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铅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介导电流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高文良 张红 +4 位作者 袁谊 郭蕊 刘兴阳 邓显华 孙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研究铅(Pb^(2+))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介导电流(I_(GABA))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分离出生0 d的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7~14 d用膜片钳系统记录神经元GABA激活的I_(GABA),... 目的研究铅(Pb^(2+))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介导电流(I_(GABA))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分离出生0 d的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7~14 d用膜片钳系统记录神经元GABA激活的I_(GABA),检测不同浓度Pb^(2+)(1,5,10,50和100μmol·L^(-1))(Y管给药,作用时间20 s)对GABA(100μmol·L^(-1))激活I_(GABA)的影响,并检测Pb^(2+)50μmol·L^(-1)(Y管给药,作用时间20 s)对不同浓度GABA(1,10,50,100,500和1000μmol·L^(-1))激活I_(GABA)的影响。②取15~19 d日龄雄性SD大鼠大脑制作厚度为350μm的脑片样本,记录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和注入电流诱导的动作电位(AP),检测Pb^(2+)10μmol·L^(-1)(灌流速度2 mL·min^(-1))处理前和处理5 min后sIPSC和mIPSC振幅和频率及AP频率。结果①在10,50和100μmol·L^(-1)浓度时,随浓度升高,Pb^(2+)抑制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的作用增强,IC_(50)值为(68±20)μmol·L^(-1)。②Pb^(2+)50μmol·L^(-1)抑制GABA最大激活电流(P<0.01),升高GABA的EC50值,由无Pb^(2+)组的(20±6)μmol·L^(-1)增加到(87±39)μmol·L^(-1),表明Pb^(2+)可能以非竞争性机制抑制I_(GABA)。③脑片实验中,与处理前比较,Pb^(2+)10μmol·L^(-1)处理5 min后可逆地抑制神经元sIPSC的频率(P<0.01)而未影响其振幅,而mIPSC的频率和振幅均未受到影响。此外,Pb^(2+)10μmol·L^(-1)抑制AP的频率(P<0.01),降低神经元的整体兴奋性。结论Pb^(2+)对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b^(2+)可能通过抑制皮质神经元的AP抑制sIPSC的频率;提示Pb^(2+)对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的抑制以及对脑片神经元sIPSC频率的抑制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反映了Pb^(2+)中毒机制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 神经元 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处理下发芽大豆主要生理生化和γ-氨基丁酸的代谢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尹永祺 李童 +5 位作者 王淑雯 史颖悟 高璐 饶胜其 杨振泉 方维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22-126,共5页
为研究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对Na Cl胁迫下发芽大豆生理代谢和γ-氨基丁酸(GABA)富集的影响,通过Na Cl联合质膜钙离子通道抑制剂(La Cl3)和内膜钙离子通道抑制剂(Heparin)处理大豆籽粒,分析发芽期间主要生理生化和GABA代谢酶活力的变化。结... 为研究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对Na Cl胁迫下发芽大豆生理代谢和γ-氨基丁酸(GABA)富集的影响,通过Na Cl联合质膜钙离子通道抑制剂(La Cl3)和内膜钙离子通道抑制剂(Heparin)处理大豆籽粒,分析发芽期间主要生理生化和GABA代谢酶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发芽大豆经Na Cl联合La Cl3处理后,其生长发育较单独Na Cl处理进一步受到抑制,芽长显著降低,经Heparin处理芽长无显著性变化,而二者呼吸速率均显著增加。相较单独Na Cl处理,Na Cl联合La Cl3或Heparin处理后其子叶中GABA代谢酶活力均显著下降,La Cl3处理后子叶和胚中GABA含量分别为Na Cl处理的50%和79%,而Heparin处理则分别为70%和66%,表明抑制内源钙库的释放对Na Cl胁迫下GABA富集的影响小于抑制质膜钙离子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大豆 γ-氨基丁酸 Na Cl胁迫 钙离子通道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生物效应鉴定法探索——脑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中药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秀坤 李家实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2年第4期48-51,共4页
将受体学理论和实验技术引用到中药鉴定研究领域,从受体角度,从中药生物效应入手,提出了中药生物效应鉴定法。即“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的归经、功能主治为线索,通过高效液相、液—质联用、气—质联用等现代分离分析手段和放射性配... 将受体学理论和实验技术引用到中药鉴定研究领域,从受体角度,从中药生物效应入手,提出了中药生物效应鉴定法。即“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的归经、功能主治为线索,通过高效液相、液—质联用、气—质联用等现代分离分析手段和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研究中药活性成分对机体生物分子(受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承认的中药质量评价、控制方法,方法的表征体现为有效成分含量或有效成分半数有效浓度EC50值、半效抑制浓度IC50值、表观解离常数Ki值”。本文是继2002年本刊第3期“受体技术与中药研究”一文之后,以脑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中药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就中药生物效应鉴定法的技术路线及实验操作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神经系统 抑制性递质受体 γ-氨基丁酸受体 中药活性成分 中药 生物效应鉴定 中药质量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药物对γ-氨基丁酸A受体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隆渝 罗天元 +1 位作者 余守洋 喻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全身麻醉药物通过调控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离子通道,特别是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s),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药理学效应。而GABAARs各种亚型的区域分布和药理特异性都是不同的,并且麻醉本身可能会使包括GABAARs在内的离子通道表达改变。可见全... 全身麻醉药物通过调控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离子通道,特别是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s),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药理学效应。而GABAARs各种亚型的区域分布和药理特异性都是不同的,并且麻醉本身可能会使包括GABAARs在内的离子通道表达改变。可见全身麻醉药物对GABAARs的作用是复杂而重要的。深入探讨全身麻醉药物对GABAARs各亚型的影响,阐述不同受体亚型表达的区域分布和药理特异性在全身麻醉中的不同作用,能更合理地解释全麻机制,对临床应用和开发新一代药物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A受体 受体转运 tonic抑制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脑炎1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沙从波 喻绪恩 +2 位作者 张亮亮 张龙 王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16,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因“先后发作性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精神行为异常3个月”入院。患者于2015年1月13日12:00突发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双目上翻及全身抽搐1次,持续2min后自行缓解,对当时发作情况不能回忆。2015年1月15日凌晨上述症... 1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因“先后发作性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精神行为异常3个月”入院。患者于2015年1月13日12:00突发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双目上翻及全身抽搐1次,持续2min后自行缓解,对当时发作情况不能回忆。2015年1月15日凌晨上述症状再次发作1次,发作形式及持续时间同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B型受体 脑炎 癫癎 免疫抑制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转运体与癫痫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治华 刘国卿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8-151,共4页
位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上的γ- 氨基丁酸转运体(GAT)是调节GABA能神经元活动的重要糖蛋白。根据GAT的4种不同亚型的脑区及亚细胞分布特点,参与调节脑内GABA水平的可能是GAT -1和GAT- 3。GAT表达异常或功能受损是癫痫发作时神经元高兴奋... 位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上的γ- 氨基丁酸转运体(GAT)是调节GABA能神经元活动的重要糖蛋白。根据GAT的4种不同亚型的脑区及亚细胞分布特点,参与调节脑内GABA水平的可能是GAT -1和GAT- 3。GAT表达异常或功能受损是癫痫发作时神经元高兴奋性的原因之一。对癫痫患者的海马标本和多种癫痫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GABA能抑制性回路减少及其表达的GAT下降,GAT逆向转运功能障碍;原发性GAT表达增加,或某些刺激性伤害引起的GAT表达上调,也可诱发癫痫。随着对GAT结构与功能的进一步了解,调节GAT表达和功能的靶点将会进一步得到阐明,选择性作用于这些靶点的新化合物可能会对癫痫的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转运体 癫痫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联合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董亮 李祥 +2 位作者 高志涛 贾慧婕 赵铁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模型(MC38-OVA)中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采用背部皮下注射法构建MC38-OVA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将MC38-OVA荷瘤小鼠...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模型(MC38-OVA)中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采用背部皮下注射法构建MC38-OVA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将MC38-OVA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西达本胺^(+)anti-PD-1组,每组20只。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CD8^(+)IFN-γ^(+)T细胞、OVA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数量及比例,以及肿瘤组织内调节性T细胞(Treg)、髓系衍生抑制细胞(MDSC)、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表达变化。细胞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0、10、25、50、100、2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及MC38-OVA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及Ki-67抗体标记法检测0、1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及MC38-OVA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取CD8^(+)T细胞,设置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与西达本胺^(+)anti-PD-1组,与MC38-OVA肿瘤细胞按预设效靶比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经0、1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与相同数量的MC38-OVA肿瘤细胞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07a的表达情况。结果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西达本胺^(+)anti-PD-1组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抑(P<0.05),生存率明显增高(P<0.01)。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西达本胺^(+)anti-PD-1组肿瘤浸润CD8^(+)T细胞比例及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西达本胺^(+)anti-PD-1组CD8^(+)IFN-γ^(+)T细胞、OVA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及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P<0.05)。体外实验显示,西达本胺可增强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及CD107a的表达(P<0.05)。结论西达本胺联合PD-1抑制剂可明显增强瘤内浸润CD8^(+)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诱导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增多,减轻小鼠肿瘤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西达本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哮喘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乔红梅 鲁继荣 +4 位作者 成焕吉 刘丽 马青山 傅文永 赵芳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1)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评价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ELISA、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及RT-PCR技术对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前后大鼠肺组织中MMP-9及TIMP-...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1)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评价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ELISA、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及RT-PCR技术对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前后大鼠肺组织中MMP-9及TIMP-1表达进行研究。结果①大鼠肺组织MMP-9mRNA表达:哮喘7d组为(2.74±0.41),21d组为(1.69±0.25),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组为(0.91±0.20),正常对照组为(0.64±0.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42,P<0.01)。大鼠肺组织TIMP-1mRNA表达:哮喘7d组为(1.53±0.21),21d组为(1.98±0.28),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组(1.03±0.17),正常对照组(0.71±0.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59,P<0.01)。②RT-PCR结果与Westernblot结果一致。结论从蛋白质水平及分子水平显示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MMP-9表达升高,TIMP-1表达亦增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能通过下调MMP-9及TIMP-1表达来抑制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1 白三烯受体拮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对IL-2致痫大鼠脑内谷氨酸及IL-2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卫向红 李正莉 向世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2,22,共4页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对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大鼠急性癫痫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大脑皮质及海马内谷氨酸(Glu)I、L-2受体(IL-2R)表达的影响,探讨免疫抑制剂抗痫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IL-2组)...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对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大鼠急性癫痫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大脑皮质及海马内谷氨酸(Glu)I、L-2受体(IL-2R)表达的影响,探讨免疫抑制剂抗痫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IL-2组)、C组(环孢素-A+IL-2组)、D组(糖皮质激素处理组),对大鼠行侧脑室注射相应试剂后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及海马内Glu的含量及IL-2R的表达。结果A组无明显痫样发作;B组痫样发作程度达Ⅲ级;C组发作程度为Ⅰ级;D组无痫样发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注药后2h,B组的大脑皮质及海马内GluI、L-2R免疫反应较A组明显增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C组与A组相比,GluI、L-2R免疫反应无明显变化。D组与A组相比,GluI、L-2R免疫反应减弱。结论IL-2具有致痫效应,免疫抑制剂具有一定的抗痫作用,其机制与抑制Glu和IL-2R表达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免疫抑制 谷氨酸 白细胞介素-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肿瘤总生存期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凤萍 姚涓川 +2 位作者 马婷 李海琛 崔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7-974,共8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的影响因素及对肿瘤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纳入211例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比较是否发生irTD组间的差异,并进行亚组分析...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的影响因素及对肿瘤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纳入211例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比较是否发生irTD组间的差异,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rTD的影响因素,生存分析法探究是否发生irTD与OS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模型COX回归分析评估irTD对OS的影响。结果irTD的发生率为26.1%,1级发生率13.3%,2级发生率10.0%,3~4级发生率2.8%,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第9周(IQR:5~25周)。性别、吸烟史、靶向史、基线甲状腺抗体在是否发生irTD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rTD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在第3周开始升高,第6~30周高于基线水平,30周后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的变化幅度小于TGAb。亚组分析显示,甲亢组首次接受免疫治疗的年龄较甲减组小(P<0.05),基线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甲减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甲状腺抗体阳性的患者发生irTD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4.595倍(95%CI:2.286~9.239,P<0.001)。生存分析显示,irTD患者的OS更长。多模型COX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化疗、肿瘤类型、是否转移等因素后irTD患者的OS更长(HR=0.228,95%CI:0.079~0.656,P=0.006)。结论irTD严重程度以1~2级为主,3~4级少见。基线甲状腺抗体阳性是ir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irTD的患者具有更长的OS,可能是由于irTD患者具有更好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 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 甲状腺抗体 影响因素 总生存期(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吲哚酮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11
作者 李卡 朱驹 +2 位作者 宋云龙 张万年 陈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34-1337,共4页
目的: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十站:从报道的2一叫咪酮类***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选取35个化合物,采用分子全局最低能量构象以最小二乘匹配法叠合分子建立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 目的: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十站:从报道的2一叫咪酮类***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选取35个化合物,采用分子全局最低能量构象以最小二乘匹配法叠合分子建立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模型。结果: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 Q’一0.625,传统相关系数 r’一0.968,F;。。一175.475,标准误 S。一0.124。结论:利用COMFA方法建立的化合物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以指导新的活性更优的抑制剂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吲哚酮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 抗血管生成 肿瘤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酪氨酸激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肾保护作用及其对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安宇 余凌 +2 位作者 李惊子 张峻峰 王海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43-846,共4页
目的 :比较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T1R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的肾脏保护作用 ,观察这两类药物对肾脏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肾病综合征模型由反复给SD大鼠腹腔注射嘌呤霉素诱导而成。2 8只大鼠随机分为 4... 目的 :比较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T1R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的肾脏保护作用 ,观察这两类药物对肾脏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肾病综合征模型由反复给SD大鼠腹腔注射嘌呤霉素诱导而成。2 8只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正常对照组、肾病对照组、AT1RA治疗组和ACEI治疗组。 12周后收集血、尿和肾组织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两治疗组尿蛋白明显少于肾病对照组 ,且到实验期末 ,肾功能仍在正常范围 ,肾小球和肾间质损伤指数也低于肾病对照组 ,但两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肾病对照组的肾组织ACE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在ACEI和AT1RA治疗组 ,肾组织ACE活性和ANGⅡ浓度显著低于肾病对照组 (P <0 0 1)。结论 :AT1RA和A CEI在肾病综合征进行性肾损伤中 ,具有相似的肾脏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肾脏保护作用 受体拮抗 肾病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对心梗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叶 安健 +2 位作者 郭彦青 暴清波 李晓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2期1681-1685,1690,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ARNI)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梗组、缬沙坦组、ARNI组,每...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ARNI)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梗组、缬沙坦组、ARNI组,每组15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梗模型。缬沙坦组、ARNI组分别给予缬沙坦(34 mg·kg-1·d-1)及ARNI(68 mg·kg-1·d-1)治疗6周,对照组及心梗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行心脏彩超测量各组大鼠的LVIDd、LVIDs及EF值。6周后将大鼠处死,进行心脏称重并做心肌组织Masson染色,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梗组、缬沙坦组、ARNI组LVIDs明显增加,EF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与心梗组比较,ARNI组LVIDd、LVIDs明显下降,EF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梗组、缬沙坦组及ARNI组左室重量、右室重量、心房重量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梗组比较,缬沙坦组及ARNI组左室重量、右室重量、心房重量及CVF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缬沙坦组比较,ARNI组左室重量及CVF进一步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NI有逆转心梗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可以减小左室容积,提高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及纤维化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GABA受体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葛燕丽 巨修练 姜凤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69-573,共5页
选取具有较高体外抑制活性且结构差异较大的四类GABA受体抑制剂作为化合物集,利用Catalyst软件,经分子结构搭建、构象分析、药效团识别,构建出了家蝇GABA受体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经分析、筛选得到含有一个芳环中心、一个脂肪性疏水中心... 选取具有较高体外抑制活性且结构差异较大的四类GABA受体抑制剂作为化合物集,利用Catalyst软件,经分子结构搭建、构象分析、药效团识别,构建出了家蝇GABA受体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经分析、筛选得到含有一个芳环中心、一个脂肪性疏水中心和两个氢键受体的具有较好预测能力(RMS=0.766449,Correl=0.905422,Weight=1.87642,Config=13.7434)的药效团模型.该模型的构建对揭示配体与GABA受体作用的药效模式及设计新型GABA受体抑制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γ-氨基丁酸受体抑制剂 药效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衍生物类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从头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康从民 赵绪浩 +1 位作者 于玉琪 吕英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0-554,共5页
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的晶体结构为基础,采用从头药物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系列吲哚类化合物,并用类药性和分子对接进行了筛选,最后得到10个对接能量较低的化合物分子,对具有最低结合能的化合物与VEGFR-2酪氨酸激... 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的晶体结构为基础,采用从头药物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系列吲哚类化合物,并用类药性和分子对接进行了筛选,最后得到10个对接能量较低的化合物分子,对具有最低结合能的化合物与VEGFR-2酪氨酸激酶的复合物进行了1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并对其结合模式进行了分析.这些化合物结构新颖,可能作为抗肿瘤的先导化合物或候选药物.本文结果为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进一步改造、设计及合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有助于开发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抗肿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酪氨酸激酶抑制 从头药物设计 类药性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汪玫 瞿金涛 吴爱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656-2658,共3页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SRIs)是目前抗抑郁治疗的一线用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5-HT)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内5.HT的浓度,从而增强5-HT能神经元的功能。同三环...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SRIs)是目前抗抑郁治疗的一线用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5-HT)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内5.HT的浓度,从而增强5-HT能神经元的功能。同三环类药物(TCAS)相比,因其对。肾上腺素受体、组胺受体及胆碱受体作用微弱的特点,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依从性较好.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 不良反应发生率 5-HT能神经元 肾上腺素受体 抗抑郁治疗 三环类药物 患者依从性 一线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EGFR-TKIs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7
作者 陈雪 孙艺珈 +1 位作者 张丽虹 江波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342,共9页
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指南优先推荐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其客观缓解... 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指南优先推荐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其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更高、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更长且生活质量更优。然而,老年患者因临床试验入组比例较低,现有证据难以完全指导该人群的临床实践。本文通过整合前瞻性及回顾性研究中的亚组分析或预先指定的研究目的,探讨第三代EGFR-TKIs单药或联合治疗在老年NSCLC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结果显示,第三代EGFR-TKIs在老年患者中疗效与年轻患者中相当且安全性良好。联合方案虽能延长生存期,但毒性叠加,需权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 研究现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董惠幸 崔少华 +6 位作者 潘峰 董莉莉 牛艳洁 赵怡卓 顾爱琴 金晓燕 姜丽岩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的生存数据及影响因素未完全阐明。本研究...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的生存数据及影响因素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对存在脑转移的NSCLC患者的生存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研究证据。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2年-2013年确诊肺癌脑转移并接受一代EGFRTKIs治疗的病例。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EGFR-TKIs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总体人群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0.0个月(95%CI:8.3-11.7),中位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28.0个月(95%CI:22.9-33.1)。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分别是患者接受EGFR-TKIs后PFS、OS的独立影响因素(P分别为0.001、0.050)。结论 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一代EGFR-TKIs具有良好的疗效,腺癌亚型患者的PFS长于非腺癌患者,其他肿瘤分化程度患者的OS长于肿瘤低分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脑转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筛选及初步活性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谷岳 郭红星 +6 位作者 纪庆 谢印良 黄蕊 熊冬生 杨纯正 刘汉芝 许元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87-1291,共5页
目的结合计算机虚拟筛选和实物活性筛选,寻找新的TNF-α的小分子抑制剂,并完成对其生物学活性的测定。方法基于TNF-α受体蛋白的晶体结构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用docking方法对含有约9万个小分子三维数据库进行筛选;选择对接结果较好的50个... 目的结合计算机虚拟筛选和实物活性筛选,寻找新的TNF-α的小分子抑制剂,并完成对其生物学活性的测定。方法基于TNF-α受体蛋白的晶体结构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用docking方法对含有约9万个小分子三维数据库进行筛选;选择对接结果较好的50个化合物进行初步的抑制TNF-α细胞毒活性实验;MTT法进一步分析筛选出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细胞毒性,以及其在不同剂量时抑制TNF-α对L929细胞毒性的作用;采用AnnexinV-FITC检测上述小分子对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果确定受体p55蛋白第二结构域的第二loop环中7肽(RKEMGQV)作为docking的配体模板;经计算机虚拟筛选后得到965种结构相似的化合物,综合分析后最终选择并购买了50个代表性化合物做进一步生活性测定;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有3个小分子化合物(C-12、C-34、C-35)能抑制TNF-α的细胞毒活性;对其中抑制活性较好的C-12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和较强的抑制TNF-α(1μg.L-1)对L929细胞毒性的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μmol.L-1;该化合物能抑制TNF-α诱导的L929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并结合生物活性分析,筛选到一种能直接靶向TNF-α,并能中和TNF-α的细胞毒活性的全新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虚拟筛选 小分子抑制 分子对接 细胞凋亡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在诱导K562细胞株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邵庆文 薛天阳 +1 位作者 高吉照 许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74-578,共5页
本研究探讨不同剂量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干预作用。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剂量(0、2、4、8、16、32μmol/L)的MG-132作用48小时对K562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应用免疫细胞组... 本研究探讨不同剂量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干预作用。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剂量(0、2、4、8、16、32μmol/L)的MG-132作用48小时对K562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应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法检测相同条件下MG-132对K562细胞株中的核因子-κB(NF-κB)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相同条件下MG-132对K562细胞株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MG-132作用48小时后K562细胞株的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实验组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32μmol/L剂量组的抑制率最高,为(45.24±4.12)%;K562细胞株中的NF-κB、GR的表达水平均表现出对MG-132剂量的依赖性,NF-κB的表达水平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以32μmol/L剂量组表达最低,为63.60±2.95。GR在16μmol/L剂量组表达最高,为75.62±2.70。K562细胞株的凋亡率亦表现出对MG-132剂量的依赖性,而且在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以32μmol/L剂量组的凋亡率最高,为(21.37±2.02)%。结论:MG-132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上调GR的表达诱导了K562细胞的凋亡和抑制,其效应表现为剂量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蛋白酶体抑制 MG-132 细胞凋亡 核因子-κB 糖皮质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