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绵羊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郝晓娟 任玉红 +3 位作者 范瑞文 张秋月 曾庆宝 武良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8-586,共9页
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α-MSH)与黑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结合,通过c AMP信号通路影响黑色素的生成。然而,不同浓度α-MSH对绵羊黑色素生成的具体影响,还没有定论。本文旨在探讨不... 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α-MSH)与黑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结合,通过c AMP信号通路影响黑色素的生成。然而,不同浓度α-MSH对绵羊黑色素生成的具体影响,还没有定论。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浓度α-MSH对绵羊皮肤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合成的影响。实验组α-MSH(0、0.1、1、10、100、1 000 nmol/L)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出MC1R、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和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在添加10 nmol/Lα-MSH时,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最高,之后则降低;ELISA方法检测出c AMP含量总体增加,c GMP含量总体降低,添加10 nmol/Lα-MSH时,c AMP的产量增加最多,c GMP的产量降低最多;酶标法检测出10 nmol/Lα-MSH时,黑色素生成最多,之后则降低。上述结果证明,不同浓度α-MSH通过调控黑色素形成的c AMP路径,影响MC1R、MITF和TYR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从而影响黑色素的合成,以添加10 nmol/Lα-MSH时,对黑色素细胞表型和黑色素含量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黑素细胞激素(α-msh) 黑色素细胞 黑素皮质素1受体(MC1R)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 酪氨酸酶(TYR) cAMP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IL-1_β刺激家兔离体下丘脑释放cAMP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达安 胡巢凤 +1 位作者 杨皓庄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0-363,共4页
本研究采用体外组织培养法观察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对白细胞介素-1_β/(IL-1_β)刺激家兔下丘脑组织释放环—磷酸腺苷(cAMP)的影响。结果显示,IL-1_β与下丘脑组织培养40min后,培养上清液中cAMP含量显著高于未加IL-1_β的对照组(P... 本研究采用体外组织培养法观察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对白细胞介素-1_β/(IL-1_β)刺激家兔下丘脑组织释放环—磷酸腺苷(cAMP)的影响。结果显示,IL-1_β与下丘脑组织培养40min后,培养上清液中cAMP含量显著高于未加IL-1_β的对照组(P<0.01);而预先(前20min)加入α-MSH再加入同量IL-1_β培养40min,则培养上清液的cAMP含量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我们认为,α-MSH抑制下丘脑cAMP的产生,可能是其解热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细胞激素 细胞介素- CAMP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郑健生 邢新 张敬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研究α 促黑素细胞激素 (α MSH)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影响 ,为研究瘢痕疙瘩的病因提供新的依据。 方法 :取人的瘢痕疙瘩组织 ,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DMEM培养液... 目的 :研究α 促黑素细胞激素 (α MSH)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影响 ,为研究瘢痕疙瘩的病因提供新的依据。 方法 :取人的瘢痕疙瘩组织 ,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DMEM培养液传代、扩增培养 ,加入 10 -6mmol/L浓度的α MSH ,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水平 ,分析α MSH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泌TGF β1的影响。 结果 :10 -6mmol/L浓度的α MSH可明显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 β1的分泌。 结论 :一定剂量的α MSH对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 β1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黑素细胞激素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α-黑素细胞刺激素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宪旗 冯捷 +3 位作者 牟宽厚 马慧群 牛新武 刘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 SH)对黑素细胞黏附、迁移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包皮分离、纯培养黑素细胞,分别用bFGF和-αM SH处理培养黑素细胞;采用纤维连接素包裹的培养板观测黑素细胞黏附,用T ran...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 SH)对黑素细胞黏附、迁移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包皮分离、纯培养黑素细胞,分别用bFGF和-αM SH处理培养黑素细胞;采用纤维连接素包裹的培养板观测黑素细胞黏附,用T ransw ell微孔膜法研究黑素细胞迁移。结果:bFGF和-αM SH均可促进黑素细胞黏附于培养板,bFGF可诱导黑素细胞迁移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αM SH对黑素细胞迁移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bFGF和-αM SH可以诱导黑素细胞的黏附和/或迁移,参与白癜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药理学 黑素细胞 α-黑素细胞激素(α-msh) 黏附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黑素细胞刺激素及黑皮质素受体-4在能量平衡和繁殖中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温海深 张莹 +3 位作者 冯启超 侯志帅 齐鑫 李昀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6-183,共8页
阿片黑素促皮质激素原(POMC)是黑皮质激素的前体物质,在机体中广泛分布。近年来,POMC及其衍生物黑素细胞刺激素(MSH)和黑皮质素受体-4(MC4R)在能量稳态和繁殖活动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研究发现,POMC神经元及其加工后的产物对摄食和体重的... 阿片黑素促皮质激素原(POMC)是黑皮质激素的前体物质,在机体中广泛分布。近年来,POMC及其衍生物黑素细胞刺激素(MSH)和黑皮质素受体-4(MC4R)在能量稳态和繁殖活动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研究发现,POMC神经元及其加工后的产物对摄食和体重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此外,POMC神经元在下丘脑中与GnRH神经元紧密接触,由其产生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可能对GnRH神经元具有重要的输入作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中繁殖相关激素的合成并影响生殖活动。本文综述了黑皮质素系统对能量稳态和繁殖活动的调控作用以及目前MC4R在硬骨鱼类中的药理学研究,以期其能够在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中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黑素皮质激素 α-黑素细胞激素 黑皮质素受体-4 能量稳态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黑素细胞刺激素联合羧甲基纤维素钠对干眼大鼠眼表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窦泽夏 茹玉莎 +5 位作者 刘会娟 曾孝宇 孟珠 谷中秀 张琰 赵少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8-505,共8页
背景研究表明,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具有抗炎作用,可缓解氢溴酸东莨菪碱诱导的大鼠干眼模型的眼表异常,而人工泪液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能够润滑干眼眼表,但α-MSH能否在大鼠干眼模型中促进人工泪液CMC的治疗效果尚有待进... 背景研究表明,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具有抗炎作用,可缓解氢溴酸东莨菪碱诱导的大鼠干眼模型的眼表异常,而人工泪液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能够润滑干眼眼表,但α-MSH能否在大鼠干眼模型中促进人工泪液CMC的治疗效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α-MSH联合CMC对氢溴酸东莨菪碱诱导的大鼠干眼模型中眼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NaCI点眼组、CMC点眼组、α—MSH点眼组和OL—MSH+CMC点眼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分别于每日9:00、12:00、15:00、18:00接受0.5ml(6mg/m1)氢溴酸东莨菪碱皮下注射,共28d,以诱导干眼模型,NaCl点眼组、CMC点眼组、α-MSH点眼组和α—MSH+CMC点眼组于注射后第1天分别用质量分数0.9%NaCl溶液、质量分数0.5%CMC滴眼液、1×10^-3 mg/mlα-MSH溶液、1×10^-3mg/mld—MSH+0.5%CMC混合液点右眼,每日2次(8:00和17:00)。各组大鼠分别于用药后0、7、14、21和28d行Shirmer试验I检测(SIt)、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测、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并于用药后28d完成检查后处死,取包含上下眼睑的整个大鼠眼球,取角膜组织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角膜的形态学变化,大鼠结膜组织行过碘酸希夫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结果随着造模后时间的延长,大鼠sIt值和BUT值逐渐下降,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逐渐增加,造模后各时间点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大鼠用药后7、14和21和28d,NaCl点眼组SIt值、BUT值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7、14和21d,仅-MSH+CMC点眼组大鼠Sit值分别为(4.800±0.789)、(4.100±0.516)和(4.300±0.856)mm,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NaCl点眼组的(2.875±0.719)、(2.375±0.619)和(2.532±0.95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用药后7d,n—MSH点眼组和α-MSH+CMC点眼组的BUT值分别为(4.938±1.843)S和(5.000±1.491)s,明显高于NaCl点眼组的(3.250±1.000)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用药后各时间点CMC点眼组、α-MSH点眼组和α—MSH+CMC点眼组大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低于NaCl点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α-MSH+CMC点眼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最低。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和NaCl点眼组大鼠出现角膜上皮层增厚、角膜水肿、角膜上皮粗糙和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紊乱,α—MSH+CMC点眼组大鼠角膜水肿和上皮细胞的增生轻微,角膜形态接近正常对照组。大鼠结膜组织过碘酸希夫染色显示,CMC点眼组、α-MSH点眼组和α-MSH+CMC点眼组大鼠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模型对照组和NaCl点眼组(均P〈0.01)。结论单独使用α—MSH和CMC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干眼大鼠的角膜组织损伤、角膜形态学异常以及结膜杯状细胞数量的减少,但相对于单独用药,α—MSH和CMC联合应用在造模后早期对改善干眼模型大鼠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稳定性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药物疗法 眼表 保护作用 羧甲基纤维素钠 α-黑素细胞激素 疾病模型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MSH对家兔ET性发热反应及脑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华东 胡巢凤 +1 位作者 王彦平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研究脑腹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AVP)在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解热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家兔ET性发热模型,观察侧脑室注射α-MSH对家兔ET性发热反应及脑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结果:(1)静脉注... 目的:研究脑腹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AVP)在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解热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家兔ET性发热模型,观察侧脑室注射α-MSH对家兔ET性发热反应及脑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结果:(1)静脉注射ET(03μg/kg)引起家兔明显的发热反应(P<0001),并增加脑腹中隔AVP含量(P<005);(2)静脉注射ET(03μg/kg)30min后,侧脑室注射α-MSH(200ng/只),能明显抑制家兔发热反应,同时脑腹中隔区AVP含量进一步显著增高(P<0001);(3)侧脑室注射α-MSH(200ng/只)并不影响家兔正常体温,但增加脑腹中隔区AVP含量(P<005)。结论:α-MSH的解热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腹中隔AVP增多来实现的,αMSH可能是引起发热时脑腹中隔区AVP含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性发热 精氨酸加压素 黑素细胞激素 家兔 α-msh AV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a-miR-nov-66通过调控cAMP路径抑制α-MSH介导的羊驼黑色素生成 被引量:4
8
作者 姬凯元 石占全 +4 位作者 刘彧 杨姗姗 胡帅鹏 张俊珍 范瑞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06-1212,共7页
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和lpa-miR-nov-66在羊驼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过程中均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尚未报道.本研究在体外培养的羊驼黑色素细胞中通过转染lpamiR-nov-66和添加α-MSH处理,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 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和lpa-miR-nov-66在羊驼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过程中均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尚未报道.本研究在体外培养的羊驼黑色素细胞中通过转染lpamiR-nov-66和添加α-MSH处理,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黑色素细胞内基因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c AMP和cGMP的产量,RTCA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黑色素细胞增殖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黑色素产量,证实二者在调控羊驼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颗粒过程中的关系.结果显示,与单纯α-MSH处理相比,lpa-miR-nov-66转染结合α-MSH处理组中,小眼转录因子(MITF)和酪氨酸酶(TYR)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均降低,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P2)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均升高;cGMP的产量升高,cAMP的产量下降;黑色素细胞增殖没有显著变化;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产量下降.与单纯转染lpa-miR-nov-66相比,lpa-miR-nov-66转染结合α-MSH处理组中,MITF、TYR和TYRP2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均升高;cGMP的产量下降,cAMP的产量升高;黑色素细胞增殖没有显著变化;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产量升高.上述结果证明,lpa-miR-nov-66通过调控羊驼黑色素细胞中毛色形成的c AMP路径,抑制α-MSH对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黑素细胞激素(α-msh) lpa-miR-nov-66 黑色素细胞 c AMP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逍遥散调节慢性应激肝郁脾虚模型大鼠下丘脑弓状核ob-R、α-MSH变化机制 被引量:15
9
作者 旷湘楠 王少贤 +3 位作者 方朝义 王杰鹏 陈家旭 刘玥芸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488-493,共6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疏肝解郁、健脾以调节食欲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每天持续3 h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制备动物模型。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7 d模型组、21 d模型组和逍遥散组4组,正常组予常规饲养,模型...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疏肝解郁、健脾以调节食欲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每天持续3 h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制备动物模型。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7 d模型组、21 d模型组和逍遥散组4组,正常组予常规饲养,模型组和逍遥散组每天选择随机时间点进行束缚应激,7 d模型组束缚应激7 d,21 d模型组束缚应激21 d,逍遥散组在连续束缚应激21 d同时予逍遥散灌胃。观测各组大鼠体重、摄食量、行为学、血清D-木糖含量变化;免疫荧光双染、RT-q PCR方法观测下丘脑ARC中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ob-R)、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α-MSH)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束缚应激21 d模型大鼠体重、摄食量和血清D-木糖含量明显降低,行为学实验表明模型大鼠自主活动能力下降、对新异环境探究行为明显减少,而逍遥散则具有相应的调节作用。综合表明,每天3 h连续21 d捆绑束缚可制备慢性应激肝郁脾虚样动物模型,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uate Nucleus,ARC)中ob-R、α-MSH表达水平增加,逍遥散可下调其表达。结论:逍遥散调节下丘脑ARC中ob-R和α-MSH表达变化,可作为其疏肝健脾,调节机体食欲和能量代谢影响脾胃功能的作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 逍遥散 肝郁脾虚 瘦素受体 α-黑素细胞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全外显子测序在肥胖人群中筛查致病突变
10
作者 王景慧 张红 +6 位作者 张蓉 彭丹凤 余海蓉 陈香慧 宣晔 胡承 顾云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82-889,共8页
目的·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hole-exome sequencing,WES)筛查瘦素-促黑素细胞激素(leptin-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LEP-MSH)通路中的关键基因在肥胖人群中的突变情况。方法·招募2011年1月—2019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 目的·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hole-exome sequencing,WES)筛查瘦素-促黑素细胞激素(leptin-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LEP-MSH)通路中的关键基因在肥胖人群中的突变情况。方法·招募2011年1月—2019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接受袖状胃切除术的119名肥胖患者:年龄17~65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4 kg/m2。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并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LEP-MSH通路上16个基因(ADCY3、AGRP、BDNF、KSR2、LEP、LEPR、MC3R、MC4R、MCHR1、MRAP2、NTRK2、PCSK1、PHIP、POMC、SH2B1和SIM1)的突变。选取1000 Genomes(1000G)、Exome Aggregation Consortium(ExAC)和Genome Aggregation Database(gnomAD)数据库中总人群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小于0.02且东亚人群频率小于0.01的罕见变异位点用于后续分析。使用6种突变有害性预测软件来评估变异的损害程度。最后,基于每位患者的临床信息,并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院(America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对所有变异进行致病性判断,仅保留“致病的”“可能致病的”“意义不明的”突变。结果·119名患者中有24名患者检测到了LEP-MSH通路中16个关键基因的26个22种突变,均为杂合突变;其中SH2B1基因突变7个(占总突变数的26.92%),MCHR1基因突变4个(占15.38%),PHIP基因突变3个(占11.53%),ADCY3、LEPR基因突变各2个(各占7.69%),LEP、NTRK2、AGRP、KSR2、MC3R、MC4R、BDNF、PCSK1基因突变各1个(各占3.85%)。3名患者携带SH2B1基因上的相同变异位点,LEPR基因和MCHR1基因上分别有2名患者携带相同变异位点。共有12种变异在3个数据库的东亚人群中都没有被收录,为东亚人群新发变异,分别位于SH2B1(p.V209I、p.R67C、p.L149F)、KSR2(p.P155T)、LEP(p.D106N)、LEPR(p.W132R)、PHIP(p.K1461R)、BDNF(p.N84S)、PCSK1(p.R282W)、NTRK2(p.T732M)、MC3R(p.S71P)和MC4R(p.W174X)。结论·共检测到LEP-MSH通路上22种肥胖可能相关的罕见变异,其中12种为东亚人群新发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全外显子测序 瘦素-黑素细胞激素通路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