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萜品烯马来酰亚氨基酰腙化合物合成及抑菌、除草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珂 郑万里 +4 位作者 蒋彩娜 周小群 李芳耀 辛懋 马献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77-1384,共8页
以α-萜品烯(1)为原料,与马来酸酐反应,通过Diels-Alder环加成得到α-萜品烯马来酸酐(2),再与水合肼酰化得到中间体N-氨基-α-萜品烯马来酰亚胺(3),然后在冰醋酸的催化下分别与多氟取代苯甲醛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了9个多氟α-萜品烯马来... 以α-萜品烯(1)为原料,与马来酸酐反应,通过Diels-Alder环加成得到α-萜品烯马来酸酐(2),再与水合肼酰化得到中间体N-氨基-α-萜品烯马来酰亚胺(3),然后在冰醋酸的催化下分别与多氟取代苯甲醛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了9个多氟α-萜品烯马来酰亚胺基酰腙4a^4i。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和13 C NMR)以及电喷雾-质谱(ESI-MS)等多种手段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初步的抑菌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50 mg·L^-1下,化合物3-三氟甲基-α-萜品烯马来酰亚氨基酰腙(4b),2,4-二氟-α-萜品烯马来酰亚氨基酰腙(4e),2,5-二氟-α-萜品烯马来酰亚氨基酰腙(4f),3,4-二氟-α-萜品烯马来酰亚氨基酰腙(4h),对苹果轮纹病毒抑制率分别为93.9%,75.5%,70.1%,75.4%;除草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100 mg·L^-1,3-三氟甲基-α-萜品烯马来酰亚氨基酰腙(4b),4-三氟甲基-α-萜品烯马来酰亚氨基酰腙(4c)对油菜的胚根生长具有的抑制作用分别为62.2%,48.2%。综合分析,在质量浓度100 mg·L^-1下,化合物3-三氟甲基-α-萜品烯马来酰亚氨基酰腙(4b)的综合效果最好,对苹果轮纹病菌抑制率93.9%,活性级别为A级,对油菜的胚根生长的抑制率62.6%,活性级别为B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萜品烯 N-氨基-α-萜品烯马来酰亚胺 α-萜品烯马来酰亚胺基酰腙 抗菌活性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在土荆芥诱导氧化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亚男 杨军 +2 位作者 朱晓换 任秋蓉 张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02-1306,共5页
α-萜品烯(α-terpinene)和对伞花素(1-isopropyl-4-methylbenzene)是土荆芥挥发油的主要成分。采用培养瓶滤纸法,探讨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在土荆芥挥发油诱导氧化损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α-萜品烯、对伞花素、α-萜品烯+对伞花素和... α-萜品烯(α-terpinene)和对伞花素(1-isopropyl-4-methylbenzene)是土荆芥挥发油的主要成分。采用培养瓶滤纸法,探讨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在土荆芥挥发油诱导氧化损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α-萜品烯、对伞花素、α-萜品烯+对伞花素和土荆芥挥发油均抑制了蚕豆根尖生长(P<0.05),挥发油抑制效应最强;各处理组对蚕豆根尖抗氧化酶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处理剂量增加,SOD活性升高(P<0.05),POD和CAT活性则降低(P<0.05),挥发油处理组对酶活性的影响大于其他3个处理组。ROS含量在各处理组均显著增高(P<0.05),其中挥发油处理组ROS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综合分析表明,化感效应依次为土荆芥挥发油(0.616)>α-萜品烯+对伞花素(0.196)>α-萜品烯(0.147)>对伞花素(0.140)。本研究结果表明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均可导致蚕豆根尖细胞ROS水平升高,影响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功能而引起氧化损伤,与挥发油相比,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诱导的氧化损伤较弱,二者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荆芥化感作用 挥发油 α-萜品烯 对伞花素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幼苗光合特性对土荆芥挥发性物质胁迫的响应
3
作者 谷从璟 周健 +2 位作者 马丹炜 黄素 孟巧巧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17-1326,共10页
以蚕豆( Vicia faba )为受体,采用盆栽试验评价了入侵植物土荆芥(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挥发油及其两个主要成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对受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两个主要成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蚕豆叶片的特... 以蚕豆( Vicia faba )为受体,采用盆栽试验评价了入侵植物土荆芥(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挥发油及其两个主要成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对受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两个主要成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蚕豆叶片的特性。挥发油处理显著降低了净光合速率( P n )、气孔导度( G s )、蒸腾速率( T r )、最大光化学效率( F v/F m )、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 Ⅱ)和叶绿素含量,但增加了胞间CO 2 浓度( C i ),这种效应表现为剂量和时间双重效应,高剂量挥发油处理的这种效应是不可逆的;与对照相比,α-萜品烯处理组的 P n、F v/F m 和ΦPS Ⅱ降低, C i 、 G s 和 T r 上升,停止处理后,各参数均趋于对照水平;整体来看,对伞花素对蚕豆幼苗的光合特性影响不大。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土荆芥化感胁迫对受体光合特性的影响是诸多化感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并非由单一组分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荆芥 化感胁迫 光合特性 α-萜品烯 对伞花素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