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氨基丁酸在卵巢颗粒细胞上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石胜琦 刘芮兵 +3 位作者 袁欢 张彧丽 褚瑰燕 蔡传江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是一种重要的小分子非蛋白质氨基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促进动物生长、调节食欲、抗应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在调节卵巢颗粒细胞功能(granulosa cells,GCs)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是一种重要的小分子非蛋白质氨基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促进动物生长、调节食欲、抗应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在调节卵巢颗粒细胞功能(granulosa cells,GCs)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颗粒细胞是雌性动物卵巢中主要的体细胞群,颗粒细胞中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自身的增殖和凋亡等生理功能影响卵泡的生长发育及闭锁。研究发现,在卵巢颗粒细胞上存在着γ-氨基丁酸的亲和力结合位点,可以利用γ-氨基丁酸受体直接参与卵巢颗粒细胞合成雌激素和孕酮等。同时,γ-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后也可以利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HPO)和腺苷酸环化酶-cAMP系统间接调控卵巢颗粒细胞。本综述旨在展现GABA研究历程和现有进展,讨论其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具体作用与可能的调控机制,并思索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γ-氨基丁酸对动物繁殖调控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卵巢颗粒细胞 γ-氨基丁酸受体 雌激素 繁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介导电流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高文良 张红 +4 位作者 袁谊 郭蕊 刘兴阳 邓显华 孙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研究铅(Pb^(2+))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介导电流(I_(GABA))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分离出生0 d的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7~14 d用膜片钳系统记录神经元GABA激活的I_(GABA),... 目的研究铅(Pb^(2+))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介导电流(I_(GABA))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分离出生0 d的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7~14 d用膜片钳系统记录神经元GABA激活的I_(GABA),检测不同浓度Pb^(2+)(1,5,10,50和100μmol·L^(-1))(Y管给药,作用时间20 s)对GABA(100μmol·L^(-1))激活I_(GABA)的影响,并检测Pb^(2+)50μmol·L^(-1)(Y管给药,作用时间20 s)对不同浓度GABA(1,10,50,100,500和1000μmol·L^(-1))激活I_(GABA)的影响。②取15~19 d日龄雄性SD大鼠大脑制作厚度为350μm的脑片样本,记录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和注入电流诱导的动作电位(AP),检测Pb^(2+)10μmol·L^(-1)(灌流速度2 mL·min^(-1))处理前和处理5 min后sIPSC和mIPSC振幅和频率及AP频率。结果①在10,50和100μmol·L^(-1)浓度时,随浓度升高,Pb^(2+)抑制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的作用增强,IC_(50)值为(68±20)μmol·L^(-1)。②Pb^(2+)50μmol·L^(-1)抑制GABA最大激活电流(P<0.01),升高GABA的EC50值,由无Pb^(2+)组的(20±6)μmol·L^(-1)增加到(87±39)μmol·L^(-1),表明Pb^(2+)可能以非竞争性机制抑制I_(GABA)。③脑片实验中,与处理前比较,Pb^(2+)10μmol·L^(-1)处理5 min后可逆地抑制神经元sIPSC的频率(P<0.01)而未影响其振幅,而mIPSC的频率和振幅均未受到影响。此外,Pb^(2+)10μmol·L^(-1)抑制AP的频率(P<0.01),降低神经元的整体兴奋性。结论Pb^(2+)对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b^(2+)可能通过抑制皮质神经元的AP抑制sIPSC的频率;提示Pb^(2+)对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的抑制以及对脑片神经元sIPSC频率的抑制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反映了Pb^(2+)中毒机制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 神经元 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拮抗剂厄立特兰对抑郁症大鼠模型前额叶和海马神经元发生和γ-氨基丁酸谷氨酸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彭亮 董汉宁 +1 位作者 余雪丹 刘忠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0期1532-1535,1541,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Toll样受体4拮抗剂厄立特兰对抑郁症大鼠模型前额叶和海马神经元发生和γ-氨基丁酸谷氨酸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只健康的SD大鼠为本研究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厄立特兰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 目的:研究探讨Toll样受体4拮抗剂厄立特兰对抑郁症大鼠模型前额叶和海马神经元发生和γ-氨基丁酸谷氨酸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只健康的SD大鼠为本研究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厄立特兰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大鼠各20只。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待造模完成后,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厄立特兰组大鼠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厄立特兰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于连续给药21 d后对各组大鼠的自发活动总路程、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前额叶和海马神经元中的γ-氨基丁酸谷氨酸(GABA)、谷氨酸(Glu)、Toll样受体4(TLR-4)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抑郁症大鼠的TLR4与GABA、Glu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大鼠相比,空白对照组、厄立特兰组的自发活动总路程均显著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空白对照组与厄立特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厄立特兰组大鼠随着剂量的增加,自发活动总路程呈递增趋势,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呈降低趋势(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厄立特兰组大鼠前额叶、海马区的GABA水平有显著降低,Glu、TLR4水平显著升高,且厄立特兰组GABA高于空白对照,Glu、TLR4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厄立特兰组内,随着剂量的增加,GABA显著升高,Glu、TLR4显著降低(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TLR4与GABA呈负相关,与Glu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厄立特兰能够降低抑郁症对大鼠前额叶和海马神经元发生和γ-氨基丁酸谷氨酸平衡的影响,发挥作用的机制是厄立特兰通过拮抗Toll样受体4,进而升高GABA水平,降低Glu水平,从而发挥前额叶和海马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前额叶 海马神经元 γ-氨基丁酸谷氨酸 厄立特兰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γ-氨基丁酸受体竞争性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小娇 李华光 +1 位作者 刘根炎 巨修练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5-671,共7页
γ-氨基丁酸(GABA)受体(GABAR)是杀虫剂的重要作用靶标之一,目前已商品化的作用于GABA受体的杀虫剂均属于该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NCAs)。研究表明,GAB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CAs)的结合位点与作用机制有别于非竞争性拮抗剂,但二者具有相似... γ-氨基丁酸(GABA)受体(GABAR)是杀虫剂的重要作用靶标之一,目前已商品化的作用于GABA受体的杀虫剂均属于该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NCAs)。研究表明,GAB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CAs)的结合位点与作用机制有别于非竞争性拮抗剂,但二者具有相似的功能,均有杀虫活性。因此,GAB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也具有开发成杀虫剂的潜力,但目前竞争性拮抗剂类杀虫剂还处于研究阶段。本文对近十年来昆虫GAB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引起农药研究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γ-氨基丁酸受体 竞争性拮抗剂 杀虫活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拮抗剂对翘嘴鳜摄食及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谢爽 何磊 +2 位作者 梁旭方 何珊 黄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109,共6页
以肉食性鱼类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为研究对象,分别脑室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生理盐水(简称D)、DMSO+125μgγ-氨基丁酸GABA(简称DG)、DMSO+125μg GABA+20μg Bicuculline(GABA_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简称DGB),研究GABA对翘嘴... 以肉食性鱼类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为研究对象,分别脑室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生理盐水(简称D)、DMSO+125μgγ-氨基丁酸GABA(简称DG)、DMSO+125μg GABA+20μg Bicuculline(GABA_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简称DGB),研究GABA对翘嘴鳜摄食及糖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DGB组的摄食量在0.5h、2h相比于D组(对照组)显著性下降,同时促食欲相关基因npy、agrp分别在0.5h和2h下调引起的抑制食欲与翘嘴鳜的低摄食保持一致。DG组的血糖含量相对于对照组显著下降,胰高血糖素显著上升,但cs、pc、pfk1基因的mRNA水平却并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GABA_A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GABA与其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翘嘴鳜摄食,但GABA与糖代谢的偶联关系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受体拮抗剂 翘嘴鳜 摄食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对心脏毒性的γ-氨基丁酸_A受体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朱耀民 袁祖贻 +2 位作者 吴辉 王宁 景桂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心脏毒性的γ-氨基丁酸A受体机制。方法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侧脑室注入γ-氨基丁酸A受体激动药蝇蕈醇和γ-氨基丁酸A受体阻滞药印防己毒素,观察静脉输注罗哌卡因致心脏毒性发生时的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侧脑室注入...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心脏毒性的γ-氨基丁酸A受体机制。方法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侧脑室注入γ-氨基丁酸A受体激动药蝇蕈醇和γ-氨基丁酸A受体阻滞药印防己毒素,观察静脉输注罗哌卡因致心脏毒性发生时的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侧脑室注入蝇蕈醇可显著延长罗哌卡因心脏毒性的发生时间,提高罗哌卡因心脏毒性发生时的血浆罗哌卡因浓度;侧脑室注入印防己毒素可明显缩短罗哌卡因心脏毒性的发生时间,降低罗哌卡因心脏毒性发生时的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论罗哌卡因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除了罗哌卡因的心脏直接毒性外,部分是由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A受体所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心脏毒性 γ-氨基丁酸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拮抗剂厄立特兰对抑郁症大鼠前额叶和海马神经元发生和γ-氨基丁酸谷氨酸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丁迎 戢汉斌 +1 位作者 陈钰 苏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893-3897,共5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拮抗剂厄立特兰(TAK-242)对抑郁症大鼠模型前额叶(mPFC)和海马神经元发生和γ-氨基丁酸谷氨酸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2批,每批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用长期轻...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拮抗剂厄立特兰(TAK-242)对抑郁症大鼠模型前额叶(mPFC)和海马神经元发生和γ-氨基丁酸谷氨酸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2批,每批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用长期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加孤养复制大鼠抑郁症模型,Model组]和治疗组[Model+TAK-242(3 mg/kg)]。第1批30只大鼠用于自发活动和强迫游泳测试;第二批30只大鼠用于ELISA法检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中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及谷氨酸(Glu)含量的变化,以及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和海马组织中TLR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模型组大鼠自发活动减少(P <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P <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模型组大鼠mPFC和海马Glu的含量升高(P <0.05),5-HT和GABA的含量降低(P <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模型组大鼠mPFC和海马的TLR4蛋白表达上调(P <0.01)。Model+TAK-242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UMS方法成功建立了抑郁症大鼠模型,抑郁症模型大鼠m PFC和海马存在Glu和GABA递质系统功能紊乱,TLR4蛋白表达上调,加重了继发性的脑损伤;给予TAK-242进行干预后,可改善上述神经递质异常,降低TLR4的激活,改善抑郁症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抑郁症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虑症γ-氨基丁酸受体机制与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瑞芝 郭建友 +1 位作者 李昌煜 石晋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35-1138,共4页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随着社会压力的日益加大,发病率逐渐升高。以往研究证实,焦虑症与γ-氨基丁酸受体有关,现阶段又发现γ-氨基丁酸受体的多个亚型参与了焦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该文综述了γ-氨基丁酸受体不同亚型在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随着社会压力的日益加大,发病率逐渐升高。以往研究证实,焦虑症与γ-氨基丁酸受体有关,现阶段又发现γ-氨基丁酸受体的多个亚型参与了焦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该文综述了γ-氨基丁酸受体不同亚型在焦虑症发病机制中所起作用及不同机制下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γ-氨基丁酸受体 苯二氮艹卓结合位点 神经类固醇结合位点 机制 药物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透镜诱导豚鼠视网膜中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沙芳 赵雯 +6 位作者 徐超立 王玲 张小燕 吴建峰 毕爱玲 郭大东 毕宏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背景 研究表明,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在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GABA及GABA受体拮抗剂对近视发生的抑制作用已被证实,但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负透镜诱导性近视(LIM)豚鼠视网膜中GABA... 背景 研究表明,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在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GABA及GABA受体拮抗剂对近视发生的抑制作用已被证实,但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负透镜诱导性近视(LIM)豚鼠视网膜中GABA及其受体亚型表达的变化,探讨GABA及GABA受体拮抗剂抑制近视发生的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3周龄健康三色短毛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取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眼,模型组右眼佩戴-10 D透镜4周以诱导近视模型作为实验眼,左眼不戴镜作为对照眼.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4周用A型超声法和带状光检影法测量各组豚鼠的眼轴长度和屈光度;于造模后4周断颈法处死豚鼠并分离视网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法检测豚鼠视网膜中GABA含量的变化,采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豚鼠视网膜中GABA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造模后4周,模型组实验眼、正常对照眼和模型组对照眼屈光度分别为(-3.39±0.70)、(1.03±0.68)和(0.77±0.64)D,模型组实验眼近视屈光度较正常对照眼和模型组对照眼均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382、-17.113,均P<0.05);模型组实验眼、正常对照眼和模型组对照眼眼轴长度分别为(8.62±0.08)、(8.31±0.05)和(8.32±0.05) mm,模型组实验眼眼轴较正常对照眼和模型组对照眼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81、15.838,均P<0.05);豚鼠正常对照眼、模型组实验眼、模型组对照眼视网膜中GABA含量分别为(14.83±1.20)、(18.63±1.58)和(15.74±0.96) μmol/g,模型组实验眼视网膜中GAB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眼和模型组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45、6.876,均P<0.05);模型组实验眼视网膜中GABAA受体、受体GABAC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1、-2.532,均P<0.05);模型组实验眼视网膜中GABAA受体、受体GABAC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2、5.645,均P<0.05),而3个组间GABAV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76,P>0.05). 结论 LIM豚鼠视网膜中GABA及GABAA受体mRNA、GABAC受体mRNA表达上调,而GABAB受体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透镜诱导性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受体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γ-氨基丁酸通过GABA_B受体调控骶髓后联合核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红雨 林凯 +2 位作者 罗丹 吕建晓 杨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研究突触周边γ-氨基丁酸(ambient GABA)通过GABAB受体调控骶髓后联合核(SDCN)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的机制。方法在急性切取的骶段脊髓薄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骶髓后联合核神经元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将GABAB受体... 目的研究突触周边γ-氨基丁酸(ambient GABA)通过GABAB受体调控骶髓后联合核(SDCN)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的机制。方法在急性切取的骶段脊髓薄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骶髓后联合核神经元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将GABAB受体用其特异性受体拮抗剂CGP52432阻断,观察谷氨酸突触终末上的GABAB受体被周边GABA作用的影响。结果在突触后GABAB受体被从胞内阻断的条件下,再灌流CGP52432阻断谷氨酸能突触前GABAB受体,可增加刺激引发的EPSCs(eEPSCs)幅度;改变配对刺激的两个EPSC比率(paired-pulse ratio,PPR),并激发沉默突触(silent synapse)。但CGP52432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无影响。结论位于SDCN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前的GABAB受体受周边GABA调控。这种影响参与调节谷氨酸释放并可能参与痛觉信息在脊髓水平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髓后联合核 γ-氨基丁酸 GABAB受体 谷氨酸 全细胞记录 脊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调节哮喘动物模型气道重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朱涛 任旭斌 +2 位作者 朱静 薄红 刘春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对于小鼠哮喘气道重构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BALB/C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激素治疗组和荷包牡丹碱干预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在第1、7、14天通过腹腔注...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对于小鼠哮喘气道重构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BALB/C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激素治疗组和荷包牡丹碱干预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在第1、7、14天通过腹腔注射10μg卵清蛋白(OVA)和100μgAl(OH)3的PBS液致敏,从实验的第15~81天小鼠每天雾化吸入5%OVA溶液1h。从第15天开始,激素治疗组每天雾化吸入0.02%布地奈德溶液0.5h,荷包牡丹碱组每天鼻腔滴入20%荷包牡丹碱悬浊液50μl。于最后一次激发后24h放血处死小鼠,检测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肺组织标本切片PAS染色检测粘蛋白糖原,Masson染色检测上皮下胶原沉积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BAARβ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1)荷包牡丹碱干预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分别为(20.50±2.40)×104、(8.30±0.23)×104和(4.20±0.05)×104,与对照组[(2.43±2.10)×104、(0.00±0.00)×104和(0.90±0.05)×104]和激素干预组[(5.50±1.90)×104、(3.60±0.25)×104和(1.90±0.03)×1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哮喘模型组[(20.40±1.80)×104、(8.80±0.14)×104和(4.20±0.10)×1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荷包牡丹碱干预组气道基底膜胶原沉积面积为(0.34±0.17)μm2/μm,与对照组[(0.27±0.02)μm2/μm]和激素干预组[(0.30±0.06)μm2/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哮喘模型组[(0.72±0.08)μm2/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荷包牡丹碱干预组PAS阳性细胞百分数为(19.00±2.08)%,与对照组[(0.00±0.0)%]、激素干预组[(30.00±1.66)%]和哮喘模型组[(58.00±1.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荷包牡丹碱干预组GABAA受体β2-亚基表达阳性率为(11.30±2.7)%,与对照组[(2.00±0.7)%]和激素干预组[(7.3±1.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与哮喘模型组[(12.50±0.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荷包牡丹碱干预组肺血管周围细胞VEGF表达阳性率为(10.60±1.20)%,与对照组[(1.70±0.34)%]和激素干预组[(8.30±0.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与哮喘模型组[(18.30±0.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上皮细胞和气道平滑肌细胞广泛表达GABAARβ2,荷包牡丹碱吸入可以有效抑制粘液分泌和上皮下胶原沉积,其抑制粘液分泌的作用强于吸入激素,但不能减轻气道炎症水平,也不能抑制GABAARβ2和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气道重构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 荷包牡丹碱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气道基底膜胶原沉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虫腈与昆虫γ-氨基丁酸受体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元 张博 任天瑞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6,共8页
利用荧光标记法及分子模拟法,研究了氟虫腈与昆虫γ-氨基丁酸(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的相互作用。荧光标记试验结果显示,氟虫腈与家蝇脑内GABA受体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最大结合量[RT]值和亲和常数K_d值分别为(21.3±2.5)pmol/... 利用荧光标记法及分子模拟法,研究了氟虫腈与昆虫γ-氨基丁酸(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的相互作用。荧光标记试验结果显示,氟虫腈与家蝇脑内GABA受体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最大结合量[RT]值和亲和常数K_d值分别为(21.3±2.5)pmol/mg protein和(109±9)nmol/L。分子模拟结果显示:氟虫腈与果蝇RDL受体间形成3条氢键;两者之间的CDOCKER的相互作用能为–137.93 k J/mol。试验和理论两方面均证实,氟虫腈对昆虫GABA受体的强亲和性是导致氟虫腈对昆虫产生高毒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虫腈 昆虫 γ-氨基丁酸受体 分子模拟 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功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梁臣 陈忠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112,共5页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功能性非蛋白质氨基酸,是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具有多种功能及调节作用。随着对GABA研究的逐渐深入,其功能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食品及畜牧业中,对富含GABA的食品...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功能性非蛋白质氨基酸,是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具有多种功能及调节作用。随着对GABA研究的逐渐深入,其功能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食品及畜牧业中,对富含GABA的食品、饲料的开发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对GABA的研究具有较广阔的前景。论文从GABA及其受体的生理特性,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调节、对疾病的治疗及缓解、对酒精和药物成瘾作用等生理功能及GABA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应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受体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受体的反应动力学及其功能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韩明虎 沈颖 杨雄里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6,共7页
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反应动力学(激活、失敏和失活)是否在快速抑制性突触传递中起作用及怎样发挥作用是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膜片钳技术及快速施药系统的应用,对GABA受体的反应动力学的结构基础、单... 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反应动力学(激活、失敏和失活)是否在快速抑制性突触传递中起作用及怎样发挥作用是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膜片钳技术及快速施药系统的应用,对GABA受体的反应动力学的结构基础、单通道水平的发生机制及其功能意义等开始形成较全面的认识,揭示了其反应动力学在调节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中的关键作用及在快速抑制性突触传递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受体 激活 失敏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大鼠γ-氨基丁酸b受体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魏天祺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ES)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GABA)b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促醒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MNES组...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ES)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GABA)b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促醒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MNES组、GABA 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组,应用MNES治疗脑外伤后昏迷大鼠,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实验完成后6h、12h、24h每组每个时间点各处死10只大鼠,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前额叶皮质GABA b受体的表达。结果:大鼠经"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模后出现与临床昏迷状态相似的行为学变化,经MNES后表现出短暂的行为觉醒反应。空白对照组意识状态全部为Ⅰ级,假刺激组平均为(5.33±0.758)级,刺激组平均为(3.80±1.064)级,巴氯芬组平均为(4.63±0.964)级,4组的意识状态分级呈"空<刺<巴<假"递增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同一组3个时间点的前额叶皮质GABA b受体表达呈"6h<12h<24h"趋势,空白对照组及刺激组3个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假刺激组及巴氯芬组3个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同一时间点4组的GABA b受体表达呈"刺<空<巴<假"递增趋势,6h、12h、24h空白对照组与刺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同一时间点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后大鼠出现短暂的兴奋性反应,意识状态等级提高,正中神经电刺激是治疗脑外伤后昏迷的有效治疗方法,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前额叶抑制性递质GABA b受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B受体 巴氯芬 正中神经电刺激 脑外伤 昏迷 促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方对小鼠海马γ-氨基丁酸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贺敏 金若敏 +1 位作者 符胜光 蒋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66-1768,共3页
目的:研究三七方镇静催眠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RT-PCR方法,三七方对小鼠海马γ-氨基丁酸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三七方组和复方枣仁胶囊组均能显著增加海马GABAA-α1mRNA的表达(P<0.01),复方枣仁胶囊组有增... 目的:研究三七方镇静催眠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RT-PCR方法,三七方对小鼠海马γ-氨基丁酸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三七方组和复方枣仁胶囊组均能显著增加海马GABAA-α1mRNA的表达(P<0.01),复方枣仁胶囊组有增加海马GABAA-α2mRNA表达的趋势。结论:三七方镇静催眠作用的作用机理与促进GABAA-α1的表达有关;三七方对GABAA-α2mRNA表达无影响,可能可以避免由其介导的认知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海马 γ-氨基丁酸A受体 三七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受体和甘氨酸受体在大鼠丙泊酚麻醉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玉波 徐林 刘敬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91-693,共3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大鼠海马CA1区电刺激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的影响,分析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和甘氨酸受体在丙泊酚麻醉中的作用。方法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13~19d)海马半脑,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A...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大鼠海马CA1区电刺激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的影响,分析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和甘氨酸受体在丙泊酚麻醉中的作用。方法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13~19d)海马半脑,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A1区锥体神经元EPSC。80张脑片分为八组:脂肪乳剂组,50μmol/L丙泊酚组,100μmol/L丙泊酚组,200μmol/L丙泊酚组,SR95531组,士的宁组,SR95531+100μmol/L丙泊酚组,士的宁+100μmol/L丙泊酚组,每组10张。SR95531+100μmol/L丙泊酚组和士的宁+100μmol/L丙泊酚组先在循环液中加入10μmol/LSR95531或4μmol/L士的宁预孵脑片30min。八组均记录基础EPSC10min,然后加入不同药物,继续记录EPSC40min。膜钳制电压为-70mV。结果脂肪乳剂、SR95531和士的宁对EP-SC幅值无影响;丙泊酚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EPSC幅值,50、100、200μmol/L丙泊酚最大抑制EPSC幅值为14.4%、52.3%、67.8%;SR95531+100μmol/L丙泊酚组加入丙泊酚后,EPSC幅值基本无改变;士的宁+100μmol/L丙泊酚组加入丙泊酚后,EPSC幅值仍然下降,最大抑制程度为34.7%。结论丙泊酚主要通过增强GABAA受体功能使兴奋性突触活动降低,甘氨酸受体在其中起到协同和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γ-氨基丁酸 甘氨酸 受体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包新民 舒斯云 王虹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61-965,共5页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GABARB1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探讨GABA对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调控。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GABA及其合成酶谷氨酸脱羧酶(GAD)在纹状体边缘区的分布。用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GABA受体GABAR...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GABARB1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探讨GABA对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调控。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GABA及其合成酶谷氨酸脱羧酶(GAD)在纹状体边缘区的分布。用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GABA受体GABARB1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结果在纹状体边缘区内可见密集的GABA及GAD免疫阳性纤维及少量胞体,在皮层、海马等处也可见阳性纤维及胞体。边缘区内可见许多GABARB1mRNA表达阳性的细胞,尾壳核内只有少量GABARB1mRNA阳性细胞分布,皮层、海马等处也呈GABARB1mRNA阳性表达。结论证实边缘区存在着GABA及其受体的表达,表明存在着抑制性氨基酸对边缘区的调控,推测GABA通过抑制突触前递质的释放及调控其他神经递质来影响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γ-氨基丁酸 纹状体边缘区 生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GABA 学习记忆功能 γ-氨基丁酸受体 分子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A受体α_1亚单位在正常发育大鼠视皮层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艳红 赵堪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3-70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视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功能亚单位GABAARα1的表达随发育发生的量的变化。方法将45只健康纯系新生Wistar大鼠按出生后年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于出生后第0、7、14、21、28、35、45、60、90天用质... 目的观察大鼠视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功能亚单位GABAARα1的表达随发育发生的量的变化。方法将45只健康纯系新生Wistar大鼠按出生后年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于出生后第0、7、14、21、28、35、45、60、90天用质量分数4%多聚甲醛经左心室穿刺至升主动脉灌注固定后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分析GABAARα1在出生后不同天龄Wistar大鼠视皮层的表达情况。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Wistar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分6层,各层神经元排列整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GABAARα1阳性反应产物呈棕黄色颗粒状,染色部位主要在神经元细胞膜、树突或轴突,其中视皮层第Ⅱ/Ⅲ层细胞染色最密集。图像分析结果提示,GABAARα1在出生时的大鼠视皮层中即已存在,但表达量很少,大鼠睁眼前表达量上升缓慢,睁眼后迅速上升,在出生时GABAARα1的吸光度(A)值为4.79±1.51,至35d峰值达231.52±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维持高水平至出生后90d,为231.52±21.65,与出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视皮层中GABAARα1表达量的发育性变化与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的起始和终止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提示GABAARα1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可能是视觉可塑性调节的一个重要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A受体 视皮层 视觉可塑性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B型受体活性对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雅丽 王苗霞 +1 位作者 张宏 金玉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75-579,共5页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_(B)R)活性对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control)、应激组(stress)、应激结合2-羟基萨氯酚(2-OH-saclofen)给药组(stress+2-OH-saclofen)、应激结合氯...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_(B)R)活性对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control)、应激组(stress)、应激结合2-羟基萨氯酚(2-OH-saclofen)给药组(stress+2-OH-saclofen)、应激结合氯苯氨丁酸(baclofen)给药组(stress+baclofen)。采用间歇低频电击大鼠足底并联合噪声的方式建立应激大鼠模型,同时2-羟基萨氯酚(100μg/kg)或氯苯氨丁酸(0.04 g/kg)分别经大鼠腹腔注射。应激40 d后,对处于不同应激阶段的大鼠进行取材。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下丘脑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大鼠下丘脑内NE和DA含量的变化。结果: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单纯应激组、应激结合氯苯氨丁酸给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相反应激结合2-羟基萨氯酚给药组下丘脑神经元超微结构则未出现退行性改变。用(HPLC)检测大鼠下丘脑内NE和DA含量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应激组NE含量明显升高但呈现下降趋势,DA含量则呈上升趋势(P<0.05)。应激结合氯苯氨丁酸给药组NE和DA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应激结合2-羟基萨氯酚给药组NE和DA含量却接近正常水平。结论:GABA B受体抑制剂2-羟基萨氯酚对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而GABA B受体激动剂氯苯氨丁酸则有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B型受体 2-羟基萨氯酚 氯苯氨丁酸 超微结构 慢性应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