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0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铈纳米棒负载钯-钴双金属催化甲烷氧化
1
作者 熊靖 孙彦 +2 位作者 马亚肖 徐琳盛 韦岳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231,共9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氧化铈纳米棒(CeO_(2)-R)载体,利用自主研发的气膜辅助还原装置,通过控制气体扩散速率和还原剂质量分数,实现金属前驱体的均匀还原与负载,以及钯-钴(Pd-Co)双金属合金在CeO_(2)-R上的高度分散,构筑Pd-Co/CeO_(2)-R深...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氧化铈纳米棒(CeO_(2)-R)载体,利用自主研发的气膜辅助还原装置,通过控制气体扩散速率和还原剂质量分数,实现金属前驱体的均匀还原与负载,以及钯-钴(Pd-Co)双金属合金在CeO_(2)-R上的高度分散,构筑Pd-Co/CeO_(2)-R深度氧化催化剂。通过调整Pd-Co双金属合金的比例,优化CeO_(2)-R表面的氧空位分布,增强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升催化剂对氧气和甲烷的吸附及活化能力,进而促进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提升。分析Pd-Co/CeO_(2)-R催化剂催化低浓度甲烷氧化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1.5%Pd-0.5%Co/CeO_(2)-R催化剂表现出高的催化低浓度甲烷氧化活性。相比于CeO_(2)载体,在CeO_(2)纳米棒表面负载Pd-Co纳米颗粒可进一步提高低浓度甲烷氧化的催化活性;CeO_(2)纳米棒表面的Pd-Co合金催化剂在催化剂的负载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金属-氧化物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显著改善催化剂对分子氧的吸附和活化性能,有利于活性氧物种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氧化 氧化铈 纳米 双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多孔碳化钼纳米棒的制备及在酸碱条件下的析氢性能
2
作者 王乙童 曹圆圆 +6 位作者 周丽娜 叶荣榕 李娣 刘芯辛 郭彪 周丽景 赵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83,共11页
电解水制氢技术凭借资源可再生性、产物零碳排放及高纯度氢气产出等优势,被视为绿氢规模化生产的理想途径.作为电解水反应的核心半反应,析氢反应(HER)的动力学迟缓特性制约了其能量转换效率.因此,开发兼具高活性与稳定性的析氢电催化剂... 电解水制氢技术凭借资源可再生性、产物零碳排放及高纯度氢气产出等优势,被视为绿氢规模化生产的理想途径.作为电解水反应的核心半反应,析氢反应(HER)的动力学迟缓特性制约了其能量转换效率.因此,开发兼具高活性与稳定性的析氢电催化剂是推动该技术实用化的关键挑战.本文通过调控碳化温度与葡萄糖含量等关键合成参数,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氮掺杂碳化钼纳米棒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氮气吸附-脱附实验、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揭示了产物的物相组成、化学态分布及微观形貌特征.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5 mol/L H_(2)SO_(4)与1 mol/L KOH中,该催化剂达到10 mA/cm^(2)电流密度时过电势分别为161和118 mV;在酸性条件下可于10 mA/cm^(2)恒电流密度下连续稳定运行200 h,而在碱性条件下同样电流密度的稳定性测试时长可达12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钼 纳米 水裂解 析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MXene纳米片上原位生长的Cd_(0.5)Zn_(0.5)S纳米棒实现高效可见光催化析氢
3
作者 李钦 张慧慧 +3 位作者 顾华军 崔园园 高瑞华 戴维林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80,共11页
在能源短缺和环保优先的背景下,光催化制氢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对于设计具有优异析氢活性的光催化剂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一步原位水热法构建了由Cd_(0.5)Zn_(0.5)S纳米棒和Ti_(3)C_(2)... 在能源短缺和环保优先的背景下,光催化制氢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对于设计具有优异析氢活性的光催化剂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一步原位水热法构建了由Cd_(0.5)Zn_(0.5)S纳米棒和Ti_(3)C_(2)MXene纳米片组成的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当Ti_(3)C_(2)MXene的含量为0.5 wt%(质量分数)时,光催化产氢的最大速率为15.56 mmol·g^(-1)·h^(-1),是纯Cd_(0.5)Zn_(0.5)S的2.56倍。经过5次催化循环后,光催化活性没有显著下降。该材料在350 nm紫外光下展现出最高的AQE为18.4%。此外,基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位光照XPS、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光催化活性实验,我们提出了MXene/Cd_(0.5)Zn_(0.5)S复合材料的电荷转移和光催化制氢机理。我们的研究表明,引入不含贵金属的MXene材料可以有效地帮助光生电子的转移。这项工作展示了MXene材料在构建高效低成本的制氢光催化剂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_(1-x)ZnxS纳米 光催化 析氢 Ti_(3)C_(2)-MXene纳米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棒自组装柔性膜的制备及比率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细菌传感器
4
作者 田璐璐 胡松涛 +2 位作者 屈栩州 王林 董彪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91,共10页
细菌是引发感染的关键因素,定量检测对临床监测和治疗指导至关重要。通过二液相成膜法,将金纳米棒(Gold nanorods,Au NRs)自组装成致密的金属薄膜,并成功转移到超薄热塑性聚氨酯表面,形成了均匀且稳定的柔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 细菌是引发感染的关键因素,定量检测对临床监测和治疗指导至关重要。通过二液相成膜法,将金纳米棒(Gold nanorods,Au NRs)自组装成致密的金属薄膜,并成功转移到超薄热塑性聚氨酯表面,形成了均匀且稳定的柔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活性基底。该基底经过4-巯基苯硼酸(4-Mercaptophenylboric acid,MPBA)修饰,能够有效固定细菌并提供参比信号。同时,该基底对修饰的MPBA分子的检测限能够达到1×10^(-9)mol/L。制备了金银核壳结构的SERS标签,利用夹层中的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5,5′-Dithiobis-(2-nitrobenzoic acid),DTNB)作为目标信号,制备的基底能够将SERS标签的信号增强约54倍。将SERS标签与核酸适配体结合,实现了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特异性识别。通过分析目标信号与参比信号的拉曼特征峰强度比(I_(1337)/I_(1078)),在水和唾液样本中,细菌浓度在1×10^(2)~1×10^(7)CFU/mL范围内与I_(1337)/I_(1078)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7126,优于仅分析目标信号的R^(2)(0.87046),显示比率型分析拟合效果更佳。这种策略在细菌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液相成膜法 纳米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4-巯基苯硼酸 比率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盐分隔α-环糊精策略的碳纳米棒构建
5
作者 邢野 王亚南 李海朝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5,106,共5页
以可再生的α-环糊精(α-CD)为原料,利用α-CD在溶液中自组装的性质,采用一种巧妙的盐分割策略,一步合成了碳纳米棒(CNRs)。该合成与传统的模板法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特点是通过盐结晶进行分隔和保护,碳化时不需要通入保护气体,过滤后盐... 以可再生的α-环糊精(α-CD)为原料,利用α-CD在溶液中自组装的性质,采用一种巧妙的盐分割策略,一步合成了碳纳米棒(CNRs)。该合成与传统的模板法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特点是通过盐结晶进行分隔和保护,碳化时不需要通入保护气体,过滤后盐可以回收。因此,这种方法非常具有成本效益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此外,合成的CNRs的直径和长度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简单地调节α-CD浓度控制聚集体大小,从而实现CNRs长度在600~1500nm范围内可调节,直径在50~80nm范围内可调节,最大长径比可达18.75。为碳纳米材料的绿色制备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盐分隔 自组装 Α-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型共价有机框架纳米棒用于可见光催化苄胺偶联反应
6
作者 张小会 赵冬冬 +1 位作者 张俊杰 庄金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121,共11页
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一种新型的共价连接晶体材料,具有结构可预测性和永久孔隙度,被广泛应用于异相催化.本文以光活性芘基团的有机单体(TFPPy)和含苯并噻二唑(BTz)的有机单体作为构筑单元,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Donor-acceptor(D-A)型... 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一种新型的共价连接晶体材料,具有结构可预测性和永久孔隙度,被广泛应用于异相催化.本文以光活性芘基团的有机单体(TFPPy)和含苯并噻二唑(BTz)的有机单体作为构筑单元,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Donor-acceptor(D-A)型TFPPy-BTz-COF纳米棒光催化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 DR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氮气吸附-脱附实验等手段表征了TFPPy-BTz-COF的形貌、结构和组成.得益于D-A型TFPPy-BTz-COF纳米棒优异的光生电子分离性能,在室温、氧气氛围及可见光照射条件下,TFPPy-BTz-COF纳米棒可将各种苄胺高效、高选择性催化氧化成相应的偶联产物.结合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和活性物种捕获实验,发现单线态氧(1O_(2))和超氧自由基(O_(2)∙-)是关键活性氧物种,并提出了TFPPy-BTz-COF可见光催化氧化苄胺偶联反应的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共价有机框架 可见光催化 纳米 苄胺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碳纳米棒簇的构筑及对抗坏血酸传感性能研究
7
作者 应智业 乔宇庭 +1 位作者 刘秉鑫 乔丽娟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4-90,共7页
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参与人体内的各种新陈代谢、伤口愈合以及对抗多种疾病,检测人体AA的含量对人体健康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本工作以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水热法掺入氮源并通过高温煅烧制备出氮化碳纳米棒簇(g-C_(3)N_(4)nanorod ... 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参与人体内的各种新陈代谢、伤口愈合以及对抗多种疾病,检测人体AA的含量对人体健康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本工作以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水热法掺入氮源并通过高温煅烧制备出氮化碳纳米棒簇(g-C_(3)N_(4)nanorod clusters,gCN NRCs),将其用作传感材料以实现高效的电催化氧化检测AA。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多种表征方法,完整地揭示了gCN NRCs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化学组分。gCN NRCs在pH=6.0、1.6 mmol/L AA的PBS缓冲溶液中、180 s富集时间和6μL修饰体积下表现出最大的AA传感响应,对AA的检测范围为0.2~1.6 mmol/L,活性面积为0.889 cm^(2),检测限为4.43μmol/L。通过探究不同扫描速率对AA的响应曲线,发现该催化过程是一个扩散过程。电化学传感器的循环及长期稳定性、重复性和重现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分别为6.47%、1.36%、2.15%和4.43%,同时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表明gCN NRCs能够作为诊断与AA相关疾病的优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纳米 抗坏血酸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棒阵列调制的石墨烯折射率传感技术
8
作者 李金 高晓光 +3 位作者 邓荣 许文瑞 张校亮 李晓春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采用溶剂蒸发诱导自组装法,首次直接在石墨烯表面制备了垂直排列的金纳米棒阵列,进而提高了石墨烯折射率传感技术的性能。抗体被接种在金纳米棒和石墨烯表面,实现对目标物兔IgG进行动态、免标记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其灵敏度和检测限分别... 采用溶剂蒸发诱导自组装法,首次直接在石墨烯表面制备了垂直排列的金纳米棒阵列,进而提高了石墨烯折射率传感技术的性能。抗体被接种在金纳米棒和石墨烯表面,实现对目标物兔IgG进行动态、免标记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其灵敏度和检测限分别达到39.49mV/(μg/mL)和0.16ng/mL。与纯石墨烯芯片相比,其灵敏度提高了40倍,检测限降低至原来的1/70。石墨烯折射率传感技术性能的显著提升来自于石墨烯和金纳米棒阵列的相互作用。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方法证明金纳米棒阵列的存在不仅使探测光的能量局域在金纳米棒周围,而且显著增强了石墨烯表面的电场强度,这有利于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直接在石墨烯表面自组装金纳米棒的方法不仅对提高石墨烯折射率传感技术的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其它类型光学传感技术的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自组装 石墨烯 折射率传感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棒的温和光热效应对MC3T3-E1成骨性能的研究
9
作者 闫佩博 宋文 +2 位作者 慕昭 刘金婵 马志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320,共7页
目的:探究金纳米棒(AuNRs)的温和光热效应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涂层对AuNRs进行表面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近红外激光器等分别对AuNRs@CTAB和AuNRs@... 目的:探究金纳米棒(AuNRs)的温和光热效应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涂层对AuNRs进行表面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近红外激光器等分别对AuNRs@CTAB和AuNRs@BSA进行表征分析并测定其光热效应和光热稳定性;活死染色和CCK-8实验分别检测了AuNRs@BSA的生物安全性;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及半定量检测AuNRs@BSA的温和光热作用对MC3T3-E1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了具有生物安全性且响应近红外光的AuNRs@BSA,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uNRs@BSA的温和光热效应增强MC3T3-E1的ALP活性和矿化能力(P<0.0001)。结论:AuNRs@BSA的温和光热作用可以促进MC3T3-E1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BSA 温和光热效应 MC3T3-E1 成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OOH和α-Fe_(2)O3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丽娟 黄惠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2,共5页
以FeSO_(4)·7H_(2)O和CH_(3)COONa·3H_(2)O为原料,采用水热方法制备α-FeOOH纳米棒,将所得α-FeOOH纳米棒于250℃烧结2 h制备α-Fe_(2)O3纳米棒,采用差热-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制备的α-FeOOH和α-Fe_(2)O3纳米棒对高氯酸铵热分... 以FeSO_(4)·7H_(2)O和CH_(3)COONa·3H_(2)O为原料,采用水热方法制备α-FeOOH纳米棒,将所得α-FeOOH纳米棒于250℃烧结2 h制备α-Fe_(2)O3纳米棒,采用差热-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制备的α-FeOOH和α-Fe_(2)O3纳米棒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100℃水热反应6 h可制备得到平均直径为18 nm的纯相α-FeOOH纳米棒,再于250℃烧结2 h后获得平均直径为16 nm的纯六方相α-Fe_(2)O3纳米棒;α-Fe_(2)O3和α-FeOOH纳米棒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效果显著,添加质量分数2%的α-Fe_(2)O3纳米棒和α-FeOOH纳米棒可使高氯酸铵的结束分解温度分别降低40,54℃,高温分解峰值温度分别降低51.1,61.6℃;当α-Fe_(2)O3纳米棒添加质量分数达到10%时,高氯酸铵的高温分解峰值温度降低约9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_(2)O_(3)纳米 α-feooh纳米棒 高氯酸铵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α-Fe_(2)O_(3)纳米棒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青 黎水平 +4 位作者 缪志鹏 丁忆 梁栋 王昭 张小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1,共6页
本工作通过水热法与磁控溅射法结合成功构建了表面均匀沉积纳米Au粒子的α-Fe_(2)O_(3)(Au@α-Fe_(2)O_(3))纳米棒,纳米Au粒子的负载量和形态分别由磁控溅射时间和热处理温度调控。在沉积5.1%的纳米Au粒子后,因纳米Au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本工作通过水热法与磁控溅射法结合成功构建了表面均匀沉积纳米Au粒子的α-Fe_(2)O_(3)(Au@α-Fe_(2)O_(3))纳米棒,纳米Au粒子的负载量和形态分别由磁控溅射时间和热处理温度调控。在沉积5.1%的纳米Au粒子后,因纳米Au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Au@α-Fe_(2)O_(3)纳米棒在550 nm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峰,其带隙由2.20 eV变窄至1.95 eV。Au@α-Fe_(2)O_(3)纳米棒的荧光强度和电化学阻抗显著降低,光电流从0.27μA·cm^(-2)增大至0.45μA·cm^(-2)。纳米Au粒子既拓宽了Au@α-Fe_(2)O_(3)纳米棒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又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与α-Fe_(2)O_(3)纳米棒相比,Au@α-Fe_(2)O_(3)纳米棒的光催化性能变得更加稳定,Au@α-Fe_(2)O_(3)纳米棒的光催化效率提高约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α-Fe_(2)O_(3) 纳米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 NPs增强ZnO@ZnS核-壳异质纳米棒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
12
作者 朱泉雯 任华娟 +3 位作者 刘学方 张军 陈铭 侯建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5-222,共8页
采用原位光沉积方法将铂纳米颗粒(Pt NPs)负载在核-壳异质纳米棒ZnO@ZnS表面,制备出ZnO@ZnS/Pt复合光催化剂。调控Pt NPs在ZnO@ZnS表面的负载量,探究了不同质量的Pt NPs对光催化产氢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贵金属Pt的负载量为2%(ZnO@... 采用原位光沉积方法将铂纳米颗粒(Pt NPs)负载在核-壳异质纳米棒ZnO@ZnS表面,制备出ZnO@ZnS/Pt复合光催化剂。调控Pt NPs在ZnO@ZnS表面的负载量,探究了不同质量的Pt NPs对光催化产氢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贵金属Pt的负载量为2%(ZnO@ZnS/Pt-2)时,复合光催化产H_(2)性能最好,产氢速率为4.52 mmol/(g·h),是ZnO@ZnS的1.8倍,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稳定性。在此复合材料中,贵金属Pt纳米颗粒作为助催化剂,Pt对H~+具有较低的吸附能,优先吸附H~+,光生电子转移到Pt纳米粒子表面,H^(+)在其表面得到光生电子,被还原为氢气,成功地抑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有效地提升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ZnS核-壳纳米 Pt助催化剂 复合光催化剂 光催化产氢 产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状β-FeOOH纳米酶的制备及其类酶催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冬 雷蕾 +4 位作者 王丽霞 高可奕 贾彤彤 王雪 薛朝华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6-92,99,共8页
纳米酶是一种可模拟天然酶催化活性的纳米材料,具有催化活性高、制备简单、易于储存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实际生产当中.本文采用了简单的低温水解沉淀法,以聚乙烯亚胺为生长模板,在水相中制备了一种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β-FeOOH纳米棒... 纳米酶是一种可模拟天然酶催化活性的纳米材料,具有催化活性高、制备简单、易于储存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实际生产当中.本文采用了简单的低温水解沉淀法,以聚乙烯亚胺为生长模板,在水相中制备了一种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β-FeOOH纳米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对β-FeOOH纳米棒进行了形貌成份的表征.结果表明,β-FeOOH纳米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与天然过氧化物酶(HRP)相比,β-FeOOH纳米棒对底物的亲和力相似,反应速率是HRP的2.6倍,可催化四甲基联苯胺(TMB)生成蓝绿色氧化产物.此外,采用分光光度法,以水杨酸为捕获剂,验证了β-FeOOH纳米棒可催化双氧水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实现TMB的氧化,达到类酶催化效果.本研究为纳米酶取代天然酶提供了一种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feooh纳米 纳米 HRP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g掺杂对MNO_(2)纳米棒和海胆微球形貌及其甲苯氧化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鲁美娟 方汉孙 +4 位作者 黄华军 李丹萍 吴玮玲 屈小路 喻成龙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9-1246,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MNO_(2)纳米棒和海胆微球,并原位掺杂5%Ag制备了Mn-Ag复合氧化物,利用SEM、XRD、BET、Raman等表征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不同催化剂对甲苯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NH_(4))_(2)S_(2)O_(8)的掺入量会对MNO_(2)的形...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MNO_(2)纳米棒和海胆微球,并原位掺杂5%Ag制备了Mn-Ag复合氧化物,利用SEM、XRD、BET、Raman等表征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不同催化剂对甲苯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NH_(4))_(2)S_(2)O_(8)的掺入量会对MNO_(2)的形貌产生影响,当其掺入量为2.28 g时,形成MNO_(2)纳米棒,当其掺入量为6.84 g时,形成MNO_(2)海胆微球;MNO_(2)纳米棒掺杂5%的Ag后,形貌未发生变化,但当MNO_(2)海胆微球掺杂5%Ag时,表面的纳米线较MNO_(2)海胆微球有所增长,且出现了缠绕现象,形成了空心鸟巢状结构;5%Ag掺杂后,对MNO_(2)纳米棒和MNO_(2)海胆微球的晶型未产生影响,均为α-MNO_(2),但5%Ag-MNO_(2)纳米棒出现了Mn2O_(3)的衍射峰;MNO_(2)海胆微球较MNO_(2)纳米棒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均增大,且Ag的掺杂进一步提高了MNO_(2)海胆微球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MNO_(2)海胆微球比MNO_(2)纳米棒具有更好的甲苯去除性能,且5%Ag掺杂后,MNO_(2)海胆微球对甲苯的去除性能达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_(2)纳米 MNO_(2)海胆微球 AG掺杂 形貌影响 甲苯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棒刻蚀比色法检测铁、铜离子
15
作者 李红 丁晓莹 +2 位作者 刘慈航 张靖涵 饶艳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3-962,共10页
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AuNRs)以构建光学传感器,用于Fe^(3+)和Cu^(2+)的高选择性快速可视化检测。在酸性环境中,Fe^(3+)和Cu^(2+)通过与KI溶液反应,将I-氧化成I2。I2刻蚀AuNRs,导致其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吸收峰蓝移,从而... 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AuNRs)以构建光学传感器,用于Fe^(3+)和Cu^(2+)的高选择性快速可视化检测。在酸性环境中,Fe^(3+)和Cu^(2+)通过与KI溶液反应,将I-氧化成I2。I2刻蚀AuNRs,导致其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吸收峰蓝移,从而实现对Fe^(3+)和Cu^(2+)的检测。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0℃时,添加0.8 mL 0.1 mol·L^(-1)HCl、2 mL AuNRs生长液和20 mmol·L^(-1)KI溶液,与2 mL 500μmol·L^(-1)Fe^(3+)或30μmol·L^(-1)Cu^(2+)反应25或90 min,可将AuNRs刻蚀至LSPR吸收峰消失。该方法对Fe^(3+)和Cu^(2+)检测具有高选择性和准确性,对于Fe^(3+)、Cu^(2+)共存体系的检测,可通过加入适量F-与Fe^(3+)生成配合物[FeF_(6)]^(3-)完成对Fe^(3+)的化学掩蔽,消除Fe^(3+)的干扰,实现共存体系中Cu^(2+)的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铁离子 铜离子 比色法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合金棒状电感制备及宽频恒电感特性分析
16
作者 丁景楠 周家林 +3 位作者 甘章华 朱昭峰 吴传栋 王佳敏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111,共4页
为了研制高性能的微型棒状电感,采用铁(Fe)基非晶薄带经固化、线切割、分段退火等工艺制备了纳米晶合金棒状磁芯,并以此为基础制备成纳米晶合金棒状电感。利用IM3570型电感测量仪对所制备的棒状电感进行了性能测试分析,修正了有芯棒状... 为了研制高性能的微型棒状电感,采用铁(Fe)基非晶薄带经固化、线切割、分段退火等工艺制备了纳米晶合金棒状磁芯,并以此为基础制备成纳米晶合金棒状电感。利用IM3570型电感测量仪对所制备的棒状电感进行了性能测试分析,修正了有芯棒状电感的电感量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在0.112~3 MHz频率范围内,制备的纳米晶棒状微电感的电感量为7.72~9.93μH,品质因子值为3.33~5.14;在300 kHz频率时,能够有效分辨电路板孔内壁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合金 微型状电感 宽频恒电感 电感量 品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掺杂CdS纳米棒室温铁磁性及光学性质
17
作者 张珠峰 任银拴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2,97,共10页
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具有室温铁磁性能Cr掺杂的CdS纳米棒。XRD分析表明产物为六方相CdS。TEM表明不同Cr含量的CdS均为纳米棒,CdS纳米棒长为100~350 nm,平均直径为20~30 nm, CdS纳米棒的形貌与Cr掺杂量的多少无关。EDS测试表明,合成产物由S... 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具有室温铁磁性能Cr掺杂的CdS纳米棒。XRD分析表明产物为六方相CdS。TEM表明不同Cr含量的CdS均为纳米棒,CdS纳米棒长为100~350 nm,平均直径为20~30 nm, CdS纳米棒的形貌与Cr掺杂量的多少无关。EDS测试表明,合成产物由S、Cd和Cr三种元素组成。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表明,Cr掺杂CdS纳米棒在室温下有铁磁性,而未掺杂CdS纳米棒有弱铁磁性。Cr掺杂CdS纳米棒(Cr=4.17%,7.31%,均为原子分数)的饱和磁化强度Ms分别为3.907和8.798(×10^(-3)emu/g),矫顽力Hc分别为96.21和137.15 Oe(1 Oe=79.58 A/m)。CdS纳米棒室温铁磁性能的产生与CdS晶格中Cd原子被Cr的取代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 纳米 铁磁性 溶剂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棒状MgO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食用油中的苯并[a]芘
18
作者 周然锋 程刚 +2 位作者 刘丽 尹小丽 彭西甜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了一种纳米棒状Mg O吸附剂,结合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SPE-HPLC/FLD)建立了食用油中苯并[a]芘(Ba P)的快速分析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和孔径... 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了一种纳米棒状Mg O吸附剂,结合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SPE-HPLC/FLD)建立了食用油中苯并[a]芘(Ba P)的快速分析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BET)对合成的棒状Mg O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g O纳米材料是多晶立方结构,呈棒状形貌,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非常适合作为SPE的吸附剂。对SPE过程中吸附剂用量、清洗液种类、解吸液种类及用量、上样液体积进行了详细的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食用油中Ba P在0.5~20.0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回归系数的平方(R^(2))为0.9999,以信噪比的3倍和10倍计算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0μg/kg和0.33μg/kg。同时,Ba P在低、中、高3种加标浓度下回收率在85.3%~96.5%,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2.3%~9.0%,表明本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8种实际油样中Ba P的分析,所有样品的回收率在77.8%~9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8%,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在实际样品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MgO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 苯并[A]芘 食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长径比的具有固定宽度金纳米棒的合成
19
作者 贺鸿鹏 张萌萌 +2 位作者 郝梦娇 杜伟 夏海兵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3,共4页
金纳米棒在光学、电学、信息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一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金纳米棒还不能通过常规的方法制备。在本研究中,我们创新地将十二醇(LA)分子引入到传统种子生长方法中,成功实现了具有固定宽度的不同长径比(AR... 金纳米棒在光学、电学、信息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一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金纳米棒还不能通过常规的方法制备。在本研究中,我们创新地将十二醇(LA)分子引入到传统种子生长方法中,成功实现了具有固定宽度的不同长径比(AR)金纳米棒(FW-Au NR)的按需制备。此外,通过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反应条件(如氯金酸和硝酸银的浓度),可以在130–38.4,109–26.4和16–46 nm范围之间分别调节FW^(23)-Au NRs,FW^(14)-Au NRs和FW^(6.5)-Au NRs (右上角的标注数字表示金纳米棒的宽度)的长度。即,可在一个较大的长度范围内调节具有固定宽度的金纳米棒的长径比。并且,在合适浓度的十二醇,0.24–0.30 mmol·L^(-1)范围内调节硝酸银浓度,可以使这些金纳米棒的宽度固定在6.5–23 nm之间。另外,实现FW-Au NRs制备的关键是银离子和十二醇分子对分布在金种子晶面上的CTA-Br-Ag^(+)化合物的密度的协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十二醇 固定的宽度 对称性打破效率 有效颗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非等温还原动力学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素菊 田杨 +3 位作者 刘政 蒋武锋 高一策 佟帅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9,共6页
纳米氧化铁作为一种兼具优良光学属性、磁响应特性等多种功能优势的纳米材料,结合碳包覆工艺,极大地促进了新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为确定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还原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试验通过水热炭化法制备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在... 纳米氧化铁作为一种兼具优良光学属性、磁响应特性等多种功能优势的纳米材料,结合碳包覆工艺,极大地促进了新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为确定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还原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试验通过水热炭化法制备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在氮气气氛条件下,对样品的失重曲线分析,结合FWO法与CR法进行交叉验证。结果显示:碳包覆棒状纳米氧化铁反应活化能约为102.06 kJ/mol,反应机理为三级化学反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铁 碳包覆 直接还原 非等温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