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C-TiB_(2)/Al-xSi-4.5Cu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
作者 梁艳峰 刘逍恂 +1 位作者 夏峰 郭巧琴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2-97,共6页
根据TiB_(2)与TiC原位粒子的形成温区,设计粒子的原位反应路径,在铸造Al-xSi-4.5Cu(x=7,2,18,wt%)合金熔体内成功制备TiB_(2)与TiC双相粒子。借助OM、SEM、EDS等方法观察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并测试其维氏硬度,探究基体合金中Si含... 根据TiB_(2)与TiC原位粒子的形成温区,设计粒子的原位反应路径,在铸造Al-xSi-4.5Cu(x=7,2,18,wt%)合金熔体内成功制备TiB_(2)与TiC双相粒子。借助OM、SEM、EDS等方法观察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并测试其维氏硬度,探究基体合金中Si含量对原位TiB_(2)与TiC粒子分布及复合材料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Si含量的复合材料均可以通过原位自生法获得微纳米尺度的TiB_(2)与TiC双相粒子,但随着Si含量增加,原位粒子在Si相附近团聚加剧;当Si含量为12wt%时,复合材料硬度达到极值,为173.56 HV;当Si含量增加到18wt%时,TiC粒子发生失稳分解,导致了复合材料硬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U合金 al基复合材料 TIC TiB_(2) 原位自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合金化的β-Mo(Si,Al)_2自蔓延高温合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颖 赵瑞霞 +2 位作者 叶国田 马红红 张宗涛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4-187,共4页
为了研究添加Al粉对自蔓延高温合成β-Mo(Si,Al)2的影响,以Si、M0和Al粉为原料,按照化学式Mo(Si1-xAl)2(x分别取0、0.1、0.2、0.3、0.4,即Al取代Si物质的量依次为0、10%、20%、30%、40%)配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制... 为了研究添加Al粉对自蔓延高温合成β-Mo(Si,Al)2的影响,以Si、M0和Al粉为原料,按照化学式Mo(Si1-xAl)2(x分别取0、0.1、0.2、0.3、0.4,即Al取代Si物质的量依次为0、10%、20%、30%、40%)配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制备了不同Al含量的β-Mo(Si,Al)2,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相组成和产物形貌分析。结果表明:Al的加入有利于自蔓延反应进行得更加完全,在自蔓延过程中,Al进入到MoSi2晶格中,发生Al、Si取代,当Al取代Si物质的量达到40%时,仍能实现Al的合金化,生成高温相β-Mo(Si,Al)2,并且随着Al的添加会使自蔓延合成产物的晶格发生严重变形。通过SEM观察发现:加入Al粉的合成产物形貌都呈现出小颗粒的聚集状态,且小颗粒为球形或接近等轴状,颗粒平均粒径为2—5μm,说明自蔓延合成产物的形貌继承了Mo粉的原始形貌,而与Al粉加入量没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mo(si al)2 MOsi2 自蔓延合成 合金化 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区激光熔化成形TiB_(2)/Al-Si-Mg大尺寸复杂构件 被引量:1
3
作者 廉清 肖亚开 +6 位作者 孙华 赵鑫光 尹健 吴一 王洪泽 郑凯特 黄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4-1163,共10页
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形大尺寸复杂构件厚度多样、成形高度较高、方向复杂,需要研究构件微观组织均匀性和力学性能稳定性。本文以SLM成形TiB_(2)/Al-Si-Mg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复合材料多级微观组织,对比不同成形厚度、高度、方向下... 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形大尺寸复杂构件厚度多样、成形高度较高、方向复杂,需要研究构件微观组织均匀性和力学性能稳定性。本文以SLM成形TiB_(2)/Al-Si-Mg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复合材料多级微观组织,对比不同成形厚度、高度、方向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表现出熔池特征结构,细小等轴晶粒组织均匀分布且随机取向,纳米TiB_(2)颗粒在材料内部弥散分布。随成形厚度增加,复合材料伸长率保持稳定,抗拉强度受本征热处理影响略微增大;在不同成形高度下,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保持稳定;在不同成形方向下,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保持稳定,伸长率受熔池结构影响在水平方向略高。基于以上结果,成功制备大飞机舱门铰链臂(588 mm×318 mm×470 mm)复杂结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TiB_(2)/al-si-Mg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复杂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熔化制备Al-Si-Al_(2)O_(3)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4
作者 赖旭平 李天方 +1 位作者 刘瑞 孙红亮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4-136,142,共4页
采用光学显微、XRD、SEM和EDS分析了Si含量分别为10.00wt%、7.64wt%的Al-Si-Al_(2)O_(3)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形貌以及物相组成。结果表明:Al-10.00wt%Si试样的组织细小,孔隙率较高。基体晶粒Al呈细小圆形,Si颗粒主要在基体晶界周围聚集长... 采用光学显微、XRD、SEM和EDS分析了Si含量分别为10.00wt%、7.64wt%的Al-Si-Al_(2)O_(3)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形貌以及物相组成。结果表明:Al-10.00wt%Si试样的组织细小,孔隙率较高。基体晶粒Al呈细小圆形,Si颗粒主要在基体晶界周围聚集长大,部分向基体晶粒内部生长;而Al-7.64wt%Si试样组织略微粗大,孔隙率较低。基体晶粒Al呈不规则形状,Si颗粒聚集长大现象更为明显。原位反应成功进行,Al-10.00wt%Si复合材料以Al为基体生成的Al_(2)O_(3)是增强相;另一生成物Si没有细小弥散的分布于Al基体中,而是聚集附着在基体Al晶界周围,且有部分SiO_(2)残留存在于基体晶界周围。在加热升温过程中,混合原料只出现了部分熔化现象,金属液滴从混合原料中析出,凝结为含Al量极高的合金液滴。合金液滴致密度较高,固溶体呈枝晶状,Si呈条状或针状;且有小颗粒第二相的存在,含有Al、Si、C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熔化 感应加热 显微组织 al-si-al_(2)O_(3)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Cu addi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r-modified Al-10Mg_(2)Si cast alloys
5
作者 WU Xiao-feng WANG Zhen-cheng +5 位作者 CHENG Ting WANG Ke-yan XIANG Jun ZHAO Rong-da CHEN Shun-hua WU Fu-f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795-806,共12页
The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ypoeutectic Al-10Mg_(2)Si cast alloys with different Cu contents and 0.45 wt.% Er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n optical microscop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 The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ypoeutectic Al-10Mg_(2)Si cast alloys with different Cu contents and 0.45 wt.% Er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n optical microscop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an electronic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Results showed that Cu and Er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grain size of the eutectic Mg;Si phase from 15.4 μm for the base alloy to 5.8 μm for the alloy with 1.5 wt.% Cu and 0.45 wt.% Er.Meanwhile, the needle-like β-Al5Fe Si phase was modified to fine sized irregular shaped Cu, Er and Fe-rich particles with the additions of Cu and Er. The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the Al-10Mg_(2)Si as-cast alloys were simultaneously improved by the additions of Cu and Er, and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yield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increase from 223 MPa,136 MPa and 2.1% to 337 MPa, 169 MPa and 4.7%, respectively. The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of Mg_(2)Si on Al P was avoided by forming Cu, Er and P-containing phases, due to the additions of Cu and Er. Moreover, the Cu and Er atomic clusters and their intermetallic segreg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eutectic Mg_(2)Si and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the eutectic Mg_(2)Si, which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eutectic Mg_(2)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_(2)si alloy CU ER eutectic Mg_(2)si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i,Al)_2高温抗氧化涂层的形貌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肖来荣 蔡志刚 宋成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53,共4页
采用料浆烧结法在铌合金C-103基体表面制备Mo(Si0.6,Al0.4)2高温抗氧化涂层,利用SEM、EDS、XRD等仪器分析研究涂层的结构、元素分布、相分布与抗氧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之间达到冶金结合,通过扩散形成中间结合层;在高温氧... 采用料浆烧结法在铌合金C-103基体表面制备Mo(Si0.6,Al0.4)2高温抗氧化涂层,利用SEM、EDS、XRD等仪器分析研究涂层的结构、元素分布、相分布与抗氧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之间达到冶金结合,通过扩散形成中间结合层;在高温氧化环境下,Mo(Si0.6,Al0.4)2涂层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氧化膜分为两层:外层主要为Al2O3,内层为Al2O3、SiO2、3Al2O3·2SiO2和HfO2相的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 al)2 铌合金 高温抗氧化 涂层 氧化膜 扩散阻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Pr对Al_2O_3-SiO_2(sf)/Al-S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谢勇 李文芳 +1 位作者 黄鹰 揭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4-557,共4页
本文研究几种稀土Pr含量的硅酸铝短纤维增强铝硅复合材料在常温及 2 0 0℃下的拉伸性能 ,并对Pr元素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 ,添加Pr元素可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而对复合材料高温性能的改善更为明显。但Pr含量有一定... 本文研究几种稀土Pr含量的硅酸铝短纤维增强铝硅复合材料在常温及 2 0 0℃下的拉伸性能 ,并对Pr元素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 ,添加Pr元素可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而对复合材料高温性能的改善更为明显。但Pr含量有一定的范围 ,对室温性能有利的Pr含量在 0 2 %~ 0 3%左右 ,而在高温下 ,随Pr含量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Pr A12O3-siO2(sf)/alsi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i2-Mo5Si3-Mo5SiB2/SiC配对副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颜建辉 康蓉 +2 位作者 黄金鑫 汪异 康永海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6-373,共8页
MoSi2-Mo5Si3-Mo5SiB2/SiC复合材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高温耐磨材料,但MoSi2-Mo5Si3-Mo5SiB2/SiC/SiC配对副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尚不清楚.本文中通过销-盘式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考察了MoSi2-Mo5Si3-Mo5SiB2/SiC/SiC配对副在不同温度(... MoSi2-Mo5Si3-Mo5SiB2/SiC复合材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高温耐磨材料,但MoSi2-Mo5Si3-Mo5SiB2/SiC/SiC配对副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尚不清楚.本文中通过销-盘式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考察了MoSi2-Mo5Si3-Mo5SiB2/SiC/SiC配对副在不同温度(25~1 000℃)和载荷下(2.5~10 N)的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试验温度和载荷对MoSi2-Mo5Si3-Mo5SiB2/SiC/SiC配对副的摩擦系数影响较大,而对其磨损率影响较小.载荷为5 N时,在25~1 000℃区间,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在0.11~0.43和0.513×10-7~0.544×10-7 mm3/(N·m)范围;在25~400℃时,磨损机制以轻微的氧化和黏着磨损为主,在600~1 000℃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氧化和黏着磨损.在1 000℃时,随着载荷(2.5~10 N)的增加,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为0.29~0.38和0.540×10-7~0.547×10-7 mm3/(N·m);载荷为2.5~10 N时,始终存在黏着和氧化磨损;载荷为7.5~10 N时,材料磨损表面还伴随碾压塑性变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2-mo5si3-mo5siB2/siC siC 摩擦磨损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粉、Si粉对低碳Al_2O_3-C滑板显微结构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飞 朱伯铨 +1 位作者 李享成 朱越男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为了改善低碳Al2O3-C滑板的高温力学性能,在质量分数65%的电熔白刚玉颗粒、25%的白刚玉细粉、6%活性α-Al2O3粉、4%的石墨+炭黑、外加4%酚醛树脂的滑板配料中,分别以3%(w)的Al粉或Si粉或3%(w)Al粉+3%(w)Si粉等量替代白刚玉细粉,混匀后在... 为了改善低碳Al2O3-C滑板的高温力学性能,在质量分数65%的电熔白刚玉颗粒、25%的白刚玉细粉、6%活性α-Al2O3粉、4%的石墨+炭黑、外加4%酚醛树脂的滑板配料中,分别以3%(w)的Al粉或Si粉或3%(w)Al粉+3%(w)Si粉等量替代白刚玉细粉,混匀后在150 MPa下压制成140 mm×25 mm×25 mm的试样,经200℃24 h干燥,1 400℃埋焦炭处理3 h后,检测其高温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并分析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单加Al粉的试样高温抗折强度高于单加Si粉的,但前者热震后残余抗折强度比后者低;与单加Al粉或Si粉的试样相比,同时加Al粉和Si粉的试样具有更高的高温抗折强度和更优的抗热震性。力学性能的变化与试样中原位生成的非氧化物相密切相关:在单加Al粉或Si粉的试样中分别有棒状AlN晶须或纤维状SiC晶须生成;而同时加Al粉和Si粉的试样中除了有AlN晶须和SiC晶须生成外,还原位生成了六角板状的SiAlON相,并相互交织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 si al2O3-C滑板 高温力学性能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对原位自生Mg_2Si/Al复合材料的变质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孝良 周崎 王喆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5-117,120,共4页
采用稀土元素Nd对原位自生Mg2Si/Al复合材料进行变质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金相显微镜等方法分析了变质前后合金的微观组织;并对Nd的变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原位自生Mg2Si/Al复合材料中添加适量的Nd对初生和共晶Mg2Si能够同... 采用稀土元素Nd对原位自生Mg2Si/Al复合材料进行变质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金相显微镜等方法分析了变质前后合金的微观组织;并对Nd的变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原位自生Mg2Si/Al复合材料中添加适量的Nd对初生和共晶Mg2Si能够同时起到良好的变质作用。当Nd含量达到0.5%时,初生Mg2Si的形貌由粗大的树枝状或多角形块状转变为细小的块状,平均尺寸由47.5μm减小到13.0μm;共晶Mg2Si也由粗大的片状转变为细小的片状、纤维状或点状。其变质机理可能与Nd元素富集于Mg2Si相固-液界面降低Mg2Si相与Al液间界面张力及由富集所引起的成分过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2si/al复合材料 ND 变质 初生和共晶Mg2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1-x)Srx)2Al4Si5O(18)陶瓷的显微结构与微波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开新 杨岳强 +2 位作者 郑鹏 徐军明 秦会斌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5-579,共5页
采用固相烧结反应法制备(Mg1-xSrx)2Al4Si5O18陶瓷.Sr掺杂促进低温相β-Mg2Al4Si5O18向高温相α-Mg2Al4Si5O18转变,并拓宽了(Mg1-xSrx)2Al4Si5O18陶瓷的致密化烧结温度范围.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在0≤x<0.2范围内,(Mg1-xSrx)2Al4Si5O18... 采用固相烧结反应法制备(Mg1-xSrx)2Al4Si5O18陶瓷.Sr掺杂促进低温相β-Mg2Al4Si5O18向高温相α-Mg2Al4Si5O18转变,并拓宽了(Mg1-xSrx)2Al4Si5O18陶瓷的致密化烧结温度范围.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在0≤x<0.2范围内,(Mg1-xSrx)2Al4Si5O18陶瓷以(Mg,Sr)2Al4Si5O18堇青石固溶体形式存在;在0.6<x≤1.0范围内,以(Sr,Mg)Al2Si2O8固溶体存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Sr掺杂可以有效地降低Mg2Al4Si5O18陶瓷的气孔率与微裂纹,促进SrAl2Si2O8锶长石晶粒生长与均匀分布.在0≤x≤0.4范围内,(Mg1-xSrx)2Al4Si5O18陶瓷介电常数基本保持在7.0左右.在0.6≤x≤1.0范围内从7.0增加到8.5.Qf值在0≤x≤0.2范围内从24100 GHz显著地提高到38900 GHz,然后逐渐降低至SrAl2Si2O8的14500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2al4si5O18 Sral2si2O8 微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_3N_4-Fe对Al_2O_3-SiC-C质铁沟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邓小玲 孙加林 +2 位作者 陈俊红 张厚兴 洪彦若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2-84,共3页
利用Si3N4 的优良性质及金属塑性相Fe的作用 ,将其添加到高炉出铁沟用Al2 O3-SiC -C浇注料中 ,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对高温处理后试样强度、显气孔率测试以及对氧化层的SEM分析 ,结果表明 ,添加适量的Si3N4 -Fe ,材料的... 利用Si3N4 的优良性质及金属塑性相Fe的作用 ,将其添加到高炉出铁沟用Al2 O3-SiC -C浇注料中 ,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对高温处理后试样强度、显气孔率测试以及对氧化层的SEM分析 ,结果表明 ,添加适量的Si3N4 -Fe ,材料的显气孔率降低 ,强度提高 ,抗氧化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3N4-Fe al2O3 siC 铁沟浇注料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显气孔率测试 氧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合成法制备Al/Mg_2Si复合材料 被引量:5
13
作者 臧树俊 胡春霞 周琦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3,共6页
利用燃烧合成法制备Al/Mg2Si复合材料并探讨Al/Mg2Si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预热速率、压坯压力、Mg粉粒度、Al体积分数等对产物的影响.研究表明:预热速率越大,反应产物的致密度越高;压坯压力越大,产物的致密度越高,但压坯压力在50... 利用燃烧合成法制备Al/Mg2Si复合材料并探讨Al/Mg2Si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预热速率、压坯压力、Mg粉粒度、Al体积分数等对产物的影响.研究表明:预热速率越大,反应产物的致密度越高;压坯压力越大,产物的致密度越高,但压坯压力在50%~80%时,产物致密度最高;Mg粉粒度越小,产物致密度越高;随着舢体积分数的增加,体系反应持续时间相应延长,当Al体积分数为20%时,产物的致密度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合成 al MG2si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Al/Mg_2Si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琦 臧树俊 +3 位作者 马勤 贾建刚 席光兰 安亮 《有色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9,13,共5页
通过热爆反应模式制备不同Al含量的Al/Mg2Si复合材料,用XRD研究产物物相组成,用SEM观察其微观组织形貌,并对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孔隙率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随Al体积含量的增加,Al/Mg2Si复合材料的硬度呈线性降低,而孔隙率则呈对数关... 通过热爆反应模式制备不同Al含量的Al/Mg2Si复合材料,用XRD研究产物物相组成,用SEM观察其微观组织形貌,并对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孔隙率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随Al体积含量的增加,Al/Mg2Si复合材料的硬度呈线性降低,而孔隙率则呈对数关系降低。初生Al晶粒沿着Mg2Si的晶界析出长大。应用真空感应炉减少了Mg的挥发,缩短了试样的制备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al/Mg2si复合材料 热爆 al 真空感应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铁在Al_2O_3-SiC-C质铁沟浇注料中的防氧化行为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俊红 孙加林 +2 位作者 邓小玲 占华生 洪彦若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将Al_2O_3-SiC-C系铁沟浇注料及分别添加 8% (质量分数)氮化硅、氮化硅铁的浇注料试样在空气中进行 1500℃ 3h热处理后,分别对氧化层进行形貌(SEM)及能谱分析(EDS),并结合热力学分析了氮化硅铁的防氧化行为:高温氧化气氛下,表面氮化硅... 将Al_2O_3-SiC-C系铁沟浇注料及分别添加 8% (质量分数)氮化硅、氮化硅铁的浇注料试样在空气中进行 1500℃ 3h热处理后,分别对氧化层进行形貌(SEM)及能谱分析(EDS),并结合热力学分析了氮化硅铁的防氧化行为:高温氧化气氛下,表面氮化硅铁中的Si3N4首先氧化生成SiO2,构成氧化层的主体;随着铁相材料的氧化,形成的氧化铁不但降低了氧化层的熔点,而且降低了熔体的粘度,增进熔体在材料表面上的润湿性及流动性,形成覆盖于材料表面的氧化层而阻止碳素氧化,使其具有比纯氮化硅更好的防氧化性能;另外,由于氮化硅铁在Al2O3 -SiC-C系材料中加入量少,而且试样内部的铁不是以氧化铁形式存在的,故对材料高温使用性能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沟浇注料 氮化硅铁 al2O3-siC-C 熔体 加入量 氧化铁 si3N4 氧化层 铁相 防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掺杂Al_2O_3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6
16
作者 伏春平 孙凌涛 程正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2-146,共5页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对纯Al2O3和Si掺杂的Si0.167Al0.833O1.5,Si0.25Al0.75O1.5晶体体系的能带结构、态密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发现:随着Si在Al2O3晶体中所占比例的增加,体系能隙变小,在Si0.25Al0.75O1.5晶体体系中能隙已降到2.5 e V,...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对纯Al2O3和Si掺杂的Si0.167Al0.833O1.5,Si0.25Al0.75O1.5晶体体系的能带结构、态密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发现:随着Si在Al2O3晶体中所占比例的增加,体系能隙变小,在Si0.25Al0.75O1.5晶体体系中能隙已降到2.5 e V,表明该体系为半导体材料;而在掺杂的体系中有数条分散的能带穿过了费米能级,即可以预测该掺杂体系有特别的光电性质;同时对比纯Al2O3和Si掺杂的Si0.167Al0.833O1.5,Si0.25Al0.75O1.5晶体体系的总态密度,发现掺杂体系的价带和导带向低能区域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al2O3 能带结构 si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和Al-Si加入量对Al_2O_3-C材料高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石凯 罗焰 钟香崇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7-100,107,共5页
在板状刚玉颗粒、板状刚玉细粉、α-Al2O3微粉和石墨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65%、27%、6%和2%的Al2O3-C材料中,分别以5%、8%和11%的Al粉或Al-Si复合粉(8%Al+1.5%Si和8%Al+3%Si)替代等量的板状刚玉细粉,外加3.5%的热固性树脂混... 在板状刚玉颗粒、板状刚玉细粉、α-Al2O3微粉和石墨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65%、27%、6%和2%的Al2O3-C材料中,分别以5%、8%和11%的Al粉或Al-Si复合粉(8%Al+1.5%Si和8%Al+3%Si)替代等量的板状刚玉细粉,外加3.5%的热固性树脂混练均匀,成型后于800℃埋炭热处理3h。在埋炭条件下检测试样400-1400℃的热态抗折强度、200-1400℃的应力-应变、常温~1500℃的热膨胀率以及试样的抗热震性和抗氧化性,并对部分试样进行了XRD、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的热态抗折强度表现出先降低,后快速升高,最后慢速升高的变化趋势;温度≥1000℃时,试样的热态抗折强度随Al粉加入量的增多而提高;在加入Si粉后,试样的热态抗折强度进一步提高。(2)试样在低温时即产生塑性变形,一直到1400℃仍处于塑性变形阶段。(3)试样的抗热震性随Al粉加入量的增多而提高,在加入Si粉后继续小幅提高。(4)试样的抗氧化性随Al粉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加入Si粉后由于形成致密的氧化层结构,抗氧化性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 si al2O3-C材料 抗折强度 应力-应变 热膨胀率 抗热震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Mg_2Si_4O_(10)F_2、H_2Mn_8O_(16)·1.4H_2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在高浓度LiCl水溶液中的离子交换行为 被引量:6
18
作者 娄太平 李大纲 +1 位作者 潘蓉 张慧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39-843,共5页
研究了用功能材料Li_2Mg_2Si_4O_(10)F_2(LHT)、H_2Mn_8O_(16)·1.4H_2O(CRYM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LTAP)分别去除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功能材料分别对溶液中的杂质Fe... 研究了用功能材料Li_2Mg_2Si_4O_(10)F_2(LHT)、H_2Mn_8O_(16)·1.4H_2O(CRYM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LTAP)分别去除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功能材料分别对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有很高的选择性,除杂效果明显.分析和研究了这几种功能材料在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分别与Fe^(3+)、K^+和Na^+的交换行为.结果表明,在高浓度氯化锂溶液中这几种功能材料与杂质交换的动力学行为可近似用JMAK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Mg2si4O10F2 H2Mn8O16·1.4H2O Li1.3Ti1.7al0.3(PO4)3 LICL 水溶液 离子交换行为 氯化锂 杂质 功能材料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生成TiB_2/Al-Si-Mg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0
19
作者 韩延峰 刘相法 边秀房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40-845,共6页
结合LSM法和MCR法原位反应生成TiB2 粒子增强Al Si Mg复合材料。研究发现 :原位生成TiB2 粒子呈等轴状且尺寸 <1μm ,大都均匀分布在共晶组织中 ,与共晶Si交织在一起 ,在α(Al)中只有少量的TiB2 粒子 ;原位TiB2 粒子可明显强化Al Si... 结合LSM法和MCR法原位反应生成TiB2 粒子增强Al Si Mg复合材料。研究发现 :原位生成TiB2 粒子呈等轴状且尺寸 <1μm ,大都均匀分布在共晶组织中 ,与共晶Si交织在一起 ,在α(Al)中只有少量的TiB2 粒子 ;原位TiB2 粒子可明显强化Al Si Mg复合材料 ,且随着TiB2 粒子数量的增加 ,强化效果也随之提高 ,而且延伸率也略有升高 ,如 6 %TiB2 /ZL10 4复合材料室温拉伸强度可达 2 96MPa ,延伸率为 5 .5 %;热处理 (T6)可将共晶Si由原先的连续棒状变为孤立的颗粒状 ,大幅度提高材料抗拉强度 ,使 6 %TiB2 /ZL10 4复合材料室温拉伸强度达386MP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al-si-Mg复合材料 原位反应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g添加量对Al-Mg-Si合金的显微组织和Mg_(2)Si相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唐玲 夏鹏举 李文虎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0,共7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分析了Al-8.8Mg-9.2Si、Al-12.6Mg-7.4Si、Al-15.4Mg-9.8Si三种不同Mg_(2)Si含量的合金在金属型下的铸态凝固组织演化。结果表明,合金的凝固路径为L→L_(1)+Mg_(2)Si→L_(2)+Mg_(2)Si...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分析了Al-8.8Mg-9.2Si、Al-12.6Mg-7.4Si、Al-15.4Mg-9.8Si三种不同Mg_(2)Si含量的合金在金属型下的铸态凝固组织演化。结果表明,合金的凝固路径为L→L_(1)+Mg_(2)Si→L_(2)+Mg_(2)Si+(Al+Mg_(2)Si)_(二元共晶)→Mg_(2)Si+(Al+Mg_(2)Si)_(二元共晶)+(Al+Mg_(2)Si+Si)_(三元共晶),室温下的凝固组织为一定量的初生Mg_(2)Si相、二元共晶和三元共晶集群构成。随着Si含量和Mg含量的增加,初生Mg_(2)Si相的数量增加,其生长形态由八面体多边形向二次枝晶壁较为发达的树枝晶状转变,共晶Mg_(2)Si相的形态并没有明显的转变。通过对比Al-12.6Mg-7.4Si、Al-15.4Mg-9.8Si合金的凝固组织形貌,发现共晶晶胞的纵横比率累积值随着计算Mg_(2)Si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计算Mg_(2)si含量 初生相 纵横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