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北缘地区天然气^40Ar/^36Ar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瑞 张晓宝 +7 位作者 夏燕青 李传浩 徐子远 汪立群 马立协 宋成鹏 吴涛 郭建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8-162,共5页
测试并分析了柴北缘各油气田的14个天然气样品的氦、氩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并进行了气源对比。研究发现,柴北缘天然气40Ar/36Ar值分布在951~1712,平均1098,多数样品40Ar/36Ar较通常认为源于侏罗系的天然气40Ar/36Ar明显偏高,研究认为... 测试并分析了柴北缘各油气田的14个天然气样品的氦、氩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并进行了气源对比。研究发现,柴北缘天然气40Ar/36Ar值分布在951~1712,平均1098,多数样品40Ar/36Ar较通常认为源于侏罗系的天然气40Ar/36Ar明显偏高,研究认为本区不存在幔源高40Ar/36Ar流体的介入,储层年代效应也不可能造成天然气40Ar/36Ar明显偏高,因此柴北缘天然气40Ar/36Ar明显偏高,主要是由于源岩年代积累效应引起的。据估算,气源岩年龄分布范围为164.7~460.8Ma,平均为345.1Ma,可能多数来源于石炭系。这一认识得到了柴北缘广泛分布有石炭系源岩和已发现源于石炭系原油的支持。柴北缘石炭系天然气的发现预示了柴北缘石炭系是一个新的油气勘探层系,从而拓展了柴北缘天然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6ar 天然气 石炭系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gus Ⅵ型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在^(40)Ar/^(39)Ar高精度定年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汉彬 李军杰 +4 位作者 张佳 金贵善 张建锋 韩娟 石晓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7-415,共9页
影响^(40)Ar/^(39)Ar高精度定年的测试因素主要包括质谱仪的稳定性、质谱仪质量歧视效应,以及小信号离子束测试的准确性等。采用ArgusⅥ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获得高精度^(40)Ar/^(39)Ar定年数据,分别用1012Ω高阻放大器的法拉第杯和电... 影响^(40)Ar/^(39)Ar高精度定年的测试因素主要包括质谱仪的稳定性、质谱仪质量歧视效应,以及小信号离子束测试的准确性等。采用ArgusⅥ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获得高精度^(40)Ar/^(39)Ar定年数据,分别用1012Ω高阻放大器的法拉第杯和电子倍增器(CDD)对小信号离子束36 Ar进行测试对比,发现CDD的测试精度有较大的优势,当离子束信号强度低于5 000cps时,CDD的测试精度比配备1012Ω放大倍数的法拉第杯提高了1个数量级。对电子倍增器效率进行不同时段的连续测定,发现其测试效率存在波动且缺乏规律性,多次测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达5.3‰,因此需进行日常性的校正,以避免引起较大的测试误差;利用空气标准对仪器进行2个月60次循环测试,获得质量歧视因子d1amu为1.009±0.002(2σ),说明仪器测试性能稳定,对不同气量的空气标准进行测量时,仪器不存在由于气体压力不同而引起的质量歧视效应。通过测试实际样品,CDD可以提高低含量36 Ar样品^(40)Ar/^(39)Ar年龄的测试精度;对于混有一定比例的大气氩,但放射成因40 Ar比例较低的样品,CDD效率的微小变化会对年龄值计算产生显著的影响。证明了电子倍增器效率的日常性校正对于高精度^(40)Ar/^(39)Ar定年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 精度定年 argusⅥ型多接收质谱仪 电子倍增器效率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年轻火山岩K-Ar、^(40)Ar-^(39)Ar测年的新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大明 李齐 王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12期7-12,共6页
用K -Ar和4 0 Ar- 39Ar方法测定年轻火山岩年龄的技术关键在于如何有效规避过剩氩的影响和提高放射成因氩的相对含量。通过去除火山岩中可能含过剩氩的成分、选取样品中高钾成分作为测量对象、在实验中合理去气等措施 ,完全可以准确测... 用K -Ar和4 0 Ar- 39Ar方法测定年轻火山岩年龄的技术关键在于如何有效规避过剩氩的影响和提高放射成因氩的相对含量。通过去除火山岩中可能含过剩氩的成分、选取样品中高钾成分作为测量对象、在实验中合理去气等措施 ,完全可以准确测定几万a至几千a期间的火山活动年龄。例如Renne等利用4 0 Ar - 39Ar法测定意大利威苏威火山公元 79年大喷发的熔岩年龄为距今(192 5± 94 )a ,与历史记载惊人的一致 ;Gillot等人测定Roccamonfina火山的白色粗面质凝灰岩(WTT)中透长石的4 0 Ar- 39Ar年龄为 32 8~ 333ka ,与透长石和黑云母的K -Ar年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测年 ^^^40ar-^39ar年龄 定年 熔岩 火山活动 喷发 相对含量 历史记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东段晚三叠世伸展构造及岩浆事件:来自^40Ar/^39Ar和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制约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兴安 李世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47-2462,共16页
通过对中亚造山带东段南缘发育的解放营子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学研究,揭示出该地区岩石圈减薄后发生了一期强烈的伸展变形事件。野外观测和岩相学分析显示该韧性剪切带呈北东-南西走向,变形带内发育有大量的A型褶皱,矿物和砾石拉伸线理以... 通过对中亚造山带东段南缘发育的解放营子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学研究,揭示出该地区岩石圈减薄后发生了一期强烈的伸展变形事件。野外观测和岩相学分析显示该韧性剪切带呈北东-南西走向,变形带内发育有大量的A型褶皱,矿物和砾石拉伸线理以及同构造花岗质岩墙。S-C组构、σ型角闪石残斑、压力影构造、斜长石书斜构造以及云母鱼等显微构造,指示该韧性剪切带为右旋剪切。多晶石英的波状消光、晶粒边界迁移重结晶、多晶石英条带等显微变形组构表现出中温(300~500℃)的变形条件。动态重结晶颗粒的粒径统计分析和岩石有限应变分析显示该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一个地壳中等层次的伸展变形环境。剪切带内同构造白云母^40Ar/^39Ar阶段加热同位素年代学分析以及同构造花岗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测试显示,该韧性剪切带的伸展变形时代为晚三叠世(219~227Ma)。该期伸展变形事件在华北板块北缘和中亚造山带形成了低硅型和高硅型两种花岗质岩浆的侵入。其中中亚造山带内发育的低硅型岩石的岩浆源区为亏损型地幔岩石圈,并进一步演化出高硅型岩石;而华北板块北缘发育的低硅型岩浆起源于富集型岩石圈地幔,同时混入了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晚三叠世 韧性剪切带 ^^^40ar/^39ar年代学 硅/低硅侵入岩 伸展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红河构造带北段囊谦盆地新生代高钾岩石^(40)Ar/^(39)Ar年代学研究
5
作者 朱丽 张会化 +2 位作者 王江海 周江羽 解广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1-247,共7页
9个黑云母样品高精度^(40)Ar/^(39)Ar法定年结果表明,囊谦盆地高钾岩浆的活动年限为37.1~37.8Ma。高钾岩石在地质背景和岩石类型上与青藏东缘发现的两类高钾岩系中的早期高钾岩浆岩具有可比性,它们可能形成于相同的构造背景。结合前人... 9个黑云母样品高精度^(40)Ar/^(39)Ar法定年结果表明,囊谦盆地高钾岩浆的活动年限为37.1~37.8Ma。高钾岩石在地质背景和岩石类型上与青藏东缘发现的两类高钾岩系中的早期高钾岩浆岩具有可比性,它们可能形成于相同的构造背景。结合前人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资料,金沙江-红河构造带南、北段高钾岩浆活动的时间分别为40~24Ma和40~33Ma,南、北段高钾岩浆活动时间的差异可能指示陆内俯冲作用时限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钾岩石 ^^^40ar/^39ar年代学 金沙江-红河构造带 囊谦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稀释剂法K-Ar定年的原理及地质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雷永良 穆治国 +1 位作者 黄宝玲 苗国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21-828,共8页
年轻火山物质K Ar定年中Ar的精确测量一直是地质年代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常规K Ar定年法中 ,样品外来氩的 40 Ar 3 6Ar比值被假定为 2 95 5。但研究表明 ,这种假定在某些情况下 ,尤其是在年轻样品的测量中受到了限制。一种无稀释剂的... 年轻火山物质K Ar定年中Ar的精确测量一直是地质年代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常规K Ar定年法中 ,样品外来氩的 40 Ar 3 6Ar比值被假定为 2 95 5。但研究表明 ,这种假定在某些情况下 ,尤其是在年轻样品的测量中受到了限制。一种无稀释剂的测Ar技术已在近年来得到了发展和应用。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测氩系统不受 3 8Ar稀释剂的混染 ,利用标准大气的校准可测得样品中的40 Ar、3 8Ar和 3 6Ar。考虑火山岩中大气氩分馏造成的影响 ,利用测得的 3 8Ar 3 6Ar比值还可以对所测样品中的外来 40 Ar 3 6Ar比值进一步加以校正 ,给出精确的放射性成因 40 Ar 含量计算和K Ar定年。目前 ,无稀释剂的K Ar定年技术在地质上已有广泛应用 ,并能取得晚第三纪到第四纪可靠的年龄 ,对地质事件做出合理地解释和重建岩浆活动历史。对无稀释剂法K Ar定年原理及地质应用的介绍 ,将为K Ar年代学应用于研究晚第三纪以来的年轻火山岩提供一种有力的手段和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稀释剂法K-ar定年 ^^^38ar/^36ar比值 ^^^40ar/^36ar比值 标样大气 年轻火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晚始新世高镁富钾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32
7
作者 黄小龙 徐义刚 +1 位作者 杨启军 邱华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38,共19页
40Ar/39Ar同位素定年分析显示滇西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均形成于始新世晚期(约36Ma),富含MgO(>9%)和K2O(3.07%~7.28%),绝大部分K2O/Na2O比值大于2,均属超钾质系列岩石。较高的Cr、Ni含量和较低的Sc(<30μg/g)、TiO2(<1%)含量... 40Ar/39Ar同位素定年分析显示滇西新生代高镁富钾火山岩均形成于始新世晚期(约36Ma),富含MgO(>9%)和K2O(3.07%~7.28%),绝大部分K2O/Na2O比值大于2,均属超钾质系列岩石。较高的Cr、Ni含量和较低的Sc(<30μg/g)、TiO2(<1%)含量暗示了源区为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高镁富钾火山岩与区内同时代的粗面岩具相似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均富集LILE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等,具有极低的Nb/La比值(0.2~0.3)、较高的87Sr/86Sr初始值(0.7056~0.7072)、负的εNd初始值(-0.97~-4.87)和相对较高的206Pb/204Pb(18.556~18.695)、207Pb/204Pb(15.609~15.630)比值,具有明显的岛弧型钾质火山岩的性质。高镁富钾火山岩来源于受古特提斯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岩浆,并在深部岩浆房经历了橄榄石的结晶分异和堆晶作用,而粗面岩则还在相对浅部岩浆房经历了较大程度的长石与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富钾火山岩 SR-ND-PB同位素 ^^^40ar/^39ar测年 岩浆房 结晶分异 新生代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