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秆木素侧链^(13)C同位素示踪及固体^(13)CNMR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顾瑞军 谢益民 +2 位作者 曾绍琼 伍红 安田征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73-1076,共4页
在水稻 (Oryza sativa L.)生长过程中 ,向其茎秆部节间的空腔分别注入在侧链α,β,γ位带有 1 3C标记的松柏醇葡萄糖甙 ,得到 1 3C标记的稻秆木素 ,用高分辨率固体核磁 1 3C NMR对其组织进行分析 ,发现外源性的松柏醇葡萄糖甙并不影响... 在水稻 (Oryza sativa L.)生长过程中 ,向其茎秆部节间的空腔分别注入在侧链α,β,γ位带有 1 3C标记的松柏醇葡萄糖甙 ,得到 1 3C标记的稻秆木素 ,用高分辨率固体核磁 1 3C NMR对其组织进行分析 ,发现外源性的松柏醇葡萄糖甙并不影响水稻中木素的正常合成 .证明了 β-O-4,β-β,β-5和 β-1结构是稻秆原本木素中的主要结构 ,另外还有少量的松柏醇和阿魏酸类结构 ,并证实木素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 木素 同位素示踪 13 核磁共振 分离 造纸工业 制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P的^(13)C同位素示踪及固体^(13)C NMR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顾瑞军 谢益民 +1 位作者 伍红 赖燕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以侧链α位带13 C同位素标记的松柏醇葡萄糖苷作为起始物 ,在实验室中模拟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人工合成脱氢聚合物 (DHP) ,得到带13 C标记的DHP。用高分辨率固体13 CNMR和红外光谱对DHP进行了分析。红外分析结果显示 :该实验条件下用松... 以侧链α位带13 C同位素标记的松柏醇葡萄糖苷作为起始物 ,在实验室中模拟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人工合成脱氢聚合物 (DHP) ,得到带13 C标记的DHP。用高分辨率固体13 CNMR和红外光谱对DHP进行了分析。红外分析结果显示 :该实验条件下用松柏醇葡萄糖苷合成的DHP同天然银杏木材的磨木木质素 (MWL)在组成和结构上有较好的相似性。13 CNMR证明了 β O 4、β β、β 5和松柏醇结构为DHP的主要结构 ,另有少量香兰素结构和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聚合物 木质素 碳-13 同位素示踪 松伯醇 生物合成 同位素标记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13)C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纤维素与木素连接方式 被引量:4
3
作者 向松明 谢益民 +1 位作者 杨海涛 姚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88-2491,共4页
为了阐明裸子植物中纤维素与木素之间的连接方式,从多糖的角度分析糖单元与木素苯丙烷结构单元之间的共价键连接方式,合成了带6-13 C标记的纤维素前驱物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并将其与PAL酶的抑制剂AOPP及外源性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 为了阐明裸子植物中纤维素与木素之间的连接方式,从多糖的角度分析糖单元与木素苯丙烷结构单元之间的共价键连接方式,合成了带6-13 C标记的纤维素前驱物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并将其与PAL酶的抑制剂AOPP及外源性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一起投入生长中的银杏植物体内。碳13丰度检测得知纤维素在细胞壁的沉积主要是从在初生壁开始,高分辨率固体核磁13 C NMR分析证实了纤维素6位碳与木素以苯甲醚键等方式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13c标记 cP/MAS NMR 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呼吸及其^(13)C同位素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聂棠棠 王娟 +1 位作者 姚槐应 葛超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8-586,共9页
为比较不同方法在土壤呼吸及其^(13)C同位素测定中的差异,应用气相色谱仪法(GC-TCD)、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气体进样法(Gasbench-IRMS)、甲酚红显色法(MicroResp)、碱液吸收法4种方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采用Gasbench-IRMS法和碱液吸收... 为比较不同方法在土壤呼吸及其^(13)C同位素测定中的差异,应用气相色谱仪法(GC-TCD)、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气体进样法(Gasbench-IRMS)、甲酚红显色法(MicroResp)、碱液吸收法4种方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采用Gasbench-IRMS法和碱液吸收法两种方式检测土壤呼吸的^(13)C同位素丰度,以期准确评估土壤呼吸及碳排放,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两种仪器法(GC、IRMS)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的数值结果相近(基础呼吸)或趋势一致(诱导呼吸),且重复性好(标准偏差分别为0.011、0.010mg/(kg·h)),准确度高;MicroResp法的测定结果与仪器测量值较为相近,但分辨率较低;碱液吸收法的测定结果较真实值偏高(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时)或偏低(当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时)。(2)在测定CO_(2)中的^(13)C含量上,Gasbench-IRMS法直接测定的结果误差小(δ^(13)C值的标准偏差为0.137‰),接近实际值,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土壤微生物呼吸对底物的利用状况。综上,仪器法较化学分析法(MicroResp、碱液吸收)更能准确测定土壤呼吸及其^(13)C同位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测定 ^^(13)c同位素丰度 方法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示踪技术在利玛原甲藻中腹泻性贝毒合成研究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昊宇 谭志军 +3 位作者 郑关超 吕颂辉 杨越聪 吴海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7-464,共8页
选取具有显著产毒差异的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SHG株与2XS株为研究对象,以2-^(13)C-甘氨酸为示踪原料结合高分辨质谱方法,为腹泻性贝类毒素及其酯化态毒素合成与代谢途径的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思路。结果表明,两株藻共发现16种腹... 选取具有显著产毒差异的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SHG株与2XS株为研究对象,以2-^(13)C-甘氨酸为示踪原料结合高分辨质谱方法,为腹泻性贝类毒素及其酯化态毒素合成与代谢途径的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思路。结果表明,两株藻共发现16种腹泻性贝毒及其酯化态毒素成分。对照培养条件下SHG株(大田软海绵酸毒素含量为7.88 pg/cell,鳍藻毒素1含量为4.35 pg/cell)的产毒能力高于2XS株(大田软海绵酸毒素5.70pg/cell),而甘氨酸作为氮源培养条件可显著提高两株藻的产毒总量(P<0.05)。^(13)C-甘氨酸标记组与甘氨酸培养组单细胞产毒量无显著变化(P>0.05)。腹泻性贝毒被标记后其同位素异构体丰度发生变化,其中酯化态受^(13)C标记的影响程度更高,二级质谱图清晰表示出其碎片离子及脱水峰的标记情况。该方法直观阐明了甘氨酸可作为P.lima标记原料的产毒供体,并使用稳定同位素标记方法首次实现了酯化态的同步标记,有助于腹泻性贝毒生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原甲藻 腹泻性贝类毒素 酯化态 13c同位素示踪 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的前世今生 被引量:7
6
作者 蓝高勇 王华 +4 位作者 应启和 杨会 唐伟 吴夏 涂林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502-504,共3页
^C-14是碳同位素家族的特殊成员,不仅具有放射性,而且半衰期长,经过漫长的研究和理论技术积累,其碳定年法技术为考古、第四纪地质、近代海洋等领域研究提供年龄信息。它在自然界中的“特异性”和“普遍性”又使得它具备示踪技术,在宏观... ^C-14是碳同位素家族的特殊成员,不仅具有放射性,而且半衰期长,经过漫长的研究和理论技术积累,其碳定年法技术为考古、第四纪地质、近代海洋等领域研究提供年龄信息。它在自然界中的“特异性”和“普遍性”又使得它具备示踪技术,在宏观大气,海洋及生态领域示踪物料来源,同时在微观的生命科学领域也可揭示生化过程的反应机理,是人类探索自然的好帮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放射性同位素 碳14定年法 碳14示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素-木聚糖复合体化学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海涛 谢益民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在木聚糖存在的条件下,以木素前驱物-松柏醇葡萄糖甙作为起始物在多种酶(β-葡萄糖甙酶、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协同作用下,生物合成出木素脱氢聚合物(DHP)与木聚糖的复合体(简称DHPXC)。对其进行酶降解处理除去游离的木聚糖... 在木聚糖存在的条件下,以木素前驱物-松柏醇葡萄糖甙作为起始物在多种酶(β-葡萄糖甙酶、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协同作用下,生物合成出木素脱氢聚合物(DHP)与木聚糖的复合体(简称DHPXC)。对其进行酶降解处理除去游离的木聚糖,并对与木素有连接的木聚糖分子链进行切短,得到水不溶部分(简称DHPXC-IS)。利用高分辨率的固体和液体^(13)C-NMR对分离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木聚糖存在下,DHP生成过程中与木聚糖之间主要以苯甲醚键和酯键的形式连接。生成的木素主要以β-O-4、β-β、β-5和β-1为主,有一定量以α-O-4连接,含有少量的松柏醇/醛结构,另外还存在少量香草醛结构及α位带有亚甲基结构的苯丙烷结构和醚化5-5′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P 木聚糖 ^13^c标记 ^13^c-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曹亚澄 孙国庆 李若嵋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21-230,共10页
本文采用磷酸法分析土壤中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对分析方法和制样装置作了叙述,比较了经不同预处理土壤的碳、氧同位素值,指出土壤有机碳的存在不影响碳酸盐同位素组成的精密测定,有氧灼烧预处理土壤样品对分析结果有明显影响,使δ... 本文采用磷酸法分析土壤中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对分析方法和制样装置作了叙述,比较了经不同预处理土壤的碳、氧同位素值,指出土壤有机碳的存在不影响碳酸盐同位素组成的精密测定,有氧灼烧预处理土壤样品对分析结果有明显影响,使δ~13C和δ~18O值降低。测定多种标准样品表明,此方法准确、可靠,重复制样测定的标准偏差在0.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法 同位素 比值 土壤 碳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