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4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β-环糊精修饰的抗高温降滤失剂
1
作者 马超 刘怡麟 +2 位作者 唐嘉婧 周旭 刘超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深井及超深井油气勘探开发对钻井液降滤失剂的抗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β-环糊精具有的锥状环台形特殊刚性稳定结构和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吸附能力,通过马来酸酐(MAH)接枝β-环糊精(β-CD),同时引入高温稳定性优良的3-(三甲氧基... 深井及超深井油气勘探开发对钻井液降滤失剂的抗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β-环糊精具有的锥状环台形特殊刚性稳定结构和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吸附能力,通过马来酸酐(MAH)接枝β-环糊精(β-CD),同时引入高温稳定性优良的3-(三甲氧基甲硅基)甲基丙烯酸丙酯(KH_(570)),并与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在水溶液中共聚,合成了耐高温降滤失剂(LY-1)。通过测定含3%LY-1钠基膨润土基浆的高温高压滤失量,优选LY-1的最佳合成条件;采用凝胶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对LY-1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价了LY-1对基浆滤失量和流变性的影响,并和常用的3种抗高温降滤失剂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LY-1的最优合成条件为:单体总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单体质量的1%,单体SSS、KH_(570)、DMDAAC、MAH-β-CD的质量比为15∶3∶2∶15,pH值为10,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 h。LY-1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4589,在284~453℃的总热失质量约为35.98%,在300℃内具有较好的耐温特性。LY-1在高温下的降滤失性能良好,在基浆中加入3%LY-1,200℃下热滚16 h后的基浆滤失量由143 mL降至12 mL,降低率为91.6%。LY-1对基浆流变性能的影响较小,降滤失性能和抗温性能均优于常用的3种抗高温降滤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降滤失剂 抗高温 水基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丙基-β-环糊精降低BDE-47在紫贻贝中的蓄积并减缓其毒性作用
2
作者 邹亮 刘红 +3 位作者 郭萌萌 李风铃 谭志军 耿倩倩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6-676,共11页
四溴联苯醚(BDE-47)因其高蓄积性和多毒性特点,引发严重的生态和健康风险,是国际上重点关注和管控的新污染物.研究通过比较BDE-47单独暴露和BDE-47+2-羟丙基-β-环糊精(HPCD)联合暴露处理的紫贻贝消化盲囊、性腺和鳃等组织中BDE-47蓄积... 四溴联苯醚(BDE-47)因其高蓄积性和多毒性特点,引发严重的生态和健康风险,是国际上重点关注和管控的新污染物.研究通过比较BDE-47单独暴露和BDE-47+2-羟丙基-β-环糊精(HPCD)联合暴露处理的紫贻贝消化盲囊、性腺和鳃等组织中BDE-47蓄积和消除动态差异,测定氧化应激指标和组织损伤,结合分子对接模拟,探讨HPCD对BDE-47蓄积、分布和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BDE-47在紫贻贝中的蓄积具有组织特异性;HPCD可显著降低BDE-47在紫贻贝各组织中的蓄积浓度,同时加快BDE-47的消除.HPCD降低了BDE-47在贻贝中的残留风险.GST、SOD、CAT活性和GSH、MDA含量变化分析表明,HPCD减轻了BDE-47对紫贻贝消化盲囊和性腺的氧化胁迫.BDE-47+HPCD处理组的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值(IBR)低于BDE-47处理组,组织病理损伤也较轻.分子对接显示HPCD减轻BDE-47对紫贻贝的毒性,可能是基于HPCD对BDE-47的屏蔽作用.研究结果为HPCD在减少海洋生物污染物积累和消除方面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联苯醚 (BDE-47) 羟丙基-Β-环糊精 (HPCD) 紫贻贝 蓄积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酸钠-β-环糊精-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三元复合物作为鸡蛋替代品在蛋糕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莹 林丽军 +3 位作者 雍晓雅 满涛 熊晓辉 姚丽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5-102,共8页
为解决酪蛋白酸钠(SCN)泡沫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并探索SCN基复合物作为天然、健康且具有成本效益的鸡蛋替代配料的可行性,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本研究采用发泡性能测试方法评估SCN基复合物的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并将SCN基复合... 为解决酪蛋白酸钠(SCN)泡沫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并探索SCN基复合物作为天然、健康且具有成本效益的鸡蛋替代配料的可行性,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本研究采用发泡性能测试方法评估SCN基复合物的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并将SCN基复合物应用于天使蛋糕中,考察其对蛋糕面糊(密度、黏度和微观结构)和蛋糕(比容、TPA参数、外观形态和感官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6~8范围内,SCN基复合物的最佳配比为2%酪蛋白酸钠、0.2%β-环糊精、0.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此时发泡性为639.87%,泡沫稳定性为98.74%。SCN基复合物可以代替天使蛋糕配方中95%的蛋清蛋白,且对蛋糕面糊的密度、黏度和微观结构有显著影响。蛋糕成品在比容、TPA参数、外观形态和感官属性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本研究显著提高了酪蛋白酸钠的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为烘焙食品中鸡蛋替代品的新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酸钠 Β-环糊精 鸡蛋替代品 发泡性能 天使蛋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IPBC/β-环糊精复合防霉剂的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耀辉 徐国祺 黄鑫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目的】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IPBC)作为一种广谱有机杀菌剂,较差的水溶性和光稳定性限制了其应用。为提高IPBC的水溶性和光稳定性,拓宽在木竹材防霉领域的应用,研制一种新型IPBC/β-环糊精复合防霉剂。【方法】以β-环糊精(β-CD)为主... 【目的】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IPBC)作为一种广谱有机杀菌剂,较差的水溶性和光稳定性限制了其应用。为提高IPBC的水溶性和光稳定性,拓宽在木竹材防霉领域的应用,研制一种新型IPBC/β-环糊精复合防霉剂。【方法】以β-环糊精(β-CD)为主体,IPBC为客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IPBC/β-CD复合防霉剂。选取主客体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3个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包合反应的影响并优化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耐光老化分析等方法对防霉剂进行表征分析。用相溶解度法测试IPBC/β-CD复合防霉剂的增溶特性。以可可球二孢、黑曲霉、桔青霉、绿色木霉4种真菌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质量分数的IPBC/β-CD复合防霉剂的抑菌效力进行评价,获得综合防霉性能指标。【结果】(1)IPBC/β-CD复合防霉剂的晶体结构和物理特性发生变化;复合防霉剂具有均匀分布、四边规整的微观形貌特征;以包合率为参考指标,复合防霉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β-CD与IPBC的摩尔比4∶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该条件下制备的防霉剂中IPBC的包合率可达52.02%。(2)复合防霉剂中有效成分IPBC热降解温度由120℃提高到220℃,且在紫外光照射60 min后,表面仅发生轻微黄变;β-CD对IPBC有明显的增溶效果,当β-CD浓度为0.01 mol/L时,IPBC的水溶性可提高1.65倍。(3)随着防霉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其对4种真菌的抑菌效力逐渐提高;质量分数1.00%的复合防霉剂抑菌性能最佳;7天培养后,可可球二孢、黑曲霉、桔青霉和绿色木霉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47、49.12、52.45和39.93 mm。【结论】本研究制备的IPBC/β-CD复合防霉剂改善了IPBC的水溶性和光热稳定性,并且对4种常见的木竹材真菌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力。本研究可以提升IPBC的水溶性和应用稳定性,进而扩展IPBC在木竹材防霉领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霉剂 包合 稳定性 水溶性 抑菌性 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IPBC) β-环糊精-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干法制备高效减水剂羧甲基-β-环糊精工艺及减水性能
5
作者 杨家添 苗雨 +5 位作者 韦梦婷 王宁 黎以起 陈渊 覃峰 胡华宇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9-510,共12页
为了优化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制备工艺、利于工业化生产,以β-环糊精(β-CD)和氯乙酸钠(C_(2)H_(2)ClNaO_(2))为原料,采用机械活化干法制备CM-β-CD。优化了CM-β-CD的工艺条件、表征了CM-β-CD的结构和测定了CM-β-CD的减水性能... 为了优化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制备工艺、利于工业化生产,以β-环糊精(β-CD)和氯乙酸钠(C_(2)H_(2)ClNaO_(2))为原料,采用机械活化干法制备CM-β-CD。优化了CM-β-CD的工艺条件、表征了CM-β-CD的结构和测定了CM-β-CD的减水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n(C_(2)H_(2)ClNaO_(2))∶n(β-CD)为4∶1、NaOH质量分数20%、球磨温度40℃和球磨时间3 h时,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CM-β-CD的取代度(DS)为0.72,水泥净浆流动度达到237 mm(添加质量分数0.8%的CM-β-CD)。与普通干法制备的CM-β-CD相比,机械活化干法制备CM-β-CD的减水性能更优越。添加CM-β-CD质量分数为0.8%时,水泥砂浆减水率为20.40%,水泥养护时间28 d时的抗压抗折强度达到60.50和7.98 MPa。CM-β-CD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性能混凝土减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β-环糊精 机械活化干法 取代度 水泥净浆流动度 高效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皓天 宋杰枫 +2 位作者 李心如 聂子聪 肖远淑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31,共9页
β-环糊精是从淀粉中提取的葡萄糖的环状低聚物,其外部亲水和内部疏水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微环境”,这使得β-环糊精具有广泛的材料相容性,具备与各类材料复合的能力,能形成不同功能的纳米材料。本文旨在探讨β-环糊精纳米材料在吸附废... β-环糊精是从淀粉中提取的葡萄糖的环状低聚物,其外部亲水和内部疏水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微环境”,这使得β-环糊精具有广泛的材料相容性,具备与各类材料复合的能力,能形成不同功能的纳米材料。本文旨在探讨β-环糊精纳米材料在吸附废水、土壤中有害物质(重金属离子,染料分子,抗生素等)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β-环糊精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吸附 纳米材料 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橘小实蝇雄虫的诱集作用
7
作者 赵志毅 王静 +4 位作者 吴德仙 张锐 柯贤江 查友贵 肖春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39-45,共7页
利用β-环糊精为缓释载体制备甲基丁香酚(ME)/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分析,并测定了引诱剂ME对性成熟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雄虫的诱集效果和持效期。结果显示:ME/β... 利用β-环糊精为缓释载体制备甲基丁香酚(ME)/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分析,并测定了引诱剂ME对性成熟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雄虫的诱集效果和持效期。结果显示:ME/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为42.78%,收率为89.11%,同时表征测定进一步证实了包合物的形成。在持效期测定中,固体包合物对橘小实蝇雄虫的作用时间为54 d,相同剂量的液体ME作用时间为30 d,包合物较液体ME的持效期增加了24 d。由此可知,以β-环糊精包埋ME的方法可行,提高了对橘小实蝇雄虫诱集作用的持效期,可以为后续田间试验和橘小实蝇缓释引诱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甲基丁香酚/β-环糊精包合物 持效期 诱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β-环糊精的TFC正渗透膜原位构筑及抗污染性能
8
作者 孙燕 陈马超 +4 位作者 田娜 谢晓阳 李晓玲 何皎洁 赵晓红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71-3682,共12页
采用在水相中引入添加剂调控界面聚合过程的方法对聚酰胺薄膜复合材料(TFC)的活性层进行原位改性,以突破渗透性与选择性之间的“trade-off”效应以及提升膜的抗污染性能。首先,通过相转化制备聚砜(PSF)支撑层,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界面聚合... 采用在水相中引入添加剂调控界面聚合过程的方法对聚酰胺薄膜复合材料(TFC)的活性层进行原位改性,以突破渗透性与选择性之间的“trade-off”效应以及提升膜的抗污染性能。首先,通过相转化制备聚砜(PSF)支撑层,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界面聚合中掺入水相添加剂β-环糊精(β-CD)原位构筑TFC-β-CD改性正渗透膜。β-CD外部存在亲水性羟基基团,可与酰氯基团进行界面聚合产生聚酯结构而被牢固保留在膜中,并且其携带的纳米空腔结构是一种高效传质通道,使其在提升膜水通量的同时保持高截留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改性前后的膜表面结构、组成和粗糙度,利用错流式实验装置考察了膜的传质性能和结构参数,并探究了膜的抗有机污染性能和膜污染可逆性。结果表明:TFC-β-CD(1.5)改性膜的水接触角由(62.6±1.52)°下降至(44.9±0.52)°,亲水性显著提升,且粗糙度降低。在有机污染实验中,与TFC膜相比,当3种特征污染物的原料液不含Ca^(2+)时,TFC-β-CD改性膜的通量恢复率在90%以上,当原料液含Ca^(2+)时,TFC-β-CD改性膜的不可逆污染程度较轻,具有较好的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复合材料正渗透膜 Β-环糊精 原位改性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与柠檬精油、月桂精油包合物的表征、热稳定性和抑菌性能评价
9
作者 曹川 解鹏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2,共8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柠檬精油(LEEO)和月桂精油(LAEO)与β-环糊精(β-CD)的包合物,旨在提高植物精油的稳定性并实现其控制释放。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以及热重-差示热量扫描联用仪(TGA-DSC)...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柠檬精油(LEEO)和月桂精油(LAEO)与β-环糊精(β-CD)的包合物,旨在提高植物精油的稳定性并实现其控制释放。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以及热重-差示热量扫描联用仪(TGA-DSC)对所制备的包合物进行了全面表征。SEM图像显示精油分子被有效地嵌入β-CD分子的内腔中,这一结构有助于精油分子抵御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强其稳定性。FTIR和XRD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包合物的形成,TGA-DSC分析表明,与未包合的精油相比,包合物展现出了更佳的热稳定性,这对于需要热处理的应用场景,如食品加工或制药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抗菌性能测试显示,LEEO和LAEO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β-CD的包合作用不仅提高了精油的稳定性,还显著延长了其抗菌活性,它作为一种高效的壁材,其微胶囊化技术在食品包装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精油 包埋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的中性氧化及其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药物控释性能
10
作者 高文强 蒋学 +2 位作者 李明琴 刘沛廷 李渝佳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7-1303,共7页
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制备中性TEMPO羧基氧化环糊精(TOCD)交联羧甲基壳聚糖(CMCS)水凝胶用于药物缓释的方法。将β-CD经TEMPO中性氧化法得到TOCD,并以酚酞(PhP)为模型药物,研究所得水凝胶的药物负载和释放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中性氧化手段... 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制备中性TEMPO羧基氧化环糊精(TOCD)交联羧甲基壳聚糖(CMCS)水凝胶用于药物缓释的方法。将β-CD经TEMPO中性氧化法得到TOCD,并以酚酞(PhP)为模型药物,研究所得水凝胶的药物负载和释放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中性氧化手段能够有效保护环糊精原有的环状结构,避免因开环导致的包合常数大幅降低,同时,TOCD的加入显著影响了水凝胶的药物释放曲线,具有良好的控释效果,促进药物完整运输。TOCD与CMCS之间交联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PhP的释放。与未添加TOCD的凝胶相比,TOCD-CMCS表现出更好的PhP释放曲线。对照组中负载的PhP仅有31.8%在24 h内释放,TOCD-CMCS_(2/3/4)在8h的时间段内仅释放了一半,并且都能够完整地释放出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中性氧化 空腔保护 药物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修饰哌嗪基聚酰胺制备耐氯复合纳滤膜
11
作者 张明铎 嵇华忠 +4 位作者 郑俊芝 周学良 孙孟超 刘大朋 洪耀良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为提高聚酰胺纳滤膜的耐氯性能,本研究以哌嗪基聚酰胺分离层作为基础层,利用膜表面残余的酰氯基团,再次进行界面反应,将β-环糊精(β-CD)修饰到膜表面制备改性复合纳滤膜,对改性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特性进行了表征,阐述了复合... 为提高聚酰胺纳滤膜的耐氯性能,本研究以哌嗪基聚酰胺分离层作为基础层,利用膜表面残余的酰氯基团,再次进行界面反应,将β-环糊精(β-CD)修饰到膜表面制备改性复合纳滤膜,对改性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特性进行了表征,阐述了复合膜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实验得出β-CD最佳反应质量分数为0.2%,反应时间为2 min,经优化的改性膜纯水通量达到126.40 L/(m^(2)·h·MPa),对硫酸钠(Na2SO_(4))、硫酸镁(MgSO_(4))、无水氯化镁(MgCl_(2))、氯化钠(NaCl)的截留率分别为95.90%、91.76%、36.43%和31.76%。改性膜在不同pH值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后,表现出稳定的高通量和盐截留性能,具备优异的耐氯特性,在72 h的长期运行实验中,改性膜性能未发生较大变化,具备长期运行的要求。本研究结合了β-环糊精的纳米空腔结构与酯基的耐氯特性,为高渗透选择性耐氯纳滤膜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膜 改性 Β-环糊精 耐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盐分隔α-环糊精策略的碳纳米棒构建
12
作者 邢野 王亚南 李海朝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5,106,共5页
以可再生的α-环糊精(α-CD)为原料,利用α-CD在溶液中自组装的性质,采用一种巧妙的盐分割策略,一步合成了碳纳米棒(CNRs)。该合成与传统的模板法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特点是通过盐结晶进行分隔和保护,碳化时不需要通入保护气体,过滤后盐... 以可再生的α-环糊精(α-CD)为原料,利用α-CD在溶液中自组装的性质,采用一种巧妙的盐分割策略,一步合成了碳纳米棒(CNRs)。该合成与传统的模板法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特点是通过盐结晶进行分隔和保护,碳化时不需要通入保护气体,过滤后盐可以回收。因此,这种方法非常具有成本效益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此外,合成的CNRs的直径和长度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简单地调节α-CD浓度控制聚集体大小,从而实现CNRs长度在600~1500nm范围内可调节,直径在50~80nm范围内可调节,最大长径比可达18.75。为碳纳米材料的绿色制备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棒 盐分隔 自组装 α-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苍子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抑菌性能研究
13
作者 刘明杰 王存才 +2 位作者 陈喜莹 汤小泉 郝智慧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30-3343,共14页
【目的】解决山苍子精油(Litsea cubeba essential oil, LCEO)水溶性较差、挥发性和刺激性较强的缺点,提高其溶解度、增强稳定性,并达到缓释、提高体外抑菌性能的目的。【方法】本研究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 β-CD)为包被材料,... 【目的】解决山苍子精油(Litsea cubeba essential oil, LCEO)水溶性较差、挥发性和刺激性较强的缺点,提高其溶解度、增强稳定性,并达到缓释、提高体外抑菌性能的目的。【方法】本研究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 β-CD)为包被材料,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LCEO和β-CD的包合物(LCEO-β-CD),并利用正交试验研究LCEO-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倒置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所制得的包合物进行表征分析,并进行稳定性检测试验、体外溶出试验及体外对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链球菌的抑菌试验。【结果】LCEO-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β-CD与LCEO的比例为3∶1、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4 h、无水乙醇与LCEO的体积比为1∶1,在该条件下,包合物的平均产率为79.33%,平均包合率为84.4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LCEO的红外光谱特征峰在包合物中被隐藏,倒置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β-CD和LCEO-β-CD包合物的表面形貌结构具有明显差异,以上表征结果均表明制备得到包合物。光照和高温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在光照强度为(4 500±500)lx及60℃条件下,10 d内,包合物性能稳定,而物理混合物中LCEO含量为显著下降,表明包合物具备良好的光、热稳定性。体外溶出试验结果显示,LCEO/β-CD物理混合物中的LCEO在120 min内已全部溶出,而LCEO-β-CD包合物在240 min内累计释放量为84.36%。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包合物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量约为在人工胃液中释放量的2.7倍,表明LCEO-β-CD包合物具有缓释、过胃肠溶作用。体外抗菌试验结果显示,LCEO对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1.56、0.78、0.39μL/mL,而LCEO-β-CD包合物对应的MIC分别为0.78、0.78、0.39、0.19μL/mL,表明包合物可提高LCEO对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链球菌的抑菌效果;抑菌曲线显示,包合物可以延长抑菌时间。【结论】本研究制备的LCEO-β-CD包合物,可弥补LCEO水溶性较差、挥发性较强的不足,具有缓释、肠溶作用,可提高体外抑菌效果,延长体外抑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精油 Β-环糊精 包合物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采样模拟环糊精-螺吡喃的溶剂化影响
14
作者 徐炜佳 闻瑾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7,共7页
溶剂分子能影响主-客体体系结合及解离过程,如增加或者减弱分子间相互作用。传统的试验手段难以确定主客体识别的动态过程,以及溶剂化作用的影响。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提供试验难以观测的现象,如结构随时间的演化信息。基于通用AMBER力场... 溶剂分子能影响主-客体体系结合及解离过程,如增加或者减弱分子间相互作用。传统的试验手段难以确定主客体识别的动态过程,以及溶剂化作用的影响。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提供试验难以观测的现象,如结构随时间的演化信息。基于通用AMBER力场(GAFF)对γ-环糊精和螺吡喃体系(G@γ-CD)进行伞状取样模拟,计算气相环境中客体螺吡喃分子沿不同方向从γ-CD空腔中解离的能量,以探究其解离路径。此外,通过计算能量和径向分布函数,阐述溶剂分子对该体系解离路径的影响。在溶液环境中,客体螺吡喃分子沿不同方向从γ-CD空腔解离的能量普遍降低,表明水分子有助于促进主-客体解离过程。径向分布函数和轨迹快照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主-客体解离过程中,水分子会进入γ-CD空腔,进而影响体系的能量。该研究为捕获主-客体解离过程中的动态结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采样 环糊精-螺吡喃 溶剂化 分子动力学 伞状取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芯-环糊精交联复合材料对染料分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丽琼 李霞 +1 位作者 侯淋 郭易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以玉米芯和β-环糊精为原料,通过一锅法制备了玉米芯-β-环糊精复合材料(CB-β-CD),通过FTIR、SEM、BET、热重分析仪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B-β-CD对酸性品红(AF)和孔雀石绿(MG)在不同吸附条件下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0 mL染料初始... 以玉米芯和β-环糊精为原料,通过一锅法制备了玉米芯-β-环糊精复合材料(CB-β-CD),通过FTIR、SEM、BET、热重分析仪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B-β-CD对酸性品红(AF)和孔雀石绿(MG)在不同吸附条件下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0 mL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加入10 mg吸附剂,吸附3 h,CB-β-CD对MG和AF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2.16 mg/g和58.04 mg/g。MG在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吸附剂的吸附,AF在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吸附剂的吸附。AF和MG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整个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经过5次循环使用,该材料的吸附性能仍可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Β-环糊精 复合材料 有机染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D/羧基修饰PAMSMs交联共聚物微球吸附水中亚甲基蓝
16
作者 罗菊香 赖槐东 +1 位作者 杨雨晴 程德书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126,共7页
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制备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交联共聚物微球(PAMSMs),再以PAMSMs为载体固载β-环糊精(β-CD),得到β-CD修饰的PAMSMs-CD微球,将PAMSMs-CD水解后得到表面羧基功能化的交联共聚物微球H-PAMSMs-CD,并对微球形貌及表面... 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制备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交联共聚物微球(PAMSMs),再以PAMSMs为载体固载β-环糊精(β-CD),得到β-CD修饰的PAMSMs-CD微球,将PAMSMs-CD水解后得到表面羧基功能化的交联共聚物微球H-PAMSMs-CD,并对微球形貌及表面官能团进行表征。以H-PAMSMs-CD微球为吸附剂去除水中亚甲基蓝(MB),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MB初始浓度、温度、pH等因素对H-PAMSMs-CD微球吸附MB效果的影响。SEM分析表明,H-PAMSMs-CD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度,且粒径均一。H-PAMSMs-CD微球对MB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在吸附剂投加量0.25 g/L、温度40℃、pH=7、吸附时间4 h、MB初始质量浓度120 mg/L条件下,HPAMSMs-CD微球对MB的最大吸附量为318 mg/g。Langmuir模型和准二阶反应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HPAMSMs-CD微球吸附MB的过程,且H-PAMSMs-CD微球对MB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5次脱附循环使用后,H-PAMSMs-CD微球对MB的去除率仍保持在8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微球 Β-环糊精 羧基功能化 亚甲基蓝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豆蔻精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席小辉 胡瑜文 +6 位作者 张升阳 宋欠欠 黄轩宇 金懿志 刘爱冰 李诚 胡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7-196,共10页
为研究肉豆蔻精油/羟丙基-β-环糊精(nutmeg essential oil/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NEO/HP-β-CD)包合物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采用不同浓度的包合物结合浸泡法、涂抹法和无纺布法处理冷鲜猪肉,每隔2 d测定菌落总数、pH、挥发... 为研究肉豆蔻精油/羟丙基-β-环糊精(nutmeg essential oil/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NEO/HP-β-CD)包合物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采用不同浓度的包合物结合浸泡法、涂抹法和无纺布法处理冷鲜猪肉,每隔2 d测定菌落总数、pH、挥发性盐基氮、硫代巴比妥酸值、质构、汁液流失率、色泽与感官指标。结果表明,NEO/HP-β-CD包合物添加量1%的无纺布法可有效降低贮藏过程中冷鲜猪肉的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延缓猪肉质构特性与色泽劣变,提高感官品质;与对照组(6 d)相比,可延长贮藏期4 d。因此,NEO/HP-β-CD包合物添加量1%的无纺布法对冷鲜猪肉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精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冷鲜猪肉 保鲜效果 指标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β-环糊精-姜黄素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动力杀灭沙门氏菌的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鲍悦忻 陈艳红 +2 位作者 马钰 黄晶晶 王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84,共10页
沙门氏菌是国内外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最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开发新型有效的抗菌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包合姜黄素(Curcumin,CUR)作为光敏剂,研究其介导光动力技术(Photodyna... 沙门氏菌是国内外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最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开发新型有效的抗菌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包合姜黄素(Curcumin,CUR)作为光敏剂,研究其介导光动力技术(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 Technology,PDI)对食品样品中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的杀菌效果及作用机制。设置乙醇浓度为40%、HP-β-CD与CUR摩尔比为2:1,在45℃条件下包合4 h时,所形成的CUR包合率最大,为60.08%,该包合物经结构表征后测定其水溶性显著(P<0.05)提高,达到3.98×10^(3)μg/mL。结果表明,当包合物质量浓度(以CUR浓度计)为20µg/mL,初始鼠伤寒沙门氏菌菌落数量级为106 CFU/mL时,LED蓝光(450 nm)照射40 min可使菌落数减少3.73 lg(CFU/mL),可杀灭47.92%~64.40%的耐药沙门氏菌,并且对即食生菜中的沙门氏菌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光动力技术处理后,沙门氏菌胞内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活性氧,胞内容物明显减少,推测CUR-HP-β-CD介导的PDI可能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达到杀菌抑菌的目的。本研究将光动力杀菌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这为食品工业中防治沙门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羟丙基-Β-环糊精 光动力技术 沙门氏菌 杀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环糊精强化Fenton试剂降解液相中茚并(1,2,3-cd)芘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勇超 豆俊峰 +2 位作者 丁爱中 范福强 陈海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9-1204,共6页
为了研究Fenton试剂对液相中茚并(1,2,3-cd)芘的降解效果,采用实验室内试验方法,考察并确定了H2O2浓度、FeSO4浓度、反应时间、pH值以及低浓度环糊精等因素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Fenton试剂可以有效降解液相中的茚并(1,2,3-cd)芘... 为了研究Fenton试剂对液相中茚并(1,2,3-cd)芘的降解效果,采用实验室内试验方法,考察并确定了H2O2浓度、FeSO4浓度、反应时间、pH值以及低浓度环糊精等因素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Fenton试剂可以有效降解液相中的茚并(1,2,3-cd)芘。在降解过程中,对初始浓度为2.5mg·L-1的茚并(1,2,3-cd)芘,当H2O2浓度为20.0mmol·L-1,FeSO4浓度为3.0mmol·L-1时降解较为有效,去除率可达到62.88%,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反应的发生。Fenton氧化降解茚并(1,2,3-cd)芘的反应在60min内可以完成,并且pH值控制在3时更加有利于降解。反应体系中加入低浓度环糊精可以增加茚并(1,2,3-cd)芘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当加入HPCD的浓度为3mg·L-1时,Fenton试剂对茚并(1,2,3-cd)芘的氧化去除率可由62.88%提高至7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试剂 茚并(1 2 3-cd)芘 环糊精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紫苏醛/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杨 李晓明 +1 位作者 胡芬 高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0-828,共9页
为提高紫苏醛(PA)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扩展其应用,以甲基-β-环糊精(MβCD)为主体分子,PA为客体分子,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A/MβCD包合物(PA/MβCD-IC)纳米纤维(PA/MβCD-IC-NF)。采用SEM、1HNMR、XRD、TGA、FTIR和分子模拟对PA/MβC... 为提高紫苏醛(PA)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扩展其应用,以甲基-β-环糊精(MβCD)为主体分子,PA为客体分子,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A/MβCD包合物(PA/MβCD-IC)纳米纤维(PA/MβCD-IC-NF)。采用SEM、1HNMR、XRD、TGA、FTIR和分子模拟对PA/MβCD-IC-NF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测试了其相溶解度,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性能。结果表明,PA已被成功地包裹在MβCD空腔中,形成PA/MβCD包合物;PA/MβCD-IC-NF为非晶体结构,直径分布较均匀且表面光滑,平均直径为(134±60)nm。质量浓度为12 g/L的PA/MβCD-IC-NF(2 cm×2 cm)在1 s内可完全溶解。与PA相比,PA/MβCD-IC-NF中PA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都显著提高。PA/MβCD-IC-NF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PA,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6.2%±0.1%和94.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紫苏醛 甲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纳米纤维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