否与结构和或结合相关 .结果显示 ,突变体R191A、G2 12A、S2 13A、R2 14A及V2 79A的结合能力减弱 2~ 3倍 ,除V2 79A显著增加α螺旋外均无二级结构的改变 .E193A、S2 78A、V2 79A和P2 80A的α螺旋显著增多 ,N2 75A和R2 76A的α螺旋则显著减少 .推测Cys166 Leu2 96的Arg191,Gly2 12 ,Ser2 13 和Arg2 14 可能位于BZ的结合袋 ,其第 4个环区 (Glu2 10 Asn2 16)与结合密切相关 .Glu193 、Ser2 78和Pro2 80 参与维持β折叠结构 ,而Asn2 75和Arg2 76参与维持α螺旋结构 .Cys166 Leu2 96的第 9个环区 (Asn2 75 Pro2 80 )对其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γ-氨基丁酸受体α1亚基 Cys^166-Leu^296片段 配体结合 性质 二级结构 苯并二氮杂Zhuo 镇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γ-氨基丁酸B受体脑炎2例报道
6
作者 孙洪扬 王亦心 +2 位作者 刘雪娇 张丽 白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04-1306,共3页
抗γ-氨基丁酸B(γ-aminobutyric acid B,GABA-B)受体脑炎属于边缘叶脑炎的一种,是指GABA受体抗体侵犯海马、杏仁核、岛叶及扣带回皮质等脑边缘结构引起的脑炎,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近记忆缺失、精神行为异常和癫痫发作为特... 抗γ-氨基丁酸B(γ-aminobutyric acid B,GABA-B)受体脑炎属于边缘叶脑炎的一种,是指GABA受体抗体侵犯海马、杏仁核、岛叶及扣带回皮质等脑边缘结构引起的脑炎,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近记忆缺失、精神行为异常和癫痫发作为特点,多数患者合并肿瘤[1]。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抗GABA-B受体脑炎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b受体 边缘叶脑炎 GAbA-b受体 精神行为异常 受体抗体 记忆缺失 临床表现 癫痫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脑炎7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崔晓燕 付振强 +1 位作者 王梦涵 张博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7-338,共2页
自身免疫性脑炎(AE)泛指一类南于免疫系统产生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突触或神经元胞膜及膜内蛋白的自身抗体而导致的疾病,抗叮一氨基丁酸(N-aminobutyric acid,GABA)B型受体脑炎(抗GABAB受体脑炎)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AE,由LANCASTER... 自身免疫性脑炎(AE)泛指一类南于免疫系统产生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突触或神经元胞膜及膜内蛋白的自身抗体而导致的疾病,抗叮一氨基丁酸(N-aminobutyric acid,GABA)B型受体脑炎(抗GABAB受体脑炎)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AE,由LANCASTER等“首先报道,主要表现为癫痫,伴记忆障碍、意识行为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b受体 脑炎 GAbAb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 自身免疫性 自身抗体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脑刺激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γ-氨基丁酸b受体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方龙君 熊婧 +2 位作者 江健 钟琳阳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研究深部脑刺激(DBS)对脑外伤(TBI)昏迷大鼠前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GABA)b受体表达变化的影响及促醒可能机制。方法:将54只成年标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刺激组、刺激组,应用DBS治疗TBI昏迷大鼠,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实验完成后12h... 目的:研究深部脑刺激(DBS)对脑外伤(TBI)昏迷大鼠前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GABA)b受体表达变化的影响及促醒可能机制。方法:将54只成年标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刺激组、刺激组,应用DBS治疗TBI昏迷大鼠,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实验完成后12h处死每组大鼠,用蛋白质印迹法(WB)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前额叶皮质区GABA b受体的表达。结果:①刺激组18只大鼠中16只大鼠出现翻正反射,假刺激组18只中9只出现翻正反射;②WB检测显示,刺激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区GABA b受体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假刺激组(P<0.05);③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刺激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区GABA b受体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假刺激组(P<0.05)。结论:DBS可提高TBI昏迷大鼠意识状态,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前额叶皮质区GABA b受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促醒 深部脑刺激 脑外伤 γ-氨基丁酸b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γ-氨基丁酸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高东明 孙德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6-248,共3页
GABAB受体是近年来新发现的GABA受体亚型。它的活化在突触后膜增加K+电导,引起长时程晚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在突触前膜则抑制Ca2+电导,使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的释放减少。该受体活动对机体的镇痛、肌肉痉挛、癫痫的发作... GABAB受体是近年来新发现的GABA受体亚型。它的活化在突触后膜增加K+电导,引起长时程晚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在突触前膜则抑制Ca2+电导,使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的释放减少。该受体活动对机体的镇痛、肌肉痉挛、癫痫的发作等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γ-氨基丁酸 受体 镇痛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丘脑前核神经元内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绘敏 岳晓玲 +3 位作者 马晓凯 唐伟 易传安 王滨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丘脑前核内γ-氨基丁酸(GABA)及其GABAA受体(GABAARα1和β2subunits)的表达,从形态学角度为系统研究丘脑前核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包埋后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和原位杂交检测丘脑前核内GABA及GABAARα1和β2mRNA... 目的:探讨大鼠丘脑前核内γ-氨基丁酸(GABA)及其GABAA受体(GABAARα1和β2subunits)的表达,从形态学角度为系统研究丘脑前核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包埋后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和原位杂交检测丘脑前核内GABA及GABAARα1和β2mRNA的表达。结果:(1)在丘脑前核,GABAARα1和GABAARβ2阳性神经元分布较密集,细胞形态较一致。空白对照切片为阴性,未见GABAARα1和GABAARβ2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2)GABA胶体金免疫反应切片上,GABA胶体金颗粒浓重标记GrayⅡ型轴突终末,而树突、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背景标记极少。GABA能阳性轴突终末与中小型树突形成对称性轴-树突触,也与神经元胞体形成对称性轴-体突触。结论:提示在丘脑前核能够合成GABAARα1和GABAARβ2,且GABA能轴突终末与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形成对称性突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前核 γ-氨基丁酸 GAbAA受体α1和β2亚单位 包埋后胶体金免疫电镜 原位杂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1和B淋巴细胞浸润的卵巢癌预后模型建立与评价
11
作者 谢溦 刘小燕 +1 位作者 韩文玲 方圆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0-1446,共7页
目的: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B淋巴细胞浸润构建卵巢癌的预后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2例。检测癌组织PD-1表达和CD20+B细胞浸润程度,分析二者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P... 目的: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B淋巴细胞浸润构建卵巢癌的预后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2例。检测癌组织PD-1表达和CD20+B细胞浸润程度,分析二者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PD-1表达与B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及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分析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据独立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PD-1表达和CD20+B细胞浸润程度与肿瘤大小、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联系(P<0.05)。PD-1表达与B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PD-1高表达和B淋巴细胞低浸润患者病死率较高(P<0.05)。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PD-1表达和CD20+B细胞浸润是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论:PD-1表达与CD20+B细胞浸润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和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密切联系,是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卵巢癌 相关性 b淋巴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调控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2
作者 辛欢 邹璟 乐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通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通路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目的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通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通路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Vehicle组)、模型组(RTX组)、假电针组(Sham-EA组)、电针组(EA组)、电针+通路抑制剂组(EA+Gly组)。通过机械退缩阈值检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检测和斜板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脊髓背角组织病理形态变化。TUNEL实验检测脊髓背角组织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疼痛敏感相关物质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神经激肽1(NK-1)水平,以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Iba1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HMGB1/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Vehicle组相比,RTX组大鼠机械退缩阈值降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缩短,在斜板保持平衡的角度减小;脊髓背角组织结构被破坏,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凋亡率上升,小胶质细胞活化增多,PGE2、SP、NK-1、IL-6、IL-1β、TNF-α水平升高,HMGB1、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上调(均P<0.01)。与RTX组相比,Sham-EA组无显著差异(均P>0.05),EA组大鼠机械退缩阈值升高,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在斜板保持平衡的角度增大,脊髓背角组织中神经节细胞损伤得到缓解,排列较为整齐,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细胞凋亡率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PGE2、SP、NK-1、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HMGB1、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下调(均P<0.01)。与EA组相比,EA+Gly组大鼠机械退缩阈值升高,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在斜板保持平衡的角度增大,脊髓背角组织中神经细胞损伤和紊乱程度减轻,细胞凋亡率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PGE2、SP、NK-1、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HMGB1、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EA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发挥对PHN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电针 小胶质细胞活化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初蕾 李星瑶 +4 位作者 张译元 唐红 郭延华 王立民 周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9-658,共10页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1B,BMPR-1B)基因对绵羊繁殖力的影响最大。BMPR-1B基因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多羔主效基因,其编码区的A746G突变导致蛋白质序列中第249位的谷氨酰胺被置换为精氨酸(Q249R),最终能够引起绵羊排卵数和产羔数增加。作者介绍了绵羊多羔主效基因BMPR-1B及其突变体FecB(A746G)的发现与结构,简述了该基因分子方面的作用机理,对BMP/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与绵羊繁殖之间的联系,并简单分析了FecB突变后对绵羊卵巢、卵泡等组织细胞功能,激素调节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BMPR-1B基因的了解,为研究人员探明该基因诱使绵羊等动物提高产羔数的调控机制,相关配体、调控因子和上下游信号蛋白的影响以及加快哺乳动物高效育种繁殖、扩大种群规模和多胎品系的建立,增加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 FECb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TREM-1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氧化三甲胺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
14
作者 谭文云 井淑艳 +1 位作者 王蕊蕊 王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7-343,共7页
目的:探讨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在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炎性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 目的:探讨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在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炎性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①采用不同浓度(0、100、300、600、900、1200、1500μmol/L)TMAO处理VSMCs 24 h;②将TREM-1基因siRNA干扰质粒(si-TREM-1)及其阴性对照干扰质粒(si-NC)转染至VSMCs中,采用600μmol/L TMAO诱导VSMCs炎性反应,并联合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激活剂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干预24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细胞中TREM-1、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以及IL-1β、IL-6、TNF-α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REM-1、COX-2、ICAM-1以及NF-κB p65、p-NF-κB p65(Ser53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TMAO处理对VSMCs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P=0.375),但可明显上调细胞上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以及细胞中TREM-1、COX-2、ICAM-1等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沉默TREM-1基因可明显抑制TMAO诱导的VSMCs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水平的增加,以及细胞中COX-2、ICAM-1、IL-1β、IL-6、TNF-αmRNA和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比值的上调(均P<0.01)。然而,PMA干预可明显逆转沉默TREM-1基因对TMAO诱导VSMCs炎性反应的改善作用。结论:沉默TREM-1基因可抑制TMAO诱导的VSMCs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血管平滑肌细胞 炎性反应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核因子κ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sTREM-1 mRNA、HMGB1 mRNA水平与肠道菌群及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性
15
作者 曹君阳 马春星 刘志娜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1-507,共7页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信使RNA(mRN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水平与肠道菌群及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信使RNA(mRN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水平与肠道菌群及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定期产检并分娩的GDM合并PPROM的孕妇98例作为GDM合并PPROM组,GDM未发生PPROM的孕妇102例作为GDM未合并PPROM组、正常孕妇10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3组孕妇肠道菌群、血清sTREM-1 mRNA和HMGB1 mRNA水平;分析GDM孕妇血清sTREM-1 mRNA、HMGB1 mRNA水平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GDM孕妇发生PPROM的影响因素及血清sTREM-1 mRNA、HMGB1 mRNA对GDM孕妇发生PPROM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DM未合并PPROM组和GDM合并PPROM组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梭杆菌菌落数显著升高(P<0.05),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显著降低(P<0.05)。GDM合并PPROM组分娩孕周较对照组和GDM未合并PPROM组显著降低(P<0.05)。与GDM未合并PPROM组比较,GDM合并PPROM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显著降低(P<0.05),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梭杆菌菌落数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GDM未合并PPROM组、GDM合并PPROM组血清sTREM-1 mRNA、HMGB1 mRNA水平依次升高(P<0.05)。GDM孕妇血清sTREM-1 mRNA与HMGB1 mRNA呈正相关(r>0,P<0.05);血清sTREM-1 mRNA、HMGB1 mRNA与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梭杆菌菌落数均呈正相关(r>0,P<0.05),与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均呈负相关(r<0,P<0.05)。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梭杆菌、sTREM-1 mRNA、HMGB1 mRNA是影响GDM孕妇发生PPROM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双歧杆菌、乳杆菌是影响GDM孕妇发生PPROM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血清sTREM-1 mRNA和HMGB1 mRNA联合预测GDM孕妇发生PPROM的曲线下面积(AUC)(0.922)较血清sTREM-1 mRNA、HMGB1 mRNA各自单独预测的AUC(0.829、0.841)更高(P<0.05)。结论:GDM孕妇血清sTREM-1 mRNA、HMGB1 mRNA均呈高表达,且合并PPROM的GDM孕妇血清二者升高趋势更为明显,二者与肠道菌群失衡和PPROM的发生有关,sTREM-1 mRNA和HMGB1 mRNA联合对预测PPROM发生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肠道菌群 未足月胎膜早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γ-氨基丁酸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莹 刘长金 +3 位作者 李爱 胡新武 陈蕾 刘烈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大麻素WIN55,212-2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激活电流(IGABA)的调制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①实验中大部分受检细胞(91.84%,99/108)对胞外给予GABA(10~1000μmol/L)敏感,可记录到具有浓...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大麻素WIN55,212-2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激活电流(IGABA)的调制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①实验中大部分受检细胞(91.84%,99/108)对胞外给予GABA(10~1000μmol/L)敏感,可记录到具有浓度依赖性的内向电流,该电流可被GABA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阻断。②预加WIN55,212-2(0.03~10μmol/L)对IGABA产生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呈可逆性、浓度依赖性和非电压依赖性。WIN55,212-2使IGABA的量效曲线明显下移,而两者的阈值基本不变;最大反应浓度时IGABA幅值减少了(48.83±4.78)%;两条曲线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值比较接近(36.85μmol/Lvs25.76μmol/L)。③WIN55,212-2对IGABA的抑制作用可被大麻素CB1受体选择性拮抗剂AM281阻断,不能被大麻素CB2受体选择性拮抗剂AM630阻断。细胞外灌流蛋白激酶C(PKC)的抑制剂BIM可部分逆转WIN55,212-2对IGABA的抑制作用。结论大麻素WIN55,212-2作用于CB1受体,部分通过激活PKC途径来减少GABAA受体介导的电流,加强突触前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大麻素的外周镇痛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55 212-2 γ-氨基丁酸A受体 大麻素Cb1受体 三叉神经节神经元 全细胞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能去抑制对脊髓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的激动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时蕾 刘燕妮 +4 位作者 索占伟 曹静 李帅 许英明 胡晓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γ-氨基丁酸(GABA)能去抑制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痛行为改变的关系。方法正常小鼠鞘内注射(ith)比扣扣灵碱(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50 ng.g-1(5μl)模拟GABA能去抑制,左后足底sc给予弗氏完全... 目的探讨脊髓γ-氨基丁酸(GABA)能去抑制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痛行为改变的关系。方法正常小鼠鞘内注射(ith)比扣扣灵碱(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50 ng.g-1(5μl)模拟GABA能去抑制,左后足底sc给予弗氏完全佐剂制备炎性疼痛模型,小鼠ith给予GABAA受体激动剂地西泮0.5μg.g-1(5μl)或ERK1/2抑制剂PD-98059 0.25μg.g-1(5μl)后,测定ERK1/2活性和小鼠缩足阈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的缩足阈值(1.24±0.07)g相比,正常小鼠ith给予比扣扣灵碱50 ng.g-1的缩足阈值显著降低〔(0.42±0.17)g,P<0.05〕,给予PD-98059 0.25μg.g-1后缩足阈值显著升高〔(1.29±0.37)g,P<0.05〕。与炎性疼痛模型组的缩足阈值(0.28±0.06)g相比,炎症小鼠ith给予地西泮0.5μg.g-1的缩足阈值显著升高〔(0.99±0.12)g,P<0.05〕,且给予PD-98059 0.25μg.g-1后缩足阈值也显著升高〔(0.97±0.17)g,P<0.05〕。Western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比扣扣灵碱显著提高ERK2的磷酸化水平〔(152±24)%,P<0.05〕。并且弗氏完全佐剂也可提高小鼠脊髓ERK2的磷酸化水平〔(163±42)%,P<0.05〕,ith给予地西泮0.5μg.g-1,则显著降低CFA诱发的小鼠脊髓ERK2的磷酸化水平〔(91±34)%,P<0.05〕,同时地西泮和PD-98059有效缓解炎性疼痛症状。结论 GABA能去抑制对脊髓背角ERK2有激活作用,并与炎性疼痛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γ-氨基丁酸 炎性疼痛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脊髓背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结构域受体1通过调控NF-κB/NLRP3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
18
作者 赵为陈 何春远 +4 位作者 赵宗彪 张峰森 夏一淼 王法财 李婷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5-2332,共8页
目的 探究盘状结构域受体1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 VECs),首先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诱导组(hi... 目的 探究盘状结构域受体1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 VECs),首先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诱导组(high glucose,HG),采用33 mmol·L^(-1) D-glucose处理48 h构建HUVECs功能障碍。碘化丙啶染色(PI)检测细胞焦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IL-1β、IL-1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DR1、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随后,实验分为C ontrol组、HG组、HG+DDR1 NC组、HG+DDR1 siRNA组。转染DDR1 siRNA 24 h后观察HG对HUV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ELISA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LDH、IL-1β、IL-18水平;PI检测细胞焦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DDR1、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G组细胞eNOS含量降低,VCAM-1、ICAM-1含量升高,细胞活力及迁移能力降低,DDR1、p-NF-κB、NLRP3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且LDH、IL-1β、IL-18水平及细胞焦亡率均增加(P<0.05)。与HG组相比,DDR1siRNA能够促进eNOS分泌,降低VCAM-1、ICAM-1、LDH、IL-1β、IL-18水平,增加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降低p-NF-κB、NLRP3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HU VECs焦亡(P<0.05)。结论基因沉默DDR1能够改善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其机制与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内皮功能障碍 高糖 盘状结构域受体1 细胞焦亡 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蛋白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变化及预后意义
19
作者 王桂杰 杜传冲 +4 位作者 陆叶 赵健 沈勰 金冬林 耿佳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0-357,共8页
目的·检测多发伤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sTREM-1)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 目的·检测多发伤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sTREM-1)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9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伤组(n=24)、重伤组(n=58)、严重伤组(n=10);依据入院后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将患者分为MODS组(n=20)和非MODS组(n=72);根据创伤发生后28 d内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13)和存活组(n=79)。检测患者入院后静脉血炎症因子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创伤发生后24 h、72 h及7 d的血清HMGB1、sTREM-1水平。分析不同分组间血清HMGB1、sTREM-1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发伤患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HMGB1、sTREM-1对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重伤和严重伤组各时间点HMGB1、sTREM-1水平明显高于轻伤组(均P<0.05),严重伤组创伤发生后72 h和7 d的HMGB1水平及24 h和72 h的sTREM-1水平明显高于重伤组(均P<0.05)。各时间点HMGB1与sTREM-1水平呈正相关性(r=0.645,r=0.942,r=0.722;均P<0.05)。MODS组创伤发生后72 h和7 d的HMGB1水平及24 h和72 h的sTREM-1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均P<0.05);死亡组创伤发生后72 h和7 d的HMGB1水平及24 h、72 h的sTREM-1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创伤发生后7 d的HMGB1水平及入院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是多发伤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创伤发生后7 d的HMGB1水平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90,敏感度为83.5%,特异度为92.3%。结论·多发伤患者创伤发生后不同时间点HMGB1及sTREM-1水平与MODS及生存结局相关,且创伤发生后7 d的HMGB1水平是多发伤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基因敲除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减轻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志斌 李瑞彤 +6 位作者 郑卫伟 林雪容 牛宁宁 王慧 苑萌 韩树池 薛乾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3,共6页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因敲除减轻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及抑制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作用。方法 野生型(WT)小鼠分为WT-Sham组和WT-模型组,HMGB1基因敲除(KO)小鼠分为KO-Sham组和KO-模型组。WT-模型...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因敲除减轻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及抑制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作用。方法 野生型(WT)小鼠分为WT-Sham组和WT-模型组,HMGB1基因敲除(KO)小鼠分为KO-Sham组和KO-模型组。WT-模型组和KO-模型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ALI模型,WT-Sham组和KO-Sham组进行假手术操作。造模后24 h,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_(2)),计算氧合指数(OI),检测肺组织病理改变,计算肺损伤评分,检测血清及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肺组织中HMGB1、TLR4、核NF-κB的表达。结果 WT-模型组的PaO_(2)、OI、血清及肺组织SOD的浓度低于WT-Sham组,肺损伤评分、血清及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ROS、MDA的浓度、肺组织中HMGB1、TLR4、核NF-κB的表达水平高于WT-Sham组(P<0.05);KO-模型组肺组织中不表达HMGB1,PaO_(2)、OI、血清及肺组织SOD的浓度高于WT-模型组,肺损伤评分、血清及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ROS、MDA的浓度、肺组织中TLR4、核NF-κB的表达水平低于WT-模型组(P<0.05)。结论敲除HMGB1减轻脓毒症小鼠ALI,相关的分子机制可能是抑制TLR4/NF-κB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