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α颗粒膜蛋白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炜 罗克娴 +1 位作者 李根山 郭卓平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1359-1360,共2页
关键词 脑炎 病毒性 儿童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的变化及新风胶囊对其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纵瑞凯 刘健 +2 位作者 杨佳 汪四海 张金山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140,GMP-140)的变化及新风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甲氨喋呤、雷公藤多苷片、新风胶囊...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140,GMP-140)的变化及新风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甲氨喋呤、雷公藤多苷片、新风胶囊治疗组,每组12只,用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0.1ml分别向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其余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诱发大鼠产生关节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观察各组大鼠血小板GMP-140的变化。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小板GMP-140及PLT、PCT、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显著升高(P<0.05或P<0.01)。②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均能降低GMP-140和PLT、PCT、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P<0.05或P<0.01)。③AA大鼠的血小板参数GMP-140与PLT、PCT、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AA大鼠存在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活化标志物GMP-140与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炎症指标及反映疾病活动性指标PLT、PCT具有相关性。GMP-140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新风胶囊与甲氨喋呤、雷公藤多苷片一样能降低AA大鼠的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PLT、PCT,而且在增加大鼠体重方面优于其他两个治疗组。新风胶囊可能通过降低血小板GMP-140,抑制血小板活化引起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 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 新风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及血小板α颗粒蛋白检测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李建平 孙瑞敏 +2 位作者 黎莉 张薇 梁绪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血栓性疾病 D-二聚体 血小板α颗粒蛋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和血小板平均容积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段国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67例UC患者(观察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GMP-140水平和MPV,分析两者与UC病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GMP-140水平明显高于对... 目的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67例UC患者(观察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GMP-140水平和MPV,分析两者与UC病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GMP-14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观察组MP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患者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P<0.05);UC病情为重度、中度患者GMP-140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者(P<0.05)、重度者明显高于中度者(P<0.05);重度、中度患者MPV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重度者明显低于中度者(P<0.05)。结论GMP-140和MPV可反映UC的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血小板平均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激活时其颗粒钙含量与颗粒数目相伴随减少 被引量:3
5
作者 钟慈声 丁舰 +2 位作者 俞彰 凌诒萍 俞永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301-306,共6页
本工作探讨血小板致密颗粒(dG)和α颗粒(αG)是否是细胞内钙库。在快速冷冻超薄切片上用电镜X射线显微分析法测定dG和αG的钙含量,分别为30.12±3.45和27.39±2.76 mmol/kg,证实含高钙。用磷钨酸乙醇(EPTA)染色的切片测得其钙... 本工作探讨血小板致密颗粒(dG)和α颗粒(αG)是否是细胞内钙库。在快速冷冻超薄切片上用电镜X射线显微分析法测定dG和αG的钙含量,分别为30.12±3.45和27.39±2.76 mmol/kg,证实含高钙。用磷钨酸乙醇(EPTA)染色的切片测得其钙含量分别为18.21±2.66和12.51±1.29 mmol/kg,说明钙有部分丢失。用激动剂A23187、凝血酶和ADP引起血小板变形时,两种颗粒的数密度明显下降,在EPTA染色切片上测出两种颗粒的钙进一步下降,下降幅度显著(P<0.01)。以上结果说明:1,血小板αG和dG皆含有高钙,是细胞内钙库,当分泌活动增强,颗粒数减少时,伴有颗粒钙释放;2,EPTA染色切片比冷冻切片的制备简便,适于颗粒钙含量变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激活 α颗粒 颗粒 钙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与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5
6
作者 石磊 张力辉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VOL Willebrand病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量子血液疗法对血小板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栾建凤 朱培元 +2 位作者 雷千红 万柏珍 叶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7-158,共2页
目的 探讨光量子血液疗法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血液光量子前后进行血小板计数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 140 (GMP 140 )测定 ,并对光量子前后的血小板形态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与光量子化前相比 ,量子化后 ,血液的血小板数有所下降 (P<0... 目的 探讨光量子血液疗法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血液光量子前后进行血小板计数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 140 (GMP 140 )测定 ,并对光量子前后的血小板形态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与光量子化前相比 ,量子化后 ,血液的血小板数有所下降 (P<0 .0 5 ) ,血浆中的GMP 140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 ,电镜结果显示量子化后血小板伪足形成增多 ,并伴有血小板碎片。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紫外线照射对血液中的血小板有激活和形态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量子血液疗法 紫外线照射 血小板计数 α颗粒膜蛋白-140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朱在卿 许贵刚 +1 位作者 刘洋 郭艳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1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ACI患者(ACI组)和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结果 ACI组CD62P、...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ACI患者(ACI组)和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结果 ACI组CD62P、CD63表达量分别为15.45%±3.58%、11.26%±2.30%,对照组分别为4.12%±0.84%、3.96%±0.22%;两组比较,P均<0.05。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与ACI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均有关(P均<0.05)。结论 ACI患者血小板CD62P、CD63表达增加,二者在ACI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 膜蛋白 α颗粒膜糖蛋白 溶酶体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心病与血小板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韩书芝 高云凤 +2 位作者 韩晓雯 霍颖芳 马俊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肺原性心脏病 血小板活性 标记物 α颗粒 致密体 溶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贴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M-CSF、HCY、GMP-140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殷建明 罗陆一 +1 位作者 张大创 李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通心贴对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炎症、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膻中、心俞二穴交替贴敷通心贴,每穴贴敷12h/次,1次/d,治疗3周;... 目的观察通心贴对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炎症、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膻中、心俞二穴交替贴敷通心贴,每穴贴敷12h/次,1次/d,治疗3周;对照组39例,采用麝香保心丸口服,每次2粒(22.5mg/粒),3次/d,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膜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M-CSF、HCY、GMP-14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贴具有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HCY水平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通心贴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同型半胱氨酸 血小板膜α颗粒膜蛋白-1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宏 范银银 +1 位作者 张弘 朱雪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1-492,共2页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R)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为URSA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指标。方法用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42例URSA妊娠、68例URSA未妊娠、30例健康妊娠和30例健康未妊娠妇...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R)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为URSA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指标。方法用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42例URSA妊娠、68例URSA未妊娠、30例健康妊娠和30例健康未妊娠妇女的PAR及血浆GMP-140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妊娠组ADP及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PAR均显著高于健康未妊娠组(P<0.05);血浆GMP-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PAR及GMP-140均显著高于健康妊娠组(P<0.01);URSA妊娠组与URSA未妊娠组比较,PAR及GMP-1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SA与血栓前状态密切相关,监测其PAR及GMP-140水平,有助于URSA的病因诊断,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自然流产 妊娠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在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勇 杨大成 马文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4期41-43,共3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血管舒张剂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VASP-P)程度、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2P)的变化规律,探讨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在氯吡格雷抵抗患者(Clopidogrel resistance,CR)行PCI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血管舒张剂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VASP-P)程度、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2P)的变化规律,探讨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在氯吡格雷抵抗患者(Clopidogrel resistance,CR)行PCI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201例,随机分为标准组(n=100)及优化组(n=100)。标准组给予标准抗血小板治疗,优化组患者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持续泵入36~72 h,其后氯吡格雷改为150 mg/d。另外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VASP-P、CD62P、血小板反应性指数(PRI)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标准组及优化组CR患者药物治疗后的CD62P和PR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优化组CR患者PCI术后36 h的CD62P和PRI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优化组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两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可进一步抑制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 血管扩张剂刺激磷蛋白 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 氯吡格雷抵抗 冠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竹珍 江月萍 +1 位作者 付正菊 李慧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9-10,共2页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30例正常人(对照组)及68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结果糖尿病组血小板GMP...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30例正常人(对照组)及68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结果糖尿病组血小板GMP-140、TXB2明显升高,6-酮-PGF1α降低。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的活化,且血小板功能的改变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通脉降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史云菊 沈晓君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心理护理对通脉降脂临床疗效的影响 ,探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 (AS)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 6 4例A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用通脉降脂进行治疗 ,干预组在通脉降脂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疗法。在治疗前... 目的通过观察心理护理对通脉降脂临床疗效的影响 ,探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 (AS)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 6 4例A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用通脉降脂进行治疗 ,干预组在通脉降脂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疗法。在治疗前、治疗后 12周分别填写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干预组治疗前后SAS、SDS量表分值出现显著性差异 (t=2 .96 5 ,P <0 .0 1;t=3.0 1,P <0 .0 1) ;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 18,P >0 .0 5 ;t=1.5 31,P >0 .0 5 ) ;干预组治疗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t=2 .15 1,P <0 .0 5 ;t=2 .736 ,P <0 .0 1) ;治疗后两组血清TC、TG、LDL C、apoB 10 0、GMP 14 0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HDL 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 (P <0 .0 5 ,P <0 .0 1) ;血清apoA I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两组治疗后比较 ,干预组通脉降脂降低apoB 10 0、GMP 14 0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心理护理对通脉降脂临床疗效的发挥具有积极的协同作用 ,其机制可能独立于加强通脉降脂调节血脂作用以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通脉降脂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GMP-140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德忠 郭玲 王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患 GMP-140 葛根素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2型 治疗前后 血栓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栓患者患病与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井西伟 张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0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患病与血小板活化间的相关性。方法 5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通过全血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检测法对所有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检查,将血小板活化标志物α... 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患病与血小板活化间的相关性。方法 5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通过全血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检测法对所有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检查,将血小板活化标志物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性。结果对照组血小板CD62P的阳性率为(5.36±1.76)%,CD63阳性率为(6.50±1.87)%,观察组血小板CD62P的阳性率为(12.35±2.85)%,CD63阳性率为(13.64±3.05)%,观察组血小板标志物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血液中CD62P、CD63的含量较高,可作为脑血栓的辅助诊断指标,帮助临床医师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血小板 α颗粒膜糖蛋白 溶酶体膜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栓标志物和血小板活化状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芳林 刘丛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5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栓标志物(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PLG:A)水平变化和血小板活化状态标志物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阳性表达率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栓标志物(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PLG:A)水平变化和血小板活化状态标志物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阳性表达率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发色底物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7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其中45例合并血管病变)和39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D-D、vWF、AT:A、PLG:A水平和CD62P及CD63阳性表达率。结果糖尿病组D-D、vWF水平和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及0.01),AT:A、PLG: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及0.01)无血管病变者PLG: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血管病变者各标志物与无血管病变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0.01)。相关分析D-D水平与vW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62P、CD63之间呈正相关(r=0.673,P<0.01)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由此引起血小板活化、血液高凝和血栓前或血栓状态;D-D、vWF、AT:A、PLG:A、CD62P、CD63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情况,检测其水平对其诊断、观察病情及防止血管病变和血栓的发生发展均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糖尿病血管病变 血栓 标志物 血小板 α颗粒膜糖蛋白 溶酶体膜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CD62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王莉 汪翼 +3 位作者 曹修岩 谈钰贞 孙书珍 陈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4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小儿 α颗粒膜蛋白 P选择素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脉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GMP140和PC的影响
19
作者 张继东 胡连海 甘立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目的 观察舒脉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和蛋白C(PC)的影响。方法  8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 2例 ,常规西药加舒脉胶囊治疗 )和对照组 (33例 ,常规西药治疗 )。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 目的 观察舒脉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和蛋白C(PC)的影响。方法  8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 2例 ,常规西药加舒脉胶囊治疗 )和对照组 (33例 ,常规西药治疗 )。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 94 .2 3% ,心绞痛总有效率 94 .2 3% ,心电图总有效率 6 1.5 4 % ,均优于对照组 (分别为 81.82 % ,78.79 % ,4 5 .4 5 % ,P均 <0 .0 5 )。治疗后血浆GMP - 14 0含量由 (2 3.0 5± 5 .2 8)ng/mL降至 (11.2 0± 2 .6 4 )ng/mL ,PC活性由(5 2 .0 5± 4 .4 8) %升至 (6 6 .79± 7.12 ) % ,治疗前后GMP - 14 0和PC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舒脉胶囊加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脉胶囊 心绞痛 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 蛋白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抗菌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晓燕 宋景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0-553,共4页
传统医学认为血小板主要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在研究发现,血小板可分泌多种具有天然免疫活性的多肽类物质,被命名为血小板源性抗菌肽(platelet-derived antibacterial peptides,PDAPs)。这些抗菌肽分为多个不同的家族... 传统医学认为血小板主要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在研究发现,血小板可分泌多种具有天然免疫活性的多肽类物质,被命名为血小板源性抗菌肽(platelet-derived antibacterial peptides,PDAPs)。这些抗菌肽分为多个不同的家族,可通过受体介导、氧化反应、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干扰细胞外膜蛋白的基因转录、破坏线粒体结构等发挥作用,具有广谱、强效、无不良反应、不诱导抗药株的特点,在炎症调节、杀菌、组织修复、组织再生、新生血管形成、抗肿瘤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文中就PDAPs的结构、分类、作用机制、代表分子、生物学功能以及在治疗脓毒血症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抗菌肽 α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