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中部山区自然植被演变阶段物种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黄瑾 龙文兴 杨小波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8,共7页
运用α和β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热带地区海南中部山区草地、灌丛、次生林和原始林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s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演替阶段间的物种多样性大小差异... 运用α和β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热带地区海南中部山区草地、灌丛、次生林和原始林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s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演替阶段间的物种多样性大小差异;而Alatalo均匀度指数能较好反映物种分布变化。从草地到原始林阶段,群落α物种多样性呈连续增大趋势。Jac-card和Srenson相异性指数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演替阶段群落间的物种更替,且呈单峰曲线变化,在灌丛与次生林过渡阶段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演替 α物种多样性 β物种多样性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山北坡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灌木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赵安 周晓雷 +5 位作者 田青 史瑞锦 黄海霞 曹雪萍 陆刚 周旭姣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100,共11页
为探究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群落恢复与重建及其稳定性维持机制,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迭山北坡云冷杉林火烧迹地恢复15 a灌木群落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坡位处典型群落,分析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和α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在坡位梯度上,从上到下... 为探究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群落恢复与重建及其稳定性维持机制,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迭山北坡云冷杉林火烧迹地恢复15 a灌木群落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坡位处典型群落,分析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和α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在坡位梯度上,从上到下可依次划分唐古特忍冬+扁刺蔷薇-密生薹草群落、箭竹-密生薹草群落和黑水柳-野草莓群落3种典型群落;在这3种典型群落中,共调查到27科49属60种植物,其中上坡位调查到23科28属32种植物,中坡位调查到21科27属33种植物,下坡位调查到25科40属49种植物;除下坡位高度结构呈双峰分布以外,火烧迹地灌木群落高度结构和径级结构均呈现出倒“J”型;各主要灌木种的高度结构和径级结构均呈现出倒“J”型、正态和多峰连续分散分布,高度结构在上、下坡位主要呈正态和多峰连续分散分布,中坡位呈倒“J”型分布,而径级结构在上、中坡位呈“J”型分布,下坡位主要呈正态和多峰连续分散分布;整个火烧迹地α物种多样性,除Pielou均匀度指数外,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大于灌木层,灌木层下坡位植物种丰富度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上坡位最高,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随坡位上升而逐渐降低,Simpson指数中坡位最高,上坡位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中坡位最高,下坡位最低。研究表明:不同坡位处的典型群落、植被组成特征、群落结构特征和α物种多样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坡度、坡位、干扰和生境异质性等多因素对火烧迹地植物演替进程中的综合作用,研究结果对科学指导火烧迹地群落恢复与重建以及维持其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典型群落 恢复与重建 群落组成结构特征 α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