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 Stability of Isoflavones of Soybean Cultivar Evaluated by Genotype-genotype×environment(GGE) Biplot 被引量:1
1
作者 Han Ying-peng Lian Ming +3 位作者 Wang Jin-yang Wu De-peng Jing Yan Zhao Xu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9年第4期1-10,共10页
As one of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the isoflavones form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ybean[Glycine max(L.)Merr.]seeds.The total and individual isoflavone contents,a typical quantitative trait,were affected by signif... As one of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the isoflavones form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ybean[Glycine max(L.)Merr.]seeds.The total and individual isoflavone contents,a typical quantitative trait,were affected by significant genotypes of environments(GE)interaction and controlled by many genes with main or minor effects.In the present study,99 soybean cultivars,collected from northeastern China,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soflavone performances.Genotype-genotype×environment(GGE)biplot software demonstrated an ability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genetic main effects than solely on phenotypic perform.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system was used to extract and determine the isoflavone conten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st genotypes significantly varied among six tested environments.P40(Xiaolimoshidou)was the best-performed genotype with mean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for glycitein content across six different environments.P88(L-59Peking)was the super genotype with mean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n each tested environment for daidzein,genistein and the total isoflavone.E5(Gongzhuling in 2016)was the best environment for optimal environmental factor mining.P70(Charleston),P67(Baichengmoshidou)and P50(Jiunong 20)were the optimal genotypes with the highest field among 99 cultivars on each tested environment for genistein.P70(Charleston),P67(Baichengmoshidou)and P14(Hefeng 25)were the optimal genotypes with the highest field among 99 cultivars on each tested environment for daidzein.P40(Xiaolimoshidou),P45(Jinshanchamodou),P33(Dongnong 48)and P56(L-5)were the optimal genotypes with the highest field among 99 cultivars on each tested environment for glycitein.P70(Charleston)and P67(Baichengmoshidou)were the optimal genotypes with the highest field among 99 cultivars on each tested environment for the total isoflavone.GGE biplot was a rational method for stability and adaptation evaluation of soybean isoflavones,and could assist soybean breeder to select a good culture and a suitable tested site.It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breeding site and a selection site of soybean isoflavones.This study was valuable to identify genotypes with stable performances of isoflavones of these 99 cultivars for developing new cultiv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isoflavonE STABILITY genotype-genotype×environment(GGE)bip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 Analysis on Isoflavones in Douchi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Hui Liu Qing-ju Han P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0年第2期67-72,共6页
Douchi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ermented soybean food.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was applied to separate and identify 12 kinds of iso... Douchi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ermented soybean food.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was applied to separate and identify 12 kinds of isoflavones in Douchi within 16 min.The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an ACQUITY UPLC HSS T3 column with a gradient elution program where water containing 0.1%formic acid and acetonitrile containing 0.1%formic acid were used as mobile phases.Detection by using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of positive ion mode was applied in the mass spectrometry.Isoflavones were identified by determining the accurate mass and referring to references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CHI fermented soybean food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 isoflavonE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籽粒发育过程异黄酮及其组分的积累规律
3
作者 郁晓敏 袁凤杰 +3 位作者 傅旭军 杨清华 金杭霞 竹龙鸣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904-909,共6页
异黄酮是大豆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又称植物雌激素。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分析5个大豆品种(系)在籽粒发育过程中异黄酮总含量以及12种异黄酮组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籽粒的发育进程,5个大豆品种的籽粒异黄酮含量均不断提... 异黄酮是大豆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又称植物雌激素。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分析5个大豆品种(系)在籽粒发育过程中异黄酮总含量以及12种异黄酮组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籽粒的发育进程,5个大豆品种的籽粒异黄酮含量均不断提高,但其积累方式与速率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5个品种丙二酰染料木苷、丙二酰黄豆苷、染料木苷和黄豆苷等主要组成成分的含量占异黄酮总含量的比例变化趋势则各不相同;异黄酮主要生理活性成分染料木苷元和黄豆黄素苷元的积累规律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大豆籽粒异黄酮累积生理机制的研究,为高异黄酮优质大豆品种的选育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异黄酮 籽粒发育 积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黄浆水和豆胚芽中生物活性物质分析
4
作者 赵瑜 施润杰 +4 位作者 巩佳慧 汪生建 田景奎 陶益 李守信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8期82-85,91,共5页
对大豆黄浆水与豆胚芽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为其综合利用和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比色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黄浆水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千张黄浆水中的总固形物、总糖、异黄酮、皂苷、Na、K... 对大豆黄浆水与豆胚芽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为其综合利用和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比色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黄浆水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千张黄浆水中的总固形物、总糖、异黄酮、皂苷、Na、K、Ca、Mg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9%、14.2 g/L、0.194 g/L、0.867 g/L、0.843 mg/L、125.805 mg/L、0.937 mg/L、22.959 mg/L,而在豆干黄浆水中分别为3.0%、17.4 g/L、0.177 g/L、1.247 g/L、0.565 mg/L、106.450 mg/L、0.679 mg/L、15.923 mg/L。豆胚芽中异黄酮和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3.515、15.468 mg/g(以干质量计)。黄浆水中植酸质量浓度很低,可忽略不计。总糖和K质量浓度较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千张黄浆水和豆干黄浆水异黄酮及总皂苷质量分数接近,无显著差异。异黄酮质量分数约为0.18 kg/t,总皂苷质量分数约为1.00 kg/t。黄浆水和豆胚芽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浆水 豆胚芽 大豆异黄酮 大豆皂苷 苯酚-硫酸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添加大豆异黄酮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贝贝 武书庚 +3 位作者 张海华 张海军 郝二英 邱凯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5-306,共12页
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三种不同大豆异黄酮(SIF)产品对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清指标、卵巢功能和胫骨质量的影响。试验选取产蛋率相近的66周龄海兰褐蛋鸡43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 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三种不同大豆异黄酮(SIF)产品对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清指标、卵巢功能和胫骨质量的影响。试验选取产蛋率相近的66周龄海兰褐蛋鸡43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种大豆异黄酮产品,即SIF1、SIF2、SIF3。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IF1和SIF3可显著提高1~4、5~8和1~8周的产蛋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IF1和SIF3可显著提高第4周和第8周鸡蛋的哈氏单位(P<0.05),饲粮添加SIF1可显著提高第8周鸡蛋的蛋白高度(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IF1可显著降低血清MDA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SIF1和SIF3可显著提高血清中GSH-Px含量和E_2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SIF3可显著增加血清P_(4)含量和血清Ca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IF2和SIF3可显著增加卵泡总数、初级卵泡数、次级卵泡数和小白卵泡数(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IF1、SIF2和SIF3可显著提高胫骨钙和磷含量(P<0.05)。综上,SIF可能通过增加卵巢卵泡数量,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生殖激素含量和胫骨钙磷含量,进而改善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不同SIF产品的改善效果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产蛋后期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蛋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豆制品中功能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孙秀宇 杨杨 +6 位作者 马春敏 艾连中 王玉鑫 张慧敏 林枫翔 张修军 张娜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4-240,共7页
发酵豆制品因具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功能性成分,并对抗氧化活性具有积极影响而备受关注。豆制品经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的生物活性肽、游离氨基酸、异黄酮、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活性成分,丰富了其营养价值,使其在保健功能性膳食产业中... 发酵豆制品因具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功能性成分,并对抗氧化活性具有积极影响而备受关注。豆制品经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的生物活性肽、游离氨基酸、异黄酮、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活性成分,丰富了其营养价值,使其在保健功能性膳食产业中前景广阔。文章结合近年来发酵豆制品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进展,系统地总结了豆制品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营养物质,并归纳了发酵豆制品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机制,为促进发酵豆制品作为健康功能性食品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制品 抗氧化 活性肽 异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夏季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齐玉凯 薛永峰 +2 位作者 蔡军 尹玉港 朱沛霁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7-51,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夏季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将800只1日龄体重均重为(38.74±0.70)g的麻黄母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大豆异黄酮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2%... 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夏季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将800只1日龄体重均重为(38.74±0.70)g的麻黄母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大豆异黄酮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2%大豆异黄酮。试验期60d,分为1~20、21~40和41~60日龄3个阶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豆异黄酮组肉鸡60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大豆异黄酮组肉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大豆异黄酮组肉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显著提高(P<0.05),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在夏季肉鸡养殖中,饲粮添加0.02%大豆异黄酮可提高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屠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肉鸡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屠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调节HMGB1/RAGE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邢启峰 周金芳 张士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4-840,共7页
目的:探究大豆异黄酮(SIF)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低、高剂量SIF组(SIF-L、H组,300、450 mg/kg SIF),高剂... 目的:探究大豆异黄酮(SIF)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低、高剂量SIF组(SIF-L、H组,300、450 mg/kg SIF),高剂量SIF+HMGB1抑制剂甘草酸组(SIF-H+甘草酸组,450 mg/kg SIF+30 mg/kg甘草酸)和对照组(Control组),每组12只。采用TNBS/乙醇联合灌肠制备大鼠UC模型。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及疾病活动指数(DAI)。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色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测定血清IL-1β、TNF-α、IL-4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T、CD4^(+)T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血清IgA、IgG水平;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HMGB1、RAGE蛋白表达。结果:相比Control组,Model组DAI、血清TNF-α、IL-1β水平、IgA、IgG水平、结肠组织MDA水平、结肠组织HMGB1、RAGE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SOD水平、IL-4、CD3^(+)T、CD4^(+)T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T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黏膜出现破坏和损伤。与Model组相比,SIF-H组大鼠相关指标变化与上述相反(P<0.05),结肠组织损伤减轻。结论:SIF可能通过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增强UC大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高迁移率族蛋白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信号通路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引发处理对大豆芽苗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杨琳琳 李宁 +2 位作者 任芊瑶 刘宁 王丽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62-67,共6页
为促进优质大豆芽苗菜标准化生产的品质调控,设置了0,10,25,50和100 mmol·L^(-1)共5个NaCl浓度处理,探究NaCl引发处理对大豆芽苗菜生长指标(下胚轴、鲜质量)、生理代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异黄酮)及抗氧化防御系统... 为促进优质大豆芽苗菜标准化生产的品质调控,设置了0,10,25,50和100 mmol·L^(-1)共5个NaCl浓度处理,探究NaCl引发处理对大豆芽苗菜生长指标(下胚轴、鲜质量)、生理代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异黄酮)及抗氧化防御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大豆芽苗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异黄酮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NaCl浓度为25 mmol·L^(-1)时含量最高,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9.37%、6.14%、6.79%和31.13%;NaCl浓度为25 mmol·L^(-1)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最低。25 mmol·L^(-1)NaCl预处理通过优化渗透调节物质积累、激活抗氧化防御系统并促进功能成分合成,为芽菜高品质生产提供了精准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芽苗菜 引发效应 异黄酮 NACL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坝上长尾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睾丸发育及血浆生殖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利芹 官丽辉 利凯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坝上长尾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睾丸发育及生殖激素的影响。选取750只40周龄坝上长尾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鸡。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饲粮中分别添加5、10、15、20、25 mg/kg大豆... 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坝上长尾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睾丸发育及生殖激素的影响。选取750只40周龄坝上长尾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鸡。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饲粮中分别添加5、10、15、20、25 mg/kg大豆异黄酮。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63 d。结果显示,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坝上长尾鸡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坝上长尾鸡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Ⅲ组坝上长尾鸡的法氏囊指数分别比Ⅰ组、Ⅱ组和Ⅴ组显著提高16.09%、14.70%和22.67%(P<0.05);Ⅲ组坝上长尾鸡的脾脏指数比Ⅰ组显著提高17.98%(P<0.05)。Ⅲ组坝上长尾鸡的睾丸指数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提高了11.74%。Ⅲ组坝上长尾鸡的采精量、精子密度和有效精子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分别提高了9.52%、4.79%和8.97%。Ⅲ组坝上长尾鸡的睾酮(TESTO)含量分别比Ⅰ组、Ⅱ组和Ⅴ组显著提高10.42%、4.72%和6.42%(P<0.05);Ⅲ组坝上长尾鸡的黄体生成素(LH)含量分别比Ⅰ组、Ⅱ组和Ⅴ组显著提高7.63%、5.83%和10.12%(P<0.05)。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能够改善坝上长尾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睾丸发育、精液品质及血浆生殖激素的分泌水平,且最适添加量为1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坝上长尾鸡 免疫功能 睾丸发育 血浆生殖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次生代谢产物结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孟新静 杨旭 +3 位作者 孟德尚 王梦晗 王磊 刘振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5-47,共13页
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不仅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和油脂,还含有大量的活性次生代谢成分,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等。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多种生物活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综述了... 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不仅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和油脂,还含有大量的活性次生代谢成分,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等。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多种生物活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综述了近年来大豆中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的结构及活性化合物的功能及作用机制。鉴定得到的大豆异黄酮类共12个,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等发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骨质疏松症、抗氧化、抗炎、降血糖、抗肿瘤、抗中风、神经保护、保肝等作用。鉴定得到的皂苷类化合物共30个,具有抗炎、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肥胖、预防糖尿病以及抗肿瘤等作用,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NF-κB、MAPK、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和Nrf2等,这些次生代谢产物间因结构存在差异,活性侧重点不同,大豆异黄酮主要体现为植物雌激素活性,而大豆皂苷则以抗肿瘤、抗炎等为主。旨在为大豆次生代谢产物的深入挖掘提供依据,为大豆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次生代谢产物 大豆异黄酮 大豆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氮磷钾配施提升大豆产量、籽粒养分和异黄酮含量及土壤肥力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梦琪 邹文秀 +3 位作者 韩晓增 严君 陈旭 陆欣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21-2229,共9页
【目的】通过长期定位实验,探究长期不同氮磷钾肥配施对大豆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黑龙江省黑土区大豆产量、品质提升和土壤质量维持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田间试验始于1990年,以‘东生17’大豆为试验材料,设置了不施肥(CK... 【目的】通过长期定位实验,探究长期不同氮磷钾肥配施对大豆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黑龙江省黑土区大豆产量、品质提升和土壤质量维持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田间试验始于1990年,以‘东生17’大豆为试验材料,设置了不施肥(CK)、磷钾肥(PK)、氮钾肥(NK)、氮磷肥(NP)及氮磷钾平衡施肥(NPK)5个处理,系统分析不同氮磷钾肥配施下大豆产量及其矿物质(磷、钾、钙和铁元素)和异黄酮含量,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特征。【结果】与CK处理相比,PK、NK、NP及NPK处理均可提升大豆产量,增幅为5.1%~18.6%;大豆籽粒中钙、铁、钾元素和异黄酮含量均增加,增幅表现为NPK>NP>NK>PK,而籽粒中的磷元素含量对各施肥处理的响应并不显著。与不施肥及各缺素处理相比,NPK处理下钙、铁、钾和异黄酮含量分别增加了6.6%~12.6%、19.9%~54.6%、8.8%~16.3%和14.1%~58.0%。NPK处理下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与其他处理差异较小,而碱解氮、全磷、全钾、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多有显著提升,其中有效磷涨幅最高,达到80.0%;与NPK相比,NK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及NP处理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44.4%、19.7%和29.2%。4个施肥处理中,PK处理的增产率和增产值均处于最低水平,且未能有效提升大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氮肥的农学效率达到14.7 kg/kg,远高于磷、钾肥的1.1 kg/kg和1.3 kg/kg。氮磷钾肥配施处理大豆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结论】东北黑土区大豆生产中氮肥施用是必不可少,通过氮磷钾平衡施肥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大豆品质、培肥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平衡施肥 大豆 矿质元素 异黄酮 土壤肥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转化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奚佳玉 苏圆锦 +3 位作者 董树清 邵士俊 刘红 杨扶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26-334,共9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预防骨质疏松和增强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可以产生更多结构新颖的衍生物,提高生物利用度。常用的微生物有肠道菌群...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预防骨质疏松和增强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可以产生更多结构新颖的衍生物,提高生物利用度。常用的微生物有肠道菌群、内源性微生物和一些转化效果良好的菌株,转化反应类型有糖基化、甲基化、羟基化、氢化和水解反应等。黄酮类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以黄酮苷和苷元的相互转化为主,转化后可实现苷元类成分的大量富集。本文以大豆、陈皮、黄芩、淫羊藿中的黄酮为例,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可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转化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转化 大豆异黄酮 陈皮黄酮 黄芩黄酮 淫羊藿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渣大豆异黄酮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银 陈婧司 +3 位作者 沈子绮 何贵萍 张佳琪 吕远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7,共7页
研究酱渣大豆异黄酮的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选用5种树脂(AB-8、HPD300、ADS-7、DM301、D101)进行静态吸附试验,筛选吸附效果最好的树脂,再以动态吸附试验筛选最佳纯化工艺,最后研究纯化后酱渣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AB-... 研究酱渣大豆异黄酮的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选用5种树脂(AB-8、HPD300、ADS-7、DM301、D101)进行静态吸附试验,筛选吸附效果最好的树脂,再以动态吸附试验筛选最佳纯化工艺,最后研究纯化后酱渣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AB-8树脂的吸附效果最好,在流速1.5 mL/min、pH 3的条件下吸附0.6 mg/mL的样品溶液75 mL,再用100 mL 60%乙醇溶液解吸,样品纯度可由11.37%提升到55.84%;纯化后的酱渣大豆异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浓度为0.07 m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3.35%和98.67%。AB-8树脂可用于酱渣大豆异黄酮的分离纯化且效果较好,酱渣大豆异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渣 大豆异黄酮 大孔树脂 纯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_(3)、维生素C、大豆异黄酮对鸡蛋壳质量及钙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千惠 汪智云 +4 位作者 王焕斌 黄竹林 陈橙 伍志敏 齐德生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76,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剂量组合的25-羟维生素D_(3)、维生素C、大豆异黄酮对鸡蛋壳质量及钙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0μg/kg 25-羟维生素D_(3),0、50、100 mg/kg维生素C,0、5、10 mg/kg大豆异黄... 为探究不同剂量组合的25-羟维生素D_(3)、维生素C、大豆异黄酮对鸡蛋壳质量及钙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0μg/kg 25-羟维生素D_(3),0、50、100 mg/kg维生素C,0、5、10 mg/kg大豆异黄酮。选取972只50周龄的健康京粉一号蛋鸡,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预试期1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1)与0添加量相比,添加20μg/kg 25-羟维生素D_(3)可显著增加平均蛋重(P<0.05)。(2)在第5~6周,添加不同水平的25-羟维生素D_(3)、维生素C和大豆异黄酮均能显著提高蛋壳强度、蛋壳厚度(P<0.05)。(3)添加大豆异黄酮和维生素C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4)添加不同水平的25-羟维生素D_(3)、维生素C均可显著提高十二指肠中CaBP-D_(28k)及肾脏中CYP_(27)B_(1)表达量(P<0.05),添加5 mg/kg大豆异黄酮可显著提高子宫中ERα、CA_(2)表达量(P<0.05)。综上,(1)饲粮中添加25-羟维生素D_(3)、维生素C和大豆异黄酮均可提高蛋壳质量,最优组合为20μg/kg 25-羟维生素D_(3)、50 mg/kg维生素C和5 mg/kg大豆异黄酮。(2)25-羟维生素D_(3)通过促进十二指肠及肾脏中CaBP-D_(28k)表达,促进机体钙吸收和蛋壳钙沉积;维生素C通过提高十二指肠CaBP-D_(28k)、肾脏CYP_(27)B_(1)表达量,促进钙吸收和胫骨钙沉积;大豆异黄酮通过提高机体雌激素水平,促进子宫ERα、CA_(2)表达,促进胫骨钙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_(3) 维生素C 大豆异黄酮 蛋壳质量 钙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盐添加量对腐乳毛坯营养成分与质构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颖 贺羽 王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9-84,123,共7页
大豆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成为人类重要的零胆固醇非肉蛋白源,也是功能性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目前,发酵豆制品普遍存在于我国甚至整个亚洲,各国都有不同特色和风味的发酵豆制品。腐乳是源自中国的古老的发酵豆制品,已有1500年左右的发展... 大豆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成为人类重要的零胆固醇非肉蛋白源,也是功能性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目前,发酵豆制品普遍存在于我国甚至整个亚洲,各国都有不同特色和风味的发酵豆制品。腐乳是源自中国的古老的发酵豆制品,已有150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腐乳、豆豉、酱油、豆酱是我国传统的4种发酵型调味品。腐乳是由大豆制作而成,通过大豆先磨浆、后点浆的工艺形成豆腐白坯,先经前期发酵形成腐乳毛坯,再经后期发酵形成腐乳成品。腐乳的口感细腻、风味独特,相较于其他发酵豆制品,腐乳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其中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腐乳发酵过程中使用的大量食盐引发了人们对健康的担忧。该实验探究了不同食盐含量发酵的腐乳毛坯营养成分和质构特性的变化,具体内容:营养成分方面,腐乳毛坯水分、脂肪、水溶性蛋白、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化;质构特性方面,腐乳毛坯硬度、弹性、黏附性、内聚性和胶黏性的变化;腐乳毛坯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变化;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从而对不同食盐含量发酵的腐乳毛坯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腐乳毛坯的水分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随着食盐含量的减少呈现上升趋势;腐乳毛坯的水溶性蛋白含量、总酸含量、硬度、弹性、内聚性、胶黏性随着食盐含量的减少呈现下降趋势;食盐含量为10%时腐乳毛坯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低,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毛坯 营养成分 质构特性 大豆异黄酮 食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时玉强 马军 +3 位作者 李顺秀 赵洪兵 王兴煜 郭增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1,共5页
为了拓宽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范围,降低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考察了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酸沉温度下,大豆分离蛋白中主要大豆异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大豆乳清中粗蛋白质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大... 为了拓宽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范围,降低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考察了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酸沉温度下,大豆分离蛋白中主要大豆异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大豆乳清中粗蛋白质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大豆分离蛋白水合蓝光白度的变化,以及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酸沉温度从70℃升高到85℃,大豆异黄酮总量降低了43.84%,其中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分别降低了88.76%、83.95%,黄豆黄苷降到了检出限以下,而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含量分别提高了72.51%和143.47%,黄豆黄素的含量变化不显著;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乳清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和固形物含量不断降低,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粗蛋白质含量降低了25.12%,固形物含量降低了6.34%;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水合蓝光白度不断增加且增速不断提高,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水合蓝光白度增加了26.83%;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值不断降低,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凝胶值降低了57.02%。综上,高温酸沉可有效控制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水合蓝光白度和回收率,对开发低异黄酮含量的婴幼儿产品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高温酸沉 大豆异黄酮 大豆乳清 蓝光白度 凝胶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与大豆异黄酮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金玲 范秋丽 +5 位作者 王一冰 林厦菁 阮栋 罗琦丽 苟钟勇 蒋守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7-1867,共11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磷脂与大豆异黄酮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期通过营养调控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为促进黄羽肉鸡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采用2(添加或不添加...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磷脂与大豆异黄酮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期通过营养调控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为促进黄羽肉鸡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采用2(添加或不添加大豆异黄酮)×3(不添加磷脂、添加大豆磷脂或溶血磷脂)双因子设计。选用900只健康、体重一致的48日龄中速型黄羽肉鸡母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第1组饲粮添加3.00%菜籽油(对照组);第2组饲粮添加1.00%大豆磷脂,等量替代第1组饲粮中的菜籽油;第3组在第1组基础上添加500 mg/kg溶血磷脂;第4~6组分别在第1~3组基础上添加300 mg/kg大豆异黄酮。试验期32 d。于80日龄以重复为单位对肉鸡进行空腹称重并统计采食量,计算生长性能;每重复选取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肉鸡采血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取胸肌评价肉品质,并测定丙二醛(MDA)、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48~80日龄中速型黄羽肉鸡母鸡饲粮中添加磷脂与大豆异黄酮均可显著降低肉鸡死亡率(P<0.05),并且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粮中添加磷脂或大豆异黄酮均可显著降低血浆中的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MDA含量(P<0.05),均可显著增加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SG比值(P<0.05);饲粮中添加溶血磷脂或大豆异黄酮均能显著降低肉鸡肌肉蒸煮损失(P<0.05);饲粮中添加磷脂可显著增加宰后45 min胸肌肉色红度值(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大豆磷脂可以显著降低胸肌中MDA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可以显著增加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GSH含量以及胸肌中PUFA、n-3 PUFA、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P<0.05),并可显著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含量和胸肌中n-6 PUFA/n-3 PUFA值(P<0.05)。【结论】在48~80日龄中速型黄羽肉鸡母鸡饲粮中单独添加磷脂与大豆异黄酮均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胸肌中脂肪酸组成,提高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速型黄羽肉鸡 磷脂 大豆异黄酮 生长性能 肉品质 抗氧化性能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近况与展望 被引量:40
19
作者 殷丽君 李里特 +1 位作者 李再贵 辰巳英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2-154,共3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对一些研究报告分析表明:加工方法影响大豆制品中异黄酮的存在形式和生理活性,大豆制品中的异黄酮甙元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发酵及酶工程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基因型... 本文综述了近年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对一些研究报告分析表明:加工方法影响大豆制品中异黄酮的存在形式和生理活性,大豆制品中的异黄酮甙元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发酵及酶工程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基因型和环境的差异可以引起不同大豆品种中异黄酮含量的变化等;新型大豆异黄酮产品的开发大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加工方法 大豆制品 生理功能 含量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处理对大豆制品中异黄酮含量与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41
20
作者 张炳文 宋永生 +1 位作者 郝征红 迟玉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9,共4页
利用发酵大豆食品———豆豉与酸豆乳作为试验对象 ,通过与对照品比较 ,发现发酵处理对大豆食品中的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不大 ,但对其异黄酮的组分有较大的影响 ,发酵处理使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在 β 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游离型大豆异... 利用发酵大豆食品———豆豉与酸豆乳作为试验对象 ,通过与对照品比较 ,发现发酵处理对大豆食品中的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不大 ,但对其异黄酮的组分有较大的影响 ,发酵处理使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在 β 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 ,从而使发酵制品中的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处理 大豆制品 异黄酮含量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