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平原地下水混合的^(14)C年龄曲线投影校正研究
1
作者 查希茜 毛绪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9-488,I0001,共11页
地下水^(14)C年龄的分布可以指示地下水渗流的方向及其变化。经典校正模型可以消除水化学组成变化对^(14)C年龄的影响,但很难识别地下水混合,导致得到的^(14)C年龄代表的是地下水的混合年龄。本文根据地下水化学组分变化提出了识别混合... 地下水^(14)C年龄的分布可以指示地下水渗流的方向及其变化。经典校正模型可以消除水化学组成变化对^(14)C年龄的影响,但很难识别地下水混合,导致得到的^(14)C年龄代表的是地下水的混合年龄。本文根据地下水化学组分变化提出了识别混合和校正a^(14)C值的方法,并以江汉平原为研究实例进行解剖。江汉平原地下水中硫酸盐矿物溶解导致SO_(4)^(2-)含量增加,且SO_(4)^(2-)含量与a^(14)C值的关系曲线可以识别混合,并利用曲线投影校正a^(14)C值,提出了混合-IAEA模型。IAEA年龄和混合-IAEA年龄的分布差异揭示出地下水渗流变化。年轻地下水混合区为年轻地下水的汇聚方向;老地下水混合区为老地下水的汇集方向。因此,对于大型沉积平原(或盆地)的地下水流系统,使用^(14)C定年时需要考虑地下水混合的影响,混合校正后的^(14)C年龄可以用来识别地下水渗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年龄 混合校正 水文地球化学 地下水渗流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14)C定年方法及其适用性探讨
2
作者 李捷 谢宇熙 +4 位作者 田立军 邢一飞 刘玉莲 焦璇 费舒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4,共11页
^(14)C是确定地下水年龄的常用方法,但受^(14)C定年模型中的初始^(14)C含量不确定性及深部地球化学过程影响,地下水^(14)C年龄仍存在较大争议。为确定华北平原第四系冷水^(14)C年龄,在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补充了27组地下水^(14)C数据,结... ^(14)C是确定地下水年龄的常用方法,但受^(14)C定年模型中的初始^(14)C含量不确定性及深部地球化学过程影响,地下水^(14)C年龄仍存在较大争议。为确定华北平原第四系冷水^(14)C年龄,在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补充了27组地下水^(14)C数据,结合前人在华北平原的文献数据65组,通过分析研究区水化学演化规律及构建地下含水层参数模型,确定了华北平原地下水^(14)C校正模型的初始值,并尝试性提出了一种评估地下水^(14)C年龄准确性的方法。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14)C校正模型的初始值是87.0 pMC,含水层死碳溶解可基本忽略;(2)地下水氧同位素变化通过4.2 ka的气候异常事件和新仙女木事件分割成三阶段;(3)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14)C含量沿地下水流向逐渐降低,中部和滨海平原地下水^(14)C定年结果和^(4)He/^(81)Kr定年结果在300 m深度存在巨大差异,指示着^(14)C定年方法极限的到来。以4.2 ka的气候异常事件和新仙女木事件作为拐点的地下水氧同位素变化是一种有效评估地下水^(14)C年龄准确性的方法,但在深层含水层中建议慎重使用^(14)C定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年龄校正 地下水 华北平原 气候异常事件 4.2 ka 新仙女木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14)C年龄硬水效应校正初探——以青海湖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汪勇 沈吉 +3 位作者 吴健 刘兴起 张恩楼 刘恩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4-508,共5页
在深入探讨湖泊硬水效应成因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借鉴海洋碳库效应校正方法,首次利用湖水和大气^(14)C放射性比度之间关系的方法对青海湖沉积物^(14)C年龄进行硬水效应校正,并重建了青海湖硬水效应在过去8 ka中的变化过程.笔者认为,青... 在深入探讨湖泊硬水效应成因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借鉴海洋碳库效应校正方法,首次利用湖水和大气^(14)C放射性比度之间关系的方法对青海湖沉积物^(14)C年龄进行硬水效应校正,并重建了青海湖硬水效应在过去8 ka中的变化过程.笔者认为,青海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14)C年龄不老于1549 aBP,青海湖硬水效应在7000-1000 aBP期间是逐渐增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水效应 ^^14c年龄校正 湖泊沉积物 青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平原深层地下水^(14)C年龄校正 被引量:16
4
作者 苏小四 林学钰 +1 位作者 董维红 俞发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0-836,共7页
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精度取决于对地下水溶解无机碳演化过程中影响地下水14C活度主要因素的准确识别及其影响程度的定量评价。以银川平原为例,在进行银川平原承压水反向地球化学反应路径模拟的基础上,识别出影响区内深层地下水碳酸演化... 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精度取决于对地下水溶解无机碳演化过程中影响地下水14C活度主要因素的准确识别及其影响程度的定量评价。以银川平原为例,在进行银川平原承压水反向地球化学反应路径模拟的基础上,识别出影响区内深层地下水碳酸演化的主要作用并进行深层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研究认为,控制银川平原深层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要反应路径为碳酸盐矿物的沉淀和长石、角闪石、石膏等矿物的溶解以及Ca-Na离子交换。地下水流路径上所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反应对路径上14C的浓度变化影响较小。地下水14C年龄校正结果表明,除补给区和承压水水位漏斗区外,银川平原承压水年龄均在2000a以上,属“古水”,天然条件下径流缓慢、地下水更新速度小。在承压水水位漏斗区外,沿地下水流方向,地下水年龄逐渐增大;而在承压水集中开采区,承压水的年龄明显小于路径上游地下水,潜水与承压水之间的垂向水力联系比较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平原 深层地下水 ^^14c年龄校正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技术在地下水^(14)C年龄校正中应用的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2
5
作者 苏小四 林学钰 +1 位作者 董维红 万玉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1-277,共7页
地下水14C年龄校正一直是地下水年代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将反向地球化学路径模型与同位素质量传输模型耦合起来,在综合考虑不同碳源、不同水文地球化学反应对14C质量传输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性的校正方法,从而使地下水... 地下水14C年龄校正一直是地下水年代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将反向地球化学路径模型与同位素质量传输模型耦合起来,在综合考虑不同碳源、不同水文地球化学反应对14C质量传输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性的校正方法,从而使地下水14C定年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识别深层地下水演化过程中影响14C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定量确定其对地下水14C浓度的影响程度是地下水14C校正的精度和可信度的重要考虑因素;在应用水文地球化学路径模拟技术进行地下水14C年龄校正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地下水补给环境特点以及反向地球化学模拟模型中的非可行解的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地下水^14c年龄校正 精度和可信度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14)C年龄的TDIC校正与对比 被引量:5
6
作者 毛绪美 梁杏 +1 位作者 王凤林 韩庆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110,共9页
用14C确定地下水年龄需要进行多种校正。在系统测定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14C含量的基础上,应用TDIC(Total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即总溶解无机碳)校正地下水14C年龄。将补给区地下水样的14C和TDIC含量作为"初始14C活度"和... 用14C确定地下水年龄需要进行多种校正。在系统测定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14C含量的基础上,应用TDIC(Total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即总溶解无机碳)校正地下水14C年龄。将补给区地下水样的14C和TDIC含量作为"初始14C活度"和"初始TDIC"含量,对其他样品进行"初始TDIC"的14C活度校正,并用CAL-IB5.0分别计算了样品校正年龄(14C校)和TDIC校正后的校正年龄(14CTDIC校)。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14C校正年龄变化比例达-27.5%~44.4%,TDIC校正对14C年龄影响明显,地下水样品进行14C定年时需要先进行TDIC校正。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14C校正年龄和Cl-含量分布,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受到明显的海水入侵的影响,衡水—河间—任丘一线西侧地下水14C校正年龄代表了其真实年龄,而衡水—献县—天津一线东侧地下水14C校正年龄不能代表其真实年龄,只是海水和地下水混合后的表观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年龄 TDIc校正 深层地下水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技术在深层地下水^(14)C年龄校正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典型水流路径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董维红 苏小四 +2 位作者 侯光才 林学钰 柳富田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47,共5页
本文以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为例,利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识别出影响区内深层地下水碳酸演化的主要作用并进行深层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结果表明:控制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南区深层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要反应路径为碳酸... 本文以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为例,利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识别出影响区内深层地下水碳酸演化的主要作用并进行深层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结果表明:控制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南区深层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要反应路径为碳酸盐矿物、伊利石或绿泥石的沉淀反应、长石、石膏矿物等的溶解以及Ca-Na的离子交换;北区为方解石溶解、白云石沉淀的非全等溶解反应、伊利石的沉淀反应、长石的溶解反应以及Ca-Na的离子交换。南区地下水流路径上所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反应对路径上14C的浓度变化影响较小而北区影响较大。地下水14C年龄校正结果表明,盆地南区深层地下水14C年龄(22969a)明显老于北区(3967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14c年龄校正 深层地下水 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向地球化学模拟技术的深层地下水^(14)C年龄校正——以挠力河以北典型水流路径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辉 董维红 +2 位作者 吕颖 武显仓 孟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7,共7页
地下水年龄的确定是水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估计地下水水循环速度和定量评价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的重要依据。以挠力河流域以北地区为例,利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识别出影响研究区内深层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的主要作用,并进行深层... 地下水年龄的确定是水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估计地下水水循环速度和定量评价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的重要依据。以挠力河流域以北地区为例,利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识别出影响研究区内深层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的主要作用,并进行深层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研究认为,控制挠力河流域南部湿地区深层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要反应为方解石、黑云母、二氧化碳的溶解反应、高岭土的沉淀反应以及Ca-Na阳离子的交换反应;北部农业区主要发生了黑云母、二氧化碳的溶解及高岭土、方解石的沉淀和Ca-Na阳离子的交换反应。地下水^(14)C年龄校正结果表明,北部农业区深层地下水^(14)C年龄(9176a)明显老于南部湿地区(6097a),年龄校正结果与Vogel统计模型^(14)C年龄校正结果较接近。南部湿地区地下水循环速率为11.16 m/a,北部农业区地下水循环速率为2.19 m/a。研究结果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制定农业区和湿地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模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 深层地下水 14c年龄校正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地下水循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兴君 郭中小 +1 位作者 徐晓民 郝伟罡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82,共2页
利用化学稀释校正模型对鄂尔多斯白垩系中、深层地下水14C年龄进行了校正,并对中、深层地下水14C年龄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层地下水埋深比较大,难以接受地表水的补给,更新速度慢,其地下水14C年龄普遍大于中层地下水;鄂尔... 利用化学稀释校正模型对鄂尔多斯白垩系中、深层地下水14C年龄进行了校正,并对中、深层地下水14C年龄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层地下水埋深比较大,难以接受地表水的补给,更新速度慢,其地下水14C年龄普遍大于中层地下水;鄂尔多斯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地下水14C年龄以分水岭为界,向两侧逐渐增大;北区的摩林河和都思兔河地下水系统,沿着地下水的流向,地下水14C年龄逐渐增大,说明这两个流域为地下水的排泄区;盆地北区中、深层地下水14C年龄明显较南区小,说明北区地下水更新速度快,循环条件比南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稀释校正模型 14c年龄校正 白垩系盆地 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S ^(14)C测年揭示的渤海湾沿海低地第Ⅱ海相层年龄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福 陈永胜 +6 位作者 李建芬 王宏 方晶 商志文 田立柱 姜兴钰 施佩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91-1595,共5页
在渤海湾沿海低地地区获得4个机械钻孔,结合AMS14C测年方法,对Ⅱ海的年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Ⅱ海所在层位获得的14C样品年龄均大于43.5ka BP,说明渤海湾沿海低地地区Ⅱ海形成于MIS 3早期或MIS 5,而不是前人认为的23~39ka。建议在... 在渤海湾沿海低地地区获得4个机械钻孔,结合AMS14C测年方法,对Ⅱ海的年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Ⅱ海所在层位获得的14C样品年龄均大于43.5ka BP,说明渤海湾沿海低地地区Ⅱ海形成于MIS 3早期或MIS 5,而不是前人认为的23~39ka。建议在前人地层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开展Ⅱ海年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 ^^14c测年 Ⅱ海年龄 沿海低地 渤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石岛风成灰岩的ESR和^(14)C年龄 被引量:17
11
作者 业渝光 和杰 +2 位作者 刁少波 高钧成 杜亚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3-110,共8页
采用ESR技术测定了西沙石岛风成灰岩地表样品的年龄,进一步证实这些风成灰岩是末次冰期的产物。通过ESR年龄和^(14)C年龄的对比,对于受到现代污染的样品,ESR方法似乎比^(14)C方法要可靠些;此外,对ESR测年中年剂量率的确定及ESR年龄的地... 采用ESR技术测定了西沙石岛风成灰岩地表样品的年龄,进一步证实这些风成灰岩是末次冰期的产物。通过ESR年龄和^(14)C年龄的对比,对于受到现代污染的样品,ESR方法似乎比^(14)C方法要可靠些;此外,对ESR测年中年剂量率的确定及ESR年龄的地质意义也进行了一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 风成 ESR法 ^^14c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氚和^14C方法确定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地下水年龄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峰 崔亚莉 +2 位作者 张戈 耿付强 刘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22-1328,共7页
以柴达木盆地的诺木洪为研究区,利用氚与14C方法计算了当地各水体的年龄,分析地下水年龄分布特征及其可更新能力。结果表明:山区至冲洪积扇中部地下水年龄为15~18 a,为1952年之后补给的现代水,更新能力较强;冲洪积扇前缘地下水年龄不超... 以柴达木盆地的诺木洪为研究区,利用氚与14C方法计算了当地各水体的年龄,分析地下水年龄分布特征及其可更新能力。结果表明:山区至冲洪积扇中部地下水年龄为15~18 a,为1952年之后补给的现代水,更新能力较强;冲洪积扇前缘地下水年龄不超过2 ka,具有现代水与古水混合的特征,更新能力较差;溢出带到盆地中心地下水年龄急剧变老,变化范围为5~28 ka,据此推测研究区溢出带位置的隐伏断层具阻水性质,该位置的地下水基本无更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14c 地下水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样品^(14)C年龄可靠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汉鼎 冷雪天 +4 位作者 白艳 彭贵 焦文强 张嘉麟 李桂英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9-97,共9页
本文通过对泥炭中分离出的碱不溶物、胡敏酸、富里酸等有机组分样品及未经组分分离的泥炭原样的^(14)C年龄测定,探讨了泥炭样品^(14)C年龄可靠性问题。初步认为:低灰分、低分解的泥炭,同一层位的各组分样品的^(14)C年龄,具有较明显的一... 本文通过对泥炭中分离出的碱不溶物、胡敏酸、富里酸等有机组分样品及未经组分分离的泥炭原样的^(14)C年龄测定,探讨了泥炭样品^(14)C年龄可靠性问题。初步认为:低灰分、低分解的泥炭,同一层位的各组分样品的^(14)C年龄,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低灰分泥炭碱不溶物的^(14)C年龄,大多偏老于其它组分,表明其年龄是可靠的,但高灰分泥炭的碱不溶物,其年龄往往偏年轻,而胡敏酸组分的年龄则具有相对的可靠性;富里酸是最年轻的不稳定的组分,其^(14)C年龄明显年轻而不可靠,是现代碳污染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年龄 泥炭 有机组分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地下水^(14)C年龄新认识 被引量:5
14
作者 武金博 周爱国 +1 位作者 蔡鹤生 李小倩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45,62,共4页
本文对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14C年龄最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认识:(1)垂向上,地下水的14C年龄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或者沿地下水的流向而增大。但是,在同一孔组中,地下水埋深大于300m时出现了混乱现象。地下水14C年龄不但不增大,... 本文对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14C年龄最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认识:(1)垂向上,地下水的14C年龄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或者沿地下水的流向而增大。但是,在同一孔组中,地下水埋深大于300m时出现了混乱现象。地下水14C年龄不但不增大,反而减小,其原因复杂;(2)水平方向上,第三含水组Q2地下水较老的年龄出现在河北平原中部,大致与子牙河方向一致,而第四含水组Q1地下水较老的年龄则呈北东东方向展布,即沧州—歧口一线分布,可能是地质结构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年龄 河北平原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嶂山闸地裂缝沉积物的^(14)C年龄 被引量:10
15
作者 彭贵 焦文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79-182,共4页
本文对江苏省新沂嶂山闸地裂缝中的黑色粘土和裂缝两侧的钙质结核作了^(14)C年龄和δ^(13)C测定,并对晚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地裂缝形成时代、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地裂缝 沉积物 ^^14c年龄 第四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永定河流域地下水^(14)C年龄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新娟 周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3-288,共6页
应用同位素方法初步分析北京郊区永定河流域地下水的演化特点。沿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流动方向布置取样剖面,共有取样点14个,对采集的水样进行14C和氚含量分析,并确定地下水同位素年龄。浅层孔隙水的14C年龄的变化范围为730~4900a,深... 应用同位素方法初步分析北京郊区永定河流域地下水的演化特点。沿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流动方向布置取样剖面,共有取样点14个,对采集的水样进行14C和氚含量分析,并确定地下水同位素年龄。浅层孔隙水的14C年龄的变化范围为730~4900a,深层孔隙水为13420~22480a;14C年龄在垂直方向上由浅部至深部逐渐增大,最大变化幅度为从3010a增至22480a;浅层孔隙水的氚含量都在14.99~30.56TU之间,深层孔隙水大部分在0.51~4.71TU之间。运用地下水14C和氚年龄在垂向和水平方向变化的结果,验证了地下水的流向并计算了地下水的流速变化范围为5.02~62.63m/a,从山前至平原浅层地下水径流速度逐渐变小,反映了地下水水平径流强度逐渐减弱,地下水交替逐渐变差,浅层孔隙水以垂向交替为主,深层孔隙水以水平径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14c年龄 同位素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湖盆晚第四纪地层的^(14)C年龄测定及洱海的演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贵 焦文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9-183,共5页
从大理洱海湖盆西部平原湖沼相地层的分布和相关的^(14)C年龄测定以及文物考古资料,阐述了晚更新世中期以来洱海的演变。研究表明,距今5万年以来洱海西部古湖岸线是从西向东迁移的。期间曾有过几次摆动。引起洱海古湖岸线变迁的主导因... 从大理洱海湖盆西部平原湖沼相地层的分布和相关的^(14)C年龄测定以及文物考古资料,阐述了晚更新世中期以来洱海的演变。研究表明,距今5万年以来洱海西部古湖岸线是从西向东迁移的。期间曾有过几次摆动。引起洱海古湖岸线变迁的主导因素是点苍山断块的间歇性抬升和洱海湖盆的下沉,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干湿演变也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第四纪 ^^14c年龄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沿海几个晚更新世地层剖面的^(14)C年龄测定及沉积环境讨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彭贵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1-60,共10页
本文对华南沿海几个晚更新世地层剖面进行^(14)C年龄测定和讨论,这对该区第四纪地层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并结合孢粉分析资料进一步对地层划分和沉积环境进行研究.
关键词 更新世 地层 ^^14c年龄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岩溶地下水^(14)C年龄测定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金荣 梁耀成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67-270,共4页
通过对桂林市孤峰平原部分水文地质钻孔的泥盆系上统融县组灰岩(D3r)和石炭系下统大塘阶白云岩、灰岩(C1d)溶蚀裂隙含水层进行岩溶水14C年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与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无直接水力联系的条件下,该岩溶地下水年龄一般都在33... 通过对桂林市孤峰平原部分水文地质钻孔的泥盆系上统融县组灰岩(D3r)和石炭系下统大塘阶白云岩、灰岩(C1d)溶蚀裂隙含水层进行岩溶水14C年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与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无直接水力联系的条件下,该岩溶地下水年龄一般都在3330aB.P.以上,且有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该岩溶地下水年龄之所以偏大,主要是因为受制于其所处的地质环境的制约,水循环交替比较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下水 ^^14c年龄测定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测年数据可靠性及本底校正 被引量:2
20
作者 隋卫东 刁少波 《海洋地质动态》 2003年第12期25-27,共3页
14C测年方法在放射性同位素测年中被认为是最精确的一种测年方法,但是影响年代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根据多年的实验测试经验,提出了本底校正的方法,以提高测年数据的可靠性。
关键词 ^^14c测年 数据 可靠性 本底校正 放射性同位素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