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仲谨 杨威 +2 位作者 王培霖 刘艳 田晓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2-695,共4页
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用反相乳液法合成了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采用L16(45)正交实验得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综合热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 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用反相乳液法合成了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采用L16(45)正交实验得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综合热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n(ECH)/n(β-CD)=15、乳化剂用量1.2g、煤油用量60mL、乳化温度70℃、反应时间5h;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乳化温度>乳化时间>乳化剂用量>n(ECH)/n(β-CD)>油水体积比;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的β-CDP微球粒径分布比较均一,表面圆整,呈现无定形聚集态,热稳定性好,色谱可涂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 反相乳液聚合 正交实验 表征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对Zn^(2+)的吸附行为及机理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仲谨 杨威 +2 位作者 刘艳 赵燕 李健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38,共4页
以β-环糊精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得到一种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研究其对Zn2+的静态吸附行为,测定吸附等温线,分析吸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征,并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综合热重仪对β-CDP微... 以β-环糊精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得到一种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研究其对Zn2+的静态吸附行为,测定吸附等温线,分析吸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征,并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综合热重仪对β-CDP微球吸附Zn2+前后对照分析,探讨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β-CDP微球对Zn2+吸附等温线同时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在不同温度下,β-CDP微球吸附Zn2+的吸附焓变(ΔH)、熵变(ΔS)、吉布斯自由能(ΔG)均为负值,吸附是自发的放热过程;β-CDP微球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和配位吸附等方式吸附Zn2+,这些吸附作用增强了交联链的热稳定性、破坏了β-CDP微球的结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 Zn2+ 吸附机理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包结当归挥发油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仲谨 韩春鹏 +3 位作者 杨威 陈玉苗 丁金浩 田晓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0-43,共4页
以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为原料,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当归挥发油β-CDP微球包结物;以挥发油包结率和包结物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挥发油1 mL,β-CDP微球为6 g... 以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为原料,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当归挥发油β-CDP微球包结物;以挥发油包结率和包结物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挥发油1 mL,β-CDP微球为6 g,包结温度为30℃,包结时间为4 h,水为120 mL;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包结时间>β-CDP微球与水之比>包结温度>当归挥发油和β-CDP微球投料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 当归挥发油 回归分析法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和释药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余丽丽 尤静 +4 位作者 姚琳 杨黎燕 王晶晶 范涛 邓文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55,共3页
以β-环糊精为单体,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盐酸小檗碱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BH-β-CDPM)。多媒体显微镜验证了β-CDPM的球形结构;紫外光谱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的微球对BH的包载性能较优,BH-β... 以β-环糊精为单体,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盐酸小檗碱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BH-β-CDPM)。多媒体显微镜验证了β-CDPM的球形结构;紫外光谱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的微球对BH的包载性能较优,BH-β-CDPM的包封率最大为69.45%;通过对BH-β-CDPM的体外释药行为研究,发现介质的pH值对其释药效果影响较大,在碱性介质(pH=9.9)中缓释性能较好,中性介质释放较快,且药物投加量越低缓释越显著。BH-β-CDPM(30∶1)在pH=2.2的介质中药物的释药动力学过程附合Higuchi和Korsmeyer-Peppas模型,可见该条件下药物的释放主要是Fikc扩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 盐酸小檗碱 药物释放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石启英 李仲谨 +2 位作者 杨威 苗宗成 刘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7,共4页
以β-CD为原料,ECH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法得到β-CDP微球,研究了β-CDP微球对p-NP的吸附行为,动力学特性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静态吸附,并利用红外(FT-IR)、X射线衍射仪(XRD)、综合热重分析仪(TGA)对吸附p-NP前后的β-CDP微球进行对比... 以β-CD为原料,ECH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法得到β-CDP微球,研究了β-CDP微球对p-NP的吸附行为,动力学特性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静态吸附,并利用红外(FT-IR)、X射线衍射仪(XRD)、综合热重分析仪(TGA)对吸附p-NP前后的β-CDP微球进行对比表征。结果表明,β-CDP微球对p-NP吸附2 h后达到平衡,且与Lagergrn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有较好拟合,相关系数为0.991 5;在25、45、65℃下符合Langmiu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 吸附 对硝基苯酚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石启英 杨威 +2 位作者 李仲谨 王帆 安毅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52,74,共4页
在反相乳液体系中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合成了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然后再用Na3P3O9进行阴离子化得到阴离子β-CDP微球。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分别使用激光粒度分布仪、红外光... 在反相乳液体系中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合成了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然后再用Na3P3O9进行阴离子化得到阴离子β-CDP微球。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分别使用激光粒度分布仪、红外光谱仪和综合热分析仪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阴离子微球对Pb2+、Cu2+和Zn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n(ECH)∶n(β-CD)为15∶1、乳化剂用量0.8g、乳化温度50℃、反应时间7h;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反应时间>乳化剂的用量>n(ECH)∶n(β-CD)>乳化温度;阴离子β-CDP微球对该实验所研究的金属离子均有较强吸附力,且吸附能力次序为:Zn2+>Pb2+>Cu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 回归分析法 方差分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考星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仲谨 韩春鹏 +3 位作者 苗宗成 赵燕 杨威 赵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优化替米考星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替米考星β-CDP微球,以包封率和产率的回归分析综合得分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红外光谱... [目的]优化替米考星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替米考星β-CDP微球,以包封率和产率的回归分析综合得分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红外光谱仪和综合热分析仪对替米考星β-CDP微球进行表征。[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β-CDP微球3 g、替米考星0.25 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 h、搅拌速度600 r/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率为83.32%,包封率为67.61%。以优化工艺制备的载药微球形态良好,平均粒径为161.35μm;替米考星进入到β-CDP微球中的内部,且以无定形的状态分散在聚合物载体中,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论]替米考星β-CDP微球制备方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 替米考星 回归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工艺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威 李仲谨 +2 位作者 王帆 刘艳 安毅坤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5-38,共4页
采用响应曲面法(RSM)优化了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的合成工艺.以微球产率和粒径的回归综合得分为指标,分析了交联剂的用量、乳化剂用量和乳化温度对-βCDP微球品质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综合得分与交联剂质量... 采用响应曲面法(RSM)优化了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的合成工艺.以微球产率和粒径的回归综合得分为指标,分析了交联剂的用量、乳化剂用量和乳化温度对-βCDP微球品质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综合得分与交联剂质量、乳化剂质量和乳化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在交联剂用量7.43 g,乳化剂用量0.79 g,乳化温度59.2℃时相应的-βCDP微球的产率和平均粒径的综合得分有最大预测值7.78,经验证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球的产率达70.63%,平均粒径117.9μm,综合得分为7.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 响应曲面法 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9
作者 石启英 杨威 李仲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5期861-865,共5页
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通过反相乳液合成了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通过醚化剂N-(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与β-CDP微球反应制得了阳离子型β-CDP微球。采用响应曲面试验,以取代度和反应效率... 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通过反相乳液合成了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通过醚化剂N-(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与β-CDP微球反应制得了阳离子型β-CDP微球。采用响应曲面试验,以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得出了阳离子型微球的最佳醚化工艺,分别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布仪、红外光谱仪和综合热分析仪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TA已被接枝到β-CDP微球上,且阳离子型β-CDP微球热稳定性良好;β-CDP微球1 g、GTA的质量0.0197 g,反应温度为47.78℃,反应时间为4.06 h,产品平均取代度28.3%,平均反应效率77.9%,综合得分17.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 响应曲面 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用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降滤失剂的制备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鑫 钟汉毅 +3 位作者 邱正松 金军斌 李大奇 李佳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6,共6页
针对现有环保型降滤失剂高温下易失效的问题,以β-环糊精为原料,ECH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一种环保型高温降滤失剂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粒度分布等测试方法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对... 针对现有环保型降滤失剂高温下易失效的问题,以β-环糊精为原料,ECH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一种环保型高温降滤失剂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粒度分布等测试方法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对高温降滤失性能进行评价。研究表明,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粒径较为均匀,圆球度较好,平均粒径为42.88μm,热稳定性较β-环糊精显著提高。180、200℃热滚后,有效降低膨润土基浆的滤失量,优于典型的抗高温降滤失剂;200℃热滚后高温高压降滤失效果突出。此外,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对钻井液的流变性能影响很小。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可以吸附大量水分子形成可变形的弹性微球,降低体系自由水含量,提高泥饼的压缩性。更重要的是,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在高温下发生一定程度的降解,生成纳米颗粒,封堵泥饼孔隙,有效降低滤失量。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高温降滤失性能优良,作用机理独特,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聚合物 水基钻井液 降滤失 高温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吸附Pb^(2+)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春鹏 李仲谨 +2 位作者 杨威 李宜洋 丁金皓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7-491,共5页
以β-环糊精(3-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制得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研究了β-CDP微球对Pb^(2+)的吸附特性和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β-CDP微球对Pb^(2+)的吸附既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也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β-CDP微... 以β-环糊精(3-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制得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研究了β-CDP微球对Pb^(2+)的吸附特性和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β-CDP微球对Pb^(2+)的吸附既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也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β-CDP微球对Pb^(2+)的Langmuir吸附等温线的线性拟合方程为ρ_e/Q_m=0.049 5ρ_0+0.030 3,相关系数为0.993 7;β-CDP微球对Pb^(2+)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的线性拟合方程为lgQ_e=0.145 4 lgρ_e+0.970 1,相关系数为0.99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聚合物 吸附 铅离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磁导向性的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峥 吕慧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以经乳化剂修饰过的Fe3O4为核,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粒径为1.28~4.15μm、分散性较好、磁含量(Fe3O4)达689/6的磁性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合成条件的影响,对所得磁性微球的外观形态... 以经乳化剂修饰过的Fe3O4为核,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粒径为1.28~4.15μm、分散性较好、磁含量(Fe3O4)达689/6的磁性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合成条件的影响,对所得磁性微球的外观形态、磁响应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磁性微球可作为靶向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导向性 β-环糊精 分散聚合 磁性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慧丹 刘峥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3-547,共5页
制备了可用作靶向药物载体的磁性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使β-环糊精包裹在Fe3O4表面上,制得了磁性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用正交实验法确定磁性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搅拌速度500 r/m in;OP浓度,w=4%;β-CD 8 g;环氧氯... 制备了可用作靶向药物载体的磁性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使β-环糊精包裹在Fe3O4表面上,制得了磁性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用正交实验法确定磁性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搅拌速度500 r/m in;OP浓度,w=4%;β-CD 8 g;环氧氯丙烷35mL.最佳条件下磁性微球的粒径和Fe3O4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62μm、72.3%,磁响应性较强,磁化率为8.56×10-4cm3/g.同时采用TEM、IR、XRD对磁性微球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磁性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油β-环糊精聚合物香精微球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威 李仲谨 +1 位作者 安毅坤 杨黎燕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2-455,467,共5页
为了优化丁香油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香精微球的制备工艺,采用了响应曲面法(RSM),以香精的包封率和香精微球产率的回归综合得分为指标,分析了丁香油和β-CDP微球的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香精微球品质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预测... 为了优化丁香油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香精微球的制备工艺,采用了响应曲面法(RSM),以香精的包封率和香精微球产率的回归综合得分为指标,分析了丁香油和β-CDP微球的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香精微球品质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利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和综合热分析仪对香精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综合得分与丁香油和β-CDP微球的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在丁香油1 mL,β-CDP微球用量1.82 g,包合温度38.7℃,包合时间1.9 h时相应的包封率和香精微球产率的综合得分有最大预测值18.89,经验证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香精微球的包封率为93.8%,香精微球产率94.8%,综合得分为18.52;最佳工艺下制备的香精微球的颗粒圆整,粒径分布均一,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精 丁香油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 响应曲面法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β-环糊精聚合物缓释微球的制备与释药考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晓明 秦凌浩 +2 位作者 郑丽娴 郑青 谭载友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9-254,共6页
目的以β-环糊精聚合物为载体材料,制备双氯芬酸钠-β-环糊精聚合物缓释微球(DFS-β-CDP微球),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及释药性能考察。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载药率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判断药物溶液浓度、载药温度、... 目的以β-环糊精聚合物为载体材料,制备双氯芬酸钠-β-环糊精聚合物缓释微球(DFS-β-CDP微球),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及释药性能考察。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载药率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判断药物溶液浓度、载药温度、微球与药物质量比、载药时间等各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建立体外分析方法,考察各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制备DFS-β-CDP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DFS浓度为30%,载药温度45℃,微球与药物质量比为1∶1,载药时间24 h。其体外释放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24 h累积释放量达86.13%。结论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完成DFS-β-CDP缓释微球的工艺优化,优化后的处方工艺重复性良好,且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 β-环糊精 缓释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D/羧基修饰PAMSMs交联共聚物微球吸附水中亚甲基蓝
16
作者 罗菊香 赖槐东 +1 位作者 杨雨晴 程德书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126,共7页
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制备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交联共聚物微球(PAMSMs),再以PAMSMs为载体固载β-环糊精(β-CD),得到β-CD修饰的PAMSMs-CD微球,将PAMSMs-CD水解后得到表面羧基功能化的交联共聚物微球H-PAMSMs-CD,并对微球形貌及表面... 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制备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交联共聚物微球(PAMSMs),再以PAMSMs为载体固载β-环糊精(β-CD),得到β-CD修饰的PAMSMs-CD微球,将PAMSMs-CD水解后得到表面羧基功能化的交联共聚物微球H-PAMSMs-CD,并对微球形貌及表面官能团进行表征。以H-PAMSMs-CD微球为吸附剂去除水中亚甲基蓝(MB),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MB初始浓度、温度、pH等因素对H-PAMSMs-CD微球吸附MB效果的影响。SEM分析表明,H-PAMSMs-CD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度,且粒径均一。H-PAMSMs-CD微球对MB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在吸附剂投加量0.25 g/L、温度40℃、pH=7、吸附时间4 h、MB初始质量浓度120 mg/L条件下,HPAMSMs-CD微球对MB的最大吸附量为318 mg/g。Langmuir模型和准二阶反应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HPAMSMs-CD微球吸附MB的过程,且H-PAMSMs-CD微球对MB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5次脱附循环使用后,H-PAMSMs-CD微球对MB的去除率仍保持在8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β-环糊精 羧基功能化 亚甲基蓝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微球吸附对硝基苯酚的动力学及热力学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仲谨 杨威 +2 位作者 刘艳 韩春鹏 赵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34-2138,共5页
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法得到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探讨了水溶液中β-CDP微球对对硝基苯酚(p-NP)吸附的动力学、热力学特性及其机理,绘制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β-CDP... 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法得到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探讨了水溶液中β-CDP微球对对硝基苯酚(p-NP)吸附的动力学、热力学特性及其机理,绘制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β-CDP微球对p-NP的吸附2 h后基本达到平衡,且与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都有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5、0.9998;在298 K、318 K和338 K温度下符合Langmiu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吸附焓变(ΔH)、熵变(ΔS)和吉布斯函变(ΔG)均为负值,吸附是焓推动作用,自发且过程放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 吸附 对硝基苯酚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微球的制备及其对α-萘酚和3,5-二硝基水杨酸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文婷 余丽丽 +1 位作者 马敏 杨广德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662-1666,1671,共6页
研究了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的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β-CDPM)对α-萘酚和3,5-二硝基水杨酸的吸附行为和脱附行为,分析了其动力学特征,绘制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β-CDPM对... 研究了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的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β-CDPM)对α-萘酚和3,5-二硝基水杨酸的吸附行为和脱附行为,分析了其动力学特征,绘制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β-CDPM对α-萘酚和3,5-二硝基水杨酸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 h,对两种有机物的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都有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 77和0.999 37;0.969 23和0.998 95。在30,40,50℃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k方程,且在不同温度下拟合得到的1/n分别为:1.258 58,1.047 46和0.896 24;0.513 05,0.981 95和0.724 67基本上都<1,属优惠吸附;随时间的延长,脱附量不断增大,且在72 h后基本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 吸附 Α-萘酚 3 5-二硝基水杨酸 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微球的制备及其1,4-对苯二酚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文婷 余丽丽 +1 位作者 马敏 杨广德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271-1274,共4页
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作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β-CDPM)。研究了水溶液中β-CDPM对1,4-对苯二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β-CDPM对1,4-对苯二酚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 h,其吸附行为与一... 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作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β-CDPM)。研究了水溶液中β-CDPM对1,4-对苯二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β-CDPM对1,4-对苯二酚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 h,其吸附行为与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都有较好拟合,相关系数为0.906 4和0.983 16。在30,40,50℃下吸附等温线符合弗朗德里希方程,且在不同温度下拟合得到的1/n分别为:0.925 02,1.009 39和0.974 48,基本上都小于1,属优惠吸附;随时间的延长,脱附量不断增大,72 h后基本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 吸附 1 4-对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β-环糊精复合微球的合成与性能
20
作者 袁秋华 王涛 +8 位作者 余宏 代小毅 吴晓婉 吴文珊 简友亮 杨袁 李瑞龙 钟骏熙 夏贤友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3-462,共10页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载药材料,将HA与相关材料复合制成载药微球可较好缓解药物突释现象.本研究以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onate,SDS)和脯氨酸(proline,Pro)作为模板剂,通过水热沉淀法合成碳...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载药材料,将HA与相关材料复合制成载药微球可较好缓解药物突释现象.本研究以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onate,SDS)和脯氨酸(proline,Pro)作为模板剂,通过水热沉淀法合成碳酸钙微球,再通过水热法以离子交换方式将具有空腔结构的HA与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进行复合,探究合成条件变化对微球的形貌影响,成功制备出形貌良好、分散性好、性能优良的HA-β-CD复合微球,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度计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再以姜黄素作为负载药物进行载药性能测试,对载药量和包封率两个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HA-β-CD微球在体外药物释放实验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探究.结果表明,当β-CD质量分数在20%~30%、水热反应时间为6 h时,所制得的HA-β-CD复合微球的形貌良好,分散性好,复合微球的粒径主要分布在6.4~13.9μm,粒径大小均匀且具有空腔结构.载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β-环糊精的掺入可以有效提升复合微球的药物包封效率和载药量,当β-环糊精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微球的载药量达到5.03%±0.37%,包封率达到37.67%±1.37%.药物体外释放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合成的HA-β-CD复合微球能明显缓解传统HA载药微球的突释现象,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具备良好的缓释性能.同时,对载药微球的形成机理及细胞毒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HA-β-CD载药复合微球通过HA、β-CD及药物三者包合形成,可实现药物延迟释放,明显改善载药微球的缓释性能,且测试结果证明,HA-β-CD复合微球对细胞增殖几乎没有毒性.制备的HA-β-CD复合微球改善了纯HA载药微球易突释、载药量低和作用时间短等问题,具备良好的医用价值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材料 复合 羟基磷灰石 β-环糊精 模板法 载药性能 姜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