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F-β/WNT5a/JNK信号通路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促进作用
1
作者 宋宇 包秀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9-226,共8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无翅蛋白5a/c-Jun N-氨基末端激酶(TGF-β/WNT5a/JNK)信号通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人LECs细胞系SRA01/04分为对照组、TGF-β组和WNT5a组,其中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TGF-β组和WNT5a组分别...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无翅蛋白5a/c-Jun N-氨基末端激酶(TGF-β/WNT5a/JNK)信号通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人LECs细胞系SRA01/04分为对照组、TGF-β组和WNT5a组,其中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TGF-β组和WNT5a组分别采用TGF-β1和WNT5a处理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个组细胞WNT5a、JNK、磷酸化JNK(p-JN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另将细胞系分为对照组、TGF-β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其中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TGF-β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分别采用TGF-β1处理24 h、TGF-β1处理24 h+JNK抑制剂SP600125处理2 h、WNT5a处理24 h+SP600125处理2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4个组细胞WNT5a、JNK、p-JNK、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α-SMA的表达分布;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相对迁移数;采用Col-Ⅰ凝胶收缩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8、16、24和48 h时Col-Ⅰ凝胶面积比率。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GF-β组和WNT5a组细胞WNT5a、JNK、p-JN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GF-β组、TGF-β+SP600125组、WNT5a+SP600125组细胞Col-Ⅰ、FN、α-SMA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细胞各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TGF-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TGF-β组SRA01/04细胞由柱状的上皮细胞转分化为纺锤状的肌成纤维细胞,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细胞仍以柱状上皮细胞形态居多。TGF-β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细胞内α-SMA相对荧光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α-SMA相对免疫荧光强度明显低于TGF-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TGF-β组细胞相对迁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GF-β+SP600125组和WNT5a+SP600125组细胞相对迁移数明显低于TGF-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l-Ⅰ胶原凝胶收缩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Col-Ⅰ凝胶面积明显减小。各组不同时间点Col-Ⅰ凝胶面积比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71.604,P<0.001;F时间=71.599,P<0.001);培养48 h时,TGF-β组、TGF-β+SP600125和WNT5a+SP600125组细胞Col-Ⅰ凝胶面积比率分别为(26.24±0.28)%、(64.02±1.05)%、(76.81±0.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2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WNT5a/JNK信号通路作为TGF-β信号通路下游作用靶点,促进了LECs上皮-间充质转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提高了细胞收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c-Jun N-氨基末端激酶 转化生长因子-β 无翅蛋白5a 上皮-间充质转化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对α-晶状体蛋白的修饰和分子伴侣活性的降低 被引量:18
2
作者 严宏 惠延年 +3 位作者 范建国 张延凤 武丽华 张晓楠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 研究糖基化对 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作用。方法 分离牛晶状体α-晶状体蛋白 ,分别与 0 .5 mol· L- 1 果糖和 0 .5 m ol· L- 1 葡萄糖在 37℃温育 ,在第 0、2 4、32天测定 380 nm的光吸收值和 40 0 nm非色氨酸... 目的 研究糖基化对 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作用。方法 分离牛晶状体α-晶状体蛋白 ,分别与 0 .5 mol· L- 1 果糖和 0 .5 m ol· L- 1 葡萄糖在 37℃温育 ,在第 0、2 4、32天测定 380 nm的光吸收值和 40 0 nm非色氨酸荧光值 ,高压液相色谱 ( 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 atography,HPL C)和 SDS- PAGE评价蛋白质交联程度 ,采用过氧化氢酶( catalase,CAT)和βL-晶状体蛋白的热凝聚光散射值 ,作为α-晶状体蛋白的分子伴侣活性指标。结果 果糖和葡萄糖可导致时间依赖性 α-晶状体蛋白在 380 nm吸收值的增加 ,非色氨酸荧光值升高 ;HPL C和 SDS- PAGE提示糖与α-晶状体蛋白形成交联复合物。果糖较葡萄糖作用明显。糖基化导致 α-晶状体蛋白抑制 CAT和 βL-晶状体蛋白热凝聚作用降低 ,孵育第 2 4天 ,葡萄糖组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分别降低约 12 %和 19% ,果糖组约7%和 9% .结论 糖基化导致 α-晶状体蛋白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凝聚、交联 ,分子伴侣活性丧失 ,这在老化和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晶状体蛋白 分子伴侣 糖基化 白内障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1在高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7
3
作者 林雯 谢茂松 +2 位作者 徐国兴 何青 郑卫东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4-738,共5页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P-1)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从健康的供体眼中分离出人晶状体囊膜,用组织块培养法将人晶状体囊膜分别置于1g/L葡萄糖+体积分数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对照组)或4.5g/L葡萄糖+15%胎牛血清的D...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P-1)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从健康的供体眼中分离出人晶状体囊膜,用组织块培养法将人晶状体囊膜分别置于1g/L葡萄糖+体积分数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对照组)或4.5g/L葡萄糖+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高糖组)。培养3d、28d后观察2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生长状态。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QP-1在人LECs中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人LECs的凋亡和坏死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培养第3天2组LECs的生长形态近似,但培养28d高糖组坏死细胞增加。培养3d后高糖组人LECs的AQP-1免疫荧光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2组间平均荧光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4,P=0.004),但2组间LECs的凋亡率和坏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81,P=0.131;t=1.064,P=0.318)。培养28d后高糖组人LECs的AQP-1免疫荧光表达较对照组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9,P=0.015),LECs凋亡率、坏死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13,P<0.01;t=15.778,P<0.01)。结论 AQP-1的异常表达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1 糖尿病性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2在氧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车选义 赵清侠 李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259,共7页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2(thioredoin-2,Trx-2)是否参与白内障的发病过程及其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志愿者(因外伤行透明晶状体取出术患者)10例和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年龄大于60岁)30...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2(thioredoin-2,Trx-2)是否参与白内障的发病过程及其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志愿者(因外伤行透明晶状体取出术患者)10例和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年龄大于60岁)30例的晶状体前囊膜,采用链霉素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志愿者和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rx-2蛋白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SRA01/04细胞,根据不同处理分为空白对照组、20μmol/L H_2O_2组、50μmol/L H_2O_2组、100μmol/L H_2O_2组、阴性对照组(转染对照空p CMV6质粒并用100μmol/L H_2O_2处理)和过表达Trx-2组(转染p CMV6-Trx-2过表达质粒并用100μmol/L H_2O_2处理)。采用噻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Trx-2以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ell lymphoma 2 protein,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志愿者相比,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rx-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0,50,100μmol/L H_2O_2组Trx-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0μmol/L H_2O_2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增加,细胞内SOD和CAT活性降低、GSH含量减少、MDA含量增加,Trx-2和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过表达Trx-2组细胞存活率增加、凋亡率降低,SOD和CAT活性增加、GSH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Trx-2和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均P<0.05)。结论:Trx-2参与白内障发病中上皮细胞的凋亡,过表达Trx-2能够减少H_2O_2诱导的细胞凋亡,这可能与拮抗H_2O_2诱导的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2 H2O2 晶状体上皮细胞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辐射对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严宏 惠延年 +1 位作者 姚立农 俞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 研究在老化和白内障形成过程中紫外线 (UV)辐射对α 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作用。方法 新生Sprague Dawley大鼠皮下注射亚硒酸钠诱导硒性白内障 (SC) ,采用SephacrylS 3 0 0HR分离幼年和老年兔晶状体皮质和核以及SC大鼠α 晶... 目的 研究在老化和白内障形成过程中紫外线 (UV)辐射对α 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作用。方法 新生Sprague Dawley大鼠皮下注射亚硒酸钠诱导硒性白内障 (SC) ,采用SephacrylS 3 0 0HR分离幼年和老年兔晶状体皮质和核以及SC大鼠α 晶状体蛋白。以α 晶状体蛋白对过氧化氢酶热凝聚的抑制作为分子伴侣活性指标 ,观察UV B (3 0 0nm )辐射α 晶状体蛋白后 ,其伴侣活性的变化。结果 UV辐射新生和老年兔晶状体核αL 晶状体蛋白后 3 0h ,与辐射前比较伴侣活性降低约 18%和 14 % ,而皮质的变化不显著 ;至 10 0h时 ,老年兔皮质、核和新生兔核αL 晶状体蛋白的伴侣活性分别下降 8%、2 7%和 2 3 %。辐射第 192h ,正常大鼠和SC晶状体αH 和αL 晶状体蛋白的伴侣活性显著降低 ,正常组分别下降 3 5 %和 2 3 % ,SC组下降 3 1%和 10 %。结论 UV B辐射可降低α 晶状体蛋白的分子伴侣活性 ,并呈时间依赖效应。UV辐射对老年α 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影响比幼年显著 ,晶状体核比皮质对UV辐射敏感 ,αH 晶状体蛋白比αL 晶状体蛋白敏感。UV辐射可进一步降低硒性白内障α 晶状体蛋白的分子伴侣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晶状体蛋白 分子伴侣 紫外线 老化 硒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α-晶状体蛋白的分子伴娘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小丽 吴荣瀚 +2 位作者 李含玉 曾令柏 牟奇芸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了解兔α-晶状体蛋白是否具有分子伴娘功能。方法凝胶过滤法分离水溶性晶状体蛋白。在55℃高温条件下,观察。一晶状体蛋白是否能抑制β-low晶状体蛋白的凝集和变性;观察α-晶状体蛋白是否能抑制糖基化诱导的葡萄糖-6-... 目的了解兔α-晶状体蛋白是否具有分子伴娘功能。方法凝胶过滤法分离水溶性晶状体蛋白。在55℃高温条件下,观察。一晶状体蛋白是否能抑制β-low晶状体蛋白的凝集和变性;观察α-晶状体蛋白是否能抑制糖基化诱导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失活,均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对照。结果α-晶状体蛋白能抑制热诱导的β-low晶状体蛋白的凝集和变性;α-晶状体蛋白亦能抑制糖基化诱导的G6PD的失活;而牛血清白蛋白却无此作用。结论α-晶状体蛋白具有分子伴娘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晶状体蛋白 β-low晶状体蛋白 分子伴娘6一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严宏 刘兵 +1 位作者 俞兰 王为农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α 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的影响。 方法 凝胶过滤层析分离αL和βL 晶状体蛋白,αL 晶状体蛋白与 25mmol/L泼尼松龙 21 半琥珀酸(P 21 H)孵育 20d(37℃),分别于 0、2、4、10和 20d应用βL 晶状体蛋白热聚集...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α 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的影响。 方法 凝胶过滤层析分离αL和βL 晶状体蛋白,αL 晶状体蛋白与 25mmol/L泼尼松龙 21 半琥珀酸(P 21 H)孵育 20d(37℃),分别于 0、2、4、10和 20d应用βL 晶状体蛋白热聚集法测定分子伴侣活性,采用PerkinElmerLB50B荧光光度仪观察色氨酸和非色氨酸荧光值,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监测蛋白质交联程度。 结果 被P 21 H修饰后的αL 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显著降低。P 21 H可导致αL 晶状体蛋白色氨酸荧光强度明显降低,非色氨酸荧光强度向较长波长移位和增强,提示形成新的荧光色素物。孵育第 10d,伴侣活性已降低至约 3 3%,色氨酸荧光强度殆尽,约在激发波长 412nm出现新的非色氨酸荧光强度。SDS PAGE显示糖皮质激素导致αL 晶状体蛋白明显凝聚。 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α 晶状体蛋白的修饰和伴侣活性的降低可能参与糖皮质激素诱导白内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晶状体蛋白 翻译后修饰 糖皮质激素 分子伴侣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标记蛋白-30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胡美霞 罗国容 +3 位作者 周素芳 莫发荣 谢小薰 梁皓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衰老标记蛋白-30(senescence marker protein-30,SMP-30)的表达,探讨其在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制备57例人晶状体前囊膜、4例正常人肝组织和2例正常人肾组织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目的研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衰老标记蛋白-30(senescence marker protein-30,SMP-30)的表达,探讨其在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制备57例人晶状体前囊膜、4例正常人肝组织和2例正常人肾组织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MP-30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发现SMP-30在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较透明晶状体弱(P<0.05),其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未见相关性。结论SMP-30在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的减少可能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标记蛋白-30 晶状体上皮细胞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通道蛋白-3在透明晶状体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虹 胡维琨 +3 位作者 谢二娟 彭洁 李贵刚 王毓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1-593,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透明晶状体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氯通道蛋白-3(chloride channel protein 3,CLC-3)的表达。方法随机收集40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和5例透明晶状体(来自晶状体脱位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 目的研究透明晶状体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氯通道蛋白-3(chloride channel protein 3,CLC-3)的表达。方法随机收集40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和5例透明晶状体(来自晶状体脱位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CLC-3的表达。结果CLC-3阳性表达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老年白内障组40张切片中,CLC-3表达均为阳性。而透明晶状体组5张切片中,4张阴性,1张可疑阳性。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透明晶状体组平均吸光度(A)值明显低于老年白内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CLC-3表达阳性,CLC-3可能参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氯通道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新春 苗娟 +3 位作者 席祖莲 张海江 胡义珍 魏厚仁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研究地塞米松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人眼LECs AQP-1的表达;用含0、1×10-8、5×10-8、10×10-8、50×10-8mol/L地塞...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研究地塞米松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人眼LECs AQP-1的表达;用含0、1×10-8、5×10-8、10×10-8、50×10-8mol/L地塞米松的DMEM培养液培养人眼LECs7d,采用RT-PCR检测地塞米松对LECs AQP-1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体外培养的正常人眼LECs胞膜和胞浆中可见AQP-1的表达;RT-PCR示正常人眼LECs AQP-1/β-actin吸光度比值为1·43±0·12;4种浓度地塞米松处理7d后其比值分别为1·32±0·09、1·27±0·08、1·01±0·09、0·67±0·10,当地塞米松浓度≥5×10-8mol/L时有抑制作用(P<0·05),且抑制作用随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结论体外培养的人眼LECs中可见AQP-1的表达,AQP-1可能参与维持晶状体的脱水状态及其透明性;地塞米松抑制体外培养的人眼LECs AQP-1的表达,AQP-1可能在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晶状体上皮细胞 水通道蛋白-1 细胞培养 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优化高压-超声-酶解法提取羊皮胶原蛋白工艺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明 张德权 +5 位作者 李少博 陈丽 侯成立 程成鹏 于江颖 关文强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0,共9页
采用高压-超声-酶解法提取羊皮胶原蛋白,对比遗传算法-反向传播(genetic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GA-BP)神经网络模型和响应面模型的优化效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在模型拟合和预测方面表现优于响应面模型;最... 采用高压-超声-酶解法提取羊皮胶原蛋白,对比遗传算法-反向传播(genetic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GA-BP)神经网络模型和响应面模型的优化效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在模型拟合和预测方面表现优于响应面模型;最佳提取参数为高压时间23 min、超声时间22 min、酶添加量3.2%、酶解时间222 min,羊皮胶原蛋白提取率达到(80.5±1.6)%,较传统的木瓜蛋白酶法提高40%;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此条件下提取的羊皮胶原蛋白结构完整,高压-超声-酶解法对胶原蛋白的破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皮 羊皮胶原蛋白 高压-超声-酶解法 遗传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晶状体蛋白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琪 严宏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01-1104,共4页
α-晶状体蛋白是晶状体中重要的成分蛋白质,是由αA-和αB-亚基组成的四聚体蛋白质。近年来研究表明α-晶状体蛋白具有很多特性,包括分子伴侣活性、自激酶活性、磷酸化丝氨酸残基-19、45、59模式及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蛋白酶前体-3的活化... α-晶状体蛋白是晶状体中重要的成分蛋白质,是由αA-和αB-亚基组成的四聚体蛋白质。近年来研究表明α-晶状体蛋白具有很多特性,包括分子伴侣活性、自激酶活性、磷酸化丝氨酸残基-19、45、59模式及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蛋白酶前体-3的活化抗凋亡等,但其主要作用在于维持晶状体的结构和屈光性,此外,它还可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细胞膜结合促进RGCs的存活和轴突的再生,部分改善视功能。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下降可导致其他晶状体蛋白的凝聚和酶的失活,与眼科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就α-晶状体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眼科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晶状体蛋白 分子伴侣 晶状体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眼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通道蛋白-3和水通道蛋白-1在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中表达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熊 王平 +2 位作者 陈瑜 赵婷 仲苏鄂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0-764,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中氯离子通道蛋白-3(CLC-3)和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CLC-3和AQP-1与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8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生理盐水组(40只)和半乳糖性白内障模... 目的研究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中氯离子通道蛋白-3(CLC-3)和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CLC-3和AQP-1与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8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生理盐水组(40只)和半乳糖性白内障模型组(Gal组)(40只)。生理盐水组和Gal组根据处理时间不同各亚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大鼠。Gal组单侧眼球后注射D-半乳糖生理盐水注射液,生理盐水组同期单侧眼球后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每日裂隙灯下观察大鼠晶状体混浊的动态变化,并参照Kador等的分级标准分期记录。分别于第1次给药后第3、7、14、21、30天在全身麻醉下处死各组实验大鼠,摘出晶状体,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晶状体中CLC-3mRNA和AQP-1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透明晶状体和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中均有CLC-3mRNA和AQP-1mRNA的表达;生理盐水组各时间点CLC-3mRNA和AQP-1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l组于3、7、14d时CLC-3mRNA表达逐渐增高,均高于同期生理盐水组,到14d时约达正常水平的7倍,21d、30d时又有所下降,均低于同期生理盐水组(P<0.01);各时间点晶状体CLC-3mRNA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于3d时AQP-1mRNA表达已下降,与同期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白内障的进一步发展,AQP-1mRNA含量逐渐降低,均低于同期生理盐水组(P<0.01);各时间点晶状体AQP-1mRNA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晶状体中CLC-3和AQP-1表达的变化可能与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通道蛋白-3 水通道蛋白-1 实时荧光定量PCR 白内障 晶状体 D-半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1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虹 张新芳 +1 位作者 王芳 陈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0-252,268,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diabetic cataract,DC)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体重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 目的研究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diabetic cataract,DC)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体重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分别在造模后不同时间点摘取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的眼球,制作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晶状体囊膜下上皮细胞AQP1进行检测。结果透明晶状体和DC各期晶状体囊膜下上皮细胞膜均有AQP1阳性表达。图像分析显示:在造模2周糖尿病大鼠晶状体尚透明,LECs的AQP1平均吸光度(A)值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C各期LECs的AQP1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随着白内障的发展,A值逐渐下降。除DCⅡ期与Ⅲ期之间A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DC各期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LECs胞膜AQP1表达量减少先于DC的发生,DC早期AQP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AQP1表达改变可能在DC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1 糖尿病性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B激光照射对α晶状体蛋白的影响及3-吲哚甲醇对其分子伴侣活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钦 曹晓光 +1 位作者 裴雪婷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8-542,共5页
背景紫外线照射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形成的诱因之一。研究表明,3-吲哚甲醇(I3C)可抑制氧化作用导致的细胞损害及淀粉样纤维变性的形成,氧化损伤及淀粉样纤维变性的形成均与白内障有关,而I3C与α晶状体蛋白活性的关系尚有待证实。目... 背景紫外线照射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形成的诱因之一。研究表明,3-吲哚甲醇(I3C)可抑制氧化作用导致的细胞损害及淀粉样纤维变性的形成,氧化损伤及淀粉样纤维变性的形成均与白内障有关,而I3C与α晶状体蛋白活性的关系尚有待证实。目的评估紫外线-B激光照射对α晶状体蛋白结构和分子伴侣功能的影响,探讨I3C对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鲜1岁龄牛眼球的晶状体,采用凝胶层析法提纯牛的α晶状体蛋白,并按照快速蛋白液相色谱(FPLC)吸收谱线收集α晶状体蛋白。然后分别以23.75、118.75、475.00、1187.50、2375.00、4750.00、11875.00和23750.00mJ/cm^2的紫外线-B激光照射在凸透镜后一固定位置的α晶状俸蛋白,然后通过改变仅晶状体蛋白在凸透镜后的位置达到改变照射能量的目的,使各组照射能量分别为28535.00、6730.00、3435.00、1910.00、1040.00mJ/cm^2。使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量紫外线-B激光照射前后α晶状体蛋白的紫外吸收谱线(色氨酸荧光谱)。在照射能量为475.00、1187.50、2375.00、4750.00、11875.00mJ/cm^2照射后的α晶状体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50μmol/L和100μmol/L的I3C,并进行过氧化氢酶(CAT)热凝聚实验,判断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未加入50μmol/L和100μmol/L I3C的α晶状体蛋白溶液进行相同的实验作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仪测量360nm波长处各组α晶状体蛋白抑制CAT热凝聚的吸光度(A360)值,计算各干预组与对照组A值的百分数作为评价分子伴侣活性的指标。结果α晶状体蛋白紫外吸收谱测定发现,紫外线-B激光照射能量为1187.50mJ/cm^2时,α晶状体蛋白A280值降到10%左右,当照射能量达到23.75J/cm^2时,α晶状体蛋白A280值降到2%以下,二者呈负相关(R^2=0.925)。色氨酸荧光光谱测定表明,紫外线-B激光照射强度与色氨酸荧光强度呈负相关(R^2=0.996),而与色氨酸代谢产物N-甲酰犬尿氨酸(N—FK)的荧光强度呈正相关(R62=0.949)。CAT热凝聚实验表明,加入50μmol/L和100μmol/L的I3C后,各强度的激光照射组α晶状体蛋白的相对A360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分子伴侣活性随着激光照射能量的增加与不加入I3C的α晶状体蛋白相比降低变慢。结论紫外线-B激光照射可以造成α晶状体蛋白分子结构的变化及分子伴侣活性的降低,I3C对于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晶状体蛋白 3-吲哚甲醇 紫外线-B激光 分子伴侣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氯环戊腺苷预处理延迟相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αB-晶状体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建美 邹定全 +1 位作者 冉珂 常业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研究腺苷A1受体激动药2-氯环戊腺苷(CCPA)预处理延迟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αB-晶状体蛋白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N组)、CCPA预处理组(C组)。S组分离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目的研究腺苷A1受体激动药2-氯环戊腺苷(CCPA)预处理延迟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αB-晶状体蛋白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N组)、CCPA预处理组(C组)。S组分离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套带,但不阻断血流;N、C组在用药24h后分离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恢复灌注2h。提取心肌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αB-晶状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S组中αB-晶状体蛋白表达很少,C组αB-晶状体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N组(P<0.01)。结论 CCPA预处理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与αB-晶状体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Al受体 2-氯环戊腺苷 预处理 延迟相 αB-晶状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 B Conjugates顺行示踪显色α-晶状体蛋白对损伤后视神经纤维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莉 王一 张辰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观察α-晶状体蛋白对损伤后视神经纤维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成年Long evens大鼠26只,其中10只用于提取α-晶状体蛋白,另外16只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和伤后2,4,6周组,每组4只。损伤神经后分别右眼经玻璃体腔注射浓度为1×10-5... 目的观察α-晶状体蛋白对损伤后视神经纤维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成年Long evens大鼠26只,其中10只用于提取α-晶状体蛋白,另外16只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和伤后2,4,6周组,每组4只。损伤神经后分别右眼经玻璃体腔注射浓度为1×10-5g/L的α-晶体蛋白5μl,左眼牛血清白蛋白5μl,分别于伤后2,4,6周进行视神经取材。取材前48h,在每只眼玻璃体腔中注射CT-B(霍乱毒素B亚单位)Conjugates2.5μl,取材固定脱水并行冰冻切片后进行激光共聚焦照相(488nm波长光)观察。结果CTB Conjugates标记的夹伤视神经中可见线状条索神经纤维染色,并呈现一定扭曲,夹杂点状或者小团块状染色。α-晶状体蛋白组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牛血清白蛋白组。结论CTB Conjugates顺染视神经示踪技术是观察和研究损伤后视神经病理变化的有效和简便的方法,α-晶状体蛋白对损伤后的视神经纤维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毒素B亚单位 视神经 视神经损伤 Α-晶状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萘性白内障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燕 卢奕 +2 位作者 蒋永祥 邱斌 田洁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萘性白内障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150~160g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无特殊处理)、萘性白内障组(每日0.5mg/kg萘灌胃3d后改为每日1mg/kg)和阿司匹林组(萘灌胃4h后每日100mg/k...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萘性白内障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150~160g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无特殊处理)、萘性白内障组(每日0.5mg/kg萘灌胃3d后改为每日1mg/kg)和阿司匹林组(萘灌胃4h后每日100mg/kg阿司匹林灌胃)。应用定期图像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离纯化α-晶状体蛋白,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抑制热诱导的β-L晶状体蛋白变性的能力。结果3周时萘性白内障组晶状体开始出现混浊,程度逐步加重,阿司匹林组混浊早期进展较萘性白内障慢,6周后进展程度接近于萘性白内障组。实验2周时3组晶状体混浊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2,P=0.969)。实验第4、6、8、10周时3组晶状体混浊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031.130,P=0.000;F=115964.000,P=0.000;F=169846.500,P=0.000;F=195431.200,P=0.000),且空白对照组与萘性白内障组、空白对照组与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与萘性白内障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阿司匹林组的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高于萘性白内障组。结论低剂量阿司匹林通过保护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延缓萘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混浊的进展,此作用在白内障早期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性白内障 阿司匹林 Α-晶状体蛋白 分子伴侣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对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及构象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易姝 李平华 黄远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柠檬酸合酶(CS)、盐酸胍和不同浓度的α-晶状体蛋白及3mmol/L的ATP温育,分光光度计测定CS的活性。α-晶状体蛋白与ATP温育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其荧光发射光谱。结果α-晶状体蛋... 目的探讨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柠檬酸合酶(CS)、盐酸胍和不同浓度的α-晶状体蛋白及3mmol/L的ATP温育,分光光度计测定CS的活性。α-晶状体蛋白与ATP温育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其荧光发射光谱。结果α-晶状体蛋白不能使变性的CS复性,但能抑制盐酸胍诱导的CS凝聚,保护CS的失活且呈浓度依赖性。ATP可使这些作用增强。ATP浓度增高可导致α-晶状体蛋白色氨酸荧光强度降低。结论ATP可增强α-晶状体蛋白的分子伴侣功能且能改变α-晶状体蛋白的分子构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晶状体蛋白 分子伴侣 腺苷三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珊瑚状白内障突变晶状体蛋白分子构型及超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伟珍 郑树 +3 位作者 董琦 蔡善荣 姚克 张苏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珊瑚状遗传性白内障家系P23T突变的γD晶状体蛋白与病变晶状体结构的关系。方法:记录晶状体摘除术前的晶状体裂隙灯照片;应用SWISS-MODEL程序,建立人γD晶状体蛋白及其P23T突变体的计算机立体结构模型;透射和扫描电镜观测晶...  目的:探讨珊瑚状遗传性白内障家系P23T突变的γD晶状体蛋白与病变晶状体结构的关系。方法:记录晶状体摘除术前的晶状体裂隙灯照片;应用SWISS-MODEL程序,建立人γD晶状体蛋白及其P23T突变体的计算机立体结构模型;透射和扫描电镜观测晶状体提取物。结果:蛋白立体结构模型分析发现,P23T的突变降低了蛋白最终分子总势能,使蛋白表面结构发生改变。电镜检查发现,白内障晶状体内有大小不等的结晶片和异常的卵圆形结构,晶状体上皮细胞出现裂解。结论:γD晶状体蛋白P23T突变体可能与晶状体内异常结晶片和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病理改变有关,其发生机制还有待分子动力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遗传 突变 晶体蛋白类/化学 γD晶状体蛋白 白内障/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