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方对小鼠海马γ-氨基丁酸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贺敏 金若敏 +1 位作者 符胜光 蒋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66-1768,共3页
目的:研究三七方镇静催眠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RT-PCR方法,三七方对小鼠海马γ-氨基丁酸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三七方组和复方枣仁胶囊组均能显著增加海马GABAA-α1mRNA的表达(P<0.01),复方枣仁胶囊组有增... 目的:研究三七方镇静催眠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RT-PCR方法,三七方对小鼠海马γ-氨基丁酸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三七方组和复方枣仁胶囊组均能显著增加海马GABAA-α1mRNA的表达(P<0.01),复方枣仁胶囊组有增加海马GABAA-α2mRNA表达的趋势。结论:三七方镇静催眠作用的作用机理与促进GABAA-α1的表达有关;三七方对GABAA-α2mRNA表达无影响,可能可以避免由其介导的认知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海马 γ-氨基丁酸a受体 三七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A受体α_1亚单位在正常发育大鼠视皮层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任艳红 赵堪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3-70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视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功能亚单位GABAARα1的表达随发育发生的量的变化。方法将45只健康纯系新生Wistar大鼠按出生后年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于出生后第0、7、14、21、28、35、45、60、90天用质... 目的观察大鼠视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功能亚单位GABAARα1的表达随发育发生的量的变化。方法将45只健康纯系新生Wistar大鼠按出生后年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于出生后第0、7、14、21、28、35、45、60、90天用质量分数4%多聚甲醛经左心室穿刺至升主动脉灌注固定后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分析GABAARα1在出生后不同天龄Wistar大鼠视皮层的表达情况。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Wistar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分6层,各层神经元排列整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GABAARα1阳性反应产物呈棕黄色颗粒状,染色部位主要在神经元细胞膜、树突或轴突,其中视皮层第Ⅱ/Ⅲ层细胞染色最密集。图像分析结果提示,GABAARα1在出生时的大鼠视皮层中即已存在,但表达量很少,大鼠睁眼前表达量上升缓慢,睁眼后迅速上升,在出生时GABAARα1的吸光度(A)值为4.79±1.51,至35d峰值达231.52±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维持高水平至出生后90d,为231.52±21.65,与出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视皮层中GABAARα1表达量的发育性变化与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的起始和终止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提示GABAARα1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可能是视觉可塑性调节的一个重要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a受体 视皮层 视觉可塑性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迷路切除后γ-氨基丁酸A受体亚单位在大鼠小脑绒球中的表达
3
作者 刘珺 孔维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大鼠小脑绒球内γ-氨基丁酸A(gamma—amino butyric acid A,GABAA)受体α3、β1、δ亚单位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迷路破坏组(18只)和对照组(6只),前者破坏单侧迷路,对照...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大鼠小脑绒球内γ-氨基丁酸A(gamma—amino butyric acid A,GABAA)受体α3、β1、δ亚单位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迷路破坏组(18只)和对照组(6只),前者破坏单侧迷路,对照组手术方式相同但保持迷路完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不同存活时间(术后1、3、7天)两组动物小脑绒球内GABAA受体α3、β1、δ亚单位的表达变化。结果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大鼠术侧小脑绒球内GABAA受体β1、δ亚单位增加,术后1天最多,此后3~7天处于下降趋势,7天时和对照组比较表达无差异。α3亚单位在小脑绒球的染色很弱,各组两侧比较及术后1、3、7天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单侧迷路切除后大鼠术侧小脑绒球内GABAA受体β1、δ亚单位增加;双侧前庭中枢神经元的静息放电的平衡可能与GABAA受体β1、δ亚单位绒球内的增加有关;α3亚单位可能并非GABAA受体在小脑绒球主要的结构与功能证单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球 前庭代偿 γ-氨基丁酸a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多巴治疗前后帕金森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A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巍 崔宏福 +2 位作者 姚素艳 刘建生 郑德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治疗前后脑内皮质、黑质、纹状体部位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 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GABAAR)的分布变化规律。方法首先制备PD大鼠模型,经检测成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左旋多巴甲酯+...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治疗前后脑内皮质、黑质、纹状体部位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 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GABAAR)的分布变化规律。方法首先制备PD大鼠模型,经检测成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左旋多巴甲酯+苄丝肼治疗4周,治疗后经行为学检测,选择成功的治疗后的PD大鼠,于治疗后4、8、12周分别留取大鼠脑皮质、黑质和纹状体部位的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对比PD大鼠治疗前后脑内上述部位GABAAR的分布、表达情况变化。结果治疗后4、8、12周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脑内黑质和皮质部位的GABAAR阳性表达的细胞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而纹状体部位的GABA_AR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1)左旋多巴甲酯+苄丝肼治疗PD大鼠,可以使症状改善。(2)PD大鼠治疗前后脑内不同部位GABAAR的变化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在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认知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蔡雪纯 杨航 +1 位作者 陈彦兆 朱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94-1199,共6页
目的探讨α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α5-GABA_(A)Rs)在坐骨神经损伤(SNI)导致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8~10周龄,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假手术组(N组)、SNI组(S组)... 目的探讨α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α5-GABA_(A)Rs)在坐骨神经损伤(SNI)导致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8~10周龄,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假手术组(N组)、SNI组(S组)、SNI+二甲基亚砜(DMSO)组(P组)、SNI+α5-GABA_(A)Rs反向激动剂组(L组),每组8只。N组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及其三个终末支,不结扎。S组结扎右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并剪断。P组和L组结扎右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并剪断,于术后第22天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术后第23天Y迷宫实验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10%DMSO 1 ml和L6557081 mg/kg。于术前1 d和术后第3、7、14、21、22和23天测定四组机械缩足阈值(MWT),术后第22天行新物体识别实验,记录大鼠对新物体和旧物体的探索时间并计算辨别指数,第23天行Y迷宫实验计算自发交替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α5-GABA_(A)Rs和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蛋白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组织α5-GABA_(A)Rs与小清蛋白(PV)双阳性细胞数,α5-GABA_(A)Rs与生长抑素(SST)双阳性细胞数。结果与N组比较,S组、P组和L组术后第3、7、14、21、22和23天MWT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α5-GABA_(A)Rs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S组海马组织α5-GABA_(A)Rs与PV双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α5-GABA_(A)Rs与SST双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S组比较,L组对新物体的探索时间明显延长(P<0.05),辩别指数、自发交替百分比和海马组织GAD67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α5-GABA_(A)Rs反向激动剂L655708可以增加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海马组织GAD67蛋白含量,逆转GABA能系统功能破坏,改善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显示α5-GABA_(A)Rs参与了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神经病理性痛 坐骨神经损伤 α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 中间神经元 认知功能障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药物对γ-氨基丁酸A受体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隆渝 罗天元 +1 位作者 余守洋 喻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全身麻醉药物通过调控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离子通道,特别是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s),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药理学效应。而GABAARs各种亚型的区域分布和药理特异性都是不同的,并且麻醉本身可能会使包括GABAARs在内的离子通道表达改变。可见全... 全身麻醉药物通过调控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离子通道,特别是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s),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药理学效应。而GABAARs各种亚型的区域分布和药理特异性都是不同的,并且麻醉本身可能会使包括GABAARs在内的离子通道表达改变。可见全身麻醉药物对GABAARs的作用是复杂而重要的。深入探讨全身麻醉药物对GABAARs各亚型的影响,阐述不同受体亚型表达的区域分布和药理特异性在全身麻醉中的不同作用,能更合理地解释全麻机制,对临床应用和开发新一代药物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a受体 受体转运 tonic抑制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对心脏毒性的γ-氨基丁酸_A受体机制 被引量:9
7
作者 朱耀民 袁祖贻 +2 位作者 吴辉 王宁 景桂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心脏毒性的γ-氨基丁酸A受体机制。方法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侧脑室注入γ-氨基丁酸A受体激动药蝇蕈醇和γ-氨基丁酸A受体阻滞药印防己毒素,观察静脉输注罗哌卡因致心脏毒性发生时的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侧脑室注入...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心脏毒性的γ-氨基丁酸A受体机制。方法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侧脑室注入γ-氨基丁酸A受体激动药蝇蕈醇和γ-氨基丁酸A受体阻滞药印防己毒素,观察静脉输注罗哌卡因致心脏毒性发生时的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侧脑室注入蝇蕈醇可显著延长罗哌卡因心脏毒性的发生时间,提高罗哌卡因心脏毒性发生时的血浆罗哌卡因浓度;侧脑室注入印防己毒素可明显缩短罗哌卡因心脏毒性的发生时间,降低罗哌卡因心脏毒性发生时的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论罗哌卡因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除了罗哌卡因的心脏直接毒性外,部分是由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A受体所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心脏毒性 γ-氨基丁酸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γ-氨基丁酸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周莹 刘长金 +3 位作者 李爱 胡新武 陈蕾 刘烈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大麻素WIN55,212-2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激活电流(IGABA)的调制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①实验中大部分受检细胞(91.84%,99/108)对胞外给予GABA(10~1000μmol/L)敏感,可记录到具有浓...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大麻素WIN55,212-2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激活电流(IGABA)的调制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①实验中大部分受检细胞(91.84%,99/108)对胞外给予GABA(10~1000μmol/L)敏感,可记录到具有浓度依赖性的内向电流,该电流可被GABA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阻断。②预加WIN55,212-2(0.03~10μmol/L)对IGABA产生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呈可逆性、浓度依赖性和非电压依赖性。WIN55,212-2使IGABA的量效曲线明显下移,而两者的阈值基本不变;最大反应浓度时IGABA幅值减少了(48.83±4.78)%;两条曲线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值比较接近(36.85μmol/Lvs25.76μmol/L)。③WIN55,212-2对IGABA的抑制作用可被大麻素CB1受体选择性拮抗剂AM281阻断,不能被大麻素CB2受体选择性拮抗剂AM630阻断。细胞外灌流蛋白激酶C(PKC)的抑制剂BIM可部分逆转WIN55,212-2对IGABA的抑制作用。结论大麻素WIN55,212-2作用于CB1受体,部分通过激活PKC途径来减少GABAA受体介导的电流,加强突触前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大麻素的外周镇痛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55 212-2 γ-氨基丁酸a受体 大麻素CB1受体 三叉神经节神经元 全细胞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达唑仑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DRG神经元GABA-AR激活电流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樊超 马克涛 +5 位作者 杨越 李丽 陈梦洁 朱贺 司军强 魏丽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0-335,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咪达唑仑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acid A receptor,GABA-AR)激活电流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咪达唑仑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acid A receptor,GABA-AR)激活电流的调控作用。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假手术、CCI组、正常组GABA-AR激活电流的变化、以及咪达唑仑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后GABA-AR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CCI组GABA(0.1~1000μmol/L)激活的电流幅值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由GABA(0.1~1000μmol/L)激活的电流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咪达唑仑(0.03~100μmol/L)对CCI组GABA-AR激活电流均有增强作用,且随咪达唑仑浓度升高,对DRG神经元GABA-AR激活电流的增强率逐渐升高,3.00μmol/L咪达唑仑时达峰值(P<0.05或0.01)。结论:在CCI组中,DRG神经元GABA-AR功能的改变导致的突触前抑制作用的减弱可能是疼痛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咪达唑仑对CCI组GABA-AR功能有增强作用,增强GABA-AR参与突触前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在脊髓水平产生镇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神经病理性痛 背根神经节 γ-氨基丁酸a受体 全细胞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代偿过程中GABAA受体α1亚型在前庭内侧核中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宇 孔维佳 刘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破坏术后前庭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i,MVN)内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Areceptor,GABAA receptor)α1亚型的表达变化。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术后1、3、7天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前三组切...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破坏术后前庭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i,MVN)内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Areceptor,GABAA receptor)α1亚型的表达变化。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术后1、3、7天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前三组切除大鼠一侧迷路,第4组行假手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术后1、3、7天组前庭内侧核区GABAA受体α1亚型表达的变化,及其在前庭代偿中可能的作用,并与假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1天、3天、7天组行为学上开始均有前庭静态症状,术后7天时前庭静态症状均消失,假手术组无相关症状出现。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前庭内侧核中各组手术侧与对侧比较及术后1天、3天、7天组与假手术组比较,GABAA受体α1亚型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庭代偿的早期,GABAA受体α1亚型表达的变化可能没有涉及前庭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内侧核 前庭代偿 γ-氨基丁酸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5GABA_A受体及其变构调节剂对学习记忆功能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赵自芳 高腾 尹毅青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6-771,共6页
α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α5GABAAR)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抑制性受体,主要分布在海马,通过调控氯离子外向电流对海马神经元产生抑制性效应、大量研究表明,该受体兴奋性的改变会对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一些病症如术后... α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α5GABAAR)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抑制性受体,主要分布在海马,通过调控氯离子外向电流对海马神经元产生抑制性效应、大量研究表明,该受体兴奋性的改变会对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一些病症如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疼痛、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唐氏综合征等的发生而其变构调节剂则能治疗或改善这些病症本文对α5GABA_AR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 海马 认知 学习记忆 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迷路切除术后GABAA受体α3亚型在大鼠前庭神经核中的表达
12
作者 刘珺 孔维佳 刘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大鼠前庭神经核复合体内GABAA受体α3亚型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分为迷路破坏组(18只)和对照组(6只),前者破坏单侧迷路,对照组手术方式相同但保持迷路完好。单侧迷路切除术后,通过免疫组织...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大鼠前庭神经核复合体内GABAA受体α3亚型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分为迷路破坏组(18只)和对照组(6只),前者破坏单侧迷路,对照组手术方式相同但保持迷路完好。单侧迷路切除术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不同存活时间(术后1 d、3 d、7 d)组动物前庭神经复合体内γ-氨基丁酸A受体α3亚型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1 d、3 d、7 d组两侧比较及术后1 d、3 d、7 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前庭代偿的早期,前庭神经复合体内γ-氨基丁酸A受体α3亚型表达的变化极可能没有涉及前庭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核复合体 前庭代偿 γ-氨基丁酸a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侧海马GABA_A受体部分介导丙泊酚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志惠 袁力勇 +1 位作者 邵永平 戴体俊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8期998-1001,共4页
目的确定丙泊酚(propofol,Pro)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与腹侧海马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 1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14组,每组8只。采用Y迷宫法、以所需电击次数作为空间学习、记忆成绩指标,建立腹腔注射(i.p)Pro大鼠空间... 目的确定丙泊酚(propofol,Pro)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与腹侧海马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 1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14组,每组8只。采用Y迷宫法、以所需电击次数作为空间学习、记忆成绩指标,建立腹腔注射(i.p)Pro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大鼠海马置管后,腹侧海马内微量注射GABA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观察不同剂量Bic(0.125,0.25,0.5mmol·L-1,1μL)对Pro所致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 20mg·kg-1Pro可导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与0.9%氯化钠溶液、脂肪乳、5mg·kg-1、10mg·kg-1Pro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随着海马内注射Bic剂量的增加(0.125,0.25,0.5mmol·L-1,1μL),20mg·kg-1Pro大鼠学习及记忆成绩有所改善(P<0.05),但最大剂量Bic组(即0.5mmol·L-1,1μL),仍无法达到溶媒对照组(与脂肪乳+人工脑脊液组比,P<0.05)水平。结论 Pro部分通过腹侧海马的GABAA受体导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腹侧海马 γ-氨基丁酸a受体 学习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A代谢及其调控T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皓文 樊文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85-1788,共4页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广泛分布的非蛋白质氨基酸,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负向调控环节起重要作用,对维持神经元激发与抑制平衡至关重要。随着持续的探索,发现GABA在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同样不...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广泛分布的非蛋白质氨基酸,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负向调控环节起重要作用,对维持神经元激发与抑制平衡至关重要。随着持续的探索,发现GABA在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T细胞是淋巴细胞和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参与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预防疾病、感染和肿瘤的形成。近年来的证据显示,GABA能够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参与肿瘤、糖尿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但由于GABA-A受体结构的异质性,靶向特定疾病的药物研发还为时尚早。本文将从GABA的代谢、GABA对T细胞的调控作用机制以及GABA与疾病的相关性三个方面阐述GABA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a受体 负向调控 免疫 活化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对大鼠背根神经节分离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的调制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尚栋 李之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60-663,共4页
目的 研究三氯化铝 (AlCl3)对大鼠背根神经节分离神经元γ 氨基丁酸 (GABA)激活电流的作用。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新鲜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 (DRG)神经元上观察AlCl3 对GABA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 大部分受检细胞 (4 6 /5 8)对... 目的 研究三氯化铝 (AlCl3)对大鼠背根神经节分离神经元γ 氨基丁酸 (GABA)激活电流的作用。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新鲜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 (DRG)神经元上观察AlCl3 对GABA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 大部分受检细胞 (4 6 /5 8)对GABA(1~ 10 0 0 μmol·L-1)敏感。在这 46个细胞中 ,单独加AlCl3 可引起三类膜反应 :(1)外向电流 (3/4 6 ) ;(2 )内向电流 (5 /4 6 ) ;(3)无反应 (38/4 6 )。与GABA激活的内向电流相比 ,AlCl3 激活电流幅值要小得多。预加较低浓度 (≤ 10 0 μmol·L-1)AlCl3 对GABA激活电流影响如下 :产生增强效应的细胞为 32 /38,并具有浓度依赖性 ;产生抑制作用的细胞为 4/38;无明显作用的细胞为 2 /38。较高浓度 (10 0 0 μmol·L-1)AlCl3 抑制GABA激活电流 (n2 0 0 0 0 3 16收稿 ,2 0 0 0 0 7 12修回1 江西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南昌  330 0 0 6作者简介 :梁尚栋 ,男 ,41岁 ,医学硕士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神经生理学 ;李之望 ,男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神经生理和药理学=8)。AlCl3 对GABA激活电流的增强作用既可增强峰电流也可增强稳态部分。结论 AlCl3 改变GABAA 受体的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γ-氨基丁酸a受体 三氯化铝 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宫素对胎鼠脑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16
作者 于红 陆廷凤 +2 位作者 沈杨 任慕兰 王少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8-571,共4页
围产期胎儿缺氧、缺血可导致婴儿神经系统异常。用无糖、缺氧人工脑脊液培养胎鼠脑切片造成脑细胞损伤模型,研究缩宫素的保护作用。电镜观察显示,缩宫素可使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显示缩宫素可使胎鼠海马CA3区缩宫素受体(O... 围产期胎儿缺氧、缺血可导致婴儿神经系统异常。用无糖、缺氧人工脑脊液培养胎鼠脑切片造成脑细胞损伤模型,研究缩宫素的保护作用。电镜观察显示,缩宫素可使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显示缩宫素可使胎鼠海马CA3区缩宫素受体(OTR)和γ-氨基丁酸A受体β1亚基(GABAARβ1)明显增多。实验结果表明缩宫素对胎鼠缺氧、缺血神经元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宫素 海马 γ-氨基丁酸a受体β1亚基 脑缺氧损伤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新生大鼠延髓脑片吸气呼吸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玥 吴中海 李自强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61-765,共5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延髓基本呼吸中枢吸气呼吸神经元放电活动的作用规律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改良的Kreb氏液灌流新生SD大鼠离体延髓脑片,随机分成Ⅰ~Ⅵ组(每组n=6).Ⅰ组为对照组(modified Kreb's solution,MKS组),第Ⅱ~Ⅴ组...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延髓基本呼吸中枢吸气呼吸神经元放电活动的作用规律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改良的Kreb氏液灌流新生SD大鼠离体延髓脑片,随机分成Ⅰ~Ⅵ组(每组n=6).Ⅰ组为对照组(modified Kreb's solution,MKS组),第Ⅱ~Ⅴ组异丙酚浓度分别为5、20、50和100μmol/L持续灌流3 min,第Ⅵ组给γ-氨基丁酸A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20μmol/L)与异丙酚20 μmol/L,观察给药后1、3、5、10、15、30 min时呼吸吸气神经元放电时程和峰值、呼气时程(吸气神经元放电静止期)和呼吸频率活动的变化.结果(1)第Ⅱ~Ⅴ组在1~30min内吸气神经元放电时程均表现为逐渐显著减小,15 min时作用最显著,且各组与MKS灌流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2)Ⅲ、第Ⅱ~Ⅴ组1min内呼气时程无显著性变化,3~30min内呼气时程均表现为显著延长,5~15min内达到其最大效应.(3)在给药后的30min内放电峰值呈现先增加然后降低的趋势,各组间放电峰值无显著性差异.(4)给予异丙酚3~30 min内呼吸频率逐渐减慢,5~15 min内达到其最大抑制效应,各组间呼吸频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5)Ⅵ+Ⅳ组的吸气时程与间给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异丙酚可抑制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吸气神经元的放电时程,主要表现为吸气时程的缩短和呼气时程延长,且呼吸呈浓度依赖性.(2)GABAA受体在异丙酚对延髓基本呼吸中枢呼吸气吸神经元放电活动的抑制作用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延髓 呼吸吸气神经元 呼吸中枢 γ-氨基丁酸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对丘脑腹侧连接核神经元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玉龙 薛婷婷 陈永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6,共8页
目的:探索依托咪酯对丘脑腹侧连接核神经元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4~5周龄的C57BL/6J小鼠急性脑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检测依托咪酯对丘脑腹侧连接核神经元活性的影响。在电流钳模式下记录丘脑腹侧连接核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然... 目的:探索依托咪酯对丘脑腹侧连接核神经元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4~5周龄的C57BL/6J小鼠急性脑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检测依托咪酯对丘脑腹侧连接核神经元活性的影响。在电流钳模式下记录丘脑腹侧连接核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然后观察0.5、2.0、8.0μmol/L依托咪酯(分别设为0.5、2.0、8.0μmol/L依托咪酯组)和脂肪乳(脂肪乳组)对丘脑腹侧连接核神经元放电频率和膜电位的影响,记录每个浓度组给药前、给药后和洗脱后的丘脑腹侧连接核神经元放电频率(FB、FD、Fw)及给药前、给药后膜电位(MPB、MPD)。利用木防己苦毒素(picrotoxin,PTX)阻断γ-氨基丁酸A型(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A,GABAA)受体氯通道,记录给药前、给予亚麻醉浓度(0.5μmol/L)依托咪酯后、继续灌流依托咪酯同时又加入100μmol/L PTX后的丘脑腹侧连接核神经元放电频率(分别为FB.S、FETO和FETO+PTX)。结果:在脂肪乳组中,FB、FD和Fw三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0.5、2.0和8.0μmol/L依托咪酯组中,FD均低于FB,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FW均高于F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0.5μmol/L依托咪酯组与8.0μmol/L依托咪酯组相比较,在抑制丘脑腹侧连接核神经元放电频率程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5μmol/L依托咪酯的作用机制实验中,FETO与FB.S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FETO+PTX与FB.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呈浓度依赖性和可逆性地抑制丘脑腹侧连接核神经元的活性;亚麻醉浓度的依托咪酯主要通过作用于GABAA受体来抑制丘脑腹侧连接核神经元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连接核 膜片钳 γ-氨基丁酸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