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肺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假阴性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姜雯雯 李思彤 徐勇胜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9-524,538,共7页
目的探究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儿童肺结核(PTB)中的诊断价值,分析IGRA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住院治疗的77例确诊PTB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IGRA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探究IGRA诊断儿童PTB的敏感度,并... 目的探究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儿童肺结核(PTB)中的诊断价值,分析IGRA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住院治疗的77例确诊PTB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IGRA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探究IGRA诊断儿童PTB的敏感度,并分析其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诊断儿童PTB灵敏度为67.53%(52/77),IGRA灵敏度为77.92%(60/77),二者一致率为79.22%,Kappa值为0.48,具有中等一致性。TST硬结反应(中度阳性OR=0.07,95%CI:0.009~0.471,P=0.007,强阳性OR=0.02,95%CI:0.002~0.275,P=0.003)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OR=17.19,95%CI:2.38~124.25,P=0.005)是IGRA假阴性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IGRA阴性反应需警惕假阴性结果的可能,应重视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检查,尽早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假阴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筛查结核病的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黎燕琼 谭守勇 +3 位作者 刘志辉 谭耀驹 黄艳君 孔少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463-2466,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结核病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就诊185例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采用IGRA检测,对其与结核病诊断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IGRA阳性组中,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PPD强阳... 目的:探讨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结核病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就诊185例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采用IGRA检测,对其与结核病诊断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IGRA阳性组中,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PDD≥15 mm)为50.9%,明显高于IGRA阴性组的9.1%(χ2=37.263,P<0.00);IGRA阳性组中,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发病率为30.2%,明显高于IGRA阴性组的3.0%(χ2=28.928,P<0.00);IGRA在儿童筛查结核病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77.6%;联合TST检测其敏感性达到95.0%。结论:对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开展IGRA筛查,可提高患者发现率和减少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影像学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密切接触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的体外干扰素-γ检测与PPD试验相关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黎燕琼 谭守勇 +2 位作者 谭耀驹 邝浩斌 李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568-2569,共2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体外干扰素-γ检测与PPD试验相关性。方法:我们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同时采用体外干扰素-γ检测和PPD试验,探讨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结果:PPD阴性组其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较多(47.8%,P<0.05);PP...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体外干扰素-γ检测与PPD试验相关性。方法:我们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同时采用体外干扰素-γ检测和PPD试验,探讨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结果:PPD阴性组其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较多(47.8%,P<0.05);PPD-IgG总阳性率75.7%。体外干扰素-γ总阳性率仅为50.0%;强阳性组体外干扰素-γ阳性率较高,与其他组无明显差异(P>0.05)。体外干扰素-γ检测与结核抗体(P>0.05)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P>0.05)均无明显相关。结论:体外INF-γ阳性率与PPD皮试阳性分布相似,而与PPD-IgG阳性分布及血淋巴细胞减少分布无关;PPD试验反应强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干扰素 PPD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及胸腔积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1
4
作者 周敏 杨清銮 +4 位作者 陈华昕 于志明 高亮 刘倩倩 欧勤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及胸腔积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外周血及胸腔积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对56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检测,其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8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8例。评价外周血及胸腔积液T-... 目的评价外周血及胸腔积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外周血及胸腔积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对56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检测,其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8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8例。评价外周血及胸腔积液T-SPOT.TB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结果外周血与胸腔积液的T-SPOT.TB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5%(95%CI 71.2%~95.5%)和100%(95%CI90.5%~100%);52.9%(95%CI 27.8%~77.0%)和35.3%(95%CI 14.2%~61.7%);80.0%(95%CI 64.4%~90.9%)和77.1%(95%CI62.7%~88.0%);64.3%(95%CI 35.1%~87.2%)和100%(95%CI 54.1%~100%)。通过ROC曲线得出,当胸腔积液T-SPOT.TB的结果取47SFC/2.5×105个细胞为临界值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可达到89.2%,特异度88.2%。结论与外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比较,胸腔积液T-SPOT.TB可能对结核性胸膜炎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且47SFC/2.5×105个细胞可能是区分结核和非结核性胸膜炎的一个参考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T-SPOT.TB 胸腔积液 结核性胸膜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胎毒中药凝胶贴膏的基质优化及体外释放透皮研究
5
作者 章烨雯 周育毅 臧青民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9-1273,1280,共6页
目的:优化祛胎毒中药凝胶贴膏的基质配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与透皮特性。方法:以黏接力、初黏力和内聚力为指标,采用D-最优混料试验设计确定凝胶贴膏的最优基质配方。建立有效成分栀子苷(GP)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以GP为指标,采用Fr... 目的:优化祛胎毒中药凝胶贴膏的基质配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与透皮特性。方法:以黏接力、初黏力和内聚力为指标,采用D-最优混料试验设计确定凝胶贴膏的最优基质配方。建立有效成分栀子苷(GP)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以GP为指标,采用Franz扩散池法研究凝胶贴膏的体外释放与经皮渗透性能,并进行模型拟合。结果:祛胎毒中药复方凝胶贴膏的基质配方为聚丙烯酸钠700,甘羟铝,酒石酸,甘油,聚乙烯吡咯烷酮K90,蒸馏水(6∶0.4∶0.4∶30∶4∶49.2)。凝胶贴膏中GP 24 h平均累积释放率为(81.15±3.93)%,24 h累积透过率为(15.30±4.87)%。GP体外释放符合一级方程,释放机制为溶蚀和扩散双重作用。体外透皮接近零级方程,渗透机制为溶蚀作用。结论:最优基质处方下制备的凝胶贴膏具有良好的黏弹性,GP的累积释药率高于累积透过率,皮肤屏障起到一定的限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胎毒 凝胶贴膏 基质配方 D-最优混料试验设计 释放 透皮评价 经皮给药 栀子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核病γ-干扰素体外释放检测随时间.变化规律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春起 张丹 +9 位作者 刘修权 郭又春 熊衡 伊秀春 郭远方 全炎铭 贾泽颖 龙颖弘 张恒涛 陈华林 《中国奶牛》 2023年第3期29-33,共5页
检疫-扑杀是牛结核病防控与净化的重要措施,而准确诊断是有效实施结核病“检疫-扑杀”控制策略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许多牧场在结核检疫净化中采用牛结核皮试辅以牛结核γ-干扰素体外释放检测作为判定标准。随着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的增加... 检疫-扑杀是牛结核病防控与净化的重要措施,而准确诊断是有效实施结核病“检疫-扑杀”控制策略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许多牧场在结核检疫净化中采用牛结核皮试辅以牛结核γ-干扰素体外释放检测作为判定标准。随着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的增加,皮试是否影响γ-干扰素体外释放检测日益引起关注。本研究在两个牛场分别对48头牛和55头牛进行了连续6周的γ-干扰素体外释放检测跟踪,明确了奶牛结核病γ-干扰素体外检测检出率和验证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皮试后6周内γ-干扰素体外试验检出率呈“V”字形变化;验证率逐步上升,在皮试后7~42d维持在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核病 γ-干扰素释放检测 防控与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1
7
作者 卢峰岳 黄艳君 +2 位作者 刘春平 蔡杏珊 谭耀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27-3829,共3页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T-SPOT·TB)在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整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进行IGRA检验的病例资料,共745个病例,其中结核病353例(包括肺结核294例,肺外结核59...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T-SPOT·TB)在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整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进行IGRA检验的病例资料,共745个病例,其中结核病353例(包括肺结核294例,肺外结核59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病19例,其他疾病132例,另外241例样本因其病历资料不全,视为无效数据,不纳入统计分析;依据疾病临床诊断结核IGRA检验结果进行分组分层比较,计算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值(NPV)、阳性似然比(LR+)及阴性似然比(LR-)。结果:353例结核病患者T-SPOT·TB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89.2%(95%CI:85.5%~92.3%),77.5%(95%CI:70.0%~83.9%),PPV、NPV、LR+、LR-分别是90.2%、75.5%、3.96、0.14,患病率是70.0%,确诊结核病(菌阳)与临床诊断结核病(菌阴)灵敏度比较,P=0.221 5;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检测的灵敏度分别是90.1%、84.7%,特异性均是77.5%;19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无发现阳性。结论:IGRA对确诊结核病(菌阳)和临床诊断结核病(菌阴)灵敏度、特异性差异无显著性,同时NPV均大于PPV,提示IGRA可用于排除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活动性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8
作者 母发光 何海兰 +1 位作者 谭泰昌 李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3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TBM组)和30例非结核性颅内感染患儿(非TBM组)的IGRAs、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3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TBM组)和30例非结核性颅内感染患儿(非TBM组)的IGRAs、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结核杆菌抗体(TB-Ig G)及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阳性率的差异,以及各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IGRAs、TST、TB-Ig G、脑脊液TB-DNA,在TBM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7.50%、56.25%、46.88%、34.38%,非TBM组为6.67%、23.33%、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As、TST、TB-Ig G、TB-DNA的灵敏度分别为87.5%、56.25%、46.88%、34.38%,特异度分别为93.33%、76.67%、80.00%、100%,各指标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As的灵敏度高于其他三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IGRAs、TST、TB-Ig G、TB-DNA的阳性预测值分别93.33%、72%、71.43%、1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0%、62.16%、58.54%、58.82%。结论 IGRAs、TST、TB-Ig G、TB-DNA对结核性脑膜炎都具有诊断价值,IGRA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诊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9
作者 邹琳琳 黎友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免疫受损患者、肺结核患者、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180例,均行IGRA检测,测定其血浆中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并比较,同...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免疫受损患者、肺结核患者、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180例,均行IGRA检测,测定其血浆中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并比较,同时对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者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检测入选者180例,其中免疫受损患者组40例,肺结核组50例,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组4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四组入选者血浆中IFN-γ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0.112、7.835、5.726、0.697 U/ml。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46,P〈0.001)。四组间两两比较,肺结核组与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该两组的IFN-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健康对照组又高于免疫受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组中,IGRA的检出率为65%,显著高于TST检出率的27.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14,P=0.001)。结论:IGRA诊断方法在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应用中受免疫状态的影响较小,且较TST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可用于辅助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受损 肺结核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不同类型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何莉 赵希唯 +1 位作者 陈刚 杜先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017-2021,共5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在不同类型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2016年于我院及重庆市人民医院1 449例住院患者,分析和比较IGRA在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陈旧性肺结核、特殊人群肺结核...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在不同类型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2016年于我院及重庆市人民医院1 449例住院患者,分析和比较IGRA在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陈旧性肺结核、特殊人群肺结核、其他肺病中的灵敏度。结果 IGRA对肺结核的灵敏度为84.4%,与其他肺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活动性肺结核灵敏度(85.6%)与陈旧性肺结核(7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阳肺结核、菌阴肺结核的灵敏度分别为85.1%、8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涂片阳性但IGRA阴性者25例,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20例(80%),非结核分枝杆菌5例(20%);4例孕妇合并肺结核IGRA均阳性(100%)。结论 (1)单用IGRA不能鉴别陈旧性肺结核与活动性肺结核,应联合其他检测手段;(2)若菌阳但IGRA阴性的肺疾病患者要考虑病原菌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可能,应进一步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3)既往无结核病史的特殊人群(如孕妇)IGRA阳性有利于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体外诱导草鱼白细胞产生γ-干扰素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邵健忠 项黎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7-124,共8页
于 1 997年 1 0月— 1 999年 3月 ,采用半数细胞病变抑制等方法 ,进行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 ,PHA)体外诱导草鱼白细胞产生γ 干扰素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PHA诱导的草鱼白细胞培养液中出现了一种抗病毒因子 ,经理化和生物学性质鉴... 于 1 997年 1 0月— 1 999年 3月 ,采用半数细胞病变抑制等方法 ,进行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 ,PHA)体外诱导草鱼白细胞产生γ 干扰素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PHA诱导的草鱼白细胞培养液中出现了一种抗病毒因子 ,经理化和生物学性质鉴定证明 ,该因子是一种干扰素活性物质。但它不同于病毒诱导的α/β 干扰素 ,主要表现为 :对 56℃、pH =2和0 1 %SDS敏感 ;其活性不能被病毒诱导的干扰素抗体所中和 ;其诱生剂为PHA ,来源于白细胞 ;在诱导条件上 ,佛波酯 (PMA)和白细胞介素 2 (IL 2 )能显著地促进其诱生 ,这些特性与人类和高等脊椎动物中报道的γ 干扰素相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凝集素 草白细胞 γ-干扰素 诱生 抗病毒因子 诱生剂 P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体外活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晓璐 闫若潜 +4 位作者 李勤楠 赵雪丽 谢彩华 刘梅芬 张书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53-3159,共7页
为建立稳定、便捷的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rChIFN-α-Linker-ChIL-2蛋白,重组融合蛋白)体外活性评价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ChIFN-α和ChIL-2ELISA方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与抗ChIFN-α单抗和抗ChIL-2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为建立稳定、便捷的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rChIFN-α-Linker-ChIL-2蛋白,重组融合蛋白)体外活性评价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ChIFN-α和ChIL-2ELISA方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与抗ChIFN-α单抗和抗ChIL-2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活性;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在DF1细胞上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增殖活性;采用MTS法分别测定重组融合蛋白促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PBLC)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蛋白可以与抗ChIFN-α单抗和抗ChIL-2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重组融合蛋白在DF1细胞上具有明显抗病毒活性,其抗VSV活性高于抗IBDV活性,且均明显高于rChIFN-α蛋白对照;不同浓度的重组融合蛋白均具有明显的促鸡PBLC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且其促增殖活性明显高于rChIFN-α蛋白对照。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重组融合蛋白体外活性检测评价方法,为进一步探究重组融合蛋白在鸡体内协同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α干扰素 鸡白细胞介素-2 重组融合蛋白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羟乙基白杨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小娟 杨宝乐 +4 位作者 马川 何蕾 景临林 黄琼 马慧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目的:制备和评价7-羟乙基白杨素(7-HEC)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7-HEC/PLGA纳米粒,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包封率、载药量及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 目的:制备和评价7-羟乙基白杨素(7-HEC)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7-HEC/PLGA纳米粒,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包封率、载药量及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甘露醇作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对最优处方制备的7-HEC/PLGA纳米粒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研究。结果:经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后的最优处方为:药载比2.12∶20,油水体积比1∶14.7,乳化剂为2.72%大豆磷脂。最优处方条件制备的7-HEC/PLGA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40.28±0.96)nm、PDI为0.25±0.69、包封率为(75.74±0.80)%、载药量为(6.98±0.83)%、电位为(-18.17±0.17)mV。体外释放48 h内累积释放度达到50%以上。结论:优化所得处方工艺稳定、操作简便。所得7-HEC/PLGA纳米粒粒度均匀,包封率较高。相对于7-HEC原料药,7-HEC/PLGA纳米粒的溶出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羟乙基白杨素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 乳化溶剂挥发法 处方优化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鉴别肠结核与克罗恩病临床价值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国栋 姜政 +3 位作者 童婷婷 邱禅 胡丹 卜小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85-1289,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2种不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γreleasing assay,IGRA)对鉴别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 Med、EBM Reviews、中国期... 目的:系统评价2种不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γreleasing assay,IGRA)对鉴别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 Med、EBM Review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评价IGRA在ITB与CD鉴别诊断价值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别汇总2种IGRA的敏感度、特异度及95%可信性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根据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ummery recie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得出各自的Q^*值,评价不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总病例数854例(ITB 367例,CD 487例)。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95%CI=0.84-0.93)、0.85(95%CI=0.81-0.89)。结核杆菌T淋巴细胞检测(Quanti Feron-TB)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95%CI=0.64-0.79)、0.92(95%CI=0.86-0.96)。2组的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50、0.9110。两者Q^*值分别为0.8839、0.8432,比较2组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结论:T-SPOT与Quanti Feron-TB是鉴别ITB与CD的有效辅助手段,两者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结核 克罗恩病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辅助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邓雯秋 赵贺红 +1 位作者 钟册俊 吕晓菊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37-840,共4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TB-IGRA)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治疗的5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验组)及56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对照组)的TB-IGRA、脑脊液结... 目的评价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TB-IGRA)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治疗的5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验组)及56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对照组)的TB-IGRA、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脑脊液TB-DNA的检查结果,计算各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TB-IGRA、脑脊液培养、脑脊液TB-DNA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分别为87.5%(49/56)、19.6%(11/56)、60.7%(34/56),特异度分别为89.3%(50/56)、100.0%(56/56)、76.8%(43/56)。TBIGRA诊断结核脑膜炎的灵敏度高于脑脊液TB-DNA检查和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且TB-IGRA特异度高于脑脊液TB-DNA(89.3%>76.8%),三者两两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脑脊液培养确诊的11例病例中,有10例TB-IGRA阳性,阳性率为90.9%(10/11);45例临床诊断+抗结核治疗有效的病例中,TB-IGRA阳性39例,阳性率为86.7%(39/45)。结论 TB-IGRA协助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其检查方便、快速、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 结核性脑膜炎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杀伤活性的测定——(1)体外8h(125)I-UdR释放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克平 姚立人 +1 位作者 史敏言 黄曙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84-87,共4页
用^(125)I—UdR标记靶YAC—1细胞建立8h^(125)I-UdR释放试验(8IRA),体外测定小鼠脾脏细胞NK活性。靶细胞标记的理想条件是:YAC—1细胞2×10~5/ml;加^(1250I-UdR74~111kBq/L;FUdR3×10^(-5)mol/L;在37℃、5%CO_2湿环境中培养5~... 用^(125)I—UdR标记靶YAC—1细胞建立8h^(125)I-UdR释放试验(8IRA),体外测定小鼠脾脏细胞NK活性。靶细胞标记的理想条件是:YAC—1细胞2×10~5/ml;加^(1250I-UdR74~111kBq/L;FUdR3×10^(-5)mol/L;在37℃、5%CO_2湿环境中培养5~7h,其^(125)I-UdR掺入量(标记率)为0.5cpm/细胞以上。影响^(125)I-UdR释放因素的研究表明,采用8IRA时,自发释放率在20%以下,而且NK活性的测定结果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释放试验
全文增补中
大黄酚与甲基化-β-环糊精的超分子包合和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振 李红 +2 位作者 陈岗 师萱 谭红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4-1177,1206,共5页
为提高大黄酚(Chr)的水溶性,采用电磁搅拌-喷雾干燥法(ES)制备Chr-甲基化-β-环糊精(M-β-CD)包合物,通过相溶解度、体外释放特性等实验考察Chr包合前后的溶解、释放特性。结果发现:不同温度下Chr的相溶解度图均呈现出AL型特点,在25、35... 为提高大黄酚(Chr)的水溶性,采用电磁搅拌-喷雾干燥法(ES)制备Chr-甲基化-β-环糊精(M-β-CD)包合物,通过相溶解度、体外释放特性等实验考察Chr包合前后的溶解、释放特性。结果发现:不同温度下Chr的相溶解度图均呈现出AL型特点,在25、35和45℃条件下Chr与M-β-CD包合过程的超分子包合常数分别为6.56×102、7.85×102、1.09×103L/mol;包合过程的△H0为20.09 kJ/mol;△S0为121.11 J/(mol·K);△G0分别为-16.01、-17.21、-18.42 kJ/mol;Job’s测定显示Chr与M-β-CD可自发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形成的超分子包合物均有较好的增溶作用,整个包合过程体现为熵驱动过程。体外释放实验表明:ES法制备的包合物的累积释放率明显优于Chr原药和Chr与M-β-CD的物理混合物。Chr-M-β-CD包合物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良好,有望成为理想的Chr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酚 甲基化-β-环糊精 超分子包合 释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糖苷-阿司匹林高分子挂接药物的体外释放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文霞 姚日生 张霄翔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2-285,共4页
为了评价不同载药率的右旋糖苷-阿司匹林高分子挂接药物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药性能,首先选择阿司匹林(ASA)在不同条件下的测定波长,绘制ASA的紫外吸收标准曲线和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加样回收实验。通过固定温度及转速,做不... 为了评价不同载药率的右旋糖苷-阿司匹林高分子挂接药物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药性能,首先选择阿司匹林(ASA)在不同条件下的测定波长,绘制ASA的紫外吸收标准曲线和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加样回收实验。通过固定温度及转速,做不同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药实验,评价其药学性能。结果表明,此药物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均呈零级释放,释药开始阶段无"爆释"现象,累积释药量随挂接药物载药量的增高而增高;挂接药物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速率较其在人工胃液中快。此药物具有均匀缓慢释药的特性,而且能减轻ASA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糖苷-阿司匹林挂接药物 释放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对宫颈癌临床化学治疗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颖 赵倩 +2 位作者 江亚南 苑中甫 杨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ATP-tumor chemosensitivity assay,ATP-TCA)对宫颈癌患者化学治疗(化疗)方案选择的指导性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09年10月宫颈癌住院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药敏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采... 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ATP-tumor chemosensitivity assay,ATP-TCA)对宫颈癌患者化学治疗(化疗)方案选择的指导性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09年10月宫颈癌住院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药敏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采用ATP-TCA法检测药敏组宫颈癌组织对6种联合化疗方案的敏感性。药敏组患者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化疗方案,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制定化疗方案。随访3年,比较药敏组与对照组1年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结果:35例药敏组中有32例成功进行了ATP-TCA检测;体外有效例数分别为紫杉醇+卡铂20例、紫杉醇+奥沙利铂18例、博莱霉素+异环磷酰胺+顺铂17例、博莱霉素+长春新碱+顺铂18例、氟尿嘧啶+顺铂17例、吉西他滨+顺铂21例。1年复发例数药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情况药敏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ATP-TCA法可以为宫颈癌患者筛选出敏感、有效、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三磷酸腺苷-肿瘤药敏试验 化学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V可体外诱导γ-干扰素的产生
20
作者 吕玲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65,共1页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属于冠状病毒属,可引起家禽的呼吸系统疾病。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兽医学院的科研人员采用IBV对鸡只进行体外刺激,结果在感染和未感染的鸡脾细胞中都产生了γ干扰素。当采用其他禽病毒或其他冠状病毒进行处理时...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属于冠状病毒属,可引起家禽的呼吸系统疾病。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兽医学院的科研人员采用IBV对鸡只进行体外刺激,结果在感染和未感染的鸡脾细胞中都产生了γ干扰素。当采用其他禽病毒或其他冠状病毒进行处理时均不会出现这种非特异性的刺激,并且,采用IBV对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处理也无此反应。IBV的灭活导致γ-干扰素产量下降,但是高于为刺激的细胞产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诱导 IBV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冠状病毒属 呼吸系统疾病 哺乳动物细胞 科研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