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variations of beta 2-adrenergic receptor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Xinjiang Kazakans
1
作者 Zhi-Tao Yan Nan-Fang Li Jin Yang Ling Zhou Hui Liu Qin Luo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52-57,共6页
Objective The aim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s of 46 A〉G, 79 C〉G, 491 C〉T and 659 C〉G genetic variants of the human beta 2-adrenergic receptor (β2-AR), ADRB2, gene with essential h... Objective The aim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s of 46 A〉G, 79 C〉G, 491 C〉T and 659 C〉G genetic variants of the human beta 2-adrenergic receptor (β2-AR), ADRB2, gene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 in Xinjiang Kazakans population.Methods A gender-matched case-control (271 hypertensive cases and 267 normotensive controls) stud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s of the four variations in the coding region of ADRB2 with EH. The genotypes of the variant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methods. Results 46 A〉G, 79 C〉G and 659 C〉G polymorphisms were common in the Kazakan population, but 491 C〉T was a mutation (frequency ofT allele was only 0.003) and only found in EH group. The fxequency distributions of genotypes and alleles for 659 C〉G between the EH and control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while those for 46 A〉G and 79 C〉G polymorphism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G allele of 659 C〉G polymorphism was a risk factor for hypertension (minor allele vs common homo; odds ratio, 13.240, 95% CI, 4.052-43.274; P〈0.05). Covari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levels in GG+CG group of 659 C〉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C group,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blood pressure were found between common homo and minor allele for 46 A〉G and 79C〉G polymorphisms. Haplotype analysis showed that two hyplotypes, HI: 46A-79C-491C-523C(48%)and H5:46A-79C-491C-659G, were associated with EH.Conelusion ADRB2 genetic variants may play independent roles in the molecular genetic mechanism of EH in Xinjiang Kazakans population (d Geriatr Cardio12010; 7:5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adrenergic receptor gene variant essential hypertension HAPLOTYPE Xinjiang Kazak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_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亚型及利培酮疗效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吕路线 张红星 +1 位作者 郭素芹 石玉中 《上海精神医学》 2005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D3受体(dopamineD3receptor,DRD3)基因第一外显子丝氨酸9甘氨酸(Ser9Gly)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亚型、药物疗效的关联。方法241例汉族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 目的探讨多巴胺D3受体(dopamineD3receptor,DRD3)基因第一外显子丝氨酸9甘氨酸(Ser9Gly)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亚型、药物疗效的关联。方法241例汉族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技术测定基因型。分析判断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亚型、药物疗效的关联。结果精神分裂症各亚型Ser9Gly等位基因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利培酮疗效不同的患者间Ser9Gly等位基因多态性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RD3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Ser9Gly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亚型相关,而与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亚型 受体基因多态性 利培酮 相关性分析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receptor 多巴胺D3受体 等位基因多态性 第一外显子 显著性差异 等位基因分布 临床亚型 药物疗效 甘氨酸 丝氨酸 基因型 D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下珠水提物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HBx和VEGFR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魏春山 唐海鸿 +3 位作者 王宏艳 邢宇锋 童光东 周大桥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epatitis B virux x gene,HBx)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基因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相关性,以及叶下株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phyllanthus urinar...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epatitis B virux x gene,HBx)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基因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相关性,以及叶下株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phyllanthus urinaria L,AEP)对HBx和VEGFR3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只Balb/c-nu裸鼠随机分为10组。分别复制转染HBx、氯霉素乙酞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CAT)和VEGFR3基因的HepG2肝癌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用AEP进行干预,以生理盐水、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作为对照,共治疗6周。观察模型复制后不同时间各组裸鼠的移植瘤生长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裸鼠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HBx和VEGFR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肝癌移植瘤模型复制成功。各组裸鼠体质量均随着时间显著增长。实验结束时,接种HepG2-HBx细胞的各组中,AEP处理组肿瘤质量显著低于CTX处理组(P<0.05),其AFP水平显著高于NS处理组(P<0.05),其移植瘤组织中HBx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S组(P<0.05)。接种相同肝癌细胞的各组中,AEP处理组VEGFR3表达水平最低,但与CTX组VEGFR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P组和CTX组VEGFR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S组(P<0.05)。对于相同的处理因素,接种HepG-HBx细胞和HepG-CAT细胞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R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接种HepG-VEGFR3细胞的裸鼠(P<0.01)。结论 AEP通过直接抑制HBx蛋白和VEGFR3蛋白表达,及通过抑制HBx蛋白表达而间接抑制VEGFR3蛋白表达,达到对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肝癌 PHYLLANTHUS urinaria 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骗受体3—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胜行 兰小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09-312,共4页
诱骗受体3(DcR3)又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6B,也有人称之为TR6,是新近发现的TNFR超家族成员之一。DcR3是一种凋亡抑制蛋白(IAP),能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和促进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近年来的研究显示,DcR3在人类正常分化组织中很少表达,却特... 诱骗受体3(DcR3)又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6B,也有人称之为TR6,是新近发现的TNFR超家族成员之一。DcR3是一种凋亡抑制蛋白(IAP),能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和促进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近年来的研究显示,DcR3在人类正常分化组织中很少表达,却特异性表达于常见的肿瘤组织,它的表达上调可预示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作为肿瘤分子标记物,体液及组织中DcR3高水平表达能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应用新近的分子生物技术可以抑制肿瘤细胞中DcR3的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骗受体3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受体基因3'非翻译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凤霞 张文文 +1 位作者 杨芳 管晓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基因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中miRNA结合区域的遗传突变能够影响基因的表达调控,文中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receptor,IGF2R)基因3'UTR的遗... 目的基因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中miRNA结合区域的遗传突变能够影响基因的表达调控,文中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receptor,IGF2R)基因3'UTR的遗传突变,并检测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多个在线数据库,获取IGF2R基因3'UTR中具有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计算其在不同人种中的频率分布及各SNPs之间的连锁不平衡,并预测与其相应结合的miRNA。最后,检测在淋巴母细胞系中不同变体基因型对IGF2R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在IGF2R基因3'UTR的33个SNPs中,仅有5个SNPs(rs8191959、rs200237825、rs3832385、rs201568808、rs1050015)具有>0.05的MAF,其中只有rs1050015基因型突变对mRNA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IGF2R基因3'UTR的rs1050015突变能够促进其表达,可作为帮助预测癌症风险的遗传标志物及个体化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受体基因 3'非翻译区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人源Omentin-1、Vaspin妊娠期糖尿病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表达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潘宝龙 马润玫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转染人源网膜素1(Omentin-1)、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的妊娠期糖尿病(GDM)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2(IRS-1/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表达变化。方法复苏、传代及诱导分化GDM前脂肪细胞。构建Omentin-1... 目的观察转染人源网膜素1(Omentin-1)、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的妊娠期糖尿病(GDM)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2(IRS-1/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表达变化。方法复苏、传代及诱导分化GDM前脂肪细胞。构建Omentin-1、Vaspin过表达载体,以3个不同过表达梯度(1.0、2.5、5.0μg)转染传代脂肪细胞,以无转染组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脂肪细胞Omentin-1、Vaspin、IRS-1/2、PI3K 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脂肪细胞Omentin-1、Vaspin、IRS-1/2、PI3K蛋白及酪氨酸磷酸化IRS-1/2;采用[3H]-2-脱氧-D-葡萄糖摄取测定法测算各组脂肪细胞葡萄糖的摄取率。结果随Omentin-1表达增加,转染人源Omentin-1脂肪细胞中IRS-1、PI3K(P85a)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IRS-2 mRNA及蛋白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IRS-1酪氨酸磷酸化程度明显升高,IRS-2酪氨酸磷酸化程度未发生明显变化,葡萄糖摄取率上升。随Vaspin表达增加,转染人源Vaspin脂肪细胞IRS-1、IRS-2、PI3K(P85a)mRNA及蛋白表达均未出现明显变化,IRS-1、IRS-2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均未出现明显变化,葡萄糖摄取率变化不明显。结论转染人源Omentin-1的GDM脂肪细胞IRS-1和PI3K(P85a)表达升高,葡萄糖摄取率升高;转染人源Vaspin的GDM脂肪细胞无此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网膜素1 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基因转染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受体底物1 胰岛素受体底物2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溶血磷脂酸受体3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庞春英 梁莎莎 +5 位作者 马小娅 邓廷贤 陆杏蓉 段安琴 黄韵琪 梁贤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7-113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进行水牛溶血磷脂酸受体3(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 3,LPAR3)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水牛卵巢组织DNA为模板,参考GenBank中公布的水牛LPAR3基因(登录号:XM_006047539.1)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扩增水牛LPAR3基... 本试验旨在进行水牛溶血磷脂酸受体3(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 3,LPAR3)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水牛卵巢组织DNA为模板,参考GenBank中公布的水牛LPAR3基因(登录号:XM_006047539.1)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扩增水牛LPAR3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水牛LPAR3基因全序列为1 552bp,包含1个1 062bp的CDS序列,编码353个氨基酸。同源性对比结果表明,水牛LPAR3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美洲野牛、黄牛、绵羊、野猪、马、果蝠、白眉猴同源性分别为99.4%、98.9%、98.0%、88.6%、90.0%、90.3%和91.2%,表明LPAR3基因在不同物种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LPAR3蛋白分子式为C1853H2878N476O486S31,分子质量为40.59ku,理论等电点(pI)为9.52,不稳定系数为47.05,平均亲水性为0.324,属于碱性不稳定疏水蛋白质;该蛋白质存在7个跨膜结构且无信号肽,属于非分泌蛋白;二级结构分析表明LPAR3以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其中α-螺旋占48.16%,无规则卷曲占41.36%,延伸链占10.48%,属于全α类蛋白质,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一致;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LPAR3蛋白分布在等离子体膜(56.5%)、内质网(26.1%)、空泡(8.7%)、高尔基体(4.3%)和细胞核(4.3%)中,推测可能在运输和结合及嘌呤和嘧啶等方面发挥转运蛋白和信号转导等作用。本试验结果可为今后深入探讨LPAR3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溶血磷脂酸受体3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OH)_(2)D_(3)及VDR敲除对山羊附睾头上皮细胞β防御素家族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王丽 郭雅茹 +4 位作者 张俊梅 雷铭凯 王振国 张春香 任有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90-2000,共11页
旨在研究1,25(OH)_(2)D_(3)是否通过VDR途径调节山羊附睾头上皮细胞β防御素基因表达。本试验选取3只6月龄太行黑山羊,分别采集附睾头组织。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山羊附睾头上皮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鉴定上皮细胞纯度。添加100 nmol·L... 旨在研究1,25(OH)_(2)D_(3)是否通过VDR途径调节山羊附睾头上皮细胞β防御素基因表达。本试验选取3只6月龄太行黑山羊,分别采集附睾头组织。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山羊附睾头上皮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鉴定上皮细胞纯度。添加100 nmol·L^(-1)1,25(OH)_(2)D_(3)处理附睾头上皮细胞以及筛选出敲除效率最高的pCas9/gRNA1质粒载体进行细胞转染,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孔。附睾头上皮细胞经1,25(OH)_(2)D_(3)处理以及VDR基因敲除后,分别用qRT-PCR检测VDR和17种β防御素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VDR蛋白和3种β防御素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1,25(OH)_(2)D_(3)能极显著提高VDR、gBD124、gBD126和gBD104a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同时极显著提高gBD104、gBD 109tr1、gBD 109tr2、gBD113、gBD116、gBD120、gBD 121以及gBD 123基因的表达(P<0.01),显著提高gBD106、gBD127、gBD 129以及gBD 134基因的表达(P<0.05),而对gBD 110like和gBD 128基因没有显著影响(P>0.05);3个基因敲除载体进行细胞转染后,pCas9-VDR-V1组VDR蛋白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VDR基因敲除极显著降低gBD124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显著降低gBD126和gBD104a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同时VDR基因敲除组gBD 109tr1、gBD 109tr2、gBD116、gBD123、gBD127、gBD 128以及gBD 134基因的表达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VDR基因敲除组gBD104、gBD106、gBD 120以及gBD 129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对gBD121、gBD 110like以及gBD 113的相对表达则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1,25(OH)_(2)D_(3)可以上调VDR和部分β防御素表达;VDR基因敲除后降低部分β防御素表达,结果表明1,25(OH)_(2)D_(3)通过上调VD/VDR信号通路关键基因VDR的表达调控山羊附睾头上皮细胞部分β防御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 1 25(OH)_(2)D_(3) 维生素D受体 基因敲除 附睾头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发育不全患者FGFR3突变基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尧 崔亚洲 +1 位作者 周小燕 韩金祥 《罕少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对9例初步诊断为软骨发育不全患者及其父母进行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基因突变筛查,以判定患者是否为软骨发育不全,同时验证中国人群中FGFR3是否为引起软骨发育不全的致病基因。方法提取... 目的对9例初步诊断为软骨发育不全患者及其父母进行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基因突变筛查,以判定患者是否为软骨发育不全,同时验证中国人群中FGFR3是否为引起软骨发育不全的致病基因。方法提取9例患者及父母的外周血液DNA,并针对FGFR3外显子10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纯化,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测序。结果 9例患者的FGFR3基因第10外显子1138位点均发生了G>A碱基转换,使得其所编码蛋白FGFR3的第380位氨基酸由甘氨酸(Gly)变为精氨酸(Arg)。结论通过毛细管测序,9例患者均可以确诊为软骨发育不全,同时也验证了在中国人群中FGFR3基因是导致软骨发育不全的致病基因,G1138A为热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发育不全 基因突变 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毛细管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素β3受体基因W64R多态性与苯那普利疗效之间的关系
10
作者 赵晓涛 霍勇 +4 位作者 张春斐 张岩 黄爱群 郝克 徐希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β3受体基因W6 4R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苯那普利降压疗效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在安徽省安庆及霍邱地区人群中筛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170名 ,所有患者予苯那普利 10mg每日一次口服 15d ,测定其用药前后的血...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β3受体基因W6 4R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苯那普利降压疗效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在安徽省安庆及霍邱地区人群中筛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170名 ,所有患者予苯那普利 10mg每日一次口服 15d ,测定其用药前后的血压 ,并进行肾上腺素 β3受体基因W6 4R基因型测定 ,观察其血压下降情况与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1)在中国南方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 ,ADRβ3W6 4R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是 :WW基因型 72 .8%、WR基因型 2 5 .4 %、RR基因型 1.8%。 (2 )苯那普利 10mg每日一次口服 15d ,女性患者收缩压下降水平在ADRβ3W6 4R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差异具显著性 ,WR RR基因型者比WW基因型者收缩压下降少3.4 9mmHg(P =0 .0 3)。 (3)药物治疗 15d后女性患者第 16天收缩压降至 14 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 90mmHg以下或下降幅度≥ 15 %的达标率 ,WR RR基因型低于WW基因型 (OR =0 .6 5 ,P <0 .0 5 )。结论 在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上腺素 β3受体基因W6 4R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苯那普利降压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 ,可能为预测苯那普利降压疗效的一个预报因子 ,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β受体 基因W64R多态性 苯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基因敲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涛 龚建平 何堃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点头样受体3(NLRP3)基因敲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的影响。方法选取野生型(WT)及NLRP3基因敲除(NLRP3-/-)小鼠各20只,均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用普通饲料(ND组)与蛋氨酸胆碱缺乏的饲料(MCD组)喂养4周。眼球取血,处... 目的探讨点头样受体3(NLRP3)基因敲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的影响。方法选取野生型(WT)及NLRP3基因敲除(NLRP3-/-)小鼠各20只,均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用普通饲料(ND组)与蛋氨酸胆碱缺乏的饲料(MCD组)喂养4周。眼球取血,处死小鼠,取其肝脏,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游离脂肪酸(FFA)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MCD组WT小鼠NASH形成,肝细胞有脂肪变,气球样变多见,肝细胞点状坏死,较多炎症细胞浸润; MCD组NLRP3-/-小鼠肝细胞仅轻度坏死,脂肪变少见,炎症程度较轻,未形成典型NASH。MCD组WT小鼠血清ALT、AST水平较ND组高(P均<0. 05); MCD组NLRP3-/-小鼠血清ALT、AST水平较ND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MCD组WT小鼠与NLRP3-/-小鼠血清FFA水平均较ND组高(P均<0. 05)。MCD组WT小鼠血清IL-1β水平较ND组高(P均<0. 01),NLRP3-/-小鼠血清IL-1β水平较ND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MCD组WT小鼠肝组织中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表达较ND组高(P均<0. 05),MCD组NLRP3-/-小鼠ASC及Cleaved-Caspase-1蛋白表达与N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敲除NLRP3基因可明显减轻NASH小鼠肝脏炎症,阻止NASH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点头样受体3 炎症小体 基因敲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受体α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12
作者 原现华 林凤茹 陈广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3受体α mRNA(IL-3RαmRNA)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56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9例复发患者和15例缓解患者),另外,15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KG-1α细胞...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3受体α mRNA(IL-3RαmRNA)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56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9例复发患者和15例缓解患者),另外,15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KG-1α细胞株为阳性对照,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IL-3RαmRNA水平。结果IL-3RαmRNA在初治AL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与正常对照组(P<0.05);IL-3Rα mRNA在缓解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缓解组表达水平低于初治AL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平均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L患者中42例可进行疗效评估,初治IL-3Rα mRNA阳性AL患者中分为高表达与低表达组,IL-3Rα低表达患者的缓解率明显高于高表达患者,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复发的AL患者,仅有1例用药后达到完全缓解(CR),其IL-3Rα mRNA表达均阳性;余6例均未达到CR。结论在急性白血病患者IL-3Rα mRNA有异常过度高表达;IL-3Rα mRNA高表达的患者缓解率低,表明与白血病的发病及疗效预后有关;可用来作为判断疗效预后的一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受体 白细胞介素3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样受体蛋白3和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8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茂东 丁进 +5 位作者 陈燕萍 施昕 马拥军 叶晓华 魏姣姣 陈跃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5期646-649,共4页
目的 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8(CARD8)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30例CD患者和144名正常对照者,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NLRP3(rs10754558)和CARD8(rs2043211)2个单核苷酸... 目的 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8(CARD8)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30例CD患者和144名正常对照者,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NLRP3(rs10754558)和CARD8(rs2043211)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 CD组与对照组比较,NLRP3(rs10754558)和CARD8(rs2043211)2个SNP位点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与结肠型CD比较,回肠病变CD患者CARD8(rs2043211)位点的突变等位基因(T)和基因型(TT)频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P3(rs10754558)和CARD8(rs2043211)基因多态性与CD的易感性无关,而CARD8(rs2043211)基因突变可能影响CD患者的疾病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样受体蛋白3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8 克罗恩病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色苷对LO2细胞核受体报告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英慧 王丙云 +4 位作者 计慧琴 董华强 宋东光 钟希琼 黄剑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56-160,共5页
研究花色苷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cyanidin-3-O-β-D-glucoside,C3G)及其苷元矢车菊素(cyanidin)对代谢综合征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核受体转录活性的影响。将维甲酸X受体(RXR)、孕烷X受体(PXR)、雌激素受体(ER)、法尼醇X受体(FXR)、肝... 研究花色苷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cyanidin-3-O-β-D-glucoside,C3G)及其苷元矢车菊素(cyanidin)对代谢综合征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核受体转录活性的影响。将维甲酸X受体(RXR)、孕烷X受体(PXR)、雌激素受体(ER)、法尼醇X受体(FXR)、肝脏X受体α和β(LXRα,LXRβ)、3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α、PPARγ、PPARδ)等核受体-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内参转染至人肝细胞LO2建立模型,分别以1、10、100μmol/L的Cyanidin或C3G干预培养细胞24h,筛选可被Cyanidin或C3G激活的核受体类型。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组(0.1%DMSO)相比,3种浓度的Cyanidin对RXR都有抑制作用,但是仅在100μmol/L浓度条件下对PXR有较弱的激活作用(1.42±0.19,P<0.05);C3G则对PXR、ER、LXRα、LXRβ、PPARγ、PPARδ等多种核受体有激活作用(P<0.05),其中对PXR、LXRα、LXRβ、PPARγ等核受体的激活倍数超过对照组50%以上。实验结果提示,花色苷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它对一系列细胞核受体的激活作用有关;比较Cyanidin和C3G对核受体的激活能力,发现C3G的作用效果强于其苷元Cyanid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 核受体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转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3基因DNA甲基化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效果的关联性研究
15
作者 苏永健 杨删 +5 位作者 张家玮 曾婷 胡莉萍 陈世艺 罗丹 李海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5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3基因DNA甲基化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阻断效果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广西柳州市34家医院(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1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5家、一级乡镇卫生院28家)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3基因DNA甲基化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阻断效果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广西柳州市34家医院(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1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5家、一级乡镇卫生院28家)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产婴幼儿1205例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婴幼儿的HBV母婴阻断效果。选择HBsAg阴性婴幼儿作为对照组,HBsAg阳性婴幼儿作为病例组。收集两组外周静脉血标本提取DNA,对TLR3基因进行甲基化检测。结果有9例婴幼儿为HBsAg阳性,HBV母婴阻断失败率为0.75%;1196例婴幼儿为HBsAg阴性,HBV阻断成功率为99.25%。病例组cg17081048、cg25367691位点DNA甲基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g15851014、cg01481910、cg19849992、cg01036205、cg00305797位点DNA甲基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g17081048、cg01481910、cg19849992位点处于基因间区域;cg25367691位点处于基因的第1个外显子区域;cg15851014、cg01036205、cg00305797位点处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00~1500 bp。结论广西柳州市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效果较好。TLR3基因cg17081048、cg25367691、cg15851014、cg01481910、cg19849992、cg01036205、cg00305797位点的DNA甲基化水平可能与HBV母婴阻断效果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3基因 DNA甲基化 乙型肝炎病毒 阻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洛替尼联合氯喹对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增殖、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宁凯笛 周恬 项永晶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4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氯喹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K-RAS野生型EGFR野生型NSCLC细胞Spc-A1和K-RAS突变型EGFR野生型NSCLC细胞A549,将其分别分为4组,A、...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氯喹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K-RAS野生型EGFR野生型NSCLC细胞Spc-A1和K-RAS突变型EGFR野生型NSCLC细胞A549,将其分别分为4组,A、B、C组分别加入厄洛替尼、氯喹、厄洛替尼+氯喹各0.1 m L,D组加入等量培养基。培养72 h,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厄洛替尼、氯喹的联合指数(CI);培养48 h,采用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结果 A、B、C组细胞存活率均较D组降低(P均<0.05),C组细胞存活率较A、B组降低(P均<0.05),厄洛替尼、氯喹两药联用的CI<1。Spc-A1细胞A、B、C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1%、12.1%、48.9%,高于D组的8.3%(P均<0.05),A549细胞A、B、C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3%、13.4%、51.5%,高于D组的10.2%(P均<0.05),两种细胞的C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A、B组(P均<0.05);A、B、C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Ⅰ表达减少而LC3-Ⅱ表达增多(P均<0.05),C组较A、B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Ⅰ表达减少而LC3-Ⅱ表达增多(P均<0.05)。结论氯喹可增敏厄洛替尼对EGFR野生型NSCL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且增敏不受K-RAS基因表型限制;其机制可能与氯喹阻断细胞自噬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厄洛替尼 氯喹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K-RAS基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nsenoside F1 administration promotes UCP1-dependent fat browning and ameliorates obesity-associated insulin resistance
17
作者 Yuhan Meng Weili Li +7 位作者 Chenxing Hu Si Chen Haiyang Li Feifei Bai Lujuan Zheng Ye Yuan Yuying Fan Yifa Zhou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2061-2072,共12页
Obesity-induced type 2 diabetes is mainly due to excessive free fatty acids leading to insulin resistance.Increasing thermogenesis is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hypolipidemia and hypoglycemia.Ginsenoside is... Obesity-induced type 2 diabetes is mainly due to excessive free fatty acids leading to insulin resistance.Increasing thermogenesis is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hypolipidemia and hypoglycemia.Ginsenoside is a natural active component in Panax ginseng C.A.Meyer,and some of them enhance thermogenesis.However,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and target of ginsenosides enhancing thermogenesis.Using thermogenic protein uncoupling protein 1(UCP1)-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we identifi ed ginsenoside F1 as a novel UCP1 activator in the ginsenosides library.Using pull down assay and inhibitor interference,we found F1 binds toβ3-adrenergic receptors(β3-AR)to enhance UCP1 expression via cAMP/PKA/CREB pathway.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ability of F1 on energy metabolism in obesity-induced diabetic mice,including body weight,body composition and energy expenditure.The results of proteomics showed that F1 signifi cantly up-regulated thermogenesis proteins and lipolytic proteins,but down-regulated fatty acid synthesis proteins.Ginsenoside F1 increased thermogenesis and ameliorated insulin resistance specifi cally by promoting the browning of white adipose tissue in obese mice.Additionally,ginsenoside F1 improves norepinephrine-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in adipocytes and hepatocytes,and shows a stronger mitochondria respiration ability than norepinephrine.These fi ndings suggest that ginsenoside F1 is a promising lead compound in the improve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senoside F1 Uncoupling protein 1 β3-adrenergic receptor White adipose tissue browning Insulin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衰老细胞生物节律关键基因的调控作用观察
18
作者 刘佐君 刘宝华 孟凡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2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衰老细胞生物节律关键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传代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复制性衰老,获得衰老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加入50%的马血清刺激诱导细胞同步化,将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100 mmol/L的雷帕霉素和DMS...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衰老细胞生物节律关键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传代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复制性衰老,获得衰老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加入50%的马血清刺激诱导细胞同步化,将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100 mmol/L的雷帕霉素和DMSO培养24 h。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生物节律关键基因芳烃受体核转位蛋白3(BMAL1)、节律周期蛋白2(PER2)、蓝光受体蛋白1(CRY1)、孤儿核受体α(Rev-erbα)、孤核受体α(Rorα)mRNA表达,利用JTK-CYCLE软件分析各基因的节律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MAL1、PER2、CRY1蛋白表达。结果观察组PER2、CRY1、Rev-erbα、Rorα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BMAL1、CRY1、Rev-erbα、Rorα基因的节律周期为24 h,PER2基因的节律周期为28 h。观察组BMAL1、CRY1、Rorα基因的节律周期为24 h,Rev-erbα基因的节律周期为27.5 h,PER2的节律周期为24 h。观察组CRY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ER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MAL1 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雷帕霉素可以提高衰老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物节律关键基因BMAL1、PER2、CRY1、Rev-erbα、RorαmRNA的表达,缩短PER2的节律周期,对紊乱的节律钟功能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节律 雷帕霉素 生物节律关键基因 芳烃受体核转位蛋白3 节律周期蛋白2 蓝光受体蛋白1 孤儿核受体α 孤核受体α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