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霞 庞劲松 +2 位作者 亓宝 胡兰娟 袁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7244-17245,17248,共3页
[目的]研究小麦多倍化初期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生长17d的人工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第五代)及其父本粗山羊草、母本硬粒小麦的叶片为材料,采用pNPG法测定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而研究了... [目的]研究小麦多倍化初期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生长17d的人工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第五代)及其父本粗山羊草、母本硬粒小麦的叶片为材料,采用pNPG法测定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而研究了六倍体小麦多倍化初期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二倍体父本TQ27中β-葡萄糖苷酶的比活力略高于四倍体母本TTR04,但差异不显著。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AT5中β-葡萄糖苷酶的比活力最低,与其父本TQ27、母本TTR04中β-葡萄糖苷酶比活力差异显著。TQ27、TTR04和AT5中β-葡萄糖苷酶的平均比活力分别为62.36、64.66和24.15U/(μg.h)。[结论]异源多倍化初期六倍体小麦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较其双亲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异源多倍化初期 β-葡萄糖苷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刃天青还原的荧光方法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5
2
作者 程鑫 张珩 马济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0-363,共4页
建立了一种简单的荧光分析方法实现了对β-葡萄糖苷酶的定量分析检测。其原理是底物2-O-β-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AA-2βG)在β-葡萄糖苷酶的水解作用下生成抗坏血酸,后者将刃天青还原生成具有强烈荧光的试卤灵,通过溶液荧光强度的变... 建立了一种简单的荧光分析方法实现了对β-葡萄糖苷酶的定量分析检测。其原理是底物2-O-β-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AA-2βG)在β-葡萄糖苷酶的水解作用下生成抗坏血酸,后者将刃天青还原生成具有强烈荧光的试卤灵,通过溶液荧光强度的变化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抗坏血酸浓度在3~400μmol/L范围内与反应体系在585 nm处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81。并基于此实现了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定量检测:β-葡萄糖苷酶的浓度在1~30 U/L范围内与溶液在585 nm处的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5,检出限为1.0 U/L。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灵巧,检测范围较宽,可实现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定量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活性 刃天青 试卤灵 抗坏血酸 荧光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活性β-葡萄糖苷酶丹贝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思静 裴颖 +3 位作者 高美须 李淑荣 王志东 范蓓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59-1164,共6页
本文以大豆为原料,少孢根霉为发酵菌株,在研究蒸煮时间、接种量和发酵时间3个单因素条件对丹贝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影响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方法,以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为响应值,进一步优化丹贝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蒸... 本文以大豆为原料,少孢根霉为发酵菌株,在研究蒸煮时间、接种量和发酵时间3个单因素条件对丹贝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影响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方法,以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为响应值,进一步优化丹贝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蒸煮时间为20min,接种量为1.50%,发酵时间为36h的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为345.63U,这可为丹贝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贝 β-葡萄糖苷酶活性 少孢根霉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高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株筛选 被引量:26
4
作者 侯晓瑞 王婧 +3 位作者 杨学山 盛文军 祝霞 韩舜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39-143,共5页
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成熟葡萄浆果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得到的115株酵母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的平板初筛,摇瓶复筛,对高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株进行WL营养培养基和赖氨酸培养基初步分类以及26S r ... 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成熟葡萄浆果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得到的115株酵母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的平板初筛,摇瓶复筛,对高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株进行WL营养培养基和赖氨酸培养基初步分类以及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6株酵母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商业酵母ICV-D254酶活性相似,酶活力可达(51.40±4.74)m U/m L,其中菌株QLFE、MQFEH-1、MQFSC-3、MQFEH-2和MQFSM-3为酿酒酵母属,菌株QLFE-4为梅奇酵母属,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筛选 β-葡萄糖苷酶活性 鉴定 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缺氧-好氧系统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研究
5
作者 罗翠 李茵 李再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3-35,45,共4页
文章通过对厌氧-缺氧-好氧系统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研究,了解其与生化参数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用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可代替MLSS、MLVSS或VSS/SS来表征微生物的活性;系统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COD关系密切,且随污泥负荷的增加而增大;... 文章通过对厌氧-缺氧-好氧系统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研究,了解其与生化参数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用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可代替MLSS、MLVSS或VSS/SS来表征微生物的活性;系统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COD关系密切,且随污泥负荷的增加而增大;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总有机碳去除的TOC的关系与COD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活性 COD 污泥量 总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璞 魏亮 +4 位作者 魏晓梦 祝贞科 袁红朝 李巧云 吴金水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82-1288,共7页
温度是土壤酶活性的关键非生物影响因子,调控着土壤物质周转过程.为了探究温度变化对稻田土壤有机质周转及其关键胞外酶活性的影响,设计室内培养试验,分别在5、15、25和35℃下测定亚热带稻田土壤BG(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探究温度对... 温度是土壤酶活性的关键非生物影响因子,调控着土壤物质周转过程.为了探究温度变化对稻田土壤有机质周转及其关键胞外酶活性的影响,设计室内培养试验,分别在5、15、25和35℃下测定亚热带稻田土壤BG(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探究温度对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与碳氮转化过程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w(DOC)(DOC为可利用态碳)、w(NH4+-N)和w(MBC)(MBC为微生物生物量碳)在5~25℃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第15天时BG活性达到306.57~437.75 nmol/(g·h),并随温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在第3、75天时,25℃下BG活性为184.46~207.60 nmol/(g·h).土壤酶活性的Q10(温度敏感性)在15℃升至25℃时表现出正响应(Q10=1.5),而在5~15℃和25~35℃时Q10<1,表现为消除效应.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温度作为关键影响因子,升温显著改变了土壤中w(DOC)、w(NH4+-N)、w(MBC)、w(MBN)(MBN为微生物生物量氮),进而影响土壤BG活性;土壤中w(MBC)对BG活性具有直接的显著负影响作用.研究显示,对参与稻田土壤碳转化BG酶活性的温度敏感性及其与土壤关键理化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量化,有助于深入开展水稻土碳循环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土壤温度 可利用态养分 β-1 4-葡萄糖活性 温度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豆脂氧合酶的制备及其酶学活性的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茹 崔晓东 +2 位作者 李玉英 李晨 王转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5-159,共5页
从黑豆种子中分离纯化1种黑豆脂氧合酶——bs LOX,对其酶学活性及降解花色苷等性质进行初步研究。采用缓冲液抽提、硫酸铵沉淀、透析、阳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层析等方法纯化出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bs LOX;分别以亚油酸钠和对硝基苯基-... 从黑豆种子中分离纯化1种黑豆脂氧合酶——bs LOX,对其酶学活性及降解花色苷等性质进行初步研究。采用缓冲液抽提、硫酸铵沉淀、透析、阳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层析等方法纯化出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bs LOX;分别以亚油酸钠和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p-nitrophenylβ-D-glucopyranoside,p NPG)为反应底物鉴定bs LOX的脂氧合酶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从黑豆种子中纯化获得的bs LOX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eresis,SDS-PAGE)图谱显示单一条带,分子质量约为95 k D。酶活性分析表明,纯化的bs LOX以亚油酸钠为底物时,酶活力为13 U/m L;当以p NPG为底物在405 nm波长处检测到了对硝基苯酚的生成,从而推测bs LOX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高效液相色谱实验结果表明bs LOX可以降解花色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O-葡萄糖苷)为花色素(矢车菊素、矮牵牛素)。由于降解作用不完全,继而发现花色素能抑制bs LOX的酶活性。bs LOX是黑豆中的一种兼具β-葡萄糖苷酶功能的蛋白质,而花色素可能是天然的bs LOX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 脂氧合 β-葡萄糖苷酶活性 花色 花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尔勒香梨果实细胞壁和水解酶活性变化
8
作者 高敏 《中国果业信息》 2016年第2期55-55,共1页
据《果树学报》2015年第32期《“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中细胞壁组分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作者许娟)报道,为揭示“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期质地变化机理,定期检测果实发育期细胞壁含量、细胞壁组成物质含量、果胶酶、纤维素酶和β-... 据《果树学报》2015年第32期《“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中细胞壁组分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作者许娟)报道,为揭示“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期质地变化机理,定期检测果实发育期细胞壁含量、细胞壁组成物质含量、果胶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壁组分 库尔勒香梨 水解活性 活性变化 梨果实 β-葡萄糖苷酶活性 果实发育期 细胞壁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异淀粉酶基因ISA1及其启动子的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钱峰 张桂云 +3 位作者 于恒秀 辛世文 顾铭洪 刘巧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8,共7页
利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水稻异淀粉酶基因ISA1在各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籽粒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该基因只在发育籽粒中表达。同时,克隆了ISA1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1kb和2.1kb两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并分别与GUS报告基因融合,... 利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水稻异淀粉酶基因ISA1在各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籽粒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该基因只在发育籽粒中表达。同时,克隆了ISA1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1kb和2.1kb两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并分别与GUS报告基因融合,经农杆菌介导转入水稻中。对转基因水稻植株中GUS活性的定性与定量结果表明,2.1kb的ISA1启动子具有很好的胚乳表达特异性,与内源基因定量表达分析的结果一致;而1.1kb的ISA1启动子则不具备该表达特性,它在胚乳、茎、茎节及谷壳中都有很高的表达。这可能是因为2.1kb启动子中含有抑制目的基因在茎等组织或器官中表达的顺式作用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异淀粉1 基因表达 启动子分析 实时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β-葡萄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EA——一种新的、重要的海洋生态学参数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天凌 徐美珠 +1 位作者 张瑶 王斐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53-461,共9页
细菌胞外酶作为海洋环境中有机物与细菌相互作用的中介 ,其活性高低反映了细菌对相关有机组分的改造程度及该有机组分对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贡献 .胞外酶活性 (extracellularenzymeactivity ,EEA)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有着重要意... 细菌胞外酶作为海洋环境中有机物与细菌相互作用的中介 ,其活性高低反映了细菌对相关有机组分的改造程度及该有机组分对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贡献 .胞外酶活性 (extracellularenzymeactivity ,EEA)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概述了胞外酶活性特征、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 ;台湾海峡胞外酶活性研究原理 ,现场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分析了台湾海峡 β 葡萄糖苷酶与细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活性 生态学关键参数 海洋生态学 微生物 台湾海峡 β-葡萄糖苷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苜蓿细胞基因转化
11
作者 杨茁萌 李林 +4 位作者 陈颖 何光明 王东江 木合塔尔 梁永亮 《草食家畜》 1996年第S1期44-46,共3页
本文采用叶盘法,利用pBI121质粒转化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taciens)LBA4404菌株转化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高分化系MX1和MX2叶片,用荧光法检测了转化后培养34—108天不同生长时期的愈伤组织中GUS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所... 本文采用叶盘法,利用pBI121质粒转化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taciens)LBA4404菌株转化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高分化系MX1和MX2叶片,用荧光法检测了转化后培养34—108天不同生长时期的愈伤组织中GUS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所有被检测样品均有GUS基因的表达,转化效率高,结果稳定.转化后108天愈伤组织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S)的活性为最高,达48.075nmol/min·mgFW.是对照的12倍,并且GUS基因的表达强度并未随培养时间增长而减弱.本文结果表明,LBA4404菌株对新疆苜蓿的转化效率和转化方法是理想的,转化愈伤组织正在分化培养,GUS基因在转化再生植株中的表达,包括分子杂交、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有待于进一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农杆菌(Agrobeteriumtumetaciens)转化 β-葡萄糖醛酸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