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老年糖尿病痴呆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信号通路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胡颖 祝滨 +4 位作者 陈蕾 徐明然 王璐 卫清琪 王俊 《安徽医学》 2019年第10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老年糖尿病痴呆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神经内科就诊且符合标准的患者120例,将患者分为4组,其中A组为老年痴呆且合并糖尿病患者,...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老年糖尿病痴呆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神经内科就诊且符合标准的患者120例,将患者分为4组,其中A组为老年痴呆且合并糖尿病患者,B组为老年痴呆未合并糖尿病患者,C组为老年糖尿病未合并痴呆患者,D组为老年健康体检人群,每组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组研究对象血清IGF-1和β淀粉样多肽(Aβ)水平,免疫组化染色微管结合蛋白(Tau蛋白)磷酸化阳性率,Western blot法检测朊蛋白(PrP)、叉头状转录因子O(FOXO)亚家族蛋白和p-PI3K、p-Akt水平。结果A组患者IGF-1和Aβ水平、Tau蛋白阳性率、PrP、FOXO蛋白和p-PI3K、p-Akt水平均高于B组,B组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1在老年糖尿病合并痴呆患者中呈高表达,可能与p-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PrP、FOXO蛋白异常表达有关,最终影响了Aβ和Tau蛋白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1 糖尿病 痴呆 β淀粉 微管结合蛋白 叉头状转录因子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经线粒体通路抗Aβ_(25-35)致原代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佳莹 沈圆圆 +5 位作者 朱闻杰 程梅园 王志强 刘琰 朱丹雁 楼宜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3-401,共9页
目的:通过人参皂苷Rg1与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预培养,评价抗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Aβ)所致神经元损伤,并探讨Rg1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原代神经元培养7 d成熟后,分别以1、10、20μmol/L Rg1预处理24 h,加入A... 目的:通过人参皂苷Rg1与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预培养,评价抗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Aβ)所致神经元损伤,并探讨Rg1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原代神经元培养7 d成熟后,分别以1、10、20μmol/L Rg1预处理24 h,加入Aβ毒性片段Aβ25-3510μmol/L模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组织局部微环境。孵育72 h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评价Rg1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量效关系。采用JC-1染色,考察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并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Aβ25-35作用72 h严重损伤原代皮层神经元,引起神经元碎裂和死亡。Rg1预处理能对抗Aβ25-35的细胞损伤作用,显著提高神经元存活率,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其中Rg1(20μmol/L)活性最强。Aβ25-35处理24 h能降低神经元的线粒体ΔΨm,下调Bcl-2/Bax的比值,引起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入胞浆,活化caspase 3和caspase 9,从而引起神经元凋亡。而Rg1预培养能保护原代神经元,减轻或避免上述损伤作用,且其抗凋亡效应可被雌激素受体(ER)拮抗剂ICI182,780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拮抗剂RU486部分拮抗。结论:Rg1在1μmol/L至20μmol/L浓度具有抗Aβ25-35损伤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作用,该活性与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病理学 神经元/药物作用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人参皂苷/药理学 人参皂苷RG1 原代皮层神经元 神经保护 β淀粉样肽 细胞凋亡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基因Aβ-HBcAg的原核表达及表达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胡海涛 冯改丰 +2 位作者 董炜疆 王全颖 杨广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 研究 β 淀粉样肽 (β amyloidpeptide,Aβ)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HBcAg)融合基因Aβ HBcAg的原核表达 ,检测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将重组质粒pBV2 2 0 /Aβ HBcAg转化大肠杆菌DH5α,温控表达 ,超声破碎细菌 ,通... 目的 研究 β 淀粉样肽 (β amyloidpeptide,Aβ)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HBcAg)融合基因Aβ HBcAg的原核表达 ,检测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将重组质粒pBV2 2 0 /Aβ HBcAg转化大肠杆菌DH5α,温控表达 ,超声破碎细菌 ,通过SDS 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和ELISA等方法 ,观察Aβ HBcAg的表达及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 ;用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 ,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抗 Aβ抗体和抗 HBc抗体滴度。结果 融合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沉淀中 ,表达量为菌体沉淀的 5 % ,融合蛋白既有Aβ的免疫反应性 ,又有HBcAg的免疫反应性。Balb/c小鼠经过 3次免疫后 ,血清中的抗体滴度很低 ,继续强化免疫 2次后 ,血清中抗 Aβ抗体滴度、抗 HBc抗体滴度分别上升为 1∶80 0和1∶32 0 0。结论 融合基因Aβ HBcAg可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 ,表达蛋白有一定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 ,但表达量较低 ,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较弱。提示融合基因Aβ HBcAg的表达量和融合蛋白免疫原性的提高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肽 HBcAg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对大鼠海马CA_3区长时程增强维持阶段的影响及和铝的相互关系
4
作者 赵勇 肖鸿美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13期354-356,共3页
目的:研究A-beta(1~40)(Aβ)对大鼠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LTP)维持阶段的影响并探讨其和AlCl3之间关系。方法:实验用SD大鼠59只、乌拉坦麻醉下进行,单个脉冲刺激穿通纤维(PP),记录海马CA3区诱发的群体峰电位(PS)。待PS稳定后,给予高频刺... 目的:研究A-beta(1~40)(Aβ)对大鼠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LTP)维持阶段的影响并探讨其和AlCl3之间关系。方法:实验用SD大鼠59只、乌拉坦麻醉下进行,单个脉冲刺激穿通纤维(PP),记录海马CA3区诱发的群体峰电位(PS)。待PS稳定后,给予高频刺激(HFS)引起PS波幅明显增大,诱发的LTP幅度稳定50分钟后,向海马CA3区微量注射药物,观察Aβ对CA3区LTP维持阶段的影响,以及Aβ和AlCl3共同对CA3区LTP维持阶段的影响。结果:随着Aβ浓度增加,其对海马CA3区LTP维持阶段的PS幅值抑制增强。Aβ和AlCl3共同作用时,AlCl3能加强Aβ对海马CA3区LTP维持阶段的PS幅值的抑制作用。结论:Al和Aβ可能共同参与并相互促进Alzheimer's disease(AD)的认知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肽 早老性痴呆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乙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组织β分泌酶途径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豫君 敖俊文 +1 位作者 郭莉莉 于燕妮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6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灯盏乙素(Scu)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组织中β淀粉样肽(Aβ)生成途径中β分泌酶途径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取类AD动物模型APPswe/PS1d E9双转基因小鼠40只,分为Scu低、中、高剂量组和模型组各10只,另取C57BL/6J小鼠10只作为... 目的观察灯盏乙素(Scu)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组织中β淀粉样肽(Aβ)生成途径中β分泌酶途径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取类AD动物模型APPswe/PS1d E9双转基因小鼠40只,分为Scu低、中、高剂量组和模型组各10只,另取C57BL/6J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Scu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Scu 1.5、2.5、4.0 mg/(100 g·d)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90 d。治疗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第1~4天进行定向航行试验,记录逃避潜伏期,第5天进行空间探索实验,记录第1次穿越原站台时间及1min内穿过原站台位置的次数。小鼠断颈处死,采集脑组织标本,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BACE2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APP、BACE1、BACE2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定向航行中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第1次穿越平台时间明显延长,平台穿越次数减少(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Scu组逃避潜伏期时间缩短,第1次穿越平台时间缩短,平台穿越次数增多(P均<0.01)。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中APP和BACE1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BACE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Scu高剂量组脑组织中APP和BACE1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BACE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均<0.05)。各组脑组织中BACE2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Scu能够调节AD小鼠Aβ生成途径中主要因子APP、BACE1蛋白和mRNA以及BACE2蛋白表达,通过干预APP代谢的β分泌酶途径来抑制Aβ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灯盏乙素 β淀粉样肽 淀粉前体蛋白 β淀粉前体蛋白裂解酶 双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Arg3.1在糖尿病性脑病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
6
作者 朱奕潼 苗雅 +1 位作者 何婷 钟远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11期852-856,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与海马Arc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的相关性,探讨突触可塑性在糖尿病性脑病(D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只SPF级雄性8周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与海马Arc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的相关性,探讨突触可塑性在糖尿病性脑病(D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只SPF级雄性8周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不同阶段动物的体质量、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SI),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实验末行水迷宫测试评估两组大鼠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Aβ和Arc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大鼠在目标象限的探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原平台穿越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1)。糖尿病组Aβ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1),Arc/Arg3.1表达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受损可能与Arc表达降低导致突触可塑性失衡加剧Aβ的沉积和神经元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蛋白 糖尿病 认知障碍 β淀粉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