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硼酸酯的^(19)F磁共振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活体深组织活性氧物种的激活响应成像
1
作者 李奥 李凌轩 +5 位作者 左翠翠 陈传凯 樊一凡 步逸凡 林泓域 高锦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4-123,共10页
活性氧簇(ROS),如过氧化氢,在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体内活性氧簇水平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炎症、肿瘤和器官损伤等)密切相关,使ROS监测成为研究和诊断这些疾病的重要工具.目前,实现活体内深组织中的活性氧簇... 活性氧簇(ROS),如过氧化氢,在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体内活性氧簇水平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炎症、肿瘤和器官损伤等)密切相关,使ROS监测成为研究和诊断这些疾病的重要工具.目前,实现活体内深组织中的活性氧簇成像仍然面临挑战.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响应型的^(19)F磁共振成像(MRI)探针(Gd-DPBF),并将其用于实现对活体内通用活性氧簇的检测和成像.该探针由钆螯合物通过活性氧簇响应的芳香硼酸酯键与含氟砌块相连接构成.体外和体内成像实验结果证实,该探针可以实现在活体荷瘤小鼠中针对肿瘤中高表达的活性氧进行检测和成像,展示了其在生物体内对活性氧簇相关生理过程进行深组织、零生物背景成像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型^(19)f磁共振成像 分子探针 活性氧簇的可视化检测 基于反应的指示剂置换分析 肿瘤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竞争配位的Ca2+特异性响应1H/19F磁共振成像分子探针
2
作者 陈洪明 唐小雪 +3 位作者 林雅滢 龚玄清 林泓域 高锦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2-1078,共7页
合成了一种含19F的Mn2+配合物3,12-二(2-氧代-2-((2,2,2-三氟乙基)氨基)乙基)-6,9-二氧杂-3,12-二氮杂十四烷酸锰(Ⅱ)(Mn(Ⅱ)-L,1),可实现对Ca2+特异响应的1H/19F磁共振成像分析。19F核在近距离的顺磁性Mn2+影响下产生了顺磁弛豫增强作... 合成了一种含19F的Mn2+配合物3,12-二(2-氧代-2-((2,2,2-三氟乙基)氨基)乙基)-6,9-二氧杂-3,12-二氮杂十四烷酸锰(Ⅱ)(Mn(Ⅱ)-L,1),可实现对Ca2+特异响应的1H/19F磁共振成像分析。19F核在近距离的顺磁性Mn2+影响下产生了顺磁弛豫增强作用,使19F的横向弛豫时间T2急剧缩短而磁共振信号锐减。当有Ca2+存在时,与配体L的竞争配位使得19F远离Mn2+离子,从而19F磁共振信号得到恢复。同时,由于Mn2+离子从配合态变为游离态,水配位数增加使得其对1H的纵向弛豫时间T1弛豫性能增加,从而1H磁共振成像信号也增强。相关实验的结果证实了该配合物是一种能对Ca2+特异性响应的1H/19F磁共振成像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配体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1H/19f磁共振成像探针 顺磁弛豫增强 竞争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雾化全氟化碳纳米探针的小鼠多核^(1)H/^(19)F-MR肺通气成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姜颖 陈静 +1 位作者 董婧 吴丽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雾化全氟化碳纳米探针(perflurocarbon nanoprobe,PFC NP)进行多核^(1)H/^(19)F磁共振(^(1)H/^(19)F magnetic resonance,^(1)H/^(19)F-MR)肺通气成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将BALB/c鼠分为空气组和雾化PFC NP组,并进行多核^(... 目的探讨应用雾化全氟化碳纳米探针(perflurocarbon nanoprobe,PFC NP)进行多核^(1)H/^(19)F磁共振(^(1)H/^(19)F magnetic resonance,^(1)H/^(19)F-MR)肺通气成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将BALB/c鼠分为空气组和雾化PFC NP组,并进行多核^(1)H/^(19)F-MR扫描,研究经呼吸道递送雾化PFC NP后肺内^(19)F磁共振(^(19)F magnetic resonance,^(19)F-MR)信号的分布;在0 h、1 h、4 h、8 h、12 h、24 h、48 h分别进行^(1)H/^(19)F-MR扫描,研究雾化PFC NP在肺内的代谢规律;通过组织切片验证雾化PFC NP在肺组织中的沉积和对主要脏器的影响。结果雾化PFC NP能够使双肺^(19)F-MR信号明显增强,且肺各区域的^(19)F信号强化程度不同,其中上肺野和下肺野之间、中肺野和下肺野之间的^(19)F信号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1)H/^(19)F-MR成像发现,^(19)F-MR信号在递送雾化PFC NP后8 h开始减弱,24 h显著减弱,48 h减至背景信号水平;组织切片证实经呼吸道递送后PFC NP在肺组织沉积,H&E染色显示经呼吸道递送雾化PFC NP后各组织未见病理损伤。结论基于雾化PFC NP的多核^(1)H/^(19)F-MR肺通气成像能够反映肺解剖结构及其生理状态下的肺通气信息,可以通过多核磁共振实现肺通气成像,在呼吸系统磁共振成像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 成像 全氟化碳 多核磁共振 19f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响应型^(19)F-MR分子成像纳米探针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雪松 卫佳楠 +3 位作者 王洪斌 吴丽娜 王凯 孙夕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24,共4页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及其所在组织的结构、功能密切相关。在体研究肿瘤细胞与TME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癌症发生发展、研发肿瘤精准诊断新技术以及开发有效抑制肿瘤新策略的迫切需...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及其所在组织的结构、功能密切相关。在体研究肿瘤细胞与TME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癌症发生发展、研发肿瘤精准诊断新技术以及开发有效抑制肿瘤新策略的迫切需求。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着眼于生物过程的分子水平变化,对早期TME中分子改变及环境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已研制出多种针对TME响应的19F-MR纳米分子成像探针,这类探针可在复杂TME中的某些特定刺激下,使含氟小分子核团暴露,19F-MR信号明显增强。利用探针这一环境响应特性,结合19F-MR成像,可在分子水平早期可视化TME中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为实现肿瘤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有利支持。该综述从基础及临床研究需求出发,对已研发的TME响应型纳米分子成像探针展开评述,以期为新型纳米探针的设计、制备及临床转化提供研究思路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分子影像学 纳米分子成像探针 ^^(19)氟 磁共振成像 智能环境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pH成像原理及其在肿瘤酸性微环境形成机制及其发展演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姜炜琪 姜萌 +1 位作者 阿荣 孙夕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4,共4页
肿瘤组织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学特性,其中pH调节异常是肿瘤微环境的特殊标志之一。实体肿瘤的酸性微环境在其发展、侵袭及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能够定性定量检测肿瘤细胞外环境pH值对肿瘤的早期诊断、评价发生发... 肿瘤组织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学特性,其中pH调节异常是肿瘤微环境的特殊标志之一。实体肿瘤的酸性微环境在其发展、侵袭及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能够定性定量检测肿瘤细胞外环境pH值对肿瘤的早期诊断、评价发生发展以及监测临床应用抗癌药物疗效的意义重大。MRI可无创在体、实时动态及定量对肿瘤酸性微环境进行成像检测,具有肿瘤早期诊断、正确疾病管理、指导个体化治疗、评价疗效的潜力。本综述从肿瘤酸性微环境的形成机制及其病理生理学意义出发,对目前现有的磁共振pH成像技术及方法展开评述,为设计研究新型磁共振pH成像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促进其临床转化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肿瘤酸性微环境 pH成像 13C 19f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F-MR分子成像在靶向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6
作者 杨洁 李迎波 +3 位作者 吴丽娜 王凯 杨丽丽 孙夕林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10期954-956,960,共4页
近年来,19F磁共振(19F magnetic resonance,19F-MR)分子成像在靶向药物递送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19F原子较高的灵敏度以及体内缺乏内源性氟背景信号,以包括液态全氟化碳(perfluorocarbons,PFC)在内的许多纳米材料被研发和应... 近年来,19F磁共振(19F magnetic resonance,19F-MR)分子成像在靶向药物递送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19F原子较高的灵敏度以及体内缺乏内源性氟背景信号,以包括液态全氟化碳(perfluorocarbons,PFC)在内的许多纳米材料被研发和应用成为19F-MR成像的理想分子成像探针。19F-MR将分子成像技术与药物递送系统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早期分子水平诊断、靶向治疗、疗效的实时监测与预后的精准判断。笔者对多种可用于19F-MR分子成像的纳米分子成像探针在靶向药物递送和智能化药物控释体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它们在该领域开展应用情况以及各自优缺点,以期为新型可用于19F-MR分子成像的多功能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研发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f磁共振分子成像 靶向药物递送 全氟化碳 诊疗一体化 智能化药物控释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F-MRI纳米探针设计及其肿瘤诊疗应用
7
作者 李晨珑 李亚楠 +2 位作者 常俊 周慧敏 张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48-1053,共6页
磁共振成像在肿瘤诊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氢质子(^(1)H)是MRI时最常用的原子核,但存在对比度不足、敏感度较低等问题,而利用^(19)F原子核进行成像具有无内源性背景干扰的独特优势和能选择性成像的巨大潜力。近年来,纳米技术与分子影... 磁共振成像在肿瘤诊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氢质子(^(1)H)是MRI时最常用的原子核,但存在对比度不足、敏感度较低等问题,而利用^(19)F原子核进行成像具有无内源性背景干扰的独特优势和能选择性成像的巨大潜力。近年来,纳米技术与分子影像技术充分融合使得基于^(19)F的MRI纳米探针在癌症精准诊疗中凸显成效。本文概述了^(19)F纳米探针的多功能制备策略,归纳其作为理想纳米诊疗探针应具备的材料性能,重点阐述其介导癌症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领域中存在的一些挑战和前景展望,旨在加深对^(19)F MRI纳米诊疗探针研究现状的认识,推动探针分子设计和功能修饰进一步优化,使其早日实现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f纳米探针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成像 靶向治疗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18)F-FDG PET/MR血流代谢显像评估慢性单侧头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1
8
作者 崔碧霄 单艺 +8 位作者 张苗 马杰 闫少珍 张越 杨睿博 杨斌 马妍 焦力群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65-1768,共4页
目的观察一体化^(18)F-PET/MR血流代谢显像评估单侧头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纳入68例慢性单侧头颈动脉狭窄患者,记录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一体化PET/MR同步采集MR结构像、动脉自旋标记... 目的观察一体化^(18)F-PET/MR血流代谢显像评估单侧头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纳入68例慢性单侧头颈动脉狭窄患者,记录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一体化PET/MR同步采集MR结构像、动脉自旋标记图像和^(18)F-FDG PET图像,基于血流、代谢图像获取并比较幕上病变侧血流减低区、代谢减低区、血流代谢同步减低区及其各项指标,分析其与临床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68例患者中,与血流减低区比较血流代谢同步减低区脑血流量(CBF)更低(P<0.001)、不对称指数(AI)更高(P<0.001);血流代谢同步减低区与代谢减低区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8),但前者AI更高(P<0.001)。同步减低区体积比与NIHSS、mRS均呈正相关(r s=0.507、0.467,P均<0.001),SUVR AI与NIHSS、mRS均呈正相关(r s=0.337、0.317,P均<0.05)。结论一体化PET/MR可检出慢性单侧头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和脑葡萄糖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血管循环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8)f氟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