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麻籽油热加工过程中α-亚麻酸的异构化研究
1
作者 孔梦茹 杜艳丽 +3 位作者 陈小蝶 蔡瑞鑫 谢建华 申明月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亚麻籽油在热加工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异构化形成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 acids,TFAs)以及TFAs的生物效应被广泛关注,因此在热加工过程中控制TFAs的形成对提升亚麻籽油食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构建亚麻籽油甘油三酯热加工体系,通... 亚麻籽油在热加工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异构化形成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 acids,TFAs)以及TFAs的生物效应被广泛关注,因此在热加工过程中控制TFAs的形成对提升亚麻籽油食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构建亚麻籽油甘油三酯热加工体系,通过测定氧化指标和反式亚麻酸(TALAs)含量探讨温度,空气,N_(2)及TBHQ对TALAs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时间越长,TALAs的种类越多、含量越高;在空气存在的加热条件下,TALAs的含量和种类均显著增多。相关性分析表明,C18∶3 TFAs与酸价及次级氧化产物(特别是反式-2-壬烯醛)呈正相关,即氧化反应诱导亚麻酸异构化反应的发生;在N_(2)存在的加热条件下,α-亚麻酸的氧化和反式异构化之间存在相对竞争的关系;抗氧化剂(TBHQ)的存在则同时抑制了氧化及异构化反应。综上所述,调控加热温度和时间以及添加抗氧化剂能够抑制热加工中TALAs的形成,这为实际生产过程中调控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籽油中反式脂肪酸的生成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亚麻(TALAs) 理化指标 热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煎炸温度下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的反式异构化及其分布情况 被引量:4
2
作者 邵琳雅 耿聪 +2 位作者 黄健花 王兴国 金青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4-87,共4页
在170℃和200℃下进行亚麻籽油煎炸薯条研究,比较不同温度煎炸过程中α-亚麻酸的反式异构化情况及α-亚麻酸反式异构体在煎炸油和煎炸薯条中的分布情况,并探究了α-亚麻酸反式异构体含量与其他油脂劣变指标(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 在170℃和200℃下进行亚麻籽油煎炸薯条研究,比较不同温度煎炸过程中α-亚麻酸的反式异构化情况及α-亚麻酸反式异构体在煎炸油和煎炸薯条中的分布情况,并探究了α-亚麻酸反式异构体含量与其他油脂劣变指标(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总极性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煎炸使煎炸油中α-亚麻酸反式异构体含量显著增加(p<0.05),200℃煎炸温度下的增加趋势更明显,且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煎炸薯条油脂的α-亚麻酸反式异构体含量小于煎炸油的,且170℃较200℃差异更显著;煎炸亚麻籽油中的α-亚麻酸反式异构体含量与酸价、总极性物质含量成显著正相关,且与前者的相关性更强,说明α-亚麻酸反式异构体的生成与煎炸油品质劣变有关,尤其是水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亚麻酸反式异构体 煎炸 亚麻籽油 薯条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油煎炸薯条过程中不同构型反式α-亚麻酸的含量及分布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锦强 宋志华 +3 位作者 邵琳雅 黄健花 王兴国 唐俊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4-48,共5页
为研究不同煎炸温度下不同构型反式α-亚麻酸(TALA)在煎炸薯条和煎炸油中的分布情况,在170、200℃下进行亚麻籽油煎炸薯条实验,比较不同温度的煎炸过程中不同构型的TALA在煎炸油中的含量变化及TALA在煎炸薯条和煎炸油中含量的比值变化... 为研究不同煎炸温度下不同构型反式α-亚麻酸(TALA)在煎炸薯条和煎炸油中的分布情况,在170、200℃下进行亚麻籽油煎炸薯条实验,比较不同温度的煎炸过程中不同构型的TALA在煎炸油中的含量变化及TALA在煎炸薯条和煎炸油中含量的比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两个煎炸温度下煎炸油中均检测到6种构型的TALA,即9t,12c,15c-C18∶3、9c,12t,15c-C18∶3、9c,12c,15t-C18∶3、9c,12t,15t-C18∶3、9t,12t,15c-C18∶3和9t,12c,15t-C18∶3,而三反式构型的9t,12t,15t-C18∶3在整个煎炸过程中并未形成,6种构型的TALA均在200℃煎炸亚麻籽油中含量更多;煎炸亚麻籽油中TALA以单反式构型为主,约占TALA总含量的94%;3种单反式α-亚麻酸含量均随煎炸时间的延长和煎炸温度的升高呈显著增加趋势,3种双反式α-亚麻酸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9t,12c,15t-C18∶3、9c,12t,15t-C18∶3、9t,12t,15c-C18∶3,且煎炸温度和煎炸时间对9t,12c,15t-C18∶3含量影响较大,对另外两种的影响较小;煎炸油中检测到的6种TALA在200℃煎炸薯条中均有检出,而在170℃煎炸薯条中仅检出了5种,未检出9t,12t,15c-C18∶3;薯条中各构型TALA的含量通常低于煎炸油的,170℃煎炸时,大部分TALA在薯条和煎炸油中的含量比值随煎炸时间延长逐渐变小,而200℃煎炸时,大部分TALA含量比值在整个煎炸过程中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亚麻酸反式异构体 煎炸 亚麻籽油 薯条 煎炸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油中不同构型反式亚麻酸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4
作者 欧锦强 宋志华 +3 位作者 邵琳雅 黄健花 王兴国 唐俊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6-140,共5页
为了定量分析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ALA)顺反异构体,采用SLB-IL111色谱柱,对气相色谱法测定反式亚麻酸(TALA)的分析条件(载气流速和升温程序)进行优化,并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载气流速选择0.3 mL/min;升温程序为60℃保持5 m... 为了定量分析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ALA)顺反异构体,采用SLB-IL111色谱柱,对气相色谱法测定反式亚麻酸(TALA)的分析条件(载气流速和升温程序)进行优化,并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载气流速选择0.3 mL/min;升温程序为60℃保持5 min,以20℃/min升温至175℃保持15 min,以1℃/min升温至180℃保持28 min,以0.2℃/min升温至185℃保持40 min;该方法可实现9c,12t,15t-C18∶3和9t,12c,15t-C18∶3的较好分离,分离度为0.9,其余各TALA的分离度在1.6~8.7之间;所建立的方法重复性好,测定加热亚麻籽油样时各异构体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6%~5.65%,日内RSD为2.00%~4.13%,检出限为0.678 2~0.879 0 mg/L,定量限为2.260 6~2.930 1 mg/L;各ALA异构体含量与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 8。综上,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亚麻籽油中8种不同构型ALA顺反异构体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α-亚麻酸反式异构体 气相色谱法 重复性 检出限 定量限 线性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炼工艺对亚麻籽油中反式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明 李桂华 +1 位作者 赵芳 杨俊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88-392,共5页
为探索亚麻籽油物理精炼工艺最佳条件,比较了亚麻籽油物理和化学精炼工艺对精炼油品质影响差异性。以含质量分数为55%亚麻酸的压榨亚麻籽油为原料,研究亚麻籽油在精炼过程中油脂品质和反式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化学精炼和物理精... 为探索亚麻籽油物理精炼工艺最佳条件,比较了亚麻籽油物理和化学精炼工艺对精炼油品质影响差异性。以含质量分数为55%亚麻酸的压榨亚麻籽油为原料,研究亚麻籽油在精炼过程中油脂品质和反式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化学精炼和物理精炼工艺都能将亚麻籽毛油酸价由3.8mg/g脱到0.3mg/g以下;化学精炼过程亚麻籽油中反式酸质量分数变化由0.2%上升到0.4%;物理精炼过程亚麻油中反式酸含量变化比较明显,脱色后亚麻油反式酸质量分数为0.27%;在温度200℃,绝对压力10~50Pa条件下亚麻油精炼脱酸,4h时亚麻油反式酸质量分数为0.91%,8h时反式酸质量分数为1.73%。研究表明,化学精炼过程亚麻油的过氧化值变化不大,经精炼后成品油过氧化值为4.1mmol/kg;物理脱酸过程中亚麻油的过氧化值缓慢增加,在200℃脱酸6h时,过氧化值为6mmol/kg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 精炼 质量控制 亚麻籽油 过氧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L-酒石酸酯/羟丙基-β-环糊精分离体系分离反式第一菊酸对映体
6
作者 易健民 陈立根 +1 位作者 潘春跃 唐课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27-1031,共5页
以疏水性L-酒石酸酯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手性选择剂,建立反式第一菊酸对映体(trans-CA)的萃取分离方法,研究了反式第一菊酸对映体在含有酒石酸酯的1,2二氯乙烷溶液及含有环糊精的甲醇水溶液两相中的萃取分配行为;考察了L-酒... 以疏水性L-酒石酸酯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手性选择剂,建立反式第一菊酸对映体(trans-CA)的萃取分离方法,研究了反式第一菊酸对映体在含有酒石酸酯的1,2二氯乙烷溶液及含有环糊精的甲醇水溶液两相中的萃取分配行为;考察了L-酒石酸酯浓度、羟丙基-β-环糊精的浓度、L-酒石酸酯烷基链长度、水相pH值和溶解反式第一菊酸的甲醇水溶液浓度等因素对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酒石酸酯与S对映体形成的复合物稳定性比R对映体形成的复合物要好;随着L-酒石酸酯浓度的增大,分配系数K和分离因子α均增大;羟丙基-β-环糊精的浓度增大,K和α先增大而后减小,在其浓度为3 mmol/L时达最大值;L-酒石酸酯烷基链长度对K和α有较大影响;pH值增大,K和α均降低;甲醇水溶液中甲醇体积分数增大,K和α均减小,当甲醇体积分数为10%时,得到最大K和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拆分 酒石 羟丙基-Β-环糊精 第一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DAD-ESI-MS技术分离鉴定啤酒中异α-酸顺/反异构体
7
作者 宗明平 陶冠军 +1 位作者 李崎 顾国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7-131,共5页
建立了1种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啤酒中异α-酸顺/反异构体的方法。样品通过异辛烷液液萃取获得,然后使用Purospher STAR RP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在甲醇-乙酸铵缓冲液作为流动相条件下等梯度分离,分离在50 min内完成。依... 建立了1种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啤酒中异α-酸顺/反异构体的方法。样品通过异辛烷液液萃取获得,然后使用Purospher STAR RP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在甲醇-乙酸铵缓冲液作为流动相条件下等梯度分离,分离在50 min内完成。依据ESI-MS的选择性,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DAD-ESI-MS)操作区分各化合物。根据保留时间、UV和MS图谱鉴定各目的蜂。该方法准确可靠,最低检测限0.2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α-顺/异构体 HPLC-DAD-ES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酸构型的转化及消旋反式菊酸的光学拆分 被引量:1
8
作者 林东恩 蔡玉壁 蔡干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0-105,共6页
混合消旋菊酸在含有AlBr3的二氧六环中可消旋化为dl-反式菊酸,产率w为96%.dl-反式菊酸用自制的(R)-(+)-脱氢松香酸降解胺(即1-氨基-1,4a-二甲基-7-异丙基-1,2,3,4,4a,9,10,10... 混合消旋菊酸在含有AlBr3的二氧六环中可消旋化为dl-反式菊酸,产率w为96%.dl-反式菊酸用自制的(R)-(+)-脱氢松香酸降解胺(即1-氨基-1,4a-二甲基-7-异丙基-1,2,3,4,4a,9,10,10a-八氢化菲)拆分可得d-反式菊酸,二次拆分光学纯度为95.4%~99%ee.回收的富含l-反式菊酸的副产物在AlBr3的二氧六环中加入微量的叔丁基过氧化氢(t_BuOOH)可消旋化并可循环利用,产率质量分数w为91.5%.从混合菊酸出发经上述三个步骤处理可不断转化为高纯度d-反式菊酸,总产率w为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拆分 立体异构体 消旋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体系下丝状真菌产生γ-亚麻酸的研究(英文)
9
作者 曹迪军 梁凇 +1 位作者 曹迪军 梁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49,共3页
研究了不同生物反应器体系中丝状真菌产生γ-亚麻酸的工艺,结果表明:气升式发酵体系明显优于搅拌式发酵体系,二者γ-亚麻酸含量相差6%。并最终确定了气升式发酵体系下的工艺参数:pH 6.0、通气量1:1.7、发酵温度28℃,在此条件下γ-亚麻... 研究了不同生物反应器体系中丝状真菌产生γ-亚麻酸的工艺,结果表明:气升式发酵体系明显优于搅拌式发酵体系,二者γ-亚麻酸含量相差6%。并最终确定了气升式发酵体系下的工艺参数:pH 6.0、通气量1:1.7、发酵温度28℃,在此条件下γ-亚麻酸最终含量达到1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Γ-亚麻 气升发酵体系 搅拌发酵体系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脱酸辅助水蒸气蒸馏脱除茶籽油中塑化剂的研究
10
作者 黄会娜 王林林 +4 位作者 周帅 张余权 史海明 孙万云 易智伟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在精炼油加工过程中,采用半脱酸工艺辅助水蒸气蒸馏脱臭降低油脂中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含量。以精炼茶籽油为例,通过优化半脱酸中和油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脱臭温度及搅拌蒸汽量得到最佳脱除条... 在精炼油加工过程中,采用半脱酸工艺辅助水蒸气蒸馏脱臭降低油脂中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含量。以精炼茶籽油为例,通过优化半脱酸中和油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脱臭温度及搅拌蒸汽量得到最佳脱除条件。结果表明:当半脱酸中和油FFA质量分数范围为0.10%~1.75%,均能提高脱臭时塑化剂DBP和DEHP的脱除率,其中当FFA质量分数为1.25%时,塑化剂DBP和DEHP脱除率最高,脱臭条件选择搅拌蒸汽量约800 mL/min,脱臭温度240℃,DBP和DEHP脱除率分别为93.75%、87.61%。而采用传统精炼工艺且脱臭温度为255℃得到的成品油DBP和DEHP脱除率分别为80.47%、74.53%。半脱酸工艺成品油反式脂肪酸明显低于传统工艺,达到“0”反式脂肪酸;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质量分数对比传统工艺分别降低48.10%、37.38%,达到欧盟限量要求;且基本理化指标与传统工艺无明显差别,均符合国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脱 脱臭 茶籽油 DBP DEHP 脂肪 3-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油脂卷枝毛霉中苹果酸酶异构体的解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兵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3-48,共6页
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是一种能够富集γ-亚麻酸的产油真菌,而其中含有的苹果酸酶被认为是该真菌中生物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所需要的重要的酶。采用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卷枝毛霉中的苹果酸酶异构体进行纯化研究,发现... 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是一种能够富集γ-亚麻酸的产油真菌,而其中含有的苹果酸酶被认为是该真菌中生物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所需要的重要的酶。采用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卷枝毛霉中的苹果酸酶异构体进行纯化研究,发现其中有至少6种异构体。从不同培养基中分离提取异构体3和4,经过纯化,在SDS-PAGE电泳中分离出一条单一的谱带,用胰蛋白酶消化带胶蛋白,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结果表明:异构体3和4的相对分子质量非常接近,分别是87.339 kDa和86.503 k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枝毛霉 Γ-亚麻 苹果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活性染色 异构体 基质辅助激光解 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nola油氢化时甘油三酸酯中不同位置脂肪酸的反应速度 被引量:3
12
作者 樊铁 L.deMan J.M.deMan 《中国油脂》 CAS 1987年第3期2-7,共6页
Canola油在选择性条件和非选择性条件下进行氢化,不同氢化时间的甘油三酸酯经胰脂酶水解后经TLC分离出甘油一酸酯。分别测定甘油三酸酯和甘油一酸酯的组成及反式异构体的含量。甘油酸酯的2—位和1,3—位上的脂肪酸的氢化反应速度是相同... Canola油在选择性条件和非选择性条件下进行氢化,不同氢化时间的甘油三酸酯经胰脂酶水解后经TLC分离出甘油一酸酯。分别测定甘油三酸酯和甘油一酸酯的组成及反式异构体的含量。甘油酸酯的2—位和1,3—位上的脂肪酸的氢化反应速度是相同的且为一级反应。对于Canola油而言,由于其2—位上亚油酸含量较高,因而其含量的变化亦大于1,3—位。在非选择性氢化条件下,2—位上反式异构体的生成速度略低于1,3—位。本文还报导了2—位和1,3—位的亚油酸氢化选择性的测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一 甘油三 CANOLA 异构体 甘油 碘值 酯交换 大豆油 亚油含量 选择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肉桂醛对稻绿核菌细胞超微结构及3种呼吸酶活力的影响
13
作者 郑静格 郭志芯 +4 位作者 刘婷婷 毛连纲 张燕宁 张兰 蒋红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4,共7页
为初步探究反式肉桂醛(TC)对稻绿核菌的抑菌机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TC处理后稻绿核菌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并测定了2、4、8、15及30μg/mL系列质量浓度TC对稻绿核菌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以及其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苹果酸脱氢酶... 为初步探究反式肉桂醛(TC)对稻绿核菌的抑菌机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TC处理后稻绿核菌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并测定了2、4、8、15及30μg/mL系列质量浓度TC对稻绿核菌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以及其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苹果酸脱氢酶(NADMDHase)、琥珀酸脱氢酶(SDHase)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经4μg/mL的TC处理后,菌丝细胞内脂质体显著增多,线粒体结构变模糊。当TC质量浓度升高至30μg/mL时,可破坏菌丝细胞壁的完整性,且对NAD-MDHase活力的相对抑制率为44.3%,对SDHase活力的相对抑制率为76.7%;而Na^+-K^+-ATPase、Ca^(2+)-Mg^(2+)-ATPase、Ca^(2+)-ATPase及Mg^(2+)-ATPase的活力随TC质量浓度升高呈U型变化,其中,4μg/mL的TC对ATPase活力的抑制效果最强,相对抑制率达78.4%以上。研究表明,细胞壁及线粒体可能是TC抑制稻绿核菌菌丝生长的作用靶点,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稻绿核菌 细胞超微结构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苹果脱氢酶 琥珀脱氢酶 三磷腺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公司推出新型低亚麻酸健康大豆
14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36-436,共1页
关键词 美国 亚麻 健康 大豆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积极培育低亚麻酸大豆新品种
15
作者 朱行 《粮食与油脂》 2007年第11期23-23,共1页
由于消费者和企业对非反式脂肪酸和更为健康的油需求越来越大,美国大豆业不得不探索新的突破,且成功培育出多种低亚麻酸大豆新品种。
关键词 亚麻大豆 美国大豆 新品种 培育 脂肪 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ⅡTA基因启动子Ⅳ区G-944C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发病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洪晓俊 张绪清 邓国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276-2279,共4页
目的探讨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ⅡTA)启动子Ⅳ区G-944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1203例慢性HBV感染无症携带与慢性肝患者中,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PCR-SSP)对CⅡTA基因启动子Ⅳ区G-944C位点... 目的探讨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ⅡTA)启动子Ⅳ区G-944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1203例慢性HBV感染无症携带与慢性肝患者中,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PCR-SSP)对CⅡTA基因启动子Ⅳ区G-944C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CC基因型频率在2组人群中分别为25·7%和19·7%,彼此间相差显著(χ2=5.560,P=0·018),而G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3.6%和49.9%,彼此间相差显著(χ2=4·774,P=0·029);在G基因显性模式下(C基因隐性模式),即GG+GC基因型频率在无症状携带和发病组人群中分别为74.3%和80.3%,两者间相差显著(χ2=5.560,P=0·018);在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变3组人群中,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1%、45.8%和45.0%,彼此间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CⅡTA基因启动子Ⅳ中的G-944C位点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者发病易感性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基因型为CC纯合子的慢性HBV感染者不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Ⅱ类激活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 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 单个核苷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A对肺癌细胞株E-CD表达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17
作者 王炳胜 王志新 +3 位作者 陈正堂 刘秀芳 丁瑞亮 赵增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57-460,465,共5页
目的:观察GLA对肺癌细胞株体外生长抑制,E-CD表达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计数、SP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及侵袭小室等方法,观察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H446在GLA、ARTA处理不同时间后细胞生长、E-CD表达及... 目的:观察GLA对肺癌细胞株体外生长抑制,E-CD表达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计数、SP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及侵袭小室等方法,观察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H446在GLA、ARTA处理不同时间后细胞生长、E-CD表达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在GLA干预下,NC-H446、A549两细胞株生长受到抑制,E-CD阳性表达率分别由原来的12%±8%、23%±11%提高到34%±9%、39%±13%,IOD分别由78.5%±16.9%、109.8%±13.2%增加到200.3%±21.7%、229.7%±11.0%,前后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分别为126.5±43.61、106.9±55.4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上述情况与ARTA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GLA能明显抑制两细胞株生长,促进E-CD的正常表达,减弱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粘蛋白 Γ-亚麻 肺癌细胞 侵袭 维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王浆中脂肪酸标志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心雨 李珊珊 +2 位作者 陶凌晨 张国志 胡福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9-507,共9页
蜂王浆是青年工蜂咽下腺和上颚腺分泌的乳白色、淡黄色或浅橙色浆状物质,脂肪酸是蜂王浆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主要包括反式-10-羟基-2-癸烯酸、10-羟基癸酸、3,10-二羟基-癸酸、8-羟基辛酸、癸二酸等,具有抗炎、抗菌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 蜂王浆是青年工蜂咽下腺和上颚腺分泌的乳白色、淡黄色或浅橙色浆状物质,脂肪酸是蜂王浆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主要包括反式-10-羟基-2-癸烯酸、10-羟基癸酸、3,10-二羟基-癸酸、8-羟基辛酸、癸二酸等,具有抗炎、抗菌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国家标准中,蜂王浆脂肪酸是评价蜂王浆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脂肪酸的检测对蜂王浆的质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蜂王浆脂肪酸的检测方法,简要介绍了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同时对不同检测技术和应用特点进行比较,并对今后检测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开发高效的脂肪酸检测方法及蜂王浆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王浆 脂肪 检测方法 质量控制 -10-羟基-2-癸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油的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凤香 王文高 印瑜洁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26,共2页
通过加热试验,研究了亚麻籽油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高温加热条件下,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有所降低,总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提高;在200℃和250℃条件下保持120 min后,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下降了6.1%和57.7%,总反式酸的含量... 通过加热试验,研究了亚麻籽油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高温加热条件下,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有所降低,总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提高;在200℃和250℃条件下保持120 min后,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下降了6.1%和57.7%,总反式酸的含量分别为4.47%和20.89%。说明亚麻籽油作为烹调用油,烹调温度在200℃以下比较合适,加热时间不宜过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加热 稳定性 -亚麻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凝集素的激光拉曼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伟 Stanislav Kobelev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7-199,共3页
从海洋无脊椎动物贻贝Crenomytilusgrayanus中分离出的凝集素(CGL,糖结合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相对分子量为18000。经激光拉曼光谱测定,侧链C-C-S-S-C-C具有扭曲-扭曲-反式构型。在谱图1377cm-1附近未见锐峰,显示该糖... 从海洋无脊椎动物贻贝Crenomytilusgrayanus中分离出的凝集素(CGL,糖结合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相对分子量为18000。经激光拉曼光谱测定,侧链C-C-S-S-C-C具有扭曲-扭曲-反式构型。在谱图1377cm-1附近未见锐峰,显示该糖蛋白的色氨酸主要暴露在分子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凝集素 激光拉曼光谱 相对分子量 扭曲-扭曲-构型 糖蛋白 色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