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_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婧 付小梅 +2 位作者 吴建华 黄潇 关志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3期38-43,共6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肥大,是一种以前列腺增大为明显特征的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给生活带来巨大困扰。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对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进行综述,最终为开发新型α1-肾上腺素受体...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肥大,是一种以前列腺增大为明显特征的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给生活带来巨大困扰。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对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进行综述,最终为开发新型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类治疗前列腺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配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上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敏勇 夏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7-392,共6页
对近年来基于配体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方法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采用定量构效关系和药效团模型进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分子设计的工作,并就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合理药物设计的未来趋势进行了... 对近年来基于配体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方法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采用定量构效关系和药效团模型进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分子设计的工作,并就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合理药物设计的未来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药物设计 α1-肾上腺素受体 拮抗剂 定量构效关系 药效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敏勇 夏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4,共6页
在本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外研究成果,综述了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拮抗剂设计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α1-AR受体分子生物学与结构生物学的受体结构构建及其拮抗剂的设计,并对该技术... 在本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外研究成果,综述了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拮抗剂设计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α1-AR受体分子生物学与结构生物学的受体结构构建及其拮抗剂的设计,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受体的合理药物设计 α1-肾上腺素受体 拮抗剂 分子对接 虚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PH的拆分和(±)及(-)DDPH的α_1肾上腺素受体的拮抗活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倪沛洲 孙宏斌 +2 位作者 彭久合 夏霖 钱家庆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62-465,共4页
本文将α_1受体拮抗剂(±)DDPH用(+)酒石酸和(-)二苯甲酰酒石酸为拆分剂拆分为(+)DDPH和(-)DDPH。(-)DDPH和(±)DDPH拈抗α_1受体激动剂苯肾上腺素作用强度相近,拮抗参数值PA_2分别为7.69和7.55。
关键词 拆分 α1受体拮抗剂 丙烷盐酸盐 肾上腺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肽检测抗α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敏 魏宇淼 廖玉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 建立抗α1 肾上腺素受体 (anti α1 AdR)自身抗体的ELISA ,评价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合成的α1 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 (α1 192~ 2 18位氨基酸 )作抗原 ,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 98例难... 目的 建立抗α1 肾上腺素受体 (anti α1 AdR)自身抗体的ELISA ,评价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合成的α1 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 (α1 192~ 2 18位氨基酸 )作抗原 ,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 98例难治性高血压、96例非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和 4 0例正常人血清中anti α1 AdR。结果 阳性参考血清批内变异系数 (CV)和批间CV分别为 0 0 72、0 10 1。用抗原吸收后 ,吸光度 (A)值降低 1 3倍。 98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 ,anti α1 AdR的阳性率为 36 7%(36 / 98) ,明显高于非难治性高血压组 13 5 4 % (13/ 96 )和正常血压对照组 5 0 % (2 / 4 0 )。结论 检测抗α1 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 ,操作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难治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通路拮抗剂研究进展
6
作者 夏黎明 岳锋 +2 位作者 祝仰钊 张秋雨 王选年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07,共5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是一种免疫抑制性受体,通过与表现于特定淋巴细胞表面的PD-L1配体结合,触发淋巴细胞死亡,进而抑制免疫反应。在某些慢性病毒感染及肿瘤等疾病的进程中,PD-1及其配体的表达量及转录水平显著升...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是一种免疫抑制性受体,通过与表现于特定淋巴细胞表面的PD-L1配体结合,触发淋巴细胞死亡,进而抑制免疫反应。在某些慢性病毒感染及肿瘤等疾病的进程中,PD-1及其配体的表达量及转录水平显著升高,这导致免疫系统中T细胞的激活受阻,免疫功能随之受损。探索干预PD-1通路的目的是恢复T细胞的活性。论文梳理了近年来关于PD-1/PD-L1通路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单克隆抗体类拮抗剂、小分子肽类拮抗剂及小分子非肽类抑制剂等领域的最新发现,为免疫联合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旨在逆转动物和人体内的免疫抑制状态,开拓联合免疫治疗的新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拮抗剂 免疫功能损伤 免疫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嘧啶酮类α_(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瀛 张立伟 李嘉宾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6-221,共6页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构建了二氢嘧啶酮类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和标准偏差(SEE)分别为0.604、0.987和0.105,研究结果显示静电场对活性的影响大于立体...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构建了二氢嘧啶酮类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和标准偏差(SEE)分别为0.604、0.987和0.105,研究结果显示静电场对活性的影响大于立体场。所构建的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用于指导设计新的二氢嘧啶酮类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为该类化合物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二氢嘧啶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β1-AR/TGF-β1/Smad2通路探讨稳心颗粒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于露 邓芳隽 +3 位作者 梁嘉钰 樊博雅 钱舒乐 李晓凤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507-1514,共8页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通过β1-AR/TGF-β1/Smad2通路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ISO组与稳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胺碘酮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4天。第15天起,IS...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通过β1-AR/TGF-β1/Smad2通路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ISO组与稳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胺碘酮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4天。第15天起,ISO组、各药物组大鼠以ISO 5 mg/(kg•d)皮下多点注射构建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检测大鼠心脏质量指数的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分布和含量变化;检测心肌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交感神经系统-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 adrenoceptor,β1-AR)、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p-Smad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ISO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升,细胞结构紊乱,胶原沉积和心肌纤维化明显,心肌HYP含量显著增多,GSH含量减少,β1-AR、TGF-β1与p-Smad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ISO组相比,各治疗组心脏质量指数降低,细胞结构损伤与胶原沉积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HYP含量降低,GSH含量增多,β1-AR、TGF-β1与p-Smad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稳心颗粒高剂量组效果较稳心颗粒低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与胺碘酮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够改善ISO引起的心肌纤维化,减轻心肌细胞损伤与胶原纤维堆积,其机制可能与β1-AR/TGF-β1/Smad2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纤维化 交感神经系统-β1肾上腺素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2肾上腺素受体通过HIF-1α调控NNK诱导的胰腺癌细胞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沙焕臣 雷建军 +6 位作者 王铮 段万星 徐勤鸿 黎韡 韩亮 马清涌 张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0-674,697,共6页
目的探讨β_2肾上腺素受体在4-甲基亚硝氨基-3-吡啶-1-丁酮(NNK)诱导胰腺癌细胞进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NK干预胰腺癌MIA PaCa-2和BxPC-3细胞,通过HIF-1α-shRNA稳定转染胰腺癌细胞及运用ICI118551,以NNK组作为对照,Transwell... 目的探讨β_2肾上腺素受体在4-甲基亚硝氨基-3-吡啶-1-丁酮(NNK)诱导胰腺癌细胞进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NK干预胰腺癌MIA PaCa-2和BxPC-3细胞,通过HIF-1α-shRNA稳定转染胰腺癌细胞及运用ICI118551,以NNK组作为对照,Transwell小室侵袭试验检测各组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IF-1α、Cyclin D1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NNK能够显著上调MIA PaCa-2和BxPC-3细胞HIF-1α水平及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β_2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剂ICI 118551及sh-HIF-1α能够显著下调NNK所诱导的MIA PaCa-2和BxPC-3细胞HIF-1α水平,以及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另外,运用CoCl2上调HIF-1α表达水平后能够逆转ICI 118551对NNK效应的抑制作用,重新上调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β_2肾上腺素受体通过HIF-1α来介导NNK诱导的胰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基亚硝氨基-3-吡啶-1-丁酮 Β2肾上腺素受体 HIF-1Α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自身抗体长期存在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瑾 王丽 +4 位作者 吕婷婷 王洁 宋峰 燕子 刘慧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5期370-374,共5页
目的 观察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自身抗体(β1-AA)长期存在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人工合成的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β1-AR-ECII)作为抗原主动免疫大鼠,获取β1-AA,并经SDS-PAGE检测纯度;将纯化的β1-AA... 目的 观察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自身抗体(β1-AA)长期存在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人工合成的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β1-AR-ECII)作为抗原主动免疫大鼠,获取β1-AA,并经SDS-PAGE检测纯度;将纯化的β1-AA通过鼠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建立被动免疫模型,并通过SA-ELISA方法定期检测血清中β1-AA的水平;定期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大鼠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定期用直接溶血空斑和间接溶血空斑实验观察B细胞抗体生成能力的变化.结果 被动免疫模型中,β1-AA水平可以维持在与临床患者血清中该抗体相匹配的状态,较好地模拟了临床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维持在一定水平且长期存在的状态.β1-AA的长期存在可以使机体的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持续升高,使直接溶血空斑和间接溶血空斑数目明显增高.结论 β1-AA长期存在可以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β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对大鼠T淋巴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包海军 白克华 +6 位作者 王瑾 左琳 马秀瑞 宋峰 燕子 贺忠梅 刘慧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AR)抗体对大鼠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法用人工合成的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β1-AR—ECⅡ)作为抗原主动免疫大鼠,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观察抗β1-AR自身抗体...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AR)抗体对大鼠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法用人工合成的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β1-AR—ECⅡ)作为抗原主动免疫大鼠,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观察抗β1-AR自身抗体对培养的淋巴结T细胞的影响。结果免疫组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在处理24h后开始升高,在第7天时达到高峰并持续2个月;抗β1-AR自身抗体可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与β1-AR特异性阻断剂Metoprolol或β1-AR—ECⅡ共同作用时,可使抗体的促增殖效能显著减弱。结论抗β1-AR自身抗体可以使免疫系统失衡,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患者解偶联蛋白-1和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变异的研究
12
作者 刘永明 霍群 +2 位作者 白玲 黄健 胡春萍 《华夏医学》 1999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1(UCP-1)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在肥胖人群中的变异及其对肥胖患者基础代谢率(BMR)和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法测...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1(UCP-1)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在肥胖人群中的变异及其对肥胖患者基础代谢率(BMR)和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法测定UCP-1基因A→G(-3826)变异和β3-ARTrp64Arg突变并作基因分型,分析突变等位基因与BMR和BMI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肥胖人群UCP-1野生型等位基因(A)和突变型等位基因(G)的频率分别为0.7170和0.2899。β3-AR野生型等位基因(Trp64)和突变型等位基因(Arg64)的频率分别为0.8442和0.1558。UCP-1和β3-AR基因均有变异的肥胖患者与该两基因均无变异的肥胖患者相比,BMR降低和BMI增高分别显示极显著意义(P<0.01)和显著意义(P<0.05)。结论:UCP-1基因A→G(-3826)变异和β3-ARTrp64Arg突变与肥胖患者BMR降低和体重增加相关,两基因的变异对BMR和BMI的影响存在加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偶联蛋白-1 β3-肾上腺素受体 遗传多态性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调节作用
13
作者 刘通 王利 +3 位作者 史静怡 闫泱锦 程康 冀永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978-983,共6页
目的探究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R)对去甲肾上腺素(NE)所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和α_(1)-AR拮抗剂处理组(NE+P组),每组10只。NE组大鼠采用静脉注射NE诱导建立... 目的探究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R)对去甲肾上腺素(NE)所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和α_(1)-AR拮抗剂处理组(NE+P组),每组10只。NE组大鼠采用静脉注射NE诱导建立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模型,NE+P组大鼠在注射NE造模15 min前,给予α_(1)-AR拮抗剂处理。采用Power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大鼠心率的心电图(ECG)信号,鼠尾血压计检测大鼠血压。在注射NE后1 h和24 h时,分别取各组大鼠颈静脉处血液,采用酶标法检测大鼠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在注射NE后1 h时,分离各组大鼠心脏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α_(1)-AR基因的表达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p-ERK1/2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注射NE后1 h和24 h时,NE组大鼠血浆中的NE水平均显著升高,大鼠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明显增加(P<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E组大鼠心肌组织中α_(1)-A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E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相较于NE组,NE+P组大鼠中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NE组比较,NE+P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有所减缓,NE+P组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明显降低(P<0.01)。结论α_(1)-AR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途径,从而对NE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室性心律失常 ERK1/2通路 α_(1)-肾上腺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自身抗体长期存在对大鼠心肌组织钙调蛋白激酶Ⅱδ亚型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左琳 王可 +5 位作者 田珏 包海军 熊海燕 贺忠梅 程牛亮 刘慧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8期604-608,共5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抗体(抗β1AR-ECⅡ抗体)长期持续存在对心肌组织钙调蛋白激酶Ⅱδ亚型(CaMK Ⅱδ)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筛选血清抗β1AR-ECⅡ抗体阴性的健康成年雄性Wi...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抗体(抗β1AR-ECⅡ抗体)长期持续存在对心肌组织钙调蛋白激酶Ⅱδ亚型(CaMK Ⅱδ)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筛选血清抗β1AR-ECⅡ抗体阴性的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通过背部皮下定期给人免疫佐剂和针对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β1AR-ECⅡ)抗原多肽的混合物建立主动免疫模型,定期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过程中大鼠血清中抗β1-AR-ECⅡ抗体水平及大鼠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利用荧光法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CaMK Ⅱδ的表达情况.结果 用β1AR-ECⅡ抗原肽段长期主动免疫大鼠可导致心功能下降及心肌组织凋亡的增加,同时伴随有大鼠心肌组织中CaMKⅡδ表达增加,并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 抗β1AR-ECⅡ抗体长期存在可导致大鼠心肌组织CaMKⅡδ表达的增加,CaMKⅡδ可能是抗β1AR-ECⅡ抗体诱发心肌细胞凋亡,进而导致心功能障碍过程中的关键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Β1-肾上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钙调蛋白激酶Ⅱ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5-甲氧基-3-吲哚乙基)-4-取代苯基哌嗪-1-乙酰胺类α_1-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斌 夏霖 江振洲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 :研究 5 甲氧基色胺苯基哌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α1 受体拮抗活性。方法 :由取代苯胺通过环合、取代和胺解等反应合成目的物 ;测定目的物体外α1 受体拮抗活性。结果 :合成了 14个新化合物 ,其结构经IR ,1HNMR和ESI MS质谱确证 ;化... 目的 :研究 5 甲氧基色胺苯基哌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α1 受体拮抗活性。方法 :由取代苯胺通过环合、取代和胺解等反应合成目的物 ;测定目的物体外α1 受体拮抗活性。结果 :合成了 14个新化合物 ,其结构经IR ,1HNMR和ESI MS质谱确证 ;化合物WBⅠ 2、WBⅠ 3、WBⅠ 4、WBⅠ 8、WBⅠ 9和WBⅠ 14对大鼠肛尾肌动脉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大于 5 0 % )。结论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活性 (pA2 )低于阳性对照药哌唑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哌嗪 5-甲氧基色胺 α1-受体拮抗剂 合成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3,4-二甲氧基苯乙基)-4-取代苯基哌嗪-1-乙酰胺类α_1-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斌 夏霖 江振洲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 :研究 3 ,4 二甲氧基苯乙胺苯基哌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α1 受体拮抗活性。方法 :由取代苯胺通过环合、取代和胺解反应合成目的物 ;测定目的物体外α1 受体拮抗活性。结果 :设计、合成了 14个新化合物(WBⅡ 1~ 14 ) ,其结构均经I... 目的 :研究 3 ,4 二甲氧基苯乙胺苯基哌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α1 受体拮抗活性。方法 :由取代苯胺通过环合、取代和胺解反应合成目的物 ;测定目的物体外α1 受体拮抗活性。结果 :设计、合成了 14个新化合物(WBⅡ 1~ 14 ) ,其结构均经IR、1 HNMR、ESI MS确证。化合物WBⅡ 6、WBⅡ 7、WBⅡ 10和WBⅡ 12对大鼠肛尾肌动脉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高于 50 %。结论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活性 (p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哌嗪 3 4-二甲氧基苯乙胺 α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葛广勇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1084-1087,共4页
骨性关节炎(OA)是以关节软骨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软骨丢失为特点的慢性疾病。白细胞介素-1(IL-1)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作为IL-1特异性的天然拮抗物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作者对IL-1Ra与OA... 骨性关节炎(OA)是以关节软骨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软骨丢失为特点的慢性疾病。白细胞介素-1(IL-1)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作为IL-1特异性的天然拮抗物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作者对IL-1Ra与OA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4-苯并二噁烷-2-羰基)-4-取代芳氧烷基哌嗪类α1受体拮抗剂的合成、生物活性及3D-QSAR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嘉宾 宣文胜 +3 位作者 牛菊 江振洲 王涛 夏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9-504,共6页
为寻找新的1,4-苯并二噁烷类α1受体拮抗剂,选取1,4-苯并二噁烷为母核,以儿茶酚和取代苯酚为原料,分别经关环、水解、成酰胺、取代、成盐等反应合成了6个新的目标化合物(7a-7f),结构已通过ESI-MS、1HNMR、IR及HR-MS确证。初步药理活性... 为寻找新的1,4-苯并二噁烷类α1受体拮抗剂,选取1,4-苯并二噁烷为母核,以儿茶酚和取代苯酚为原料,分别经关环、水解、成酰胺、取代、成盐等反应合成了6个新的目标化合物(7a-7f),结构已通过ESI-MS、1HNMR、IR及HR-MS确证。初步药理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受试化合物具有中等强度的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活性,其中目标化合物7epA2值大于7.00,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运用Sybyl软件对本类化合物开展了3D-QSAR研究,结合本课题组前期工作,构建了1-(1,4-苯并二噁烷-2-羰基)-4-取代芳氧烷基哌嗪类化合物的CoMFA模型,q2=0.753,r2=0.986,为该类α1受体拮抗剂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α1受体拮抗剂 1 4-苯并二噁烷 合成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传导改变的机制及药物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晖 沈潞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5年第4期287-292,共6页
[摘要] 目的探讨p肾上腺素受体(卢受体)信号传导系统,特别是p肾上腺素受体激酶一1(PIARKl)在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第三代卢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在心肌梗死(心梗)后心衰中的保护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 [摘要] 目的探讨p肾上腺素受体(卢受体)信号传导系统,特别是p肾上腺素受体激酶一1(PIARKl)在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第三代卢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在心肌梗死(心梗)后心衰中的保护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梗心衰的动物模型,并应用卡维地洛进行干预性治疗。雄性Sp吨Plc—Dawley 大鼠心梗模型建立后,随机分成心梗3周组、4周组和12周组及卡维地洛治疗组。另取假手术组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3周组、4周组和12周组。卡维地洛治疗组大鼠于心梗模型建立后4周末开始给予卡维地洛10ms/(吨.d)灌胃共8周。观察心梗后不同时相大鼠的左心功能、心室重塑、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心肌组织pARKl活性及其 mRNA和蛋白表达、臼受体信号传导的变化以及卡维地洛的干预效果。结果 (1)心梗后大鼠发生心室重塑,充血性心力衰竭形成;(2)心梗后心衰大鼠心肌腺苷酸环化酶基础活性和对异丙肾上腺素激活活性均受到抑制,即p受体信号传导减弱,表现为以p受体脱耦联为特征的p受体减敏;(3)心梗后心衰大鼠交感神经系统(SNS)激活,介导 甽]表达和活性增高,并与心室重塑和心衰进程同步;(4)卡维地洛能够抑制心室重量增加,延缓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同时抑制pARKl表达,降低pARKl活性。结论 SNS通过pARKl诱导p受体减敏,可能是心梗后心衰发生、发展的因素;而抑制尽Am;1表达,降低pARKl活性,从而恢复卢受体系统信号传导通路的反应性,是卡维地洛防治,C,衰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1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心肌梗死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受体拮抗剂防治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琼 刘翔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364-365,共2页
目的 从免疫病理学角度研究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方法 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 4组 ,I、II、III组自手术之日起每日结膜下分别注射IL 1ra 5 0、10 0、2 0 0 μg。IV组 (对照组 )结膜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 目的 从免疫病理学角度研究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方法 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 4组 ,I、II、III组自手术之日起每日结膜下分别注射IL 1ra 5 0、10 0、2 0 0 μg。IV组 (对照组 )结膜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各实验组IL 1ra和对照组的植片存活时间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L 1ra及对照组角膜移植片中CD4 + 细胞、CD8+ 细胞的表达。结果 I、II、III组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为 (11.0 0±1 4 6 )、(12 2 3± 1.13)、(13.5 8± 1.0 7)d ,IV组植片存活时间为 (7.85± 1.5 8)d。各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P <0 .0 1)。排斥的角膜植片大量表达CD4 + 、CD8+细胞 ,IL 1ra明显抑制这 2种细胞的表达。结论 结膜下注射IL 1ra可抑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减轻免疫性炎症反应 ,延长植片存活时间。IL 1ra剂量越大 ,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