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流域山坪塘沉积泥沙^(137)Cs的泥沙沉积剖面粒径特征
1
作者 成六三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1,共6页
小流域泥沙来源分析对流域综合治理与水土保持措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岩溶区小流域山坪塘为例,从山坪塘沉积泥沙入手,探明山坪塘沉积泥沙剖面与其控制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的^(137)Cs比活度和及黏粒含量的深度分布特征,为反演小流... 小流域泥沙来源分析对流域综合治理与水土保持措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岩溶区小流域山坪塘为例,从山坪塘沉积泥沙入手,探明山坪塘沉积泥沙剖面与其控制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的^(137)Cs比活度和及黏粒含量的深度分布特征,为反演小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强度分布提供基础。研究结果表明:①山坪塘沉积泥沙的^(137)Cs比活度在垂直剖面上变化较为复杂,最大值出现在山坪塘的底顶部,^(137)Cs比活度范围为0.99~3.58 Bq/kg,平均值为1.8 Bq/kg;②山坪塘控制流域内坡耕地、草地和林地表层土壤的^(137)Cs比活度分布差异性较大,且^(137)Cs比活度极差分别为4.16、2.86和6.36 Bq/kg;③山坪塘旋回沉积泥沙与其控制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的粒径组分含量主要以黏粒、中粉粒和粉粒为主,且它们的粒径组分含量之间比例基本保持一致;④山坪塘沉积泥沙粒径特征参数(中值粒径、众数粒径、体积加权平均粒径和分形维数D)在垂直剖面上变化基本保持一致,而有效粒径变化较为复杂。研究为开展岩溶小流域山坪塘泥沙沉积来源特征演变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小流域 ^^(137)cs 土壤侵蚀 乌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腾冲青海湖沉积物中^(137)Cs蓄积峰的分布特征及成因解析
2
作者 郭海婷 吴孟孟 +3 位作者 潘少明 徐仪红 李启凡 康都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090,I0037-I0039,共13页
人类核事件形成的^(137)Cs蓄积峰作为一种重要的时标,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沉积物计年。在云南地区的湖泊沉积剖面中,除1963年^(137)Cs最大蓄积峰外,1975年和1986年蓄积峰存在与否,其成因及时标意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选取滇西腾冲青海湖为... 人类核事件形成的^(137)Cs蓄积峰作为一种重要的时标,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沉积物计年。在云南地区的湖泊沉积剖面中,除1963年^(137)Cs最大蓄积峰外,1975年和1986年蓄积峰存在与否,其成因及时标意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选取滇西腾冲青海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137)Cs沉积模型,利用重建的区域^(137)Cs大气沉降数据定量化拟合出^(137)Cs的沉积分布曲线,结合210 Pb_(ex)年代、Pu同位素分析结果及前人对区域其他湖泊的研究结果,对沉积物剖面中各^(137)Cs蓄积峰的年代、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解析,进而识别其对应的时标特征。结果表明,腾冲青海湖沉积剖面中1963和1986年^(137)Cs峰主要由大气沉降的^(137)Cs蓄积形成,大气沉降量的贡献比例为77%~80%和51%~62%,分别对应1963年全球大气沉降高峰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沉降峰,具有明确的时标特征。腾冲青海湖沉积剖面中1975年^(137)Cs峰主要由流域输入的^(137)Cs蓄积形成,流域输入量的贡献比例高达80%~88%;由于流域输入成因的1975年^(137)Cs蓄积峰不具有明显的时标特征,因此不能作为时标应用。在云南地区,1963年^(137)Cs最大蓄积峰的时标特征明确,是湖泊沉积物计年的可靠时标;1986年蓄积峰的时标特征可识别,可作为该区域沉积物计年的辅助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沉积模型 ^^(239+240)Pu 1986年时标 沉积计年 腾冲青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环境气溶胶中^(137)Cs放射性水平测量
3
作者 甘睿琳 杜娟 +2 位作者 刘陆 高鹏 马秀凤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68,I0003,共7页
随着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应用的发展,放射化学分析在环境质量监测、核设施周边辐射环境监测、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监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7)Cs是典型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主要由全球大气层核试验、核事故和核技术应用等活动产生... 随着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应用的发展,放射化学分析在环境质量监测、核设施周边辐射环境监测、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监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7)Cs是典型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主要由全球大气层核试验、核事故和核技术应用等活动产生,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会均匀地分布至全身,形成内照射,因此监测环境介质中^(137)Cs放射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采用放化分析法对北京市环境气溶胶样品进行了前处理,在灰化-浸取后增加了除210Bi的步骤,减小了210Bi对气溶胶中^(137)Cs活度浓度测量的影响,并将放化分析法测量结果与γ能谱法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放化分析法的可靠性,进而采用放化分析法对北京市环境气溶胶中^(137)Cs放射性水平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3年北京市环境气溶胶中^(137)Cs活度浓度范围为(0.477±0.098)^(7.05±0.14)μBq/m^(3),均值为(1.46±1.26)μBq/m^(3),处于全国气溶胶监测正常结果范围内;此外,结合^(137)Cs监测结果与气象条件分析,沙尘天气导致的地表再悬浮可能会造成气溶胶中^(137)Cs活度浓度升高,后续有必要进行长期跟踪监测,深入开展沙尘天气与气溶胶中^(137)Cs活度浓度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化分析法 气溶胶 ^^(137)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小流域山坪塘沉积泥沙^(137)Cs活度比及其粒径剖面特征分析
4
作者 成六三 方海燕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5,共7页
为了探讨山坪塘沉积泥沙来源信息,以岩溶区小流域小坪山坪塘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素^(137)Cs和土壤粒径特征值等方法,对岩溶区小流域山坪塘沉积泥沙来源及其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山坪塘沉积泥沙的^(137)Cs比活度在垂... 为了探讨山坪塘沉积泥沙来源信息,以岩溶区小流域小坪山坪塘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素^(137)Cs和土壤粒径特征值等方法,对岩溶区小流域山坪塘沉积泥沙来源及其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山坪塘沉积泥沙的^(137)Cs比活度在垂直剖面上存在一个区间50 cm深度层次未被检出,但山坪塘沉积泥沙^(137)Cs比活度范围为0~3.59 Bq·kg^(-1),平均值为1 Bq·kg^(-1);(2)山坪塘沉积泥沙^(137)Cs比活度比坡耕地、草地和林地土壤表层小1.7、1.83、0.92 Bq·kg^(-1),且坡耕地和林地土壤表层的^(137)Cs比活度分布差异较大;(3)山坪塘旋回沉积泥沙与其控制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的粒径组分含量主要以粘粒、中粉粒和粉粒为主,且粒径组分含量之间比例基本保持一致。但山坪塘沉积泥沙仅有组分极细砂粒含量与坡耕地表层土壤组分含量密切,其他组分含量与草地密切;(4)山坪塘沉积泥沙粒径特征参数(中值粒径、众数粒径、体积加权平均粒径和分形维数D)在垂直剖面上变化基本保持一致,而有效粒径变化较为复杂。可得结论,山坪塘沉积泥沙来源主要为其流域内的坡耕地和草地表层土壤,为区域岩溶小流域山坪塘沉积泥沙反演和水土保持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法 ^^(137)cs 土壤侵蚀 岩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Csγ射线对陆地棉花粉及其M_1的辐射效应 被引量:8
5
作者 朱乾浩 俞碧霞 季道藩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1-77,共7页
本文以浙棉9号和浙102花粉为材料,研究了137Csγ射线对陆地棉花粉及其M1、F1M1的辐射诱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辐照剂量与花粉活力呈高度负相关(r=-09545~-09785),浙棉9号和浙102花粉的... 本文以浙棉9号和浙102花粉为材料,研究了137Csγ射线对陆地棉花粉及其M1、F1M1的辐射诱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辐照剂量与花粉活力呈高度负相关(r=-09545~-09785),浙棉9号和浙102花粉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517和469Gy;27.51Gy以上剂量辐照花粉后,对其M1、F1M1的出苗、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辐射的致畸作用因品种不同而不同;34.69和751Gy辐照处理,对其M1、F1M1产量性状的抑制作用较大,其中受辐射影响较大的是衣分和单铃重;辐照花粉对纤维品质的抑制作用较小;4M1、F1M1种仁的蛋白质含量随辐照剂量的增高而提高,油分含量则相反。辐照花粉的适宜剂量应小于469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陆地棉 ^^137csγ射线 辐射 花粉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Cs γ射线联合环磷酰胺与氯霉素介导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乐 宋新龙 +3 位作者 王爱迪 张珊 王萍萍 刘宝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7-533,共7页
目的:对γ射线(^(137)Cs)联合环磷酰胺与氯霉素介导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进行改进研究,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提供稳定模型。方法:BALB/c小鼠经3-5 Gy^(137)Csγ射线(91 cGy/min)照射后,于d 4、5、6腹腔注射... 目的:对γ射线(^(137)Cs)联合环磷酰胺与氯霉素介导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进行改进研究,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提供稳定模型。方法:BALB/c小鼠经3-5 Gy^(137)Csγ射线(91 cGy/min)照射后,于d 4、5、6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5 mg/(kg·d)、氯霉素62. 5 mg/(kg·d),观察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涂片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病理切片等指标。结果:经^(137)Csγ射线照射联合环磷酰胺、氯霉素腹腔注射的BALB/c小鼠的外周血三系细胞均迅速减少,其中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表现得尤为明显;于d14降至最低,在d 28三系细胞仍然严重减少,骨髓有核细胞数量明显下降,骨髓增生程度呈减低或重度减低;骨髓病理切片示造血细胞重度减少;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结论:通过^(137)Csγ射线照射并联合环磷酰胺、氯霉素腹腔注射的小鼠模型,其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可作为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的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37csγ射线 环磷酰胺 氯霉素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137)Csγ射线处理水稻种子的诱变效率 被引量:2
7
作者 金卫 孙漱芗 +1 位作者 骆倩 王贤裕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29-134,共6页
水稻种子在极低温(-196℃)条件下进行(137)~Csγ射线辐照,然后进行热冲击(65℃)后处理。结果表明,极低温加热冲击处理的辐射防护效应大于极低温处理。在10—50krad剂量范围内,水稻主要性状的突变率,极低温加热冲击组及热冲击组大于常温... 水稻种子在极低温(-196℃)条件下进行(137)~Csγ射线辐照,然后进行热冲击(65℃)后处理。结果表明,极低温加热冲击处理的辐射防护效应大于极低温处理。在10—50krad剂量范围内,水稻主要性状的突变率,极低温加热冲击组及热冲击组大于常温组,而常温组又大于极低温组;在70—90krad范围内,极低温加热冲击组大于极低温组,其余两组全部死亡。各处理组在最适宜诱变剂量下的突变频率:极低温加热冲击组最高,常温组最低,其余两组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处理 ^^137csγ射线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因、苯甲酰胺与^(137)Csγ射线复合处理提高大豆突变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梦 于少华 +3 位作者 于海 陈光 李国全 许耀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52-158,共7页
研究结果表明,咖啡因和苯甲酰胺单因子处理,对大豆M1代的苗高、成株率、孕性、根尖染色体和过氧化物酶活力均无明显影响;对M2代也无诱变效应。137Csγ射线单因子对大豆有明显的损伤效应和诱变效应;咖啡因、苯甲酰胺与13... 研究结果表明,咖啡因和苯甲酰胺单因子处理,对大豆M1代的苗高、成株率、孕性、根尖染色体和过氧化物酶活力均无明显影响;对M2代也无诱变效应。137Csγ射线单因子对大豆有明显的损伤效应和诱变效应;咖啡因、苯甲酰胺与137Csγ射线复合处理明显增强了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苯甲酰胺 ^^137cs γ射线 大豆 突变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Csγ射线对绿豆种子诱变效应及适宜诱变剂量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申慧芳 郭锋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7期813-816,共4页
为了探索^(137)Csγ射线辐照绿豆的适宜诱变剂量,用^(137)Csγ射线对6个绿豆品种(晋绿豆2号(绿种皮)、晋绿豆3号(绿种皮)、苏绿5号(绿种皮)、黄绿豆(黄种皮)、冀黑绿0506(黑种皮)和冀绿13号(绿种皮))的干种子进行200、300、400、500、70... 为了探索^(137)Csγ射线辐照绿豆的适宜诱变剂量,用^(137)Csγ射线对6个绿豆品种(晋绿豆2号(绿种皮)、晋绿豆3号(绿种皮)、苏绿5号(绿种皮)、黄绿豆(黄种皮)、冀黑绿0506(黑种皮)和冀绿13号(绿种皮))的干种子进行200、300、400、500、700、900 Gy辐照处理,分析不同剂量的^(137)Csγ射线对绿豆幼苗的辐射效应。结果发现,不同辐照剂量^(137)Csγ射线处理对绿豆干种子发芽影响不明显;但高剂量能明显抑制幼苗的苗高和根长,估算的绿皮绿豆平均半致矮剂量(HD50)为784 Gy,估算的适宜诱变剂量为600~1000 Gy,黄种皮绿豆、冀黑绿0506半致矮剂量分别为1572、899 Gy。研究结果表明,在绿豆辐射诱变育种中,为了提高突变频率,同等剂量范围内最好选择绿种皮绿豆作为诱变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137)csγ射线 诱变效应 适宜诱变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9706细胞经不同剂量^(137)Csγ射线照射后拉曼光谱的研究
10
作者 刘保良 李云涛 +2 位作者 陈长青 张建民 唐伟跃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3-85,共3页
本文研究了EC9706细胞经不同剂量137Csγ射线辐照、继续培养24h后的拉曼光谱,结果表明:(1)蛋白质酰胺Ⅲ带1240cm-1谱带在各剂量组出现不同程度蓝移,表明改变了β回折构象;色氨酸残基的吲哚环振动谱带550、762cm-1谱带在各剂量组中出现... 本文研究了EC9706细胞经不同剂量137Csγ射线辐照、继续培养24h后的拉曼光谱,结果表明:(1)蛋白质酰胺Ⅲ带1240cm-1谱带在各剂量组出现不同程度蓝移,表明改变了β回折构象;色氨酸残基的吲哚环振动谱带550、762cm-1谱带在各剂量组中出现较明显的频移,说明其内部构象的改变;空白对照组EC9706细胞中酪氨酸是"埋藏式"的,而在4、5、6Gy组却变成了"暴露式"的。(2)核酸中磷酸骨架基团的785、1096cm-1在射线剂量组出现了明显频移和散射强度变化,这可能与137Csγ射线对EC9706细胞DNA损伤,导致其增殖机制变化有关。(3)脂类中的CH2、CH3弯曲振动谱带1448cm-1仅在4、6Gy组出现频移,其它剂量组基本上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γ射线 剂量 人食管癌细胞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因分别与^(137)Csγ射线和氚水复合作用对CHL-1细胞的增殖和恶性转化的影响
11
作者 邹淑爱 汪寿芳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共7页
本实验观察了咖啡因分别与^(137)Csγ射线和氚水复合作用对 CHL-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恶性转化效应的影响。在咖啡因浓度为1—2mmol/L,^(137)Csγ辐射剂量为0.837—2.51Gy,氚β剂量为0.088—0.528Gy 条件下,上述两种射线或咖啡因各自单独作... 本实验观察了咖啡因分别与^(137)Csγ射线和氚水复合作用对 CHL-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恶性转化效应的影响。在咖啡因浓度为1—2mmol/L,^(137)Csγ辐射剂量为0.837—2.51Gy,氚β剂量为0.088—0.528Gy 条件下,上述两种射线或咖啡因各自单独作用,以及咖啡因分别与上述射线复合作用时,均可使 CHL-1细胞增殖受抑制,抑制的程度与辐射剂量和咖啡因的浓度有关。转化实验中各实验组的细胞恶性转化率都比对照组高,咖啡因分别与上述两种射线复合作用的实验组,其转化率又比各自单独作用时高。把转化了的细胞注入经照射后的小鼠,部分动物出现约2mm^3大小的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作用 ^^(137)cs 氚水 细胞增殖 恶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THS孔现代沉积物^(137)Cs和^(210)Pb的分布及计年 被引量:24
12
作者 姚书春 李世杰 +2 位作者 刘吉峰 薛滨 夏威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3,共5页
太湖THS沉积物柱状岩心中存在3个明显的137Cs蓄积峰,高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对应的137Cs蓄积峰向表层迁移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利用137Cs核素1963年和1975年对应的蓄积峰计算出沉积速率为0.34 cm/a。利用137C... 太湖THS沉积物柱状岩心中存在3个明显的137Cs蓄积峰,高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对应的137Cs蓄积峰向表层迁移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利用137Cs核素1963年和1975年对应的蓄积峰计算出沉积速率为0.34 cm/a。利用137Cs核素1963年对应的蓄积峰进行校正,采用210Pb计年的CRS模式获得不同时段的沉积速率,发现在80年代末沉积物堆积通量最高,达到0.6 g/(cm2.a)。两种计年方法的结合有助于认识沉积速率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 ^^210PB ^^137cs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对^(137)Cs污染土壤的修复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俊诚 朱永懿 +3 位作者 陈景坚 张建峰 梅勇 姜慧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6-290,共5页
选用了南瓜、油菜、虎尾草、红梗叶甜菜、东升叶甜菜和红甜菜等几种植物,通过盆栽模拟,研究不同活度137Cs污染的广东大亚湾水稻土、浙江秦山水稻土和北京褐土的生物修复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3种土壤上均对137Cs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并... 选用了南瓜、油菜、虎尾草、红梗叶甜菜、东升叶甜菜和红甜菜等几种植物,通过盆栽模拟,研究不同活度137Cs污染的广东大亚湾水稻土、浙江秦山水稻土和北京褐土的生物修复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3种土壤上均对137Cs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并随137Cs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2=0.9989。在污染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试验发现,虎尾草、油菜和南瓜所吸收137Cs的比活度随土壤的pH值降低而增加。6种植物的生物修复能力差异较大,综合评价结果为,对137Cs污染土壤修复能力的顺序是:虎尾草>油菜>红梗叶甜菜>南瓜>红甜菜>东升叶甜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综合评价 ^^137cs 污染土壤 修复作用 植物 吸收能力 修复能力 红甜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老狼坨子海岸带^(14)C、^(137)Cs、^(210)Pb测年与现代沉积速率的加速趋势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宏 姜义 +4 位作者 李建芬 夏威岚 M.Van Strydonck S.L.Goodbred 康慧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58-664,共7页
通过对渤海湾西岸L剖面中同一关键层的碳酸钙和原生腹足类壳体的14C测年对比研究,确定了晚全新世约2800calBP的层位及沉积速率0.045cm/a;8个样柱的137Cs和210Pbexc强度、蓄积量揭示了距今约120年来堤后盐沼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0.35cm/a,... 通过对渤海湾西岸L剖面中同一关键层的碳酸钙和原生腹足类壳体的14C测年对比研究,确定了晚全新世约2800calBP的层位及沉积速率0.045cm/a;8个样柱的137Cs和210Pbexc强度、蓄积量揭示了距今约120年来堤后盐沼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0.35cm/a,而面向开放海湾的潮坪上部则达到约2~3cm/a。研究区近1个世纪以来沉积速率的加速趋势,是渤海湾西岸泥质海岸带的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测年 ^^137cs/^210Pb测年 沉积速率 加速 渤海湾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梁素海^210Pb和^137Cs测年与现代沉积速率 被引量:20
15
作者 赵锁志 孔凡吉 +4 位作者 王喜宽 赵军 段海龙 李世宝 张宝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9-914,共6页
对乌梁素海沉积物柱心样品进行210Pb、137Cs测年分析表明,柱心剖面上有明显的1963年蓄积峰,这个蓄积峰对乌梁素海的现代沉积有明显的时标意义。根据210Pb的CRS模式,可以计算出每个样品深度所对应的年代,在该沉积柱心中与137Cs时标吻合... 对乌梁素海沉积物柱心样品进行210Pb、137Cs测年分析表明,柱心剖面上有明显的1963年蓄积峰,这个蓄积峰对乌梁素海的现代沉积有明显的时标意义。根据210Pb的CRS模式,可以计算出每个样品深度所对应的年代,在该沉积柱心中与137Cs时标吻合较好。乌梁素海的沉积速率并不稳定,变化比较大,表明乌梁素海近113 a来沉积环境不稳定。210Pb、137Cs两种计年方法的结合有助于认识沉积速率变化较大的沼泽的沉积状况,也有助于对核素计年方法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PB ^^137cs沉积速率 乌梁素海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Cs法估算南方红壤地区土壤侵蚀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唐翔宇 杨浩 +2 位作者 曹慧 赵其国 李仁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11,共5页
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在我国南方地区分布较广 ,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植被覆盖破坏严重 ,致使该地区长期以来遭受强烈的土壤侵蚀作用。1 37Cs作为一种有效的示踪剂 ,在国内外越来越多地用于中长期 ( 4 0余年 )以来的土壤侵蚀模数... 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在我国南方地区分布较广 ,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植被覆盖破坏严重 ,致使该地区长期以来遭受强烈的土壤侵蚀作用。1 37Cs作为一种有效的示踪剂 ,在国内外越来越多地用于中长期 ( 4 0余年 )以来的土壤侵蚀模数的估算。采用 1 37Cs技术 ,研究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典型小流域的土壤侵蚀作用。结果表明 ,该流域的1 37Cs基准值为 2 10 7Bq/m2 ;对于表土质地较为粘重的非耕作红壤而言 ,1 37Cs在土壤剖面中呈指数型分布 ;该流域内山坡和山顶非耕作土的 1 37Cs分布深度通常在 15 cm以内 ,而耕作土中则达 3 0 cm ;对于坡度相对较大 ( 5 .5~ 11°) ,植被条件较差的迎风坡非耕作红壤而言 ,其土壤侵蚀模数达 11.2~ 14 .5 t/hm2 · a;对于坡度较小 ( 1.5~ 4 .5°) ,植被条件较好的背风坡非耕作红壤而言 ,土壤侵蚀模数为 0 .3~ 10 .8t/hm2·a;坡上部水作梯田的侵蚀作用比坡下部的水作梯田小 ,且水作梯田比旱作梯田更有利于水土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红壤 土壤侵蚀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坝上地区农田土壤风蚀的^(137)Cs示踪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加琼 周学雷 +3 位作者 张春来 杨硕 潘星慧 刘永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4-728,共5页
利用137Cs示踪法,计算了张家口坝上地区1963年以来的农田土壤风蚀模数.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农田普遍处于风蚀状态,平均风蚀模数为8 362.34 t.km-2.a-1,平均风蚀厚度约为0.53 cm.a-1,达到极重度风蚀.农田风蚀模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规... 利用137Cs示踪法,计算了张家口坝上地区1963年以来的农田土壤风蚀模数.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农田普遍处于风蚀状态,平均风蚀模数为8 362.34 t.km-2.a-1,平均风蚀厚度约为0.53 cm.a-1,达到极重度风蚀.农田风蚀模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规律性,反映了风蚀环境和农田管理方式等因素的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地区 农田风蚀 ^^137cs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0)Pb和^(137)Cs法对比研究武汉东湖现代沉积速率 被引量:36
18
作者 杨洪 易朝路 +1 位作者 邢阳平 杨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对采自东湖 站和 站的沉积物采用210Pb和137Cs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沉积速率,210Pb法测出东湖 站和 站的沉积速率为8.73mm/a和6.90mm/a,137Cs测出东湖 站和 站的沉积速率为7.4mm/a和5.8mm/a.分析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与以往... 对采自东湖 站和 站的沉积物采用210Pb和137Cs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沉积速率,210Pb法测出东湖 站和 站的沉积速率为8.73mm/a和6.90mm/a,137Cs测出东湖 站和 站的沉积速率为7.4mm/a和5.8mm/a.分析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与以往的研究相对比,探讨东湖沉积速率空间分布的规律性,沉积速率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沉积速率与扰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 东湖 ^^210Pb法 ^^137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层计年与^(137)Cs、^(210)Pb法对比研究东北二龙湾玛珥湖现代沉积速率 被引量:15
19
作者 游海涛 刘强 +2 位作者 刘嘉麒 储国强 汉景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4,共6页
通过对东北二龙湾玛珥湖顶部无扰动岩心显微研究,证明此岩心发育有良好的年纹层。据精确统计,0~5.5cm间为36个年纹层,纹层计年的误差为4%~7%,年纹层厚度为1.1~2mm不等,平均沉积速率为1.53mm/a,5.5cm处对应于1965年。而二龙湾沉积物(从6.... 通过对东北二龙湾玛珥湖顶部无扰动岩心显微研究,证明此岩心发育有良好的年纹层。据精确统计,0~5.5cm间为36个年纹层,纹层计年的误差为4%~7%,年纹层厚度为1.1~2mm不等,平均沉积速率为1.53mm/a,5.5cm处对应于1965年。而二龙湾沉积物(从6.5cm到5.5cm)岩心的137Cs比活度值急剧增加,从(4.67±0.29)dpm/g增加到(12.06±0.47)dpm/g,在5.5cm处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蓄积峰值,这一峰值被确认对应为1963年全球137Cs散落的高峰期。另外据210Pbex比活度CIC模式,5.5cm处约为1962年,这和137Cs比活度曲线的1963年时标相一致。印证了纹层计年的精确性,完全可以建立高分辨率时间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龙湾玛珥湖 纹层计年 ^^137cs ^^210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云贵高原区泥沙来源的^(137)Cs法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文安邦 张信宝 +5 位作者 王玉宽 王建文 贺廷荣 张一云 徐家云 白立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5-27,103,共4页
通过云贵高原区龙川江流域不同源地表层土壤和坝库淤积泥沙 13 7Cs含量的对比 ,结合流域土地利用现状 ,分析了 4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流域相对来沙量 ,结果表明 ,侵蚀裸坡和沟道重力侵蚀是坝库淤积泥沙的主要来源 ,随着流域面积增大 ,... 通过云贵高原区龙川江流域不同源地表层土壤和坝库淤积泥沙 13 7Cs含量的对比 ,结合流域土地利用现状 ,分析了 4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流域相对来沙量 ,结果表明 ,侵蚀裸坡和沟道重力侵蚀是坝库淤积泥沙的主要来源 ,随着流域面积增大 ,相对产沙量为 54%~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泥沙来源 ^^137cs 水库 淤积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