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载荷条件下Fe-Ni合金中马氏体相变的相场模拟
1
作者 刘庚根 满蛟 +2 位作者 王庆田 王俊成 杨斌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6,共9页
基于Fe-Ni合金马氏体相变的相场模型,建立耦合外加载荷和塑性变形的弹塑性相场模型.模拟了不同载荷条件下Fe-Ni多晶合金中的马氏体相变行为,对相变过程中变体形核生长、应力分布以及体积分数进行分析讨论.在模拟过程中,通过模拟结果与... 基于Fe-Ni合金马氏体相变的相场模型,建立耦合外加载荷和塑性变形的弹塑性相场模型.模拟了不同载荷条件下Fe-Ni多晶合金中的马氏体相变行为,对相变过程中变体形核生长、应力分布以及体积分数进行分析讨论.在模拟过程中,通过模拟结果与相关实验进行对比以保证相场模型的合理性.模拟结果表明:在形核长大过程中,外加拉伸载荷下相变的成核点位多于压缩载荷和无载荷状态;此过程应力主要集中在不同变体之间的相界面处,而变体内部的应力较小;外加拉伸载荷增大相变中的体积分数,加速马氏体相变动力学过程,而外加压缩载荷则提供相反的效果.拉伸载荷相比于压缩载荷,垂直于惯习面的载荷分量降低了系统的总自由能,拉伸比压缩条件下更易于发生马氏体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相变 相场模拟 多晶 外加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拉伸对TRIP钢微观组织及成形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坡 王润铮 +4 位作者 黎旺 陈龙茂 马海坤 李青 韩鹏彪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42,共9页
为研究预变形对相变诱发(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TRIP)钢马氏体转变和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探究变形TRIP钢成形性,选用TRIP590钢板为试验材料,采用2种尺寸拉伸试样(标准试样和宽试样)在0~0.12范围下进行预应变拉伸加载,... 为研究预变形对相变诱发(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TRIP)钢马氏体转变和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探究变形TRIP钢成形性,选用TRIP590钢板为试验材料,采用2种尺寸拉伸试样(标准试样和宽试样)在0~0.12范围下进行预应变拉伸加载,对预应变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和微观组织观察,并分析预应变对宽试样各向异性和杯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变使TRIP钢发生了一定的马氏体转变,且较大预应变下产生较多位错,在提升材料强度的同时降低塑性,在0.02预应变下得到最高的强塑积;较大的预应变会影响材料的各向异性,90°取向试样延伸率相对较大;杯突峰值载荷和杯突值均随预应变增加而逐渐下降。适量预应变可提高TRIP钢的综合性能,但过大的预应变会降低其成形能力,这为其组织设计和成形工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金属及其合金 马氏体相变 TRIP钢 微观组织 预拉伸 杯突胀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Cr13马氏体不锈钢热变形行为及微观组织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周路 帅美荣 +2 位作者 田奇 张宇航 郭星星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171,共12页
基于变形温度950~1150℃、应变速率0.1~10 s^(-1)等温热压缩实验数据,构建12Cr13钢的流变应力模型和热加工图,通过研究热变形中金属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并优化工艺,使马氏体大角度晶界以及晶界密度均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低应... 基于变形温度950~1150℃、应变速率0.1~10 s^(-1)等温热压缩实验数据,构建12Cr13钢的流变应力模型和热加工图,通过研究热变形中金属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并优化工艺,使马氏体大角度晶界以及晶界密度均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低应变速率(950℃/0.1 s^(-1))条件下,原子空位扩散和位错滑移困难,此时动态再结晶不充分,动态回复占主导变形机制;然而在高温中应变速率(1100℃/1 s^(-1))条件下,再结晶晶粒数目显著增多,表现为锯齿状不连续动态再结晶特征,实现了晶粒细化,提高了材料的强韧性;此时δ铁素体相占比较少,δ铁素体相呈现等轴状分布,且晶界棱角形貌稳定存在。进一步研究发现,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同样对马氏体钢固态相转变影响显著,较高的变形速率对δ铁素体相的析出产生正面影响,而变形温度的影响归功于固态相变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不锈钢 热变形 微观组织演变 固态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大坡道下货车车轮全磨耗周期制动温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金玉 陶功权 温泽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42-2452,共11页
为研究货车在长大坡道上踏面制动时,线路坡度、车辆制动时间、轮瓦接触面积、轮瓦接触力等因素对车轮踏面和闸瓦温度的影响问题,以某单一长大下坡道线路作为研究背景,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通过改变车轮直径和闸瓦厚度的方式考虑轮瓦磨耗... 为研究货车在长大坡道上踏面制动时,线路坡度、车辆制动时间、轮瓦接触面积、轮瓦接触力等因素对车轮踏面和闸瓦温度的影响问题,以某单一长大下坡道线路作为研究背景,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通过改变车轮直径和闸瓦厚度的方式考虑轮瓦磨耗,建立车轮与闸瓦的全尺寸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各参数对车轮踏面达到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影响,研究整个轮瓦磨耗周期内车轮踏面和闸瓦温度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车轮直径的降低,车轮踏面和闸瓦的温度均非线性升高;随着闸瓦厚度的均匀降低,车轮踏面的温度先非线性降低,后趋于稳定,闸瓦的温度先非线性降低后升高;车轮直径和闸瓦厚度、车辆制动时间、轮瓦接触面积与温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坡度、轮瓦接触力与温度之间呈线性相关;考虑马氏体相变温度为700℃,车轮踏面达到马氏体相变温度是轮瓦接触力、轮瓦接触面积、车辆制动时间等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为车轮热损伤分析、长大坡道线路设计以及列车运行方式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温度 摩擦热 闸瓦 长大坡道 马氏体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载荷对热弹性马氏体正-逆相变影响机制的相场模拟研究
5
作者 王丽红 满蛟 +2 位作者 姜一鸣 刘庚根 周建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228,共7页
本工作建立了一种新的马氏体逆相变的相场模型,以Cu-Al-Ni合金为例,研究了热弹性马氏体正相变和逆相变的演化规律,揭示了热弹性马氏体的形状记忆效应。同时模拟了拉伸释放弹性应变能这种机制对热弹性马氏体相变和热弹性马氏体逆相变的作... 本工作建立了一种新的马氏体逆相变的相场模型,以Cu-Al-Ni合金为例,研究了热弹性马氏体正相变和逆相变的演化规律,揭示了热弹性马氏体的形状记忆效应。同时模拟了拉伸释放弹性应变能这种机制对热弹性马氏体相变和热弹性马氏体逆相变的作用,研究了外加载荷对马氏体逆相变温度As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应变能是形状记忆合金马氏体相变的阻力,是其逆相变的驱动力。在马氏体正相变过程中,拉伸载荷释放了应变能,降低了相变阻力,从而对马氏体相变起促进作用;在马氏体的逆相变过程中,由于拉伸载荷降低了马氏体所储存的应变能,因而降低了逆相变过程的驱动力,使合金逆相变As温度升高,进而提高了热弹性马氏体的低温稳定性。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场模拟 弹性应变能 Cu-Al-Ni合金 马氏体逆相变 逆相变起始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4)Ti_(3)沉淀相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相变行为的影响
6
作者 郑烨昆 赵睿东 于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31,共9页
采用第二近邻修正型嵌入原子势的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共格沉淀相与半共格沉淀相块状/柱状模型,模拟了温度诱发相变和应力诱发相变,分析了Ni_(4)Ti_(3)沉淀相对Ni Ti形状记忆合金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Ni_(4)Ti_(3)沉淀相本征应变... 采用第二近邻修正型嵌入原子势的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共格沉淀相与半共格沉淀相块状/柱状模型,模拟了温度诱发相变和应力诱发相变,分析了Ni_(4)Ti_(3)沉淀相对Ni Ti形状记忆合金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Ni_(4)Ti_(3)沉淀相本征应变诱发的弹性应力场对相变中马氏体变体类型、形核位置、分布等有重要影响.在温度诱发相变时,共格沉淀相促进部分马氏体变体的形核生长,能显著提高Ni Ti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的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在应力诱发相变时,Ni_(4)Ti_(3)沉淀相使马氏体早于无沉淀相区域形核,导致了相变应力降低、抑制了马氏体解孪,减小了应力-应变曲线的滞回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4)Ti_(3)沉淀相 马氏体相变 分子动力学 马氏体解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制备Fe-Ni系纳米粉末的马氏体相变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丽慧 马学鸣 赵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0-443,共4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了 Fe- Ni系纳米粉末 ,利用 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不同含 Ni量的Fe- Ni粉经不同球磨时间机械合金化后的相组成 .研究表明 ,Ni含量对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相转变趋势有重要影响 .对 Ni含量低于 30 %的 Fe- Ni粉末 ,机械... 采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了 Fe- Ni系纳米粉末 ,利用 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不同含 Ni量的Fe- Ni粉经不同球磨时间机械合金化后的相组成 .研究表明 ,Ni含量对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相转变趋势有重要影响 .对 Ni含量低于 30 %的 Fe- Ni粉末 ,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发生了马氏体相变 .当 Ni含量高于 35% ,随球磨时间的延长 ,在球磨初期产生的马氏体会向奥氏体转变 ,发生逆转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纳米结构材料 马氏体相变 铁-镍系纳米粉末 球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体对C-Si-Mn冷轧双相钢屈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朱国明 邝霜 +2 位作者 陈贵江 陈波 任君茹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70,共5页
通过实验室退火与回火,采用力学测定与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马氏体体积分数与回火温度对双相钢屈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马氏体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约15%,双相钢的屈服强度显著降低,降低值约为80~100MPa;而马氏体体积分数在15%~35%之间... 通过实验室退火与回火,采用力学测定与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马氏体体积分数与回火温度对双相钢屈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马氏体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约15%,双相钢的屈服强度显著降低,降低值约为80~100MPa;而马氏体体积分数在15%~35%之间,双相钢的屈服强度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当马氏体体积分数大于35%,双相钢屈服强度急剧上升。当马氏体体积分数超过10%,双相钢表现为连续屈服。随回火温度从200℃升高到400℃,双相钢的屈服强度单调增加。回火温度大于300℃,双相钢重新出现物理屈服平台。对双相钢精细显微结构的观察分析得出,铁素体中的高密度相变诱发位错及残余应力是导致双相钢低屈服强度与连续屈服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马氏体 屈服特性 相变诱发位错 残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结构超高强度钢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锋 周立新 +2 位作者 张志成 张国宏 吴开明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5-604,共10页
微纳结构超高强度钢是兼具高强度、高塑性和高韧性的一类重要高性能钢铁结构材料。超细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对于其强度起了决定性作用,对塑性和韧性起决定作用的为残留奥氏体。因此,如何通过调整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等手段调控残留奥氏... 微纳结构超高强度钢是兼具高强度、高塑性和高韧性的一类重要高性能钢铁结构材料。超细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对于其强度起了决定性作用,对塑性和韧性起决定作用的为残留奥氏体。因此,如何通过调整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等手段调控残留奥氏体微结构,来实现精细组织结构和优良综合力学性能,成为新一代钢铁材料研究领域重要的课题。首先从钢铁材料强韧化机制出发,指出微观组织的精细化及硬相与软相的合理调控,是发展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要途径。然后针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级贝氏体钢、Q&P钢、Q-P-T钢等具有微纳组织结构的超高强度钢,从合金设计、热处理工艺及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磨损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与分析,最后指出微纳结构超高强度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材料 相变 贝氏体 马氏体 残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冷处理提高YW1硬质合金刀片耐磨损性能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亚俊 李勇 +1 位作者 曾志新 李西兵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20,共2页
研究了深冷处理可显著提高YW1硬质合金车刀片耐磨损性能的内在机理 。
关键词 深冷处理 硬质合金刀片 耐磨损性能 马氏体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淬火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建华 葛培琪 张磊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5,共3页
磨削淬火技术利用磨削热对工件表面进行热处理,使工件表层发生马氏体相变,达到与表面强化处理一样的性能。本文对磨削淬火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磨削淬火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磨削淬火 马氏体相变 磨削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12%Al合金线材的马氏体结构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锦平 刘雪峰 +1 位作者 黄海友 谢建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52-1059,共8页
采用连续定向凝固技术制备Cu-12%Al(质量分数)合金线材,通过改变熔体温度获得不同结构的马氏体,研究马氏体取向和形貌对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拉速度为10 mm/min、冷却水温为20℃、水流量为400 L/h、熔体温度为1 150或1 20... 采用连续定向凝固技术制备Cu-12%Al(质量分数)合金线材,通过改变熔体温度获得不同结构的马氏体,研究马氏体取向和形貌对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拉速度为10 mm/min、冷却水温为20℃、水流量为400 L/h、熔体温度为1 150或1 200℃的条件下所制备的直径为6 mm的Cu-12%Al线材均为马氏体组织。熔体温度为1 150℃时,定向凝固线材马氏体的母相择优生长面为(100)和(011),马氏体形貌呈枝状和片状,线材的伸长率为5.1%,断口特征为准解理断裂;而熔体温度为1 200℃时,定向凝固线材马氏体的母相择优生长面为(011)、(011)和(011),马氏体形貌全部呈平行片状,线材的伸长率达到16.9%,断口特征为韧性断裂。枝状马氏体在拉伸变形时阻碍位错滑移,抑制马氏体相变的发生;而平行片状马氏体拉伸变形时,有利于不全位错的运动,促进马氏体相变的发生,产生相变塑性,因而具有更强的塑性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2%Al合金 连续定向凝固 马氏体 相变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bTaZr合金在轧制过程中的马氏体转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立强 位倩倩 +3 位作者 吕维洁 覃继宁 张帆 张荻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0期473-477,共5页
利用真空自耗熔炼方法和热加工技术制备Ti-35Nb-2Ta-3Zrβ钛合金,采用单向轧制和交叉轧制对合金进行冷变形。通过对轧制态试样的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不同轧制方式下的马氏体转变特征。结果表明:单向轧制和交叉轧制过程中产生应变诱发马氏... 利用真空自耗熔炼方法和热加工技术制备Ti-35Nb-2Ta-3Zrβ钛合金,采用单向轧制和交叉轧制对合金进行冷变形。通过对轧制态试样的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不同轧制方式下的马氏体转变特征。结果表明:单向轧制和交叉轧制过程中产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随着变形量的增大,马氏体形貌由针状逐渐转变为粗大的变体;交叉轧制更有利于马氏体相的转变,当冷变形量为40%时,马氏体的转变量达到79.63%,并在随后的冷变形过程中,马氏体转变量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钛合金 轧制 马氏体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HfO_2粉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甄强 李榕 +2 位作者 石刚 刘建强 潘庆谊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43-648,共6页
该文以HfOCl2为原料,分别选用分子量为400、1000和6000的3种聚乙二醇(PEG)作分散剂,在70℃和25℃的反应温度条件下,采用反向滴定化学沉淀法制备出HfO2纳米粉体.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的分析结果表明:在70℃的反应温度条件下,加... 该文以HfOCl2为原料,分别选用分子量为400、1000和6000的3种聚乙二醇(PEG)作分散剂,在70℃和25℃的反应温度条件下,采用反向滴定化学沉淀法制备出HfO2纳米粉体.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的分析结果表明:在70℃的反应温度条件下,加入3种分散剂制备的HfO2粉体的平均晶粒度均小于50nm;用高分子量的分散剂PEG6000所制得的粉体晶粒度更加细小;PEG6000的加入量在0.5%~2.5%质量分数范围内变化对最终的粉体晶粒度影响不大;在25℃的反应温度条件下,加入同样分散剂制备的HfO2粉体的平均晶粒度更加细小,平均晶粒度在30nm左右.用TG/DSC结合XRD对纳米HfO2粉体的研究结果表明:HfO2纳米粉体的晶型转变温度比微米HfO2材料降低了251℃左右(由891℃降低至640℃),并且在焙烧温度大于660℃时,生成了只有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才能存在的斜方相Hf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HfO2 反向滴定沉淀法 晶型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循环制备304不锈钢超塑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文玲 周顺勇 +1 位作者 郭翠霞 李秀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1-193,196,共4页
提出了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实现304不锈钢超塑性的构想,研究了利用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循环实现超塑性的方法。结果表明,304不锈钢通过室温形变可诱导马氏体相变,随后时效时马氏体发生逆相变且伴随产生回复应力,从而间接达到了相变超塑性... 提出了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实现304不锈钢超塑性的构想,研究了利用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循环实现超塑性的方法。结果表明,304不锈钢通过室温形变可诱导马氏体相变,随后时效时马氏体发生逆相变且伴随产生回复应力,从而间接达到了相变超塑性的实现条件。采用室温拉伸30%后在973~1273 K时效20 min,相变循环2次,该钢可实现相变超塑性,总伸长率随时效温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1123 K达到最大值177%;在室温拉伸30%后1073K时效30 min时,随相变循环次数增加,总伸长率增加,相变循环7次后达到764%。随相变循环次数增加,晶粒明显细化、均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相变 相变循环 相变超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钢盘条强化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福东 郭长海 +2 位作者 赵燕平 许伯钧 崔春香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5-27,42,共4页
对Q235钢盘条,采用先拉拔后淬火或先淬火后拉拔两种工艺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相变加形变双重强化的方法,可有效地提高盘条强度,同时可保持足够的塑性和韧度。
关键词 低碳马氏体 Q235 钢盘条 强化 低碳钢 盘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循环相变超细化后00Cr13Ni7Co5Mo4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越 周蓓蓓 +1 位作者 艾莹莹 卢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22,共5页
研究了00Cr13Ni7Co5Mo4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变温循环相变晶粒超细化工艺及其细晶处理后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变温循环相变处理后,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晶粒尺寸由180μm细化至6μm,得到细小的等轴晶粒;马氏体板条被多个小马... 研究了00Cr13Ni7Co5Mo4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变温循环相变晶粒超细化工艺及其细晶处理后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变温循环相变处理后,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晶粒尺寸由180μm细化至6μm,得到细小的等轴晶粒;马氏体板条被多个小马氏体簇切割成多段而碎化,使马氏体组织进一步细化;与传统高温固溶后时效处理工艺相比,经变温循环相变处理后钢的屈服强度提高170MPa,抗拉强度提高100MPa,伸长率提高了18%,断面收缩率提高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循环相变 晶粒超细化 马氏体板条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制备Fe65Ni35纳米晶复合粉末的组织演变及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坤煌 张云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089-11094,共6页
通过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利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成功制备了具有优异软磁性能的Fe65Ni35纳米晶复合粉末,并使用具有最佳软磁性能的粉末制备了软磁复合材料。研究了研磨时间对Fe65Ni35纳米晶复合粉末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研磨时间... 通过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利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成功制备了具有优异软磁性能的Fe65Ni35纳米晶复合粉末,并使用具有最佳软磁性能的粉末制备了软磁复合材料。研究了研磨时间对Fe65Ni35纳米晶复合粉末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研磨时间为50 h。进一步研究了涂有酚醛树脂的Fe65Ni35纳米晶复合粉末的制备工艺及其组织演变与磁性能特征。通过XRD、SEM、振动样品磁强计、LCR仪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研磨时间的增加,Fe65Ni35纳米晶复合粉末的相组成发生了由马氏体bcc结构向奥氏体fcc结构的转变,且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逆转变现象更加明显;当研磨时间为50 h时,Fe65Ni35纳米晶复合粉末平均粒径稳定在10μm左右,并表现出最高的磁化强度和最低的矫顽力,软磁性能达到最优,而铁磁马氏体相向弱磁奥氏体相的转变是造成磁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与纯Fe基复合材料相比,基于Fe65Ni35纳米晶复合粉末的软磁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电阻率和磁导率,同时表现出更高的弛豫频率和更低的涡流损耗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FE-NI合金 纳米晶 马氏体相变 马氏体逆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块料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的晶粒细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敏 郭鸿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4-26,30,共4页
用马氏体逆转变晶粒细化方法对大块料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组织细化研究,并分析了冷变形后再结晶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晶粒度的影响等。结果获得经90%冷变形的1Cr18Ni9Ti不锈钢的最佳再结晶退火工艺规范为:加热至800℃保温40min... 用马氏体逆转变晶粒细化方法对大块料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组织细化研究,并分析了冷变形后再结晶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晶粒度的影响等。结果获得经90%冷变形的1Cr18Ni9Ti不锈钢的最佳再结晶退火工艺规范为:加热至800℃保温40min后空冷,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奥氏体晶粒直径为6~10μm,而且等轴化程度最好,碳化物析出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晶粒细化 马氏体逆转变 冷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单相”型NiTiNb形状记忆合金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永皞 孟玉堂 +2 位作者 范啟超 孙明艳 黄姝珂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272-3276,共5页
NiTiNb形状记忆合金由于其独特的相变宽滞后特性而具有极大的工程便利性,但传统成分的Ni47Ti44Nb9合金由于含有大量的稀贵金属Nb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商业化推广。“近单相”型NiTiNb合金则属于一类低Nb含量的NiTi基形状记忆... NiTiNb形状记忆合金由于其独特的相变宽滞后特性而具有极大的工程便利性,但传统成分的Ni47Ti44Nb9合金由于含有大量的稀贵金属Nb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商业化推广。“近单相”型NiTiNb合金则属于一类低Nb含量的NiTi基形状记忆合金,其Nb含量相较于Ni47Ti44Nb9合金降低了1/2以上。该类合金不仅同样具备较优的形状记忆性能,同时也具备较宽的相变滞后,这些特征为其应用于实际工程提供了可能。“近单相”型NiTiNb合金虽然较早就已经出现,但近年来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该合金中,由于大部分Nb元素主要以固溶态形式存在,使其既具有NiTi二元合金的优点,同时也具备NiTiNb宽滞后合金的部分特征。目前,人们对“近单相”合金的研究较多集中于微观组织、相变行为、力学性能以及形状记忆性能等多个方面。通过研究,人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近单相”合金的特性和主要优势,而该合金低Nb含量的特性也为深入探讨Nb元素对合金相变行为和形状回复性能的影响机理提供了便利。基于现有研究,“近单相”合金中部分Nb元素可能以β-Nb相的形式存在,其数量不仅与Nb的绝对含量有关,也与合金中的Ni和Ti的原子比有关。由于β-Nb相的塑性变形不可回复,“近单相”合金优良的形状记忆性能主要归功于其较低的β-Nb相含量。虽然有学者证实了“近单相”合金在相变滞后方面的突出表现,并由此指出固溶Nb元素对相变滞后所起的关键作用,但研究亦表明低Nb合金的相变滞后尚不能完全达到Ni47Ti44Nb9合金的水平。此外,Nb含量的降低也可能对“近单相”合金的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具备工程应用价值的“近单相”合金的Nb含量并不宜过低。本文整理了近年来人们在“近单相”型NiTiNb合金领域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该类合金在微观组织、相变行为、力学性能以及形状记忆效应等方面的特点,分析了其相较于传统高Nb合金的优势以及目前主要存在的不足,并对此类合金今后的改进和优化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单相"NiTiNb合金 马氏体相变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