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小鼠模型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实验中的应用
1
作者 路寒 张雪飞 +7 位作者 孙学伟 张若男 张昕蕊 张明燕 唐成亮 杨展 朱进 杨晓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636,共10页
目的:比较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和α⁃萘基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差异,探讨两种模型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实验中的应用范围。方法:将C57BL/6雄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 目的:比较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和α⁃萘基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差异,探讨两种模型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实验中的应用范围。方法:将C57BL/6雄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Sham组)、BDL组、BDL+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CFA)组、ANIT组和ANIT+SCFA组。BDL组、BDL+SCFA组在第1天进行BDL手术,ANIT组和ANIT+SCFA组在第1天开始通过灌胃方式给予100 mg/kg ANIT,每周1次,BDL+SCFA组和ANIT+SCFA组自造模日起,持续14 d自由饮用含SCFA的水(67.5 mmol/L乙酸钠、25.9 mmol/L丙酸钠、40 mmol/L丁酸钠),共观察14 d。收集各组小鼠肝组织以及血清样本后,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评估肝脏病理变化,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并通过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结果:BDL组小鼠早期(第1周)出现明显黄疸和持续体重下降,后期(第2周)出现严重黄疸。ANIT组小鼠早期表现为轻度黄疸和体重下降,后期黄疸逐步加深。两种模型的肝组织大体与形态学中存在共同表现:肝脏硬化、肝细胞坏死、汇管区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胆管增生。但BDL组早期出现上述表现且较重,而ANIT组早期表现较轻但后期加重。血清学指标显示,两组小鼠肝脏转氨酶水平均明显上升(P均<0.05);BDL组早期ALP和TBI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较ANIT组升高明显(P<0.05),ANIT组小鼠的ALP和TBIL水平早期仅轻度升高,后期逐步升高(P<0.05)。血清炎症因子分析显示,BDL组小鼠早期IL⁃1β、IL⁃6和MCP⁃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ANIT组小鼠的炎症因子水平早期仅轻度上升,后期逐步升高并接近BDL组水平(P>0.05)。SCFA治疗对BDL组小鼠的黄疸、体重下降、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ALP和TBIL)及炎症因子水平(IL⁃6和MCP⁃1)均无显著改善(P>0.05)。然而,在ANIT组小鼠中,SCFA治疗显著改善黄疸和体重下降(P<0.05),并降低ALT、AST、TBIL水平(P<0.05)。此外,SCFA干预后ANIT组小鼠的IL⁃1β、IL⁃6和MCP⁃1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BDL模型具有起病急、肝损伤严重的特点,适合研究急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ANIT模型表现为起病缓慢、肝损伤逐渐加重,更适合模拟慢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胆管结扎 α⁃萘基异硫氰酸酯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