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α_(1)肾上腺素受体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
1
作者 史贝贝 王震 +2 位作者 王晓璇 周培岚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3,共8页
目的探究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在小鼠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DMED)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方法①取正常C57BL/6J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心、心尖、肺、肺大叶尖部、肝、肾、腹主动脉及脑组织(前额叶皮质、... 目的探究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在小鼠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DMED)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方法①取正常C57BL/6J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心、心尖、肺、肺大叶尖部、肝、肾、腹主动脉及脑组织(前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脑干、丘脑、嗅球和其余脑组织)中α_(1A)-AR、α_(1B)-AR、α_(1D)-AR、α_(2A)-AR、α_(2B)-AR和α_(2C)-AR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心、肺组织中基因表达差异。②C57BL/6J小鼠分为α_(2)肾上腺素受体(α_(2)-AR)拮抗剂阿替美唑(ATI 0.005、0.010、0.020、0.025、0.040和0.050 mg·kg^(-1),im)组及α_(1)-AR拮抗剂哌唑嗪(1 mg·kg^(-1),im)组,给药15 min后,两组iv给予DMED 0.2 mg·kg^(-1),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率和诱导时间。③C57BL/6J小鼠iv给予DMED(16.38、20.48、25.60、32.00、40.00和50.00 mg·kg^(-1)),观察24 h内小鼠死亡率,并拟合致死率的剂量-效应曲线和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D_(50))。将C57BL/6J小鼠分为ATI(1、2、4和8 mg·kg^(-1),im)组和哌唑嗪(1 mg·kg^(-1),im)组,给药15 min后,两组iv给予DMED(25.60 mg·kg^(-1)),记录小鼠24 h内死亡数,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①α_(1)-AR的3种亚型在小鼠各组织器官中均较高表达,α_(2A)-AR和α_(2C)-AR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较高,α_(2B)-AR基因在脑干和外周组织中表达较高。完整心脏组织及心尖、肺大叶尖部组织中α_(1)-AR各亚型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α_(2)-AR各亚型(P<0.05)。②ATI 0.005~0.050 mg·kg^(-1)剂量依赖性拮抗DMED 0.2 mg·kg^(-1)诱导的翻正反射消失,缩短小鼠的制动时间,哌唑嗪1 mg·kg^(-1)不能对抗DMED 0.2 mg·kg^(-1)的翻正反射消失效应。③DMED使小鼠死亡的LD_(50)为26.73 mg·kg^(-1),其95%CI为23.606~30.000 mg·kg^(-1),选择近LD_(50)的25.60 mg·kg^(-1) DMED作为后续毒性对抗的模型剂量。ATI 1、2、4和8 mg·kg^(-1)不能对抗DMED 25.60 mg·kg^(-1)致死作用,且高剂量ATI会使小鼠死亡率升高,死亡速度加快,相反哌唑嗪1 mg·kg^(-1)可显著降低DMED 25.60 mg·kg^(-1)的一日致死率(P<0.01)。小鼠给予DMED 25.60 mg·kg^(-1)后,肺部呈现明显淤血,HE染色显示,肺组织血管淤血明显,肺泡破裂,红细胞溢出,哌唑嗪能有效减轻肺组织损伤,但ATI可加重肺部出血。结论小鼠α_(1)-AR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心和肺组织中较高,且DMED的急性毒性作用可能与α_(1)-AR过度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_(1)肾上腺素受体 α_(2)肾上腺素受体 右美托咪定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药对小鼠睡眠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曲晶 梁宇涛 +5 位作者 韩磊 邢烨 王龙 林卓超 刘可鹏 时广森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8-506,共9页
肾上腺素β1受体基因的错义突变(ADRB1-A187V)导致人类自然短睡眠现象,并且导致体内该受体丰度下降。在临床使用中,睡眠障碍是β受体阻断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本研究评估了几类β受体阻断药对小鼠睡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数β受... 肾上腺素β1受体基因的错义突变(ADRB1-A187V)导致人类自然短睡眠现象,并且导致体内该受体丰度下降。在临床使用中,睡眠障碍是β受体阻断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本研究评估了几类β受体阻断药对小鼠睡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数β受体阻断药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觉醒、睡眠片段化和快速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睡眠)的减少。同时,本研究还比较了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和奈必洛尔(Nebivolol)对野生型和Adrb1-A187V突变小鼠模型睡眠结构和心脏功能剂量依赖性的影响。研究数据表明,与心脏效应相比,睡眠结构在更高剂量的美托洛尔下才受到显著影响。但是美托洛尔在睡眠结构或心脏功能方面未观察到显著的基因型间的差异。相比之下,突变小鼠对奈必洛尔的敏感性增加,这表现为睡眠片段化的加剧以及REM睡眠发生的减少。本研究结果将为最大程度避免睡眠障碍的发生和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睡眠 短睡眠基因 Adr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治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和电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喜林强 孙华鑫 +9 位作者 商鲁翔 王倩辉 宋洁 杨娜 张兴 迪拉热·太外库力 曼则热姆·热杰普 张玲 汤宝鹏 周贤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6-724,共9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Ab)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作用及电生理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四组:对照组(佐剂注射)、β1AAb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β1AR-ECL...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Ab)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作用及电生理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四组:对照组(佐剂注射)、β1AAb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β1AR-ECLⅡ)配以佐剂背部多点注射进行主动免疫,2 mg/(kg·次)]、吡格列酮组[与β1AAb组同等主动免疫8周后,吡格列酮灌胃2周,4 mg/(kg·d)]、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组[与β1AAb组同等主动免疫8周后吡格列酮灌胃+GW9662腹腔注射2周,其中吡格列酮予以4 mg/(kg·d),GW9662予以1 mg/(kg·d)]。每2周Powerlab多通道生理仪记录心电图,取血。基线和第10周记录超声心动图,10周后进行心电生理、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相较于对照组,β1AAb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较高、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缩短、激动-恢复间期(ARI)延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低;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阳性染色面积占比较低;线粒体形态异常及网络损伤明显,P均<0.05。而吡格列酮组较β1AAb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降低、VERP延长、ARI缩短;LVEF和LVFS恢复;GLUT1和CPT1a阳性染色面积占比增加;线粒体形态异常及网络损伤改善,P均<0.05。GW9662组较吡格列酮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较高、VERP缩短、ARI延长;LVEF和LVFS较低;GLUT1和CPT1a阳性染色面积占比低;线粒体形态异常及网络损伤未恢复,P均<0.05。结论:吡格列酮可降低β1AAb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室电传导和激动恢复时间异质性;并可在组织病理水平缓解β1AAb所致心室重塑,并伴随心室肌糖脂转运通道蛋白的上调和受损线粒体网络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室性心律失常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嘉莹 何利伟 庄英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5-1651,共7页
目的:分析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以及6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云浮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间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以及6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云浮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间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患者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型多态性,并根据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型多态性类别分为CC组(Arg389Arg,87例)、CG组(Arg389Gly,73例)和GG组(Gly389Gly,18例)三组。对比三组患者收集的入院临床资料[包括Killip分级、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DD),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和出院后通过门诊或电话对其进行6个月随访的结果(包括心率、NT-proBNP、CK-MB、LVEF、LVDD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178例STE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中CC组有87例(48.9%),CG组有73例(41.0%),GG组有18例(10.1%);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疾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Killip分级(Ⅲ和Ⅳ级)以及血清TNF-α、NT-proBNP、CK-MB、hs-CRP及LVEF和LVDD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GG组和CG组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CC组(P<0.05),而GG组的NT-proBNP和CK-MB结果显著低于CG组(P<0.05);统计三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显示CC组的总发生数为17例(19.5%),CG组的总发生数为5例(6.9%),GG组的总发生数为1例(5.6%),组间差异显著(χ^(2)=6.887,P<0.05)。结论: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STE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关,但与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短期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烷烃脱卤素酶标签α1A-肾上腺素受体色谱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5
作者 袁心怡 李良喜 +4 位作者 赵勤 张晓英 李倩 赵新锋 冀旭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5-942,共8页
受体色谱技术是将色谱技术的高分离能力和药物-受体间的高特异性识别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能够对中药等复杂体系中靶向活性成分进行高效筛选与准确辨识。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发展高效、温和、简便的固定化方法,使得固定化受体活性... 受体色谱技术是将色谱技术的高分离能力和药物-受体间的高特异性识别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能够对中药等复杂体系中靶向活性成分进行高效筛选与准确辨识。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发展高效、温和、简便的固定化方法,使得固定化受体活性得以保持。传统的以生物交联剂为核心的随意共价固定化技术存在反应特异性较差、需要纯化蛋白质等不足。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将卤代烷烃脱卤素酶(Halo)与6-氯己酸的特异性生物正交反应引入至α_(1A)-肾上腺素受体(α_(1A)-AR)的固定化过程,将Halo标签α_(1A)-AR一步固定至6-氯己酸修饰的氨丙基硅胶表面,无需对α_(1A)-AR进行纯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色谱法对Halo-α_(1A)-AR色谱固定相进行形貌及活性表征,证明受体已成功固定且具有特异性识别配体的能力,30天内稳定性良好。非线性色谱法研究结果显示:盐酸哌唑嗪、盐酸特拉唑嗪和乌拉地尔通过一类结合位点与Halo-α_(1A)-AR色谱固定相作用,结合常数分别为3.85×10^(5)、5.00×10^(5)和5.90×10^(5)L/mol;甲磺酸酚妥拉明和盐酸坦索罗辛在Halo-α_(1A)-AR色谱固定相上则存在两类位点,前者与受体亲和力分别为3.12×10^(6) L/mol和6.01×10^(5)L/mol,后者则为9.98×10^(5)L/mol和2.11×10^(4) L/mol。与传统物理吸附法或N,N′-羰基二咪唑法制备的α_(1A)-AR色谱柱相比,本文所用固定化方法无需纯化受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受体活性损失,实现了蛋白质一步固定化方法,亲和力测定值更接近于溶液中受体-药物的真值,为复杂体系靶向活性成分高效筛选与准确测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A-肾上腺素受体 卤代烷烃脱卤素酶 一步固定化 非线性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在不同α_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Ca^(2+)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陶亮 关永源 +2 位作者 葛慧 贺华 韩启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 了解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在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Ca2 +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用Fura 2荧光探针双波长测定细胞胞浆游Ca2 +浓度 ([Ca2 +]i)的方法 ,在分别转染了α1A、α1B和α1D肾上腺素受体cDNA的HEK2 93细胞 ,观察酪氨酸... 目的 了解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在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Ca2 +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用Fura 2荧光探针双波长测定细胞胞浆游Ca2 +浓度 ([Ca2 +]i)的方法 ,在分别转染了α1A、α1B和α1D肾上腺素受体cDNA的HEK2 93细胞 ,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和磷脂酶C抑制剂U7312 2 对激动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引起的 [Ca2 +]i 变化的影响。结果 预先用U7312 2 (0 1,10 ,5 0 μmol·L-1)与细胞共同孵育 10min ;用Genistein(10 ,10 0 ,2 0 0 μmol·L-1)与细胞共同孵育 1h。在分别转染了α1A、α1B和α1DcDNA的HEK2 93细胞 ,U73 12 2 和Genistein均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肾上腺 (10 μmol·L-1)引起的双相 [Ca2 +]i 的升高。在上述细胞 ,U7312 2 (5 0 μmol·L-1)能完全抑制肾上腺素引起的[Ca2 +]i 升高 ;而用最大有效浓度 10 0 μmol·L-1的Genistein只能部分抑制肾上腺素升高 [Ca2 +]i 的作用。结论 在HEK 2 93细胞 ,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 (α1A α1B和α1D)激动均能部分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引起Ca2 +释放和Ca2 +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蛋白激酶 Α1肾上腺素受体 HEK29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受体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静息心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俊萍 郭晓华 +2 位作者 孙淑艳 杨征 陈丽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3483-3486,共4页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静息心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3年1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门诊的高血压患者171例和血压正常者124例,采用听诊法检测受试者坐位静息心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酶片段长度...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静息心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3年1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门诊的高血压患者171例和血压正常者124例,采用听诊法检测受试者坐位静息心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高血压受试者和血压正常受试者β1-ARArg389Gly基因多态性。结果高血压受试者Arg/Arg、Arg/Gly、Gly/Gly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06%(101/171)、35.09%(60/171)、5.85%(10/171),血压正常受试者分别为43.55%(54/124)、45.97%(57/124)、10.48%(13/124)。高血压受试者与血压正常受试者3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0,P<0.05)。高血压患受试者Arg/Arg基因型静息心率最高(78±7)次/min,Gly/Gly基因型静息心率最低(72±8)次/min;Arg/Gly基因型静息心率居中(76±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99,P=0.004)。3种不同基因型男性和女性高血压受试者平均静息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600、5.010,P=0.002、0.009);3种不同基因型正常血压受试者无平均静息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24,P=0.260)。结论静息心率与基因型有关,高血压受试者的β1-AR 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静息心率相关;健康受试者β1-AR 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静息心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受体 肾上腺素β1 基因多态性 静息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抗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对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树岩 杨新春 +2 位作者 缪国斌 刘秀兰 张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Abs)阳性血清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膜上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应用全细胞钳制技术,定量观察并比较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Iso)和心力衰竭患者Abs阳性血清对豚鼠单个...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Abs)阳性血清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膜上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应用全细胞钳制技术,定量观察并比较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Iso)和心力衰竭患者Abs阳性血清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的ICa-L电流强度的影响。结果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Iso可使基础ICa-L峰值电流强度和标准电流密度从(997.09±227.5)pA和(8.20±0.86)pA/pF增大到(2241.01±348.5)pA和(18.98±1.18)pA/pF(P<0.01),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Esm)可以阻断这一作用。同样,心力衰竭患者Abs阳性血清可使基础ICa-L峰值电流强度从(963.57±207.56)pA增大到(1382.41±241.36)pA,标准电流密度从(8.14±0.72)pA/pF增大到(11.70±1.03)pA/pF(P<0.01),Esm也可阻断此作用。结论人类心脏Abs阳性血清对心肌细胞受体有异丙肾上腺素样激动剂效应,可能参与了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 膜片钳 钙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1A)-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活化T细胞核因子2稳定共表达细胞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璇 李玉蕾 +1 位作者 周培岚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7-594,共8页
目的建立α_(1A)-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AR)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活化T细胞核因子2(NFAT2)稳定共表达细胞。方法①将pcDNA3.1-α_(1A)-AR-3×FLAG重组质粒转染至U2OS-EGFPNFAT2细胞,经潮霉素B(Hygro-B)200 mg·L^... 目的建立α_(1A)-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AR)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活化T细胞核因子2(NFAT2)稳定共表达细胞。方法①将pcDNA3.1-α_(1A)-AR-3×FLAG重组质粒转染至U2OS-EGFPNFAT2细胞,经潮霉素B(Hygro-B)200 mg·L^(-1)压力筛选后加入α_(1A)-AR激动剂去甲肾上腺素(NE,10μmol·L^(-1))孵育30 min,通过高内涵筛选系统检测细胞核内绿色荧光强度,验证EGFP-NFAT2核转位,筛选得到稳定表达α_(1A)-AR的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该细胞和对照细胞U2OS-EGFP-NFAT2中α_(1A)-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③将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接种于96孔板,分别加入NE(10^(-8)~10^(-5) mol·L^(-1))或α2-AR激动剂右美托咪定(DMED,10^^(-8.8)~10^(-5) mol·L^(-1))孵育30 min,通过高内涵筛选系统检测EGFP-NFAT2核转位。④将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分为溶剂对照组、α1-AR拮抗剂萘派地尔(1μmol·L^(-1))组、NE(1μmol·L^(-1))组、萘派地尔+NE(各1μmol·L^(-1)共孵育)组、α2-AR拮抗剂阿替美唑(0.1μmol·L^(-1))组、DMED(0.1μmol·L^(-1))组、阿替美唑+DMED(各0.1μmol·L^(-1)共孵育)组和萘派地尔+DMED(萘派地尔1μmol·L^(-1)与DMED 0.1μmol·L^(-1)共孵育)组,药物孵育时间均为30 min,通过高内涵筛选系统检测EGFP-NFAT2核转位,验证该细胞α_(1A)-AR功能的特异性。结果①Hygro-B压力筛选得到58株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NE 10μmol·L^(-1)孵育后,其中50号细胞核内绿色荧光强度最强,故选定其为稳定共表达α_(1A)-AR和EGFPNFAT2的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②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可明显表达α_(1A)-AR蛋白,而对照细胞U2OS-EGFP-NFAT2中未见α_(1A)-AR蛋白表达。RT-qPCR结果显示,该细胞在传代5~20代内α_(1A)-AR mRNA均稳定表达,其表达水平为对照细胞的500~800倍。③NE或DMED使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中EGFP-NFAT2核转位明显增加,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5.94×10^(-7)和6.15×10^(-8) mol·L^(-1)。④与溶剂对照组和萘派地尔组比较,NE组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EGFP-NFAT2核转位明显增强(P<0.01),而萘派地尔+NE组EGFP-NFAT2核转位较NE组明显减弱(P<0.01)。与溶剂对照组和阿替美唑组比较,DMED组EGFP-NFAT2核转位明显增强(P<0.01),阿替美唑+DMED组EGFP-NFAT2核转位与DMED组比较无明显差别,而萘派地尔+DMED组EGFP-NFAT2核转位较DMED组明显减弱(P<0.01)。结论成功构建稳定共表达α_(1A)-AR和EGFP-NFAT2的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可用于靶向α_(1A)-AR化合物筛选和受体分子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A-肾上腺素能受体 活化T细胞核因子2 核转位 去甲肾上腺素 高内涵筛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及其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笑 杜芸辉 +1 位作者 左骞 刘慧荣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5-389,共5页
已知在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存在着高阳性率的针对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drenergic receptor,β1-AR)细胞外第二环的自身抗体(β1-adrenoceptor autoantibody,β1-AA),其可通过激活β1-AR-GsAC-cAMP-PKA途径,发挥类受体激动剂样的作用,并导... 已知在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存在着高阳性率的针对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drenergic receptor,β1-AR)细胞外第二环的自身抗体(β1-adrenoceptor autoantibody,β1-AA),其可通过激活β1-AR-GsAC-cAMP-PKA途径,发挥类受体激动剂样的作用,并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此外它还可以通过激活ERK1/2通路,诱发心肌肥大,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证实,β1-AA的类β1-AR激动剂样作用以及不脱敏性,可加重心脏毒性,导致心功能的恶化,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互为因果。本文就β1-AA的发现、研究进展及其参与心衰的机制做一综述,并提出其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衰发病机制研究中可能的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受体与CYP2D6基因多态性对美托洛尔抗高血压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承华 杨玉雯 曹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414-1418,共5页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受体与CYP2D6基因多态性对美托洛尔抗高血压治疗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安徽省皖南地区收集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和代谢酶细胞色素2136(CYP2D6)基因多态性检测,...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受体与CYP2D6基因多态性对美托洛尔抗高血压治疗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安徽省皖南地区收集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和代谢酶细胞色素2136(CYP2D6)基因多态性检测,将β1-AR 389位携带Arg的118例患者按照CYP2D6基因表型分为弱代谢组(PM组,55例)、中等代谢组(IM组,36例)和强代谢组(EM组,27例),给予相同剂量(100mg/d)美托洛尔,均分2次口服降压治疗,共随访4周,观察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PM、IM、EM组血压和心率均下降,尤以PM组血压和心率降幅最大,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β1肾上腺素受体和CYP2D6基因多态性与美托洛尔降压疗效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β1肾上腺素受体 CYP2D6 基因多态性 美托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对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美霞 王晓樑 +4 位作者 刘晓军 刘迎旭 贺忠梅 赵荣瑞 刘慧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43-748,共6页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对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以阐明该抗体参与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方法:用β1-AR细胞外第二环合成肽段免疫抗β1-AR自身抗体阴性大鼠(9周),定期检测...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对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以阐明该抗体参与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方法:用β1-AR细胞外第二环合成肽段免疫抗β1-AR自身抗体阴性大鼠(9周),定期检测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心功能、心肌组织凋亡现象和caspase-3,8,9活性。结果:(1)免疫组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逐渐升高并维持于高水平[1∶(1 280±0.07)];对照组始终在1∶10左右;(2)TUNEL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免疫组大鼠在免疫3、4、5周心肌组织发生明显凋亡,caspase-3,8活性增高,免疫7、9周心功能明显下降,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抗β1-AR自身抗体可能通过激活死亡受体途径促进在体大鼠的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最终引起心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心肌细胞 凋亡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主动脉狭窄大鼠血清β_1肾上腺素受体与M_2毒蕈碱受体自身抗体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支建明 范爱兰 +2 位作者 赵录英 武恒 赵荣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1-193,共3页
采用缩窄主动脉复制心功能不全大鼠模型 ,动态观察 (10周 )氯沙坦 (术后第 2周开始 ,5mg·kg- 1·d- 1,ig ,连续 8周 )治疗对模型大鼠血清 β1肾上腺素受体 (β1受体 )与M2 毒蕈碱受体 (M2 受体 )自身抗体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 ... 采用缩窄主动脉复制心功能不全大鼠模型 ,动态观察 (10周 )氯沙坦 (术后第 2周开始 ,5mg·kg- 1·d- 1,ig ,连续 8周 )治疗对模型大鼠血清 β1肾上腺素受体 (β1受体 )与M2 毒蕈碱受体 (M2 受体 )自身抗体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 ,缩窄主动脉组血清中两种受体自身抗体从术后 1周起阳性率 ,滴度逐渐升高 ;给予氯沙坦治疗不仅可抑制模型大鼠心脏功能和结构的改变 ,而且使两种血清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滴度明显降低。结果提示氯沙坦有抑制心脏 β1与M2 受体自身抗体产生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心脏肥厚 自身抗体 毒蕈碱性 β1肾上腺素受体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β_1-肾上腺素受体偏向激活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芸 邢晓为 +4 位作者 黄利华 刘心瑶 李莹 刘梅林 袁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183-1187,共5页
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drenergic receptor,β1-AR)是心脏肾上腺素受体的主要亚型,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的靶点。大量研究显示β1-AR激活GS-AC-c AMP-PKA经典信号通路调控心肌兴奋-收缩偶联。近年新发现,除经典调控通路外β1-AR... 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drenergic receptor,β1-AR)是心脏肾上腺素受体的主要亚型,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的靶点。大量研究显示β1-AR激活GS-AC-c AMP-PKA经典信号通路调控心肌兴奋-收缩偶联。近年新发现,除经典调控通路外β1-AR还参与偏向激活通路,通过级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产生有益的心脏效应,并可通过与β-arrestin相互作用调节多个miRNAs的表达,进一步调控心肌效应基因,参与心肌收缩等生理过程。心肌β1-AR偏向激活通路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心肌调控信号的新机制,而且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Β-ARRESTIN MIRNAS 偏向激活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15
作者 马晶 李黔 +3 位作者 孙中翠 郑铭 赵玉生 王士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8-361,共4页
目的观察β_1肾上腺素受体(β_1-AR)激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的影响。方法选择原代培养的Wistar大鼠胸主动脉VSMC并分7组:5%FBS组(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刺激组(A组)、NE+β_1-AR阻断剂组(B组)、异丙肾上腺素(ISO)刺激组(C组... 目的观察β_1肾上腺素受体(β_1-AR)激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的影响。方法选择原代培养的Wistar大鼠胸主动脉VSMC并分7组:5%FBS组(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刺激组(A组)、NE+β_1-AR阻断剂组(B组)、异丙肾上腺素(ISO)刺激组(C组)、ISO+β_1-AR阻断剂组(D组)、NE+蛋白激酶A阻断剂组(E组),NE+蛋白激酶抑制剂组(F组)。各组不同条件持续培养24 h后,以细胞划片法观察各组VSMC迁移距离的变化。另选VSMC加入10^(-4)~10^(-7)mol/L浓度NE刺激,观察其对细胞迁移效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C组VSMC迁移距离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D组迁移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NE浓度增加,VSMC迁移距离逐渐缩短,NE对于VSMC迁移的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F组VSMC相对迁移距离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β_1-AR激动可抑制VSMC迁移,此过程不依赖蛋白激酶A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肾上腺素β1 平滑 血管 细胞运动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K293细胞中细丝蛋白-C对α_(1A)-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作用的影响
16
作者 张坦 徐琦 +4 位作者 宋峣 徐明 陈凤荣 韩启德 张幼怡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目的 寻找与α1A 肾上腺素受体 (α1A AR)相互作用的胞浆内非G蛋白 ,研究蛋白对受体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 ,以人α1A AR胞浆内C末端 (α1A AR CT)为诱饵 ,筛选人脑cDNA文库 ,用 5 溴 4 氯 3 吲哚半乳糖苷 (X G... 目的 寻找与α1A 肾上腺素受体 (α1A AR)相互作用的胞浆内非G蛋白 ,研究蛋白对受体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 ,以人α1A AR胞浆内C末端 (α1A AR CT)为诱饵 ,筛选人脑cDNA文库 ,用 5 溴 4 氯 3 吲哚半乳糖苷 (X Gal)定性分析及邻硝基苯基 β D 半乳糖苷 (ONPG)定量分析对筛选出的阳性克隆细丝蛋白 C(FLNC)进行确证。采用脂质体转染及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探讨人胚胎肾 2 93(HEK2 93)细胞中FLNC对α1A A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结果 ①缺陷培养基筛选出FLNC的C末端部分片段可以与α1A AR CT在酵母中结合。②X Gal定性分析中 ,FLNC与α1A AR CT的共转子菌落 6h即呈现蓝色 ,而对照菌落颜色无变化 ;经ONPG定量分析发现 ,FLNC与α1A AR CT的共转子中 β 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大约是对照的 2~ 3倍(P <0 .0 1)。③编码FLNC的C末端片段的质粒瞬时转染于稳定表达全长α1A AR的HEK2 93细胞中 ,可以明显增强去氧肾上腺素 ( 10 μmol·L- 1,30min)激动α1A AR介导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1/ 2 )磷酸化作用。结论 FLNC的C末端部分片段可以与α1A AR CT在酵母中结合 ,并且增强HEK2 93细胞中α1A AR介导ER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茵 杂交 受体 肾上腺素α1 细丝蛋白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肥厚的影响
17
作者 严玲 王晋明 +3 位作者 王芳 梁远红 夏芳 宋晓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997-1001,共5页
目的 :观察阳离子脂质体 (DOTAP DOPE)介导的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反义寡核苷酸 (β1 AS ODN)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 :建立二肾一夹 (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反向寡核苷酸... 目的 :观察阳离子脂质体 (DOTAP DOPE)介导的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反义寡核苷酸 (β1 AS ODN)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 :建立二肾一夹 (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反向寡核苷酸组、反义寡核苷酸组和卡维地洛 (carvedilol)组。ODN与DOTAP DOPE以 1 2摩尔比混合 ,4周末尾静脉注射 0 .5mg·kg-1,卡维地洛 10mg·kg-1·d-1灌胃 4周。定期测血压 ,8周末测血流动力学参数 ,左室重量指数 (LVWI)及血浆内皮素 1(ET 1)浓度 ,并对LVWI与ET 1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与反向寡核苷酸组比 ,β1 AS ODN能降低血压最高达39mmHg并持续 2 7d(30 .4 4± 6 .5 0 ,P <0 .0 1) ,降低左室收缩压 (LVSP) (P <0 .0 5 )、左室舒张末压 (LV EDP) (P <0 .0 1) ,升高左室最大收缩和舒张速率 (±dp dtmax) (P <0 .0 1) ,降低LVWI(P <0 .0 5 )及血浆ET 1(P <0 .0 1) ;与卡维地洛组比 ,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LVWI与ET 1显著正相关 (r =0 .74 9,P <0 .0 1)。结论 :DOTAP DOPE介导的 β1 AS ODN单剂量静脉注射能持续降压 ,改善血流动力学 ,预防心肌肥厚 ,可能与其降低血浆ET 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 反义寡核苷酸 肾性高血压 血流动力学 心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易感性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温改艳 陆瑶 +4 位作者 邢晓为 李莹 黄芸 戴海将 袁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25-230,共6页
β_1肾上腺素受体(β_1adrenergic receptor,β_1-A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研究表明β_1-AR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发生、发展及临床药物疗效密切相关。β_1-AR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GsAC-c AMP-P... β_1肾上腺素受体(β_1adrenergic receptor,β_1-A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研究表明β_1-AR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发生、发展及临床药物疗效密切相关。β_1-AR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GsAC-c AMP-PKA)信号通路参与血压调控。同时,β_1-AR基因多态性是影响β-AR阻滞剂个体疗效差异的重要遗传因素。β_1-A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不仅揭示了调控高血压信号通路的新机制,而且为高血压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Β-受体阻滞剂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碱对大鼠海马脑片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勇 朱小南 +1 位作者 余剑平 陈汝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39,174,共5页
[目的]研究烟碱对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方法]将400μm厚的海马脑片置于预先经体积分数95%O2和5%CO2饱和的28℃人工脑脊液中孵育120 min后加入烟碱,终浓度为10μmol/L,分别于烟碱作用后30,60,90,120min,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 [目的]研究烟碱对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方法]将400μm厚的海马脑片置于预先经体积分数95%O2和5%CO2饱和的28℃人工脑脊液中孵育120 min后加入烟碱,终浓度为10μmol/L,分别于烟碱作用后30,60,90,120min,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脑片中β1-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海马脑片经烟碱作用后,β1-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表达明显增加,在60min时最为显著(P<0.05);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基因表达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但蛋白变化的高峰出现时间比mR-NA晚,且变化幅度更大。[结论]烟碱的急性刺激能使β1-AR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上调,其变化规律提示烟碱不仅调控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转录,同时也对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转录后进行调控,最终导致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蛋白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碱 受体 肾上腺素β1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4
20
作者 侯晓鸿 宁娜 +5 位作者 李杨 何金玲 燕子 原媛 王丽 王晓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21-1927,共7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_1-AA)引起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β_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抗原肽段主动免疫大鼠,应用SA-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β_1-AA的水平,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凋亡水平,Wes...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_1-AA)引起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β_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抗原肽段主动免疫大鼠,应用SA-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β_1-AA的水平,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及caspase-12的蛋白表达。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的β_1-AA处理H9c2心肌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采用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预处理H9c2心肌细胞,再给予β_1-AA干预,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主动免疫大鼠血清中β_1-AA水平在免疫2周时显著增加,进一步增加至8周,并且主动免疫2周大鼠心肌组织凋亡率明显升高,持续升高至8周。与对照组相比,主动免疫大鼠心肌组织中GRP78、CHOP及caspase-12的蛋白表达在免疫4周和8周时均明显增加。β_1-AA引起H9c2心肌细胞活力持续降低,凋亡明显增加。与β_1-AA单独处理组相比,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预处理H9c2心肌细胞可以有效逆转β_1-AA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加和活力下降。结论:β_1-AA可以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C/EBP同源蛋白 CASPASE-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