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α_(1)肾上腺素受体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
1
作者 史贝贝 王震 +2 位作者 王晓璇 周培岚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3,共8页
目的探究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在小鼠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DMED)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方法①取正常C57BL/6J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心、心尖、肺、肺大叶尖部、肝、肾、腹主动脉及脑组织(前额叶皮质、... 目的探究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在小鼠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DMED)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方法①取正常C57BL/6J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心、心尖、肺、肺大叶尖部、肝、肾、腹主动脉及脑组织(前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脑干、丘脑、嗅球和其余脑组织)中α_(1A)-AR、α_(1B)-AR、α_(1D)-AR、α_(2A)-AR、α_(2B)-AR和α_(2C)-AR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心、肺组织中基因表达差异。②C57BL/6J小鼠分为α_(2)肾上腺素受体(α_(2)-AR)拮抗剂阿替美唑(ATI 0.005、0.010、0.020、0.025、0.040和0.050 mg·kg^(-1),im)组及α_(1)-AR拮抗剂哌唑嗪(1 mg·kg^(-1),im)组,给药15 min后,两组iv给予DMED 0.2 mg·kg^(-1),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率和诱导时间。③C57BL/6J小鼠iv给予DMED(16.38、20.48、25.60、32.00、40.00和50.00 mg·kg^(-1)),观察24 h内小鼠死亡率,并拟合致死率的剂量-效应曲线和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D_(50))。将C57BL/6J小鼠分为ATI(1、2、4和8 mg·kg^(-1),im)组和哌唑嗪(1 mg·kg^(-1),im)组,给药15 min后,两组iv给予DMED(25.60 mg·kg^(-1)),记录小鼠24 h内死亡数,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①α_(1)-AR的3种亚型在小鼠各组织器官中均较高表达,α_(2A)-AR和α_(2C)-AR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较高,α_(2B)-AR基因在脑干和外周组织中表达较高。完整心脏组织及心尖、肺大叶尖部组织中α_(1)-AR各亚型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α_(2)-AR各亚型(P<0.05)。②ATI 0.005~0.050 mg·kg^(-1)剂量依赖性拮抗DMED 0.2 mg·kg^(-1)诱导的翻正反射消失,缩短小鼠的制动时间,哌唑嗪1 mg·kg^(-1)不能对抗DMED 0.2 mg·kg^(-1)的翻正反射消失效应。③DMED使小鼠死亡的LD_(50)为26.73 mg·kg^(-1),其95%CI为23.606~30.000 mg·kg^(-1),选择近LD_(50)的25.60 mg·kg^(-1) DMED作为后续毒性对抗的模型剂量。ATI 1、2、4和8 mg·kg^(-1)不能对抗DMED 25.60 mg·kg^(-1)致死作用,且高剂量ATI会使小鼠死亡率升高,死亡速度加快,相反哌唑嗪1 mg·kg^(-1)可显著降低DMED 25.60 mg·kg^(-1)的一日致死率(P<0.01)。小鼠给予DMED 25.60 mg·kg^(-1)后,肺部呈现明显淤血,HE染色显示,肺组织血管淤血明显,肺泡破裂,红细胞溢出,哌唑嗪能有效减轻肺组织损伤,但ATI可加重肺部出血。结论小鼠α_(1)-AR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心和肺组织中较高,且DMED的急性毒性作用可能与α_(1)-AR过度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_(1)肾上腺素受体 α_(2)肾上腺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嘉莹 何利伟 庄英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5-1651,共7页
目的:分析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以及6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云浮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间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以及6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云浮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间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患者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型多态性,并根据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型多态性类别分为CC组(Arg389Arg,87例)、CG组(Arg389Gly,73例)和GG组(Gly389Gly,18例)三组。对比三组患者收集的入院临床资料[包括Killip分级、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DD),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和出院后通过门诊或电话对其进行6个月随访的结果(包括心率、NT-proBNP、CK-MB、LVEF、LVDD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178例STE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中CC组有87例(48.9%),CG组有73例(41.0%),GG组有18例(10.1%);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疾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Killip分级(Ⅲ和Ⅳ级)以及血清TNF-α、NT-proBNP、CK-MB、hs-CRP及LVEF和LVDD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GG组和CG组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CC组(P<0.05),而GG组的NT-proBNP和CK-MB结果显著低于CG组(P<0.05);统计三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显示CC组的总发生数为17例(19.5%),CG组的总发生数为5例(6.9%),GG组的总发生数为1例(5.6%),组间差异显著(χ^(2)=6.887,P<0.05)。结论: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STE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关,但与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短期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 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3)-肾上腺素受体在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分布
3
作者 陈付菊 全七十六 +5 位作者 范伟峰 徐伟亮 李颖帮 赵宇田 童依然 陈杏娣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2-657,共6页
【目的】探究β_(3)-肾上腺素受体(β_(3)-AR, ADRB3)在犊牦牛寒冷适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不同日龄(1、7和30日龄)的健康雄性犊牦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以及Western blot(WB)对犊牦牛棕色/白... 【目的】探究β_(3)-肾上腺素受体(β_(3)-AR, ADRB3)在犊牦牛寒冷适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不同日龄(1、7和30日龄)的健康雄性犊牦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以及Western blot(WB)对犊牦牛棕色/白色脂肪组织中ADRB3 mRNA及β_(3)-AR蛋白的表达、分布及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基因mRNA表达进行分析。【结果】IHC结果显示,β_(3)-AR在犊牦牛肾周棕色和白色脂肪细胞中均有分布,且从1~30日龄,β_(3)-AR阳性表达强度显著增加(P<0.05)。qRT-PCR结果显示,从1~30日龄,ADRB3和HSL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WB结果显示,从1~30日龄,β_(3)-A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ADRB3 mRNA和β_(3)-AR蛋白在犊牦牛肾周棕色和白色脂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其表达量在白色脂肪组织中高于棕色脂肪组织,说明β_(3)-AR在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产热和脂解中均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_(3)-肾上腺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与神经丝在山羊脾中的分布和共定位研究
4
作者 李晓萌 窦体馨 +4 位作者 李志伟 叶守冲 杨松桦 徐永平 武永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为探讨肾上腺素能神经与脾功能联系,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β_(2)-AR)和羊脾神经丝(NFs)在山羊脾中的表达分布特点。结果显示,β_(2)-AR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山羊脾中分布广泛,白髓、红髓、中... 为探讨肾上腺素能神经与脾功能联系,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β_(2)-AR)和羊脾神经丝(NFs)在山羊脾中的表达分布特点。结果显示,β_(2)-AR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山羊脾中分布广泛,白髓、红髓、中央动脉、被膜、小梁、边缘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着色,白髓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红髓(P<0.01),极极显著高于边缘区和被膜(P<0.001);红髓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边缘区和被膜(P<0.01);NFs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山羊脾中红髓、被膜、小梁、小血管、白髓和边缘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着色,红髓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白髓(P<0.05),极显著高于边缘区(P<0.01);被膜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边缘区和白髓(P<0.01)。共定位研究表明β_(2)-AR和NFs在3个区域存在共定位关系,在平滑肌细胞构成的被膜和小梁中存在,在富含平滑肌细胞的小血管(如中央动脉)中存在,在T、B淋巴细胞丰富区域(如白髓、红髓和边缘区)存在。表明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对机体免疫具有调控作用。β_(2)-AR和NFs共定位结构证明脾受到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的调控,交感神经纤维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脾上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实现功能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室肌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c-fos、c-myc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晓红 魏振宇 高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 (NE)诱导心肌细胞原癌基因的超常表达与适应性心肌肥大的关系及其受体介导和跨膜信号转导的作用。方法 以 10 - 6 mol LNE灌流大鼠离体心脏 1h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 ,测定不同实验条件下左...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 (NE)诱导心肌细胞原癌基因的超常表达与适应性心肌肥大的关系及其受体介导和跨膜信号转导的作用。方法 以 10 - 6 mol LNE灌流大鼠离体心脏 1h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 ,测定不同实验条件下左心室c fos和c myc表达水平。结果  10 - 6 mol LNE灌流心脏后c fos和c myc表达均显著增强 ;用 5×10 - 6 mol L的哌唑嗪预先灌流可完全阻断NE诱导的c fos和c myc表达增强的效应 ;分别用 5 0mmol L的新霉素和 10 μmol L的钌红预先灌流心脏 ,可显著抑制NE诱导的c fos和c myc表达。结论 NE经α1 受体介导 ,可诱导心肌c fos和c myc表达增强 ;磷酸肌醇—钙信号系统和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信号系统可能与NE诱导心肌c fos和c myc表达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Α1-受体 C-FOS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2肾上腺素受体通过HIF-1α调控NNK诱导的胰腺癌细胞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沙焕臣 雷建军 +6 位作者 王铮 段万星 徐勤鸿 黎韡 韩亮 马清涌 张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0-674,697,共6页
目的探讨β_2肾上腺素受体在4-甲基亚硝氨基-3-吡啶-1-丁酮(NNK)诱导胰腺癌细胞进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NK干预胰腺癌MIA PaCa-2和BxPC-3细胞,通过HIF-1α-shRNA稳定转染胰腺癌细胞及运用ICI118551,以NNK组作为对照,Transwell... 目的探讨β_2肾上腺素受体在4-甲基亚硝氨基-3-吡啶-1-丁酮(NNK)诱导胰腺癌细胞进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NK干预胰腺癌MIA PaCa-2和BxPC-3细胞,通过HIF-1α-shRNA稳定转染胰腺癌细胞及运用ICI118551,以NNK组作为对照,Transwell小室侵袭试验检测各组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IF-1α、Cyclin D1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NNK能够显著上调MIA PaCa-2和BxPC-3细胞HIF-1α水平及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β_2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剂ICI 118551及sh-HIF-1α能够显著下调NNK所诱导的MIA PaCa-2和BxPC-3细胞HIF-1α水平,以及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另外,运用CoCl2上调HIF-1α表达水平后能够逆转ICI 118551对NNK效应的抑制作用,重新上调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β_2肾上腺素受体通过HIF-1α来介导NNK诱导的胰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基亚硝氨基-3-吡啶-1-丁酮 β2肾上腺素受体 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通道阻断剂对α_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引起的Ca^(2+)内流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阮红梅 关永源 +1 位作者 贺华 丘钦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断剂在α1A、α1B、α1D肾上腺素受体(AR)亚型触发的Ca2+内流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ura-2荧光探针双波长测定胞浆游离Ca2+浓度([Ca2+]i)。结果在3种亚型的细胞上,肾上腺素(Adr)...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断剂在α1A、α1B、α1D肾上腺素受体(AR)亚型触发的Ca2+内流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ura-2荧光探针双波长测定胞浆游离Ca2+浓度([Ca2+]i)。结果在3种亚型的细胞上,肾上腺素(Adr)触发的Ca2+内流均不受nifedipine影响; SK&F96365可部分抑制α1A、α1B-AR介导的Ca2+内流,而对a1D-CHO细胞无影响。在BB-CHO细胞上,niflumic acid(NFA)和furosemide呈浓度依赖性抑制Ca2+内流;当Ca2+内流被SK&F96365最大限度抑制后,NFA和furosemide可进一步抑制Cd2+内流。α1A-AR介导的Ca2+内流可被furosemide抑制,抑制率达 14% 15%。 NFA可抑制a1D-AR引起的Ca2+内流,抑制率为39%±9%。结论氯通道参与α1A、α1B及α1D-AR引起的经非电压依赖性Ca2+通道介导的Ca2+内流,其间存有异同。NFA敏感Ca2+内流及furosemide敏感的Ca2+内流与SK&F96365敏感的Ca2+内流存在非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 ^2%P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对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美霞 王晓樑 +4 位作者 刘晓军 刘迎旭 贺忠梅 赵荣瑞 刘慧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43-748,共6页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对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以阐明该抗体参与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方法:用β1-AR细胞外第二环合成肽段免疫抗β1-AR自身抗体阴性大鼠(9周),定期检测...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对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以阐明该抗体参与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方法:用β1-AR细胞外第二环合成肽段免疫抗β1-AR自身抗体阴性大鼠(9周),定期检测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心功能、心肌组织凋亡现象和caspase-3,8,9活性。结果:(1)免疫组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逐渐升高并维持于高水平[1∶(1 280±0.07)];对照组始终在1∶10左右;(2)TUNEL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免疫组大鼠在免疫3、4、5周心肌组织发生明显凋亡,caspase-3,8活性增高,免疫7、9周心功能明显下降,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抗β1-AR自身抗体可能通过激活死亡受体途径促进在体大鼠的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最终引起心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运动对α_1-肾上腺素受体引起内源性ClC-3氯通道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雪融 关永源 +4 位作者 贺华 丘钦英 王冠蕾 杨晓茹 李沛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 研究Ca2 +运动对α1 肾上腺素受体引起ClC 3氯通道表达的作用。方法 在A10细胞上 ,用RT PCR和Westernblot检测ClC 3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 苯肾上腺素 ( 10 μmol·L-1)和thapsigargin( 0 1μmol·L-1)可促进ClC ... 目的 研究Ca2 +运动对α1 肾上腺素受体引起ClC 3氯通道表达的作用。方法 在A10细胞上 ,用RT PCR和Westernblot检测ClC 3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 苯肾上腺素 ( 10 μmol·L-1)和thapsigargin( 0 1μmol·L-1)可促进ClC 3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SK&F963 65 ( 10 μmol·L-1)和genistein( 10 μmol·L-1)可抑制苯肾上腺素引起的ClC 3的表达 ,nifedipine( 10 μmol·L-1)无此作用。结论 在A10细胞上 ,通过钙池操纵性Ca2 +通道 (SOCC)的Ca2 +内流参与了α1 肾上腺素受体引起的内源性ClC 3氯通道的表达 ,而通过电压依赖性Ca2 +通道 (VDCC)的Ca2 +内流可能与此无关。蛋白酪氨酸激酶参与了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CLC-3 CA^2%P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配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敏勇 夏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7-392,共6页
对近年来基于配体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方法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采用定量构效关系和药效团模型进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分子设计的工作,并就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合理药物设计的未来趋势进行了... 对近年来基于配体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方法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采用定量构效关系和药效团模型进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分子设计的工作,并就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合理药物设计的未来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哌啶-哌嗪类衍生物在α_1-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收缩反应中的生物学活性(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素芳 刘飞 +4 位作者 刘巍 赵悦 吕志珍 徐明 张幼怡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6-281,共6页
目的检测一批新合成的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拮抗剂对α1-AR的选择性拮抗活性。方法①通过吲哚哌啶与哌嗪分子耦合衍生,得到一系列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分子,化合物B1~B9,分别具有吲哚哌啶基和不同的取代基团。②应用离体大鼠左... 目的检测一批新合成的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拮抗剂对α1-AR的选择性拮抗活性。方法①通过吲哚哌啶与哌嗪分子耦合衍生,得到一系列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分子,化合物B1~B9,分别具有吲哚哌啶基和不同的取代基团。②应用离体大鼠左心耳收缩功能实验,检测IPD,化合物B1~B9对PE刺激下离体大鼠左心耳上α1-AR的拮抗活性。③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IPD,化合物B1~B9对PE刺激下293细胞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①成功合成了具有吲哚哌啶基和不同取代基团的潜在α1-AR拮抗剂。②提前孵育α1-AR拮抗剂酚妥拉明或IPD,化合物B1,B3,B4,B7,B8,B9,PE引起的离体大鼠左心耳的收缩反应均被有效抑制;其中IPD,化合物B4和B8引起收缩曲线的明显右移,IPD,化合物B4和B8的pA2值分别是6.72±0.21,6.86±0.29和6.67±0.19。③在稳定表达α1A-AR的HEK293细胞内,化合物B1,B2,B3,B5,B6,B7,B8,B9或IPD均较明显地抑制PE引起的ERK1/2的磷酸化增强;在稳定表达α1B-AR的HEK293细胞内,化合物B2,B4,B7或B8较明显地抑制PE引起的ERK1/2的磷酸化增强。结论化合物B4能够选择性地拮抗α1B-AR的活性;化合物B1,B3,B5,B6,B9和IPD能够选择性地拮抗α1A-AR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肾上腺素 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吲哚哌啶-哌嗪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时心肌细胞表型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洁 吕志珍 +1 位作者 韩启德 张幼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40-1540,共1页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敏勇 夏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4,共6页
在本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外研究成果,综述了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拮抗剂设计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α1-AR受体分子生物学与结构生物学的受体结构构建及其拮抗剂的设计,并对该技术... 在本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外研究成果,综述了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拮抗剂设计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α1-AR受体分子生物学与结构生物学的受体结构构建及其拮抗剂的设计,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β_1-肾上腺素受体偏向激活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芸 邢晓为 +4 位作者 黄利华 刘心瑶 李莹 刘梅林 袁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183-1187,共5页
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drenergic receptor,β1-AR)是心脏肾上腺素受体的主要亚型,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的靶点。大量研究显示β1-AR激活GS-AC-c AMP-PKA经典信号通路调控心肌兴奋-收缩偶联。近年新发现,除经典调控通路外β1-AR... 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drenergic receptor,β1-AR)是心脏肾上腺素受体的主要亚型,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的靶点。大量研究显示β1-AR激活GS-AC-c AMP-PKA经典信号通路调控心肌兴奋-收缩偶联。近年新发现,除经典调控通路外β1-AR还参与偏向激活通路,通过级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产生有益的心脏效应,并可通过与β-arrestin相互作用调节多个miRNAs的表达,进一步调控心肌效应基因,参与心肌收缩等生理过程。心肌β1-AR偏向激活通路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心肌调控信号的新机制,而且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β-ARRESTIN MI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1-肾上腺素受体对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的调控作用
15
作者 张燕 伍卫 +3 位作者 王景峰 邓春玉 钱卫民 耿登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研究α_1-肾上腺素受体激活对正常大鼠左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_(to))的作用及其信号调节途径,探讨α_1-肾上腺素受体激活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细胞离子机制。【方法】用酶解法分离Wistar大鼠单个左心室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 【目的】研究α_1-肾上腺素受体激活对正常大鼠左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_(to))的作用及其信号调节途径,探讨α_1-肾上腺素受体激活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细胞离子机制。【方法】用酶解法分离Wistar大鼠单个左心室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记录I_(to)。观察0、10、100和1000μmol/L苯肾上腺素(n=10个细胞)对心室肌细胞I_(to)的作用,并观察α_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哌唑嗪(n=10个细胞)和磷脂酶C(PLC)拮抗剂U-73122(n=8个细胞)对其作用的影响。【结果】苯肾上腺素明显抑制I_(to),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分别为(12.6±6.2)pA/pF、(11.1±5.0)pA/pF、(8.6±3.8)pA/pF和(7.9±5.1)pA/pF,分别较0浓度时减少14%、32%和37%,而对电流特性无明显影响。哌唑嗪和U-73122均能完全抑制苯肾上腺素对I_(to)的作用。【结论】α1-肾上腺素受体的激活抑制了心室肌细胞的I_(to),其作用是通过PLC途径调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1A)-肾上腺素受体与骨形成蛋白-1的相互作用研究
16
作者 徐琦 张坦 +2 位作者 张惠 韩启德 张幼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39-1539,共1页
关键词 α1A-肾上腺素受体 骨形成蛋白-1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中与α_1-肾上腺素受体C末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17
作者 张坦 徐琦 +2 位作者 陈凤荣 韩启德 张幼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38-1539,共2页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C I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肾脏α_1-肾上腺素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表达水平随增龄的改变
18
作者 曹晓菁 李艳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28-731,共4页
目的研究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drenergic receptor,α1-AR)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Ⅱreceptor,ATR)各亚型在增龄过程中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别对3月龄(青年组)、12月龄(中年组)、18月... 目的研究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drenergic receptor,α1-AR)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Ⅱreceptor,ATR)各亚型在增龄过程中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别对3月龄(青年组)、12月龄(中年组)、18月龄(老年前期组)和24月龄(老年组)Wistar大鼠肾脏α1-AR和ATR亚型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在α1-AR的亚型中,α1A-AR的表达水平随增龄逐渐下调(P<0.01);α1B-AR和α1D-AR的表达在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TR的亚型中,AT1R表达水平在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均较青年组显著下调(P<0.01),中年组与青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2R的表达水平在老年组较青年组显著上调(P<0.01),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前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脏α1-AR和ATR的表达水平随增龄而变化,α1A-AR的下调可能与肾脏在衰老过程中的功能减退相关;AT1R下调可能有利于肾脏在衰老过程中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AT2R在老年期表达上调,有利于拮抗AT1R的作用、消除随增龄出现的血管收缩功能增强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1-肾上腺素受体结构改变影响其生物学活性及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力 杨泽平 +7 位作者 母茜 邵钰婷 杨洋 安输 郭晓汐 郝倩 徐天瑞 刘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8-752,共5页
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包含α_1A、α_1B、α_(1D)3种亚型。α_1-ARs结构改变可导致其生理功能的改变。该文总结了α_1-ARs羧基端截短、二聚化、别构效应和点突变的结构改变,导致其内吞、磷酸化、脱敏以及对激... 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包含α_1A、α_1B、α_(1D)3种亚型。α_1-ARs结构改变可导致其生理功能的改变。该文总结了α_1-ARs羧基端截短、二聚化、别构效应和点突变的结构改变,导致其内吞、磷酸化、脱敏以及对激动剂的亲和力等生理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4
20
作者 侯晓鸿 宁娜 +5 位作者 李杨 何金玲 燕子 原媛 王丽 王晓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21-1927,共7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_1-AA)引起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β_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抗原肽段主动免疫大鼠,应用SA-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β_1-AA的水平,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凋亡水平,Wes...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_1-AA)引起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β_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抗原肽段主动免疫大鼠,应用SA-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β_1-AA的水平,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及caspase-12的蛋白表达。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的β_1-AA处理H9c2心肌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采用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预处理H9c2心肌细胞,再给予β_1-AA干预,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主动免疫大鼠血清中β_1-AA水平在免疫2周时显著增加,进一步增加至8周,并且主动免疫2周大鼠心肌组织凋亡率明显升高,持续升高至8周。与对照组相比,主动免疫大鼠心肌组织中GRP78、CHOP及caspase-12的蛋白表达在免疫4周和8周时均明显增加。β_1-AA引起H9c2心肌细胞活力持续降低,凋亡明显增加。与β_1-AA单独处理组相比,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预处理H9c2心肌细胞可以有效逆转β_1-AA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加和活力下降。结论:β_1-AA可以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78 C/EBP CASPASE-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