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_(2)O_(3)对建窑黄兔毫釉纹路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方圆 李豪 +7 位作者 江财水 包启富 刘昆 陈涛升 于欢 徐轶男 程智鹏 周健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73,共8页
以建阳当地原料红土、建瓯石、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研究不同Fe_(2)O_(3)含量对建窑兔毫釉黄色纹路及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解析毫纹的变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Fe_(2)O_(3)含量影响着釉中ε-Fe_(2)O_(3)晶体析出的数量、形态及尺寸,使得毫... 以建阳当地原料红土、建瓯石、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研究不同Fe_(2)O_(3)含量对建窑兔毫釉黄色纹路及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解析毫纹的变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Fe_(2)O_(3)含量影响着釉中ε-Fe_(2)O_(3)晶体析出的数量、形态及尺寸,使得毫纹呈现不同形态。Fe_(2)O_(3)含量为0.11 mol,釉中主要为玻璃相,析出晶体较少,形态为不规则块状,尺寸约50~100 nm,釉面呈灰青色而未出现毫纹。Fe_(2)O_(3)含量增至0.13~0.15 mol,ε-Fe_(2)O_(3)晶体析出较多,形态为短柱状,尺寸约50~150 nm,釉面形成细短蓝白色毫纹。当Fe_(2)O_(3)含量增至0.17~0.19 mol,ε-Fe_(2)O_(3)晶体发育形成单层和多层枝状晶花,尺寸约250~450 nm,釉面形成较长拉丝状黄色兔毫纹。Fe_(2)O_(3)含量增至0.21~0.23 mol,ε-Fe_(2)O_(3)晶体发育成树叶状大晶花,尺寸约1~2μm,釉面形成柿红。釉中Fe_(2)O_(3)含量处于0.15~0.21 mol,釉面形成的黄色毫纹数量适中,形态纤细,呈较好的拉丝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窑黄兔毫 fe_(2)o_(3)含量 ε-fe_(2)o_(3)晶体 毫纹形态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油泥资源化利用制备Fe_(2)O_(3)脱硝催化剂
2
作者 冯俊龙 李春光 +1 位作者 夏明桂 程锴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3,共6页
通过焙烧从固体废钢轧制油泥中分离固相,制备Fe_(2)O_(3)脱硝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NH_(3)程序升温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等一系列表征手段探究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并考察其对氮氧化物(NO_(x))的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在... 通过焙烧从固体废钢轧制油泥中分离固相,制备Fe_(2)O_(3)脱硝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NH_(3)程序升温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等一系列表征手段探究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并考察其对氮氧化物(NO_(x))的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在450℃空气焙烧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H-450)在300~400℃温度窗口下的脱硝活性最佳,NO_(x)转化率在85%以上。H-450主要表现为γ-Fe_(2)O_(3)活性晶型,同时具有较多的低温可还原铁物种和B酸,因此具有较高的活性。抗SO_(2)和H_(2)O中毒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体积分数10%H_(2)O和体积分数100μL LSO_(2)同时存在的气氛比分别单独通入体积分数10%H_(2)O或体积分数100μL LSO_(2)的气氛对催化剂的毒化作用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油泥 氮氧化物还原 fe_(2)o_(3) 晶型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_(2)O_(3)晶面调控及其非均相光芬顿催化降解甲基橙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建军 陈书黎 周颖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7,共11页
针对非均相光芬顿中两相传质阻力导致催化性能较低的缺陷,采用水热法制备了α-Fe_(2)O_(3){110}/{113}晶面不同暴露比例的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R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紫外可见固体漫反射... 针对非均相光芬顿中两相传质阻力导致催化性能较低的缺陷,采用水热法制备了α-Fe_(2)O_(3){110}/{113}晶面不同暴露比例的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R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紫外可见固体漫反射(UV-vis DR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分别考察了H_(2)O_(2)浓度、催化剂投加量、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以及初始pH对其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结果表明:FeCl_(3)·6H_(2)O浓度为33 mmol/L,摩尔比FeCl_(3)·6H_(2)O∶NaH_(2)PO_(4)∶NaF为1∶1∶15,180℃反应24 h所得α-Fe_(2)O_(3)催化性能最佳,在H_(2)O_(2)浓度为20 mmol/L,催化剂投加量为200 mg/L,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以及初始pH=5的条件下,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效果最佳,反应60 min去除率达97.83%;重复试验表明催化剂稳定性较好;H_(2)O_(2)消耗分析及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和光生空穴发挥关键催化降解作用,超氧自由基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面调控 α-fe_(2)o_(3) 非均相光芬顿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拉曼光谱研究CO还原α-Fe_(2)O_(3)过程的晶面效应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培侠 曲龙梅 +5 位作者 张彩虹 任晓波 王会香 张建利 穆跃文 吕宝亮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58-1566,I0014-I0020,共16页
氧化铁作为铁基费托合成主催化剂的前驱体,其还原活化过程对催化剂整体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α-Fe_(2)O_(3)作为一种晶体材料,其暴露晶面对铁基催化剂的还原和活化过程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此仍然缺乏必要的研究。本研究合成了六角... 氧化铁作为铁基费托合成主催化剂的前驱体,其还原活化过程对催化剂整体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α-Fe_(2)O_(3)作为一种晶体材料,其暴露晶面对铁基催化剂的还原和活化过程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此仍然缺乏必要的研究。本研究合成了六角片、立方体和菱面体三种不同形貌的α-Fe_(2)O_(3)单晶纳米颗粒,其对应主暴露面分别为(001)、(102)和(104)晶面,然后利用原位拉曼光谱(ORS)研究了CO还原过程中α-Fe_(2)O_(3)晶体结构的转变过程。结果发现,与(104)和(102)晶面相比,(001)晶面具有更好的还原活性。对于三种晶面上的CO吸附和CO_(2)脱附,SEM、TEM和XPS等表征以及DFT理论计算结果表明,CO_(2)脱附是还原过程的决速步骤;(001)晶面对氧原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导致了其表面CO_(2)更容易脱附,从而促进了整个还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_(2)o_(3) 晶面 原位拉曼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庆平 龙新平 +3 位作者 聂福德 刘桂香 蒋小华 祝明水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1-817,I0002,共8页
为了获得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特性,以环己烷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混合工艺制备了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热性能、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对纳米铝热剂Al/Fe_(2)O_(3)对RDX... 为了获得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特性,以环己烷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混合工艺制备了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热性能、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对纳米铝热剂Al/Fe_(2)O_(3)对RDX的热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起始热反应温度大于200℃,具有良好的热安定性;在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中,纳米Fe_(2)O_(3)对RDX的热催化分解作用大幅降低了RDX的分解活化能,导致其热分解反应温度降低;与原料超细RDX热分解相比,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中RDX的分解活化能降低了41.63 kJ/mol;多孔高比表面积的纳米Fe_(2)O_(3)与RDX中N—NO 2键的硝基N形成配位络合物,导致RDX中N—NO 2的断裂,加速了RDX的分解,对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起着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Al/fe_(2)o_(3)-RDX纳米复合物 纳米铝热剂 起爆药 热性能 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对铜尾矿基CaO-Mg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施麟芸 徐玉华 魏琦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844-3851,共8页
以铜尾矿为主要原料,通过熔融法制备CaO-MgO-Al_(2)O_(3)-SiO_(2)(CMAS)微晶玻璃,并外掺Fe_(2)O_(3)晶核剂对细粒级铜尾矿基CMAS微晶玻璃析晶行为进行优化。利用DSC、XRD和SEM等手段研究了晶核剂用量对细粒级铜尾矿基CMAS微晶玻璃析晶... 以铜尾矿为主要原料,通过熔融法制备CaO-MgO-Al_(2)O_(3)-SiO_(2)(CMAS)微晶玻璃,并外掺Fe_(2)O_(3)晶核剂对细粒级铜尾矿基CMAS微晶玻璃析晶行为进行优化。利用DSC、XRD和SEM等手段研究了晶核剂用量对细粒级铜尾矿基CMAS微晶玻璃析晶行为和物理性能的影响,借助Ozawa-Chen法拟合计算了析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外掺Fe_(2)O_(3)晶核剂用量大于3.72%(质量分数)时,细粒级铜尾矿制备的微晶玻璃可以实现整体析晶。辉石相的析出是玻璃相中的Fe、Mg元素进入[Si(Al)O_(4)]四面体晶格配位的结果,Fe^(3+)的增加有利于辉石相的析出并降低了析晶活化能,外掺Fe_(2)O_(3)晶核剂能够较好地优化细粒级铜尾矿基微晶玻璃的析晶行为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级铜尾矿 微晶玻璃 fe_(2)o_(3) 析晶行为 析晶动力学模拟 辉石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γ-Fe_(2)O_(3)对汞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褚海艳 王巍 +2 位作者 许端平 高叶玲 温彩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3-389,共7页
为了研究用于含汞离子废水处理的新型高效材料,研究了纳米γ-Fe_(2)O_(3)对汞离子的吸附行为。探讨pH值(3、8和12)、温度(288 K、298 K、308 K、318 K)和离子强度(Ca^(2+),0.001 mol/L、0.01 mol/L、0.1 mol/L)对该吸附的影响。使用吸... 为了研究用于含汞离子废水处理的新型高效材料,研究了纳米γ-Fe_(2)O_(3)对汞离子的吸附行为。探讨pH值(3、8和12)、温度(288 K、298 K、308 K、318 K)和离子强度(Ca^(2+),0.001 mol/L、0.01 mol/L、0.1 mol/L)对该吸附的影响。使用吸附动力学方程(拉格朗日准一级、准二级)和等温吸附方程(Langmuir和Freundlich)分别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并讨论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H值为3、8、12时,纳米γ-Fe_(2)O_(3)对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方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7~0.999);288 K、298 K、308 K、318 K时,纳米γ-Fe_(2)O_(3)对汞离子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R^(2)=0.970~0.995),并且随温度升高,吸附量增加;在不同pH值下,纳米γ-Fe_(2)O_(3)对汞离子的吸附等温式可使用Langmuir模式(R^(2)=0.983~0.996)进行表征,随p H值降低,吸附量减少,中性环境有利于吸附;在不同Ca^(2+)浓度下,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式拟合(R^(2)=0.990~0.996)。通过Langmuir等温吸附式推算出最大吸附量随Ca^(2+)浓度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纳米γ-fe_(2)o_(3) 汞离子 吸附 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_(2)O_(3)与活性炭协同处理尿液废水的过程优化与吸附特性
8
作者 焦赟仪 周书葵 +5 位作者 张良长 艾为党 康赛 李晨璐 郑利兵 魏源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47-2356,共10页
为探究α-Fe_(2)O_(3)与活性炭协同吸附对尿液的处理效果,本文考察了铁炭比、投加量及尿液酸预处理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协同吸附特性。研究发现,铁炭比为0.6时,尿液中总有机碳(TOC)、PO_(4)^(3-)-P、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39.51%、71.... 为探究α-Fe_(2)O_(3)与活性炭协同吸附对尿液的处理效果,本文考察了铁炭比、投加量及尿液酸预处理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协同吸附特性。研究发现,铁炭比为0.6时,尿液中总有机碳(TOC)、PO_(4)^(3-)-P、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39.51%、71.03%和76.79%,TOC的去除主要依靠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而PO_(4)^(3-)-P主要依靠α-Fe_(2)O_(3)的作用,尿液酸预处理可显著强化PO_(4)^(3-)-P的吸附。TOC和PO_(4)^(3-)-P的吸附过程均符合Redlich-Peterson吸附等温线模型,为单层吸附和多层吸附共同作用。动力学研究发现,TOC和PO_(4)^(3-)-P的吸附均可在24h内达到吸附平衡,PO_(4)^(3-)-P的动力学吸附过程更符合Elovich模型,即不均匀界面上的多层吸附,而TOC的动力学过程主要受扩散速率控制。同时,协同吸附对发光溶解性有机物(CDOM)的去除率可达72.16%,对腐殖酸类的吸附效果最佳,酸预处理主要减少酪氨酸类、色氨酸类和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吸附。P的去除主要依靠其与α-Fe_(2)O_(3)和尿液中无机盐的共沉淀作用,并以无机盐沉积的形式附着于活性炭孔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α-fe_(2)o_(3) 尿液 吸附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对钙硅镁系微晶玻璃性能和析晶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代文彬 马明生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1,共6页
冶金渣经过改质还原并回收金属铁元素后,利用剩余熔渣直接制备成微晶玻璃等高附加值材料,是实现冶金渣高效低碳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取金属铁后的熔渣多以CaO-SiO_(2)-MgO渣系为主,通常还需要补充适量Al_(2)O_(3)来改善微晶玻璃相... 冶金渣经过改质还原并回收金属铁元素后,利用剩余熔渣直接制备成微晶玻璃等高附加值材料,是实现冶金渣高效低碳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取金属铁后的熔渣多以CaO-SiO_(2)-MgO渣系为主,通常还需要补充适量Al_(2)O_(3)来改善微晶玻璃相关性能。本文通过向CaO-SiO_(2)-MgO三元玻璃体系中引入不同比例Al_(2)O_(3),来研究其对微晶玻璃抗弯强度和析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晶玻璃抗弯强度主要受烧结收缩率影响,在Al_(2)O_(3)为15%时,以钙长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随着Al_(2)O_(3)含量增加,玻璃固相开始熔化温度T_(s)和液相开始析晶温度T_(l)逐渐降低,析晶峰温度T_(c)和析晶活化能E_(c)逐渐升高,而析晶速率常数k(T_(c))和晶化指数n没有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说明,随着Al_(2)O_(3)含量的增加,玻璃烧结阻力降低,析晶阻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渣 Al_(2)o_(3) 微晶玻璃 抗弯强度 烧结收缩率 析晶动力学 烧结阻力 析晶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成温度对建窑黄兔毫釉纹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圆 江财水 +6 位作者 李豪 包启富 刘昆 陈涛升 程智鹏 徐轶男 周健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121,共8页
以建阳当地原料红土、建瓯石、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蓝底黄毫的兔毫釉。通过XRD、Raman、SEM、EDS等测试方法,探究烧成温度对建窑黄兔毫釉毫纹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兔毫釉烧成温度范围较窄,在较低温度1270~129... 以建阳当地原料红土、建瓯石、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蓝底黄毫的兔毫釉。通过XRD、Raman、SEM、EDS等测试方法,探究烧成温度对建窑黄兔毫釉毫纹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兔毫釉烧成温度范围较窄,在较低温度1270~1290℃下,釉中主要是分相-析晶,毫纹处ε-Fe_(2)O_(3)晶体尺寸为150 nm,釉中由于高温液相黏度较大晶体无法迁移形成釉面斑点;随着烧成温度升高至1310℃,釉面出现毫纹,釉浆黏度逐渐减小,釉中结构完成分相向析晶的转变,毫纹中的ε-Fe_(2)O_(3)晶粒数量增加,尺寸为300 nm,底釉中的晶核逐渐向毫纹中迁移,导致1350℃以上釉面逐渐呈现密集的黄色毫纹。在1330℃的兔毫釉釉浆黏度适中,底釉略微泛蓝,毫纹形态为细长的拉丝状,清晰分明,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窑黄兔毫 烧成温度 毫纹形态 黏度 ε-fe_(2)o_(3) 分相-析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核剂对透明堇青石微晶玻璃析晶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伟宏 张航 +4 位作者 高子鹏 黄猛 袁坚 田培静 彭志钢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66-1474,共9页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含有不同晶核剂的非化学计量比堇青石微晶玻璃,通过DSC、XRD、FE-SEM、UV-VIS-NIR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晶核剂对微晶玻璃析晶与性能的影响,并用经典动力学方程(Johnson-Mehl-Avrami)分析了微晶玻璃的析晶动力学。结果表...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含有不同晶核剂的非化学计量比堇青石微晶玻璃,通过DSC、XRD、FE-SEM、UV-VIS-NIR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晶核剂对微晶玻璃析晶与性能的影响,并用经典动力学方程(Johnson-Mehl-Avrami)分析了微晶玻璃的析晶动力学。结果表明,以P_(2)O_(5)和P_(2)O_(5)+ZrO_(2)为晶核剂的微晶玻璃晶化机制均为表面晶化,而以P_(2)O_(5)+ZrO_(2)+TiO_(2)为晶核剂的微晶玻璃则倾向于整体析晶。三组微晶玻璃在950℃晶化时主晶相为μ-cordierite,当温度升高到980℃时开始转变为α-cordierite,引入TiO_(2)使α-cordierite的含量增加,析出的晶体更加复杂致密。随着晶化时间延长,与其他晶核剂相比,P_(2)O_(5)+ZrO_(2)+TiO_(2)组合晶核剂微晶玻璃在相同晶化时间内结晶度更高,α-cordierite含量的增加显著提升了微晶玻璃的力学性能,但降低了透过率。在800℃/10 h+980℃/3 h热处理制度下,以P_(2)O_(5)+ZrO_(2)+TiO_(2)为晶核剂的微晶玻璃弹性模量可达103 GPa,断裂韧性为1.27 MPa·m1/2,透过率为82.3%,可满足用作移动终端领域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Al_(2)o_(3)-Sio_(2) 堇青石 晶核剂 透明微晶玻璃 弹性模量 析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铝硅透明微晶玻璃析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志钢 袁坚 +4 位作者 杜晓欧 郑伟宏 张茂森 薛瑞锋 史连莹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819-3825,共7页
本文利用经典方程(Johnson-Mehl-Avrami)分析了非化学计量的锂铝硅Li_(2)O-Al_(2)O_(3)-SiO_(2)-ZrO_(2)-P_(2)O_(5)透明微晶玻璃的析晶动力学,采用DSC、XRD和SEM研究了晶化温度对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起始析晶温度下L... 本文利用经典方程(Johnson-Mehl-Avrami)分析了非化学计量的锂铝硅Li_(2)O-Al_(2)O_(3)-SiO_(2)-ZrO_(2)-P_(2)O_(5)透明微晶玻璃的析晶动力学,采用DSC、XRD和SEM研究了晶化温度对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起始析晶温度下Li_(2)Si_(2)O_(5)和Li_(2)SiO_(3)析出,随晶化温度的升高,主晶相转变为LiAlSi_(4)O_(10),Li _(2)SiO_(3)晶相消失,晶体尺寸变小,在550 nm处微晶玻璃透过率由89.3%升高到90.6%;利用Kissinger方法计算出的Li_(2)Si_(2)O_(5)和LiAlSi_(4)O_(10)的析晶活化能分别为349.5 kJ/mol和184.2 kJ/mol,平均晶体生长指数分别为3.05和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o-Al_(2)o_(3)-Sio_(2)-Zro_(2)-P_(2)o_(5) 透明微晶玻璃 析晶动力学 析晶行为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MgO对黄兔毫釉毫纹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李豪 包启富 +5 位作者 方圆 董伟霞 刘昆 董文婕 陈飘飘 杨晶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9-1145,共7页
兔毫釉属高温钙釉,实验以红土、草木灰、石灰石等为主要原料,采用电窑在氧化气氛中烧制,研究了不同CaO和MgO的相对含量对釉面毫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CaO和MgO的摩尔比为(0.40∶0.38)~(0.45∶0.33)时,釉中显微结构析出枝状ε-Fe_(2)... 兔毫釉属高温钙釉,实验以红土、草木灰、石灰石等为主要原料,采用电窑在氧化气氛中烧制,研究了不同CaO和MgO的相对含量对釉面毫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CaO和MgO的摩尔比为(0.40∶0.38)~(0.45∶0.33)时,釉中显微结构析出枝状ε-Fe_(2)O_(3)晶体较少,尺寸约150nm~250nm,釉面呈颜色较浅的毫纹;当CaO和MgO的摩尔比增至(0.50∶0.28)~(0.55∶0.23),釉中所析出的ε-Fe_(2)O_(3)晶体呈短柱状,尺寸约70 nm~150 nm,釉面毫纹数量增加;当CaO和MgO的摩尔比增至(0.60∶0.18)~(0.65∶0.13),釉中所析出形态为枝状晶花ε-Fe_(2)O_(3)晶体数量较多,釉面呈现数量多、形态粗的黄色毫纹;当CaO和MgO的摩尔比增至0.70∶0.08,釉中析出了钙长石晶簇和黄色ε-Fe_(2)O_(3)枝状晶花,钙长石周围易形成富Ca、Fe的分相结构,促进了ε-Fe_(2)O_(3)枝状晶花的析出,导致釉面形成形态较粗的橘黄色兔毫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兔毫 Cao/Mgo 显微结构 ε-fe_(2)o_(3)晶体 分相析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