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Π型钢-混凝土结合梁断面涡激振动及气动控制措施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志文 肖晗 +2 位作者 王雷 盛捷 陈政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8,共11页
Π型钢-混凝土结合梁由于其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经济性,广泛应用于大跨径斜拉桥中,但其气动性能相对略差,若设计不当则容易出现涡激振动现象,从而影响行车舒适性、安全性或结构疲劳寿命等.本文以广东潮汕大桥为实际工程依托,该桥为主跨205 ... Π型钢-混凝土结合梁由于其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经济性,广泛应用于大跨径斜拉桥中,但其气动性能相对略差,若设计不当则容易出现涡激振动现象,从而影响行车舒适性、安全性或结构疲劳寿命等.本文以广东潮汕大桥为实际工程依托,该桥为主跨205 m的独塔双索面Π型钢-混凝土结合梁斜拉桥,开展了Π型钢-混凝土结合梁断面涡激振动及气动控制措施研究.首先,采用几何缩尺比为1∶50的主梁节段模型对该桥原设计方案主梁断面运营期涡激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然后,分别采用下稳定板、导流板、裙板、上稳定板等气动控制措施对主梁涡激振动响应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主梁断面最终采用气动控制措施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梁原设计方案在设计风速范围内存在大幅涡激共振现象,涡激振动幅值超过规范限值;采用“三道下稳定板+两侧竖向裙板+上中央稳定板”组合气动控制措施后,主梁涡激振动响应得到明显抑制;该组合气动控制措施对Π型钢-混凝土结合梁涡激振动的控制机理主要表现为:设置三道下稳定板可有效破坏Π型主梁下侧较大旋涡,Π型主梁两侧设置竖向裙板改善了其气动流线型程度,设置上中央稳定板可有效阻止主梁上侧较大旋涡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型钢-混凝土结合梁 涡激振动 气动控制措施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钢-混凝土结合梁的研发及在重载铁路桥梁强化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谷牧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18,共8页
为满足既有重载铁路提高轴重强化改造需求,研发了新型变高度钢-混凝土结合梁替换既有低高度钢筋混凝土梁。通过有限元计算和依据相关规范进行的检算分析,确定并优化了结合梁设计。根据桥址条件制定了便捷的换梁施工工法,在5 h天窗时间... 为满足既有重载铁路提高轴重强化改造需求,研发了新型变高度钢-混凝土结合梁替换既有低高度钢筋混凝土梁。通过有限元计算和依据相关规范进行的检算分析,确定并优化了结合梁设计。根据桥址条件制定了便捷的换梁施工工法,在5 h天窗时间内顺利实施了换梁工程。通过组织30 t轴重KM98试验列车实车试验,验证了结合梁能够满足30 t轴重重载铁路运输要求。本文所采取的方法解决了小跨度钢筋混凝土梁重载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桥梁改造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混凝土结合 有限元分析 实车试验 低高度钢筋混凝土 研发 重载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高配筋现浇混凝土结合梁裂缝宽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侯文崎 罗如登 叶梅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60,共7页
随着结合梁的设计由拉应力限值向裂缝宽度限值的转变 ,如何计算结合梁混凝土板的裂缝宽度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对此 ,国内外目前尚无较成熟的公式 ,大多借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本文结合芜湖公铁两用长江大桥... 随着结合梁的设计由拉应力限值向裂缝宽度限值的转变 ,如何计算结合梁混凝土板的裂缝宽度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对此 ,国内外目前尚无较成熟的公式 ,大多借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本文结合芜湖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受拉区裂缝宽度控制的工程实际问题 ,对两根大型钢 高配筋现浇混凝土结合梁T1、T2分别进行了疲劳试验和极限承载力试验 ,研究了结合梁混凝土板裂缝宽度及其发展。研究结果表明 :现有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对影响结合梁裂缝宽度因素的考虑并不全面 ,所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不能很好地吻合 ;对于钢 高配筋现浇混凝土结合梁 ,除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已考虑到的因素外 ,还有许多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应加以考虑 ,其中栓钉数量及布置方式是影响结合梁混凝土板裂缝宽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湖桥 结合 混凝土 裂缝宽度 影响因素 试验研究 -高配筋现浇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简支结合梁基本动力特性的解析解 被引量:14
4
作者 侯忠明 夏禾 张彦玲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考虑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相对滑移,对考虑阻尼的钢-混凝土结合梁基本动力方程进行推导,采用分离变量法得到简支结合梁自振频率与振型的解析解,并对其正交条件进行探讨。将理论分析结果、数值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吻合良好... 考虑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相对滑移,对考虑阻尼的钢-混凝土结合梁基本动力方程进行推导,采用分离变量法得到简支结合梁自振频率与振型的解析解,并对其正交条件进行探讨。将理论分析结果、数值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吻合良好。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柔性抗剪连接件的存在,结合梁中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发生相对滑移,其动力平衡方程形式更为复杂,表现出与普通梁不同的动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合 动力特性 阻尼 自振频率 正交条件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钢-混凝土结合梁斜拉桥传力机理 被引量:22
5
作者 卫星 强士中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2-408,共7页
为探讨大跨结合梁斜拉桥中钢主梁与混凝土板的传力机理,采用梁段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观音岩长江大桥主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标准梁段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组合荷载作用下结合梁的应力... 为探讨大跨结合梁斜拉桥中钢主梁与混凝土板的传力机理,采用梁段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观音岩长江大桥主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标准梁段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组合荷载作用下结合梁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弹性分析;考虑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和剪力钉荷载-滑移的非线性关系,对设计荷载组合下结合梁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弹塑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1∶2的缩尺比例进行模型试验研究,测试了不同荷载组合下结合梁截面的应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荷载组合作用下,混凝土板与钢主梁间的相对滑移较小,剪力钉能有效抗剪,保证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要求;结合梁截面应力基本满足平截面假定,钢主梁以抗弯为主,混凝土板承担较大截面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混凝土结合 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结合梁在温度作用下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玉骥 叶梅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53,共6页
在钢 混凝土结合梁中 ,温度作用通常包括三种形式 ,即 :变温、温差和温度梯度。这些温度作用有时可能导致钢 混凝土结合梁中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 ,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五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微段的平衡条件和钢梁与... 在钢 混凝土结合梁中 ,温度作用通常包括三种形式 ,即 :变温、温差和温度梯度。这些温度作用有时可能导致钢 混凝土结合梁中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 ,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五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微段的平衡条件和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变形协调条件 ,推出了钢 混凝土结合梁在沿梁截面高度方向线性分布的温度梯度作用下 ,考虑剪切变形影响与不考虑剪切变形影响时的内力、相对滑移和位移计算公式。然后根据芜湖桥初步设计方案 ,取上层公路桥面系中的一个钢 混凝土组合截面 ,按照剪力钉沿纵向全梁均匀分布和沿纵向分段均匀分布 (梁端部附近剪力钉分布较密 ,其他地方剪力钉分布较稀 )两种布置方案 ,计算了钢 混凝土结合梁在温差作用及温度梯度作用下的响应 ,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文中给出的公式和结论芜湖桥桁梁结合梁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湖桥 温度影响 内力 相对滑移 位移 -混凝土结合 响应分析 公路铁路两用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钢-混凝土结合梁动力系数试验研究及参数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运生 李帅 张彦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9-194,共6页
以抗剪连接度为参数设计了2片钢-混凝土简支结合梁,对车辆模型以不同速度和重量过梁时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测试;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车桥模型,分析了行车速度、结合梁跨度、车桥频率比、车桥质量比、栓钉抗剪连接度等参数对结合梁桥动力系... 以抗剪连接度为参数设计了2片钢-混凝土简支结合梁,对车辆模型以不同速度和重量过梁时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测试;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车桥模型,分析了行车速度、结合梁跨度、车桥频率比、车桥质量比、栓钉抗剪连接度等参数对结合梁桥动力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车辆速度的增加,结合梁动力系数呈共振和消振交替上升趋势;动力系数随车桥频率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结合梁跨度、栓钉抗剪连接度和车桥质量比的增大而减小,车桥质量比越小,动力系数下降速度越快。所有参数中,结合梁跨度和车桥频率比对动力系数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合 动力系数 模型试验 有限元分析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承载力性能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钧 李世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9,共8页
目的研究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构件受力性能,进一步扩展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构件工程应用范围.方法通过对已有试验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建模分析,验证建模分析可靠性.设计7根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构件,考虑到型钢翼缘... 目的研究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构件受力性能,进一步扩展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构件工程应用范围.方法通过对已有试验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建模分析,验证建模分析可靠性.设计7根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构件,考虑到型钢翼缘对混凝土的约束效应的影响,将混凝土分为"核心"区与"非核心"区,采用不同的本构关系模型,以综合配筋率β、型钢含钢量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参数变量,分析加载过程中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的力学特性.结果综合配筋率为1. 34%的梁构件比综合配筋率为1. 04%的梁构件承载力提高19. 3%;型钢含钢量为2. 36%梁构件相比为1. 93%梁构件承载力提高11. 3%;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改变对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承载力影响不大.结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构件建模分析中,采用考虑核心约束作用的新型建模分析方法,模拟结果更为精确,为工程实践提供依据的同时,也为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更广泛的技术应用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 核心约束 受弯承载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预埋型钢的装配式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钟瑾 赖晓斌 +1 位作者 周琪 胡淑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提出一种带预埋型钢的装配式混凝土梁,可使其与装配式混凝土柱实现干式连接,具有承载力高、连接可靠和施工简单等特点。结合混凝土梁的受力分析,提出预埋型钢的设计方法,分别设计1个带预埋槽钢和1个带预埋角钢的分析模型,并进行受弯性... 提出一种带预埋型钢的装配式混凝土梁,可使其与装配式混凝土柱实现干式连接,具有承载力高、连接可靠和施工简单等特点。结合混凝土梁的受力分析,提出预埋型钢的设计方法,分别设计1个带预埋槽钢和1个带预埋角钢的分析模型,并进行受弯性能试验研究,得到相应的破坏模式、荷载-挠度曲线、荷载-钢筋应变曲线和荷载-预埋型钢应变曲线等。结果表明:各试件荷载-挠度曲线均包括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极限状态下,试件裂缝发展均已充分,底部纵筋已发生严重屈服,但预埋型钢、端部纵筋与端部箍筋均处于弹性,且混凝土梁端与端部钢板未发生分离。另外,带预埋槽钢和带预埋角钢的装配式混凝土梁的荷载-挠度曲线、裂缝发展和破坏模式均基本相同,各阶段荷载和位移误差均小于5%,延性系数均大于3.0,即两种预埋型钢均能满足装配式混凝土梁端连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 预埋型钢 受弯性能 荷载-挠度曲线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速400 km高速铁路50 m跨钢-混凝土结合梁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72-176,共5页
莫斯科—喀山高速铁路设计时速400 km,50 m跨钢-混凝土简支结合梁为该线桥梁标准跨设计的重要内容。为做好世界上首例满足时速400 km高铁要求的50 m简支结合梁设计,开展了一系列分析研究。首先分析钢-混凝土结合梁设计的必要性,然后在... 莫斯科—喀山高速铁路设计时速400 km,50 m跨钢-混凝土简支结合梁为该线桥梁标准跨设计的重要内容。为做好世界上首例满足时速400 km高铁要求的50 m简支结合梁设计,开展了一系列分析研究。首先分析钢-混凝土结合梁设计的必要性,然后在调研国内外结合梁工程基础上给出了两种钢-混结合梁截面形式并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工程量统计、施工分析以及景观分析等对其比选;随后对推荐方案进行静力计算确定了结合梁的合理截面尺寸并给出钢箱的构造设计;紧接着给出50 m钢-混结合简支梁桥车桥动力分析模型和主要计算结果,证实了该设计满足400 km/h高速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最后探讨了50 m结合梁的施工方案。所得结论对类似高铁项目的结合梁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箱形 -混凝土结合 截面设计 有限元分析 车桥耦合动力分析 节段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结合梁试件降温过程的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
11
作者 陈焕新 刘蔚巍 叶梅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9-103,共5页
采用控制容积法建立钢 混凝土结合梁试件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并计算了其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分布。研制了低温实验装置,对钢 混凝土结合梁试件进行了降温实验,将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最大偏差为1.5℃,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研究... 采用控制容积法建立钢 混凝土结合梁试件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并计算了其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分布。研制了低温实验装置,对钢 混凝土结合梁试件进行了降温实验,将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最大偏差为1.5℃,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研究表明:降温过程中,试件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且变化较大,因此在工程实际中,由于气温的变化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将会给铁路桥梁结构造成危害,值得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合 数值计算 温度分布 非稳态导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相对滑移钢-混凝土结合梁内力分析
12
作者 薛礼建 王荣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7期5033-5038,共6页
钢-混凝土结合梁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板和钢梁之间将产生相对滑移,导致结构内力的重分配,需考虑相对滑移的影响。采用伽辽金法计算结合梁考虑相对滑移的静力响应,采用正交函数作为位移函数,通过推导出形常数与载常数的计算公式,最后用... 钢-混凝土结合梁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板和钢梁之间将产生相对滑移,导致结构内力的重分配,需考虑相对滑移的影响。采用伽辽金法计算结合梁考虑相对滑移的静力响应,采用正交函数作为位移函数,通过推导出形常数与载常数的计算公式,最后用渐近法计算分析并比较连续结合梁的内力。结果表明:计算简单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合 滑移 伽辽金法 渐近法 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钢腹板工字钢-混凝土结合板梁桥设计参数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查上 邓文琴 +1 位作者 刘朵 张建东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3,共7页
为明确波形钢腹板工字钢-混凝土结合板梁桥关键设计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以3×30 m波形钢腹板结合梁桥通用图为研究对象,建立波形钢腹板工字钢-混凝土结合板梁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翼缘板宽厚比、波形钢腹板高厚比、... 为明确波形钢腹板工字钢-混凝土结合板梁桥关键设计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以3×30 m波形钢腹板结合梁桥通用图为研究对象,建立波形钢腹板工字钢-混凝土结合板梁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翼缘板宽厚比、波形钢腹板高厚比、横隔板间距及钢梁高跨比等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并给出关键设计参数合理取值建议。结果表明:波形钢腹板工字钢梁跨中处受压上翼缘板宽厚比小于23、支点处下翼缘板宽厚比小于19时可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跨中处波形钢腹板高厚比不宜大于265,支点处腹板厚度由抗剪需求控制;波形钢腹板横向刚度大于平钢板,横隔板间距可放宽至支点处翼缘板宽度的35倍;波形钢腹板工字钢结合板梁桥的钢梁高跨比可取1/28~1/18,经济合理高跨比约为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合 波形钢腹板 工字钢 设计参数 屈曲稳定 经济性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软化拉-压杆模型的型钢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昌俊 曾磊 刘焱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47-52,共6页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深梁的受剪承载力,完成7组型钢混凝土深梁的静力试验和有限元分析,主要考虑剪跨比、型钢腹板高度及翼缘宽度等影响因素。试件的破坏模式为斜压破坏和剪切破坏。剪跨比对破坏形态有较大影响,较大的型钢腹板高度和翼缘宽...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深梁的受剪承载力,完成7组型钢混凝土深梁的静力试验和有限元分析,主要考虑剪跨比、型钢腹板高度及翼缘宽度等影响因素。试件的破坏模式为斜压破坏和剪切破坏。剪跨比对破坏形态有较大影响,较大的型钢腹板高度和翼缘宽度显著提高试件受剪承载力。在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考虑钢筋混凝土部分的软化效应、非软化混凝土与型钢翼缘的协调变形作用及腹板部分的受剪贡献,建立修正软化拉-压杆模型,并采用叠加原理推导型钢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修正软化拉-压杆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型钢混凝土深梁的破坏特征和受力机制,文中提出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对受剪影响因素考虑更加全面,能较好地预测型钢混凝土深梁的受剪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修正软化拉-压杆模型 有限元分析 受剪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秭归长江公路大桥钢-混凝土结合梁安装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凤 许鑫 余昆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1,共6页
秭归长江公路大桥为主跨519 m(计算跨径)全推力中承式无铰钢箱桁架拱桥,钢-混凝土结合梁设计为“平面框架式钢梁+预制混凝土桥面”结构体系。桥梁位于三峡库区,跨越长江主航道,两岸地势险要、场地狭窄,且受峡谷复杂风场影响。结合桥梁... 秭归长江公路大桥为主跨519 m(计算跨径)全推力中承式无铰钢箱桁架拱桥,钢-混凝土结合梁设计为“平面框架式钢梁+预制混凝土桥面”结构体系。桥梁位于三峡库区,跨越长江主航道,两岸地势险要、场地狭窄,且受峡谷复杂风场影响。结合桥梁结构及建造环境特点,钢梁进场采用陆上、水上多样化的运输方式,在江面航道外侧设定位船实现运输船舶快速定位;拱上立柱区钢梁采用先安装横梁再逐跨安装纵梁及次横梁;吊杆区钢梁采用先间隔架设整节段再散件安装跨间梁,最后在跨中无应力合龙;混凝土桥面板采用“拱上提升站起吊+梁面平车纵移+梁面龙门吊机复位”多设备接力安装。该桥采用的多项施工关键技术解决了不利条件下的施工难题,实现了钢-混凝土结合梁顺利安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混凝土结合 混凝土桥面板 间隔架设 拱上提升站 龙门吊机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山区铁路钢-混凝土结合梁温度场和温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欣宇 陈克坚 徐昕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110,117,共9页
铁路结合梁温度荷载过大会危及列车行驶和桥梁结构安全。为研究高海拔山区高辐射、大温差环境对铁路钢-混凝土结合梁的影响,以典型32 m钢-混凝土结合梁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得到高海拔山区下铁路钢-混凝土结合梁温度... 铁路结合梁温度荷载过大会危及列车行驶和桥梁结构安全。为研究高海拔山区高辐射、大温差环境对铁路钢-混凝土结合梁的影响,以典型32 m钢-混凝土结合梁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得到高海拔山区下铁路钢-混凝土结合梁温度场和温度效应,同时与GB50917—2013《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规范》规定的设计温度梯度下的温度效应对比。研究表明,高海拔山区铁路钢-混凝土结合梁日间升降温过程最大温差分别为10.49,10.44℃。大气温差升高16℃,升降温过程混凝土板中部与混凝土下表面、钢梁温差平均增大3,5℃;结合梁升温过程的挠度增大2.45 mm,但降温过程的挠度变化不显著;升降温过程的结合梁混凝土板平均拉应力增大0.56 MPa,钢梁下翼缘最大拉应力变化在1 MPa内;靠近梁端区域栓钉的纵向相对滑移最大平均增量约0.1 mm。采用规范规定的温度梯度进行高海拔山区铁路结合梁设计是可行的,规范结果相比模拟结果,升温过程的挠度小3.27 mm,降温过程挠度大4.56 mm,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更为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温差 山区铁路 铁路桥 -混凝土结合 温度场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整体式地下车站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叠合梁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邢琼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65,70,共8页
目的:为了保障新型节点的传力有效性与车站安全性,需对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车站的新型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叠合梁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针对车站正常使用阶段,建立足尺模型;采用原位对拉方式加载,研究新型钢管混凝土柱-型钢... 目的:为了保障新型节点的传力有效性与车站安全性,需对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车站的新型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叠合梁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针对车站正常使用阶段,建立足尺模型;采用原位对拉方式加载,研究新型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叠合梁节点静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结合力学试验结果,利用ANSYS软件中的纤维单元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影响节点受力性能的重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节点连接区的破坏形态为靠近柱端受压区位置部分混凝土压碎剥落,梁顶的裂缝增多并发展;通过荷载-位移曲线及应变分析验证了节点的破坏是经过了裂缝出现、屈服变形和塑性变形等几个阶段,力学试验表明预制混凝土、现浇混凝土和型钢的粘结良好并共同工作,节点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通过数值模拟及其参数分析可得出,叠合梁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可使承载力提高,但延性降低,节点型钢的翼缘宽度对承载力及刚度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装配整体式 钢管混凝土-型钢混凝土叠合节点 力学试验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钢-混凝土结合梁施工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公泽 《铁道工程学报》 EI 2000年第3期62-64,共3页
为适应我国铁路“九五”规划中提出的“重载加速”要求 ,在西 (安 ) - (安 )康铁路运用了大跨度钢 -混凝土结合梁梁型 ,这在全国铁路正线上尚属首次。本文对在实施了此项工程的施工中 ,结合梁部施工组织情况做一系统介绍。
关键词 大跨 -混凝土 结合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合杭高铁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设计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欣然 左家强 万明 《中国铁路》 2020年第6期82-87,共6页
商合杭高铁跨越茨谷河采用5×50 m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该型梁应用于时速350 km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属我国首次。在静力计算方面,主要对活载动力系数、计算模型及内力放大系数、混凝土桥面板及钢梁有效宽度、负弯矩区处理等进行分析;... 商合杭高铁跨越茨谷河采用5×50 m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该型梁应用于时速350 km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属我国首次。在静力计算方面,主要对活载动力系数、计算模型及内力放大系数、混凝土桥面板及钢梁有效宽度、负弯矩区处理等进行分析;在动力性能方面,通过对车桥耦合动力仿真各项指标进行把控,保证了5×50 m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具有良好的静动力性能,可为类似结构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合杭高铁 高速铁路 古城特大桥 -混凝土连续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客运专线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施工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刚 陈少怀 周迎选 《铁道标准设计》 2008年第4期49-51,共3页
新建铁路西安南京线合肥至南京工程襄滁河特大桥采用双线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直线)跨越滁河,其跨度组合为32 m+40 m+32 m,主跨为40 m跨滁河主河道。介绍该钢-混凝土结合梁施工中所采用的分段膺架拼装及滑板式液压顶推法技术要点。
关键词 -混凝土连续结合 分段膺架拼装 滑板式液压顶推装置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