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Mn双掺杂与碳纳米管复合协同提升Na_(4)Fe_(3)(PO_(4))_(2)P_(2)O_(7)/C材料性能研究
1
作者 陈彤彤 韩现英 +1 位作者 杰梦玲 李建刚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86,共8页
为提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C(NFPP)的导电性及高倍率充放电性能,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Mo-Mn双掺杂及复合碳纳米管(CNTs)改性的NFPP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 为提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C(NFPP)的导电性及高倍率充放电性能,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Mo-Mn双掺杂及复合碳纳米管(CNTs)改性的NFPP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及其他物理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系统分析了改性NFPP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Mo^(6+)掺杂样品相比,Mo^(6+)、Mn^(2+)协同双掺杂能够进一步降低电荷传递阻抗,提高钠离子扩散系数,从而显著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所制备的Na_(4)Fe_(2.87)Mo_(0.1)Mn_(0.03)(PO_(4))_(2)P_(2)O_(7)/C材料在0.1C、5.0C和10.0C倍率下的可逆容量分别达到122.6、100.3、95.6 mA·h/g。进一步复合质量分数为5%的碳纳米管后,材料的电荷传递阻抗降低至313Ω,钠离子扩散系数提高至4.23×10^(-10)cm^(2)/s,从而显著改善了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改性后的材料在0.1C、5.0C和10.0C倍率下的可逆容量分别提升至123.0、109.5、104.4 mA·h/g,且在10.0C倍率下循环35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2.52%。该研究表明,Mo-Mn双掺杂结合碳纳米管复合改性是提升NFPP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策略,为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4)Fe_(3)(pO_(4))_(2)p_(2)O_(7)/C Mo-Mn双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4)Fe_(3)(PO_(4))_(2)P_(2)O_(7)@C的合成与储钠性能
2
作者 王洪波 豆子航 +2 位作者 武晗 楚庄 王艳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12,共5页
钠离子电池是大型储能系统的理想电源,可通过纳米化和碳包覆提升铁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性能。采用湿法球磨和喷雾干燥并结合高温烧结制备Na_(4)Fe_(3)(PO_(4))_(2)P_(2)O_(7)(NFPP)@C复合材料。通过XRD、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CV... 钠离子电池是大型储能系统的理想电源,可通过纳米化和碳包覆提升铁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性能。采用湿法球磨和喷雾干燥并结合高温烧结制备Na_(4)Fe_(3)(PO_(4))_(2)P_(2)O_(7)(NFPP)@C复合材料。通过XRD、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CV及恒流充放电等测试,分析NFPP@C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NFPP@C材料呈现球状颗粒且表现为微纳米结构特征,当电压为1.5~4.2 V时,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倍率性和稳定的循环性。室温25℃下,材料在0.3 C时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04.6 mAh/g和100.7 mAh/g,以5.0 C循环5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5.2%;材料在-25℃和-35℃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81.1 mAh/g和72.3 mAh/g,低温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4)Fe_(3)(pO_(4))_(2)p_(2)O_(7)(nF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3)(As_(1-x)P_(x))_(2)纳米结构制备及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浩 孙乃坤 +5 位作者 庞超 王志帅 陈上峰 李武 田辉 岱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34-1939,共6页
Zn_(3)As_(2)与Zn_(3)P_(2)具有相同的伪立方晶格结构,它们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较窄的直接带隙和良好的空气稳定性,在光电器件领域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Zn_(3)As2-Zn_(3)P_(2)固溶体纳米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高气压烧... Zn_(3)As_(2)与Zn_(3)P_(2)具有相同的伪立方晶格结构,它们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较窄的直接带隙和良好的空气稳定性,在光电器件领域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Zn_(3)As2-Zn_(3)P_(2)固溶体纳米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高气压烧结技术得到Zn_(3)(As_(1-x)P_(x))_(2)(x=0、0.05、0.1)母合金,再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合成出多种形态的Zn_(3)(As_(1-x)P_(x))_(2)纳米结构,包括宏观尺寸的纳米带(长度3~10 mm;宽度1~4 mm;厚度约20μm)、纳米帆、纳米棒及纳米银簪等。系统的研究了P掺杂对相组成、元素含量、微结构以及光谱特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Zn_(3)(As_(1-x)P_(x))_(2)宏观纳米带样品的主相为α′相,随着P掺杂含量的增加,(224)衍射峰向右发生偏移,表明晶格常数减小。电子能谱分析显示P理论值(光致发光光谱)掺杂含量值x=0.05和x=0.1的Zn_(3)(As_(1-x)P_(x))_(2)母合金纳米带中P的实际含量分别为x=0.026及x=0.062。微结构分析表明,Zn_(3)As_(2)宏观纳米带的生长模式为沿〈221〉晶面菱形层状生长,P掺杂使纳米带的宏观尺寸减小,生长模式由菱形层状生长转变为纳米颗粒堆积层状生长。纳米带样品的拉曼光谱在79、97、198、320、428和1107 cm^(-1)出现特征峰,P掺杂导致拉曼光谱中1107 cm^(-1)特征峰发生蓝移,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中1101和1599 cm^(-1)特征峰与PL谱中的300、422和635 nm特征峰也发生蓝移。Zn_(3)As_(2)与Zn_(3)(As_(0.974)P_(0.026))_(2)纳米带光电流与电压的线性关系良好,存在较好的欧姆特性,P掺杂后的Zn_(3)(As_(0.974)P_(0.026))2纳米带在900 nm条件下的光响应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_(3)(As_(1-x)p_(x))_(2) Zn_(3)As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x)Cr_(x)(PO_(4))_(2)P_(2)O_(7)/C@CNT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贵海 陈彤彤 +4 位作者 陈杰 张梓尧 甄川 韩现英 李建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4,共6页
为改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的导电性,提高其充放电性能,采用Cr^(3+)掺杂提高正极材料本征导电性,采用包覆碳和复合碳纳米管(CNT)构筑高效导电网络以加快纳米活性物颗粒间的电子传导,制备并探究了Na_(4... 为改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的导电性,提高其充放电性能,采用Cr^(3+)掺杂提高正极材料本征导电性,采用包覆碳和复合碳纳米管(CNT)构筑高效导电网络以加快纳米活性物颗粒间的电子传导,制备并探究了Na_(4)Fe_(3-x)Cr_(x)(PO_(4))_(2)P_(2)O_(7)/C@CNT复合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Cr^(3+)掺杂量x为0.075、CNT添加质量分数为3%时,所制备材料表现出较小的电荷传递阻抗和优异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其0.1 C和20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20.64 mAh/g和87.11 mAh/g,10 C倍率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4)Fe_(3)(pO_(4))_(2)p_(2)O_(7) Cr^(3%pLUS%)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2+)掺杂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5
作者 闫共芹 谢相飞 +3 位作者 蓝春波 赵卓凡 王晨 武桐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51-1959,共9页
以FeSO_(4)·7H_(2)O、MnSO_(4)·H_(2)O、NH_(4)H_(2)PO_(4)、CH_(3)COONa、一水合柠檬酸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n^(2+)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包覆的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x)M... 以FeSO_(4)·7H_(2)O、MnSO_(4)·H_(2)O、NH_(4)H_(2)PO_(4)、CH_(3)COONa、一水合柠檬酸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n^(2+)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包覆的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x)Mn_(x)(PO_(4))_(2)(P_(2)O_(7))/rGO(Mn_(x)-NFPP/rGO,x为Mn掺杂量,即Mn取代Fe的物质的量)。采用SEM、XRD、EDS、XPS对Mn_(x)-NFPP/rGO的微观形貌和结构成分进行了表征。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测试,考察了Mn^(2+)掺杂量对Mn_(x)-NFPP/rGO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Mn_(x)-NFPP/rGO的能带和态密度。结果表明,Mn^(2+)掺杂扩大了Na^(+)扩散通道,提高了Na^(+)扩散速率,但对材料的三维结构和形貌没有影响;Mn_(0.30)-NFPP/rGO表现出最优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0.05 C倍率下具有131.2 mA·h/g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在2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91.9 mA·h/g;Mn^(2+)掺杂和rGO包覆有效提高了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在1 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的比容量保持率为94%。Mn^(2+)的掺杂降低了材料价带与导带之间的带隙(3.128 eV),使价带中的电子更容易跃迁到导带,从而有利于提高Na^(+)的扩散动力学和本征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2%pLUS%)掺杂 na_(4)Fe_(3)(pO_(4))_(2)p_(2)O_(7)/r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类{K^(*)_(2)P_(n)+2e}的边-平衡指数集
6
作者 谭秋月 孙平安 +1 位作者 徐梁立 黄立红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5年第6期927-931,共5页
研究了特殊图类的边的标号问题,根据字典乘积图概念定义了{K^(*)_(2)P_(n)+2 e}这种特殊图类,并利用图结构的分解和边标号互换的方法给出了该图类的平衡指数集的准确值和证明。
关键词 {K^(*)_(2)p_(n)%pLUS%2 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La)_(2)(C,N)添加对Ti(C,N)基金属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龙航飞 叶金文 曹之南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在开放体系下采用高温碳管炉制备了(Cr,La)_(2)(C,N)粉末,并将其作为添加剂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万能力学试验机及维氏硬度计等设备研究了(Cr,La)_(2)(C,N)添加对Ti(C,N)基金属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 在开放体系下采用高温碳管炉制备了(Cr,La)_(2)(C,N)粉末,并将其作为添加剂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万能力学试验机及维氏硬度计等设备研究了(Cr,La)_(2)(C,N)添加对Ti(C,N)基金属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La)_(2)(C,N)的添加能够有效细化Ti(C,N)基金属陶瓷的硬质相晶粒,其中Cr、La元素主要固溶于粘结相,La元素促进了硬质相的溶解–析出过程,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硬度以及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当添加(Cr,La)_(2)(C,N)的质量分数为5.0%时,Ti(C,N)基金属陶瓷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抗弯强度为2002 MPa,维氏硬度为1643 MPa,断裂韧性为11.22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Cr La)_(2)(C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_(0.87),V_(0.13))_(2)(C,N)含量对WC-10Co硬质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祥坤 王璐 叶金文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5,共6页
通过添加一种新型抑制剂(Cr_(0.87),V_(0.13))_(2)(C,N)制备出室温和高温下均性能优异的WC-10Co硬质合金,并研究(Cr_(0.87),V_(0.13))_(2)(C,N)含量对WC-10Co硬质合金微观组织、室温力学性能和高温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r_(0.87),... 通过添加一种新型抑制剂(Cr_(0.87),V_(0.13))_(2)(C,N)制备出室温和高温下均性能优异的WC-10Co硬质合金,并研究(Cr_(0.87),V_(0.13))_(2)(C,N)含量对WC-10Co硬质合金微观组织、室温力学性能和高温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r_(0.87),V_(0.13))_(2)(C,N)具有良好的细化WC晶粒的效果,随着(Cr_(0.87),V_(0.13))_(2)(C,N)含量增加,WC晶粒不断细化,硬度逐渐增加,断裂韧性降低,抗弯强度(TRS)先升高后降低,当(Cr_(0.87),V_(0.13))_(2)(C,N)的添加量为0.6wt.%时,抗弯强度最高为3840.5MPa。抑制剂(Cr_(0.87),V_(0.13))_(2)(C,N)的加入对高温硬度具有积极影响,随着(Cr_(0.87),V_(0.13))_(2)(C,N)含量增加,高温硬度逐渐增加;当(Cr_(0.87),V_(0.13))_(2)(C,N)含量不变时,随着温度升高,硬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_(0.87) V_(0.13))_(2)(C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市农田N·P_(2)O_(5)和K_(2)O供需平衡及环境影响研究
9
作者 孙瑞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期162-165,179,共5页
通过估算农作物的N、P_(2)O_(5)、K_(2)O需要量,农作物秸秆的N、P_(2)O_(5)、K_(2)O还田量,人、畜、禽粪尿的N、P_(2)O_(5)、K_(2)O还田量和化肥的N、P_(2)O_(5)、K_(2)O施用量,研究烟台市农田N、P_(2)O_(5)、K_(2)O供需平衡。结果农作... 通过估算农作物的N、P_(2)O_(5)、K_(2)O需要量,农作物秸秆的N、P_(2)O_(5)、K_(2)O还田量,人、畜、禽粪尿的N、P_(2)O_(5)、K_(2)O还田量和化肥的N、P_(2)O_(5)、K_(2)O施用量,研究烟台市农田N、P_(2)O_(5)、K_(2)O供需平衡。结果农作物对N、P_(2)O_(5)、K_(2)O的需要量分别是146977.71、60273.35和130907.02 t;有机肥的N、P_(2)O_(5)、K_(2)O还田量分别是89154.77、45966.96和97214.73 t;化肥的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是196262.66、57171.31和83863.03 t。结果表明,化肥、有机肥的N、P_(2)O_(5)、K_(2)O供应量远远大于农作物的需要量;有机肥作为主肥,其养分供应量低于农作物对养分的需要量,但化肥作为辅肥,其养分供应量远远大于有机肥的缺口;有机肥不足和化肥过量,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农作物品质下降和水、土环境污染;通过政府组建公益性专业公司收集养殖场粪污,生产有机肥还田,并通过精准施肥,大幅削减化肥施用量,来改善土壤环境、水环境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该研究可为烟台市农田科学施肥提供指导,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p_(2)O_(5) K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位聚合物{[Cd(pda)(4,4'-bipy)(H_(2)O)]·H_(2)O}_(n)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美丽 闫洪涛 王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29-2433,共5页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间苯二乙酸,4,4'-二联吡啶和硝酸镉反应生成配位聚合物{[Cd(pda)(4,4'-bipy)(H_(2)O)]·H_(2)O}_(n)(1)(1,3-H_(2)pda=间苯二乙酸、4,4'-bipy=4,4'-二联吡啶)。其晶体结构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间苯二乙酸,4,4'-二联吡啶和硝酸镉反应生成配位聚合物{[Cd(pda)(4,4'-bipy)(H_(2)O)]·H_(2)O}_(n)(1)(1,3-H_(2)pda=间苯二乙酸、4,4'-bipy=4,4'-二联吡啶)。其晶体结构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晶体学参数:a=0.7991(4)nm,b=1.1514(5)nm,c=1.2075(5)nm;α=107.352(6)°,β=97.505(6)°,γ=108.925(6)°,V=970.8(8)nm^(3)。其基本结构单元由两个Cd(II)离子、两个间苯二乙酸根、四个4,4'-二联吡啶、两个水分子组成。有趣的是所有的闭合环[Cd_(2)(pda)_(2)]通过两线状4,4'-二联吡啶支撑连接形成一维管状配位聚合物。同时对该配位聚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研究,发现在366 nm处呈现较强的荧光发射(λ_(ex)=3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pda)(4 4'-bipy)(H_(2)O)]·H_(2)O}_(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甜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吸附NO_(2)^(-)的研究
11
作者 王波 陈敏 陈燕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02期58-60,共3页
以甜菜粕为原料,分别采用乙醇-过氧化氢的方法提取和用纤维素酶改性制备甜菜膳食纤维,在体外模拟不同pH值条件下,测定其对NO_(2)^(-)的吸附能力.在酸性条件下,改性甜菜膳食纤维对NO_(2)^(-)有较显著的吸附能力,随着pH值的升高其对NO_(2)... 以甜菜粕为原料,分别采用乙醇-过氧化氢的方法提取和用纤维素酶改性制备甜菜膳食纤维,在体外模拟不同pH值条件下,测定其对NO_(2)^(-)的吸附能力.在酸性条件下,改性甜菜膳食纤维对NO_(2)^(-)有较显著的吸附能力,随着pH值的升高其对NO_(2)^(-)的吸附能力显著减弱;在pH2.0时有最佳吸附效果,最大吸附速率为0.115μmo1/(g·min),最小平衡浓度为0.93/μmo1/L,吸附达平衡的时间为85.4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0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5)NH_(4))_(2)SO_(4)标记堆肥的研究
12
作者 赵伯善 李辉桃 许牡丹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9-23,共5页
小型堆腐试验的结果表明:堆腐材料的C/N比和含N量,不影响堆肥有机N累积的比例,也不影响堆肥有机N组分的变化趋势。堆腐后,富含蛋白质的材料,氨基酸N和酸解铵态N的比例增加;富合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材料,提高未知态N和非酸... 小型堆腐试验的结果表明:堆腐材料的C/N比和含N量,不影响堆肥有机N累积的比例,也不影响堆肥有机N组分的变化趋势。堆腐后,富含蛋白质的材料,氨基酸N和酸解铵态N的比例增加;富合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材料,提高未知态N和非酸解N的比例。加入的15N主要构成有机组分中的氨基酸N。在降温阶段加入(15NH4)2SO4,能使氨基酸N比例增加。用15N直接标记堆肥,比用15N标记有机物料制造的堆肥,减少了15N损失,且提高了15N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标记 (^15nH_(4))_(2)SO_(4)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8N6S4调控黄曲霉生长及黄曲霉毒素B_(1)合成的功能研究
13
作者 张昕泽 蒲睿思 +4 位作者 牛锦璐 黄文洁 晏石娟 张文洋 吴绍文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54-63,共10页
【目的】明确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中Zn(Ⅱ)_(2)Cys_(6)锌簇转录因子B8N6S4的功能,解析B8N6S4对黄曲霉生长发育和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聚乙二醇介导的同源重组构建B8N6S4基因缺... 【目的】明确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中Zn(Ⅱ)_(2)Cys_(6)锌簇转录因子B8N6S4的功能,解析B8N6S4对黄曲霉生长发育和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聚乙二醇介导的同源重组构建B8N6S4基因缺失突变体菌株(ΔB8N6S4),比较ΔB8N6S4突变体和野生型(WT)菌株在生长发育、毒素合成及侵染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8N6S4含有典型的GAL4样Zn(Ⅱ)_(2)Cys_(6)DNA结合域和真菌特异性转录因子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8N6S4与黄曲霉毒素高产菌株A.minisclerotigenes的同源蛋白KAB8271990.1具有最高序列相似性(97.99%)。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2个黄曲霉B8N6S4基因敲除菌株ΔB8N6S4-1和ΔB8N6S4-2。与野生型相比,2个ΔB8N6S4突变体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变化,但分生孢子产量显著降低至7.5×10^(6)、8.0×10^(6)个/mL,较WT菌株的4.4×10^(7)个/mL分别降低83%和82%。且2个ΔB8N6S4突变体的菌核形成能力显著提高,其菌核数量达767、836个,约为WT菌株的2倍。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与WT菌株相比,ΔB8N6S4-1和ΔB8N6S4-2突变体毒素合成能力增强,分别增加约78%和104%。此外,玉米籽粒侵染试验表明,ΔB8N6S4-1和ΔB8N6S4-2突变体的侵染能力与WT菌株无显著差异,侵染后的产孢能力与WT菌株相当,但在玉米基质上的AFB_(1)产量显著增加,分别约为WT菌株的5.2倍和3.9倍。【结论】黄曲霉Zn(Ⅱ)_(2)Cys_(6)转录因子B8N6S4正调控黄曲霉的无性产孢、负调控菌核形成,同时抑制AFB_(1)的生物合成。B8N6S4基因缺失不直接影响黄曲霉的致病力,但显著增强其毒素产生能力。本研究首次揭示B8N6S4转录因子在黄曲霉毒素合成网络中的调控作用,可为靶向阻断毒素合成的防控策略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Ⅱ)_(2)Cys_(6)转录因子 B8n6S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论函数方程tφ_(2)(n(n+1))=S(SL(n^(17)))的可解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建华 瞿云云 +1 位作者 朱山山 黄华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33-37,共5页
利用初等数论的方法和数论函数的性质研究了数论函数方程tφ_(2)(n(n+1))=S(SL(n^(17)))的可解性问题,其中t∈Z^(+)(Z^(+)是正整数集),φ_(2)(n)为广义Euler函数,SL(n)为Smarandache LCM函数,S(n)为Smarandache函数,得到如下结果:方程t... 利用初等数论的方法和数论函数的性质研究了数论函数方程tφ_(2)(n(n+1))=S(SL(n^(17)))的可解性问题,其中t∈Z^(+)(Z^(+)是正整数集),φ_(2)(n)为广义Euler函数,SL(n)为Smarandache LCM函数,S(n)为Smarandache函数,得到如下结果:方程tφ_(2)(n(n+1))=S(SL(n^(17)))只在t=1,6,9,18,20时有正整数解,并给出了相应的正整数解。该计算方法有助于解决同类型方程的可解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Euler函数φ_(2)(n) Smarandache LCM函数SL(n) Smarandache函数S(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CH_(2))_(n)P配体/Cr(Ⅲ)/DMAO/AlEt_(3)催化乙烯齐聚 被引量:6
15
作者 常琪琪 王讯 +2 位作者 范昊男 王亚婷 姜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4-1021,共8页
合成并表征了N-(2-(二苯基膦酰)乙基)-N-甲基-1,1-二苯基膦胺(L1)、N-(2-(二苯基膦酰)乙基)-N-异丙基-1,1-二苯基膦胺(L2)和N-(3-(二苯基膦酰)丙基)-N-异丙基-1,1-二苯基膦胺(L3)3种新型PN(CH_(2))_(n)P型配体。3种配体分别与CrCl3(THF)... 合成并表征了N-(2-(二苯基膦酰)乙基)-N-甲基-1,1-二苯基膦胺(L1)、N-(2-(二苯基膦酰)乙基)-N-异丙基-1,1-二苯基膦胺(L2)和N-(3-(二苯基膦酰)丙基)-N-异丙基-1,1-二苯基膦胺(L3)3种新型PN(CH_(2))_(n)P型配体。3种配体分别与CrCl3(THF)3、脱除挥发性组分的甲基铝氧烷(Dried methylaluminoxane,DMAO)和三乙基铝(Aluminumtriethyl,AlEt_(3))组成催化体系,考察其催化乙烯齐聚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类配体组成的催化体系,具有催化活性高和C6~C8线性α-烯烃选择性高的特点;L2组成的催化体系,在4.0 MPa和100℃时,催化活性可达1.71×10^(7) g/(mol Cr·h);在1.0 MPa和100℃时,1-己烯和1-辛烯总选择性达到93%。与配体L1相比,配体L2骨架N上的异丙基增加了催化剂空间体积,显著提高了催化活性及催化体系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CH_(2))_(n)p型配体 DMAO/AlEt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论函数方程kφ(Y)=φ_(2)(Y)+S(Y^(8))的解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四保 姜莲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197,共4页
该文讨论了包含φ(n)、φe(n)与S(n)3个数论函数的方程kφ(Y)=φ_(2)(Y)+S(Y^(8))的可解性.利用这3个数论函数的性质,得到了该方程只在k=1、2、4、5、9、11时有正整数解,并给出了其具体的正整数解,其中函数φ(n)是Euler函数,函数φ_(e)... 该文讨论了包含φ(n)、φe(n)与S(n)3个数论函数的方程kφ(Y)=φ_(2)(Y)+S(Y^(8))的可解性.利用这3个数论函数的性质,得到了该方程只在k=1、2、4、5、9、11时有正整数解,并给出了其具体的正整数解,其中函数φ(n)是Euler函数,函数φ_(e)(n)是广义Euler函数,函数S(n)是Smarandache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ler函数φ(n) 广义Euler函数φ_(2)(n) Smarandache函数S(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层自组装PU/PSS/{201}TiO_(2)复合薄膜及其光催化性能
17
作者 程亚萍 褚佳 +1 位作者 刘依炯 马晶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61-2667,共7页
通过氢氟酸(HF)的调控,制备了高晶面指数{201}TiO_(2),引入高分子材料聚氨酯(PU)和聚苯乙烯磺酸钠(PSS),通过层层自组装(LbL),制备了(PU/PSS/{201}TiO_(2))_(n)复合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Raman)和紫... 通过氢氟酸(HF)的调控,制备了高晶面指数{201}TiO_(2),引入高分子材料聚氨酯(PU)和聚苯乙烯磺酸钠(PSS),通过层层自组装(LbL),制备了(PU/PSS/{201}TiO_(2))_(n)复合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Raman)和紫外漫反射(UV-Vis)对复合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01}TiO_(2)的晶型结构为锐钛矿型,具有类花瓣状结构,其平均粒径约为1μ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证实了该复合薄膜的线性和规则生长。通过紫外光照射下亚甲基蓝(MB)的降解,研究了该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性能。此外,薄膜在重复使用6次后,光催化活性并未明显下降。结果显示,利用LbL自组装合成的薄膜比粉体TiO_(2)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在工业印染类废水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晶面指数{201}TiO_(2) (pU/pSS/{201}TiO_(2))_(n)复合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春丰007对氮磷钾铁铜锰等元素吸收利用特点分析
18
作者 王冬群 成美玲 王立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104-1108,共5页
通过缺素试验和不同水平施肥量比较试验,研究结球甘蓝春丰007对氮磷钾铁铜锰等元素吸收利用特点,为结球甘蓝化肥减量增效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缺素试验发现,在土壤中有较高的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时,再施磷肥或钾肥并不能提高结球甘蓝产量... 通过缺素试验和不同水平施肥量比较试验,研究结球甘蓝春丰007对氮磷钾铁铜锰等元素吸收利用特点,为结球甘蓝化肥减量增效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缺素试验发现,在土壤中有较高的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时,再施磷肥或钾肥并不能提高结球甘蓝产量,反而会减产;施氮肥能提高结球甘蓝产量。从不同施肥水平来看,呈现出施肥越多结球甘蓝产量越高的特点,但增产的幅度逐渐降低。当结球甘蓝目标产量为66277 kg·hm^(-2)时,施入N、P_(2)O_(5)、K_(2)O分别为216、216、216 kg·hm^(-2),就可保持当季土壤中养分平衡。建议调整结球甘蓝施肥配比,适当减少磷肥、钾肥用量,N、P_(2)O_(5)、K_(2)O三者吸收量比例为22.28∶10.00∶31.04。本试验中结球甘蓝春丰007对铁、铜和锰等元素最大吸收量分别达到了13.83 kg·hm^(-2)、26.72 g·hm^(-2)、365.28 g·hm^(-2),N、P_(2)O_(5)、K_(2)O肥料利用率分别为17.25%、-5.03%、-8.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p_(2)O_(5) K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磷酸磷酸铁钠基钠离子电池日历老化容量衰减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瑞瑞 彭燕秋 +7 位作者 赖学君 吴志隆 高杰 许文成 王立娜 丁沁 方永进 曹余良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24-4132,共9页
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探索其存储过程中的容量损失机理对提高电池系统日历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焦磷酸磷酸铁钠[Na_(4)Fe_(3)(PO_(4))_(2)P_(2)O_(7)]基钠离子电池的高温存储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 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探索其存储过程中的容量损失机理对提高电池系统日历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焦磷酸磷酸铁钠[Na_(4)Fe_(3)(PO_(4))_(2)P_(2)O_(7)]基钠离子电池的高温存储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多维度分析技术,全面剖析了正负极活性材料在高温存储过程中的容量损失率、结构、形貌及界面组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存储后电极活性材料的比容量仅出现轻微衰减,正负极活性材料结构也未见受损,且正极铁元素溶出串扰并不显著。然而,负极侧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增厚现象十分显著,表明存储期间负极SEI膜会不断溶解生长,且新生成的SEI膜以有机物为主。这一发现揭示了负极侧界面副反应是钠离子电池存储容量损失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钠离子电池日历老化机制的理解,也为后续提升电池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4)Fe_(3)(pO_(4))_(2)p_(2)O_(7)正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结球甘蓝“绿峰二号”氮磷钾硼锰铁养分平衡分析
20
作者 王冬群 成美玲 章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2期143-146,共4页
通过缺素试验和不同水平施肥量比较试验,研究结球甘蓝“绿峰二号”对氮、磷、钾、硼、锰和铁6种元素吸收利用特点,为结球甘蓝化肥减量增效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通过缺素试验发现在土壤中有较高的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时,再施磷肥或钾肥并... 通过缺素试验和不同水平施肥量比较试验,研究结球甘蓝“绿峰二号”对氮、磷、钾、硼、锰和铁6种元素吸收利用特点,为结球甘蓝化肥减量增效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通过缺素试验发现在土壤中有较高的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时,再施磷肥或钾肥并不能提高结球甘蓝产量,反而会减产;施氮肥能提高结球甘蓝产量;从不同施肥水平来看,呈现出施肥越多结球甘蓝产量越高的特点,但增产幅度逐渐降低。结球甘蓝“绿峰二号”N、P、K养分吸收量比例平均为13.39∶8.00∶29.86,B、Mn、Fe养分吸收量比例平均为52.28∶83.36∶158.01。当目标产量70392 kg/hm^(2),N、P_(2)O_(5)、K_(2)O施入量达91.03、55.67、210.24 kg/hm^(2),B、Mn、Fe施入量达57.44、85.58、171.53 g/hm^(2)时,就可保持当季土壤中养分平衡。NPK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30.33、11.10、6.44 k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p_(2)O_(5) K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