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2篇文章
< 1 2 2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R-Bmal1轴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和血管纤维化
1
作者 薛灵霞 龙瑶琳 +6 位作者 冯佳艳 毛田 郭娇 王卓玺 李杨 王晓晖 王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55-1164,共10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自身抗体(AT1R autoantibody,AT1-AA)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生物钟蛋白BMAL1异常表达诱导细胞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的作用机...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自身抗体(AT1R autoantibody,AT1-AA)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生物钟蛋白BMAL1异常表达诱导细胞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只6~8周的SD雄性大鼠(体质量180~22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对照组以及使用AT1R细胞外第二环(extracellular loopⅡof 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ECLⅡ)主动免疫SD大鼠建立的AT1-AA阳性组。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2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结构变化和纤维化情况(n=3)。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组织以及原代VSMCs中纤维化标志蛋白CollagenⅠ、表型转换相关蛋白SM22、α-SMA、OPN以及MMP2的表达(n=4),此外,还检测了CT0、CT4、CT8、CT12、CT16、CT20时生物钟蛋白BMAL1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VSMCs的增殖迁移能力(n=3),使用si-RNA技术敲低Bmal1后检测BMAL1、CollagenⅠ、表型转换相关蛋白的表达(n=3)。另外,构建AT1-AA阳性的AT1R敲除(AT1R-KO)大鼠模型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胸主动脉血管组织BMAL1的表达(n=4)。结果AT1-AA阳性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壁增厚[(140±9)%vs(120±5)%,P<0.05],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Masson染色蓝染明显,且CollagenⅠ表达较Control组表达上调(P<0.05)。AT1-AA阳性大鼠胸主动脉以及AT1-AA处理的VSMCs中收缩表型相关蛋白α-SMA、SM22表达下降(P<0.05),合成表型相关蛋白OPN、MMP2表达上调(P<0.05);AT1-AA诱导VSMCs划痕愈合能力以及迁移能力都显著增强。进一步发现,Bmal1的mRNA表达(0.67±0.26 vs 1.03±0.17)以及蛋白表达(0.46±0.06 vs 0.85±0.26)均在CT12时显著上调(P<0.05),且Bmal1的节律性消失(P<0.05)。敲低BMAL1后,AT1-AA诱导的VSMCs表型转换现象得到部分改善。与AT1-AA阳性的WT大鼠比较,AT1-AA阳性的AT1R-KO大鼠胸主动脉血管中BMAL1表达明显降低(1.35±0.06 vs 0.86±0.07,P<0.001);细胞水平发现AT1-AA诱导的VSMCs表型转换及胶原蛋白CollagenⅠ高表达的现象在AT1R-KO的VSMCs中得到部分改善。结论AT1-AA通过AT1R-Bmal1轴促进VSMCs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 BMAL1 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换 血管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α_1和AT_1受体自身抗体对2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林双 吴江平 +6 位作者 向光大 廖玉华 周子华 王敏 孙慧伶 乐岭 侯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839-1841,共3页
目的观察哌唑嗪联合缬沙坦治疗抗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作用。方法以合成的α1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277例人血清抗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其中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120例(... 目的观察哌唑嗪联合缬沙坦治疗抗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作用。方法以合成的α1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277例人血清抗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其中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120例(A组),糖尿病肾病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111例(B组),正常对照组46例(C组),A组中抗α1和AT1受体自身均阳性者71例(A1组),抗α1和AT1受体自身均阴性者49例(A2组),A1、A2两组均给予缬沙坦、哌唑嗪、尼群地平、双氯噻嗪、阿司匹林,分别观察它们的降压疗效。结果A组α1和AT1受体阳性率(55.8%、59.2%)与B组(27.9%、35.1%)、C组(7.5%、10.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哌唑嗪联合缬沙坦治疗后A1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A2组(P<0.05),A1组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2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通过抗α和AT受体自身抗体检测,有针对性的选择降压药物哌唑嗪和缬沙坦,不但降压疗效好,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 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 哌唑嗪 缬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选Toll样受体激动剂用于羊抗人载脂蛋白A1抗体的制备
3
作者 邓碧华 周宇杰 +3 位作者 尹文竹 唐欣薇 梅栋 徐志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98-101,共4页
为了筛选能够提高羊免疫应答的Toll样受体激动剂,设计针对羊TLR1~TLR10基因序列的引物,采用PCR方法检测羊体内Toll样受体的表达情况。然后,将人载脂蛋白A1(ApoA1)和HMT13佐剂配伍不同的TLR1~TLR9样受体激动剂,分组免疫湖羊后采集血样,... 为了筛选能够提高羊免疫应答的Toll样受体激动剂,设计针对羊TLR1~TLR10基因序列的引物,采用PCR方法检测羊体内Toll样受体的表达情况。然后,将人载脂蛋白A1(ApoA1)和HMT13佐剂配伍不同的TLR1~TLR9样受体激动剂,分组免疫湖羊后采集血样,并通过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在湖羊的血液中均可检测到TLR1~TLR10的特异性目的片段。经过3、5、7次免疫后,添加TLR3激动剂的组效价最高,说明TLR3激动剂Ploy(I∶C)免疫增强效果最佳,可作为提高羊疫苗免疫的候选激动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激动剂 湖羊 APOA1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类固醇激素与肺结核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颖乔 李燕 徐旭燕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基线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TREM)-1、类固醇激素[皮质醇和脱氢表雄酮(DHEA)]和免疫内分泌标志物与肺结核(PTB)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招募了76例PTB患者和78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比... 目的探讨基线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TREM)-1、类固醇激素[皮质醇和脱氢表雄酮(DHEA)]和免疫内分泌标志物与肺结核(PTB)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招募了76例PTB患者和78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健康者、PTB患者的血浆sTREM-1水平,并分析血浆s TREM-1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和干扰素(IFN)-γ、红细胞沉降率(ESR)、类固醇激素(皮质醇和DHEA)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炎性转录物(IL-6、IFN-γ)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TB患者中sTREM-1、CRP、ESR、IL-6、IFN-γ、皮质醇、皮质醇/DHEA显著升高(P<0.05),而DHEA显著降低(P<0.05)。且重度PTB组sTREM-1、ESR水平高于轻、中度PTB组。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在所有患者中,s TREM与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只有在重度PTB患者中,sTREM-1与皮质醇/DHEA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DHEA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血浆sTREM-1水平较高可能是导致PTB患者晚期疾病特有的免疫内分泌失衡持续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肺结核 重度肺结核 免疫内分泌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5
作者 魏峰 岳鑫彦 +7 位作者 刘喜玲 闫会敏 林琳 黄涛 裴艳涛 邵石祥 戴二黑 袁文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4-920,共7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以及TREM-1在感染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水患者...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以及TREM-1在感染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10例,根据腹腔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72)和未感染组(n=38);在合并感染的患者中,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好转组(n=38)与未好转组(n=34)。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集血清和腹水,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REM-1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的诊断和预后预测效能,并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之间的差异。结果腹水和血清中的TREM-1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r=0.50,P<0.001)。未好转组患者腹水TREM-1(Z=−2.391,P=0.017)和血清TREM-1(Z=−2.544,P=0.011)水平均明显高于好转组;感染组患者腹水TREM-1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Z=−3.420,P<0.001),而血清TREM-1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腹水TREM-1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8、0.344、0.530、0.510、0.534、0.454、0.330、0.404,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CRP与血清或腹水TREM-1三者联合应用诊断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时,AUC分别达0.715和0.7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RP(OR=1.019,95%CI:1.001~1.038,P=0.043)和血清TREM-1(OR=1.002,95%CI:1.000~1.003,P=0.016)是影响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预测不良预后的AUC为0.728。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的TREM-1水平与感染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TREM-1与CRP和PCT可提高对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并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感染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NS1蛋白单链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
6
作者 张丽萌 李闰婷 +6 位作者 宋月 聂晓宁 孔莉 单靖微 许盈盈 王林青 陈龙欣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76-3285,共10页
【目的】筛选特异性抗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非结构蛋白NS1的单链抗体(scFv),为后续研究PPV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并纯化PPV NS1蛋白,利用重组NS1蛋白进行动物免疫,检测血清效价水平后,采集小鼠脾脏... 【目的】筛选特异性抗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非结构蛋白NS1的单链抗体(scFv),为后续研究PPV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并纯化PPV NS1蛋白,利用重组NS1蛋白进行动物免疫,检测血清效价水平后,采集小鼠脾脏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以其为模板扩增抗体重链可变区(variable domain of heavy chains,VH)和轻链可变区(variable domain of light chains,VL)序列;通过重叠延伸PCR扩增获得scFv基因,将其与酶切的pSEXRTL2噬菌体载体连接并电转化大肠杆菌XLⅠ-Blue感受态细胞,构建鼠源性抗PPV NS1的scFv抗体文库,并测定文库质量及库容量;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对NS1蛋白具有特异性的scFv,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原与阳性噬菌体克隆的亲和力。【结果】本试验成功表达纯化获得可溶性PPV NS1重组蛋白;构建的鼠源抗NS1 scFv文库的库容量为2.7×10^(7) CFU/mL,文库阳性率为87.5%;通过4轮“吸附-洗脱-富集”噬菌体筛选,最终获得2株与PPV NS1蛋白特异性结合的亲和力较高的scFv。【结论】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纯化重组蛋白NS1,成功构建鼠源抗PPV NS1蛋白的scFv噬菌体文库,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获得了可与NS1重组蛋白特异性结合的scFv。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发抗PPV药物及诊断试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PPV) 单链抗体(scFv) NS1蛋白 噬菌体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叶酸受体α(FRα)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敲低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温军业 张浚琪 +2 位作者 任行 张海强 叶学帅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8-1134,共7页
目的 探究靶向叶酸受体α(FRα)嵌合抗原受体(CAR)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敲低型T细胞(si-PD-1-CAR-T)对肝癌细胞的清除能力。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TCGA分析FRα抗原在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FRα表达与肝癌患者... 目的 探究靶向叶酸受体α(FRα)嵌合抗原受体(CAR)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敲低型T细胞(si-PD-1-CAR-T)对肝癌细胞的清除能力。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TCGA分析FRα抗原在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FRα表达与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分别将编码靶向FRα抗原的CAR结构的mRNA及mRNA联合靶向PD-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使用电穿孔仪转导入T细胞,制备FRα-CAR-T和si-PD-1-CAR-T。流式细胞术分析FRα-CAR的表达效率和PD-1的敲低效率。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JHH-1和HepG2,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FRα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将FRα-CAR-T、si-PD-1-CAR-T及空载体转导的T细胞(Mock T)作为效应细胞,JHH-1和HepG2作为靶细胞,CCK-8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1∶1、2.5∶1、5∶1、10∶1、20∶1)时对靶细胞的杀伤效率;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效应细胞与靶细胞(10∶1)共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2的分泌情况。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患者生存差异。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FOLR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OLR1高表达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FOLR1低表达者(P=0.013)。将m RNA转导入T细胞后,FRα-CAR在CAR-T和si-PD-1-CAR-T中的表达率可达89.8%和84.7%,使用m RNA和si RNA共转染可将T细胞的PD-1下调并维持至少7天的PD-1低表达状态。FRα抗原在JHH-1细胞中表达率为100%,而在Hep G2细胞中呈阴性表达。CCK-8结果显示,si-PD-1-CAR-T对JHH-1细胞杀伤效率显著高于FRα-CAR-T细胞(P<0.05);ELISA结果显示,FRα-CAR-T细胞与JHH-1细胞共培养时,IL-2分泌量较Mock T细胞显著增加[(1 032.50±135.90) pg/mL vs (50.26±7.87) pg/mL,P<0.001],IFN-γ分泌量显著增加[(1 430.56±184.20) pg/mL vs (89.05±11.26) pg/mL, P<0.001];si-PD-1-CAR-T与JHH-1细胞共培养后,IFN-γ和IL-2的释放水平较FRα-CAR-T均显著提高(P值均<0.05)。结论 FRα是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敲低T细胞PD-1可显著提高FRα-CAR-T在体外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 叶酸盐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受体激动剂改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大鼠椎体骨质量及生物力学研究
8
作者 张鑫 马朋朋 +4 位作者 刘肃 李伟 张麦粒 赵立春 张春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4-830,共7页
目的研究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大鼠第4腰椎磷酸钙骨水泥强化后骨质量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制备DOP大鼠模型并对第4腰椎进行磷酸钙骨水泥强化,随机分为对照组、司美格鲁肽... 目的研究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大鼠第4腰椎磷酸钙骨水泥强化后骨质量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制备DOP大鼠模型并对第4腰椎进行磷酸钙骨水泥强化,随机分为对照组、司美格鲁肽组[10 nmol/(kg·w)司美格鲁肽皮下注射]和二甲双胍组[100 mg/(kg·d)二甲双胍灌胃]。干预8周后收集血清并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骨钙素(OC)、I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I)、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取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体并检测骨密度(BMD)、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平均骨小梁厚度(Tb.Th)、平均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分离度(Tb.Sp)、最大负荷、刚度,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核转录因子-κB受体配体(RANKL)、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司美格鲁肽组和二甲双胍组的血清FBG、FIns、TG、TC、CTX-I、TRACP-5b水平,椎体Tb.Sp及TRAP的mRNA表达水平,总蛋白中TRAP、AGEs、RANL及核蛋白中NF-κB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OC、PINP水平,椎体BMD、BV/TV、Tb.N、Tb.Th及ALP的mRNA表达水平,总蛋白中ALP、p-PI3K、p-AKT、p-GSK-3β及核蛋白中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司美格鲁肽组与二甲双胍组的血清FBG、FIns、TG、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司美格鲁肽组的其他各项指标均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显著改善DOP大鼠椎体磷酸钙骨水泥强化后的骨质量及生物力学性能,激活PI3K/AKT/GSK-3β/β-catenin成骨分化通路介导的骨形成、抑制AGEs/RANKL/NF-κB破骨分化通路介导的骨吸收是可能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磷酸钙骨水泥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司美格鲁肽 成骨分化 破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与心脏β_2、α_1及AT_1受体自身抗体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麟 崔亮 +3 位作者 缪国斌 赵文淑 王树岩 刘秀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及AT1受体的自身抗体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程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检测50例高血压心脏病、40例单纯高血压和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 目的探讨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及AT1受体的自身抗体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程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检测50例高血压心脏病、40例单纯高血压和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家族中β2、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和正常组(P<0.05);高血压心脏病自身抗体阳性的平均几何滴度与单纯性高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阳性抗体的平均几何滴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高血压心脏病抗β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中,81.0%同时具有α1受体的自身抗体,76.2%同时具有AT1受体的自身抗体,52.4%存在上述3种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及AT1受体的自身抗体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心肌和血管重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Β2受体 α1受体 at1受体 自身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血管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鳉eef1a1l3基因的表达特征及抗体制备
10
作者 黄岩 林淑婷 +2 位作者 邓菊 梁晶婕 陈天圣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8,共9页
青鳉(Oryzias latipes)是研究性别分化和生殖调控的重要模式鱼类,前期通过青鳉性腺转录组发现eef1a1l3 mRNA在卵巢中高表达,而在精巢几乎不表达,推测其参与性别分化和卵巢发育的调控。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Eef1a1l3蛋白在硬骨鱼类中非常... 青鳉(Oryzias latipes)是研究性别分化和生殖调控的重要模式鱼类,前期通过青鳉性腺转录组发现eef1a1l3 mRNA在卵巢中高表达,而在精巢几乎不表达,推测其参与性别分化和卵巢发育的调控。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Eef1a1l3蛋白在硬骨鱼类中非常保守。为探究eef1a1l3基因的功能,通过半定量PCR(SqRT-PCR)绘制了eef1a1l3基因在不同组织和早期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谱。通过抗原选取、原核表达、蛋白纯化以及动物免疫实验获取Eef1a1l3多克隆抗体,并对该抗体进行了特异性的检测以及效价的鉴定。结果显示,eef1a1l3 mRNA在成体组织中仅在卵巢特异表达,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呈现母源性表达。制备的Eef1a1l3多克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最大稀释倍数为1∶64000,显示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并且Eef1a1l3蛋白在青鳉性腺中的卵巢而非精巢中有表达,这与mRNA表达模式一致。综上,eef1a1l3基因可能是早期胚胎发育和卵巢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并且制备的Eef1a1l3多克隆抗体可以应用于青鳉及其他硬骨鱼类eef1a1l3基因功能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鳉(Oryzias latipes) eef1a1l3基因 多克隆抗体 表达模式 性别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IL-1β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炎症反应活性
11
作者 李璠 孙海凤 +5 位作者 孙萌 高雁怩 孙杨杨 张路捷 白娟 姜平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0-899,共10页
IL-1β可介导炎症病理,阻断IL-1活性具有重要抗炎治疗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猪IL-1β原核表达质粒,进行大肠杆菌表达和蛋白纯化,制备重组蛋白。采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获得4株稳定分泌IL-1β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1E2、2H3、5H3及7E7);... IL-1β可介导炎症病理,阻断IL-1活性具有重要抗炎治疗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猪IL-1β原核表达质粒,进行大肠杆菌表达和蛋白纯化,制备重组蛋白。采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获得4株稳定分泌IL-1β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1E2、2H3、5H3及7E7);4株单抗腹水ELISA效价高达1∶1024000;5H3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为149 DLKREVVFCM 158;1E2、2H3和7E7单抗所识别的抗原表位为202 KRYPKRD 208。脂多糖(LPS)小鼠炎症模型抗炎试验结果显示,相对LPS对照组,IL-1β单抗处理组小鼠血清NO、TNF-α、IL-6和IL-1β含量及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表明4株单抗均有较好抗炎效果,其中1E2单抗抗炎作用最优,为猪IL-1β阻断药物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单克隆抗体 炎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质酶3样蛋白1纳米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12
作者 钟梦丹 吉艳红 +3 位作者 张吉豫 朱啟超 冯赛祥 廖明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53-3462,共10页
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在感染甲型流感病毒(IAV)后,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暗示其可能参与抗病毒免疫反应的调控。然而,当前尚未发现CHI3L1与IAV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由于CHI3L1在免疫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者推测其可能在调节... 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在感染甲型流感病毒(IAV)后,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暗示其可能参与抗病毒免疫反应的调控。然而,当前尚未发现CHI3L1与IAV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由于CHI3L1在免疫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者推测其可能在调节抗病毒免疫中扮演关键角色。然而,现有的研究工具不足,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高效的CHI3L1检测方法,以助力后续的研究工作。因此本研究以CHI3L1为目标蛋白,通过构建CHI3L1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进行了体外表达与纯化,并使用该纯化蛋白免疫羊驼。通过4次免疫后,采集羊驼外周血并分离淋巴细胞,测定抗体水平达到了1∶64000,符合构建噬菌体展示文库的标准。随后,利用巢式PCR扩增了单个重链可变区(VHH)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至pComb噬菌体载体,成功构建了一个库容量为1.2×10^(8)cfu·mL^(-1)的CHI3L1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通过三轮的免疫亲和筛选和富集,筛选得到四株不同序列的特异性纳米抗体(Nb)。随后,研究进一步构建了CHI3L1特异性纳米抗体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293F细胞进行表达,使用Protein A亲和纯化系统纯化了所表达的蛋白。经ELISA测定,Nb-YC8和Nb-YC4显示出较好的亲和力。利用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了这些纳米抗体与商品化抗体相比,能够正确识别CHI3L1蛋白。免疫荧光分析显示,Nb-YC4、Nb-YD10和Nb-YF8能够识别293T细胞中表达的CHI3L1蛋白,而Nb-YC8未能成功识别CHI3L1,推测其可能识别的是线性表位。本研究成功筛选并鉴定了4株具有不同亲和力的CHI3L1特异性纳米抗体,这些抗体有望成为研究机体免疫系统中CHI3L1功能的有力工具。通过对CHI3L1的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揭示其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潜在作用,并为开发基于CHI3L1的诊断或治疗手段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3L1 纳米抗体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室旁核腺苷A1受体表达变化及其在睡眠调控中的作用
13
作者 朱一峰 王娜 +4 位作者 胡俊雅 雷梦珠 夏建霞 王亚玲 胡志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6-774,共9页
目的 探究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thalamus,PVT)内腺苷A1受体在觉醒/睡眠状态下的表达模式及其在调控睡眠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12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22~28 g)为实验动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ZT0组、ZT6组、Z... 目的 探究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thalamus,PVT)内腺苷A1受体在觉醒/睡眠状态下的表达模式及其在调控睡眠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12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22~28 g)为实验动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ZT0组、ZT6组、ZT10组、ZT12组、睡眠剥夺组和恢复睡眠组(n=16或n=4),采用RT-q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VT脑区腺苷A1受体RNA表达变化。采用离体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观察腺苷对小鼠PVT神经元膜电位和放电频率的影响。将实验动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腺苷A1受体干扰组(n=8)和干扰对照组(n=7),采用RNA干扰和脑肌电记录技术,观察在睡眠剥夺6 h、恢复睡眠4 h过程中2组觉醒及睡眠时间变化。结果 RT-qPCR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表明小鼠PVT中腺苷A1受体受觉醒/睡眠状态的影响,ZT0组(活跃期)表达明显高于ZT12组(非活跃期,P<0.05)。全细胞膜片钳结果显示腺苷对PVT神经元的抑制效应有2种反应类型,随腺苷A1受体表达水平降低而减弱(P<0.05)。睡眠剥夺后,睡眠压力越大,腺苷A1受体表达水平呈现显著组间差异:睡眠剥夺组显著高于恢复睡眠组(P<0.05),而恢复睡眠组又高于正常昼夜节律的ZT6组和ZT10组(P<0.05)。与干扰对照组相比,PVT脑区腺苷A1受体干扰组在恢复睡眠1 h内觉醒时间明显升高,睡眠时间明显下降(P<0.05)。结论 PVT内腺苷A1受体的表达受到睡眠压力的动态调控,表达水平随着睡眠压力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A1受体 丘脑室旁核 觉醒/睡眠 睡眠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受体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激活素A升高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意义研究
14
作者 陈飞 王金英 +9 位作者 于海搏 李新 张佳佳 申曼 詹晓凯 汤然 范斯斌 赵凤仪 张天宇 黄仲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740-2749,2761,共11页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近半数患者在就诊时存在MM相关肾损害(KI),与患者死亡率增加有关。早期识别和治疗KI,有可能逆转肾功能,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NGAL)、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受体1(TI...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近半数患者在就诊时存在MM相关肾损害(KI),与患者死亡率增加有关。早期识别和治疗KI,有可能逆转肾功能,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NGAL)、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受体1(TI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激活素A与细胞增殖、侵袭和KI等病理过程相关。上述指标有希望成为MM相关KI早期诊断的指标。目的探讨新型生物标志物NGAL、TIM-1、VCAM-1和激活素A在新诊断MM(NDMM)合并KI的病情演变、分期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血液科住院的70例NDMM患者,包括62例症状性MM和8例冒烟型MM(SMM);同时纳入12例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患者、7例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RS)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HC)。收集纳入者的临床资料及MGUS、MGRS、NDMM患者骨髓穿刺活检、M蛋白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NGAL(uNGAL)、尿TIM-1(uTIM-1)、血清TIM-1(sTIM-1)、尿VCAM-1(uVCAM-1)、尿激活素A水平。根据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MGUS组、MGRS组、NDMM组和HC组,根据KI情况将患者分为MGUS组、MGRS组、KI组和非肾损伤(NKI)组,KI组依据动态疾病治疗状态分为治疗前MM亚组、治疗后达到部分治疗反应(PR)以上(>PR)亚组、复发MM亚组。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分析各指标对NDMM合并KI的诊断价值,计算最佳截断值;依据各指标的最佳截断值分为高于最佳截断值组及低于最佳截断值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各指标在高于最佳截断值组和低于最佳截断值组的总生存期(OS);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NDMM合并KI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NDMM组的uNGAL、uTIM-1、uVCAM-1、sTIM-1和尿激活素A水平高于MGUS组和HC组(P<0.05),MGRS组的uNGAL、uTIM-1、uVCAM-1、sTIM-1和尿激活素A水平高于MGUS组(P<0.05),KI组的uNGAL、uTIM-1、uVCAM-1、sTIM-1和尿激活素A水平高于NKI组(P<0.05),治疗前MM亚组、复发MM亚组的uNGAL、uTIM-1、uVCAM-1、sTIM-1和尿激活素A水平高于>PR亚组(P<0.05)。uNGAL、uTIM-1、uVCAM-1、sTIM-1及尿激活素A与肌酐、β2-微球蛋白、R-ISS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P<0.05)。uNGAL、uTIM-1、sTIM-1、尿激活素A与24 h尿轻链水平呈正相关(P<0.05),uNGAL、uTIM-1与克隆性浆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根据ROC曲线得出诊断MM相关KI的uNGAL、uTIM-1、uVCAM-1、尿激活素A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774 ng/mL、1.978 ng/mL、144.400 ng/mL、33.730 pg/mL。Kaplan-Meier结果显示,高于uNGAL、uTIM-1、sTIM-1、uVCAM-1、尿激活素A各自最佳截断值的患者OS更差(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NGAL、R-ISS分期是NDMM合并KI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uNGAL、uTIM-1、uVCAM-1、尿激活素A可能与MM病情进展和KI有关,是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标志物,有利于MM合并KI患者的早期诊治,且与R-ISS分期、24 h尿轻链、克隆性浆细胞比例等肿瘤负荷指标和MM患者总体生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肾损伤 预后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受体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激活素A 免疫球蛋白轻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过敏原Fel d 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15
作者 蔡霖颖 张子晨 +11 位作者 毕庄莉 朱世强 张淼 樊益铭 唐净杰 汤傲星 刘惠文 丁莹莹 李琛 朱英奇 王桂军 刘光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8-354,共7页
目的目前国内尚未有针对猫主要过敏原(Fel d 1)的商品化定量检测试剂盒,为建立Fel d 1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制备了Fel d 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对Fel d 1基因进行优化与合成,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F... 目的目前国内尚未有针对猫主要过敏原(Fel d 1)的商品化定量检测试剂盒,为建立Fel d 1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制备了Fel d 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对Fel d 1基因进行优化与合成,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Fel d 1,随后表达并纯化Fel d 1重组蛋白;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制备单克隆抗体。以重组Fel d 1作为包被蛋白建立间接ELISA方法,筛选杂交瘤细胞株;利用Western blot法验证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并鉴定其抗原表位。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株接种BALB/c小鼠腹腔,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Fel d 1,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后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的Fel d 1蛋白。Western blot法及抗体效价测定结果显示,获得了2株稳定分泌抗Fel d 1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7D11和5H4;抗体鉴定结果显示,5H4抗体亚型为IgG2a,可识别Fel d 1第105-163位氨基酸区域;7D11抗体亚型为IgG1,可识别Fel d 1第1-59位氨基酸区域。结论本研究获得的高纯度重组Fel d 1蛋白将为临床免疫治疗猫毛过敏提供一种备选方案;此外,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将为深入研究Fel d 1的生物学功能及ELISA检测方法的研发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过敏原 Fel d 1蛋白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布苏病毒NS1蛋白的原核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鼠源多克隆抗体制备
16
作者 李娜 林翠 +4 位作者 吴诚诚 张帆帆 谭佳 黄江南 李海琴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2-972,共11页
[目的]对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NS1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NS1蛋白并制备鼠源NS1多克隆抗体,为TMUV检测及NS1蛋白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ProtParam、ProtScale、TMHMM-2.0、SignalP-5.0、NetPhos 3.1、NetN... [目的]对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NS1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NS1蛋白并制备鼠源NS1多克隆抗体,为TMUV检测及NS1蛋白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ProtParam、ProtScale、TMHMM-2.0、SignalP-5.0、NetPhos 3.1、NetNGlyc-1.0、YinOYang-1.2、SOPMA、AlphaFold2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S1蛋白氨基酸组成、理论等电点、亲/疏水性、跨膜结构域、信号肽、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扩增NS1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表达NS1蛋白。NS1蛋白经尿素处理后使用Ni^(2+)-NTA亲和层析纯化并浓缩,随后使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制备鼠源NS1多克隆抗体,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鼠源NS1多克隆抗体效价和特异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NS1蛋白编码32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质量约36.1 kD,理论等电点8.24,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NS1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具有42个磷酸化位点(22个丝氨酸位点、17个苏氨酸位点和3个酪氨酸位点)和13个糖基化位点(3个N-糖基化位点和10个O-糖基化位点)。NS1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21.88%,延伸链占25.00%,β-转角占11.87%,无规则卷曲占41.25%,NS1蛋白三级结构由2个结构域组成。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NS1,经纯化后成功获得NS1蛋白。制备的鼠源NS1多克隆抗体经间接ELISA检测效价达1∶3276800,可用于TMUV的特异性检测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结论]NS1蛋白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为亲水性蛋白,适合在原核系统内表达。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构建pET-28a-NS1,通过尿素变性及Ni~2+-NTA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纯度和生物学活性较高的NS1蛋白。成功制备效价高、特异性强的鼠源NS1多克隆抗体,可用于TMUV的特异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NS1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预后及神经电生理特征
17
作者 李鹤婷 孙瑞迪 江军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4-609,共6页
目的 探索儿童急性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电生理及预后特征。方法 回顾2019至2023年我院收治的24例抗GQ1b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患儿均急性起病,中位年龄4.0(2.0~13.5)岁,男性患儿占62.5%。患儿最常见的临床... 目的 探索儿童急性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电生理及预后特征。方法 回顾2019至2023年我院收治的24例抗GQ1b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患儿均急性起病,中位年龄4.0(2.0~13.5)岁,男性患儿占62.5%。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共济失调、肢体无力、肢体感觉异常、颅神经受累等,其中4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2例嗜睡。9例患儿具有Miller-Fisher综合征 (MFS)谱的临床特征,包括5例经典型MFS,4例变异型MFS;8例患儿具有吉兰-巴雷综合征(GBS)谱的临床特征,包括3例经典型GBS,5例变异型GBS;其余7例为混合型,表现为MFS、GBS或Bickerstaff’s脑干脑炎(BBE)的混合临床特征。15例除抗GQ1b抗体外还发现了其他抗神经节苷酯抗体,最常见的为抗GT1a抗体和抗GM1抗体,21例患儿脑脊液检查存在蛋白-细胞分离。MFS谱患儿神经传导多为感觉神经传导波幅轻度降低,GBS谱和混合型患儿运动感觉神经均可受累,且受累较重。所有患儿均接受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经过3个月随访,15例患儿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恢复不良组患儿颅神经损伤、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入院时GDS评分明显高于恢复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急性抗GQ1b抗体综合征临床表型多变,轴突损伤或脱髓鞘损伤都有可能发生,发病3~8周随访神经传导检查,有助于观察神经电生理分型及恢复情况。2/3患儿恢复良好,伴有颅神经损伤、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入院时GDS评分高的患儿恢复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GQ1b抗体综合征 神经传导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牛皮肤Qa-1b/NKG2A的表达及Qa-1b纳米抗体的制备和功能鉴定
18
作者 金聪俐 贾琼 +5 位作者 任泓睿 迟志端 白瑞 郭湘 范瑞文 Herrid Muren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416,共13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蒙古牛皮肤Qa-1b/NKG2A的表达特征,分析其参与皮肤免疫的功能,及Qa-1b在抗黑素瘤发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通过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及免疫共沉淀法对Qa-1b/NKG2A在皮肤中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蒙古牛皮肤Qa-1b/NKG2A的表达特征,分析其参与皮肤免疫的功能,及Qa-1b在抗黑素瘤发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通过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及免疫共沉淀法对Qa-1b/NKG2A在皮肤中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和定位以及互作关系分析;以Qa-1b多肽为抗原,使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从羊驼黑色素瘤细胞纳米抗体文库中进行淘筛,获得结合性较强的纳米抗体(Qa-1b-VHH)序列;构建pET28a-Qa-1b-VHH原核表达重组质粒,通过IPTG诱导表达和镍柱纯化,获得Qa-1b纳米抗体。经ELISA检测Qa-1b纳米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后,将Qa-1b纳米抗体应用于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Qa-1b的表达,以及添加到B16黑素瘤细胞培养基中,通过CCK8法、细胞划痕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B16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以及与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Qa-1b和NKG2A在蒙古牛皮肤组织的毛囊外根鞘和血管内皮中表达,在犊牛皮肤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成年牛(P<0.01或P<0.001)。且Qa-1b和NKG2A在皮肤中存在互作关系。所获得的Qa-1b纳米抗体特异性较强,可用作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中的一抗检测其他组织中Qa-1b的表达;Qa-1b纳米抗体添加到B16细胞培养基中,应用CCK 8法和细胞划痕法检测该Qa-1b纳米抗体对B16细胞增殖和迁移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细胞增殖过程中Ras、MEK1、CyclinD1、CDK4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或P<0.001)。本试验揭示了Qa-1b/NKG2A参与皮肤免疫以保证毛囊正常生长,尤其是犊牛;Qa-1b纳米抗体可抑制B16细胞增殖和迁移,为增强皮肤免疫及抗黑素瘤发展的抗体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1b NKG2A 纳米抗体 皮肤免疫 黑素瘤 B16细胞 蒙古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HA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19
作者 司维 谭茜宇 +3 位作者 徐玲芸 罗廷荣 李晓宁 顾金燕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39-1749,共11页
【目的】获得免疫原性良好的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 SIV)血凝素(haemagglutinin, HA)头部结构域HA1蛋白,并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用于HA1蛋白的鉴定及功能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扩增A型SIV(A/swine/Guangdong/04... 【目的】获得免疫原性良好的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 SIV)血凝素(haemagglutinin, HA)头部结构域HA1蛋白,并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用于HA1蛋白的鉴定及功能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扩增A型SIV(A/swine/Guangdong/04/2005(H3N2))毒株的HA1片段,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3N2-HA1,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重组阳性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对HA1蛋白表达条件(诱导温度、诱导时间、IPTG浓度)进行优化,通过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将获得的重组蛋白与QuickAntibody-Mouse3W佐剂混合后以肌内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制备H3N2亚型SIV HA1蛋白多克隆抗体,并通过ELISA、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反应性及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3N2-HA1;H3N2亚型SIV HA1重组蛋白在1 mmol/L IPTG 26℃诱导10 h时表达量最高,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蛋白分子质量大小约为39.5 ku。成功制备5株H3N2亚型SIV HA1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均为1∶1 638 400。Western blotting和IFA鉴定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真核表达的H3N2亚型SIV HA1蛋白,与H1N1亚型SIV、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等其他亚型流感病毒的HA1蛋白均不发生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及特异性。【结论】本研究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免疫原性良好的H3N2亚型SIV HA1蛋白,制备了反应性及特异性良好的鼠源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H3N2亚型SIV HA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SIV) H3N2亚型 HA1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铂联合PD-1抗体对黑色素瘤小鼠血液成熟细胞及造血干/祖细胞的影响
20
作者 谢圣浩 张少童 +3 位作者 李凤 梁文华 鞠振宇 陈陟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80,共10页
目的:探究黑色素瘤化疗、免疫治疗对血液系统中造血干/祖(Lin^(-)Sca-1^(+)c-kit^(+),LSK)细胞和成熟血细胞的不利影响并验证其是否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时加重。方法:按照LSK细胞不同标志物,分为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 目的:探究黑色素瘤化疗、免疫治疗对血液系统中造血干/祖(Lin^(-)Sca-1^(+)c-kit^(+),LSK)细胞和成熟血细胞的不利影响并验证其是否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时加重。方法:按照LSK细胞不同标志物,分为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和多潜能祖细胞1、2、3(multipotent progenitor 1、2、3,MPP1、2、3)。(1)流式细胞术分析卡铂处理后野生型小鼠骨髓中不同类型LSK细胞的比例;(2)构建黑色素瘤荷瘤小鼠模型,对照组予以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卡铂组予以注射卡铂/曲拉西利,PD-1抗体组予以注射PD-1抗体,联合处理组予以注射卡铂/曲拉西利及PD-1抗体,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中LSK细胞数目;(3)全血分析仪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目,B细胞、T细胞、髓系细胞比例,脾脏中LSK细胞数目,以及骨髓中红系分化各阶段细胞比例及数目。结果:(1)卡铂组小鼠骨髓LSK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外周血B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2)PD-1抗体组小鼠外周血T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髓系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联合处理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髓系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PD-1抗体组及联合处理组小鼠脾脏中LSK细胞比例和数目显著增加(P<0.05);(3)卡铂组小鼠骨髓LSK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HSCs数目显著减少(P<0.05),MPP1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MPP2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MPP3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联合处理组小鼠骨髓LSK胞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MPP1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MPP2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MPP3细胞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4)联合处理组小鼠成熟红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且上游红系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结论:卡铂处理可降低野生型小鼠骨髓LSK细胞数目;PD-1抗体处理可增加荷瘤小鼠外周血T细胞比例;联合处理并未加重卡铂对骨髓中LSK细胞数目降低的效应,但可降低外周血髓系细胞数目及白细胞数目,并且能促进髓外造血发生,降低骨髓中成熟红细胞数目并促进上游细胞数目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卡铂 PD-1抗体 造血干细胞/祖细胞 红系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