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北缘鱼卡含榴绿帘白云母片岩变质演化相平衡模拟及其^(40)Ar/^(39)Ar年代学研究
1
作者 杨云轩 胡荣国 +5 位作者 胡中天 杨雪松 梁尚良 吴杰 刘希军 杨启军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8,共20页
柴北缘造山带鱼卡地体中广泛出露的强面理化变泥质片岩是榴辉岩的主要围岩,主要由石榴子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绿泥石和榍石组成。为了探讨鱼卡变泥质片岩的p-T演化过程及折返阶段退变质作用的时代和折返速率,对... 柴北缘造山带鱼卡地体中广泛出露的强面理化变泥质片岩是榴辉岩的主要围岩,主要由石榴子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绿泥石和榍石组成。为了探讨鱼卡变泥质片岩的p-T演化过程及折返阶段退变质作用的时代和折返速率,对其展开了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和Perple_X相平衡模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基质中定向排列的多硅白云母进行了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定年分析。岩相学观察和扫描电镜面扫描结果显示,大多数石榴子石核-幔部被大颗粒的白云母、榍石和石英包体替代,呈“环礁状”结构,仅有少量粒径较大的石榴子石发育弱的成分环带。相平衡模拟获得其变质p-T条件为1.39~1.59 GPa、515~530℃,但基于石榴子石结构和矿物包体特征以及基质中多硅白云母成分环带特征推测,研究样品应该经历过超高压变质阶段,现有的矿物组合记录了其折返阶段的退变质条件。基质中定向排列的多硅白云母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定年获得了平坦的年龄坪,对应的坪年龄为415.2±3.8 Ma;构成坪年龄的数据点对应的等值线年龄和^(40)Ar/36Ar初始比值分别为416.1±3.9 Ma和265±32,表明不含外来^(40)Ar。综合本次^(40)Ar/^(39)Ar定年结果和区内已发表变泥质岩锆石和独居石U-Pb定年数据,获得鱼卡变泥质片岩从榴辉岩相到角闪-榴辉岩相的折返速率约3.6 km/Ma,从角闪-榴辉岩相到绿帘-角闪岩相的折返速率约0.3 km/Ma。早期的抬升可以用洋壳板片后撤或断离导致深俯冲物质在浮力和隧道环流共同作用下实现相对快速折返来解释,其后相对缓慢的折返则主要受到区域性碰撞/挤压或造山后伸展和区域性大规模花岗岩岩浆活动驱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卡地体 含榴绿帘白云母片岩 相平衡模拟 多硅白云母 ^^^(40)ar/^(39)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509道班西锂矿电气石矿物学及^(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特征
2
作者 高永宝 吴欢欢 +5 位作者 李文渊 李侃 张江伟 Fred Jourdan 王子龙 李永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7-222,共16页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集区之一,其成矿元素超常富集机制备受关注。前人对区内富锂锂辉石伟晶岩开展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受限于伟晶岩定年技术的制约,对于广泛出露的贫Li含电气石伟晶岩成因及其与富Li伟...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集区之一,其成矿元素超常富集机制备受关注。前人对区内富锂锂辉石伟晶岩开展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受限于伟晶岩定年技术的制约,对于广泛出露的贫Li含电气石伟晶岩成因及其与富Li伟晶岩的关系尚未开展系统的对比研究。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区内509道班西超大型锂矿中的贫Li伟晶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和电气石矿物学研究,并成功获得电气石^(40)Ar-^(39)Ar同位素年龄。结果显示:①贫Li伟晶岩为含石榴子石电气石伟晶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碱性长石、白云母、电气石及少量石榴子石组成。②贫Li伟晶岩中电气石为富FeO^(T)(11.19%~13.24%)、贫CaO(0.06%~0.29%)、MgO(0.02%~0.10%)和Na_(2)O(0.69%~1.12%)的黑电气石亚族,其成分主要受(^(X)□,Al)(Na,R^(2+))_(-1)元素置换对控制,与区内二云母花岗岩及锂辉石伟晶岩中电气石成分特征相似,属于典型的岩浆-热液成因电气石。③电气石^(40)Ar-^(39)Ar坪年龄为(229.8±0.4)Ma,指示贫Li伟晶岩与二云母花岗岩及富Li伟晶岩为同期岩浆-热液产物。结合伟晶岩空间分布及电气石成分演化特征,笔者认为贫Li伟晶岩代表演化早期贫稀有金属的熔体,富Li伟晶岩则是演化程度更高的富稀有金属岩浆热液产物,其中靠近岩体的伟晶岩中贫Li矿物(长石、石榴子石、电气石等)的结晶促进了稀有金属在残余熔/流体中的进一步富集,最终导致了岩体近端贫矿、远端富矿的伟晶岩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柳滩地区 509道班西 电气石 矿物成分 ^^^(40)ar-^(39)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构造、EBSD组构及^(40)Ar-^(39)Ar年代学对铧厂沟矿区变形过程的制约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东升 王宗起 +2 位作者 王嘉玮 王涛 孙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7-1187,共21页
铧厂沟金矿床作为南秦岭地区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其矿体形态和分布严格受变形作用控制,然而目前对该矿区的变形过程仍缺乏研究。本研究在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对铧厂沟矿区岩石进行显微构造、EBSD组构及^(40)Ar-^(39)Ar年代学分析。结果显... 铧厂沟金矿床作为南秦岭地区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其矿体形态和分布严格受变形作用控制,然而目前对该矿区的变形过程仍缺乏研究。本研究在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对铧厂沟矿区岩石进行显微构造、EBSD组构及^(40)Ar-^(39)Ar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岩石韧性变形分为:①SN向挤压。变形构造包括灰岩的强烈片理化,砂岩紧闭褶皱、无根褶皱及旋转碎斑等。倾向上,砂岩片理的波状弯曲及片理间宏、微观旋转碎斑的形态,指示褶皱过程中的层间剪切作用,弯曲片理面上绢云母的Ar-Ar坪年龄为215.1±0.7 Ma。该期变形在方解石和石英组构图中形成了对称性较好的极密,指示正向挤压的纯剪切过程;②左行走滑。砂岩及灰岩均发育近水平的拉伸线理,结合砂岩片理在走向上的波状弯曲、剪切透镜体及定向薄片内显微构造,指示存在一期左行走滑过程。同时,方解石和石英的EBSD组构图显示极密发生偏转,也代表了简单剪切的产物。结合已有资料,铧厂沟矿区两期变形对应于南秦岭印支期造山引起的正向碰撞和晚期左行走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构造 EBSD组构 ^^^(40)ar-^(39)ar 变形过程 铧厂沟矿区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黄滩金铜锌矿成矿时代——来自白云母^(40)Ar-^(39)Ar年龄和黄铁矿Re-Os年龄约束
4
作者 耿新霞 张志欣 +4 位作者 张振龙 李宁 杨富全 杨成栋 成曦晖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8-379,共12页
卡拉塔格是东天山十分重要的铜矿集区,发育5个不同时代和成矿类型的成矿系统。近年来新发现了黄滩(包括金岭)金铜锌矿床,赋存于火山岩系中,发育层状矿化、脉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但层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形成时代不清楚,制约了进一步... 卡拉塔格是东天山十分重要的铜矿集区,发育5个不同时代和成矿类型的成矿系统。近年来新发现了黄滩(包括金岭)金铜锌矿床,赋存于火山岩系中,发育层状矿化、脉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但层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形成时代不清楚,制约了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本文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开展白云母^(40)Ar-^(39)Ar年龄和黄铁矿Re-Os年代学研究,获得黄铁绢英岩中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429.46±3.91 Ma,7件层状矿化中黄铁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436.5±4.2 Ma。层状矿化年龄与前人获得含矿岩系英安岩和英安质凝灰岩年龄(434~438 Ma)、脉状矿化年龄(432~438 Ma)一致,表明层状矿化、脉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是同一成矿事件的产物,黄滩为富金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矿床。因此,尽管黄滩和红海‒黄土坡为VMS型矿床,红石为火山热液脉状矿床,但它们均为同一VMS成矿系统,形成于430~439 Ma,受控矿因素的差异,造成了成因类型、矿化类型和成矿元素组合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40)ar-^(39)ar 黄铁矿Re-Os VMS矿床 金铜锌 黄滩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走滑运动的^(40)Ar/^(39)Ar法定年 被引量:77
5
作者 朱光 牛漫兰 +3 位作者 刘国生 王勇生 谢成龙 李长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316,共14页
郯庐断裂带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之后是否发生过大规模左行平移及其准确的时间,仍然是存在着争议的重要问题。郯庐断裂肥东段地表出露了大规模的、北北东走向的韧性剪切带。野外构造、显微构造与石英C轴组构分析皆指示为左旋走滑韧性剪... 郯庐断裂带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之后是否发生过大规模左行平移及其准确的时间,仍然是存在着争议的重要问题。郯庐断裂肥东段地表出露了大规模的、北北东走向的韧性剪切带。野外构造、显微构造与石英C轴组构分析皆指示为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变形矿物组合与矿物变形行为指示该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中—高绿片岩相环境。通过对该段走滑糜棱岩中角闪石与黑云母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本次工作中获得了一个角闪石(N14)的40Ar/39Ar坪年龄为143.3±1.3Ma(早白垩世初),据变形温度判断其代表了该断裂带左行平移中的变形年龄。该糜棱岩(N14)中新生的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4.1±0.6Ma,而同一采场中另一糜棱岩(N13)中新生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0.3±0.6Ma,皆指示了左行平移活动的冷却年龄。另外4处走滑糜棱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7.2±0.8Ma(N47)、135.6±0.6Ma(N17)、124.8±0.7Ma(N21)和125.9±0.4Ma(N22),也都属于冷却年龄,反映了该走滑韧性剪带内的不均匀冷却现象。由此变形年龄与冷却年龄可以判断该断裂带的左行平移持续时间不超过6Ma左右。由N14糜棱岩中的角闪石与黑云母坪年龄得到该处的平均冷却速率为21.7℃/Ma,属于较快速的冷却。本次40Ar/39Ar测年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40ar/^39ar代学 ^^^40ar/^39ar 走滑运动 东段 韧性剪切带 左行平移 r法 冷却 早白垩世 糜棱岩 黑云母 不均匀冷却 角闪石 板块碰撞 左旋走滑 组构分析 显微构造 绿片岩相 变形行为 矿物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高压走滑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40)Ar/^(39)Ar定年 被引量:57
6
作者 朱光 谢成龙 +2 位作者 王勇生 牛漫兰 刘国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87-1702,共16页
本文首次报导苏鲁造山带西缘新发现的北东向郯庐高压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剪切带糜棱岩中长石与石英皆广泛发生了动态重结晶,其重结晶型式指示变形温度高达600~700℃。糜棱岩基质中新结晶的白云母,经电子探针分析指示为多硅白云母,所... 本文首次报导苏鲁造山带西缘新发现的北东向郯庐高压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剪切带糜棱岩中长石与石英皆广泛发生了动态重结晶,其重结晶型式指示变形温度高达600~700℃。糜棱岩基质中新结晶的白云母,经电子探针分析指示为多硅白云母,所计算的形成压力为1.03~1.45 GPa,表明形成于地壳底部的高压榴辉岩相环境。工作中对剪切带糜棱岩中6个多硅白云母样品进行了^(40)Ar/^(39)Ar测年,其中2个超糜棱岩基质中新结晶多硅白云母分别给出了209.9±1.5Ma 和214.3±1.4Ma(皆晚三叠世)的^(40)Ar/^(39)Ar 坪年龄,指示了左旋走滑的冷却年龄。这些年龄值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已有的多硅白云母^(40)Ar/^(39)Ar 年龄基本一致,表明郯庐断裂带形成于华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造山期。结合其它地质现象,笔者认为在这两个板块碰撞中郯庐断裂带是以陆内左旋变换断层的型式出现的,从而将大别与苏鲁造山带大规模左行错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苏鲁造山带 高压走滑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多硅白云母 ^^^40ar/^39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昆结合区两期基性岩墙群^(40)Ar/^(39)Ar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6
7
作者 孙延贵 张国伟 +2 位作者 王瑾 詹发余 张智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5-71,共7页
秦昆(秦岭-昆仑)结合区在不同地质背景基础上于柴达木东缘次级造山带南东段的拉龙洼和满丈岗地区发育了两期基性岩墙群,^(40)Ar/^(39)Ar定年结果分别为393.5Ma和197.5Ma,它们分别代表着东古特提斯洋北支及其北侧秦昆间共和坳拉谷的初始... 秦昆(秦岭-昆仑)结合区在不同地质背景基础上于柴达木东缘次级造山带南东段的拉龙洼和满丈岗地区发育了两期基性岩墙群,^(40)Ar/^(39)Ar定年结果分别为393.5Ma和197.5Ma,它们分别代表着东古特提斯洋北支及其北侧秦昆间共和坳拉谷的初始伸展离散和这一构造系统封闭碰撞造山后的伸展垮塌构造岩浆事件。结合区域资料进一步分析表明,晚古生代中晚期东昆南-阿尼玛卿和阿尼玛卿-文县-勉略两支裂谷发育成相互沟通的东古特提斯洋北支时,苦海-赛什塘一支发生“夭折”而形成共和坳拉谷,这一构造系统于三叠纪晚期各区段几乎是同时发生收缩、闭合、碰撞造山,东昆南-阿尼玛卿-文县-勉略有限洋盆的向北俯冲碰撞造山形成统一的秦昆造山带,共和坳拉谷的封闭使西秦岭与东昆仑完成了侧向间的衔接。本文的研究给这一秦昆衔接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提供了时代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 ^^^40ar/^39ar 古生代 演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义县组火山岩^(40)Ar/^(39)Ar、K-Ar法年龄测定 被引量:69
8
作者 彭艳东 张立东 +6 位作者 陈文 张长捷 郭胜哲 邢德和 贾斌 陈树旺 丁秋红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7-435,共9页
义县组为辽西地区广泛分布的陆相火山-沉积地层,义县火山旋回分为4个亚旋回。含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与第二亚旋回火山岩伴生。运用激光微区40Ar/39Ar法、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法和K-Ar法,对义县旋回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龄测定,... 义县组为辽西地区广泛分布的陆相火山-沉积地层,义县火山旋回分为4个亚旋回。含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与第二亚旋回火山岩伴生。运用激光微区40Ar/39Ar法、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法和K-Ar法,对义县旋回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直接覆盖义县组底砾岩的义县旋回第一亚旋回第一小旋回玄武岩的K-Ar年龄为(133.3±2.6)Ma、(133.6±2.6)Ma,激光微区40Ar/39Ar法给出的相关性很好的Ar-Ar等时线年龄为(132.9±4.5)Ma,第三、第四小旋回玄武岩样品40Ar/39Ar阶段升温获得平坦的年龄谱线,坪年龄分别为(130.6±0.5)Ma、(127.7±0.2)Ma;第二亚旋回玄武岩和流纹质凝灰岩样品Ar-Ar等时线年龄为(126.1±1.7)Ma、(127.4±1.3)Ma,第三亚旋回火山岩全岩K-Ar年龄为(124.4±2.4)~(124.9±2.4)Ma。义县火山旋回发生的时间大致介于120~135Ma之间,义县组的时代应为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县组 火山岩 早白垩世 辽宁 K-ar ^^40ar/^39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淘锡坑钨多金属矿床花岗岩和云英岩岩石特征及云英岩中白云母^40Ar/^39Ar定年 被引量:38
9
作者 郭春丽 蔺志永 +6 位作者 王登红 陈文 张彦 丰成友 陈郑辉 曾载淋 蔡汝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74-1284,共11页
赣南崇义县淘锡坑钨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属于以黑钨矿石英脉型为主的钨多金属矿床。矿床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密切关系,石英矿脉受一组北西向断裂控制,穿切新元古界。本文在淘锡坑钨矿区3个揭露到花岗岩体顶部的中段(20... 赣南崇义县淘锡坑钨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属于以黑钨矿石英脉型为主的钨多金属矿床。矿床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密切关系,石英矿脉受一组北西向断裂控制,穿切新元古界。本文在淘锡坑钨矿区3个揭露到花岗岩体顶部的中段(206、106、56中段)采集到岩体顶部云英岩样品,利用40Ar/39Ar同位素定年测得云英岩中的白云母的坪年龄分别为152.7±1.5Ma(206中段),153.4±1.3Ma(106中段),155.0±1.4Ma(56中段)。与前人用其他方法测定的花岗岩成岩和成矿年龄几乎一致。花岗岩和云英岩全岩稀土元素均具有M型四分组效应和强烈的Eu亏损特征,反映出花岗质岩浆经历了高度分异演化及其岩体结晶晚期流体/熔体相互作用。综合前人在南岭地区同类矿床的研究资料,可知南岭地区160~150Ma成岩成矿作用主要分布于南岭中-东段,可能为大陆边缘弧后岩石圈伸展的构造动力学背景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40ar/^39ar 白云母 淘锡坑钨矿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锡田垄上锡多金属矿床^(40)Ar/^(39)Ar同位素定年研究 被引量:52
10
作者 马丽艳 付建明 +2 位作者 伍式崇 徐德明 杨晓君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06-713,共8页
垄上锡多金属矿床是湘东锡田锡矿田中的一个大型矿床,矿体赋存在锡田复式花岗岩体与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的接触带中。笔者以白云母为测试对象,利用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精确厘定了该矿床的形成时间。结果表明:垄上矿床2个白云母样品... 垄上锡多金属矿床是湘东锡田锡矿田中的一个大型矿床,矿体赋存在锡田复式花岗岩体与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的接触带中。笔者以白云母为测试对象,利用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精确厘定了该矿床的形成时间。结果表明:垄上矿床2个白云母样品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55.6±1.3)Ma、(157.2±1.4)Ma,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55.4±1.7)Ma(MSWD=0.74)、(156.5±1.7)Ma(MSWD=1.4),与该矿田中的荷树下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150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也与锡田复式岩体早期花岗岩侵入时间(151~165Ma)吻合。因此得出以下认识:湘东锡田地区主要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50~160Ma;成矿作用与区内的锡田复式花岗岩体关系密切,它们都是华南燕山早期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高峰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40ar/^39ar同位素 锡多金属矿床 垄上 湘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脉中金雁山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弧岩浆岩的确定与岩体锆石U-Pb和蛇绿混杂岩^(40)Ar/^(39)Ar年代学研究的证据 被引量:56
11
作者 郝杰 王二七 +1 位作者 刘小汉 桑海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743-2752,共10页
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出露在新疆阿尔金山北部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南侧的金雁山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安第斯型陆缘弧构造背景,测得岩体的单颗粒锆石 U-Pb 年龄为467.1±6Ma。此外,对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基质绢云... 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出露在新疆阿尔金山北部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南侧的金雁山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安第斯型陆缘弧构造背景,测得岩体的单颗粒锆石 U-Pb 年龄为467.1±6Ma。此外,对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基质绢云母石英片岩中的绢云母进行的^(40)Ar/^(39)Ar 定年,获得坪年龄455±2Ma,等时年龄450±11Ma。上述结果证实,金雁山是一条形成在早古生代的碰撞造山带,其洋-陆俯冲造山作用可能发生在早-中奥陶世,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可能发生在中奥陶世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脉 早古生代 花岗闪长岩 单颗粒锆石U—Pb 蛇绿混杂岩 ^^^40ar/^39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马寨镍矿区煌斑岩^(40)Ar-^(39)Ar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管涛 黄智龙 +3 位作者 许成 张振亮 严再飞 陈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73-883,共11页
云南白马寨镍矿区煌斑岩全部为云煌岩。两个样品的^(40)Ar/^(39)Ar定年结果分别为32.46±0.62Ma和32.01±0.60Ma,表明矿区煌斑岩为哀牢山断裂带新生代早期高钾岩浆活动的产物。在化学组成上,矿区煌斑岩具有高M值[100×M... 云南白马寨镍矿区煌斑岩全部为云煌岩。两个样品的^(40)Ar/^(39)Ar定年结果分别为32.46±0.62Ma和32.01±0.60Ma,表明矿区煌斑岩为哀牢山断裂带新生代早期高钾岩浆活动的产物。在化学组成上,矿区煌斑岩具有高M值[100×Mg/ (Mg+Fe^(2+))](67.42~86.35)、高ALK(K_2O+Na_2O为7.01%~9.81%)、富钾(K_2O/Na_2O为1.66~2.64)、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Rb、Ba等)和LREE、明显的Ta、Nb、Ti负异常的特征。Sr-Nd同位素具有高(^(87)Sr/^(86)Sr)_0比值(0.70625~0.70912)和低ε_(Nd) (-5.22~-3.68)的特征,位于EM1和EM2地幔端元之间,有更靠近EM2的趋势。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区煌斑岩的源区为交代富集地幔,进一步判别表明源岩处于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和石榴石相二辉橄榄岩的混合线上,以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为主。源区交代富集的矿物既有金云母,也有角闪石。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斜长石±磷灰石±铁钛氧化物的结晶分异。岩浆形成于大陆弧的构造背景,俯冲的陆壳和古特提斯洋壳对富集的源区均有贡献。白马寨镍矿区煌斑岩和哀牢山断裂带新生代早期其它高钾岩浆岩具有相近的年代、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源区,受控于相同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40ar/^39ar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 白马寨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东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的^(40)Ar-^(39)Ar定年——以五莲分岭山火山机构为例 被引量:87
13
作者 邱检生 王德滋 +1 位作者 罗清华 刘洪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51-355,共5页
以五莲分岭山火山机构为例 ,运用高精度的4 0 Ar- 39Ar定年技术 ,对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的形成年龄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 ,青山组第一旋回中偏碱性富钾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0 9.9± 0 .6Ma ,第二旋回酸性流纹质火山岩形成年龄为... 以五莲分岭山火山机构为例 ,运用高精度的4 0 Ar- 39Ar定年技术 ,对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的形成年龄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 ,青山组第一旋回中偏碱性富钾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0 9.9± 0 .6Ma ,第二旋回酸性流纹质火山岩形成年龄为 10 8.2± 0 .6Ma ,据此确定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应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根据该组火山岩在空间上具有自西向东年龄渐新的演变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组 火山岩 ^^^40ar-^39ar 鲁东胶莱盆地 火山机构 氩同位素 岩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寨上金矿床中石英和绢云母^(40)Ar/^(39)Ar定年 被引量:32
14
作者 路彦明 李汉光 +1 位作者 陈勇敢 张国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0-597,共8页
寨上金矿是西秦岭地区近年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为确定该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对其含金石英、蚀变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测定。2件样品的40Ar/39Ar坪年龄及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0.62±1.38)Ma、(129.24±1.23)Ma和(125.... 寨上金矿是西秦岭地区近年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为确定该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对其含金石英、蚀变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测定。2件样品的40Ar/39Ar坪年龄及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0.62±1.38)Ma、(129.24±1.23)Ma和(125.28±1.26)Ma、(125.56±1.20)Ma,测试结果可信。40Ar/39Ar法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寨上金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并可能历经了约5Ma时间最终形成。对西秦岭地区已有的金矿床测年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该区可能存在3个金矿成矿高峰期,即220~170Ma、130Ma前后和50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40ar/^39ar 金矿 寨上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大东山岩体北部^(40)Ar-^(39)Ar定年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1
15
作者 马铁球 柏道远 +2 位作者 邝军 彭学军 王先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6-358,共13页
南岭中段大东山岩体为中侏罗世、多期次形成的花岗岩体,由四个岩石单元组成,较早次单元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较晚次单元为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40Ar/39Ar法坪年龄为(162.3±1.2)Ma。相对于同时代花岗岩,岩石更富K和Si,贫Ti、Mg... 南岭中段大东山岩体为中侏罗世、多期次形成的花岗岩体,由四个岩石单元组成,较早次单元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较晚次单元为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40Ar/39Ar法坪年龄为(162.3±1.2)Ma。相对于同时代花岗岩,岩石更富K和Si,贫Ti、Mg、Ca和P。其中SiO2为75.18%~76.49%;K2O为4.96%~6.13%。铝饱和指数(ASI)为0.92~1.26,平均1.03,属铁质、准铝质-微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具Ba、Sr、P、Ti等亏损和Th、La、Nd、Sm等相对富集的特点;富含稀土元素(∑REE平均355μg/g)。ISr值为0.7054~0.7330,εNd(t)值为-7.4~-10.9,t2DM为1.55~1.84Ga,表明成岩物质源自中元古代地壳,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混染,多种相关图解判别均显示其为A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构造背景研究等表明,岩石形成于挤压造山向非造山转换的后造山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黑云母^40ar/^39ar 地球化学特征 后造山环境 大东山岩体 南岭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大坪韧性剪切带型金矿^(40)Ar-^(39)Ar定年 被引量:52
16
作者 孙晓明 熊德信 +2 位作者 石贵勇 王生伟 翟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2,共5页
云南大坪金矿是哀牢山金矿带中最重要的金矿之一,主要赋存在受到强烈韧性剪切和水-岩反应的加里东期闪长岩中,是典型的韧性剪切带控矿型金矿。本文对大坪金矿绢英岩化近矿围岩中的热液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得到其坪年龄为33.76... 云南大坪金矿是哀牢山金矿带中最重要的金矿之一,主要赋存在受到强烈韧性剪切和水-岩反应的加里东期闪长岩中,是典型的韧性剪切带控矿型金矿。本文对大坪金矿绢英岩化近矿围岩中的热液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得到其坪年龄为33.76±0.65Ma,相应的反等时线和正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3.55±0.74Ma和33.57±0.74Ma,显示大坪属于喜马拉雅早期金矿。这些年龄数据与哀牢山金矿带中广泛出现的喜马拉雅期煌斑岩脉年龄(33~34Ma)非常接近,显示金矿与上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煌斑岩之间可能存在成因上的联系。喜马拉雅早期,本区在地壳拉张和强烈韧性剪切条件下,Moho面上升,地幔物质部分熔融并上涌,形成大量煌斑岩等基性岩脉,地幔排气形成的深源地幔流体和下地壳脱水形成的富CO2流体混合,沿韧性剪切带上升,并与糜棱岩化的加里东期闪长岩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局部发生流体沸腾作用,导致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和矿石矿物的沉淀,在剪切带脆性构造中形成含金石英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 韧性剪切带 煌斑岩脉 大坪金矿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太华变质杂岩中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角闪石^40Ar/^39Ar定年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国栋 卢俊生 +5 位作者 王浩 陈泓旭 肖玲玲 第五春荣 季建清 吴春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099-3114,共16页
太华变质杂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最南缘,整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华山地区的太华变质杂岩区岩性复杂多样,保存了至少三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本文对其中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和黑云二长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了详细的LA-ICP-MS U-Pb定年... 太华变质杂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最南缘,整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华山地区的太华变质杂岩区岩性复杂多样,保存了至少三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本文对其中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和黑云二长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了详细的LA-ICP-MS U-Pb定年;对斜长角闪片麻岩中的变质角闪石,进行了常规40Ar/39Ar定年。定年结果表明:(1)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碎屑锆石记录了两期(~2.3Ga和~2.5Ga)明显的岩浆事件,变质锆石记录了一期(1.87~1.85Ga)变质事件;(2)黑云二长片麻岩中的岩浆锆石U-Pb年龄为2.33Ga和2.31Ga,变质锆石记录的变质年龄为1.96Ga;(3)两个斜长角闪片麻岩样品中,变质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说明,该地区经历了一期~1.8Ga的变质热事件。这些数据说明,太华变质杂岩也记录了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与西部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过程,不过比中部造山带其它变质杂岩区记录的时间更早,变质作用持续的时间也更长。这暗示了该地区在1.96~1.80Ga期间,经历了一次比较漫长而复杂的构造-变质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 太华变质杂岩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 变泥质片麻岩 斜长角闪片麻岩 LA-ICP-MS U-Pb 40ar 39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东端^40Ar/^39Ar和裂变径迹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志诚 龚建业 +2 位作者 王晓丰 郭召杰 张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41-1053,共13页
通过对酒西盆地北缘阿尔金构造岩中3件钾长石^(40)Ar/^(39)Ar 同位素和沿赤金堡到下天津卫石油河剖面花岗岩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定年研究,获得了断裂带内构造岩220~207Ma 的钾长石^(40)Ar/^(39)Ar 激光探针概率年龄,其中锆石裂变径迹... 通过对酒西盆地北缘阿尔金构造岩中3件钾长石^(40)Ar/^(39)Ar 同位素和沿赤金堡到下天津卫石油河剖面花岗岩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定年研究,获得了断裂带内构造岩220~207Ma 的钾长石^(40)Ar/^(39)Ar 激光探针概率年龄,其中锆石裂变径迹定年也获得了233±19Ma 以及192±26Ma 的近似同时的年龄,代表了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快速的冷却事件,其可能与羌塘和昆仑地块的碰撞有关。锆石裂变径迹定年记录的149~135Ma 年龄,也可能反映了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的冷却事件的存在,这一冷却剥露伴随而来的早白垩世的广泛沉积作用。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值年龄主要介于42~28Ma,这一年龄结果和热史模拟表明晚始新世到渐新世,40~30Ma 的冷却事件。研究区经历了类似于青藏高原北缘地区的冷却降温历史,其隆升和剥露演化受控于欧亚板块南部昆仑、羌塘、拉萨地体的碰撞拼合和印度碰撞后持续挤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 裂变径迹分析 热历史 剥露 阿尔金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东海地区超高压变质岩构造变形事件的^(40)Ar/^(39)Ar定年与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的重建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锦轶 杨天南 +1 位作者 陈文 张思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7-108,共12页
近年的研究表明,中国东部东海地区的超高压变质岩在折返过程中,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的韧性变形发生在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条件下,晚期的脆韧性变形发生在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条件下。两期构造变形的运动矢量都表现为上盘向南东的运动。... 近年的研究表明,中国东部东海地区的超高压变质岩在折返过程中,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的韧性变形发生在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条件下,晚期的脆韧性变形发生在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条件下。两期构造变形的运动矢量都表现为上盘向南东的运动。对被超高压变质岩构造掩覆的海州磷矿角闪岩相白云斜长片岩中白云母^(40)Ar/^(39)Ar定年,获得的218.0±2.9 Ma的坪年龄和219.8 Ma的等时线年龄,表明早期的角闪岩相变质变形事件发生在约220 Ma。对在第二期构造变形滑脱面上定向生长的角闪石^(40)Ar/^(39)Ar定年,获得了坪年龄为213.1±0.3 Ma,等时线年龄为213.4±4.1Ma,表明了晚期变形事件的可能时代;对在滑脱面附近生长的伟晶黑云母和伟晶钾长石的^(40)Ar/^(39)Ar定年,获得了黑云母的坪年龄为203.4±0.3 Ma和203.6±0.4 Ma,等时线年龄为204.0±2.0 Ma和200.6±3.1Ma;伟晶钾长石的坪年龄为204.8±2.2 Ma,等时线年龄为204.0±5.0 Ma,表明该区这些岩石直到侏罗纪初才冷却到黑云母和钾长石的K-Ar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结合前人关于该区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在240Ma的年代学资料,推测该区超高压变质岩在240 Ma到220 Ma期间以3~4 km/Ma的折返速率从地幔(地表以下约80~100 km深处)折返到地壳中下部(约20~30 km深处),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构造变形 ^^^40ar/^39ar 中国 东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拾金坡金矿床成因:来自^(40)Ar/^(39)Ar定年、成矿流体及H-O-S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江 吕新彪 +2 位作者 莫亚龙 曹晓峰 陈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7-439,共13页
甘肃拾金坡金矿床是北山造山带南部的一处重要中型金矿床。矿体以石英脉和蚀变岩形式产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赋矿围岩为早泥盆世拾金坡二长花岗岩。矿石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铁矿及少量方铅矿、闪锌矿和磁黄铁矿。石英脉两侧花岗岩发生... 甘肃拾金坡金矿床是北山造山带南部的一处重要中型金矿床。矿体以石英脉和蚀变岩形式产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赋矿围岩为早泥盆世拾金坡二长花岗岩。矿石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铁矿及少量方铅矿、闪锌矿和磁黄铁矿。石英脉两侧花岗岩发生强烈的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和绿泥石化。热液蚀变绢云母40 Ar/39 Ar坪年龄为(364.6±3)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晚泥盆世。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流体包裹体群包含不同气液比水溶液包裹体和含CO2包裹体,指示成矿过程存在流体沸腾作用,其均一温度集中在280~325℃,盐度(w(NaCl))为7.86%~9.21%;晚期流体包裹体群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60~230℃,盐度为9.47%~11.10%。成矿流体属中温低盐度、富CO2流体。流体从早阶段演化到晚阶段,温度降低约100℃,压力由约113 MPa骤减到约11 MPa。流体包裹体的δ18 OH2O值为1.39‰~3.39‰,δD值为-71‰~-99‰。氢氧投图中,石英脉和蚀变岩样品构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暗示初始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变质热液,晚期有强烈大气降水加入。矿石金属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4.44‰~11.33‰,峰值为8‰~9‰,呈塔式分布。与区域S同位素资料对比分析表明,石英脉型矿石S主要来自前寒武系基底,蚀变岩型矿石S更多地继承了花岗岩围岩S。综合分析认为,拾金坡金矿床属于造山型金矿,形成于造山晚期挤压—伸展转换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金坡 金矿 40ar 39ar 成矿流体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