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环境和水产品中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检测方法和检出情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琛 刘桂华 +4 位作者 秦逍云 刘红河 姜杰 杨胜园 袁冠湘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4-874,共11页
本文对蓝藻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L-alanine,BMAA)的结构形态、检测方法、环境和食物中的检出情况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研究结果表明,BMAA主要存在3种赋存形态(游离态、溶解结合态、沉淀结合态);环境和食物中的BMA... 本文对蓝藻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L-alanine,BMAA)的结构形态、检测方法、环境和食物中的检出情况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研究结果表明,BMAA主要存在3种赋存形态(游离态、溶解结合态、沉淀结合态);环境和食物中的BMAA类目前主要采用经过AQC衍生的LCMS/MS法检测,样品需经形态分离后、采用MCX固相萃取小柱处理.水环境、水产品和藻类保健品中BMAA类的污染已被大量报道.亚洲、北美洲、欧洲的相关环境和食物中均有一定的检出(检出浓度:水样<0.01—25.3μg·L^(-1);藻类<0.01—300μg·g^(-1);非鲨鱼水产品中0.08—115.3μg·g^(-1);藻类保健品中0.04—0.73μg·g^(-1)).BMAA存在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的现象,水产品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检出浓度就越高,如鲨鱼类产品中检出浓度高达34—2011μg·g^(-1),需要引起重视.我国目前对BMAA的相关研究还很有限,未来应加强检测方法、现场调查、风险评估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以全面了解我国人群对BMAA类物质的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 LC-MS/MS 水环境 水产品 藻类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的毒理学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爱峰 于仁成 +1 位作者 李锋民 王震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6,共5页
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非蛋白氨基酸。研究表明,BMAA能够损伤运动神经元。在自然环境中,BMAA可以沿食物链传递,具有生物放大现象,可能参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痴呆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大部分浮游蓝细菌(蓝藻... 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非蛋白氨基酸。研究表明,BMAA能够损伤运动神经元。在自然环境中,BMAA可以沿食物链传递,具有生物放大现象,可能参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痴呆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大部分浮游蓝细菌(蓝藻)能够产生BMAA,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蓝藻可能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本文对BMAA的理化性质、毒性、致毒机制、检测方法及其沿食物链的传递行为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蓝藻毒素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素类 β-n-甲氨基-l-丙氨酸 肌萎缩侧索硬化 帕金森病 痴呆 藻类 蓝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贝类样品中神经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超 邱江兵 +1 位作者 宋甲亮 李爱峰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1年第1期34-45,共12页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比较了两种亲水交互作用(hydrophilic liquid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column,HILIC)色谱柱和C18色谱柱分析扁玉螺(Neverita didyma)、脉红螺(R...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比较了两种亲水交互作用(hydrophilic liquid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column,HILIC)色谱柱和C18色谱柱分析扁玉螺(Neverita didyma)、脉红螺(Rapana venosa)、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等贝类样品中神经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L-alanine,BMAA)及其同分异构体化合物的性能。本研究采用Agilent 6430串联质谱对3批扁玉螺样品中的游离态、总溶解态和沉淀结合态BMAA毒素进行了分析,通过AB Sciex Qtrap 4500质谱分析了其他3种贝类样品的总溶解态BMAA。结果表明,4种贝类样品均含有BMAA和低浓度的2,4-二氨基丁酸(2,4-diaminobutyric acid,DAB),且扁玉螺中的β-氨基-N-甲基丙氨酸(β-amino-N-methylalanine,BAMA)含量较低,其他3种贝类含有较高浓度的BAMA,但均未检出N-2-氨乙基甘氨酸[N-(2-aminoethyl)glycine,AEG]。HILIC-MS/MS直接分析法获得的定量结果均高于AQC-柱前衍生法的定量结果,建议使用HILIC-MS/MS直接分析法对生物样品中的BMAA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变迁离子119->88和119->44的信号强度辅助定性,并使用前者的色谱峰面积进行定量计算,条件允许时可采用AQC-柱前衍生法进行辅助定性分析。本研究可为生物样品中BMAA毒素的检测分析提供重要的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神经毒素 亲水交互作用(HILIC)色谱柱 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的氯化降解 被引量:1
4
作者 曹雨 鲜啟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7-272,共6页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来检测水中BMAA,并以次氯酸钠为消毒剂进行模拟氯化,研究BMAA的氯化降解及环境因子对BMAA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亲水交换作用色谱柱建立的H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易操...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来检测水中BMAA,并以次氯酸钠为消毒剂进行模拟氯化,研究BMAA的氯化降解及环境因子对BMAA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亲水交换作用色谱柱建立的H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易操作,在2—5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且检出限低(0.2μg·L^(-1)).在常规条件下(Cl∶N=2∶1,T=20℃,p H=7),BMAA能通过氯化得到有效降解,2 h降解率达到80%,6 h降解率达到97%;低的Cl∶N,低温及碱性条件下,BMAA的降解率显著降低.研究结果为饮用水预氯化及氯化消毒去除BMAA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模拟氯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的脂肪酶酶促水解拆分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黄丽琴 杨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5-139,共5页
酶法拆分(±)-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其反应体系为:在含1 mmol(±)-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的100 mL 0.2 mol.L-1磷酸缓冲液(PBS)中,添加2 g聚乙二醇(PEG-6000),并用皱落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rugo... 酶法拆分(±)-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其反应体系为:在含1 mmol(±)-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的100 mL 0.2 mol.L-1磷酸缓冲液(PBS)中,添加2 g聚乙二醇(PEG-6000),并用皱落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rugosalipases,CRL)拆分,反应后分离得到R-(+)-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酶促反应的转化率,采用250 mm×4.6 mm,5μHypersil(ODS色谱柱,以甲醇与水混合液(体积比为80∶20)为流动相,230 nm为检测波长,外标法峰面积定量。(±)-N-(2,6-二甲苯基)-丙氨酸和其甲酯的回收率在91.5%-96.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 6-二苯基)- 皱落假丝酵母脂肪酶 拆分 转化率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6-二甲苯基)-N-酰基丙氨酸甲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红 蒋木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5-708,共4页
以α-氯丙酸为起始原料,甲酯化后得α-氯丙酸甲酯;在碘化钾催化下,α-氯丙酸甲酯与2,6-二甲基苯胺缩合获得中间体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再在室温下以吡啶作缚酸剂,与系列羧酸酰氯反应15 h,合成了12个新型N-(2,6-二甲苯基)-N-酰基... 以α-氯丙酸为起始原料,甲酯化后得α-氯丙酸甲酯;在碘化钾催化下,α-氯丙酸甲酯与2,6-二甲基苯胺缩合获得中间体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再在室温下以吡啶作缚酸剂,与系列羧酸酰氯反应15 h,合成了12个新型N-(2,6-二甲苯基)-N-酰基丙氨酸甲酯类目标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GC-MS、FTIR和元素分析确认。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杀菌、杀虫、除草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杀菌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 6-二苯基)-n-酰基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光性N-(2,6-二甲苯基)-N-酰基丙氨酸甲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7
作者 武中平 杨红 +1 位作者 倪珏萍 俞幼芬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104,共6页
以α-氯丙酸、甲醇、2,6-二甲基苯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了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以S(-)-α-甲基苄胺为化学拆分剂,利用非对映异构体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分离得到了R(+)、S(-)-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的两个旋光异构体和反-R... 以α-氯丙酸、甲醇、2,6-二甲基苯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了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以S(-)-α-甲基苄胺为化学拆分剂,利用非对映异构体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分离得到了R(+)、S(-)-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的两个旋光异构体和反-R(+)、反-S(-)、顺-R(+)和顺-S(-)-二氯菊酸的4个旋光异构体。两个N-(2,6-二甲苯基)-丙氨酸旋光异构体与甲醇反应得到两种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的旋光异构体。最后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的旋光异构体与二氯菊酰氯的7个异构体进行反应,合成了19个N-(2,6-二甲苯基)-N-酰基丙氨酸甲酯类化合物,其中18个具有旋光性。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经GC-MS、FTIR测定后确认。对19个标题化合物进行了杀菌、杀虫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较高的杀虫、杀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光性 拆分 N-(2 6-二苯基)-n-酰基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乙酸-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乳酸)的制备及表征
8
作者 徐盈 严琼姣 +1 位作者 李娟 李世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的带有反应活性基团的聚(乳酸-赖氨酸)共聚物,以改善聚乳酸的细胞亲和性。方法:以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和溴乙酰溴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单体3S-[4-(苄氧羰基氨基)丁基]-吗啉-2,5-二酮,再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3S-[4-(...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的带有反应活性基团的聚(乳酸-赖氨酸)共聚物,以改善聚乳酸的细胞亲和性。方法:以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和溴乙酰溴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单体3S-[4-(苄氧羰基氨基)丁基]-吗啉-2,5-二酮,再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3S-[4-(苄氧羰基氨基)丁基]-吗啉-2,5-二酮与D,L-丙交酯共聚,制备了聚(羟基乙酸-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乳酸),并用FT-IR,1H-NMR,13C-NMR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FT-IR,1H-NMR,13C-NMR谱图表明各步反应产物的生成,根据1H-NMR谱图中质子峰的积分面积之比得到共聚物中各单体的摩尔分数。结论: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被成功引入到聚乳酸主链中,且共聚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可通过投料比的不同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乙-N^ε-苄氧羰基-l--乳) 3S-[4-(苄氧羰基氨基)丁基]-吗啉-2 5-二酮 D L-交酯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月桂酰基氨基酸类分子间氢键作用及组装结构的对比研究
9
作者 徐凌云 梅啸 +5 位作者 裘子慧 王梅 徐颖 王文宝 史琪 姚志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25年第8期2253-2260,共8页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AAS)作为一种源自可再生生物资源的新型绿色环保替代品,正逐步取代传统表面活性剂。研究表明,AAS的物理化学特性深受其分子级结构影响。基于既往研究成果,本研究采用高分辨固体核磁共振(SSNMR)、X-射线粉末衍射(XRD...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AAS)作为一种源自可再生生物资源的新型绿色环保替代品,正逐步取代传统表面活性剂。研究表明,AAS的物理化学特性深受其分子级结构影响。基于既往研究成果,本研究采用高分辨固体核磁共振(SSNMR)、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差热同步分析(TG-DTA)技术,深入对比分析了固体N-月桂酰基-L-丙氨酰基-L-丙氨酸(N-lauroyl-L-alanyl-L-alanine,NLLALA)的氢键结构、局部动态学和分子组装形态。SSNMR结果显示,NLLALA分子间存在与N-月桂酰基-L-丙氨酸(N-Lauroyl-L-alanine,NLLA)类似的羧基间及酰胺基团间氢键作用,且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两种不同构型的组装结构。XRD与TG-DTA技术分析揭示,NLLALA分子有序度较低,在固态下呈现无序结构。进一步结合^(13)C-^(1)H FSLG-HETCOR实验与FTIR技术,我们发现NLLALA分子中存在COO^(-)离子基团,导致体系中存在无法形成羧基氢键的缺陷结构,这与NLLA有所不同。本研究为探索AAS类材料固态下的分子间氢键作用及组装结构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技术,为AAS体系的前期合成开发及其表征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核磁共振 氨基表面活性剂 N-月桂酰基-l-酰基-l- 氢键 组装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甲型H1N1猪源性流感诱导溶血性尿毒症1例
10
作者 王茂水 孙文青 +1 位作者 王新锋 王海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3-723,共1页
患者男,20岁,症状出现前健康,无特殊医学史,自述患病前未接触猪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因干咳、腰痛、发热.到医院就诊,体温38℃,检查显示:血小板:60×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18.9U/L,尿素氮14.6mmol/L,肌酐240.4... 患者男,20岁,症状出现前健康,无特殊医学史,自述患病前未接触猪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因干咳、腰痛、发热.到医院就诊,体温38℃,检查显示:血小板:60×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18.9U/L,尿素氮14.6mmol/L,肌酐240.4μmol/L:尿常规:尿蛋白(++),血红蛋白(+++),尿量700mL/d。采用RT.PCR技术检查该患者鼻拭子.结果为甲型H1N1猪源性流感病毒阳性。后转入山东省胸科医院东院区呼吸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H1N1流感 呼吸重症监护室 溶血性尿毒症 源性 氨基转移酶 山东省胸科医院 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官桥湖蓝藻毒素BMAA的生物累积与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咏梅 赵以军 +6 位作者 陈默 刘伟 陈慧宇 张泽慧 高健 田小方 焦一滢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29,共8页
鉴于蓝藻"水华"能产生新型神经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L-alanine,BMAA),并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水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进行传递;选取武汉东湖子湖-官桥湖,采用HPLC-MS/MS分析方法,在蓝藻水华暴发期间,测定... 鉴于蓝藻"水华"能产生新型神经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L-alanine,BMAA),并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水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进行传递;选取武汉东湖子湖-官桥湖,采用HPLC-MS/MS分析方法,在蓝藻水华暴发期间,测定湖水、蓝藻及鱼体内游离态和蛋白结合态BMAA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水体中未检测到溶解态BMAA(在检测限0.05μg/L以下),但在微囊藻细胞及鱼体内(干重)均能检测到,含量均值分别为(0.040±0.002)μg/g和(0.32±0.317)μg/g,说明官桥湖在暴发水华后,蓝藻产生了BMAA毒素且被鱼类吸收和放大;不同鱼体(干重)累积BMAA的程度不同,总BMAA含量(干重)分别为鳑鲏(0.243±0.205)μg/g,鲫(0.126±0.040)μg/g,鲤(0.613±0.120)μg/g,鲢(0.028±0.018)μg/g,鳙(0.039±0.021)μg/g,鳊(0.879±0.243)μg/g;鲤和鳊的富集浓度较高,且与其它几种鱼有显著性差异(P<0.05)。按照WHO生活饮用水安全标准的建议进行推算,官桥湖鱼肉EDI值(估算的每天摄入量)为1.015μg/(kg·d),显著低于估算出的TDI值(日容许摄入量)0.5mg/(kg·d),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急性中毒,但由于BMAA毒素为慢性毒素,不能忽视经常食用鱼肉后的累积风险。建议有关部门将东湖水产品的BMAA毒素纳入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毒素 β-n-甲氨基-l-丙氨酸 健康风险 官桥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毒素BMAA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的生长抑制作用研究
12
作者 李爱峰 刘建伟 +2 位作者 胡杨 付艺蕾 邱江兵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5-636,共12页
神经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L-alanine,BMAA)主要来自淡水或海洋环境中的蓝藻和硅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明显的生物放大作用,被认为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环... 神经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L-alanine,BMAA)主要来自淡水或海洋环境中的蓝藻和硅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明显的生物放大作用,被认为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环境因子。近年, BMAA及其同分异构体2,4-二氨基丁酸(2,4-diaminobutyric acid, DAB)在我国及其他多个沿海国家和地区的贝类水产品中被普遍检出,潜在威胁消费者健康和海洋生态安全。但目前有关BMAA对海洋微藻的化学生态学作用尚不清楚。为此,通过向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BMAA及20种蛋白氨基酸,探究了BMAA单独及其与氨基酸联合作用96 h对球等鞭金藻比生长率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微藻吸收外源BMAA的含量。结果表明,球等鞭金藻能吸收培养体系中的外源BMAA,吸收量与BMAA的添加浓度呈正相关,且进入细胞内的BMAA多半以溶解结合态形式存在;BMAA抑制批次培养的球等鞭金藻比生长率的96 h半效应浓度(96h-EC_(50))约为2μmol/L;与对照组相比,暴露于BMAA 96 h后球等鞭金藻细胞内酪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等15种氨基酸的合成量明显降低;除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外,其他17种氨基酸与BMAA联合暴露实验均增强了BMAA对球等鞭金藻比生长率的抑制效应,这可能与培养体系中的氨基酸促进了微藻吸收外源BMAA的能力有关。因此,海洋生态系统中BMAA毒素的化学生态学作用应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BMAA抑制球等鞭金藻有丝分裂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等鞭金藻 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 神经毒素 氨基 抑制效应 比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法同时测定蓝藻中BMAA和DAB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丛强 马泽民 +1 位作者 陈龙 杨品红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5期49-52,共4页
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测定经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氨基甲酸酯(AQC)柱前衍生后的两种神经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和2,4-二氨基丁酸(DAB),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方法在1.00μg/L~25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BMA... 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测定经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氨基甲酸酯(AQC)柱前衍生后的两种神经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和2,4-二氨基丁酸(DAB),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方法在1.00μg/L~25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BMAA和DAB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5μg/L和0.9μg/L。对空白蓝藻样品做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BMAA和DAB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2±4.0)%和(87.7±14.2)%,6次测定结果的RSD分别为2.6%~7.9%和2.1%~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n-甲氨基-l-丙氨酸 2 4-二氨基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蓝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毒素BMAA在淡水池塘水体中的健康风险及调控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笑笑 吴湘 +4 位作者 张爱 俞程强 杨林浩 孙怡 李珍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6-183,共8页
为掌握中国常见淡水养殖生态系统中神经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的污染水平,文章选取典型淡水养殖池塘的水体、底泥及6种水产品(河蚬、铜锈环棱螺、日本沼虾、中华绒螯蟹、青鱼和鲫)进行BMAA的含量检测,在此基础上开展BMAA对人体... 为掌握中国常见淡水养殖生态系统中神经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的污染水平,文章选取典型淡水养殖池塘的水体、底泥及6种水产品(河蚬、铜锈环棱螺、日本沼虾、中华绒螯蟹、青鱼和鲫)进行BMAA的含量检测,在此基础上开展BMAA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估。同时采用L-半胱氨酸修饰后的氧化石墨烯为载体,结合化感物质“没食子酸”,制备新型化感缓释抑藻剂,研究其抑藻作用和调控BMAA毒素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上述6种水产品中BMAA的EDI值(估计每日摄入量)均远小于TDI值(每日容许摄入量),其浓度水平也远低于GV值(建议安全标准限值),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较低;没食子酸浓度为12.5 mg/L制备的新型化感缓释抑藻剂既能保证较好的抑藻效果,又能有效调控BMAA毒素污染,添加7d后BMAA总量下降69.72%;经生物急性毒性测试发现,新型化感缓释抑藻剂具有良好的生态安全性,可应用至实际养殖池塘水体水华处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 淡水养殖池塘 健康风险评估 化感缓释抑藻剂 BMAA污染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诊断原发性肝癌少见心脏转移1例
15
作者 孙建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84-1584,共1页
患者男40岁,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因胸闷、气急、双下肢水肿来院检查。查体:消瘦,血压140/85 mmHg,心室率72次/min、律齐,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殊。实验室检查提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腹部超声检查示:右肝... 患者男40岁,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因胸闷、气急、双下肢水肿来院检查。查体:消瘦,血压140/85 mmHg,心室率72次/min、律齐,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殊。实验室检查提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腹部超声检查示:右肝内探及3个高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最大肿块大小约35.3 mm×32.5 mm。门静脉内径正常、血流通畅,未见团块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心脏转移 彩超诊断 氨基转移酶 实验室检查 胎蛋白升高 腹部超声检查 双下肢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