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3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Al_(2)O_(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荣智峥 魏午 +4 位作者 赵宇 毕舰镭 高阳 黄晖 聂祚仁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44,共15页
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性能结构材料,可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国防及5G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超声辅助铸造法、搅拌摩擦法、增材制造法、... 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性能结构材料,可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国防及5G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超声辅助铸造法、搅拌摩擦法、增材制造法、原位反应法等国内外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总结分析纳米Al_(2)O_(3)增强体、增强体与铝基体的界面微结构、增强体的尺寸和含量、铝基体的晶粒尺寸、增强体的分散性和微观构型设计对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概述了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中主要的强化机制。最后,展望了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未来在高增强体体积分数的大尺寸制备技术、非均质构型优化以及高强耐热结构功能一体化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2o3 铝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3+)掺杂全无机Cs_(2)InCl_(5)·H_(2)O钙钛矿的制备及白光LED应用
2
作者 韦星明 王荣芳 +3 位作者 韦庆敏 黄小英 陶萍芳 章浩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5-239,共5页
以氧化铟、氧化锑和氯化铯为基本原料,浓盐酸作为溶剂,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Sb^(3+)掺杂全无机Cs_(2)InCl_(5)·H_(2)O(Cs_(2)InCl_(5)·H_(2)O∶Sb^(3+))钙钛矿。研究了Sb^(3+)的掺杂量(0、2%、4%、6%、8%、10%、20%)对Cs_(2)InC... 以氧化铟、氧化锑和氯化铯为基本原料,浓盐酸作为溶剂,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Sb^(3+)掺杂全无机Cs_(2)InCl_(5)·H_(2)O(Cs_(2)InCl_(5)·H_(2)O∶Sb^(3+))钙钛矿。研究了Sb^(3+)的掺杂量(0、2%、4%、6%、8%、10%、20%)对Cs_(2)InCl_(5)·H_(2)O钙钛矿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该样品的吸收光谱、发光性能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少量Sb^(3+)掺杂Cs_(2)InCl_(5)·H_(2)O钙钛矿不会改变其结构。当Sb^(3+)的掺杂量为10%时,达到最强荧光发射,发射峰波长约为620nm,荧光寿命为8.13μs。采用荧光转换法,将实验合成的Cs_(2)InCl_(5)·H_(2)O∶Sb^(3+)钙钛矿纳米晶与商用蓝色发光的BaMgAl_(10)O_(17)∶Eu和绿色发光的(Sr,Ba)_(2)SiO_(4)∶Eu荧光粉混合涂于365nm的紫外芯片上,封装得到显色指数(CRI)为91.8,CIE色坐标为(0.326,0.316),色温为5843K的白光LED。说明Cs_(2)InCl_(5)·H_(2)O∶Sb^(3+)钙钛矿纳米晶在白光LED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InCl_(5)·H_(2)o∶Sb^(3+) 钙钛矿 发光二极管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γ-Al_2O_3包覆及其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建文 叶璟 +3 位作者 何世丽 颜波 刘彦生 张灵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31,共6页
以氢氧化铝溶胶为前驱体在LiNi0.5Mn1.504正极材料表面制备尖晶石结构γ-A1203包覆层,借助XRD、SEM、TEM及电化学方法对电极材料的主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Ni0.5Mn1.504表面γ-A1203包覆层形成条件为600。C下煅烧0.5h,较佳... 以氢氧化铝溶胶为前驱体在LiNi0.5Mn1.504正极材料表面制备尖晶石结构γ-A1203包覆层,借助XRD、SEM、TEM及电化学方法对电极材料的主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Ni0.5Mn1.504表面γ-A1203包覆层形成条件为600。C下煅烧0.5h,较佳包覆量约为3%(摩尔比);γ-A1203包覆层形貌完整,厚度约为5~10nlTl,(311)晶面间距约0.24mm;γ-A1203包覆的LiNi0.5Mn1.5。正极材料30周充放电循环(0.2C)后的比容量为112.1mAh/g,4C倍率下的比容量为82.0mAh/g,容量保持率较基体分别提高了约10%和17.2%。因此,γ-A1203包覆层减小了LiNi0.5Mn1.504与电解液的接触,有效抑制了基体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其电化学反应可逆性、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得到了提高,有望用作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MN1.5o4 Γ-al2o3 包覆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态床二甲醚合成中V_2O_5、Sm_2O_3对脱水组分γ-Al_2O_3的修饰作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谭猗生 解红娟 +2 位作者 崔海涛 韩怡卓 钟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2-606,共5页
采用等容浸渍法制备改性脱水催化剂,通过H2-TPR、Pyridine-IR、还原态NH3-TPD、XRD等表征手段,以及目标反应浆态床CO+H2合成二甲醚,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以及酸中心分布与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H2-TPR结果表明,在脱水催化剂γ-Al2O3、V... 采用等容浸渍法制备改性脱水催化剂,通过H2-TPR、Pyridine-IR、还原态NH3-TPD、XRD等表征手段,以及目标反应浆态床CO+H2合成二甲醚,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以及酸中心分布与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H2-TPR结果表明,在脱水催化剂γ-Al2O3、V2O5/γ-Al2O3和Sm2O3/γ-Al2O3上不出现还原峰,V2O5、Sm2O3的加入改善了复合催化剂中Cu的还原性能,促进了甲醇催化剂的还原。Pyridine-IR表明,V2O5和Sm2O3的加入对L酸、B酸的量影响不大。还原态NH3-TPD说明V2O5和Sm2O3的加入改变了酸中心的分布,增加了弱酸中心的比率。XRD结果发现,V2O5和Sm2O3均匀分散在γ-Al2O3上,没有新的物种生成。二甲醚合成目标反应的结果表明,改性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增强,合成反应中CO转化率、二甲醚的选择性都得到提高。V2O5和Sm2O3的添加增加了弱酸中心数量,促进了脱水活性,从而提高了复合催化剂合成二甲醚的活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态床 脱水催化剂 V2o5 SM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对Na_3AlF_6-K_3AlF_6-AlF_3熔体初晶温度和Al_2O_3溶解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有国 田忠良 +2 位作者 赖延清 李劼 刘业翔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3-907,共5页
采用步冷曲线法测定Na3AlF6-K3AlF6-AlF3-LiF熔体的初晶温度,采用旋转刚玉片质量损失法测定Al2O3在Na3AlF6-K3AlF6-AlF3-LiF熔体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当LiF添加量在0~4%范围内时,每添加1%LiF使Na3AlF6-K3AlF6-AlF3熔体的初晶温度降低3... 采用步冷曲线法测定Na3AlF6-K3AlF6-AlF3-LiF熔体的初晶温度,采用旋转刚玉片质量损失法测定Al2O3在Na3AlF6-K3AlF6-AlF3-LiF熔体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当LiF添加量在0~4%范围内时,每添加1%LiF使Na3AlF6-K3AlF6-AlF3熔体的初晶温度降低3~4.7℃,小于Na3AlF6-AlF3熔体中添加LiF后初晶温度的影响;在0~3%的范围内,每添加1%LiF将使Al2O3在Na3AlF6-K3AlF6-AlF3熔体中的溶解度降低0.23%~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 liF Na3alF6-K3alF6-alF3熔体 初晶温度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丁烷脱氢V_2O_5/γ-Al_2O_3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马红超 刘子玉 +2 位作者 王振旅 朱万春 王国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0-294,共5页
考察了异丁烷在负载型催化剂 V2 O5/γ-Al2 O3上的脱氢行为 ,在常压下 ,反应温度 5 90℃ ,GHSV为1 0 0 0 h- 1时 ,该催化剂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 .用 XRD、UV-Vis、BET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V2 O5/γ-Al2 O3催化... 考察了异丁烷在负载型催化剂 V2 O5/γ-Al2 O3上的脱氢行为 ,在常压下 ,反应温度 5 90℃ ,GHSV为1 0 0 0 h- 1时 ,该催化剂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 .用 XRD、UV-Vis、BET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V2 O5/γ-Al2 O3催化剂催化脱氢活性与 V2 O5的分散和状态相关联 ;载体类型 ,活性组分的担载量及载体和催化剂的焙烧温度是影响活性组分表面化学和物理状态的重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烷 脱氢 五氧化二钒 V2o5 Γ-al2o3 催化性能 异丁烯 氧化铝 负载型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γ-Al_2O_3和V_2O_5/SiO_2负载型催化剂对异丁烷的催化脱氢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马红超 付颍寰 +3 位作者 王振旅 朱万春 吴通好 王国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21-1224,共4页
用浸渍法制备了V2 O5/γ Al2 O3 和V2 O5/SiO2 负载型催化剂 ,应用H2 TPR、NH3 TPD、ESR等物理化学技术对其作了表征 ,比较了它们在 5 80℃时对异丁烷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V2 O5/γ Al2 O3 催化剂的脱氢活性较好 ,异丁烷转... 用浸渍法制备了V2 O5/γ Al2 O3 和V2 O5/SiO2 负载型催化剂 ,应用H2 TPR、NH3 TPD、ESR等物理化学技术对其作了表征 ,比较了它们在 5 80℃时对异丁烷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V2 O5/γ Al2 O3 催化剂的脱氢活性较好 ,异丁烷转化率为 35 4 % ,这与γ Al2 O3 表面钒物种易还原 (还原温度为 5 4 2℃ )和分散状态好有关 ;而V2 O5/SiO2 催化剂显示出 96 %的高异丁烯选择性则与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γ-al2o3 V2o5/Sio2 异丁烷 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对V_2O_5/γ-Al_2O_3催化剂在异丁烷脱氢中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马红超 刘子玉 +2 位作者 王振旅 朱万春 王国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57-860,共4页
V2O5/γ-Al2O3是用于异丁烷脱氢的新型催化剂,引入适量的镧不仅可改善活性组分的分散度,提高催化脱氢活性,而且还增强了催化剂的抗积炭能力.通过FTIR,BET,TG,TPR和TEM等手段研究了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氧化镧 V2o5/γ-al2o3催化剂 异丁烷 脱氢 五氧化二钒 氧化铝 负载型催化剂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O-TiO_2-SiO_2-P_2O_5和Li_2O-TiO_2-Al_2O_3-P_2O_5体系锂离子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文 王淼 +4 位作者 李振华 尚学府 王恒 王幼文 徐亚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17-2221,共5页
The lithium ion-conductive solid electrolyte in the oxide systems of Li2O-TiO2-SiO2-P2O5 and Li2O-TiO2-Al2O3-P2O5 was prepared by solid-state reaction. The electrolyte pellets by cold-pressing method is 13 mm in diame... The lithium ion-conductive solid electrolyte in the oxide systems of Li2O-TiO2-SiO2-P2O5 and Li2O-TiO2-Al2O3-P2O5 was prepared by solid-state reaction. The electrolyte pellets by cold-pressing method is 13 mm in diameter, about 1 mm in thickness. Phase identification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products were carried out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pellets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AC imped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dulterate other cations can improve 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solid electrolyte. The maximum ionic conductivity in the samples is 9.912 × 10-4 S·cm-1 in the Li2O-TiO2-SiO2-P2O5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o-Tio2-Sio2-P2o5 li2o-Tio2-al2o3-P2o5 固体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离子对Li_2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晶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胡安民 梁开明 顾守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63-1168,共6页
采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F-离子对Li_2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形核和晶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引入F-离子使得玻璃的析晶峰值温度降低,玻璃的析晶活化能E降低,晶化指数n加大.引入F-离子后,一... 采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F-离子对Li_2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形核和晶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引入F-离子使得玻璃的析晶峰值温度降低,玻璃的析晶活化能E降低,晶化指数n加大.引入F-离子后,一方面促进了玻璃析晶和晶化,Li_xAl_xSi_(1-x)O_2固溶体析出以及Li_xAl_xSi_(1-x)O_2固溶体向β-锂辉石固溶体转变加快,晶化后的晶粒尺寸加大,析晶活化能E,晶化指数n与扫描电镜(SEM)分析一致.表明F-离子促进了玻璃晶化和离子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热分析 li20-al2o3-Sio2系微晶玻璃 形核 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O对Pt-Sn/γ-Al_2O_3催化剂表面酸性与MCH脱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进富 俞英 蔡卫权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2-785,共4页
利用吡啶吸附 IR、NH3吸附 脱附、原位热重积碳等技术并结合MCH的脱氢活性试验 ,研究了Li2 O对工业Pt Sn/γ Al2 O3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及MCH脱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Li2 O能有效地调变催化剂的表面酸性 ,降低其表面酸中心特别是强酸中... 利用吡啶吸附 IR、NH3吸附 脱附、原位热重积碳等技术并结合MCH的脱氢活性试验 ,研究了Li2 O对工业Pt Sn/γ Al2 O3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及MCH脱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Li2 O能有效地调变催化剂的表面酸性 ,降低其表面酸中心特别是强酸中心的数目 ;MCH脱氢反应的积炭量随Li2 O含量的增加而减少 ,当Li2 O含量为 0 .4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o Pt-Sn/γ-al2o3 表面酸性 MCH 储氢 甲基环己烷 脱氢催化剂 脱氢稳定性 氧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现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松全 李亚娟 王福平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0,共5页
综述了Li2O-A l2O3-SiO2系微晶玻璃和微晶玻璃粉的制备方法,介绍了Li2O-A l2O3-SiO2系微晶玻璃在炉灶面板和精密光学仪器零部件的应用概况。
关键词 li2o-al2o3-SIo2 微晶玻璃 制备方法 应用现状 应用概况 光学仪器 面板 综述 精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F_3包覆对Li_(1.2)Mn_(0.534)Ni_(0.133)Co_(0.133)O_2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旭阳 叶学海 +4 位作者 郅晓科 何爱珍 赵桢 章甦 时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4-778,共5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Mn0.534Ni0.133Co0.133O2,并对其进行AlF3包覆。实验结果表明,通过AlF3包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在0.2C下,包覆前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53 mAh.g-1,首次充放电效率仅为88...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Mn0.534Ni0.133Co0.133O2,并对其进行AlF3包覆。实验结果表明,通过AlF3包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在0.2C下,包覆前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53 mAh.g-1,首次充放电效率仅为88.8%。经过AlF3包覆,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提高到294 mAh.g-1,首次充放电效率高达96.4%。同样,在1.0C下循环50次,未包覆材料的放电比容量由225 mAh.g-1降到185 mAh.g-1,容量保持率仅为82.2%。经过AlF3包覆,材料的放电比容量由230mAh.g-1仅降为222 mAh.g-1,容量保持率高达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alF3包覆 li1.2Mn0.534Ni0.133Co0.133o2 充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_2O_5对ZTM-Al_2O_3性能及ZrO_2增韧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靳喜海 高濂 +2 位作者 阚艳梅 陈玉如 袁启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09-1014,共6页
探讨了Nb2O5对ZTM-Al2O3的性能和ZrO2在瓷体中增韧机制的影响.发现Nb2O5的引入可明显提高瓷体中m-ZrO2含量而降低t-ZrO2含量,材料的机械性能也随Nb2O5添加量的增大出现了显著的改善,并且有... 探讨了Nb2O5对ZTM-Al2O3的性能和ZrO2在瓷体中增韧机制的影响.发现Nb2O5的引入可明显提高瓷体中m-ZrO2含量而降低t-ZrO2含量,材料的机械性能也随Nb2O5添加量的增大出现了显著的改善,并且有韧性的平方正比于m-ZrO2含量的关系.m-ZrO2含量的增加强化了微裂纹增韧是材料性能改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2o5 二氧化锆 微裂纹增韧 ZTM-al2o3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_(0.5)Mn_(0.3)Co_(0.2)O_2的合成与掺杂Al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钟盛文 钟风娣 张骞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3年第4期11-16,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镍钴锰氢氧化物前躯体,使其和碳酸锂混合均匀后,高温焙烧合成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0.5Mn0.3Co0.2O2,研究了掺杂Al(OH)3对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的粉末进行了表征,用电性能测试仪研究了材料的...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镍钴锰氢氧化物前躯体,使其和碳酸锂混合均匀后,高温焙烧合成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0.5Mn0.3Co0.2O2,研究了掺杂Al(OH)3对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的粉末进行了表征,用电性能测试仪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温度为850℃时焙烧的材料具有最优的电性能,1C电流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57.2 mAh/g(2.75~4.2V),循环50次放电比容量保持率为94.8%,循环100次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保持率为90.1%.通过少量掺杂Al(OH)3的电池材料结晶性有所提高,晶型趋于完整,但是材料的放电比容量有所降低,前100次循环掺杂对材料循环稳定性无显著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NI0 5Mn0 3Co0 2o2 al掺杂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表面激光合金化NiCr-Al2O3涂层的组织及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通 孙桂芳 张永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4-69,共6页
目的提高平模制粒机中平模的耐磨性能。方法采用激光合金化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不同比例混合的NiCr-Al_2O_3合金化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附带的能谱仪(EDS)分析了合金化层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用FM-700自动... 目的提高平模制粒机中平模的耐磨性能。方法采用激光合金化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不同比例混合的NiCr-Al_2O_3合金化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附带的能谱仪(EDS)分析了合金化层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用FM-700自动显微硬度仪测量合金化层的硬度变化规律,用屏显式磨损试验机研究测试了合金化层的耐磨性能。结果合金化层主要由马氏体组成,且弥散分布着不同数量的未熔Al_2O_3颗粒,热影响区由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激光合金化层的主要物相为奥氏体和马氏体,Al_2O_3含量越多,马氏体相越多,而奥氏体相越少。合金化层的厚度约为0.9 mm,表面硬度大约是基材的2.4倍,表面耐磨性是基材的6倍以上。在一定范围内,合金化层中Al_2O_3颗粒的含量越高,平均显微硬度越大且更加均匀,耐磨性越好。热影响区的硬度变化均匀,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磨损机理主要是犁削磨损,Al_2O_3颗粒的存在可以减少磨粒对基体的犁削作用。结论在45#钢表面激光合金化NiCr-Al_2O_3混合涂层可以有效提高基体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Al_2O_3颗粒含量达30%时可以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且均匀的合金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合金化 45#钢 al2o3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3AlF_6-AlF_3-LiF-MgF_2-Al_2O_3-Nd_2O_3-CuO熔盐体系电导率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廖春发 汤浩 +2 位作者 王旭 罗林生 房孟钊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4,共5页
采用TH2810DLCR数字电桥测试仪确定熔盐电阻,通过CVCC法研究Na3AlF6-AlF3-LiF-MgF2-Al2O3-Nd2O3-CuO熔盐体系电导率,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拟合,确定了温度、熔盐组分与熔盐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或CuO含量... 采用TH2810DLCR数字电桥测试仪确定熔盐电阻,通过CVCC法研究Na3AlF6-AlF3-LiF-MgF2-Al2O3-Nd2O3-CuO熔盐体系电导率,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拟合,确定了温度、熔盐组分与熔盐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或CuO含量增大时,熔盐电导率增大;而当Nd2O3和Al2O3含量增大时,熔盐电导率则逐渐减小;当温度一定时,同时加入相同质量比的Nd2O3和CuO,熔盐体系的电导率随Nd2O3、CuO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3alF6-alF3-liF-MgF2-al2o3-Nd2o3-Cuo 熔盐体系 CVCC法 电导率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酸催化剂MxOy-ZrO2-Al2O3催化果糖分解制备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黎演明 李秉正 +1 位作者 吴学众 黄日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3-66,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xOy-ZrO2-Al2O3固体酸催化剂,通过催化果糖分解制备5-羟甲基糠醛(5-HMF)的反应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MxOy-ZrO2-Al2O3催化剂,La2O3-ZrO2-Al2O3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在其催化作用下,于...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xOy-ZrO2-Al2O3固体酸催化剂,通过催化果糖分解制备5-羟甲基糠醛(5-HMF)的反应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MxOy-ZrO2-Al2O3催化剂,La2O3-ZrO2-Al2O3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在其催化作用下,于120℃与二甲基亚砜溶液反应75 min,5-HMF的收率高达74.91%,生成5-HMF的选择性为77.71%。研究发现La2O3-ZrO2-Al2O3的晶体结构对催化活性有着显著影响,随着催化剂由高结晶结构向无定形转变时,其催化活性出现大幅度减弱。此外,La2O3-ZrO2-Al2O3还具有优异回收性能,重复使用2次后其催化活性几乎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 5-羟甲基糠醛 固体酸 Mxoy-Zro2-al2o3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对Li_2O-Al_2O_3-SiO_2微粉析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松全 刘宇艳 +1 位作者 王福平 孙德智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5-850,共6页
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成功地制备出Li2O-Al2O3-SiO2-ZrO2(LASZ)微晶玻璃粉,探讨了添加不同含量ZrO2对LASZ微晶玻璃的析晶行为和相转变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处理温度在700~1200℃时,LASZ微粉先形成六方晶系的β-石英固溶体,随热处理温度... 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成功地制备出Li2O-Al2O3-SiO2-ZrO2(LASZ)微晶玻璃粉,探讨了添加不同含量ZrO2对LASZ微晶玻璃的析晶行为和相转变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处理温度在700~1200℃时,LASZ微粉先形成六方晶系的β-石英固溶体,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转变为稳定的四方晶系β-锂辉石固溶体。ZrO2含量增加,降低了β-石英固溶体的结晶温度,延迟了β-石英固溶体向β-锂辉石固溶体的转变。当ZrO2的物质的量分数从0增加到4.0%时,析晶活化能从304.6kJ/mol降低到248.9kJ/mol。所获得的LASZ粉末晶粒大小为20~60nm,晶粒尺寸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ZrO2的增加而下降。本实验所制备的LASZ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为(4~14)×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 li2o-al2o3-SIo2微晶玻璃 ZRo2 β-石英 Β-锂辉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铝在KF-LiF-Na_3AlF_6-Al_2O_3体系中的溶解度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跃宏 翟秀静 +2 位作者 李斌川 周扬 冯乃祥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用等温饱和法研究了金属铝在KF-LiF-Na3AlF6-Al2O3体系中的溶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体系温度980℃,分子比(n(NaF)/n(AlF3))=2.3时,溶解度随着钾盐和锂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钾盐和锂盐质量分数分别为7%时,铝的溶解度(质量分数)分别达到0.1... 用等温饱和法研究了金属铝在KF-LiF-Na3AlF6-Al2O3体系中的溶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体系温度980℃,分子比(n(NaF)/n(AlF3))=2.3时,溶解度随着钾盐和锂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钾盐和锂盐质量分数分别为7%时,铝的溶解度(质量分数)分别达到0.148%和0.242%,并且锂盐比钾盐对铝溶解度影响大;钾盐和锂盐共同作用时,铝的溶解度达到0.421%.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铝溶解度与钾盐、锂盐、分子比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回归方程为Y=-0.125+1.962x1+3.456x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度 KF-liF-Na3alF6-al2o3 熔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