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磷酸三钙/聚乳酸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国珍 王学晨 +1 位作者 吴世臻 张兴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6-69,共4页
采用薄膜层叠-盐沥滤法制备了β-磷酸三钙/聚乳酸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并对支架材料进行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动态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相同致孔剂含量时,添加β-TCP能增大支架材料的孔隙率,67%的... 采用薄膜层叠-盐沥滤法制备了β-磷酸三钙/聚乳酸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并对支架材料进行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动态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相同致孔剂含量时,添加β-TCP能增大支架材料的孔隙率,67%的支架材料孔隙率高达89%;PLA中适量添加β-TCP能提高储能模量E′,33%和50%的支架材料E′分别提高到17.2 MPa和17.5 MPa;添加β-TCP使支架材料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移向高温。β-TCP含量为50%的β-TCP/PLA复合材料的孔隙率为80%,孔径适中,储能模量达到17.5 MPa,能够很好的满足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三钙/聚乳酸 支架 动态模量 熔点 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用β-磷酸三钙/聚乳酸支架材料性能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汤顺清 毛萱 +3 位作者 石海涛 周长忍 裴国献 陈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5期67-70,共4页
 研究了β-磷酸三钙/聚乳酸(PLLA)叠层复合支架在体外37℃生理盐水中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孔径为100~400μm、孔率在60%~70%以上;复合材料的降解环境酸度维持在近中性,而纯聚乳酸为3 0左右;复合材料失重百分率介于纯聚乳酸和...  研究了β-磷酸三钙/聚乳酸(PLLA)叠层复合支架在体外37℃生理盐水中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孔径为100~400μm、孔率在60%~70%以上;复合材料的降解环境酸度维持在近中性,而纯聚乳酸为3 0左右;复合材料失重百分率介于纯聚乳酸和β-磷酸三钙之间,在16周内达20%;随降解时间延长,复合材料力学强度下降、聚乳酸相对分子质量减小;降解过程中Ca2+浓度在12周达最大,为0 002mol/L.证实该材料理化特性适合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评价 β-磷酸 聚乳酸 复合材料 骨组织工程支架 生物材料 降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在模拟体液中的降解和矿化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葛建华 王迎军 郑裕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9-121,125,共4页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漫反射仪,以及对β-磷酸三钙/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在模拟体液(SBF)中失重率和模拟体液pH值的变化的测试,系统研究了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在模拟体液中的降解和矿化性能。结果发现,随着β-磷酸三钙/聚乳酸...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漫反射仪,以及对β-磷酸三钙/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在模拟体液(SBF)中失重率和模拟体液pH值的变化的测试,系统研究了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在模拟体液中的降解和矿化性能。结果发现,随着β-磷酸三钙/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在模拟体液中浸泡时间的增长,模拟体液的pH值有下降趋势;支架材料的质量是降解和矿化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X射线衍射图谱和红外光谱(FT-IR)漫反射图谱研究表明,浸在SBF中的支架表面有磷灰石沉积物出现,且沉积物与β-磷酸三钙的晶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 聚乳酸 组织工程支架 降解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β-磷酸三钙在聚乳酸复合材料中的分散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邹俊 李新松 韩凤俊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17,共4页
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β 磷酸三钙(β TCP),通过研磨获得纳米级粒子。采用机械搅拌混合、超声振荡混合、分散剂研磨后超声混合等3种方法,将纳米β TCP与聚乳酸混合制得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用一缩二乙二醇作分散剂研磨后... 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β 磷酸三钙(β TCP),通过研磨获得纳米级粒子。采用机械搅拌混合、超声振荡混合、分散剂研磨后超声混合等3种方法,将纳米β TCP与聚乳酸混合制得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用一缩二乙二醇作分散剂研磨后,再经超声混合,可以使纳米粒子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纳米β TCP与聚乳酸基体之间结合良好,粒子大小仅为300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β-磷酸 聚乳酸 纳米复合材料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多孔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力 桂斌捷 吕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031-3033,共3页
目的:观察以聚乳酸(polylactic acid)、β-磷酸三钙制备的复合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利用溶液浇铸技术制备β-磷酸三钙/聚乳酸复合材料。将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两组,手术造成右股骨髁部直径8mm腔洞状骨缺损,实验组植入直... 目的:观察以聚乳酸(polylactic acid)、β-磷酸三钙制备的复合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利用溶液浇铸技术制备β-磷酸三钙/聚乳酸复合材料。将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两组,手术造成右股骨髁部直径8mm腔洞状骨缺损,实验组植入直径8mm复合材料,对照组作空白对照。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图像分析技术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及材料的降解情况。结果:影像学结果表明,实验组术后8周新生骨痂将缺损修复,术后16周骨痂塑形良好;对照组术后16周内均无骨痂形成,缺损未修复。组织学显示,实验组术后8周载体材料降解成较大的数块,有新骨形成;术后16周正常骨材料之间形成贯通的髓腔;对照组为少量纤维组织连接。术后8周和16周材料降解率分别是30.3%和52.2%。结论:以聚乳酸、β-磷酸三钙制备的骨修复材料对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外科手术 聚乳酸/β-磷酸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球法制备聚乳酸/β-磷酸三钙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葛建华 王迎军 郑裕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8,共4页
本文采用一种新颖的微球法制备了聚乳酸/β-磷酸三钙组织工程支架。并通过孔隙率的测定、电镜及抗压模量的测试来研究β-磷酸三钙的加入量以及搅拌时间对多孔支架的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同一组分的材料随着搅拌时间的... 本文采用一种新颖的微球法制备了聚乳酸/β-磷酸三钙组织工程支架。并通过孔隙率的测定、电镜及抗压模量的测试来研究β-磷酸三钙的加入量以及搅拌时间对多孔支架的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同一组分的材料随着搅拌时间的增长,多孔支架的孔隙率有增大的趋势,同时多孔支架的抗压模量不断增大。随着β-磷酸三钙加入量的增加,多孔支架的孔隙率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在2 g聚乳酸中加入0.2 gβ-磷酸三钙时孔隙率达最大。加入β-磷酸三钙后的多孔支架都不同程度比同样条件下纯聚乳酸多孔支架的抗压模量有所降低,但当加入0.2 gβ-磷酸三钙后,以3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2 h时,所制得的多孔支架的抗压模量与纯聚乳酸多孔支架的抗压模量基本相当。在2 g聚乳酸中加入0.2 gβ-磷酸三钙,以3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2 h时,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55.5%),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抗压模量275 MPa,是较好的反应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组织工程支架 聚乳酸 β-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修复用左旋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复合多孔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岑超德 罗聪 +5 位作者 张鑫 惠慧 毕杨 李明 李廷玉 何通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通过调节左旋聚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β-磷酸三钙(beta-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多孔支架中β-TCP的比例,制备出一种可生物降解、具有一定强度及骨引导性、细胞相容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支架。方法:采用溶剂... 目的:通过调节左旋聚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β-磷酸三钙(beta-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多孔支架中β-TCP的比例,制备出一种可生物降解、具有一定强度及骨引导性、细胞相容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支架。方法:采用溶剂自扩散-模压成型——盐沥滤、冷冻干燥法制备了β-TCP含量分别为0、10%、20%、30%、40%、50%的PLLA/β-TCP复合多孔支架。用扫面电镜观测不同β-TCP含量的复合多孔支架的微观形貌,用量重法测量其孔隙率,用动静态疲劳试验机检测各组复合多孔支架的力学强度。各组复合多孔支架接种相同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3 d后固定,用扫描电镜观察多孔支架爬行细胞的数量以评价骨支架的细胞相容性。用各组骨支架浸提液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于细胞培养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7天规定时间点用CCK8测试盒检测各组细胞的吸光度以评价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纯左旋聚乳酸为疏水性材料,不利于细胞的粘附生长;PLLA/β-TCP复合多孔支架表面粗糙,β-TCP的引入可以改善支架材料的亲水性及骨引导性,有利于细胞的爬行生长,其中β-TCP含量为30%(P/T30)组支架细胞接种面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爬行生长的数量最多;β-TCP的掺入可使复合支架的X线显影良好,可为支架植入体内降解的体外摄片评估提供方便;PLLA/β-TCP复合支架具备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及生物相容性。结论:通过溶剂自扩散-模压成型--盐沥滤、冷冻干燥法制备的PLLA/β-TCP复合支架孔隙较丰富、具备一定的强度,细胞相容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有望通过调节其组分而得到一种降解可调的理想的组织工程骨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组织工程 左旋聚乳酸 β-磷酸 骨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氢氨制孔制备聚乳酸(PLLA)/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骨修复多孔支架材料
8
作者 王科锋 唐小红 +2 位作者 许秀娟 康云清 尹光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8-71,共4页
采用混合溶剂(氯仿,丙酮)溶解后的聚乳酸(PLLA)与β磷酸三钙(β-TCP)、制孔剂碳酸氢氨(NH4HCO3)复合,冷冻干燥成型制备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多孔复合支架材料。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比例的混合溶剂在-10℃间体积收缩干燥制备... 采用混合溶剂(氯仿,丙酮)溶解后的聚乳酸(PLLA)与β磷酸三钙(β-TCP)、制孔剂碳酸氢氨(NH4HCO3)复合,冷冻干燥成型制备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多孔复合支架材料。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比例的混合溶剂在-10℃间体积收缩干燥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和力学强度,碳酸氢氨(粒径200~400μm)质量比为30%(wt),PLLA/β-TCP质量比为1:1时,制备的支架材料抗压强度5.6MPa,孔隙率66.3%,孔径200~400μm。得到理想的复合骨修复多孔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磷酸 复合多孔支架 碳酸氢氨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修复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希明 刘波 +1 位作者 崔振红 潘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91-995,共5页
目的唑来膦酸、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β-磷酸三钙(ZA、PLGA、β-TCP)复合支架对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经过双侧去卵巢手术后饲养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随后在大鼠双侧股骨干骺端建立直径为3 mm圆形骨... 目的唑来膦酸、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β-磷酸三钙(ZA、PLGA、β-TCP)复合支架对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经过双侧去卵巢手术后饲养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随后在大鼠双侧股骨干骺端建立直径为3 mm圆形骨缺损,上述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置入ZA、PLGA支架,β-TCP支架和ZA、PLGA、β-TCP复合支架,不置入支架材料的为对照组。术后12周取材,通过Micro-CT扫描重建和病理组织学评价三组支架材料的成骨作用。结果术后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修复,骨缺损断端硬化,而其他3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修复。植入骨质疏松大鼠体内12周后,三组材料随着材料的降解均有新生骨长入,且三组新骨生成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缺损区域都有较高BV/TV、Tb.Th、Tb.N、Conn.D、骨矿化沉积率(MAR)和较低的Tb.Sp,其中以ZA、PLGA、β-TCP组最高。Micro-CT和病理组织学结果提示ZA、PLGA、β-TCP组骨修复效果较ZA、PLGA与β-TCP组更好。结论 ZA、PLGA、β-TCP复合支架具有明显促进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 β-磷酸 去势大鼠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内酯增强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若梦 伍言龙 赵广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针对生物陶瓷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中韧性不足的问题,采用数字光处理技术和涂层工艺,制备了集高强度韧性一体化的生物陶瓷β-磷酸三钙/聚己内酯复合支架,并研究了聚己内酯涂层浓度对复合支架抗压抗弯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针对生物陶瓷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中韧性不足的问题,采用数字光处理技术和涂层工艺,制备了集高强度韧性一体化的生物陶瓷β-磷酸三钙/聚己内酯复合支架,并研究了聚己内酯涂层浓度对复合支架抗压抗弯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己内酯涂层可有效提高β-磷酸三钙陶瓷支架的力学性能,复合支架的强度和韧性均与聚己内酯涂层浓度呈正相关性;随着聚己内酯涂层浓度的提高,复合支架的可靠性显著提高,涂层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但不均匀现象也越明显;结合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评价发现,0.20 g/mL聚己内酯增强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的综合性能最佳。该研究可为制备满足骨生长到骨强化两阶段力学性能要求的复合支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骨缺损 聚己内酯涂层 β-磷酸复合支架 力学性能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聚L-乳酸与大鼠骨膜成骨细胞复合骨修复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大利 杨为中 +3 位作者 尹光福 郑昌琼 陈锐 陈槐卿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11,共7页
采用溶液浇铸-模压成型.沥滤方法制备了β-TCP/PLLA多孔支架材料,将支架材料与大鼠骨膜成骨细胞复合获得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通过抗压强度及压缩模量的表征研究了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SEM观测、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 采用溶液浇铸-模压成型.沥滤方法制备了β-TCP/PLLA多孔支架材料,将支架材料与大鼠骨膜成骨细胞复合获得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通过抗压强度及压缩模量的表征研究了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SEM观测、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分泌量检测细胞复合材料的体外成骨特性;通过裸鼠肌袋种植,以组织学方法评价细胞复合材料的异位成骨能力.结果表明:β-TCP/PLLA多孔支架材料孔隙率可调,孔径为100-200μm,孔道相互贯通;材料抗压强度和压缩模量随孔隙率的增大而降低,β-TCP复合PLLA后材料的力学性能高于同孔隙率的纯PLLA多孔材料;复合支架材料适宜骨膜成骨细胞粘附和生长,无细胞毒性;骨膜成骨细胞复合β-TCP/PLLA支架材料的体外成骨特性良好,且具有体内异位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 聚L-乳酸 骨膜成骨细胞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聚L-乳酸复合支架材料制备过程中的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勇 张云 +2 位作者 尹光福 周大利 王王月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8-300,共3页
对β TCP粉末表面改性剂进行了筛选,并对棕榈酸的改性效果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润湿角测量仪、扫描电镜(SEM)和 X光电子能谱(XPS)分别对改性前后β TCP 的水性接触角、颗粒形貌以及表面—OH基团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改性β TCP/聚乳酸(... 对β TCP粉末表面改性剂进行了筛选,并对棕榈酸的改性效果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润湿角测量仪、扫描电镜(SEM)和 X光电子能谱(XPS)分别对改性前后β TCP 的水性接触角、颗粒形貌以及表面—OH基团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改性β TCP/聚乳酸(PL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用 1%棕榈酸在20min超声分散搅拌处理后的β TCP 微粒具有良好的疏水性,且在 PLLA 基质中分散均匀;通过棕榈酸改性,改善了β TCP/PLLA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强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 聚左旋乳酸 棕榈酸 表面改性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聚左旋乳酸骨折内固定材料的体外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琳 康云清 +1 位作者 尹光福 董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0,共4页
骨折内固定材料是骨修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为了避免二次手术,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采用溶液成膜/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βTCP/PLLA骨折内固定复合材料,将不同比例的复合材料分别浸入SBF中进行体... 骨折内固定材料是骨修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为了避免二次手术,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采用溶液成膜/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βTCP/PLLA骨折内固定复合材料,将不同比例的复合材料分别浸入SBF中进行体外降解,之后进行GPCI、R、吸水率分析及抗弯、抗压强度的测定,筛选出-βTCP与PLLA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降解初期聚乳酸分子量下降较快,3周后下降减缓;降解后,复合材料表面形成了HCA。含20%、30%-βTCP的材料抗弯抗压下降缓慢,而40%的下降较快,初步显示30%为最适的β-磷酸三钙/聚左旋乳酸复合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 体外降解 复合材料 β-磷酸钙/聚左旋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和结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海涛 汤顺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0期296-296,共1页
多孔β-磷酸三钙(孔度大于40%)薄片(1-2mm)与多孔聚乳酸(分子量Mv30万,孔度大于70%)薄片(2-3mm)通过溶剂进行叠层粘合,得到界面黏结良的复合材料,破坏实验表明:该材料脆性来自于β-磷酸三钙的脆性,... 多孔β-磷酸三钙(孔度大于40%)薄片(1-2mm)与多孔聚乳酸(分子量Mv30万,孔度大于70%)薄片(2-3mm)通过溶剂进行叠层粘合,得到界面黏结良的复合材料,破坏实验表明:该材料脆性来自于β-磷酸三钙的脆性,而界面黏结在无机组分破坏时还示被破坏;材料抗压强度较聚乳酸多孔材料强度及韧性较β-磷酸三钙有显著提高;同时黏结后两片材的孔结构保持完好。该复合材料在克服单一组分强度弱及加工性差的同时保持材料高孔隙度,可望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 聚乳酸 组织工程支架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对聚L-乳酸非等温结晶、熔融行为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波 屈一鸣 +1 位作者 桂钱欢 王群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17-2320,2325,共5页
为充分认识添加剂对聚乳酸热性能的影响,以四水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制备了β-磷酸三钙,分别考察了β-磷酸三钙对聚L-乳酸非等温结晶行为、熔融行为和热稳定性的影响。非等温结晶行为显示β-磷酸三钙作为异相成核剂可显著提升聚L-... 为充分认识添加剂对聚乳酸热性能的影响,以四水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制备了β-磷酸三钙,分别考察了β-磷酸三钙对聚L-乳酸非等温结晶行为、熔融行为和热稳定性的影响。非等温结晶行为显示β-磷酸三钙作为异相成核剂可显著提升聚L-乳酸的起始结晶温度、结晶峰值温度以及非等温结晶焓;而降温速率的增加则会削弱β-磷酸三钙的成核效应。熔融行为测试进一步证实了β-磷酸三钙对聚L-乳酸的结晶加速效应,同时β-磷酸三钙的含量以及结晶温度都会影响聚L-乳酸的熔融行为。β-磷酸三钙的加入并不能改变聚L-乳酸的热失重行为,且热分解起始温度还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乳酸 β-磷酸 非等温结晶 熔融行为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纺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复合物纳米纤维膜
16
作者 孙复钱 姚琛 +2 位作者 李新松 范凯红 浦跃朴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3-217,共5页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生物可吸收聚-L-乳酸(PLLA)/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物纳米纤维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手段研究了复合物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和形态,详细探讨电纺工艺条件对制备PLLA/β-TCP复合...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生物可吸收聚-L-乳酸(PLLA)/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物纳米纤维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手段研究了复合物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和形态,详细探讨电纺工艺条件对制备PLLA/β-TCP复合物纳米纤维的形态影响.通过拉伸力学测试、噻唑蓝比色法(MTT)对复合物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和体外细胞相容性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PLLA/β-TCP复合物纳米纤维的几何结构与电纺条件有关,随着聚合物溶液浓度增加、溶液流速增大,纤维直径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复合物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随β-TCP的含量增加而下降;复合物纳米纤维膜对L-929细胞系无细胞毒性,显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纺 纳米纤维膜 -L-乳酸 β-磷酸 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磷酸三钙微球的合成与性能
17
作者 陆荣 郑雪琴 +1 位作者 陈文波 花海棠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47-50,59,共5页
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磷酸三钙(TCP)为核心材料,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聚乳酸/磷酸三钙(PLA/TCP)微球。在可确定因素固定下来后,在保证成球质量的基础上,分别通过调节乳化剂浓度和其他因素在一定范围内... 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磷酸三钙(TCP)为核心材料,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聚乳酸/磷酸三钙(PLA/TCP)微球。在可确定因素固定下来后,在保证成球质量的基础上,分别通过调节乳化剂浓度和其他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来控制微球的平均粒径。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搅拌速度,PLA浓度,PVA浓度,油水相体积比这4个因素对微球性能影响显著。通过正交实验摸索出制得粒径大小为200μm左右PLA/TCP微球的最佳工艺方案:即搅拌速度为600r/min,PLA质量浓度为0.07g/mL,PVA质量浓度为0.005g/mL,油水相体积比为10/50(mL/mL)。激光粒度分析仪数据分析表明搅拌速度越快微球分布越均匀;用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微球圆整无粘连;通过测量缓冲液pH值的变化研究其降解规律和机制;研究微球释药率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磷酸微球 合成 性能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磷酸三钙微球的合成与性能
18
作者 陆荣 郑雪琴 +1 位作者 陈文波 花海棠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7-50,59,共5页
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磷酸三钙(TCP)为核心材料,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聚乳酸/磷酸三钙(PLA/TCP)微球。在可确定因素固定下来后,在保证成球质量的基础上,分别通过调节乳化剂浓度和其他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来控制微球的... 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磷酸三钙(TCP)为核心材料,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聚乳酸/磷酸三钙(PLA/TCP)微球。在可确定因素固定下来后,在保证成球质量的基础上,分别通过调节乳化剂浓度和其他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来控制微球的平均粒径。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搅拌速度,PLA浓度,PVA浓度,油水相体积比这4个因素对微球性能影响显著。通过正交实验摸索出制得粒径大小为200μm左右PLA/TCP微球的最佳工艺方案:即搅拌速度为600r/min,PLA质量浓度为0.07g/mL,PVA质量浓度为0.005g/mL,油水相体积比为10/50(mL/mL)。激光粒度分析仪数据分析表明搅拌速度越快微球分布越均匀;用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微球圆整无粘连;通过测量缓冲液pH值的变化研究其降解规律和机制;研究微球释药率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磷酸微球 合成 性能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悬聚乳酸/磷酸三钙复合材料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文学 李祖兵 江千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观察PDLLA/TCP复合物修复大鼠下颌骨缺损的愈合过程,探讨该复合物作为下颌骨缺损修复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在60只大鼠一侧下颌骨体部形成下颌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PDLLA组,PDLLA/TCP组及空白对照组。其中... 目的:观察PDLLA/TCP复合物修复大鼠下颌骨缺损的愈合过程,探讨该复合物作为下颌骨缺损修复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在60只大鼠一侧下颌骨体部形成下颌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PDLLA组,PDLLA/TCP组及空白对照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物质。术后第2、4、8、12、16周分批处死各组大鼠,取下颌骨观察缺损部位愈合情况,并行X线检查、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创口观察显示术后第1周,各组大鼠伤口愈合良好,创周皮肤无红肿,无脓肿形成。术后第2周,空白组1例在手术部位出现炎性包块,后自行吸收,未形成瘘道。后期各组大鼠伤口均正常愈合。组织学观察显示PDLLA/TCP组和纯PDLLA组早期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随后新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将材料分隔成块状,缺损区出现大量新生骨岛,同时可见丰富的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PDLLA/TCP组新骨形成速度快于纯PDLLA组,空白组新骨形成数量明显少于各材料充填组。结论:PDLLA及PDLLA/TCP复合材料均有较强刺激成骨的作用,PDLLA/TCP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效果好于纯PDLLA,更适合用于下颌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修复 骨再生 混悬聚乳酸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rhBMP-2聚乳酸/磷酸钙支架在兔脊柱融合中的应用
20
作者 王萌 张爽 +3 位作者 王靖 曹雪华 岳述荣 刘昌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7-793,共7页
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常用方法,提高植骨材料的成骨活性对提高脊柱融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是一种促进新骨生成的生长因子,能够快速诱导骨修复。将rhBMP-2通过物理吸附负载于聚乳酸/磷酸钙... 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常用方法,提高植骨材料的成骨活性对提高脊柱融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是一种促进新骨生成的生长因子,能够快速诱导骨修复。将rhBMP-2通过物理吸附负载于聚乳酸/磷酸钙多孔支架表面,再将表面涂覆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涂层,得到HPMC涂层改性的载rhBMP-2聚乳酸/磷酸钙支架。rhBMP-2的负载使支架具有诱导成骨活性,而HPMC涂层能够使rhBMP-2的释放减缓,有利于促进新骨生成。将该支架植入兔脊柱84 d后发现脊柱椎体间生成了连续的骨组织,达到了骨性融合,因此HPMC改性的载rhBMP-2聚乳酸/磷酸钙支架是一种可用于脊柱融合植骨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修复材料 聚乳酸 磷酸 骨形态发生蛋白 脊柱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