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13)C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吐哈盆地干酪根结构变化
1
作者 屈振亚 郭隽虹 +2 位作者 孙佳楠 王晓锋 邹艳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吐哈盆地是中国较大的煤系含油气盆地之一,成烃母质大多处于低成熟阶段。为研究油气形成过程中干酪根大分子结构的变化,对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的煤与碳质泥岩干酪根,进行了热解实验,借助于13C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研究了不同成熟度下干酪根... 吐哈盆地是中国较大的煤系含油气盆地之一,成烃母质大多处于低成熟阶段。为研究油气形成过程中干酪根大分子结构的变化,对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的煤与碳质泥岩干酪根,进行了热解实验,借助于13C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研究了不同成熟度下干酪根结构的特征与变化。结果表明,随热演化程度的增加,煤与碳质泥岩干酪根中的脂肪族类明显降低、氧接芳碳脱落、芳香结构轻微缩合,在低成熟演化阶段表现尤为明显。脂肪链中亚甲基次甲基含量大于甲基含量,是吐哈盆地轻质低成熟油储量多于低成熟气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八道湾组 碳质泥岩 干酪根 热解实验 ^^13c核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构造煤傅里叶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郭德勇 叶建伟 +1 位作者 王启宝 郭晓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40-3046,共7页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3C NMR)技术对平顶山矿区不同变形程度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的分子结构差异进行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构造煤的生烃潜能('A')和脂肪链长及支链化程度(B)均小于原生结构煤,芳脂比(I)大于...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3C NMR)技术对平顶山矿区不同变形程度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的分子结构差异进行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构造煤的生烃潜能('A')和脂肪链长及支链化程度(B)均小于原生结构煤,芳脂比(I)大于原生结构煤,缩合度(DOC)变化不明显;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构造煤生烃潜能('A')逐渐减小,缩合度(DOC)逐渐增加。核磁共振分析结果显示,官能团对煤中芳碳率和脂碳率的变化有一定贡献,芳碳区存在显著差异的主控因素为带质子芳碳和桥接芳碳(fH,Ba),脂碳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亚甲基碳(fb2);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构造煤中亚甲基碳(fb2)逐渐减小,带质子芳碳和桥接芳碳(fH,Ba)逐渐增加。通过对构造煤化学结构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构造煤在煤与瓦斯突出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傅里叶红外光谱 ^^13c核磁共振 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13)C核磁共振在生物质碳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徐东昱 金洁 +5 位作者 颜钰 韩兰芳 康明洁 王子莹 赵烨 孙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15-3418,共4页
近年来,生物质碳(biochar)作为新型吸附剂被广泛研究。但由于制备biochar的生物质原料和热解温度的不同,使biochar的结构和组成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其对污染物的吸附。目前关于biochar的结构和组成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因此,结合了能谱与光... 近年来,生物质碳(biochar)作为新型吸附剂被广泛研究。但由于制备biochar的生物质原料和热解温度的不同,使biochar的结构和组成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其对污染物的吸附。目前关于biochar的结构和组成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因此,结合了能谱与光谱分析的手段,对biochar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选取木质类(柳树枝条)和草类(水稻秸秆)作为原料,分别在不同热解温度(300,450和600℃)下制得biochars,并对biochars样品进行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固态13 C核磁共振(13 C NMR)研究,以阐明不同热解温度和生物质来源的biochars的结构和组成。结果显示:biochar的H/C,O/C和(O+N)/C的比值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草类biochar比木质类biochar具有更高的灰分含量和表面极性;木质类biochar的矿物主要分布在样品颗粒内部,其表面被有机质覆盖,而草类biochar部分矿物暴露在样品颗粒表面;13 C NMR显示低温制得的biochar主要由芳香碳、脂肪碳、羧基和羰基碳组成,高温制得的biochar主要由芳香碳组成,且低温制得biochars中,木质类biochars比草类biochars含有更高的木质素的残留碳结构,这是由于木质类biochars原材料中含有更高的木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碳 元素分析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固态^13 c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固体核磁共振法测定CH_4-THF二元水合物的微观结构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孟庆国 刘昌岭 +1 位作者 业渝光 李承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认识天然气水合物的微观结构特征对于研究其形成机理和储运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13)C固体核磁共振(SSNMR)技术分析了四氢呋喃(THF)水合物和CH_4—THF二元水合物的笼型结构特征,确定了后者的结构类型和客体分子分布特征,并获... 认识天然气水合物的微观结构特征对于研究其形成机理和储运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13)C固体核磁共振(SSNMR)技术分析了四氢呋喃(THF)水合物和CH_4—THF二元水合物的笼型结构特征,确定了后者的结构类型和客体分子分布特征,并获得了后者客体分子的笼占有率和水合指数。实验结果表明:①纯THF水合物的2个共振谱峰的化学位移分别为668.3和δ26.1,其THF分子填充在Ⅱ型水合物大笼(5^(12)6~4)中;②CH_4—THF二元水合物和纯THF水合物一样,同为Ⅱ型结构,其THF分子仅填充在大笼(5^(12)6~4)中,笼占有率为0.994 8,而CH_4分子仅占据小笼(5^(12)),笼占有率较低,仅为0.482 5;③由于CH_4分子填充率较低,二元水合物的水合指数为8.67,明显大干理想值(5.67),水合物储气量较小;④CH_4—THF二元水合物中客体分子笼占有率的大小与水合物的生成条件(温度、压力)及制备方法(反应状态、时间等)有关,改变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笼型水合物客体分子的笼占有率,从而提高水合物的储气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THF二元水合物 ^^(13)c固体核磁共振 化学位移 结构特征 客体分布 笼占有率 水合指数 生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雷丹丹 关郁芳 +2 位作者 王国栋 董楠 赵国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2-396,共5页
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无损、高效的检测技术,在食品科学中有广泛的潜在应用。本文在查阅近5年重要文献的基础上,对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进行了综述。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科学研... 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无损、高效的检测技术,在食品科学中有广泛的潜在应用。本文在查阅近5年重要文献的基础上,对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进行了综述。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食品成分分子结构解析、食品品质评价及功能特性测试。最后探讨了该技术应用于食品科学研究的发展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13)c核磁共振 食品科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1,4-二酮衍生物的顺反异构体的确定及其1H,^(13)C核磁共振信号归属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国华 殷国栋 +1 位作者 曹淑芬 崔艳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49-552,共4页
应用一系列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实验包括梯度选择性1H-1H同核相关谱(gCOSY)1、H-13C异核单量子相干谱(gHSQC)1、H-13C异核多量子相干谱(gHMBC)以及核Overhauser效应谱(NOESY),对两个新型吡咯和呋喃衍生物的前体——1,4-二羰基衍生物(E)-1... 应用一系列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实验包括梯度选择性1H-1H同核相关谱(gCOSY)1、H-13C异核单量子相干谱(gHSQC)1、H-13C异核多量子相干谱(gHMBC)以及核Overhauser效应谱(NOESY),对两个新型吡咯和呋喃衍生物的前体——1,4-二羰基衍生物(E)-1,4-di(benzo)[1,3]dioxol-5-yl)-2-(methylthio)but-2-ene-1,4-dione(A)和(Z)-1,4-di(benzo)[1,3]dioxol-5-yl)-2-(methylthio)but-2-ene-1,4-dione(B)的顺反异构体进行了确定,并对其1H,13C核磁共振信号进行了完全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反异构体 ^^1H ^^13c核磁共振 2D核磁共振 1 4-二酮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法提取典型海水溶解有机质及其红外光谱和固态^(13)C核磁共振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武奕鑫 王孝聪 +3 位作者 周振淞 何晨 潘良浩 宋桂雪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60-1369,共10页
由于海水盐度大、有机质含量低,从海水中提取和纯化克级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一直十分困难。基于Bond Elut PPL固相萃取小柱法进行海水DOM固体样品提取的放大试验,建立DOM自动化调酸、PPL树脂吸附技术,最后形成... 由于海水盐度大、有机质含量低,从海水中提取和纯化克级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一直十分困难。基于Bond Elut PPL固相萃取小柱法进行海水DOM固体样品提取的放大试验,建立DOM自动化调酸、PPL树脂吸附技术,最后形成提纯、冷冻干燥PPL-DOM(通过PPL树脂提取的DOM)完整工艺。采用元素分析、三维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固态^(13)C核磁共振(NMR)波谱法进行样品表征。结果表明:(1)该方法对近海表层海水DOM回收率稳定在50%以上,搭建的提取装置DOM日吸附量可达230 mg;(2)鳌山湾四个季节批次PPL-DOM整体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元素组成和光谱特征相似,表明方法适用性和稳定性较好;(3)三种水生态环境的PPL-DOM^(13)C NMR谱图显示样品的基本特征相似,以烷基碳、碳水化合物碳、芳香碳和羧基碳/酰胺碳为主,其中偶极去相(dipolar dephasing)谱显示了DOM前体化合物来源的差异。多种结果表明放大后的PPL固相萃取法可稳定提取克级DOM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溶解性有机质 固相萃取 Bond Elut PPL ^固态^(13)c核磁共振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机小分子手性催化剂的取代物的~1H,^(13)C核磁共振信号归属
8
作者 曹淑芬 赖媛媛 +3 位作者 徐国华 刘德立 肖文精 崔艳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62-564,591,共4页
3-hydroxy-N-(pyrrolidin-2-ylmethyl)-2-naphthamide(化合物Ⅰ)是最近合成的一种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能催化麦克尔非对称加成反应,且具有高产率、高度立体专一性、反应条件易实现等优点.目前普遍认为:在催化过程中该催化剂萘环上的OH和N... 3-hydroxy-N-(pyrrolidin-2-ylmethyl)-2-naphthamide(化合物Ⅰ)是最近合成的一种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能催化麦克尔非对称加成反应,且具有高产率、高度立体专一性、反应条件易实现等优点.目前普遍认为:在催化过程中该催化剂萘环上的OH和NH与反应物形成氢键.为了研究该过程,合成了tert-butyl 2-((3-hydroxy-2-naphthamido)methyl)pyrrolidine-1-carboxylate(化合物Ⅱ),应用一系列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NMR)技术对化合物Ⅱ进行了1H1、3C NMR信号归属.为进一步用NMR实验方法研究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氢键作用机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为类似化合物的NMR信号归属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13c 核磁共振 2D核磁共振 手性催化剂 MIcHAEL加成 氢键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电性作用矢量和杂化状态指数用于酮类化合物核磁共振QSSR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巧霞 杨修明 +3 位作者 周鹏 彭传友 王娇娜 李志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28-832,共5页
从分子二维结构出发,采用反映分子局部化学微环境结构表述指数———原子电性相互作用矢量(AEIV)和原子杂化状态指数(AHSI)对201个酮分子中的1 373个碳原子的13CNMR谱建模模拟,取得了满意结果。所得定量结构波谱关系(QSSR)的多元线性回... 从分子二维结构出发,采用反映分子局部化学微环境结构表述指数———原子电性相互作用矢量(AEIV)和原子杂化状态指数(AHSI)对201个酮分子中的1 373个碳原子的13CNMR谱建模模拟,取得了满意结果。所得定量结构波谱关系(QSSR)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复相关系数RMM及留一法交互检验相关系数RCV分别为0.966和0.965。进一步随机抽出5个化合物中共计196个13CNMR化学位移用于模型外部验证,预测结果复相关系数Rpred=0.965,上述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 ^^13c核磁共振(^13cNMR)波谱模拟 定量结构波谱关系(QSSR) 化学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δ^(13)C值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晋京 窦森 张大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2-387,共6页
以黑土、棕壤、草甸土和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田间定位并结合室内培养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施肥(包括施用化肥、有机肥以及有机肥配施化肥)条件下全土有机质和胡敏酸的δ13C值。结果表明:一般与未施肥的处理相比,田间施用有机肥以及有... 以黑土、棕壤、草甸土和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田间定位并结合室内培养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施肥(包括施用化肥、有机肥以及有机肥配施化肥)条件下全土有机质和胡敏酸的δ13C值。结果表明:一般与未施肥的处理相比,田间施用有机肥以及有机肥配施化肥使全土有机质和胡敏酸的δ13C值均呈下降趋势;培养试验中,施用猪粪后全土有机质和胡敏酸的δ13C值也呈下降趋势,而施用玉米秸秆后则呈增加趋势。产生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不同有机肥料的δ13C值不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施肥改变了土壤有机质的数量与结构组成。初步分析表明,施肥后全土有机质和胡敏酸的δ13C,值与其有机碳数量及结构组成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全土有机质的δ13C值与其有机碳数量的增加量和增加率之间则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培养试验 土壤有机质 胡敏酸 ^δ^13c ^^13c-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NMR分析技术在改性聚苯醚剖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建华 陈宏章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1-44,共4页
应用^(13)C核磁共振分析技术,参照Sadtler标准^(13)C核磁共振谱图,对国外公司的五种改性聚苯醚样品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有两种改性聚苯醚样品系由聚苯醚、聚苯乙烯和磷酸三苯酯组成,该类材料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有两种系由聚苯醚、聚... 应用^(13)C核磁共振分析技术,参照Sadtler标准^(13)C核磁共振谱图,对国外公司的五种改性聚苯醚样品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有两种改性聚苯醚样品系由聚苯醚、聚苯乙烯和磷酸三苯酯组成,该类材料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有两种系由聚苯醚、聚苯乙烯和聚顺丁二烯共混而成,具有较强的冲击性能;有一种系由聚苯醚、聚苯乙烯和聚乙烯构成,具有突出的润滑性能和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核磁共振 改性聚苯醚 PPO 聚苯醚 聚苯乙烯 磷酸三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茶菜属植物二萜化合物核磁共振碳谱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仝建波 张生万 +1 位作者 马云霞 李改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75-979,共5页
Atomic electronegativity interaction vector (AEIV) and atomic hybridization state index (AHSI) were used for establishing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spectroscopy relationship(QSSR) model of 13C NMR chemical shifts of ... Atomic electronegativity interaction vector (AEIV) and atomic hybridization state index (AHSI) were used for establishing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spectroscopy relationship(QSSR) model of 13C NMR chemical shifts of isodon diterpenoid compounds.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 and computa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were used to create the models,and the estimation stability and generalization ability of the models were strictly analyzed by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validations.The established MLR and CNN models were correlated with experimental values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model estimation,leave-one-out (LOO)cross-validation (CV),and predicted values of external samples were Rcum=0.9724,RCV=0.9723,Qext=0.9738 (MLR);Rcum=0.9957,Qext=0.9956 (CNN),respect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NN gave significantly better prediction of 13C NMR chemical shifts for isodon diterpenoids than MLR.Satisfactory results showed that AEIV and AHSI were obviously good for modeling 13C NMR chemical shifts of isodon diterpenoid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茶菜属植物二萜化合物 定量结构波谱相关 ^^13c NMR化学位移 原子电性作用矢量 原子杂化状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系衍生物核磁共振碳谱模拟研究
13
作者 何留 李志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45-1248,共4页
从分子二维拓扑结构出发,应用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和原子杂化状态指数(AHSI)对35种萘系衍生物共计375个等价碳原子进行结构表征,分别以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13C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定量结构波谱关系模型,通过严格检验,所得2... 从分子二维拓扑结构出发,应用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和原子杂化状态指数(AHSI)对35种萘系衍生物共计375个等价碳原子进行结构表征,分别以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13C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定量结构波谱关系模型,通过严格检验,所得2个回归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8、0.978,留一法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cv分别为:0.977、0.978。结果表明,AEIV和AHSI具有表征能力强、物化意义明确等优点,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估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电性作用矢量 原子杂化状态指数 13c核磁共振波谱模拟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 NMR分析食用油甘油酯组成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新生 谢依琳 +1 位作者 刘芳 蒋黎艳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0-218,共9页
研究采用核磁共振碳谱法(^(13)C NMR),首先识别食用油脂中甘油一酯(MG)、甘油二酯(DG)、甘油三酯(TG)及游离脂肪酸(FFA)等组分的特征峰,然后确定特征峰响应值与组分含量的关系,最后建立了食用油脂中甘油酯组成的核磁共振碳谱分析方法。... 研究采用核磁共振碳谱法(^(13)C NMR),首先识别食用油脂中甘油一酯(MG)、甘油二酯(DG)、甘油三酯(TG)及游离脂肪酸(FFA)等组分的特征峰,然后确定特征峰响应值与组分含量的关系,最后建立了食用油脂中甘油酯组成的核磁共振碳谱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样品量为200 mg食用油甘油酯,溶剂为0.5 mL氘代氯仿,^(13)CNMR谱采集条件为脉冲序列zgpg30,扫描次数(NS)为100,脉冲宽度(P1)为30μs,能够快速的测定甘油酯样品中MG、DG、TG和FFA的相对质量分数,且所测定结果与柱层析分离法测定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该方法对响应值最低的游离脂肪酸的检出限可低至1.35%,定量限可低至4.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光谱法 甘油酯 食用油 ^^(1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浮游植物有机质的组成、结构和生烃特征
15
作者 孔祥兰 杨余 冉勇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7-425,共9页
面对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及化石能源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探索新的环境友好型以及可持续的能源十分必要。本文对野外采集的2种水生浮游植物(浮萍和刚毛藻)进行索氏抽提和酸碱水解处理,将原始样品(OS)分离成去游离脂(LPF)级分和难降解有机... 面对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及化石能源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探索新的环境友好型以及可持续的能源十分必要。本文对野外采集的2种水生浮游植物(浮萍和刚毛藻)进行索氏抽提和酸碱水解处理,将原始样品(OS)分离成去游离脂(LPF)级分和难降解有机质(NHOM)级分,采用元素分析仪、Rock-Eval热解仪和固态^(13)C核磁共振(NMR)技术进行表征,并通过封闭热解实验研究NHOM级分的生烃特征。结果表明:①NHOM级分具有高C含量和低N、O含量,其结构类似于孢粉素;②刚毛藻NHOM级分比浮萍NHOM级分有更高的H/C原子比、氢指数(HI)、质量指数(QI)、脂肪性和生烃潜力;③封闭热解实验中,浮萍和刚毛藻NHOM级分的产油率和生烃转化率分别为17.7%~20.6%和18.0%~24.5%,表明浮萍和刚毛藻在生物质能的开发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有机质 ^固态^(13)c核磁共振技术 生烃特征 生物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ermectins菌丝提取液的分析与主要成分的分离富集
16
作者 刘吉 常志东 +2 位作者 杨明德 党杰 何艺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0-286,共7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检测(UVD)/蒸发光散射检测(ELSD)的方法分析avermectins菌丝提取液,发现主要成分为具有紫外吸收和无紫外吸收的物质。利用硅胶吸附柱层析方法分离富集了其中的主要成分。对几种有紫外吸收的组分(Ala、A2a、...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检测(UVD)/蒸发光散射检测(ELSD)的方法分析avermectins菌丝提取液,发现主要成分为具有紫外吸收和无紫外吸收的物质。利用硅胶吸附柱层析方法分离富集了其中的主要成分。对几种有紫外吸收的组分(Ala、A2a、Bla、B2a)进行了核磁共振(NMR)分析,根据异核单量子相干谱(HSQC)对所有的^(13)C-NMR和~1H-NMR谱带进行了归属。鉴定了无紫外吸收的物质中含有糖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ERMEcTINS 杂质 高效液相色谱 吸附柱层析 核磁共振 HSQc ^^13c—NMR ^^1H—NMR 蒸发光散 射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作模式和氮肥处理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子榆 王孟佳 +10 位作者 冯向前 覃金华 王爱冬 马横宇 褚光 刘元辉 徐春梅 章秀福 王丹英 郑希 陈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590,共14页
【目的】探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与水稻季施氮水平在稻田土壤固碳(有机碳储量及其官能团特征)中的作用。【方法】依托中国水稻研究所水-旱轮作长期定位试验(2003年至今),研究4种轮作模式[水稻-冬闲(RF)、水稻-紫云英(RC)、水稻-小麦(RW)... 【目的】探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与水稻季施氮水平在稻田土壤固碳(有机碳储量及其官能团特征)中的作用。【方法】依托中国水稻研究所水-旱轮作长期定位试验(2003年至今),研究4种轮作模式[水稻-冬闲(RF)、水稻-紫云英(RC)、水稻-小麦(RW)和水稻-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RP)]与2个水稻季氮肥处理[不施氮(N0,0kg/hm^(2))和正常施氮(N1,135kg/hm^(2))]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0-50cm)和有机碳官能团特征(0-20cm)的影响。【结果】1)在土壤浅耕层(0-20 cm)内,轮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有机碳含量,表现为RP>RC>RW或RF;但对于全耕层(0-50、0-40和0-30cm)土壤有机碳储量而言,冬作(RP,RC和RW)与冬闲(RF)无显著差异,而施氮更有利于土壤固碳。2)水稻季不施氮处理下:相较于RF,冬作模式显著增加包括烷基碳和芳香碳在内的难降解组分,而抑制以烷氧碳为主的易降解组分,明显提高了土壤腐殖化指数、芳香性和疏水性,助力浅层土壤(0-20 cm)总有机碳储备的增加。其中,腐殖化指数和疏水性与还田秸秆C/N比值关系密切,这在浅层土壤固碳上具有重要意义。【结论】相较于轮作,适度施氮对全层土壤有机碳储备更有意义;而周年水旱轮作中全量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效应仅停留在浅耕层,对全土层土壤有机碳储备的作用则被高估。秸秆碳在稻田的去向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水旱轮作 土壤有机碳储量 官能团组分 ^^(13)c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茭白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与结构特征
18
作者 艾然 何杰 +4 位作者 林海忠 翁丽青 陈照明 马军伟 王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58-2565,共8页
为探究茭白种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以浙江余姚和黄岩两地不同种植年限的茭白田土壤(黄岩的种植年限为0、5、15、30 a,余姚的种植年限为1、5、15 a)为对象,采集0~20、>20~4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颗粒有机碳(P... 为探究茭白种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以浙江余姚和黄岩两地不同种植年限的茭白田土壤(黄岩的种植年限为0、5、15、30 a,余姚的种植年限为1、5、15 a)为对象,采集0~20、>20~4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并通过固态碳-13核磁共振技术(^(13)C NMR)对SOC官能团丰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黄岩试验点,0~20 cm茭白田的SOC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但茭白种植年限对>20~40 cm土层的SOC含量无显著影响,与未种植茭白的农田相比,种植30 a茭白田的0~20 cm土层的SOC、POC含量分别显著(P<0.05)升高40.3%、86.4%,POC占SOC的比例显著增加12百分点,但土壤烷基碳比例显著降低5.96百分点,>20~40 cm土层的烷基碳比例显著下降9.53百分点,而芳香碳比例显著升高4.31百分点。在余姚试验点,各种植年限茭白田0~20、>20~40 cm土层的SOC官能团丰度和>20~40 cm土层的SOC、POC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与种植1 a茭白的相比,种植5 a茭白田0~20 cm土层的SOC、PO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1.0%、87.1%,POC占SOC的比例显著增加10百分点。综上,茭白种植可以提高0~20 cm土层的SOC含量和POC含量,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种植年限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碳-13核磁共振(^(13)c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源岩倾油倾气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程克明 熊英 刘新月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56-60,共5页
利用固体13C核磁共振波谱检测源岩干酪根中油、气潜力碳的相对含量,并利用该参数直接判别各类源岩在“液态窗”阶段的倾油、倾气性。有些煤系源岩虽然其地球化学特征属腐植型母质,但由于其干酪根的脂碳中油潜力碳>气潜力碳,故仍以生... 利用固体13C核磁共振波谱检测源岩干酪根中油、气潜力碳的相对含量,并利用该参数直接判别各类源岩在“液态窗”阶段的倾油、倾气性。有些煤系源岩虽然其地球化学特征属腐植型母质,但由于其干酪根的脂碳中油潜力碳>气潜力碳,故仍以生油为主。该方法从生烃机理出发进一步揭示了新疆焉耆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以生油为主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13c核磁共振波谱 潜力碳 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分级研究腐殖酸的结构组成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丽 冉勇 +2 位作者 傅家谟 盛国英 彭平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7-394,共8页
利用切面流超滤技术将Pahokee泥炭腐殖酸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8个级分,并综合应用元素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固体13C核磁共振(13CNMR)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详细研究了分级前后腐殖酸分子的结构组成特征。... 利用切面流超滤技术将Pahokee泥炭腐殖酸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8个级分,并综合应用元素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固体13C核磁共振(13CNMR)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详细研究了分级前后腐殖酸分子的结构组成特征。研究表明,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腐殖酸分子中的元素碳、元素氢含量增加;而元素氧和含氧官能团含量减少;并且低相对分子质量级分中含有相对较多的木本植物来源的芳香结构,而高相对分子质量级分中含相对较多微生物和植物来源的聚脂肪结构。本研究结果不仅说明环境中的腐殖酸分子是由许多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结构性质各异的腐殖酸分子组成,而且这些腐殖酸分子可能与腐殖酸形成过程中各种来源的物质在不同阶段的腐殖化产物有关,表明了腐殖酸类地质大分子物质的非均一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切面流超滤 元素组成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固体^13c核磁共振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