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和CT融合显像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癌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雄 李湘平 +2 位作者 李晓华 王全师 吴湖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ine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颈部肿块病人,CT或MRI发现可疑病变28处,其中鼻咽癌放射...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ine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颈部肿块病人,CT或MRI发现可疑病变28处,其中鼻咽癌放射治疗后6例,肺癌治疗后3例,甲状腺癌手术后3例,下咽癌放疗后1例,不明原发灶4例,行全身或颈部PET-CT检查,其结果与临床病理报告对照。结果17例患者,共28处PET-CT显像阳性20例,阴性8例;对照病理结果,假阳性1例,假阴性1例,18F-FDGPET-CT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5.0%,87.5%,92.9%。结论18F-FDGPET-CT结合PET提供肿瘤代谢图像,CT提供解剖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及监测复发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淋巴结转移癌 显像诊断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PET-CT显像 临床病理报告 放射治疗后 不明原发灶 诊断价值 融合显像 颈部肿块 甲状腺癌 CT检查 病理结果 CT诊断 临床价值 FDG MRI 鼻咽癌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脱氧葡萄糖和^(18)氟-氟胸腺嘧啶双示踪剂显像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吴江 朱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4-309,共6页
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x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显像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但某些炎症细胞和肉芽肿组织亦可摄取18F-FDG呈假阳性,以致错误诊断。反映细胞增殖的示踪剂18氟-氟胸腺嘧啶(18F-flu-orothymidi... 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x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显像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但某些炎症细胞和肉芽肿组织亦可摄取18F-FDG呈假阳性,以致错误诊断。反映细胞增殖的示踪剂18氟-氟胸腺嘧啶(18F-flu-orothymidine,18F-FLT)可以弥补18F-FDG的不足。文中综述18F-FDG、18F-FLT双示踪剂在肿瘤显像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脱氧葡萄糖 18-胸腺嘧啶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双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肉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 CT显像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付涧兰 宋法寰 程爱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特征,探讨PET-CT在脂肪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脂肪肉瘤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PET...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特征,探讨PET-CT在脂肪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脂肪肉瘤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PET-CT表现,比较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FDG代谢程度的差异及代谢的均匀性。结果:高分化型脂肪肉瘤以脂肪密度为主,均为单发,内有絮状间隔和(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团片影伴轻度代谢;黏液样脂肪肉瘤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单发或多发,代谢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增高;去分化型脂肪肉瘤为软组织密度影为主的混杂密度肿块,代谢不均匀,软组织成分代谢增高明显,常伴有大片片状坏死区;混合型脂肪肉瘤为高分化型与去分化型的混合类型,多发病灶,两种类型的影像表现均有。局部脂肪浸润12例,其中1例复发性去分化型脂肪肉瘤患者发生肺转移,所有患者均无淋巴结转移。FNCCLE分级为G1、G2和G3级患者脂肪肉瘤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别为3.00、5.67和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1与G3、G2与G3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患者的PET-CT表现不同,术前PET-CT检查能明确肿瘤侵犯范围、有无转移情况,有利于初步判断脂肪肉瘤的病理亚型和评估组织学分级,有助于手术计划的制订,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病理学 脂肪肉瘤/影像诊断 脱氧葡萄糖F18/代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方法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去氧葡萄糖PET/CT显像对胃癌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江 朱虹 +5 位作者 王中秋 童金龙 常林凤 胡裕效 王新刚 黄红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181-1186,共6页
目的:探讨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PET/CT对胃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胃癌的32例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31~82岁)行18FDG PET/CT显像,显像前饮水600 ml扩张胃腔,PET图像对目测阳性病灶勾画感兴趣区(ROI),并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 目的:探讨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PET/CT对胃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胃癌的32例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31~82岁)行18FDG PET/CT显像,显像前饮水600 ml扩张胃腔,PET图像对目测阳性病灶勾画感兴趣区(ROI),并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CT图像测量胃壁增厚的最大厚度,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或胃镜取得病理结果。结果:经18FDG PET/CT检查的32例患者中,发现胃癌24例。18FDG PET/CT对胃癌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2.3%、100%和93.8%。胃癌患者的SUVmax与胃壁厚度呈正相关,有无淋巴结转移与SUVmax及胃壁厚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根据PET/CT检查结果对24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期:Ⅰ期9例,Ⅰ~Ⅱ期1例,Ⅱ期3例,Ⅲ期1例,Ⅳ期10例。结论:18FDG PET/CT显像对胃癌的诊断、生物学行为评价及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18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C-胆碱与^(18)氟去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常林凤 卢光明 +4 位作者 朱虹 张宗军 胡裕效 季发权 薛杨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823-827,共5页
目的:通过11C-胆碱(11C-choline)与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PET/CT显像对肺癌的对比研究,探讨11C-胆碱PET/CT显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21例肺癌患者行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分别分析11C-胆碱及18FDG PET/C... 目的:通过11C-胆碱(11C-choline)与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PET/CT显像对肺癌的对比研究,探讨11C-胆碱PET/CT显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21例肺癌患者行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分别分析11C-胆碱及18FDG PET/CT图像,计算标准摄取值(SUV)、瘤/非瘤(T/N)组织,对11C-胆碱及18FDGPET/CT显像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肺癌患者中,17例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表现为代谢增高(80.9%)。11C-胆碱PET/CT显像中病灶SUV、T/N值明显低于18FDG PET/CT显像结果(P<0.05);11C-胆碱PET/CT显像中病灶SUV、T/N值与18FDG PET/CT显像呈正相关关系(r=0.57和0.52,P=0.007和0.016);11C-胆碱PET/CT显像中SUV、T/N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关系(r=0.99、0.45,P=0.008 4、0.039),18FDG PET/CT显像中SUV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关系(r=0.68,P=0.000 7),而18FDG PET/CT显像T/N与病灶大小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1C-胆碱反映肿瘤细胞细胞膜的合成情况,在肺癌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C-胆碱 ^^18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去氧葡萄糖PET显像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裕效 卢光明 朱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994-997,1001,共5页
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是目前最常用的正电子示踪剂,18FDG PET显像在脑胶质瘤的诊断、分级、预后评估、穿刺定位、放疗计划的制订及脑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的鉴别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综述了18FDGPET显像在脑胶质瘤中应用的最... 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是目前最常用的正电子示踪剂,18FDG PET显像在脑胶质瘤的诊断、分级、预后评估、穿刺定位、放疗计划的制订及脑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的鉴别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综述了18FDGPET显像在脑胶质瘤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 脑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组织学分级
7
作者 石琴 张依凡 +2 位作者 杨易 潘博 倪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6,178,共7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分类中组织学分级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3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PET/CT资料。根据WHO(202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分类中组织学分级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3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PET/CT资料。根据WHO(2021)分级进行三级肿瘤分级。比较3种分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糖酵解总量和CT表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3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性能。结果较高的肿瘤分级与男性患者(χ^(2)=11.803,P=0.003)、吸烟史(χ^(2)=7.702,P=0.021)、肿瘤最大径(H=20.548,P=0.002)、淋巴结转移(P<0.001)、脉管癌栓(χ^(2)=33.270,P<0.001)、胸膜侵犯(χ^(2)=15.116,P=0.001)及气道播散有关(χ^(2)=17.867,P<0.001)。随着肿瘤级别提高,SUVmax(H=71.488,P<0.001)、糖酵解总量(H=30.658,P<0.001)和CT纯实性表现比例(χ^(2)=28.872,P<0.001)显著增加。SUVmax增高(OR=1.234,95%CI 1.141~1.334,P<0.001)和CT纯实性表现(OR=2.205,95%CI 1.166~4.171,P=0.015)是3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子。SUVmax、CT实性表现及两者联合预测3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641、0.804,其中最佳截断SUVmax为6.08。结论SUVmax和CT实性表现是3级浸润性肺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前^(18)F-FDG PET/CT可辅助评估肺腺癌分级,有助于改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国际疾病分类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脱氧葡萄糖F18 病理学 外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脱氧葡萄糖PET/CT对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周维风 高光健 +2 位作者 杨继文 戴云海 程光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BMUP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BMUPT患者PET/CT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PET/CT中心检查的49例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记录其原发灶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BMUP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BMUPT患者PET/CT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PET/CT中心检查的49例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记录其原发灶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骨转移部位及骨转移性质,同时测定各骨转移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对不同骨转移性质及部位的SUV_(max)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PET/CT检查共正确检出48例原发灶,有1例未正确检出,新发现42例合并淋巴结转移,26例合并器官转移。49例患者中成骨性转移9例,溶骨性转移33例,混合性转移7例。各部位骨转移发生率依次为:脊柱91.8%、骨盆85.7%、胸部77.5%、四肢57.1%、颅骨24.4%。溶骨性转移SUV_(max)大于成骨性转移(t=3.55,P<0.05)。成骨性转移、溶骨性转移各部位之间SUV_(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在BMUPT的原发灶寻找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且能发现新的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灶,可以BMUPT患者病情评估及综合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 骨转移瘤 不明原发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联合血清RNA结合基序蛋白38检测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具有预测价值
9
作者 薄祥坤 朱日祥 +1 位作者 陈晋 陈赛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联合血清RNA结合基序蛋白38(RBM38)检测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8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复发/转移,将患者...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联合血清RNA结合基序蛋白38(RBM38)检测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8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复发/转移,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48)、未发生组(n=72)。所有患者均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18)F-FDG PET/CT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和血清RBM3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RBM38水平和SUV_(max)、MTV、TLG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RBM38、SUV_(max)、MTV、TLG及联合诊断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的RBM38水平低于未发生组,SUV_(max)、MTV、TLG水平高于均未发生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RBM38水平与SUV_(max)、MTV、TLG水平呈负相关性(r=-0.600、-0.606、-056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UV_(max)、MTV、TLG、RBM38及联合诊断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732、0.706、0.737、0.910,敏感度分别为64.58%、66.67%、70.83%、79.17%、89.58%,特异度分别为76.39%、72.22%、65.28%、62.50%、75.00%(P<0.05)。结论^(18)F-FDG PET/CT联合血清RBM38检测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较高,有助于提高临床预测和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复发/转移 ^^(18)f-脱氧葡萄糖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血清RNA结合基序蛋白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蛋白显像剂6-^(18)FDG的制备及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政伟 钱隽 +4 位作者 薛方平 刘平 李燕茹 管一晖 朱建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19-2423,共5页
为了研究正电子核素18F标记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显像剂6-18氟-6-脱氧葡萄糖的制备及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以D-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过丙酮和苯甲醛对1,2,3,5位羟基的定位保护,然后用对甲苯磺酰氯和6位的羟基反应得到能被18F-进攻的离去基... 为了研究正电子核素18F标记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显像剂6-18氟-6-脱氧葡萄糖的制备及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以D-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过丙酮和苯甲醛对1,2,3,5位羟基的定位保护,然后用对甲苯磺酰氯和6位的羟基反应得到能被18F-进攻的离去基团,最后用18F-离子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实现对葡萄糖6位的氟代标记;反应中间体用NMR和MS表征,最终产物用标准品6-19FDG在HPLC下对照确认,测定放化纯度,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6-18氟-6-脱氧葡萄糖的放射性标记过程需35min(从加速器轰击结束算起),放化产率70%±5%(校正后,n=5),放化纯度>95%.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表明,各个器官在1.0min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平衡.初步研究结果表明,6-18FDG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显像剂,为以后的体内外研究及活体显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葡萄糖转运蛋白 6-186-脱氧-D-葡萄糖 一锅法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 联合 CEA 在诊断结直肠癌分化程度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将 吴海波 王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联合癌胚抗原(CEA)诊断结直肠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85例结直肠癌患者,均接受^(18)F-FDG PET/CT、CEA检查,以内镜活检或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联合癌胚抗原(CEA)诊断结直肠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85例结直肠癌患者,均接受^(18)F-FDG PET/CT、CEA检查,以内镜活检或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18)F-FDG PET/CT、CEA单独及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结果内镜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8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结肠癌60例,直肠癌25例;高分化38例,中分化26例,低分化21例。不同分化程度结直肠癌患者SUVmax值、CEA值对比,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18)F-FDG PET/CT、CEA参数单独及联合诊断结直肠癌分化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68、0.810、0.862,联合诊断价值高。结论^(18)F-FDG PET/CT联合CEA诊断结直肠癌分化程度的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癌胚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的显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盛才 丁义 +4 位作者 秦朝军 章忠明 龙耀斌 马加强 颜李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8)F-FDG PET/CT显像特征,并探讨^(18)F-FDG PET/CT对DLBCL的诊断价值。方法 48例经病理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化疗前均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PET/CT融合...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8)F-FDG PET/CT显像特征,并探讨^(18)F-FDG PET/CT对DLBCL的诊断价值。方法 48例经病理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化疗前均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PET/CT融合图像及同机CT图像诊断淋巴结和结外组织、器官受累的敏感性。结果DLBCL肿大淋巴结在PET/CT融合图像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部分淋巴结内见钙化点,边界清楚,部分肿大淋巴结相互融合成形状不规则的肿块时,边界欠清楚;累及的结外组织器官大多数结构改变较为隐秘或无明显改变;病灶摄取^(18)F-FDG明显增高,呈结节样或团块样放射性浓聚;淋巴结或结外受累病灶内部出现坏死时,坏死部位形成圆圈样的^(18)F-FDG摄取增高灶。PET/CT融合图像与同机CT图像诊断DLBCL淋巴结受累敏感性分别为94.85%、82.35%;诊断结外组织器官受累敏感性分别为95.23%、21.43%,两者比较P均<0.05。结论DLBCL^(18)F-FDG PET/CT显像典型的影像特征是:淋巴结显示为单个或多个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并摄取^(18)F-FDG明显增高,肿大的淋巴结相互融合或呈融合趋势,部分形成不规则的肿块,少数肿大淋巴结内可见钙化点;受累结外组织器官出现或不出现结构改变,但摄取^(18)F-FDG明显升高。PET/CT融合图像较同机CT图像诊断DLBCL累及的淋巴结或结外组织器官更加敏感,但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8.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标准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全身扫描及^(18)F-FDGPET/CT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诊治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永军 徐兆强 +2 位作者 柳卫 程旭 包丽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5-810,共6页
目的探讨131I全身扫描(131I-WBS)及18F-FDG PE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转移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27例DTC术后需行131I初治或复治的患者,检测其131I治疗前1 d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在131I治疗后3~5 d进行131I-WBS。根... 目的探讨131I全身扫描(131I-WBS)及18F-FDG PE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转移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27例DTC术后需行131I初治或复治的患者,检测其131I治疗前1 d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在131I治疗后3~5 d进行131I-WBS。根据Tg与131I-WBS阴性或阳性的情况,将患者分成4种类型:Ⅰ型:Tg(+),131I-WBS(-);Ⅱ型:Tg(+),131I-WBS(+);Ⅲ型:Tg(-),131I-WBS(+);Ⅳ型:Tg(-),131I-WBS(-)。在131I-WBS后1周内行18F-FDG PET/CT。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或至少6个月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为诊断病灶性质标准。分析131I-WBS及18F-FDG PET/CT对DTC术后患者转移的检出情况。结果检查后发现有22例52处病灶发生了转移。131I-WBS检出其中的8例(36.4%)24处(46.2%)转移灶,与18F-FDG PET/CT检出的15例(68.2%)35处(67.3%)转移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6、4.74,P<0.05)。Ⅰ型13例(100.0%)、Ⅱ型5例(100.0%)、Ⅲ型3例(100.0%)、Ⅳ型1例(16.7%)发生了转移。Ⅰ型18F-FDG PET/CT的转移检出率(100.0%)与Ⅱ型(20.0%)、Ⅲ型(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Ⅳ型(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13例Ⅰ型和1例Ⅳ型转移患者调整了治疗方案。结论 131I-WBS和18F-FDG PET/CT在DTC术后患者转移灶探测及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方面具有良好的互补性,特别是18F-FDG PET/CT在Tg(+)、131I-WBS(-)患者转移灶检出上更具有优势,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肿瘤转移 碘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肺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翼 彭艳梅 +4 位作者 潘兴华 董丽华 徐昕明 李懿 杨洪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4期623-625,共3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观察98例胸部恶性肿瘤治疗后疗效的作用。方法 ^(18)F-FDG PET/CT显像检查了98例手术+放化疗、放化疗和氩氦刀3类治疗后的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分析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对比同机CT病灶分布的特征,分析与^(1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观察98例胸部恶性肿瘤治疗后疗效的作用。方法 ^(18)F-FDG PET/CT显像检查了98例手术+放化疗、放化疗和氩氦刀3类治疗后的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分析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对比同机CT病灶分布的特征,分析与^(18)F-FDG PET显像的异同。结果受检患者98例中阳性87例,阴性11例,其中手术+放化疗44例(阳性34例,阴性10例);放化疗组15例(阳性14例,阴性1例);氩氦刀组39例(阳性39例)。各治疗组之间^(18)FFDG PET/CT显示的治疗后残存病灶数量差异有显著意义(X^2=24.40,P<0.001)。^(18)F-FDG PET显示病灶130个,病灶最大横径2.2~9.4cm,平均(5.20±1.73)cm;同机CT显示病灶132个,最大横径1.0~10.6cm,平均(4.48±2.19)cm,^(18)F-FDG PET与同机CT显示的病灶大小基本一致,差异无显著意义(t=0.079,P>0.05),二者正相关性关系(r=0.85,P<0.01)。但是PET反应的是残留恶性组织的活性而CT仅是解剖改变。^(18)F-FDG PET病灶的T/NT比值1.3~26.07,平均6.32±5.48。结论 ^(18)F-FDG PET/CT在观察胸部恶性肿瘤疗效中有较大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胸部恶性肿瘤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肾上腺淋巴瘤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段晓蓓 陈相猛 +3 位作者 邹伟强 黄斌豪 吴月娥 孙丽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6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经病理确诊为肾上腺淋巴瘤并行PET/CT检查的患者13例,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变累及范围、形态、大小...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6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经病理确诊为肾上腺淋巴瘤并行PET/CT检查的患者13例,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变累及范围、形态、大小、边界、密度、SUVmax、受累淋巴结及肾上腺外脏器受累情况等。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计算肾上腺病灶SUVmax,与病理结果相对照分析。结果13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继发性12例、原发性1例;9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为套细胞淋巴瘤,2例为NK/T细胞淋巴瘤;10例为双侧肾上腺受侵;3例为单侧肾上腺受侵(左侧2例、右侧1例);共累及肾上腺23个,其中13个表现为软组织肿块、8个表现为软组织结节、2个表现为肾上腺增粗;10例边界清楚,3例伴有囊变、坏死,无伴钙化、出血、脂肪;9例伴肾上腺外器官受侵;10例伴淋巴结肿大,受侵淋巴结主要分布于颈部、纵隔、腹膜后。PET/CT显像肾上腺病变表现为FDG高摄取,SUVmax为5.7~30.8,平均15.8±8.9。结论肾上腺淋巴瘤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PET/CT可显示双侧肾上腺受累、边界清楚、明显摄取FDG的软组织肿块。PET/CT可较好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有助于制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肾上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对侧肌肉比值与肿瘤/肝脏比值在^(18)F-FDG PET/CT肿瘤代谢显像诊断肺癌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莹 杨鹏飞 +2 位作者 李艳梅 李娟 赵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34-936,共3页
目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18)F-FDG PET/CT肿瘤代谢显像对肺癌病灶的检测能力,并探讨肿瘤/对侧肌肉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比值(TNR)、肿瘤/肝脏的SUVmax比值(TLR)对肺部良、恶性病灶诊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 目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18)F-FDG PET/CT肿瘤代谢显像对肺癌病灶的检测能力,并探讨肿瘤/对侧肌肉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比值(TNR)、肿瘤/肝脏的SUVmax比值(TLR)对肺部良、恶性病灶诊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肺占位性病变行^(18)F-FDG PET/CT肿瘤代谢显像的患者82例,以病理为"金标准",通过t检验及ROC曲线研究^(18)F-FDG PET/CT肿瘤代谢显像对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TNR、TLR在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R、TLR诊断肺占位性病变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7、0.943。TNR最佳诊断阈值为6.87,敏感度为86.36%,特异度为62.50%,准确度为81.71%。TLR最佳诊断阈值为2.86,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68.75%,准确度为86.58%。结论 TNR、TLR在^(18)F-FDG PET/CT肿瘤代谢显像鉴别肺良、恶性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对于^(18)F-FDG摄取不典型的患者,建议结合临床相关资料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F18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立春 刘桂超 +2 位作者 欧阳向柳 张文军 张晓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0-684,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6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69例胰腺病变患者^(18)F-FDG PET/CT资料。以病理或随访结果为标准,分析良恶性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6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69例胰腺病变患者^(18)F-FDG PET/CT资料。以病理或随访结果为标准,分析良恶性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双时相显像滞留率(RI)、胰腺病灶/肝脏SUVmax比值(T/L)的差异;以SUVmax、RI、T/L为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并计算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3种指标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共纳入76枚病灶,其中恶性病灶49枚、良性病灶27枚,胰腺良、恶性病变SUVmax分别为2.33±1.18和4.44±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49.500,P<0.01),SUVmax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阈值为2.4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11%、73.91%、85.29%、87.23%、80.95%。良、恶性病灶RI分别为7.36±13.17和24.95±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3.500,P<0.01),RI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阈值为18.55,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91.30%、75.00%、93.75%、58.33%。良、恶性病灶T/L分别为0.89±0.45和1.80±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9.000,P<0.01),T/L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阈值为1.04,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82.61%、87.76%、90.91%、79.17%。结论 ^(18)F-FDG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半定量指标T/L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疾病 胰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F18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联合^(99m)Tc-MIBI G-MPI双核素显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存活心肌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淼 王超 +4 位作者 郭睿 潘昱 林晓珠 张一帆 李彪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3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联合^(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前存活心肌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冠状动脉病变患者28例,CABG...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联合^(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前存活心肌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冠状动脉病变患者28例,CABG术前2周均行^(18)F-FDG PET/CT联合^(99m)Tc-MIBI G-MPI双核素显像检查,测算灌注-代谢积分差值(SDS)、代谢-灌注不匹配范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后LVEF差值(ΔLVEF)。术后随访6~12个月复查G-MPI。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匹配范围与LVEF、SDS的相关性。结果 28例患者中有22例完成手术及术后随访。根据SDS将22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4例) SDS≥0、B组(10例)-5≤SDS <0、C组(8例) SDS <-5。A组术前心肌存活范围较小,CABG术后LVEF未改善(P> 0. 05); B组术前存活心肌范围中等,术后LVEF改善(P <0. 05); C组患者术前存活心肌范围较大,术后LVEF改善(P <0. 01)。术前SDS比较A组> B组> C组,术前不匹配范围比较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不匹配范围与ΔLVEF呈正相关(r=0. 478,P <0. 05),与SDS呈负相关(r=-0. 671,P <0. 05)。结论 CABG术前采用^(18)F-FDG PET/CT联合^(99m)Tc-MIBI G-MPI双核素显像可有效评估患者存活心肌范围,从而预测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存活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对淋巴瘤疗效评价的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敬勉 赵新明 +4 位作者 王建方 王颖晨 张召奇 李德志 戴春暖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18氟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4例淋巴瘤治疗后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与治疗后单纯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结果经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结果最终共发现病灶219处,其中恶... 目的探讨18氟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4例淋巴瘤治疗后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与治疗后单纯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结果经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结果最终共发现病灶219处,其中恶性208处,良性11处。18F-FDG PET/CT评价淋巴瘤治疗效果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9.52%(207/208)、90.91%(10/11)及99.09%(217/219),均明显优于单纯CT检查(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疗效评价方面明显优于CT,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早期客观的科学依据,是淋巴瘤疗效监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治疗结果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监测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佳 陈跃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卵巢癌术后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卵巢癌术后患者的全身PET/CT显像结果,并以病理和随访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其诊断卵巢癌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等。结果 18F-FDG PET/CT...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卵巢癌术后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卵巢癌术后患者的全身PET/CT显像结果,并以病理和随访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其诊断卵巢癌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等。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预测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100.0%(14/14)、特异性为60.0%(3/5)、阳性预测值为87.5%(14/16)、阴性预测值为100.0%(3/3)。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监测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优于传统影像学方法,与血清癌胚抗原(CA125)联合检查可早期检出复发/转移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脱氧葡萄糖 卵巢肿瘤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