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Impulse Flashover Characteristics of Tower Head Air Gaps of±1 000 kV DC Transmission Lines and 被引量:1
1
作者 DING Yujian LIAO Weiming SUN Zhaoying SU Zhiyi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I0010-I0010,共1页
关键词 英文摘要 内容介绍 编辑工作 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盆式绝缘子改善机械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允 崔博源 +3 位作者 王宁华 刘焱 吴昱怡 程鹏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56,62,共6页
1 100 kV盆式绝缘子是特高压GIS的关键部件,但制造难度较大,目前国内试制的盆式绝缘子机械强度略差,水压破坏值较低,成为制约其工程应用的瓶颈问题。在确保电、热性能的前提下,就如何改善盆式绝缘子的机械强度开展了研究。首先,尝试了... 1 100 kV盆式绝缘子是特高压GIS的关键部件,但制造难度较大,目前国内试制的盆式绝缘子机械强度略差,水压破坏值较低,成为制约其工程应用的瓶颈问题。在确保电、热性能的前提下,就如何改善盆式绝缘子的机械强度开展了研究。首先,尝试了环氧界面剂和导电橡胶两种嵌件处理工艺,通过改善中心嵌件与环氧树脂界面的接触效果改良了盆式绝缘子的机械强度;其次,设计了两种新的嵌件结构,得到了强度高、一致性好、接近国际领先水平的水压破坏结果。改进后的盆式绝缘子满足了技术规范要求,经严格考核后已应用于皖电东送工程,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了制造1 100 kV盆式绝缘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0 kv 盆式绝缘子 机械强度 水压破坏 中心嵌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F神经网络与NSGA-II混合算法用于±1 100kV穿墙套管3维电场模拟及内屏蔽结构优化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施令 彭宗仁 +3 位作者 杜进桥 李乃一 胡伟 邓志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47-1857,共11页
±1 100 kV特高压穿墙套管是直流输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但目前对其3维静电场模拟和内屏蔽层结构智能优化鲜有报道。鉴于此,以特高压穿墙套管及其内屏蔽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3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电场模拟。提出了应用径向基函数(RBF)... ±1 100 kV特高压穿墙套管是直流输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但目前对其3维静电场模拟和内屏蔽层结构智能优化鲜有报道。鉴于此,以特高压穿墙套管及其内屏蔽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3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电场模拟。提出了应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与NSGA-II混合算法对套管内屏蔽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并运用经典显示函数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穿墙套管内屏蔽结构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结合RBF神经网络与NSGA-II混合算法对内屏蔽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套管内屏蔽各关键位置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均满足控制要求。研究表明:与自由网格划分相比,体旋转扫掠网格划分可使有限元模型生成的节点数量降低58.2%;墙体和均压环对套管复合外套有较好的屏蔽作用,且高场强区主要集中在内屏蔽表面,优化后最高场强降低14.5%。3维电场模拟结果可为穿墙套管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且所提算法能较好地解决大场域、多介质复杂模型结构优化耗时较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0 kv 特高压 穿墙套管 有限元法 RBF 神经网络 NSGA-II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直流换流站避雷器布置、参数和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 被引量:26
4
作者 周沛洪 何慧雯 +1 位作者 戴敏 万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71-2884,共14页
为了合理确定±1 100 kV直流换流站避雷器布置、参数和换流站设备的绝缘水平,在分析和比较±800 kV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避雷器布置和参数的基础上,推导了6脉动换流器绝对最大理想空载直流电压与换流变的短路阻抗成正比关系的公式... 为了合理确定±1 100 kV直流换流站避雷器布置、参数和换流站设备的绝缘水平,在分析和比较±800 kV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避雷器布置和参数的基础上,推导了6脉动换流器绝对最大理想空载直流电压与换流变的短路阻抗成正比关系的公式,提出了换流变的短路阻抗大小基本确定了整流站直流侧阀厅内设备的绝缘水平,因此需尽可能减小该阻抗值。给出了阀厅内直流避雷器伏安特性、荷电率、持续运行电压峰值(CCOV)、包括换相过冲的持续运行电压最高峰值(PCOV)、直流参考电压和直流偏置电压的选择方法和影响因素。在换流变短路阻抗不大于24%和采用A2避雷器直接保护高端Y/Y换流变阀侧方案的条件下,高端Y/Y换流变阀侧的额定操作冲击耐受电压(SIWV)可选为2 030 kV,低于采用M2+V3避雷器串联保护方案的2 191 kV。针对整流站和逆变站交流侧分别接入750 kV和1 000 kV交流特高压方案,提出了降低交流避雷器额定电压的建议。提出的绝缘水平为换流变、换流阀、极母线和中性母线等±1 100 kV直流设备的样机制造和交流设备选型以及交、直流场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0 kv直流输电 整流站 避雷器布置 避雷器特性参数 换流变短路阻抗 绝缘配合 绝缘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阀研发产品运行试验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治龙 许钒 +2 位作者 刘朴 张长春 黄熹东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31,共7页
随着向家坝—上海、云南—广东等多项±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顺利建成,中国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和工程运行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满足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建设更大输送容量的直流工程将成... 随着向家坝—上海、云南—广东等多项±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顺利建成,中国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和工程运行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满足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建设更大输送容量的直流工程将成为下一步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系统电压等级的提高又对换流阀产品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用于±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换流阀产品,其单级晶闸管元件运行试验最高触发电压和恢复电压分别达到5.5 kV和3.3 kV,试验电流和短路故障电流分别为5 332 A和50 kA。为保证系统运行安全,换流阀产品在投运之前,必须通过型式试验对其性能进行验证。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利用换流阀运行试验合成回路,模拟±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用换流阀在实际运行中的各种工况,完成了试品阀的运行型式试验,并对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为±1 100 kV特高压换流阀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工程运行和试验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0 kv 特高压直流 换流阀 运行试验 50 K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避雷器在内过电压下的保护特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秀娟 张翠霞 +3 位作者 张搏宇 苏宁 吴娅妮 杨鹏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2-366,共5页
直流输电系统的内过电压主要通过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etal oxide arrester,MOA)加以限制,避雷器在内过电压下的保护特性对确定设备的操作冲击绝缘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 100 k V主回路接线、避雷器配置、交直流系统参数等,建立... 直流输电系统的内过电压主要通过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etal oxide arrester,MOA)加以限制,避雷器在内过电压下的保护特性对确定设备的操作冲击绝缘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 100 k V主回路接线、避雷器配置、交直流系统参数等,建立了±1 100 k V系统内过电压计算模型。对避雷器电压和电流波形进行仿真,对避雷器电流的波头时间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为:内过电压下通过避雷器电流的波头时间均不小于100μs,大于标准操作冲击电流的波头时间30μs,需要对较缓电流波头下避雷器的保护特性进行研究。为加以对比,对波形为316/814μs、30/60μs、8/20μs和1/4μs电流下的避雷器伏秒特性和伏安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样电流下,1/4μs的伏安特性曲线高于8/20μs、30/60μs和316/814μs的曲线,而后三者的伏安特性曲线则区别不大;8/20μs、30/60μs和316/814μs的伏安特性相比,在0.1~1 k A电流范围内,30/60μs的伏安特性曲线比8/20μs和316/814μs的伏安特性曲线稍高。由于避雷器操作冲击电流的波头时间均不小于100μs,内过电压下避雷器取30/60μs电流波形下的伏安曲线是合适的,且是稍微偏严的。最后试验测试了避雷器电阻片在30/60μs操作冲击电流下的伏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0 kv直流输电 换流站 避雷器 伏安特性 伏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直流亚欧联网工程对受端德国电网安全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志强 张彦涛 +4 位作者 秦晓辉 姚良忠 李亚楼 唐晓骏 袁荣湘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94-2099,共6页
鉴于欧盟自身节能减排的目标,以及日本福岛核电站大地震后发生泄漏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德国采取了放弃发展核电并将已有核电逐步退役的做法。同时,我国新疆地区及周边亚洲各国蕴含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而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大量... 鉴于欧盟自身节能减排的目标,以及日本福岛核电站大地震后发生泄漏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德国采取了放弃发展核电并将已有核电逐步退役的做法。同时,我国新疆地区及周边亚洲各国蕴含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而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大量的成功经验也为长距离输电提供了技术保障。根据欧洲互联电网(ENTSO-E)发布的公开资料,基于PSD-BPA计算平台构建了德国电网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系统和主要互联国家等值系统的详细机电暂态仿真模型,对2020年11 GW特高压直流接入德国电网运行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计算和分析。通过负荷中心近区发生单重和多重故障时的暂态稳定计算,分析了逆变站单极、双极闭锁、以及近区交流故障对德国电网安全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系统互联、外受电比例和受端系统强度变化情况下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计算结果为论证亚欧洲际输电的技术可行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 亚欧联网 安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 kV特高压换流站支柱绝缘子屏蔽球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东 乐波 +3 位作者 郭贤珊 付颖 金硕 田雨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89-3197,共9页
屏蔽金具是特高压换流站设备重要组成部分,其表面电场控制对换流站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1 100 kV特高压换流站支柱绝缘子屏蔽金具的表面电场控制,以支柱绝缘子屏蔽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3D有限元模型,采用静... 屏蔽金具是特高压换流站设备重要组成部分,其表面电场控制对换流站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1 100 kV特高压换流站支柱绝缘子屏蔽金具的表面电场控制,以支柱绝缘子屏蔽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3D有限元模型,采用静电场代替瞬态场计算获得屏蔽金具在操作冲击过电压下的表面电场分布,并讨论了屏蔽球形状、开孔倒角尺寸、开孔深度、倾斜角度等因素对冲击电压下金具表面电场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鼓形"金具设计方案,在冲击电压下可将表面最大场强控制在21 kV/cm以下,安全裕度较大;屏蔽球采用100 mm以上开孔倒角半径可有效降低底部电场强度。此外,适当降低开孔深度、减小倾斜角度也有益于控制屏蔽球底部场强。该研究成果为±1 100 kV换流站支柱绝缘子屏蔽金具的设计与安装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0 kv特高压换流站 屏蔽金具 支柱绝缘子 电场分布 电位分布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周浩 邓旭 +3 位作者 王东举 沈扬 陈锡磊 孙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15-3021,共7页
换流站的绝缘配合设计是±1 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施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换流站设备设计、选型、制造和试验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合理确定±1 100kV换流站设备的绝缘水平,降低工程的技术难度并提高经济性,基于准东-成... 换流站的绝缘配合设计是±1 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施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换流站设备设计、选型、制造和试验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合理确定±1 100kV换流站设备的绝缘水平,降低工程的技术难度并提高经济性,基于准东-成都±1 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对±1 100kV特高压换流站的避雷器布置方案和避雷器选型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1 100kV特高压换流站,推荐以±800kV换流站避雷器布置方案为基础,在高端换流变压器阀侧增加A2避雷器,可以将高端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绝缘水平从2 250kV降低至2 100kV,高压直流1 100kV穿墙套管的绝缘水平从2 250kV降低至2 150kV;采用特高压交流1 000kV高性能4柱并联避雷器电阻片,可进一步将高端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绝缘水平降至2 000kV,高压直流1 100kV穿墙套管的绝缘水平降低至2 000k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0 kv 特高压直流输电 换流站 绝缘配合 避雷器布置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直流输电工程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的设计 被引量:56
10
作者 张学成 檀金华 +2 位作者 牛万宇 潘良胜 李灿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3-399,共7页
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作为换流变压器的关键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依靠进口,对其进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GB/T 22674—2008《直流系统用套管》及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5月份颁布的《±1 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备研制技术规范-... 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作为换流变压器的关键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依靠进口,对其进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GB/T 22674—2008《直流系统用套管》及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5月份颁布的《±1 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备研制技术规范-换流变压器册》技术规范,对准东-重庆±1 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结构型式、外绝缘、性能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结构比较复杂,采用充SF6式型式比较好;绝缘水平比换流变压器绕组绝缘水平要提高不等系数,其中雷电冲击耐受和操作冲击耐受提高1.05倍,直流耐受、极性反转和工频耐受试验水平提高1.15倍。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准东换流站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的技术参数,对±1 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的研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 换流变压器 阀侧套管 套管结构 外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变压器套管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金松安 李龙 +2 位作者 魏劲容 李西育 党镇平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0-104,共5页
通过对某型1 100 kV变压器套管(A型)的抗震计算,发现瓷件圆弧处的应力比瓷根部直线部分的应力大的现象。在另一种结构的1 100 kV变压器套管(B型)的抗震试验中,证实了计算中遇见的瓷件圆弧处的应力比直线部分应力大的现象,因此仅以瓷根... 通过对某型1 100 kV变压器套管(A型)的抗震计算,发现瓷件圆弧处的应力比瓷根部直线部分的应力大的现象。在另一种结构的1 100 kV变压器套管(B型)的抗震试验中,证实了计算中遇见的瓷件圆弧处的应力比直线部分应力大的现象,因此仅以瓷根处直线部分的应力作为抗震试验通过与否的标准并不准确,如何判断抗震试验是否通过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0 kv特高压 变压器套管 抗震 瓷件圆弧处 危险横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法在1000kV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2
作者 彭谦 李军 +2 位作者 卞鹏 康东升 单志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5-159,共5页
分析现有3种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改进了电气几何模型法。求解雷电流垂直地面入射时击距曲线间的交点坐标;根据雷电流入射角的变化,将交点映射到不同的几何空间;根据实际击距曲线修正交点坐标并求解雷电绕击跳闸率。计算... 分析现有3种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改进了电气几何模型法。求解雷电流垂直地面入射时击距曲线间的交点坐标;根据雷电流入射角的变化,将交点映射到不同的几何空间;根据实际击距曲线修正交点坐标并求解雷电绕击跳闸率。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法较传统方法计算更为准确。最后,应用该方法分析了地线保护角和杆塔呼高、中相横担长度、层间距对1000 kV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几何模型 1000 kv输电线路 雷电绕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gineering Calculation Method of Electromagnetic Effect on Oil/Gas Pipelines from 1 000 kV AC Transmission Line Having Single-phase Ground Fault
13
作者 ZHANG Wenliang JIANG Jun +1 位作者 GUO Jian LU Jiayu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45-2149,共5页
关键词 交流输电线路 油气管道 故障分析 安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首条1000kV单回路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李勇伟 袁骏 +2 位作者 赵全江 曹玉杰 陈海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是目前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最先进的交流输电方式。在我国1000kV线路的设计没有直接可供采用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标准。为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合理确定技术原则和建设标准,需要研究和分析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关键技术和设计...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是目前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最先进的交流输电方式。在我国1000kV线路的设计没有直接可供采用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标准。为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合理确定技术原则和建设标准,需要研究和分析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方案。结合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建设,介绍我国第1条单回路交流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主要设计原则和特点,如设计风速及机械荷载、导线选择、地线选择、绝缘子串片数、绝缘串型及金具、杆塔空气间隙、导线对地高度及交叉跨越距离、导线排列方式和线路走廊等,并将特高压输电线路的主要技术及经济指标与其他电压等级线路作了比较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000kv交流输电 试验示范工程 架空线路 设计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被引量:45
15
作者 周浩 王东举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共8页
为合理确定±1 1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绝缘水平,基于准东—成都±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根据特高压换流站的绝缘配合方法,对准东换流站的绝缘配合进行了研究。根据特高压直流换流站避雷器布置基本原则,并结合现有±... 为合理确定±1 1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绝缘水平,基于准东—成都±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根据特高压换流站的绝缘配合方法,对准东换流站的绝缘配合进行了研究。根据特高压直流换流站避雷器布置基本原则,并结合现有±8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绝缘配合经验,提出了±1 100 kV准东换流站的避雷器布置方案,详细分析了换流站交流侧、阀厅、直流母线和中性母线等不同区域的过电压保护策略,最后根据推荐的设备绝缘裕度确定了换流站设备的绝缘水平,直流侧1 100 kV直流极线的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绝缘水平推荐为2 600 kV和2 150 kV;直流极线平波电抗器阀侧设备和高压端Y/Y换流变阀侧设备的绝缘水平建议取为一致,雷电冲击绝缘水平和操作冲击绝缘水平分别为2 500 kV和2 250 kV。研究结果对换流站设备的选型和制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为该特高压工程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1100kv 换流站 避雷器 过电压保护 绝缘配合 绝缘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干式平波电抗器绝缘设计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猛 王国金 +3 位作者 张月华 胡宾 奚晶亮 孙文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60-1768,共9页
±1 100 kV干式平波电抗器作为±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关键主设备之一,肩负着抑制谐波、限制故障电流等作用。在±800 kV干式平波电抗器研制的基础上,根据±1 100 kV干式平波电抗器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对±1 10... ±1 100 kV干式平波电抗器作为±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关键主设备之一,肩负着抑制谐波、限制故障电流等作用。在±800 kV干式平波电抗器研制的基础上,根据±1 100 kV干式平波电抗器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对±1 100 kV干式平波电抗器的绝缘试验水平选取、绝缘设计、绝缘试验设置、试验方法、判断准则以及试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为验证平波电抗器的绝缘设计,对±1 100 kV干式平波电抗器进行了多次负极性全电压及截波雷电冲击绝缘试验和多次全电压中频振荡试验,±1 100kV干式平波电抗器在1 360 kV雷电冲击电压和1 050 kV中频振荡试验过程中,试品内部无烟雾、无异常声响,匝间无放电,试品表面无沿面闪络现象,未出现畸变现象,试验波形稳定,满足绝缘设计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1 100 kV特高压干式平波电抗器雷电冲击水平(1 360 kV)和中频振荡水平(1 050 kV)电压取值合理,绝缘设计可靠,满足雷电冲击和中频振荡设计要求,可为特高压干式平波电抗器的研发及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 kv特高压 干式平波电抗器 绝缘设计 绝缘试验 雷电冲击 中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500kV特、超高压同塔4回交流输电线路雷电性能仿真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范冕 万磊 +3 位作者 戴敏 何慧雯 李志军 谷定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4-591,共8页
为准确评估1 000kV/500kV超特高压同塔4回输电线路的雷电性能,基于电磁暂态程序(EMTP)和改进后的电气几何模型(EGM)分别对这种线路的反击、绕击耐雷水平及雷电跳闸率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同塔多回线路中500kV线路不同相序排列、不同... 为准确评估1 000kV/500kV超特高压同塔4回输电线路的雷电性能,基于电磁暂态程序(EMTP)和改进后的电气几何模型(EGM)分别对这种线路的反击、绕击耐雷水平及雷电跳闸率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同塔多回线路中500kV线路不同相序排列、不同间隙长度及不同杆塔冲击接地电阻对反击跳闸率的影响,并对比计算了1 000kV线路不同绝缘子串布置方式下线路的雷电绕击性能。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指出了500kV线路的绝缘配合是1 000kV/500kV混压同塔4回线路防雷的薄弱点所在,并提出通过加强500kV线路的绝缘水平、优化1 000kV线路绝缘子的布置方式等措施,能有效改善线路雷电性能、降低雷击跳闸率,可用于指导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kv 500kv 同塔4回输电线路 电磁暂态程序 电气几何模型 雷击跳闸率 耐雷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交流输电线路绕击率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彭谦 李军 +2 位作者 康东升 卞鹏 王晔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7-60,共4页
分析了现有3种雷电绕击计算方法的优缺点,选用电气几何模型法计算1 000 kV交流输电线路雷电绕击率。若用传统电气几何模型法计算,需求解多个二元二次方程组,计算复杂;根据平面几何理论,构造以半径、夹角为变量的圆弧方程,改进了传统电... 分析了现有3种雷电绕击计算方法的优缺点,选用电气几何模型法计算1 000 kV交流输电线路雷电绕击率。若用传统电气几何模型法计算,需求解多个二元二次方程组,计算复杂;根据平面几何理论,构造以半径、夹角为变量的圆弧方程,改进了传统电气几何模型法雷电绕击概率方程,并提出圆弧夹角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验证了应用改进方法的正确性;针对1 000 kV输电线路,研究了地线保护角、地面倾斜角和杆塔呼高对雷电绕击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几何模型法 1 000kv输电线路 雷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电气参数及电磁暂态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晓彤 班连庚 +2 位作者 林集明 项祖涛 郑彬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4,共6页
分析1 000 kV紧凑型线路的电气参数、工频过电压、潜供电流、操作过电压等,并与常规型线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紧凑型线路的自然功率较大,其电气参数的平衡性较好;为满足限制工频过电压和潜供电流的要求,紧凑型线路需要较大的高抗容量,... 分析1 000 kV紧凑型线路的电气参数、工频过电压、潜供电流、操作过电压等,并与常规型线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紧凑型线路的自然功率较大,其电气参数的平衡性较好;为满足限制工频过电压和潜供电流的要求,紧凑型线路需要较大的高抗容量,其中性点小电抗的阻值也较大。研究发现,紧凑型线路高抗中性点电压较高,在算例中超过了特高压示范工程中相应的耐压水平;为此,建议适当提高线路高抗中性点的绝缘水平。此外,鉴于紧凑型线路的相间距离明显小于常规型线路,还应注意校核相间绝缘水平。必要时,可以考虑采用四星接法MOA来限制紧凑型线路的相间操作过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000 kv输电线路 紧凑型线路 电气参数 工频过电压 潜供电流 操作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同塔双回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频序参数测量计算 被引量:19
20
作者 傅中 陈维江 +3 位作者 王贻平 孙岗 叶剑涛 刘楠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85-1291,共7页
为准确获得淮南—上海1 000 k V同塔双回交流输电线路的工频序参数,采用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异频双端同步测量方法测量试验中各相导线首、末端电压与电流;提出了将所测电压与电流代入长线方程来求解异频下的工频序参数的计算方法,并与单... 为准确获得淮南—上海1 000 k V同塔双回交流输电线路的工频序参数,采用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异频双端同步测量方法测量试验中各相导线首、末端电压与电流;提出了将所测电压与电流代入长线方程来求解异频下的工频序参数的计算方法,并与单端测量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双端测量计算法能够获得准确的工频序参数,与采用分布参数模型的单端测量计算结果相比,其差异百分比≤1.52%;而与采用常规集中参数算法的单端测量法相比相差较大,其中零序电阻差异百分比可达16.48%,这是因为单端测量法不适用于长距离线路的参数计算。将上述双端测量计算法用于测量特高压同塔双回交流输电线路淮芜Ⅰ线与Ⅱ线的工频序参数,获得了准确的结果,为继电保护及短路电流计算等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 同塔双回交流输电线路 淮芜线 工频序参数 分布参数特性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