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根碱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1
作者 康艳华 钟翌芃 +2 位作者 马强 梁书坤 钟友刚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7,共8页
为了解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对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血根碱(SAN)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耐药S.aureus的协同抑菌作用,本试验从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样本中分离得到57株S.aureus,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8... 为了解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对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血根碱(SAN)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耐药S.aureus的协同抑菌作用,本试验从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样本中分离得到57株S.aureus,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8种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检测SAN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通过体外时间-杀菌曲线检测SAN协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S.aureus的杀伤作用。结果显示,S.aureus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59.65%,其中对氨苄西林(40.35%)、青霉素(35.09%)和阿莫西林(35.09%)严重耐药;SAN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均有协同作用,可降低β-内酰胺类抗生素MIC 2~64倍;时间-杀菌曲线显示,SAN可以增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对耐药S.aureus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SAN能够抑制耐药细菌的生长,恢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S.aureus的抗菌活性,为S.aureus导致的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根碱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奶牛乳房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散仁 董鹏 +2 位作者 朝博 红英 杨洺扬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77-81,共5页
猪链球菌病是生猪养殖中比较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动物疫病,该病的病原是球菌科链球菌属的多种链球菌,其中猪链球菌2型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直是治疗猪链球菌病的首选药物,但受长期选用的影响,猪源链球菌对β-内酰... 猪链球菌病是生猪养殖中比较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动物疫病,该病的病原是球菌科链球菌属的多种链球菌,其中猪链球菌2型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直是治疗猪链球菌病的首选药物,但受长期选用的影响,猪源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给猪链球菌病的临床治疗带来威胁。文章对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性及病原特点、猪源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和耐药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指导临床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链球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耐药性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法检测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军 +2 位作者 张兰威 马微 陈丽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4,I0001,I0002,共4页
对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三种微生物检测法进行比较,确定三种方法对牛乳中常见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限、检测时间、检测成本、操作难易程度等关键参数,同时指出国标TTC法在检测限方面,AOAC认证的BSDA法在操作难易程度方... 对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三种微生物检测法进行比较,确定三种方法对牛乳中常见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限、检测时间、检测成本、操作难易程度等关键参数,同时指出国标TTC法在检测限方面,AOAC认证的BSDA法在操作难易程度方面的缺陷,建议采用经济省时、简便易行、检测限较低的试管扩散法作为BSDA法及ITC法的补充,应用于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牛乳 微生物法 检测 方法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调查与控制策略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庆兴 金益辉 +1 位作者 王邦松 郑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调查我院铜绿假单胞菌(P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方法用17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2001年~2003年病房临床分离的PA 1128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PA三年来对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2... 目的调查我院铜绿假单胞菌(P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方法用17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2001年~2003年病房临床分离的PA 1128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PA三年来对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26.38%、37.37%和25.39%;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27%、24.55%和15.77%;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2002年为25.49%,2003年为22.77%;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7.86%、39.90%和33.77%;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2003年为36.63%.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PA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对于PA的感染,应在药敏指导下用药,目前经验性治疗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头孢吡肟,应该适当控制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Ps介导革兰氏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解晓双 赵玉军 +4 位作者 张德显 杜婷婷 张冰 李杰 刘明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是广泛存在于细菌表面的一种膜蛋白。PBPs为细菌细胞壁主要结构成分肽聚糖合成过程中所必需的转肽酶,对细菌生长发挥重要的作用。PBBs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的主要靶位,各种β-... 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是广泛存在于细菌表面的一种膜蛋白。PBPs为细菌细胞壁主要结构成分肽聚糖合成过程中所必需的转肽酶,对细菌生长发挥重要的作用。PBBs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的主要靶位,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与PBPs共价结合从而抑制PBPs的酶活性,阻碍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革兰氏阴性菌 耐药机制 介导 类抗生素作用 合成过程 结合蛋白 结构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胶束电动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的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琦 叶能胜 +2 位作者 谷学新 郝晓丽 刘妮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2-686,共5页
建立了同时分离检测牛奶中的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和头孢氨苄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固相萃取-胶束电动色谱法。牛奶样品经沉淀蛋白后,采用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以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磷酸盐为缓冲液,胶束电动色谱分离,21... 建立了同时分离检测牛奶中的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和头孢氨苄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固相萃取-胶束电动色谱法。牛奶样品经沉淀蛋白后,采用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以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磷酸盐为缓冲液,胶束电动色谱分离,210nm波长下检测。分离电压为18kV,于9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各组分在0.5~2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43~0.9976;检出限为0.16~0.20mg/L;除了阿莫西林外,回收率均大于70%。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以用于牛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胶束电动色谱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前处理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邢浩春 陈建中 +2 位作者 葛水莲 李志亮 郭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8-274,共7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兽药残留是目前重要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检测食物基质中痕量兽药残留依赖于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和精密的分析仪器。文中阐述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兽药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并对国内外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兽药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兽药残留是目前重要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检测食物基质中痕量兽药残留依赖于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和精密的分析仪器。文中阐述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兽药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并对国内外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兽药残留的液液萃取、固相萃取(SPE)、基质辅助固相分散萃取和Qu ECHERs等前处理方法及微生物测定、免疫测定、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等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拟为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残留监控提供理论参考,综述指出SPE为最有前景的前处理方法,而质谱技术的发展和仪器的小型化为检测仪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食品 前处理技术 检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17
8
作者 黄晓蓉 于竞竞 +2 位作者 郑晶 杨方 汤敏英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4-47,共4页
将微生物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相结合,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通过“阻抗分析仪”的自动检测、分析,根据DT时间的产生,判断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结果易判断,全部检测过程可在2~3h内... 将微生物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相结合,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通过“阻抗分析仪”的自动检测、分析,根据DT时间的产生,判断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结果易判断,全部检测过程可在2~3h内完成。本方法检测牛奶中青霉素G的检测限可达3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检测方法 “电阻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受体分析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程古月 彭娟 +5 位作者 王玉莲 董小冰 彭大鹏 郝海红 黄玲利 袁宗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4-362,共9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用于动物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然而可食性动物产品中的抗生素残留会增加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影响乳制品生产,导致经济上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开发快速可靠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用于动物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然而可食性动物产品中的抗生素残留会增加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影响乳制品生产,导致经济上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开发快速可靠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对于食品安全控制非常必要。受体分析方法因其可以对一类药物进行多残留检测,具有专一性较强、灵敏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成为目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筛选方法研究的热点。本文将概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受体及其制备方法,根据标记和检测手段的不同对受体分析法进行分类,包括放射免疫受体分析法、酶标记受体分析法、胶体金标记受体分析法、酶比色法和结合生物传感器的受体分析法,并介绍每类方法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残留 筛选方法 受体 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白国涛 储晓刚 +2 位作者 潘国卿 凌云 张峰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5-489,共5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应用非常普遍。随着其在临床上应用研究和毒理学研究的深入,由其残留问题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各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及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本文对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应用非常普遍。随着其在临床上应用研究和毒理学研究的深入,由其残留问题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各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及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本文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做了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残留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类化合物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MRSA的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肖康康 覃容欣 +3 位作者 李斌 李小丽 彭伟 周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7-400,I0001-I0004,共8页
目的确定儿茶素类化合物——儿茶素(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联合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生抗菌增敏作用的最佳配伍比并对其可能的抗菌增敏作用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 目的确定儿茶素类化合物——儿茶素(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联合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生抗菌增敏作用的最佳配伍比并对其可能的抗菌增敏作用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以微量稀释法测定C、ECG、EGC和几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单独对MRSA WHO-2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棋盘法测定C、ECG和EGC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对MRSA WHO-2菌株和25株MRSA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法观察C、ECG、EGC单独、两两联合、三者联合后对柔红霉素在MRSA WHO-2菌株菌体聚集的影响。结果 C、ECG、EGC三者联用时可以增强苯唑西林抗MRSA WHO-2菌株的能力,其中C、ECG、EGC按照1:1:1的比例配伍后可以取得最佳的抗菌增敏效果,后续实验选用此药物配伍。药物总浓度为16μg/mL的C2E(C+ECG+EGC)与苯唑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联合时对于MRSA WHO-2菌株可产生抗菌增敏作用,对应的FIC指数均为0.38,同样浓度的C2E联合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吡肟、泰能后对25株MRSA临床分离株中可产生抗菌增敏作用的菌株数所占比例分别为80%、76%、88%、80%、92%,说明C2E在MRSA临床分离株中同样存在广泛的抗菌增敏作用。经过均为16μg/mL的C、ECG、EGC三者联合处理后,MRSA WHO-2菌株菌体内的柔红霉素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下测得的A值为9.26±0.16,大于单独或两两联合处理时的A值(P<0.05),提示三者联合处理后增强了柔红霉素在MRSA WHO-2菌体内的聚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法也显示出相同的结果。结论 C、ECG、EGC三者联合后可显著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MRSA的作用,其最佳配伍比为1:1:1。抗菌增敏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药物在菌体内的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儿茶素 表没食子儿茶素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抗菌增敏作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羊肉中7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残留量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强 何生虎 +3 位作者 陈娟 余永涛 雷元元 罗瑞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68,共5页
建立了牛羊肉中7种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G、青霉素V、苯唑西林、氯唑西林、萘夫西林、头孢喹肟、头孢氨苄)残留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样品经水和乙腈提取后,用正己烷去除脂肪,再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 建立了牛羊肉中7种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G、青霉素V、苯唑西林、氯唑西林、萘夫西林、头孢喹肟、头孢氨苄)残留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样品经水和乙腈提取后,用正己烷去除脂肪,再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定容后,供超高效液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色谱条件:Waters BEH C18色谱柱(50mm×2.1mm,1.7μm);流动相1mL/L甲酸水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流速为0.3 mL/min。质谱条件: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5μg/L^500μg/L的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内7种β-内酰胺类药物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样品中7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检出限(LOD)均为1ng/g,定量下限(LOQ)均为2ng/g;7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平均回收率为80%~108%,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本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生鲜牛羊肉中7种β内酰胺类药物,为检测牛羊肉中β内酰胺类药物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牛羊肉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试仪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升平 牟灵英 +2 位作者 唐红梅 代会贞 杨寒冰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4期29-31,61,共4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碳青霉烯类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证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生过...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碳青霉烯类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证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过敏试验 皮试仪 碳青霉烯类 头孢菌素 酶抑制剂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4
作者 侯盼飞 应春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3,共6页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不发酵葡萄糖的革兰阴性球杆菌,近年来临床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是医院内感染中分离的重要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由于其生存力强、耐药谱广及耐药率高的特点引起了广泛地关注。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青霉...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不发酵葡萄糖的革兰阴性球杆菌,近年来临床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是医院内感染中分离的重要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由于其生存力强、耐药谱广及耐药率高的特点引起了广泛地关注。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外膜通透性降低和主动外排增强。该文对鲍曼不动杆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机制,尤其是对外膜孔蛋白和主动外排系统机制进行了详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快速同时测定牛奶中5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秀尧 蔡欣欣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3-701,共9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快速测定牛奶中5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检测方法。牛奶样品经等量乙腈沉淀去蛋白、超滤后,以0.1%(v/v,下同)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ACQUITY BEH...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快速测定牛奶中5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检测方法。牛奶样品经等量乙腈沉淀去蛋白、超滤后,以0.1%(v/v,下同)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ACQUITY BEH C18色谱柱上实现分离,一次进样分析仅需10 min,正离子电喷雾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体工作曲线内标法定量。线性范围从方法的定量限至200μg/kg,相关系数均优于0.991 1,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1%-12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7%-19%(n=6)。方法简单、快速,每人每天可处理50多份样品,检出限能够满足我国和欧盟对兽药残留的最高限量要求,适合于牛奶样品中5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的快速筛查和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青霉噻唑酸 阿莫西林哌嗪-2′ 5′-二酮 氨苄西林哌嗪-2′ 5′-二酮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质谱裂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泽琴 霍佳丽 +1 位作者 王建华 吴志军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1,共7页
采用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ESI-Q-TOF-MS/MS)对3种头孢类和2种青霉素类药物的[M+Na]+裂解规律进行研究。头孢类药物[M+Na]+裂解可产生许多互补的碎片离子,1,3-H重排和retro-Diels-Alder(RDA)是其重要的裂解方式;青霉素类药物[... 采用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ESI-Q-TOF-MS/MS)对3种头孢类和2种青霉素类药物的[M+Na]+裂解规律进行研究。头孢类药物[M+Na]+裂解可产生许多互补的碎片离子,1,3-H重排和retro-Diels-Alder(RDA)是其重要的裂解方式;青霉素类药物[M+Na]+裂解除了一些常规的中性分子丢失外,在氘代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比以往更合理的H2S丢失途径,即1,5-H重排。本实验丰富了β-内酰胺类药物的质谱裂解途径,对应用质谱技术快速鉴定复杂体系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ESI—Q T()F-MS MS) 裂解规律 氢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异构体杂质研究和质控进展 被引量:30
17
作者 蒋煜 张哲峰 王虹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61-566,共6页
杂质研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重要研究内容,与药物的安全性直接相关。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般由微生物发酵、纯化、精制以及化学修饰等过程制得。与一般化学合成药物相比生产过程更加复杂,其纯度一般也较化学药品低,而且该类抗生素对... 杂质研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重要研究内容,与药物的安全性直接相关。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般由微生物发酵、纯化、精制以及化学修饰等过程制得。与一般化学合成药物相比生产过程更加复杂,其纯度一般也较化学药品低,而且该类抗生素对热、光和湿的稳定性一般不是很好,因此更应该对其杂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构造异构体以及立体异构体等杂质的产生途径,国内外对该类抗生素的质控情况等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异构体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毒力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耿健 李绍雪 +2 位作者 周维 张德显 刘明春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6-109,共4页
抗生素的出现阻碍了致病菌的传播,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困难。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问题已经引起广泛重视。致病菌能够在动物机体内定植、入侵并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引... 抗生素的出现阻碍了致病菌的传播,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困难。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问题已经引起广泛重视。致病菌能够在动物机体内定植、入侵并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引起动物的发病,往往与其含有的毒力因子有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细菌毒力的变化与其耐药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论文主要针对细菌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和毒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毒力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管扩散法与国标TTC法检测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延华 王伟军 +2 位作者 张兰威 陈丽安 马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2-254,共3页
以PCA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Bsc953为指示菌,溴甲酚紫为颜色指示剂,对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不同浓度乳样进行检测,确定了试管扩散法检测指标,并与国标TTC法进行比较,指出试管扩散法经济省时、简便易行,在检测限、检测时间、检测操... 以PCA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Bsc953为指示菌,溴甲酚紫为颜色指示剂,对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不同浓度乳样进行检测,确定了试管扩散法检测指标,并与国标TTC法进行比较,指出试管扩散法经济省时、简便易行,在检测限、检测时间、检测操作方便程度上较国标TTC法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可作为国标TTC法的补充,应用于国内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检测方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生物膜干涉技术快速检测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小军 付辉 +3 位作者 薛峰 马涛 曾祥翔 朱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3期9749-9750,9810,共3页
[目的]采用生物膜干涉技术建立快速检测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方法。[方法]首先通过疏水作用力在APS光线生物传感器探头末端固定氨苄青霉素-BSA偶联物,结合40 nm纳米金标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受体,建立了检测牛乳中β-内酰胺... [目的]采用生物膜干涉技术建立快速检测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方法。[方法]首先通过疏水作用力在APS光线生物传感器探头末端固定氨苄青霉素-BSA偶联物,结合40 nm纳米金标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受体,建立了检测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方法。[结果]生物膜干涉技术检测牛乳中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灵敏度比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灵敏度高1倍。该技术还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浓度为1 000 ng/ml的黄曲霉毒素M1、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泰乐菌素、氯霉素、三聚氰胺无交叉反应。[结论]研究表明,金标记BLI检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定量范围较小,并不适用于实际生产中的定量检测,但却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定性检测方法,可用于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干涉技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纳米金-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受体偶联物 牛乳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