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酮戊二酸半醛脱氢酶的定点突变及酶学性质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秦海彬 熊涛 +1 位作者 张博 牛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0-185,共6页
3-HP是一种性质优良的化学中间体,以甘油为底物生产3-HP的研究备受青睐,而限制3-HP产量的主要原因是Ald H活力过低。对源于Azospirillam brasilense的α-酮戊二酸半醛脱氢酶(KGSADH)基因同源建模和结构分析,采用定点突变方法得到高活力K... 3-HP是一种性质优良的化学中间体,以甘油为底物生产3-HP的研究备受青睐,而限制3-HP产量的主要原因是Ald H活力过低。对源于Azospirillam brasilense的α-酮戊二酸半醛脱氢酶(KGSADH)基因同源建模和结构分析,采用定点突变方法得到高活力KGSADH,将突变酶表达纯化,探讨酶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TU-KGSADH(E120D/P219A)酶活力达6.03U/mg,比原始酶比酶活提高了322%,最适温度由35℃降低为30℃,且热稳定性降低,最适p H为8.0,在p H 6.0-8.0条件下酶活力有所提高。Zn^(2+)对KGSADH的酶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Co^(2+)、Fe^(3+)、Fe^(2+)对KGSADH的酶活有较大的激活作用。在酶的动力学方面,TU-KGSADH对乙醛的K_m由7.58降为6.28 mmol/L,V_(max)由10.6提高为12.3 U/mg。对酶学性质改变的因素分析发现,120位突变与最适p H下降和p H稳定性向酸性偏移有关,219位突变可能是最适温度和热稳定性降低的原因,为醛脱氢酶进一步定向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酮戊二酸半醛脱氢酶 定点突变 表达纯化 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酮戊二酸介导异柠檬酸脱氢酶3A发挥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2
作者 伍华燕 温艺红 +5 位作者 赵亨利 高原 周川孟 王娅 朱杰宁 单志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3,共9页
【目的】探究异柠檬酸脱氢酶3A(IDH3A)对心肌细胞肥大的调控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健康志愿者(n=10)与心力衰竭患者(n=10)心肌组织标本、假手术组与主动脉弓缩窄术(TAC)小鼠心肌... 【目的】探究异柠檬酸脱氢酶3A(IDH3A)对心肌细胞肥大的调控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健康志愿者(n=10)与心力衰竭患者(n=10)心肌组织标本、假手术组与主动脉弓缩窄术(TAC)小鼠心肌标本以及去氧肾上腺素(PE)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NRVCs)中IDH3A的表达水平。利用腺病毒介导在PE诱导的NRVCs中过表达IDH3A,检测其对NRVCs肥厚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通过鬼笔环肽染色检测IDH3A对NRVCs面积的影响。利用序列突变方式构建消除IDH3A酶活性的突变体(IDH3A_D208A),通过检测其对NRVCs肥大表型、ATP和ROS水平影响来验证IDH3A是否依赖酶活性发挥调节心肌细胞肥大作用。Western blot和鬼笔环肽染色检测外源给予α-酮戊二酸(AKG)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结果】IDH3A在心衰患者心肌、TAC手术小鼠心肌、PE诱导的NRVCs中表达均显著下调(分别为P=0.0052、P=0.0266、P=0.0413和P=0.0066)。过表达IDH3A可显著抑制PE诱导的NRVCs中肥厚相关基因表达和细胞表面积增大(分别为P<0.0001、P=0.0001和P=0.0002)。ATP和ROS水平检测结果表明过表达IDH3A能够抑制PE诱导的NRVCs中ATP和ROS水平的增加(分别为P=0.0012和P<0.0001),而无酶活性的IDH3A突变体则不具备该作用。外源给予AKG可以,而无酶活性的IDH3A突变体无法抑制PE诱导的NRVCs肥大。【结论】IDH3A通过生成AKG发挥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为以IDH3A为靶点的心肌肥厚治疗研究提供科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异柠檬酸3A α-戊二酸 心肌细胞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湿环境对大鼠肝脏异柠檬酸脱氢酶及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昆 郭鑫 +4 位作者 杨芸 李薇 王超 宋富强 呼永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595-2596,共2页
目的观察高湿环境对肝脏异柠檬酸脱氢酶(IDH)与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c)含量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常湿对照组及高湿环境20、30、40d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湿环境,条件设置为温度25℃... 目的观察高湿环境对肝脏异柠檬酸脱氢酶(IDH)与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c)含量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常湿对照组及高湿环境20、30、40d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湿环境,条件设置为温度25℃、相对湿度90%~95%RH。实验组大鼠每天置于箱中10h,其余时间与常温常湿对照组饲养于清洁环境(温度22~26℃,相对湿度40%~60%RH)。动物模型制作完成后,取腹主动脉血及肝组织,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肝脏组织IDH及α-KGDHc,比色法检测血清乳酸含量,并行肝组织HE病理切片观察。结果高湿环境20d组,肝脏IDH、α-KGDHc及血清乳酸含量较常温常湿对照组无显著变化。高湿环境30、40d组,肝脏IDH含量分别降至常温常湿对照组的75.98%和79.90%(P〈0.05),α-KGDHc含量分别降至常温常湿对照组的80.00%和81.01%(P〈0.05)。血清乳酸含量较常温常湿对照组分别升高了34.58%和23.33%(P〈0.01)。病理切片显示高湿环境40d大鼠肝脏点状坏死灶增多。结论高湿环境可致大鼠肝脏组织IDH、α-KGDHc含量降低,血乳酸升高,机体有氧代谢功能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湿 异柠檬酸 α-戊二酸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和碱处理对半乳糖醛酸-木素脱氢聚合物复合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雪 谢益民 +3 位作者 杨海涛 姚兰 王鹏 范建云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55,共4页
以果胶结构单元D-半乳糖醛酸和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为原料,在多种生物酶的协同作用下合成了半乳糖醛酸-木素脱氢聚合物复合体(GDHPC),并分别用酶解(果胶酶)和碱法(1 mol/L的NaOH)对GDHPC进行处理。FT-IR和13C-NMR分析表明,D... 以果胶结构单元D-半乳糖醛酸和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为原料,在多种生物酶的协同作用下合成了半乳糖醛酸-木素脱氢聚合物复合体(GDHPC),并分别用酶解(果胶酶)和碱法(1 mol/L的NaOH)对GDHPC进行处理。FT-IR和13C-NMR分析表明,D-半乳糖醛酸和木素脱氢聚合物之间形成了以苯甲醚键和酯键2种形式连接的木素-碳水化合物连接键;酶解和碱法处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D-半乳糖醛酸的特征峰;碱法处理能降解酯键,但对苯甲醚键的降解作用并不明显;酶解对酯键和苯甲醚键的降解效果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木素聚合物复合体 果胶 13C-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的适应性再灌注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作乾 林国诗 +5 位作者 戴学军 王梦莹 陈炳宏 杨建 邱永明 林瑞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9期961-967,共7页
目的:研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α-KGDHC)在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的适应性再灌注中的保护作用,且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TT... 目的:研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α-KGDHC)在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的适应性再灌注中的保护作用,且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TTC染色后使用成像软件计算缺血后的脑梗死体积。化学方法检测α-KGDHC活性,评估α-KGDHC活性随脑缺血时间的变化趋势,并比较普通再灌注组和适应性再灌注组的差异;用CoCl 2处理大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B35和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模拟细胞缺氧,用E1K siRNA抑制α-KGDHC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抑制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 3的表达变化。结果:在MCAO模型中适应性再灌注较普通再灌注进一步减少了脑梗死体积(P<0.05),凋亡蛋白Caspase 3表达量降低;大脑皮层和海马脑组织中α-KGDHC活性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适应性再灌注抑制了α-KGDHC活性衰减的速率(P<0.05)。通过干扰α-KGDHC的组分E1K可以抑制Bcl-2的表达(P<0.05),促进Bax的表达(P<0.05)和Caspase 3的表达(P<0.05)。结论:研究表明,α-KGDHC是脑缺血后适应性再灌注脑保护作用的重要因子,其发挥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凋亡通路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适应性再灌注 α-戊二酸复合物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半醛脱氢酶缺陷病MRI影像表现一例
6
作者 黄卫保 林剑军 +1 位作者 马慧 耿国兴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6-697,共2页
琥珀酸半醛脱氢酶(succinic semialdehyde dehydrogenase,SSADH)缺陷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SSADH缺陷引起,当此酶活性下降,琥珀酸半醛则通过琥珀酸半醛还原酶生成4-羟基丁酸(Gamma-Hydroxybutyrate,GHB),造成GHB在血清、... 琥珀酸半醛脱氢酶(succinic semialdehyde dehydrogenase,SSADH)缺陷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SSADH缺陷引起,当此酶活性下降,琥珀酸半醛则通过琥珀酸半醛还原酶生成4-羟基丁酸(Gamma-Hydroxybutyrate,GHB),造成GHB在血清、尿液、脑脊液中大量蓄积,引发临床症状,所以本病也称为4-羟基丁酸尿症。现将本院诊断的1例SSADH缺陷病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儿,女,1岁1个月,因抽搐再发1天于2018年10月20日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缺陷病 磁共振成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遗传代谢性脑病 4-羟基丁酸尿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酶-谷氨酸脱氢酶偶联法测定尿素氮的实验观察
7
作者 庄一义 吴建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34-36,共3页
以本科自制的尿素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用于美国 IL-508生化自动分析仪的尿素氮酶偶联法测定,经实验取得的最适试剂配方为尿素酶12 000 IU/L,谷氨酸脱氨酶1200IU/L,α-酮戊二酸3mmol/L,ADP 0.5mmol/L 和 NADH 0.3mmol/L。本科测定与进口、... 以本科自制的尿素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用于美国 IL-508生化自动分析仪的尿素氮酶偶联法测定,经实验取得的最适试剂配方为尿素酶12 000 IU/L,谷氨酸脱氨酶1200IU/L,α-酮戊二酸3mmol/L,ADP 0.5mmol/L 和 NADH 0.3mmol/L。本科测定与进口、国产试剂盒对照结果一致,方法性能良好。本文讨论了酶的配比、ADP 和α-酮戊二酸用量等对酶速率测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法 尿素 实验观察 生化自动分析仪 α-戊二酸 方法性能 谷氨酸 试剂盒 NA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柠檬酸脱氢酶2突变或诱导机体产生肉瘤
8
作者 陈曦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2-452,共1页
线粒体内依赖辅酶NADP+的异柠檬酸脱氢酶2(IDH2)在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IDH2催化异柠檬酸脱氢生成α-酮戊二酸(αKG),参与三羧酸循环。而当其发生突变时,IDH2则催化异柠檬酸生成2-羟戊二酸(2HG),并竞争性抑制αKG的DNA-组蛋白... 线粒体内依赖辅酶NADP+的异柠檬酸脱氢酶2(IDH2)在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IDH2催化异柠檬酸脱氢生成α-酮戊二酸(αKG),参与三羧酸循环。而当其发生突变时,IDH2则催化异柠檬酸生成2-羟戊二酸(2HG),并竞争性抑制αKG的DNA-组蛋白脱甲基酶,导致细胞分化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柠檬酸 α-戊二酸 三羧酸循环 致癌作用 基因甲基化 细胞分化 竞争性抑制 间质干细胞 DNA 无限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γ-氨基丁酸代谢酶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毛雪莲 秦思 +3 位作者 金荣疆 朱天民 沈小雨 冯丽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调控γ-氨基丁酸代谢酶改善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肌张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取申脉,照海针刺治疗...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调控γ-氨基丁酸代谢酶改善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肌张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取申脉,照海针刺治疗6天,其余组在同等条件下饲养,不做其他处理。采用Bederson评定神经功能,Ashworth分级评定肌张力,Feeney平衡木评分标准评定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染色SP法、实时定量PCR测定各组标本中GABA-T、SSADH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P<0.05);肌张力降低(P<0.05);运动功能提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SP法示GABA-T平均光密度值电针组颈膨大(模型组:0.2256±0.0190;电针组:0.2094±0.0083)和腰膨大中(模型组:0.2163±0.0088;电针组:0.1988±0.0054)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而脑干中较模型组表达也有下降趋势(模型组:0.2129±0.0086;电针组:0.2072±0.0119)。实时定量PCR测定SSADHm RNA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显示电针组脑干(模型组:1.67±0.38;电针组:1.22±0.07)、颈膨大(模型组:1.27±0.28;电针组:0.96±0.09)和腰膨大中(模型组:1.07±0.32;电针组:1.08±0.07)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电针阴阳跷脉腧穴通过降低中枢系统中GABA-T和SSADH的释放使GABA的降解速度减慢,从而增加突触间隙的GABA浓度,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是改善偏瘫肢体痉挛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痉挛 电针 γ-氨基丁酸转氨 琥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L、ICDH、ODH和GDH酶与L-谷氨酸的合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秉琦 朱劼 +3 位作者 何玉财 蔡志强 王利群 杨林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725-16727,16730,共4页
通过对对数生长期细胞的异柠檬酸裂解酶(ICL)、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α-酮戊二酸脱氢酶(ODH)和谷氨酸脱氢酶(GDH)的分析以及对细胞L-谷氨酸产生量和发酵残糖的综合分析,发现由于乙醛酸循环关键酶ICL的缺失,L-谷氨酸产生量大幅下降,说... 通过对对数生长期细胞的异柠檬酸裂解酶(ICL)、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α-酮戊二酸脱氢酶(ODH)和谷氨酸脱氢酶(GDH)的分析以及对细胞L-谷氨酸产生量和发酵残糖的综合分析,发现由于乙醛酸循环关键酶ICL的缺失,L-谷氨酸产生量大幅下降,说明乙醛酸循环是谷氨酸棒杆菌中的主要回补途径,L-谷氨酸合成需要乙醛酸循环。在保证乙醛酸循环回补功能的前提下,提高ICDH活性,减弱ODH活性,有利于L-谷氨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异柠檬酸裂解 异柠檬酸 α-戊二酸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温-80对钝齿棒杆菌产L-赖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赖木兰 万方 +1 位作者 朱蔷云 陈雪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73-177,共5页
对吐温-80提高L-赖氨酸产量的分子机制进行探究。以钝齿棒杆菌MT-M4Δpro B为出发菌株,在菌株生长至对数初期36 h时,添加5 mg/m L吐温-80进行摇瓶发酵,通过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late?real-time?fluorescence?... 对吐温-80提高L-赖氨酸产量的分子机制进行探究。以钝齿棒杆菌MT-M4Δpro B为出发菌株,在菌株生长至对数初期36 h时,添加5 mg/m L吐温-80进行摇瓶发酵,通过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late?real-time?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q PCR)监控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胞内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reduced form,NADPH)水平及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α-oxoglutar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ODHC)的活力。摇瓶发酵结果表明,添加吐温-80使L-赖氨酸产量提高了215%;RT-q PCR结果表明,编码ODHC的基因odh A、suc B和lpd A、参与ODHC调控的基因pkn G、dts R和ppp以及合成NADPH的磷酸戊糖途径基因zwf的转录水平均发生了变化,其中odh A、suc B、lpd A、pkn G及dts R1基因分别发生了上调,ppp基因下调,相应ODHC活力提高了32.9%;zwf基因上调了17.6倍,相应胞内NADPH水平提高了137%。因此,在对数生长初期36 h添加吐温-80具有双重功效,既提高了ODHC的表达又使NADPH积累,从而诱导L-赖氨酸的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齿棒杆菌 吐温-80 L-赖氨酸 α-戊二酸复合物 NAD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梨GAPDH基因家族的克隆及其表达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闫洪波 葛文雅 +2 位作者 程玉豆 何近刚 关军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1-186,共6页
【目的】从鸭梨中克隆GAPDH基因家族,筛选合适的鸭梨内参基因。【方法】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鸭梨GAPDH基因家族,用半定量PCR方法分析4个鸭梨GAPDH基因在鸭梨幼叶、花蕾、盛花期花瓣、幼果期果肉和成熟期果心,以及幼果期、膨大期、... 【目的】从鸭梨中克隆GAPDH基因家族,筛选合适的鸭梨内参基因。【方法】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鸭梨GAPDH基因家族,用半定量PCR方法分析4个鸭梨GAPDH基因在鸭梨幼叶、花蕾、盛花期花瓣、幼果期果肉和成熟期果心,以及幼果期、膨大期、成熟期和褐变期果心的表达特征。【结果】从鸭梨中成功克隆出了4个GAPDH基因,分别命名为PbGAPDHa、PbGAPDHb、PbGAPDHc1和PbGAPDHc2。其中PbGAPDHa和Pb-GAPDHb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基因倍增进化来的,主要在鸭梨的幼叶中表达,其蛋白定位在质体;而PbGAPDHc1和PbGAPDHc2是一个基因的2种拷贝形式,在鸭梨的花、幼叶、果实等组织中表达量基本一致,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心中表达量也相近,其蛋白定位在细胞质。【结论】PbGAPDHc1和PbGAPDHc2适合作为鸭梨的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梨 3-磷酸甘油 同源基因克隆 定量分析 基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