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卤代烷烃脱卤素酶标签α1A-肾上腺素受体色谱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1
作者 袁心怡 李良喜 +4 位作者 赵勤 张晓英 李倩 赵新锋 冀旭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5-942,共8页
受体色谱技术是将色谱技术的高分离能力和药物-受体间的高特异性识别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能够对中药等复杂体系中靶向活性成分进行高效筛选与准确辨识。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发展高效、温和、简便的固定化方法,使得固定化受体活性... 受体色谱技术是将色谱技术的高分离能力和药物-受体间的高特异性识别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能够对中药等复杂体系中靶向活性成分进行高效筛选与准确辨识。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发展高效、温和、简便的固定化方法,使得固定化受体活性得以保持。传统的以生物交联剂为核心的随意共价固定化技术存在反应特异性较差、需要纯化蛋白质等不足。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将卤代烷烃脱卤素酶(Halo)与6-氯己酸的特异性生物正交反应引入至α_(1A)-肾上腺素受体(α_(1A)-AR)的固定化过程,将Halo标签α_(1A)-AR一步固定至6-氯己酸修饰的氨丙基硅胶表面,无需对α_(1A)-AR进行纯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色谱法对Halo-α_(1A)-AR色谱固定相进行形貌及活性表征,证明受体已成功固定且具有特异性识别配体的能力,30天内稳定性良好。非线性色谱法研究结果显示:盐酸哌唑嗪、盐酸特拉唑嗪和乌拉地尔通过一类结合位点与Halo-α_(1A)-AR色谱固定相作用,结合常数分别为3.85×10^(5)、5.00×10^(5)和5.90×10^(5)L/mol;甲磺酸酚妥拉明和盐酸坦索罗辛在Halo-α_(1A)-AR色谱固定相上则存在两类位点,前者与受体亲和力分别为3.12×10^(6) L/mol和6.01×10^(5)L/mol,后者则为9.98×10^(5)L/mol和2.11×10^(4) L/mol。与传统物理吸附法或N,N′-羰基二咪唑法制备的α_(1A)-AR色谱柱相比,本文所用固定化方法无需纯化受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受体活性损失,实现了蛋白质一步固定化方法,亲和力测定值更接近于溶液中受体-药物的真值,为复杂体系靶向活性成分高效筛选与准确测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a-肾上腺素受体 卤代烷烃脱卤素酶 一步固定化 非线性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PH的拆分和(±)及(-)DDPH的α_1肾上腺素受体的拮抗活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倪沛洲 孙宏斌 +2 位作者 彭久合 夏霖 钱家庆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62-465,共4页
本文将α_1受体拮抗剂(±)DDPH用(+)酒石酸和(-)二苯甲酰酒石酸为拆分剂拆分为(+)DDPH和(-)DDPH。(-)DDPH和(±)DDPH拈抗α_1受体激动剂苯肾上腺素作用强度相近,拮抗参数值PA_2分别为7.69和7.55。
关键词 拆分 α1受体拮抗剂 丙烷盐酸盐 肾上腺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大鼠肾脏α_1及β肾上腺素受体各亚型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飞 李艳芳 +3 位作者 曹芳芳 张玲姬 白雪源 吕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心力衰竭时肾脏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和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各亚型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其余大鼠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成功9只为模型组。取大鼠肾... 目的探讨大鼠心力衰竭时肾脏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和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各亚型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其余大鼠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成功9只为模型组。取大鼠肾脏皮质,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α_1-AR亚型(α_(1)-AR、α_(1B)-AR、α_(1D)-AR)和β-AR亚型(β_1-AR、β_2-AR)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α_(1A)-AR、β_1-AR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α_(1B)-AR、α_(1D)-AR、β_2-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时肾脏α_(1A)-AR和β_1-AR明显下调,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有关;而β_2-AR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可能为代偿β_1-AR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维持肾脏有效灌注,保护肾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受体 肾上腺素α1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 交感神经系统 印迹法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配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上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敏勇 夏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7-392,共6页
对近年来基于配体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方法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采用定量构效关系和药效团模型进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分子设计的工作,并就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合理药物设计的未来趋势进行了... 对近年来基于配体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方法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采用定量构效关系和药效团模型进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分子设计的工作,并就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合理药物设计的未来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药物设计 α1-肾上腺素受体 拮抗剂 定量构效关系 药效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婧 付小梅 +2 位作者 吴建华 黄潇 关志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3期38-43,共6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肥大,是一种以前列腺增大为明显特征的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给生活带来巨大困扰。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对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进行综述,最终为开发新型α1-肾上腺素受体...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肥大,是一种以前列腺增大为明显特征的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给生活带来巨大困扰。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对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进行综述,最终为开发新型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类治疗前列腺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对α_1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师树田 李艳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对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29只,根据不同月龄,分为3.5月龄组8只、12月龄组8只、18月龄组7只和24月龄组6只。检测...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对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29只,根据不同月龄,分为3.5月龄组8只、12月龄组8只、18月龄组7只和24月龄组6只。检测大鼠心肌组织α1-AR与AT1R和α1-AR与AT2R蛋白激酶C活性;并分别与α1-AR单独激动时蛋白激酶C活性进行比较。结果与激动α1-AR后比较,激动AT1R和α1-AR后,各月龄组大鼠心肌α1-AR介导的蛋白激酶C活性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激动α1-AR后比较,激动AT2R和α1-AR后,3.5月龄组、12月龄组大鼠心肌α1-AR介导的蛋白激酶C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月龄组和24月龄组大鼠心肌α1-AR介导的蛋白激酶C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AT1R在各年龄组均使α1-AR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增强作用;在心脏衰老过程中,AT2R对α1-AR的信号转导途径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受体 血管紧张素 1 受体 血管紧张素 2型 受体 肾上腺素能a1 蛋白激酶C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肽检测抗α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敏 魏宇淼 廖玉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 建立抗α1 肾上腺素受体 (anti α1 AdR)自身抗体的ELISA ,评价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合成的α1 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 (α1 192~ 2 18位氨基酸 )作抗原 ,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 98例难... 目的 建立抗α1 肾上腺素受体 (anti α1 AdR)自身抗体的ELISA ,评价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合成的α1 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 (α1 192~ 2 18位氨基酸 )作抗原 ,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 98例难治性高血压、96例非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和 4 0例正常人血清中anti α1 AdR。结果 阳性参考血清批内变异系数 (CV)和批间CV分别为 0 0 72、0 10 1。用抗原吸收后 ,吸光度 (A)值降低 1 3倍。 98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 ,anti α1 AdR的阳性率为 36 7%(36 / 98) ,明显高于非难治性高血压组 13 5 4 % (13/ 96 )和正常血压对照组 5 0 % (2 / 4 0 )。结论 检测抗α1 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 ,操作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难治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敏勇 夏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4,共6页
在本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外研究成果,综述了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拮抗剂设计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α1-AR受体分子生物学与结构生物学的受体结构构建及其拮抗剂的设计,并对该技术... 在本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外研究成果,综述了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拮抗剂设计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α1-AR受体分子生物学与结构生物学的受体结构构建及其拮抗剂的设计,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 α1-肾上腺素受体 拮抗剂 分子对接 虚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对α_1肾上腺素受体正性变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师树田 李艳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71-474,共4页
目的研究激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R)和2型受体(AT2R)对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介导的心肌正性变力效应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大鼠心脏衰老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对于3.5、12、18、24月龄的Wistar大鼠采用体外左心房收缩功能实... 目的研究激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R)和2型受体(AT2R)对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介导的心肌正性变力效应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大鼠心脏衰老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对于3.5、12、18、24月龄的Wistar大鼠采用体外左心房收缩功能实验,观察AngⅡ分别激动AT1R和AT2R对苯肾上腺素激动α1-AR介导正性变力效应的影响。结果在AT2R阻滞剂PD123319存在时,AngⅡ激动AT1R,与AngⅡ共同激动AT1R和AT2R时比较,3.5、12月龄大鼠α1-AR介导的正性变力效应的最大收缩效应(Rmax)及Rmax50%时的药物浓度值(以其负对数pD2值表示)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18、24月龄大鼠Rmax及pD2值均增大。在AT1R阻滞剂氯沙坦存在时,AngⅡ激动AT2R,与AngⅡ共同激动AT1R和AT2R时比较,各月龄大鼠α1-AR介导的正性变力效应Rmax及pD2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随着鼠龄的增长,激动AT1R可增强大鼠心肌α1-AR介导的正性变力效应,而激动AT2R对α1-AR介导的心肌正性变力效应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血管紧张素 受体 肾上腺素α1 心脏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嘧啶酮类α_(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瀛 张立伟 李嘉宾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6-221,共6页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构建了二氢嘧啶酮类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和标准偏差(SEE)分别为0.604、0.987和0.105,研究结果显示静电场对活性的影响大于立体...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构建了二氢嘧啶酮类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和标准偏差(SEE)分别为0.604、0.987和0.105,研究结果显示静电场对活性的影响大于立体场。所构建的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用于指导设计新的二氢嘧啶酮类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为该类化合物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二氢嘧啶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抗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贺忠梅 李美霞 +4 位作者 王晓樑 武烨 燕子 王晋萍 刘慧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577-580,共4页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自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SA-ELISA)技术,检测39例DCM患者和97例正常人血清标本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阳...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自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SA-ELISA)技术,检测39例DCM患者和97例正常人血清标本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清中的IgG,观察抗β1-AR自身抗体对乳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成年大鼠心肌细胞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DCM患者血清中抗β1-AR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纯化的抗β1-AR自身抗体IgG既可增加乳鼠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又可增强成鼠心肌细胞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使cAMP产生量增加。结论DCM患者血清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对心脏的β1-AR具有激动剂样正性变时效应,该自身抗体可能通过β1AR-Gs-AC-cAMP-PKA信号通路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1 心肌病 充血性 自身抗体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2A-肾上腺素受体的同源模建及与Yohimbine的对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立峰 丁晓琴 +1 位作者 丁俊杰 陈冀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5,共5页
通过对比多个与α2A-肾上腺素受体同属G-蛋白偶联受体的视紫红质蛋白序列,选择以相似性最大的牛视紫红质蛋白为模板,同源模建了α2A-肾上腺素受体的跨膜结构,并在结构中找到了体积为0.090nm3,已被报导的活性残基包围的活性位点.运用分... 通过对比多个与α2A-肾上腺素受体同属G-蛋白偶联受体的视紫红质蛋白序列,选择以相似性最大的牛视紫红质蛋白为模板,同源模建了α2A-肾上腺素受体的跨膜结构,并在结构中找到了体积为0.090nm3,已被报导的活性残基包围的活性位点.运用分子力学与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此结构突变前后与抑制剂Yohimbine的对接情况,得到了与文献报道相吻合的结果.同时对接研究结果发现,在α2A-肾上腺素受体的结合位点周围的一个由色氨酸和两个苯丙氨酸组成的局部疏水区对抑制剂有稳定作用,并且天冬氨酸113作为氢键受体也对稳定抑制剂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膜蛋白 α2a-肾上腺素受体 同源模建 对接 YOHIMB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及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在缺血性心肌病心衰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婧 王敬萍 +3 位作者 王慧仙 杨晋静 马秀瑞 闫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532-536,共5页
目的 观察β1及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及β3-AA)在缺血性心肌病心衰不同时期的分布特点,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不同抗体分布特点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0例为心力衰竭组,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于入院即刻... 目的 观察β1及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及β3-AA)在缺血性心肌病心衰不同时期的分布特点,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不同抗体分布特点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0例为心力衰竭组,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于入院即刻测定两组血浆中β1-AA、β3-AA、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入院后24 h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组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后7d、3个月再次测量血浆中β1-AA、β3-AA、NT-proBNP水平及LVIDd和LVEF等值;出院后1年随访其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包括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等).结果 心衰组β1-AA/β3-AA值小于对照组[(1.53±0.33)ng/L比(1.76±0.68)ng/L,P<0.05].心功能Ⅳ级的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发作期患者β1-AA/β3-AA较心功能Ⅲ级患者低[(1.51±0.43)ng/L比(1.55±0.23)ng/L,P<0.05).随着心功能得到改善,β1-AA、β3-AA均有所下降,且二者比值短期内升高,后又有下降趋势(P<0.05).出院后1年时间内,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相比,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后期β1-AA/β3-AA、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间/病史均较低(P<0.01).用全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期β1-AA/β3-AA、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间/病史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独立预后指标(P<0.01).结论 β1-AA/β3-AA失调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之间存在联系,可用于临床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β1、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Β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自身抗体长期存在对大鼠心肌组织钙调蛋白激酶Ⅱδ亚型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左琳 王可 +5 位作者 田珏 包海军 熊海燕 贺忠梅 程牛亮 刘慧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8期604-608,共5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抗体(抗β1AR-ECⅡ抗体)长期持续存在对心肌组织钙调蛋白激酶Ⅱδ亚型(CaMK Ⅱδ)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筛选血清抗β1AR-ECⅡ抗体阴性的健康成年雄性Wi...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抗体(抗β1AR-ECⅡ抗体)长期持续存在对心肌组织钙调蛋白激酶Ⅱδ亚型(CaMK Ⅱδ)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筛选血清抗β1AR-ECⅡ抗体阴性的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通过背部皮下定期给人免疫佐剂和针对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β1AR-ECⅡ)抗原多肽的混合物建立主动免疫模型,定期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过程中大鼠血清中抗β1-AR-ECⅡ抗体水平及大鼠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利用荧光法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CaMK Ⅱδ的表达情况.结果 用β1AR-ECⅡ抗原肽段长期主动免疫大鼠可导致心功能下降及心肌组织凋亡的增加,同时伴随有大鼠心肌组织中CaMKⅡδ表达增加,并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 抗β1AR-ECⅡ抗体长期存在可导致大鼠心肌组织CaMKⅡδ表达的增加,CaMKⅡδ可能是抗β1AR-ECⅡ抗体诱发心肌细胞凋亡,进而导致心功能障碍过程中的关键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Β1-肾上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钙调蛋白激酶Ⅱ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AT_1受体拮抗剂Ⅰb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静 王秋娟 +1 位作者 徐进宜 吴晓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考察AT1受体拮抗剂Ⅰb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方法:异丙肾上腺素连续每日以20,10和5mg/kg的剂量递减皮下注射,再以3mg/kg的剂量维持皮下注射7d,第7天开始尾静脉注射化合物Ⅰb。观察心脏重量系数、心肌组织丙二醛(M... 目的:考察AT1受体拮抗剂Ⅰb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方法:异丙肾上腺素连续每日以20,10和5mg/kg的剂量递减皮下注射,再以3mg/kg的剂量维持皮下注射7d,第7天开始尾静脉注射化合物Ⅰb。观察心脏重量系数、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以及组织学变化。结果:3mg/kg组可以逆转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肥厚,心脏重量系数明显改善,心肌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升高,血清LDH活力下降。电镜结果显示心肌组织线粒体和肌纤维结构改善。结论:化合物Ⅰb可抑制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心肌肥厚,明显改善心肌肥厚的各种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合物Ⅰb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肥厚 AT1受体桔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自身抗体长期存在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瑾 王丽 +4 位作者 吕婷婷 王洁 宋峰 燕子 刘慧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5期370-374,共5页
目的 观察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自身抗体(β1-AA)长期存在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人工合成的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β1-AR-ECII)作为抗原主动免疫大鼠,获取β1-AA,并经SDS-PAGE检测纯度;将纯化的β1-AA... 目的 观察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自身抗体(β1-AA)长期存在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人工合成的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β1-AR-ECII)作为抗原主动免疫大鼠,获取β1-AA,并经SDS-PAGE检测纯度;将纯化的β1-AA通过鼠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建立被动免疫模型,并通过SA-ELISA方法定期检测血清中β1-AA的水平;定期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大鼠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定期用直接溶血空斑和间接溶血空斑实验观察B细胞抗体生成能力的变化.结果 被动免疫模型中,β1-AA水平可以维持在与临床患者血清中该抗体相匹配的状态,较好地模拟了临床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维持在一定水平且长期存在的状态.β1-AA的长期存在可以使机体的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持续升高,使直接溶血空斑和间接溶血空斑数目明显增高.结论 β1-AA长期存在可以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光照 闫莉 +3 位作者 王晓樑 马秀瑞 张苏丽 刘慧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7期546-549,共4页
目的 建立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 以合成的人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细胞外第一环功能表位肽段(第160-169位氨基酸残基)为特异性抗原,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并用该法检测100例血压正常者和69例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 建立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 以合成的人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细胞外第一环功能表位肽段(第160-169位氨基酸残基)为特异性抗原,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并用该法检测100例血压正常者和6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α1-AR自身抗体.结果 阴性质控血清的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4%和11.5%;阳性质控血清分别为4.0%和9.8%.用标准人工合成的抗原吸收该特异性抗体后,吸光度值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α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27.5%(19/69),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的9%(9/100).结论 该方法稳定性、特异性良好,对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的辅助诊断将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肾上腺素α1 自身抗体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2肾上腺素受体通过HIF-1α调控NNK诱导的胰腺癌细胞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沙焕臣 雷建军 +6 位作者 王铮 段万星 徐勤鸿 黎韡 韩亮 马清涌 张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0-674,697,共6页
目的探讨β_2肾上腺素受体在4-甲基亚硝氨基-3-吡啶-1-丁酮(NNK)诱导胰腺癌细胞进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NK干预胰腺癌MIA PaCa-2和BxPC-3细胞,通过HIF-1α-shRNA稳定转染胰腺癌细胞及运用ICI118551,以NNK组作为对照,Transwell... 目的探讨β_2肾上腺素受体在4-甲基亚硝氨基-3-吡啶-1-丁酮(NNK)诱导胰腺癌细胞进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NK干预胰腺癌MIA PaCa-2和BxPC-3细胞,通过HIF-1α-shRNA稳定转染胰腺癌细胞及运用ICI118551,以NNK组作为对照,Transwell小室侵袭试验检测各组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IF-1α、Cyclin D1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NNK能够显著上调MIA PaCa-2和BxPC-3细胞HIF-1α水平及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β_2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剂ICI 118551及sh-HIF-1α能够显著下调NNK所诱导的MIA PaCa-2和BxPC-3细胞HIF-1α水平,以及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另外,运用CoCl2上调HIF-1α表达水平后能够逆转ICI 118551对NNK效应的抑制作用,重新上调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β_2肾上腺素受体通过HIF-1α来介导NNK诱导的胰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基亚硝氨基-3-吡啶-1-丁酮 Β2肾上腺素受体 HIF-1Α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β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对大鼠T淋巴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包海军 白克华 +6 位作者 王瑾 左琳 马秀瑞 宋峰 燕子 贺忠梅 刘慧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AR)抗体对大鼠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法用人工合成的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β1-AR—ECⅡ)作为抗原主动免疫大鼠,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观察抗β1-AR自身抗体...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AR)抗体对大鼠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法用人工合成的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β1-AR—ECⅡ)作为抗原主动免疫大鼠,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观察抗β1-AR自身抗体对培养的淋巴结T细胞的影响。结果免疫组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在处理24h后开始升高,在第7天时达到高峰并持续2个月;抗β1-AR自身抗体可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与β1-AR特异性阻断剂Metoprolol或β1-AR—ECⅡ共同作用时,可使抗体的促增殖效能显著减弱。结论抗β1-AR自身抗体可以使免疫系统失衡,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索洛尔对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阳性心力衰竭大鼠Bcl-2/Bax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利祥 杨新春 +5 位作者 王树岩 陈瑾 刘秀兰 范谦 张智勇 张薇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在降低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的同时,是否可以抑制细胞凋亡。方法将90只SD大鼠中80只采用缩窄腹主动脉方法,建立心力衰竭的大鼠模型,15只死亡,入组65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40只)和非治疗...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在降低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的同时,是否可以抑制细胞凋亡。方法将90只SD大鼠中80只采用缩窄腹主动脉方法,建立心力衰竭的大鼠模型,15只死亡,入组65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40只)和非治疗组(25只)。治疗组接受比索洛尔4周治疗后,应用ELISA技术检测两组大鼠血清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和滴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测两组大鼠血清β1-AR自身抗体阳性的Bax/Bcl-2。结果治疗组较治疗前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降低27.5%(P<0.05);非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较治疗前β1-AR自身抗体滴度降低(P<0.01);非治疗组β1-AR自身抗体阳性滴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中Bcl-2的表达在β1-AR自身抗体阳性大鼠比阴性大鼠、非治疗组β1-AR阳性大鼠明显增高(P<0.01);Bax的表达比非治疗组阳性大鼠降低(P<0.01);且比同组阴性略有降低。结论比索洛尔治疗降低心力衰竭大鼠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升高了β1-AR自身抗体阳性心力衰竭大鼠Bcl-2/Bax的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比索洛尔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1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