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肽检测抗α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敏 魏宇淼 廖玉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 建立抗α1 肾上腺素受体 (anti α1 AdR)自身抗体的ELISA ,评价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合成的α1 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 (α1 192~ 2 18位氨基酸 )作抗原 ,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 98例难... 目的 建立抗α1 肾上腺素受体 (anti α1 AdR)自身抗体的ELISA ,评价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合成的α1 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 (α1 192~ 2 18位氨基酸 )作抗原 ,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 98例难治性高血压、96例非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和 4 0例正常人血清中anti α1 AdR。结果 阳性参考血清批内变异系数 (CV)和批间CV分别为 0 0 72、0 10 1。用抗原吸收后 ,吸光度 (A)值降低 1 3倍。 98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 ,anti α1 AdR的阳性率为 36 7%(36 / 98) ,明显高于非难治性高血压组 13 5 4 % (13/ 96 )和正常血压对照组 5 0 % (2 / 4 0 )。结论 检测抗α1 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 ,操作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与神经丝在山羊脾中的分布和共定位研究
2
作者 李晓萌 窦体馨 +4 位作者 李志伟 叶守冲 杨松桦 徐永平 武永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为探讨肾上腺素能神经与脾功能联系,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β_(2)-AR)和羊脾神经丝(NFs)在山羊脾中的表达分布特点。结果显示,β_(2)-AR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山羊脾中分布广泛,白髓、红髓、中... 为探讨肾上腺素能神经与脾功能联系,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β_(2)-AR)和羊脾神经丝(NFs)在山羊脾中的表达分布特点。结果显示,β_(2)-AR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山羊脾中分布广泛,白髓、红髓、中央动脉、被膜、小梁、边缘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着色,白髓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红髓(P<0.01),极极显著高于边缘区和被膜(P<0.001);红髓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边缘区和被膜(P<0.01);NFs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山羊脾中红髓、被膜、小梁、小血管、白髓和边缘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着色,红髓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白髓(P<0.05),极显著高于边缘区(P<0.01);被膜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边缘区和白髓(P<0.01)。共定位研究表明β_(2)-AR和NFs在3个区域存在共定位关系,在平滑肌细胞构成的被膜和小梁中存在,在富含平滑肌细胞的小血管(如中央动脉)中存在,在T、B淋巴细胞丰富区域(如白髓、红髓和边缘区)存在。表明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对机体免疫具有调控作用。β_(2)-AR和NFs共定位结构证明脾受到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的调控,交感神经纤维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脾上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实现功能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抗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2
3
作者 贺忠梅 李美霞 +4 位作者 王晓樑 武烨 燕子 王晋萍 刘慧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577-580,共4页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自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SA-ELISA)技术,检测39例DCM患者和97例正常人血清标本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阳...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自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SA-ELISA)技术,检测39例DCM患者和97例正常人血清标本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清中的IgG,观察抗β1-AR自身抗体对乳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成年大鼠心肌细胞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DCM患者血清中抗β1-AR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纯化的抗β1-AR自身抗体IgG既可增加乳鼠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又可增强成鼠心肌细胞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使cAMP产生量增加。结论DCM患者血清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对心脏的β1-AR具有激动剂样正性变时效应,该自身抗体可能通过β1AR-Gs-AC-cAMP-PKA信号通路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肾上腺素β1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自身抗体长期存在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瑾 王丽 +4 位作者 吕婷婷 王洁 宋峰 燕子 刘慧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5期370-374,共5页
目的 观察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自身抗体(β1-AA)长期存在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人工合成的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β1-AR-ECII)作为抗原主动免疫大鼠,获取β1-AA,并经SDS-PAGE检测纯度;将纯化的β1-AA... 目的 观察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自身抗体(β1-AA)长期存在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人工合成的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β1-AR-ECII)作为抗原主动免疫大鼠,获取β1-AA,并经SDS-PAGE检测纯度;将纯化的β1-AA通过鼠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建立被动免疫模型,并通过SA-ELISA方法定期检测血清中β1-AA的水平;定期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大鼠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定期用直接溶血空斑和间接溶血空斑实验观察B细胞抗体生成能力的变化.结果 被动免疫模型中,β1-AA水平可以维持在与临床患者血清中该抗体相匹配的状态,较好地模拟了临床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维持在一定水平且长期存在的状态.β1-AA的长期存在可以使机体的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持续升高,使直接溶血空斑和间接溶血空斑数目明显增高.结论 β1-AA长期存在可以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2肾上腺素受体通过HIF-1α调控NNK诱导的胰腺癌细胞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沙焕臣 雷建军 +6 位作者 王铮 段万星 徐勤鸿 黎韡 韩亮 马清涌 张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0-674,697,共6页
目的探讨β_2肾上腺素受体在4-甲基亚硝氨基-3-吡啶-1-丁酮(NNK)诱导胰腺癌细胞进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NK干预胰腺癌MIA PaCa-2和BxPC-3细胞,通过HIF-1α-shRNA稳定转染胰腺癌细胞及运用ICI118551,以NNK组作为对照,Transwell... 目的探讨β_2肾上腺素受体在4-甲基亚硝氨基-3-吡啶-1-丁酮(NNK)诱导胰腺癌细胞进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NK干预胰腺癌MIA PaCa-2和BxPC-3细胞,通过HIF-1α-shRNA稳定转染胰腺癌细胞及运用ICI118551,以NNK组作为对照,Transwell小室侵袭试验检测各组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IF-1α、Cyclin D1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NNK能够显著上调MIA PaCa-2和BxPC-3细胞HIF-1α水平及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β_2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剂ICI 118551及sh-HIF-1α能够显著下调NNK所诱导的MIA PaCa-2和BxPC-3细胞HIF-1α水平,以及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另外,运用CoCl2上调HIF-1α表达水平后能够逆转ICI 118551对NNK效应的抑制作用,重新上调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β_2肾上腺素受体通过HIF-1α来介导NNK诱导的胰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基亚硝氨基-3-吡啶-1-丁酮 β2肾上腺素受体 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β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对大鼠T淋巴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包海军 白克华 +6 位作者 王瑾 左琳 马秀瑞 宋峰 燕子 贺忠梅 刘慧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AR)抗体对大鼠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法用人工合成的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β1-AR—ECⅡ)作为抗原主动免疫大鼠,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观察抗β1-AR自身抗体...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AR)抗体对大鼠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法用人工合成的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β1-AR—ECⅡ)作为抗原主动免疫大鼠,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观察抗β1-AR自身抗体对培养的淋巴结T细胞的影响。结果免疫组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在处理24h后开始升高,在第7天时达到高峰并持续2个月;抗β1-AR自身抗体可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与β1-AR特异性阻断剂Metoprolol或β1-AR—ECⅡ共同作用时,可使抗体的促增殖效能显著减弱。结论抗β1-AR自身抗体可以使免疫系统失衡,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光照 闫莉 +3 位作者 王晓樑 马秀瑞 张苏丽 刘慧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7期546-549,共4页
目的 建立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 以合成的人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细胞外第一环功能表位肽段(第160-169位氨基酸残基)为特异性抗原,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并用该法检测100例血压正常者和69例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 建立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 以合成的人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细胞外第一环功能表位肽段(第160-169位氨基酸残基)为特异性抗原,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并用该法检测100例血压正常者和6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α1-AR自身抗体.结果 阴性质控血清的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4%和11.5%;阳性质控血清分别为4.0%和9.8%.用标准人工合成的抗原吸收该特异性抗体后,吸光度值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α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27.5%(19/69),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的9%(9/100).结论 该方法稳定性、特异性良好,对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的辅助诊断将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肾上腺素能α1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索洛尔对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阳性心力衰竭大鼠Bcl-2/Bax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利祥 杨新春 +5 位作者 王树岩 陈瑾 刘秀兰 范谦 张智勇 张薇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在降低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的同时,是否可以抑制细胞凋亡。方法将90只SD大鼠中80只采用缩窄腹主动脉方法,建立心力衰竭的大鼠模型,15只死亡,入组65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40只)和非治疗...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在降低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的同时,是否可以抑制细胞凋亡。方法将90只SD大鼠中80只采用缩窄腹主动脉方法,建立心力衰竭的大鼠模型,15只死亡,入组65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40只)和非治疗组(25只)。治疗组接受比索洛尔4周治疗后,应用ELISA技术检测两组大鼠血清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和滴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测两组大鼠血清β1-AR自身抗体阳性的Bax/Bcl-2。结果治疗组较治疗前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降低27.5%(P<0.05);非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较治疗前β1-AR自身抗体滴度降低(P<0.01);非治疗组β1-AR自身抗体阳性滴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中Bcl-2的表达在β1-AR自身抗体阳性大鼠比阴性大鼠、非治疗组β1-AR阳性大鼠明显增高(P<0.01);Bax的表达比非治疗组阳性大鼠降低(P<0.01);且比同组阴性略有降低。结论比索洛尔治疗降低心力衰竭大鼠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升高了β1-AR自身抗体阳性心力衰竭大鼠Bcl-2/Bax的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肾上腺素β1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在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唐省三 陈志坚 +3 位作者 廖玉华 高翔 王敏 董继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在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滴度,石蜡病理切片计算心肌病理积分,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心电图。结果实... 目的探讨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在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滴度,石蜡病理切片计算心肌病理积分,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心电图。结果实验组小鼠心肌炎发病率为69.4%,死亡率为11.11%。实验组小鼠血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滴度和阳性率比对照组高(P<0.01),小鼠血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滴度与心肌病变程度和心电图改变密切相关(r分别为0.93、0.90)。结论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可能参与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配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敏勇 夏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7-392,共6页
对近年来基于配体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方法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采用定量构效关系和药效团模型进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分子设计的工作,并就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合理药物设计的未来趋势进行了... 对近年来基于配体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方法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采用定量构效关系和药效团模型进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分子设计的工作,并就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合理药物设计的未来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婧 付小梅 +2 位作者 吴建华 黄潇 关志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3期38-43,共6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肥大,是一种以前列腺增大为明显特征的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给生活带来巨大困扰。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对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进行综述,最终为开发新型α1-肾上腺素受体...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肥大,是一种以前列腺增大为明显特征的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给生活带来巨大困扰。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对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进行综述,最终为开发新型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类治疗前列腺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敏勇 夏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4,共6页
在本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外研究成果,综述了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拮抗剂设计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α1-AR受体分子生物学与结构生物学的受体结构构建及其拮抗剂的设计,并对该技术... 在本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外研究成果,综述了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拮抗剂设计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α1-AR受体分子生物学与结构生物学的受体结构构建及其拮抗剂的设计,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患者解偶联蛋白-1和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变异的研究
13
作者 刘永明 霍群 +2 位作者 白玲 黄健 胡春萍 《华夏医学》 1999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1(UCP-1)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在肥胖人群中的变异及其对肥胖患者基础代谢率(BMR)和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法测...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1(UCP-1)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在肥胖人群中的变异及其对肥胖患者基础代谢率(BMR)和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法测定UCP-1基因A→G(-3826)变异和β3-ARTrp64Arg突变并作基因分型,分析突变等位基因与BMR和BMI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肥胖人群UCP-1野生型等位基因(A)和突变型等位基因(G)的频率分别为0.7170和0.2899。β3-AR野生型等位基因(Trp64)和突变型等位基因(Arg64)的频率分别为0.8442和0.1558。UCP-1和β3-AR基因均有变异的肥胖患者与该两基因均无变异的肥胖患者相比,BMR降低和BMI增高分别显示极显著意义(P<0.01)和显著意义(P<0.05)。结论:UCP-1基因A→G(-3826)变异和β3-ARTrp64Arg突变与肥胖患者BMR降低和体重增加相关,两基因的变异对BMR和BMI的影响存在加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偶联蛋白-1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自身抗体长期存在对大鼠心肌组织钙调蛋白激酶Ⅱδ亚型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左琳 王可 +5 位作者 田珏 包海军 熊海燕 贺忠梅 程牛亮 刘慧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8期604-608,共5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抗体(抗β1AR-ECⅡ抗体)长期持续存在对心肌组织钙调蛋白激酶Ⅱδ亚型(CaMK Ⅱδ)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筛选血清抗β1AR-ECⅡ抗体阴性的健康成年雄性Wi...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抗体(抗β1AR-ECⅡ抗体)长期持续存在对心肌组织钙调蛋白激酶Ⅱδ亚型(CaMK Ⅱδ)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筛选血清抗β1AR-ECⅡ抗体阴性的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通过背部皮下定期给人免疫佐剂和针对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β1AR-ECⅡ)抗原多肽的混合物建立主动免疫模型,定期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过程中大鼠血清中抗β1-AR-ECⅡ抗体水平及大鼠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利用荧光法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CaMK Ⅱδ的表达情况.结果 用β1AR-ECⅡ抗原肽段长期主动免疫大鼠可导致心功能下降及心肌组织凋亡的增加,同时伴随有大鼠心肌组织中CaMKⅡδ表达增加,并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 抗β1AR-ECⅡ抗体长期存在可导致大鼠心肌组织CaMKⅡδ表达的增加,CaMKⅡδ可能是抗β1AR-ECⅡ抗体诱发心肌细胞凋亡,进而导致心功能障碍过程中的关键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 自身抗体 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及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在缺血性心肌病心衰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婧 王敬萍 +3 位作者 王慧仙 杨晋静 马秀瑞 闫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532-536,共5页
目的 观察β1及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及β3-AA)在缺血性心肌病心衰不同时期的分布特点,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不同抗体分布特点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0例为心力衰竭组,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于入院即刻... 目的 观察β1及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及β3-AA)在缺血性心肌病心衰不同时期的分布特点,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不同抗体分布特点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0例为心力衰竭组,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于入院即刻测定两组血浆中β1-AA、β3-AA、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入院后24 h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组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后7d、3个月再次测量血浆中β1-AA、β3-AA、NT-proBNP水平及LVIDd和LVEF等值;出院后1年随访其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包括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等).结果 心衰组β1-AA/β3-AA值小于对照组[(1.53±0.33)ng/L比(1.76±0.68)ng/L,P<0.05].心功能Ⅳ级的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发作期患者β1-AA/β3-AA较心功能Ⅲ级患者低[(1.51±0.43)ng/L比(1.55±0.23)ng/L,P<0.05).随着心功能得到改善,β1-AA、β3-AA均有所下降,且二者比值短期内升高,后又有下降趋势(P<0.05).出院后1年时间内,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相比,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后期β1-AA/β3-AA、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间/病史均较低(P<0.01).用全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期β1-AA/β3-AA、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间/病史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独立预后指标(P<0.01).结论 β1-AA/β3-AA失调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之间存在联系,可用于临床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β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β1-AR/TGF-β1/Smad2通路探讨稳心颗粒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16
作者 于露 邓芳隽 +3 位作者 梁嘉钰 樊博雅 钱舒乐 李晓凤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507-1514,共8页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通过β1-AR/TGF-β1/Smad2通路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ISO组与稳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胺碘酮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4天。第15天起,IS...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通过β1-AR/TGF-β1/Smad2通路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ISO组与稳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胺碘酮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4天。第15天起,ISO组、各药物组大鼠以ISO 5 mg/(kg•d)皮下多点注射构建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检测大鼠心脏质量指数的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分布和含量变化;检测心肌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交感神经系统-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 adrenoceptor,β1-AR)、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p-Smad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ISO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升,细胞结构紊乱,胶原沉积和心肌纤维化明显,心肌HYP含量显著增多,GSH含量减少,β1-AR、TGF-β1与p-Smad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ISO组相比,各治疗组心脏质量指数降低,细胞结构损伤与胶原沉积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HYP含量降低,GSH含量增多,β1-AR、TGF-β1与p-Smad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稳心颗粒高剂量组效果较稳心颗粒低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与胺碘酮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够改善ISO引起的心肌纤维化,减轻心肌细胞损伤与胶原纤维堆积,其机制可能与β1-AR/TGF-β1/Smad2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交感神经系统-β1肾上腺素能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自身抗体长期存在对大鼠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峰 王瑾 +5 位作者 左琳 马秀瑞 张苏丽 庞雪芬 杨光照 刘慧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β1-AR—EcⅡ)自身抗体长期存在对大鼠心肌细胞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将抗β1-AR—EC。抗体阴性和阳性大鼠血清中的IgG通过鼠尾静脉注入正常大鼠体内,建立对照及被动免疫模型。用EL...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β1-AR—EcⅡ)自身抗体长期存在对大鼠心肌细胞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将抗β1-AR—EC。抗体阴性和阳性大鼠血清中的IgG通过鼠尾静脉注入正常大鼠体内,建立对照及被动免疫模型。用ELISA方法定期监测血清中抗β1-AR—ECⅡ抗体水平;在免疫末期用BL-410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测定大鼠在体心功能的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大鼠心肌细胞胞内游离钙水平。结果在免疫第40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dp/dmax下降[(311.0±20.3)kPa/s比(465.0±24.0)kPa/s,P〈0.01],-dp/dt-下降[(-285.0±21.0)kPa/s比(-395.0±23.0)kPa/s,P〈0.01];LVDP升高[(6.44±0.36)kPa比(0.50±0.16)kPa,P〈0.01];心室肌细胞胞内游离钙水平显著升高(503.30±35.22比52.88±1.12,P〈0.01)。结论抗β1-AR-ECⅡ自身抗体长期存在可使大鼠心室肌细胞胞内游离钙水平升高发生钙超载,可能引起心脏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调节作用
18
作者 刘通 王利 +3 位作者 史静怡 闫泱锦 程康 冀永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978-983,共6页
目的探究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R)对去甲肾上腺素(NE)所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和α_(1)-AR拮抗剂处理组(NE+P组),每组10只。NE组大鼠采用静脉注射NE诱导建立... 目的探究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R)对去甲肾上腺素(NE)所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和α_(1)-AR拮抗剂处理组(NE+P组),每组10只。NE组大鼠采用静脉注射NE诱导建立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模型,NE+P组大鼠在注射NE造模15 min前,给予α_(1)-AR拮抗剂处理。采用Power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大鼠心率的心电图(ECG)信号,鼠尾血压计检测大鼠血压。在注射NE后1 h和24 h时,分别取各组大鼠颈静脉处血液,采用酶标法检测大鼠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在注射NE后1 h时,分离各组大鼠心脏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α_(1)-AR基因的表达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p-ERK1/2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注射NE后1 h和24 h时,NE组大鼠血浆中的NE水平均显著升高,大鼠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明显增加(P<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E组大鼠心肌组织中α_(1)-A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E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相较于NE组,NE+P组大鼠中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NE组比较,NE+P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有所减缓,NE+P组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明显降低(P<0.01)。结论α_(1)-AR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途径,从而对NE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ERK1/2通路 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在心衰患者血清中的分布及其对不同亚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晓棠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在心衰(HF)患者血清中的分布,及其对不同亚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HF患者7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间段我院无HF、... 目的探讨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在心衰(HF)患者血清中的分布,及其对不同亚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HF患者7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间段我院无HF、无肝肾功能异常的其他疾病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并选择若干只健康、β1-AA阴性的雄性c型小鼠,体质量约20g。对照组和试验组均应用ELISA检测β1-AA滴度;将检测β1-AA呈阳性的患者的β1-AA提纯,按照不同质量浓度梯度注入到雄性c型小鼠淋巴细胞中,并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亚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应用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不同亚型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β1-AA滴度较高(t=15.216,P<0.001),β1-AA阳性检出率高(x^2=53.178,P<0.001)。β1-AA按照不同质量浓度梯度注射到c型小鼠淋巴细胞后,未激活小鼠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8,P=0.161);CD3/CD28激活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1,P<0.001;t=18.084,P<0.001;t=20.187,P<0.001;t=27.525,P<0.001);β1-AA促进了不同亚型T淋巴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t=18.891,P<0.001;t=15.162,P<0.001;t=16.192,P<0.001;t=17.991,P<0.001)。结论β1-AA可以损害不同亚型T淋巴细胞,加重HF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大鼠血清中抗β1、β3肾上腺素受体及M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IgG亚类的分布
20
作者 马秀瑞 王瑾 +4 位作者 燕子 郭永强 韩蓉晖 李苏芬 刘慧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明确免疫大鼠血清中抗β1、β3肾上腺素受体及M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IgG亚类,为进一步研究此类抗体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合成的大鼠β1、β3肾上腺素受体和M2乙酰胆碱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为抗原分别主动免疫Wistar大鼠... 目的明确免疫大鼠血清中抗β1、β3肾上腺素受体及M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IgG亚类,为进一步研究此类抗体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合成的大鼠β1、β3肾上腺素受体和M2乙酰胆碱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为抗原分别主动免疫Wistar大鼠,应用免疫球蛋白纯化技术特异性提纯其血清中IgG类抗体,应用BCA进行蛋白定量,调整血清中蛋白量一致,用SA—ELISA法检测抗β1、β3肾上腺素受体和M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IgG亚类。结果免疫组中属于IgG2a亚类的抗β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的A值为(0.45±0.01),明显高于对照组(0.08±0.003,P〈0.05);免疫组中属于IgG2b亚类的抗艮肾上腺素受体抗体的A值为(0.59±0.02),显著高于对照组(0.2±0.02,P〈0.05);免疫组中属于IgG2a亚类的抗M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A值为(0.56±0.04),显著高于对照组(0.12±0.01,P〈0.05)。结论免疫大鼠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和抗M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主要属于IgG2a亚类,抗β3肾上腺素受体抗体主要属于IgG2b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β3肾上腺素受体 M2乙酰胆碱受体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