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林尼亚反应合成全氘代-α-苯乙醇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林 谢如刚 +1 位作者 刘维铭 高文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14-616,共3页
以重水 (D2 O)及电石 (CaC2 )为原料 ,先制得氘代乙醛 (CD3CDO) ;氘代苯则与溴和金属镁反应生成氘代苯基溴化镁 (C6D5MgBr)。CD3CDO再与C6D5MgBr进行格林尼亚反应 ,并用酸性重水溶液水解 ,最终制得氘代率xD≈ 99%的全氘代 α 苯乙醇 (C... 以重水 (D2 O)及电石 (CaC2 )为原料 ,先制得氘代乙醛 (CD3CDO) ;氘代苯则与溴和金属镁反应生成氘代苯基溴化镁 (C6D5MgBr)。CD3CDO再与C6D5MgBr进行格林尼亚反应 ,并用酸性重水溶液水解 ,最终制得氘代率xD≈ 99%的全氘代 α 苯乙醇 (C6D5—CDODCD3) ,产率 71.2 % (以氘代溴苯计 )。作者介绍了以D2 O、CaC2 及C6D6为原料制备C6D5—CDODCD3 的合成工艺及采用内标相对摩尔校正因子氢核磁共振波谱 (1HN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尼亚反应 氚代-α-苯乙醇 氚代率 表征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拆分α-苯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成峰 邓威力 +2 位作者 王晓阳 王云飞 李有桂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78-1682,共5页
手性α-苯乙醇是合成多种手性药物的重要中间体,文章设计了一种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选择性优的拆分手性α-苯乙醇的方法。该方法将外消旋的α-苯乙醇与邻苯二甲酸酐作用生成邻苯二甲酸单酯,然后以手性α-苯乙胺为手性拆分剂,三乙胺... 手性α-苯乙醇是合成多种手性药物的重要中间体,文章设计了一种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选择性优的拆分手性α-苯乙醇的方法。该方法将外消旋的α-苯乙醇与邻苯二甲酸酐作用生成邻苯二甲酸单酯,然后以手性α-苯乙胺为手性拆分剂,三乙胺为拆分助剂,在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溶剂中进行二次重结晶,从而获得产率为80.5%、对映体过量(enantiomeric excess,ee)值高达99.1%的手性α-苯乙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拆分 手性 α-苯乙醇 α-苯乙 三乙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法拆分α-苯乙醇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冬桂 马丽 +1 位作者 刘雄民 蔡福宁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39-242,共4页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高效选择性氧化(S)-(-)-1-苯乙醇的菌株JX13,初步鉴定为草酸杆菌(Oxalobacteraceae sp.)。将其用于不对称氧化拆分消旋α-苯乙醇的反应。研究表明,菌株Oxalobacteraceae sp.JX13适合的催化拆分条件为:碳源、氮源分...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高效选择性氧化(S)-(-)-1-苯乙醇的菌株JX13,初步鉴定为草酸杆菌(Oxalobacteraceae sp.)。将其用于不对称氧化拆分消旋α-苯乙醇的反应。研究表明,菌株Oxalobacteraceae sp.JX13适合的催化拆分条件为:碳源、氮源分别为糊精和蛋白胨,发酵72 h,α-苯乙醇质量浓度为4 g/L,反应体系初始pH=6,30℃反应72 h。在此条件下,(S)-(-)-1-苯乙醇的转化率为98.63%,(R)-(+)-1-苯乙醇对映体过量值ee=98.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 α-苯乙醇 手性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精馏分离苯乙酮与α-苯乙醇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章锋 王成习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78,共5页
苯乙酮与α-苯乙醇属近沸点物系,用普通精馏方法很难将二者进行有效地分离。在对已报道的分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萃取精馏方法来分离苯乙酮和α-苯乙醇。文中首先通过定性判断和基团贡献法定量地估算选择了该二元物系... 苯乙酮与α-苯乙醇属近沸点物系,用普通精馏方法很难将二者进行有效地分离。在对已报道的分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萃取精馏方法来分离苯乙酮和α-苯乙醇。文中首先通过定性判断和基团贡献法定量地估算选择了该二元物系合适的萃取剂为丙三醇。然后采用Aspen Plus化工模拟软件中的RadFrac模块进行了萃取精馏塔的模拟,分别考察了溶剂与原料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处理量为1 000 kg/h的待分离物系,操作压力为5 kPa,在塔板数为30的条件下萃取精馏塔在原料进料位置为第19块塔板,溶剂进料位置为第6块塔板,回流比为3∶1(质量比),溶剂流率为800 kg/h的优化条件下,可以使塔顶苯乙酮质量分数达到99.8%,且塔釜几乎不含苯乙酮。模拟结果对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工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 α-苯乙醇 萃取精馏 模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固定化猪胰脂肪酶催化消旋α-苯乙醇转酯化拆分反应 被引量:4
5
作者 康丽峰 相欣然 +1 位作者 薛誉 胡燚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2-268,共7页
以功能性离子液体作为桥联剂,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壳聚糖(CS)和介孔SiO2(SBA-15)制备一种新型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以合成的复合材料为载体,用于猪胰脂肪酶(PPL)的固定化,并在有机相中对其催化α-苯乙醇转酯化拆分反应进行研究。结... 以功能性离子液体作为桥联剂,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壳聚糖(CS)和介孔SiO2(SBA-15)制备一种新型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以合成的复合材料为载体,用于猪胰脂肪酶(PPL)的固定化,并在有机相中对其催化α-苯乙醇转酯化拆分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固定化PPL在最优工艺条件(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3 h、醋酸乙烯酯和苯乙醇的摩尔比8∶1、底物浓度3 mol/L、转速200 r/min)下,对消旋α-苯乙醇与乙酸乙烯酯的转酯化拆分活性和立体选择性有了大幅度提升。在转化率为55.3%时,底物S-对映体过剩值可达99.3%,对映体选择性可达77.2%,相比游离酶提高了13.04倍。研究证明基于功能性离子液体连接的壳聚糖-介孔硅纳米材料是提高酶选择性和催化效率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固定化 纳米复合材料 (R S)-α-苯乙醇 SBA-15 手性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氧化硅微囊反应器中不对称氢转移合成手性α-苯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一颖 闫宇强 曹发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2-1089,共8页
无机介孔氧化硅材料具有规整的孔道结构、连续可调的孔径、良好的稳定性等优点,可作为催化反应的微囊反应器。今以无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为微囊反应器,利用"ship-in-a-bottle"策略,将均相催化剂封装在介孔SiO2微球中,采用SEM、... 无机介孔氧化硅材料具有规整的孔道结构、连续可调的孔径、良好的稳定性等优点,可作为催化反应的微囊反应器。今以无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为微囊反应器,利用"ship-in-a-bottle"策略,将均相催化剂封装在介孔SiO2微球中,采用SEM、BET、TEM、FT-IR等手段进行表征,并应用在苯乙酮的不对称氢转移反应中。在60℃下反应6h,苯乙酮转化率和苯乙醇的对映体选择性最高分别达到52.4%和95.5%,且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剂仍保持较高活性。以甲酸钠为氢源,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加入量对底物转化率和产物对映体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均相铑催化剂封装在二氧化硅微囊反应器中,在获得高转化率和对映体选择性的同时,可以提高催化剂的重复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微囊反应器 瓶中存船 不对称氢转移 手性α-苯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面包酵母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手性苯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忠华 曾嵘 +5 位作者 吴高明 杨改 常煦 徐翩 张海辉 姚曼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0-454,共5页
以面包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S-α-苯乙醇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促进面包酵母细胞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情况。首先研究了适合于活性细胞催化的两相溶剂体系,实验表明合适的有机溶剂为logP>3的溶剂,这与有机... 以面包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S-α-苯乙醇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促进面包酵母细胞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情况。首先研究了适合于活性细胞催化的两相溶剂体系,实验表明合适的有机溶剂为logP>3的溶剂,这与有机相中的酶催化对溶剂的要求相一致。在所选用的溶剂中,正辛烷获得的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两相之间的比率、辅助溶剂、底物浓度以及水相体系的pH等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两相之间的比率和辅助溶剂对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合理改变这些因素可以改善底物在两相之间的分配进而促进反应的进行。反应对底物浓度的敏感性较单相水相体系反应要小得多,而pH对反应的影响与水相中反应相同。在有机溶剂与水相体积比为1:4、添加1%乙醇以及底物浓度为30mmol·L-1时,产物得率可达到45%左右,这较在水相中反应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不对称还原 手性醇 S-α-苯乙醇 -有机溶剂两相体系 面包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4-氯苯乙酮合成相应手性醇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忠华 曾嵘 +2 位作者 颜晓潮 姚善泾 王光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6,共4页
以4-氯苯乙酮(Cl—ACP)为苯环上含卤素的芳香酮的模型底物,研究了活性酵母细胞在水相体系中催化该类芳香酮不对称还原合成相应手性醇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可催化C1-ACP的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为5-型的4-氯-α-苯乙醇(Cl-... 以4-氯苯乙酮(Cl—ACP)为苯环上含卤素的芳香酮的模型底物,研究了活性酵母细胞在水相体系中催化该类芳香酮不对称还原合成相应手性醇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可催化C1-ACP的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为5-型的4-氯-α-苯乙醇(Cl-PEA),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很高,5-Cl—PEA的e.e.值可达到99%左右。较合适的反应条件为:反应60h,底物浓度低于20mmol/L,体系的pH为6~8,温度为30℃左右,酵母细胞用量为20gL左右,以质量浓度为20g/L的葡萄糖为辅助底物。产物得率可达到33%。同时发现酵母细胞可以选择性地氧化外消旋Cl—PEA中的S-型醇为Cl-A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不对称还原 手性醇 S-4--α-苯乙醇 4-苯乙 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基催化剂对苯乙酮选择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贺友 迟姚玲 +3 位作者 董浩 林世静 李嘉璐 张谦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38,144,共5页
以六水合硝酸镍和九水合硝酸铝为前驱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以氧化铝为载体、Ni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粉末;经过催化剂挤条、干燥、焙烧得到相应的固体催化剂。同时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该催化剂性能进行了评价。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反应... 以六水合硝酸镍和九水合硝酸铝为前驱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以氧化铝为载体、Ni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粉末;经过催化剂挤条、干燥、焙烧得到相应的固体催化剂。同时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该催化剂性能进行了评价。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反应液体空速、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对苯乙酮选择加氢的影响,并利用XRD、BET、H_(2)-TPR、压汞仪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焙烧温度为400℃、反应温度为70℃、反应液体空速为2.5 h^(-1)、反应压力为5 MPa时,苯乙酮转化率和α-苯乙醇的选择性均高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 α-苯乙醇 NI基催化剂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树脂吸附促进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芳香酮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忠华 姚善泾 王光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388-2392,共5页
以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S-α-苯乙醇为模型反应,研究了酵母细胞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情况.首先考察了底物和产物对细胞的毒性情况及对反应的不利影响;再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引入树脂吸附控制底物和产物浓度以避免较高浓度底物... 以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S-α-苯乙醇为模型反应,研究了酵母细胞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情况.首先考察了底物和产物对细胞的毒性情况及对反应的不利影响;再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引入树脂吸附控制底物和产物浓度以避免较高浓度底物和产物对细胞的毒性,进而提高反应时-空产率.实验发现苯乙酮和α-苯乙醇对酵母细胞活性具有显著的毒害,抑制反应的活性;引入树脂吸附可显著促进反应的进行,使用杭州争光树脂厂的ZG3#树脂可获得最好的效果;当使用适量的树脂时底物初始浓度即使提高到70mmoL·L-1还可以获得较好的产物收率,这比未引入树脂吸附时的底物浓度提高了近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还原 手性醇 S-α-苯乙醇 树脂吸附 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苏合香酯的合成
11
作者 孙凌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3期222-226,共5页
本文由α-苯乙醇与丙酸用共沸酯化的方法合成了丙酸苏合香酯.测定了它的理化常数和性能,用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证了它的结构,并探讨了影响反应产率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 丙酸苏合香酯 合成香料 α-苯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