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曲霉毒素B_1对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L–2和IFN–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正强 陈瑾 +3 位作者 彭西 方静 陈科杰 何杨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4-298,共5页
为探明黄曲霉毒素B1(AFB1)对雏鸡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将100只1日龄艾维茵健康公雏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喂以基础日粮(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和AFB1日粮(基础日粮中AFB1的添加量分别为0.15、0.3、0.6 mg/kg,分别记为AFB1Ⅰ、Ⅱ、Ⅲ组)... 为探明黄曲霉毒素B1(AFB1)对雏鸡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将100只1日龄艾维茵健康公雏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喂以基础日粮(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和AFB1日粮(基础日粮中AFB1的添加量分别为0.15、0.3、0.6 mg/kg,分别记为AFB1Ⅰ、Ⅱ、Ⅲ组),试验期21 d。以流式细胞术检测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雏鸡血清IL–2和IFN–γ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FB1Ⅱ和AFB1Ⅲ组7、14和21日龄雏鸡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明显(P<0.05或P<0.01),血清中IL–2和IFN–γ含量降低(P<0.05或P<0.01),AFB1Ⅰ组雏鸡14日龄的血清IL–2和7日龄的IFN–γ含量降低(P<0.05),表明摄食含黄曲霉毒素B1的日粮可导致雏鸡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鸡 黄曲霉毒素b1 T淋巴细胞亚群 IL–2 ifn–γ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IFN-α2b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2
作者 滕利荣 孟庆繁 +4 位作者 潘锋 李睿 王智勇 付玉芹 刘兰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5-215,共1页
关键词 ifnΑ-2b 多克隆抗体 亚型 干扰素 交叉反应 特异性抗体 抗原 同源性 鉴定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an-IFN,IL-2 TNF与慢乙肝ALT反复波动关系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李艳华 张成忠 +1 位作者 邵颖 王桂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99,共2页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谷丙转氨酶(ALT)反复波动与干扰素(IFN)干扰素抗体(an-IFN),白介素Ⅱ(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血清中含量变化关系。方法:使用ELISA和RIA法检测50例慢乙肝患者为观察组和50例曾用过干扰素治疗的慢...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谷丙转氨酶(ALT)反复波动与干扰素(IFN)干扰素抗体(an-IFN),白介素Ⅱ(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血清中含量变化关系。方法:使用ELISA和RIA法检测50例慢乙肝患者为观察组和50例曾用过干扰素治疗的慢乙肝患者,50例健康人做2组对照。结果:三组中IFN、an-IFN血清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IL-2血清含量干扰素治疗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健康人血清中IL-2水平也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TNF在干扰素治疗组与观察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故,此研究检测IL-2含量对判断慢乙肝患者发病机理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乙肝 ifn an-ifn IL-2 T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白蛋白和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6
4
作者 钱凯 雷楗勇 +3 位作者 关波 陈蕴 饶志明 金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69-1274,共6页
筛选获得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pPIC9K/hsa-ifnα2b,胞外分泌表达rHSA-IFNα2b药物蛋白。经摇瓶及5 L发酵罐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经50 L发酵罐工艺放大,发酵产量稳定,可达到350 mg/L。离心获得发酵上清液,超滤浓缩10倍,再依次通过... 筛选获得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pPIC9K/hsa-ifnα2b,胞外分泌表达rHSA-IFNα2b药物蛋白。经摇瓶及5 L发酵罐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经50 L发酵罐工艺放大,发酵产量稳定,可达到350 mg/L。离心获得发酵上清液,超滤浓缩10倍,再依次通过Blue Sepharose 6FF亲和层析、Phenyl Sepharose 6FF疏水层析及Q Sepharose 6FF离子柱纯化。纯化产品进行SDS-PAGE纯度检测、SEC-HPLC检测、相对分子质量测定、N端测序、内毒素检测和生物活性检测。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菌,优化获得最佳的发酵条件。纯化产品检测(SEC-HPLC)纯度大于95%,相对分子质量为85 821,氨基酸的N端测序为DAHKSEVAHRFKDLG,与预期的相符。内毒素含量小于5EU/mg,符合国家药典的要求。体外生物细胞活性高达1.6×106IU/mg。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ifnα2b) 人血清白蛋白(HSA) 毕赤酵母 质量检测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的抗HBV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丙发 范鲁雁 +2 位作者 范清林 魏伟 宋礼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4-275,共2页
关键词 rHSA—ifnα-2b 乙肝病毒 STAT1 ISGF3 2'-5’-O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 2b抗流感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隋红 王轶文 程晓耕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3-54,共2页
采用鼻腔给药方法,随机选取昆明小鼠60只,每组20只,共分3组,第1组为病毒对照组,第2组为感染前给药组即感染病毒前24h给药,第3组为同时给药组即病毒感染与用药同时进行,小鼠每天滴鼻给药1次,IFNα2b滴鼻剂剂量为10000IU/只,病毒浓度为10... 采用鼻腔给药方法,随机选取昆明小鼠60只,每组20只,共分3组,第1组为病毒对照组,第2组为感染前给药组即感染病毒前24h给药,第3组为同时给药组即病毒感染与用药同时进行,小鼠每天滴鼻给药1次,IFNα2b滴鼻剂剂量为10000IU/只,病毒浓度为10个EID50,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6d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肺部病变,并采用血凝滴定法检测鼠肺中流感病毒含量。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α2b)抗流感病毒效果,小鼠肺部病变严重程度依次为1组>3组>2组,血凝滴定结果表明,1、2与3组GMT平均值分别为4.141,2.000,2.070,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鼻剂对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α2b 粘膜免疫 抗病毒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素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7
作者 路晶 陈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91-292,共2页
关键词 干扰素Α-2b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苦参素 临床应用 疗效欠佳 迁延不愈 ifn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3单独或联合IL-2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K562细胞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洁 杨洁 +6 位作者 李杰 李燕 袁军 王瑞仓 王素云 王超 郝洪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37-1141,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IL-23单独或联合IL-2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应及作用机制。IL-23(50 ng/ml)单独或联合IL-2(100 U/ml)体外诱导正常人PBMNC 72 h,并与白血病细胞株K562共同培养。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时间... 本研究旨在探讨IL-23单独或联合IL-2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应及作用机制。IL-23(50 ng/ml)单独或联合IL-2(100 U/ml)体外诱导正常人PBMNC 72 h,并与白血病细胞株K562共同培养。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时间诱导后的PBMNC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采用ELISA方法检测杀伤活性最大时细胞培养液中IFN-γ的水平;应用RQ-PCR法检测诱导后PBMNC的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IL-23单独或联合IL-2作用后的PBMNC均对K562细胞有杀伤活性,随着时间延长,杀伤率明显增加,各个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细胞因子组培养液中分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以IL-23联合IL-2组诱导PBMNC表达IFN-γ的水平最高,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细胞因子组PBMNC的穿孔素、颗粒酶B mRNA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且IL-23联合IL-2组的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IL-23能促进PBMNC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与IL-2联合具有协同增强作用,并呈时间依赖性。IL-23作用于PBMNC后IFN-γ、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且与IL-2具有协同作用。推测IL-23可能通过诱导PBMNC表达IFN-γ、穿孔素、颗粒酶B发挥抗白血病细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IL-23 IL-2 ifn 穿孔素 颗粒酶b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ISH评估IFN治疗CML的疗效
9
作者 秦春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CML ifn 体内 阳性细胞 疗效 Α-2b 残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芝多糖对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牛晓晖 纪凤兰 +3 位作者 张伟 徐惠波 孙晓波 李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研究云芝多糖(CVPS)对小鼠T、B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IL-1、IL-2、IFN-γ和TNF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将指数生长小鼠淋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CVPS共培养,用MTT法观察CVPS对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用胸腺细胞增殖法观察CVP... 目的:研究云芝多糖(CVPS)对小鼠T、B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IL-1、IL-2、IFN-γ和TNF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将指数生长小鼠淋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CVPS共培养,用MTT法观察CVPS对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用胸腺细胞增殖法观察CVPS对细胞因子IL-1活性的影响;用脾细胞增殖法观察CVPS对IL-2活性的影响;用中性红染色法观察CVPS对细胞因子TNF活性的影响;体内实验给药组小鼠每天分别腹腔注射CVPS100、50和25mg/kg,连续注射5天,取出小鼠脾脏观察CVPS对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用IL-2依赖细胞株CTLL-2法检测IL-2活性,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IFN-γ活性。结果:CVPS在体外给药浓度为31.25—500μg/ml时,可明显促进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明显增强TNF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明显提高细胞因子IL-1的活性。CVPS给药组小鼠IL-2、IFN-γ的活力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呈良好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云芝多糖对小鼠T、B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IL-1、IL-2、IFN-γ及TNF功能均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PS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IL-1 IL-2 ifn T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纤方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林军 刘静 +5 位作者 张明辉 常风云 董尚朴 刘军 马洪波 白朝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81-1682,共2页
目的:探讨清纤方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机制。方法:165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105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清纤方和IFNα-2b治疗。观察症状、肝功能、肝纤四项和HBeAg、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肝功能、肝纤四项明显优于照组(P&... 目的:探讨清纤方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机制。方法:165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105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清纤方和IFNα-2b治疗。观察症状、肝功能、肝纤四项和HBeAg、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肝功能、肝纤四项明显优于照组(P<0.05,P<0.01),HBeAg、HBV-DNA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纤方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肝纤维化 复合物 清纤方 ifnΑ-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可溶性CD83对树突状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和共刺激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军发 黄保军 +5 位作者 熊平 冯玮 徐勇 方敏 郑芳 龚非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92-796,共5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小鼠CD83(mCD83)对树突状细胞(DC)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共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克隆mCD83基因,构建mCD83胞外功能区与人IgG1αFc段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mCD83-hIg,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可溶性mCD83-hIg融合蛋白。采用ELIS... 目的:研究可溶性小鼠CD83(mCD83)对树突状细胞(DC)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共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克隆mCD83基因,构建mCD83胞外功能区与人IgG1αFc段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mCD83-hIg,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可溶性mCD83-hIg融合蛋白。采用ELISA、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mCD83-hIg融合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用mCD83-hIg处理小鼠DC细胞系(DC2.4)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影响;采用混合白细胞培养试验,检测mCD83-hIg对DC2.4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及产生IL-2和IFN-γ的影响。结果:酶切和序列测定鉴定显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完全正确;mCD83-hIg对DC2.4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无影响,但可下调DC2.4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mCD83-hIg处理过的DC2.4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及产生IL-2和IFN-γ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mCD83-hIg可抑制DC表达共刺激分子并下调DC共刺激活性,从而抑制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和产生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D83-hIg 树突状细胞 DC2.4 共刺激分子 共刺激作用 混合白细胞培养 T细胞增殖 IL-2 if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乙肝抗病毒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池肇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8,共5页
目前用于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分两大类,即核苷类和核苷类似物(NUCs)及干扰素(IFN)共计7种药,即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a-2a,派罗欣)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 目前用于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分两大类,即核苷类和核苷类似物(NUCs)及干扰素(IFN)共计7种药,即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a-2a,派罗欣)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佩乐能)。两大类药物的共同特点是抑制HBV复制,达到抗病毒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抗病毒 个体化治疗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ifnΑ-2b 核苷类似物 普通干扰素 抗病毒治疗 阿德福韦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感染状况与血清葡萄糖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静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89-1689,共1页
【据《BMC Gastroenterol》2019年6月报道】题:HCV感染状况与血清葡萄糖水平的关系(作者Li YP等)HCV感染通常与葡萄糖代谢紊乱有关。但是,关于HCV清除后是否会发生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变化仍存在争议。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HCV和抗病毒治... 【据《BMC Gastroenterol》2019年6月报道】题:HCV感染状况与血清葡萄糖水平的关系(作者Li YP等)HCV感染通常与葡萄糖代谢紊乱有关。但是,关于HCV清除后是否会发生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变化仍存在争议。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HCV和抗病毒治疗对血清葡萄糖水平及其他糖代谢指标的影响。对306例HCV感染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与325例健康人的空腹血糖(FBG)水平进行比较。对18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线,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结束时、治疗后24周葡萄糖代谢的血清参数情况进行了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感染 血清葡萄糖 感染状况 葡萄糖代谢紊乱 抗病毒治疗 ifnΑ-2b 空腹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发红 张继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9-270,共2页
2011年5月,2种HCV NS3蛋白酶抑制剂口服药——特拉泼维(telaprevir)和博赛泼维(boceprevir)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此后,HCV-1型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方案改变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加入特拉泼... 2011年5月,2种HCV NS3蛋白酶抑制剂口服药——特拉泼维(telaprevir)和博赛泼维(boceprevir)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此后,HCV-1型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方案改变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加入特拉泼维或博赛泼维的三联治疗方案。但pegIFNa联合利巴韦林仍是非1型CH-C的标准治疗方案。一、pegIFNa IFNa是最先用于治疗CHC的药物之一,相比之下,pegIFNa在药动学、患者依从性和总体疗效方面都更好。pegIFNa有2种剂型:pegIFNα-2a和pegIFNα-2b。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两者的药效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该临床试验评价了3种治疗方案对HCV-1型CHC患者的疗效,即pegIFNa~2b每周1μg/kg、1.5μg/kg和pegIFNa~2a每周180μg分别联合利巴韦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临床治疗 NS3蛋白酶抑制剂 三联治疗方案 HCV-1 ifnΑ-2b ifnα-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