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7)Cs示踪法研究坡度与土壤流失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晓燕 田均良 +1 位作者 刘普灵 杨明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0-393,共4页
应用13 7Cs示踪法对陕西延安燕沟流域自然坡面上坡度与侵蚀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坡面各点的坡度与侵蚀强度之间呈幂或指数函数关系 ,且相关性极显著 ,即随着坡度的增加 ,侵蚀强度呈幂或指数函数增加 ;偏相关分析结果表... 应用13 7Cs示踪法对陕西延安燕沟流域自然坡面上坡度与侵蚀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坡面各点的坡度与侵蚀强度之间呈幂或指数函数关系 ,且相关性极显著 ,即随着坡度的增加 ,侵蚀强度呈幂或指数函数增加 ;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侵蚀强度与坡面平均坡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其相关系数为 0 44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强度 坡面 土壤流失 坡度 示踪法 ^^137cs 上坡 关系 相关性 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37)Cs法探讨苏南坡地的土壤侵蚀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燕 张洪 +2 位作者 杨浩 唐翔宇 彭补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3-56,共4页
与黄土和红壤地区相比 ,学术界对苏南丘陵区土壤侵蚀的关注要少得多 ,也许是这里的土壤侵蚀的绝对数量不大 ,然而 ,苏南地区的土壤侵蚀引起的生态影响却不容忽视 ,如因土壤侵蚀造成的养分流失对水体的影响及土层减薄都远超过黄土区。为... 与黄土和红壤地区相比 ,学术界对苏南丘陵区土壤侵蚀的关注要少得多 ,也许是这里的土壤侵蚀的绝对数量不大 ,然而 ,苏南地区的土壤侵蚀引起的生态影响却不容忽视 ,如因土壤侵蚀造成的养分流失对水体的影响及土层减薄都远超过黄土区。为了探讨苏南土壤侵蚀的生态影响 ,首先是要了解土壤侵蚀的状况 ,在这方面 13 7Cs示踪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可是要使用此法 ,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确定研究区的背景值 ,二是建立估算土壤侵蚀的模型。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 ,确定苏南地区的 13 7Cs背景值为 2 2 0 0 Bq/m2 ;并根据基本物理含义 ,建立了耕地与非耕地的土壤侵蚀模型 ,用这 2个模型并借用其他学者提供的土壤沉积模型 ,对宜兴竹园及茶园两个坡地的土壤侵蚀与沉积作了估算。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同位素示踪法 137 苏南坡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37)Cs示踪法的丹江口小流域农用地土壤侵蚀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利华 李辉 张艳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277,共5页
运用137Cs示踪技术,采用相关土壤侵蚀定量估算模型,探讨丹江口市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的土壤侵蚀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137Cs本底值为2 153.46 Bq/m2;耕作土剖面中137Cs呈均一分布,非耕作土剖面中137Cs呈指数递减分布;不同... 运用137Cs示踪技术,采用相关土壤侵蚀定量估算模型,探讨丹江口市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的土壤侵蚀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137Cs本底值为2 153.46 Bq/m2;耕作土剖面中137Cs呈均一分布,非耕作土剖面中137Cs呈指数递减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用地土壤侵蚀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沟谷旱地>坡耕地>菜田>水田>草地;不同土壤类型结合不同地貌形态呈现不同的侵蚀速率,依次为低山丘陵区的石灰土>粘质的黄棕壤土>紫色土和砂质潮土;坡耕地的土壤侵蚀呈现垂直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示踪技术 土壤侵蚀 农用地 丹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侵蚀^(137)Cs测定的示踪法原理及其常用模型 被引量:8
4
作者 齐孟文 王琳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6-17,共2页
简要介绍了137Cs示踪法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内容包括137Cs示踪的基本原理,用于耕地及非耕地土壤侵蚀的常用模型,如非耕地的指数分布模型,耕地的比例模型、容量模型和质量平衡模型,同时对以上几种耕地模型的建模假设、计算公式和应... 简要介绍了137Cs示踪法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内容包括137Cs示踪的基本原理,用于耕地及非耕地土壤侵蚀的常用模型,如非耕地的指数分布模型,耕地的比例模型、容量模型和质量平衡模型,同时对以上几种耕地模型的建模假设、计算公式和应用限制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137cs 示踪法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s-137示踪法研究浙江天台县典型坡面的土壤侵蚀规律 被引量:5
5
作者 聂国辉 叶永棋 +1 位作者 叶碎高 开美玲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307,共5页
Cs-137示踪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研究。本文在非耕地土壤侵蚀模型的基础上,在浙江省天台县典型区域内,得出Cs-137基准值为2382.02Bq/m^2,土壤Cs-137剖面分布函数为Cs=243.73e^(-0.113:),同时分析了非耕地... Cs-137示踪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研究。本文在非耕地土壤侵蚀模型的基础上,在浙江省天台县典型区域内,得出Cs-137基准值为2382.02Bq/m^2,土壤Cs-137剖面分布函数为Cs=243.73e^(-0.113:),同时分析了非耕地典型坡面上不同部位的侵蚀与沉积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20 cm以内的范围,坡地土壤净流失上部大于中下部,在距坡脚附近有土壤沉积现象。坡面不同部位的土壤侵蚀速率并不随着坡长的增加而简单地增大,而是随地表植被结构和覆盖度的不同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137示踪法:典型坡面 cs-137背景值 浙江省天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对红壤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叶宏萌 华伟平 +5 位作者 吴星怡 胡家朋 苏丽鳗 杨浩 赵志龙 吴承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154-4164,共11页
以南方红壤丘陵区两个邻近小流域为对象,结合野外测试、数理模型及^(137)Cs示踪技术,系统分析了各流域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养分含量及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137)Cs集中分布于0—40 cm土层,背景值为1823.94 Bq·m^(−2)... 以南方红壤丘陵区两个邻近小流域为对象,结合野外测试、数理模型及^(137)Cs示踪技术,系统分析了各流域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养分含量及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137)Cs集中分布于0—40 cm土层,背景值为1823.94 Bq·m^(−2).土壤侵蚀以裸地最为突出(土壤侵蚀量范围为866.11—1809.52 t·km^(−2)·a^(−1)),旱地(137.25—796.43 t·km^(−2)·a^(−1))和茶园(85.17—1616.38 t·km^(−2)·a^(−1))次之,其中,人为干扰下茶园土壤侵蚀量空间差异显著,草地和林地的土壤侵蚀量皆在允许侵蚀范围内(<500 t·km^(−2)·a^(−1)),水田基本不发生侵蚀.土壤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含量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聚现象,前两者主要来源于植被凋落物,后者受施肥影响为主.人为干扰越强的茶园土壤养分流失量主要受土壤侵蚀影响呈现较大的流失潜力,应予以重点关注.因此,聚焦红壤山区多个邻近小流域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对土地利用的响应研究,可以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和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137)cs 示踪法 土地利用类型 闽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地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 被引量:56
7
作者 张燕 张洪 +1 位作者 彭补拙 杨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6,31,共5页
苏南丘陵区存在多种利用当地土地资源方式,诸多利用方式也改变了土壤的性能,一般是人类干预下的耕地的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高于处在自然半自然状态下的非耕地。为了定量了解由土壤侵蚀引起的养分流失,首先应掌握土壤侵蚀的强度,137Cs示... 苏南丘陵区存在多种利用当地土地资源方式,诸多利用方式也改变了土壤的性能,一般是人类干预下的耕地的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高于处在自然半自然状态下的非耕地。为了定量了解由土壤侵蚀引起的养分流失,首先应掌握土壤侵蚀的强度,137Cs示踪法可以对此提供帮助。使用此法需解决2个问题:确定研究区域的137Cs背景值与建立估算土壤侵蚀的模型,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合理的尝试。以此为基础,估算了各种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流失量;为了与黄土和红壤区土壤侵蚀的危害相比较,提出了等值侵蚀模数的概念,以便揭示苏南地区土壤侵蚀的潜在危害性。通过研究初步确认耕地尤其是水田可能是太湖水体营养元素的主要农业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农地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等值侵蚀模数 污染源 苏南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水土漏失监测方法评述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清林 梁虹 +1 位作者 熊康宁 李瑞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30-38,共9页
水土漏失具有隐蔽性、特殊性和复杂性,有效监测水土漏失是水土漏失研究的难点问题。通过对洞穴滴水示踪、137 Cs同位素示踪、模拟试验、数学模型等水土漏失监测方法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洞穴滴水示踪技术监测获得的水土漏失量普遍偏大... 水土漏失具有隐蔽性、特殊性和复杂性,有效监测水土漏失是水土漏失研究的难点问题。通过对洞穴滴水示踪、137 Cs同位素示踪、模拟试验、数学模型等水土漏失监测方法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洞穴滴水示踪技术监测获得的水土漏失量普遍偏大;2)137 Cs示踪法在均质土壤条件下可以定量示踪土壤侵蚀,但还不能定量示踪非均质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水土漏失;3)水土漏失模拟试验可以揭示一定的水土漏失机理和规律,试验结论与自然界土壤地下漏失情况有一定偏差,实验结果还难以推广至流域尺度;4)当前已构建的地下漏失数学模型对于地下水土漏失的预测还不够准确,其原因是数学模型中的某个影响因子的获取难度不亚于直接监测水土漏失的困难。鉴于当前水土漏失监测方法的不足,需要从水文地质勘测的方法中寻找合理的水土漏失监测法,建立长期监测的机制,为有效防治和阻控地下水土漏失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喀斯特 水土漏失 模拟试验法 137 cs示踪法 洞穴滴水示踪法 数学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地面侵蚀量的确定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青云 蒋顺清 孙厚才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1-56,共6页
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地面侵蚀类型主要有面蚀、沟蚀和母质侵蚀三种,本文采用铯-137同位素示踪法测算了小流域坡面土壤侵蚀模数的多年平均值;用小区法、径流场法和侵蚀针测法分别测定了相同降雨条件下小流域内面蚀、沟蚀和母质侵蚀... 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地面侵蚀类型主要有面蚀、沟蚀和母质侵蚀三种,本文采用铯-137同位素示踪法测算了小流域坡面土壤侵蚀模数的多年平均值;用小区法、径流场法和侵蚀针测法分别测定了相同降雨条件下小流域内面蚀、沟蚀和母质侵蚀的侵蚀模数,进而换算出紫色土丘陵区单元小流域地面侵蚀的多年平均侵蚀模数。所得结果为求取小流域泥沙输移比及预报地面侵蚀量建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地面 侵蚀 长江上游 单元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